超超临界锅炉运行介绍(20085)_第1页
超超临界锅炉运行介绍(20085)_第2页
超超临界锅炉运行介绍(20085)_第3页
超超临界锅炉运行介绍(20085)_第4页
超超临界锅炉运行介绍(20085)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哈尔滨锅炉厂有限责任公司哈尔滨锅炉厂有限责任公司全体员工向全体员工向电厂各位领导、专家电厂各位领导、专家 致敬!致敬!哈尔滨锅炉厂有限责任公司2008.51. 超超临界火力发电2. HG-MHI超超临界锅炉技术3. 化学清洗4. 蒸汽吹扫、5. 锅炉启动运行6. 锅炉运行控制7. 蒸汽吹灰8. 锅炉非正常运行9. 停炉保护10. 燃烧调整.1.1超超临界参数定义l日本:压力达到24.2MPa、汽温达到593 l欧洲:压力达到27.5MPa、汽温达到580。1.2 哈锅厂设计的超临界、超超临界参数:l超临界:25.4MPa、543569 571569l超超临界:27.5MPa、605603 1.

2、3 超超临界技术发展现状l超超临界技术领先的国家主要是:日本、德国、美国。l参数:压力 2528MPa;汽温 580600l单机容量:最大仍维持在1000MWl再热参数:一次再热 1.4 超超临界技术发展前景 超超临界技术发展的动力是进一步降低能耗和减少污染物的排放。l主汽温度提高到700,再热汽温达到720。l主汽压力将提高到3540MPa。l相应机组热效率达到50%55%。1.5亚临界、超临界、超超临界机组的经济性l哈汽厂优化型亚临界机组设计热耗 7746 kJ/kw.hl哈汽厂超临界机组设计热耗 7530 kJ/kw.hl玉环电厂1000MW超超临界机组设计热耗l超超临界机组在60%负荷

3、以下相当于超临界机组的经济性,40负荷以下相当于亚临界机组的经济性。 负荷%MCR25355075100主汽压力MPa8.5511.4512.8519.3726.25主汽温度580600600600600设计热耗kJ/kw.h866380917654741773162.1 国产超超临界锅炉技术综述 哈锅 东锅 上锅 技术转让方 MHI BHK ALSTOM 管圈型式 垂直 螺旋+垂直 螺旋+垂直 燃烧方式 切圆 前后墙对冲 切圆 启动系统 带循环泵和不带循环泵 过热汽温调节 煤水比+喷水 再热汽温调节 烟气挡板+摆动燃烧器 烟气挡板 烟气挡板+摆动燃烧器 最低直流负荷 25 25 30 2.2

4、 HG-MHI锅炉技术特点l内螺纹管垂直水冷壁,一次中间混合l在水冷壁下集箱外面较粗的管子加装节流圈进行流量调整l分离器布置在炉后,采用独特的烟道蒸发器设计l墙式布置的直流燃烧器,1000MW锅炉反向双切圆,600MW单切圆l 低NOx PM燃烧器和MACT型分级燃烧方式l 采用节流短管调整过热器管屏内外热偏差l 带循环泵的启动系统l 过热汽温调节:煤水比+三级喷水(喷水来自省煤器出口)l 再热汽温:烟气挡板+摆动式燃烧器+事故喷水l 过热器两级旁路以降低系统阻力l 光管式省煤器2.3锅炉整体布置 2.4 水冷壁系统l一次上升垂直管圈l一次中间混合l顶棚和包墙的烟道蒸发器设计l水冷壁管入口节流

5、圈流量分配2.5燃烧系统l1000MW:反向双切圆墙式燃烧方式l600MW:墙式切圆燃烧方式l制粉系统:6台中速磨,正压直吹式,5台运行,1台备用。l燃烧器:低NOx PM燃烧器,分级送风,大风箱结构,全摆动式。 2.5.1 2.5.1 低低NOxNOx PM PM 燃烧器燃烧器2.6 过热器系统l低温过热器、分隔屏过热器、后屏过热器和末级过热器四级布置。l过热器三级喷水调温。2.7 再热器系统l低温再热器和高温再热器两级布置l烟气挡板和摆动式燃烧器调温l入口事故喷水减温2.8 省煤器系统l光管式省煤器2.9 空气预热器l三分仓回转式空气预热器2.10启动系统 并联式带 再循环泵 的启动系统3

6、.1 清洗介质的选择 清洗介质 盐酸 柠檬酸 EDTA 氢氟酸 复合酸 清洗能力 强 弱 弱 强 较强 清洗温度 4555 9598 120140 4555 5060 材质适用性 差 一般 一般 好 一般 工艺复杂性 简单 复杂 复杂 简单 较复杂 废液处理 中和 焚烧 回收 中和 中和 清洗费用 低 较高 高 较高 低 总的评价 不适用 适用 适用 不适用 适用 新建锅炉推荐采用腐蚀性较弱的柠檬酸或 EDTA。 3.2清洗范围l原则上包括:高压给水管路、省煤器系统、水冷壁系统、启动循环回路。l过热器系统 、主蒸汽系统、汽轮机旁路、再热器系统仅用蒸汽吹扫。l减温水管路、启动系统中的过冷水管和暖

7、管管路、所有炉本体和管道上的疏水、排气、取样和仪表管道等仅用水冲洗。 水冷壁(包括顶棚和包墙、启动循环系统)省煤器高加水侧及旁路管临时系统总计600MW1166150252521000MW20011898404563.4清洗注意事项l再循环泵参与清洗,电机必须连续注水保护l点火加热时要控制好升温速率l各个阶段的水冲洗应使用除盐水l过热器不参与清洗应充满保护液,酸洗结束后进行反冲洗l水位表换成临时的,调节阀通常先不安装l清洗结束后有选择的割开炉膛前、后分配器手孔进行内部检查,清除沉积物。对水冷壁入口处的节流孔圈进行X射线检查,有异物时应割管清理4.蒸汽吹扫4.1吹扫范围l吹扫范围包括:过热器系统

8、、主蒸汽管道。再热器系统、冷热再管道、小汽机进汽管、吹灰蒸汽管路。 4.2 吹管方式 蒸汽吹管有降压吹管和稳压吹管两种方式, 又有过热器系统和再热器系统串联的“一步法”和分段的“两步法”吹管。 稳压吹管 降压吹管 l操作简便,工况稳定 l吹管效果好 l受热面承受热冲击小 l耗水量少30t/次 优点 l可纯燃煤省油 l吹管准备工作量少 l耗水量达 l操作频繁 l输入热负荷高 l减少受热面残余寿命 缺点 l锅炉具备整机启动条件 4.3吹管系数 吹管系数定义为吹扫工况和BMCR工况下蒸汽对管壁的作用力之比。 吹管系数的计算公式如下: DF=W2purgeVpurge/W2MCRVMCR 式中:W:质

9、量流量,kg/s; V:比容,m3/kg; Purge:吹扫负荷; MCR:最大连续负荷; DF:吹管系数。 4.4吹管系数现场评估 根据上面的理论公式,下面的公式可以用于在现场评估各吹扫管段的吹管系数: DF=Pinpurge-Poutpurge/PinMCR-PoutMCR 式中:Pinpurge:吹扫管段吹扫期间的入口压力; Poutpurge:吹扫管段吹扫期间的出口压力; PinMCR:吹扫管段MCR工况下的入口压力; PoutMCR:吹扫管段MCR工况下的出口压力 4.5 吹管参数 吹管实践表明:为了达到被吹扫系统各段吹管系数大于 1,吹管参数可参考如下: 稳压吹管 降压吹管 一步法

10、 5.05.5 一步法 7.07.5 吹管压力 MPa 二步法 4.55.5 1000MW 1200t/h 吹管蒸汽流量 t/h 600MW 850t/h 推荐采用二步法降压吹管。 4.6吹管质量评定l吹管效果首先根据蒸汽颜色来评价,一旦蒸汽变得透明了再装上靶板,在保证被吹扫系统各段吹管系数大于1的前提下,按“火电机组启动蒸汽吹管导则”的规定相继两块靶板检查合格进行评价。 4.7吹管注意事项 1.锅炉给水品质必须合格,并储备足够的除盐水 2.在采用等离子点火投粉吹管时,应注意燃烧工况恶化 3.稳压吹管的输入热负荷高(4050BMCR),必须控制炉膛出口烟温不超过560 4.在锅炉不熄火,循环泵

11、不停运降压吹管时,应注意水动力的稳定性和循环泵的保护,尽可能提高给水温度,并注入足够的过冷水4.7 吹管注意事项(续1) 5.应尽可能减少降压吹管次数,避免受热面受到更多的循环应力, 6.在吹管时应注意贮水箱水位控制 7.稳压吹管时应转干态运行4.7吹管注意事项(续2) 8.吹扫期间应至少安排一次超过12小时的停炉冷却,以利于焊渣、氧化皮等杂质的充分剥离,提高吹扫效果 9.吹管结束后应对集箱两端最外侧屏的短管进行X射线检查看节流短管入口处是否有杂质存在,如发现有杂质,应进一步向里侧屏检查,直至节流短管入口处没有杂质为止 。 5.1锅炉启动方式:停炉时间 t(小时) 启动方式 600MW 100

12、0MW 分离器内壁温度 冷态 t72 t150 120 温态 10t72 56t150 120210 热态 1t10 8t56 260340 极热态 0t1 2t8 340 5.2 启动时间(分钟) 从点火至带满负荷 启动方式 点火至汽机冲转 汽机冲转至并网 600MW 1000MW 极热态(停炉 2 小时) 30 20 170 150 热态(停炉 8 小时) 40 20 218 183 温态(停炉 56 小时) 90 30 320 335 冷态(停炉 72 小时或更多) 180 90 670 627 注:根据各工程所配汽轮机的不同,各阶段启动所需时间稍有差别。 5.3 锅炉冷态通风试验锅炉冷

13、态通风试验 主要项目:l烟风系统挡板的调试,使主控CRT开度显示、就地开度和指示与实际位置一致,开关方向相符l风量测量装置标定l磨煤机出口一次风管风速均匀性调整,要求偏差在5以内l风箱入口挡板开度与风箱炉膛压差关系标定l炉本体及烟风系统严密性试验l摆动燃烧器、AA风倾角调整l炉膛空气动力场试验等 5.4.锅炉水冲洗5.4.1锅炉上水 锅炉上水前应先按循环泵说明书要求对电机腔注水。 用给水泵的前置泵通过给水旁路上水,给水品质符合上水要求,上水温度2070,上水速度35BMCR,约23小时。贮水箱水位达到7.5m时上水结束。5.4.2冷态开式冲洗l在贮水箱排水Fe500g/l时,冲洗水直接排地沟

14、l冲洗流量 25BMCR,冲洗终点 贮水箱出口Fe500g/L,浊度3,时间 3小时。 5.4.3冷态循环冲洗l在贮水箱排水Fe500g/l,一般在200300g/l 时才排入凝汽器循环。l启动循环泵,循环流量 5BMCR,给水流量 20BMCR,冲洗到贮水箱出口Fe200g/L,时间 45天,每天12小时 5.4.4 热态冲洗l冲洗水温:水冷壁出口水温150,最高170循环冲洗。循环流量5%BMCR,给水流量20%BMCR,冲洗终点Fe100g/L,SiO20.03mg/L 。冲洗时间6-7天,每天12小时。l热态冲洗系统与锅炉冷态循环冲洗系统相同。 5.4.5清洗效果的提高l冷态循环冲洗应

15、进行流量扰动,l热态循环冲洗时进行水温扰动。l洗硅应采取大流量排放,全炉换水效果更好。5.5.冷态启动5.5.1点火准备顺序启动烟气脱硫风机启动回转式空气预热器启动 引风机& 送风机启动火检风机&磨煤机密封风机启动油泵启动电动给水泵启动循环泵启动 引风机& 送风机风量30%启动一次风机漏油试验炉膛吹扫5分钟省煤器入口流量25%试验完成复位油系统关断阀开启电除尘带电点火准备流程图5.5.2 锅炉点火5.5.2.1点火顺序 MHI推荐采用高位点火,先点CD层,再点EF层,好处:l 炉膛水冷壁壁温低。l 水动力特性稳定。 为避免冷炉点火冒黑烟:l 检查油枪头是否堵塞。l 初始点火油压波动大,注意观察

16、油压。l二次风门挡板在合适位置,保证点火油枪根部风供给。 锅炉启动燃烧器投运顺序 启动 条件 挡板 点火15 1535油/煤转换 3050 5065 65100 U-AA L-AA OFA F-AUX F-WEAK F-CONC EF-OIL-AUX-U EF-OIL EF-OIL-AUX-L E-CONC E-WEAK DE-AUX D-WEAK D-CONC CD-OIL-AUX-U CD-OIL CD-OIL-AUX-L C-CONC C-WEAK BC-AUX B-WEAK B-CONC AB-OIL-AUX-U AB-OIL AB-OIL-AUX-L A-CONC A-WEAK A-

17、AUX 注:启动燃烧器;:投运燃烧器;:停运燃烧器 5.5.2.2 等离子点火l下层煤粉喷嘴改等离子点火将使下炉膛热负荷比油枪点火增加1.4倍。l等离子点火燃烧工况不良,应注意防止尾部再燃事故发生,空气预热器吹灰投入,灰斗中积灰及时清除。l等离子点火+小油枪稳燃,输入热负荷过高,炉膛出口烟温探针投入,防止炉膛出口烟温620,注意监视过热器、再热器壁温。5.5.2.3点火注意事项a) 燃烧器点火时,炉膛负压会产生较大波动,注意不超过MFT的设定值。b) 通过有关风箱挡板的调节,建立起足够的风箱压差,使燃烧区域的二次风量满足燃烧要求。c) 尚未点火的燃烧器要有一定的冷却风量(二次风门关至最小),以

18、防喷嘴过烧变形。 d) 要点火的油燃烧器,应将相应的二次风门适当关小,点燃后再适当打开,总风量应保持在30BMCR,避免烟囱冒黑烟。5.5.2.3点火注意事项(续)e) 点火初期要密切注意汽水膨胀发生时贮水箱水位的急剧变化,防止过热器进水。f) 如果初次点火失败,应立即停止燃料供应并进行炉膛吹扫。g) 保持油母管压力稳定,油枪应定期清理,避免油雾化不良,造成燃烧恶化。 h) 点火初期开启一级过热器入口和主蒸汽管疏水阀进行暖管和疏水。5.5.3 汽水膨胀 为防止汽水膨胀流量过大:l 控制输入热负荷。l 汽轮机旁路在汽水膨胀渡过后投入。l 汽水膨胀过程中密切注意贮水箱水位控制,防止过热器进水(由W

19、DC阀和BR阀控制)。 冷态温态热态极热态膨胀压力Mpa0.520.93.266.21膨胀流量BMCR15303530给水流量BMCR7.468.638.638.63疏水流量BMCR22.4638.6343.6338.63水冷壁流量 23.82%BMCR,25%ECR5.5.4 并网前的升温升压l 控制升温率,水冷壁出口饱和温度的升温率不超 过 4 0 / h , 1 0 分 钟 的 升 温 率 限 制 在105/10min l 控制炉膛出口烟温560,超温时注意减燃料。输入热负荷不允许超过20BMCR。 l 汽温与冲转温度不匹配:调节水煤比,注意高旁开度,必要时调整AA风量来改变炉膛出口烟温

20、。l 由高旁阀位控制转入定压控制,初设压力8.5 MPa。l 冲转定速并网带初负荷 5% ECR。 5.5.5 第一阶段升负荷 20% ECRl 升负荷率 0.5%ECR /min。l 负荷12% BMCR时投第一台磨和燃烧器,二次风温200,煤粉燃烧器自上而下投入,通常最下层的A磨作备用。邻近的油燃烧器必须投入。l 20% BMCR负荷下投第一台汽动泵 5.5.6 第二阶段升负荷 50% ECRl 负荷变化率 1%ECR/min。l 停电动给水泵,投第二台汽动给水泵。l 相继投入E、D、C磨,燃料由油煤混烧转为纯烧煤。l 进行干/湿态转换,条件是循环泵停,BR阀关,负荷超过30% ECR。

21、注意:l 不要在20%30% ECR负荷区间停留,在此负荷区间,由于贮水箱水位和分离器入口过热度等参数不稳定造成转换点不确定。l 投入高、低加,否则机组运行不易稳定,水冷壁壁温不均匀。5.5.7 第三阶段升负荷 100% ECRl 负荷变化率 2%ECR/min。l 投B磨。l75BMCR 进入超临界区域 6.1主汽压力控制l允许偏差:0.8MPa(目标)l干态运行:由给水流量控制l湿态运行:由燃料量控制6.2主汽温度控制6.2.1主汽温度允许偏差: 稳定负荷:5或更小 负荷变动:+8-20或更小 6.2.2主汽温度控制方式主汽温度控制方式干态运行干态运行 : 煤水比+三级喷水l第三级:控制四

22、级过热器出口温度和减温器温差。l第二级:控制三级过热器出口温度和减温器温差。l第一级:控制二级过热器出口温度和过热度。湿态运行:像汽包炉那样由过热器三级喷水控制l第三级:控制四级过热器出口温度。l第二级:控制三级过热器出口温度。l第一级:控制二级过热器出口温度。6.2.3水煤比控制l水煤比控制指令强制减小功能l目的:减少燃料供给,防止炉膛出口烟温高,水冷壁中间集箱和出口集箱温度高,汽水分离器入口过热度高,一过出口温度高。l实际上就是减少燃料量,一次减少3t/h。如温度高的条件仍然存在,再减少3t/h,直至温度达到正常水平或达到煤水比的低限值6.2.4减温水控制lA、B两侧喷水应单独控制,以调节

23、两侧汽温偏差。l喷水后蒸汽温度应大于饱和温度(15的过热度)l由于喷水从省煤器出口引出,如果喷水大量增加,通过水冷壁的水就会减少,因此有喷水过量保护,防止水冷壁过热。6.3再热汽温控制 再热汽温控制在干态和湿态运行时没有区别,A、B侧单独控制。 再热汽温允许偏差:l稳定负荷:5或更小l负荷变动:+8-20或更小 主要手段:烟气挡板; 辅助手段:摆动燃烧器+事故喷水6.3.1烟气分配挡板l再热蒸汽温度基本上取决于再热器烟道的烟气分配挡板。烟气分配挡板控制一级再热器的吸热量。l挡板由全关到全开大约需20秒l设定10作为烟气挡板的最小开度。以防止烟尘磨损挡板。 6.3.2摆动燃烧器 l 摆动燃烧器可

24、以控制炉膛出口烟气温度,从而调节再热汽温。 6.3.3 AA风, l开大AA风可以降低再热汽温6.3.4事故喷水 l在负荷变化期间和危急情况下,烟气分配挡板和摆动燃烧器控制无效,而且响应滞后的情况下就需要再热器喷水。l事故喷水设计了喷水过量保护功能,MFT时喷水调节阀被强制关闭6.4分离器入口过热度6.4.1分离器入口过热度:l目标值:15l允许控制范围: 325(包括负荷变化)l控制手段:煤水比。(过热器一级喷水备用)l.6.4.2与过热度有关的因素项目备注水煤比可直接控制过热度燃烧器、AA风摆角摆角向上降低炉膛吸热,过热度降低AA风挡板开度AA风量增加,降低炉膛出口烟温风量燃烧区域风量多,

25、燃烧好热负荷高煤粉细度煤粉粗延迟燃烧,火焰中心上移6.5水冷壁工质温度(顶棚出口)l控制值:饱和温度+10l当温度超过饱和温度20或更多时,应调节煤水比强制降低6.6 分离器液位控制l通常在锅炉清洗和湿态方式运行期间分离器产生疏水。l湿态:通过循环水流量调节阀(BR)、贮水箱液位调节阀(WDC)。l干态:通过暖管疏水排放阀来维持分离器储水箱的液位。贮水箱水位(低位水位表低低联锁低报警高位水位表高报警阀阀暖管水排放阀贮水箱水位设定值、 6.6.1 再循环流量控制l分离器贮水箱液位在之间,再循环流量与贮水箱液位相匹配。 6.6.2 WDC阀控制l贮水箱液位在之间相继开启WDC阀,控制不同的贮水箱水

26、位范围,在AWDC阀开启后才能开启B和CWDC阀。6.6.3 暖泵水排放阀的控制l在干态运行时开启,用来控制贮水箱液位,将多余的暖泵水排放到二级减温水管路,防止贮水箱水位上升。l湿态运行时该阀关闭。6.6.4 过冷水的控制l在湿态运行期间,通过该阀维持13% BMCR的过冷水量以冷却分离器疏水,保证循环泵入口的过冷度低于设定值。l干态运行时该阀关闭,但通过该阀门的旁路截流孔板仍可保持暖管。 6.7.1 总燃料量控制l总燃料量指令是根据不同的启动方式所要求的锅炉输入指令产生的。l为对煤的热值变化进行补偿。l考虑了交叉限制功能:总给水流量不足时减少燃料量指令;总风量不足时减少燃料量指令,以确保不平

27、衡始终不超限。l再热器保护功能:在再热器无蒸汽流通时,有燃料指令高限值。 6.7.2 水煤比指令l在湿态运行时,主汽压力由燃料量控制(与汽包炉相同),因此通过调整水煤比来控制主汽压力。l在干态运行时,调整水煤比控制汽水分离器入口蒸汽过热度和主汽温度。l在低负荷时,水冷壁管内流量小,水煤比主要用于调整分离器入口过热度;l在高负荷时,水冷壁管内流量大,水煤比主要用于调整主汽温度。6.7.3 轻油控制l轻油流量指令是由总燃料指令减去总煤量得出的。l保持油压稳定,以避免燃烧恶化。6.7.4 给煤机控制 总给煤量指令由总燃料指令减去实际燃油流量得出l总煤量指令与实测的总煤量比较,经给煤机主控分配给每台给

28、煤机。l燃料发热值校正,小的燃煤热值变化通过水煤比得到校正。热值变化大时,在稳定工况下,若水煤比偏离它的期望值,应手动修正燃煤发热值。l磨煤机启动时,给煤机给煤量设定到制造厂或调试确定的值。 6.8.1 磨煤机一次风量控制l总一次风量由一次风机控制l每台磨的一次风量根据煤量由热一次风挡板控制l维持每台磨煤机适当的风煤比。l一次风量的测点在热风和冷风混合点的下游,并经过一次风温的补偿。由于热风量比冷风量大,所以采用热风挡板控制一次风流量。 给煤量(%)一次风量()给煤量与一次风量之间关系6.8.2 磨煤机出口温度控制l采用冷风挡板控制磨煤机出口温度。l磨煤机出口风温根据媒的特性可以整定在7080

29、。高挥发分煤磨出口风温可以低一些。l如果磨出口温度高于设定值,则冷风挡板开大,热风挡板将关小。 6.8.3 磨煤机动态分离器转速控制l动态分离器是通过叶片的旋转,在离心力和碰撞的作用下实现对煤粉的分离 l动态分离器转速根据给煤量进行控制,以得到燃烧所需合适的煤粉细度。 6.9.1 送风量控制 l总风量指令根据燃料量指令和锅炉输入加速指令相加而成,并用烟气含氧量进行校正,以确保完全燃烧。总风量指令与总燃料量指令交叉限制,以防止炉膛中富燃料量的情况发生。l总风量等于经过温度校正的空预器出口二次风量减去热风再循环风量加上6台磨的一次风量。l根据总风量指令对送风机动叶角度进行控制。6.9.2 炉膛负压

30、控制l炉膛负压是通过调节两台引风机动叶角度控制的。l如果出现炉膛压力波动很大的工况,系统就会自动采取适当的超驰控制。若发生MFT,将通过炉膛压力控制高限限制回路使引风机动叶指令减到最小位置,以防止由于炉膛风量突然减少和失去燃料而可能导致炉膛内爆。6.10.1.一次风压控制 通过一次风机入口挡板,调整空预器出口一次风压在设定值。设定值的选择原则是下述两个设定值的大值: 1.使所有磨煤机热风挡板的最大开度控制在80%的一次风压 2.给煤率最大的磨煤机所需的最小热一次风压。l有喘振闭锁功能避免一次风机发生喘振,两台一次风机停运时一次风机入口挡板强制关闭。一台一次风机运行时,停运的一次风机入口挡板将强

31、制关闭。 6.11 过剩空气系数过剩空气系数的调整应考虑:lNOx排放量在允许范围内l未燃碳含量在允许范围内l对于BMCR和100ECR, 15l风量总是要大于30BMCR。l最终设定值应由试验确定。6.12 NOx控制1)AA风、OFA风挡板开度由负荷程序控制2)在负荷降低时,维持AA风挡板开度较大的开度,可抑制NOx的增加。注意:AA风挡板开度太大可能导致燃烧不稳、未燃碳增加。因此应由试验确定适当的开度。6.13.风箱挡板控制 风箱挡板控制是为了使每个燃烧器都能获得风媒比,而不是控制总风量。 主燃烧器 运行 未运行 浓燃烧器 最小开度 10% 淡燃烧器 程控和对应煤层的煤流量呈正比 最小开

32、度 10% 轻油 程控和油母管压力呈正比 最小开度 10% 相邻燃烧器 轻油 煤粉 36%MCR AUX-1 上下煤层都投入程控和上下层平均煤量呈正比, AUX-2 只有上或下层投入,程控和投入层煤量成正比, AUX-3 程控和油母管压力呈正比 程控与最下层的煤量呈正比 按炉膛和风箱之间的压差 最小开度10% 挡板 在所有状态下 OFA 程控和锅炉负荷成正比 AA 程控和锅炉负荷+BIR 成正比 风箱入口 程控和锅炉负荷成正比 6.13.1 每个风挡板的功能每个风挡板的功能 (a) .煤燃烧器风挡板 (浓相燃烧器CONC) 煤燃烧器停止运行:挡板处于最小开度,(10%) 相邻油燃烧器投入运行:

33、担当油燃烧器辅助风挡板的作用。煤燃烧器运行:根据给煤量大小控制两台送风机全停(MFT):打开在热备用方式期间(MFT):关闭(b)煤燃烧器风挡板(淡相燃烧器WEAK)l 煤燃烧器停止运行:最小开度,(10%)l 煤燃烧器运行:根据给煤量大小控制l两台送风机全停(MFT):打开l在热备用方式期间(MFT):关闭(c)油燃烧器风挡板l油燃烧器停止运行:最小开度(10)l相邻的煤燃烧器投入运行:如果上层和下层的煤燃烧器都运行:根据上、下层煤燃烧器的平均给煤量的大小控制。如果上、下层的煤粉燃烧器只有一个运行:根据运行的煤燃烧器的给煤量大小控制l 油燃烧器运行:根据燃油母管压力大小控制l 两台送风机全停

34、(MFT):打开l 在热备用方式期间(MFT条件下):关闭(d) 油辅助风挡板(AUX1)l 相邻的油或煤燃烧器都停运:l锅炉负荷30MCR:根据炉膛/风箱差压控制l锅炉负荷30MCR:最小开度(10)l 相邻油或煤粉燃烧器运行:l1).如油燃烧器运行:根据燃油母管压力大小函数控制l2).如煤燃烧器运行:上、下层的煤燃烧器都运行,根据上、下层煤燃烧器的平均给煤率的大小函数控制。如果上、下层的煤粉燃烧器只有一个运行:根据运行的煤燃烧器的给煤量大小函数控制l3).如果油、煤燃烧器都在运行:根据燃油母管压力大小函数控制l 两台送风机全停(MFT):打开l 在热备用方式期间(MFT):关闭(e )F/

35、DE/SC层辅助风挡板(AUX2)l 相邻煤燃烧器停运:l锅炉负荷30MCR :根据炉膛/风箱差压控制l锅炉负荷30MCR :最小开度(10)l 相邻煤粉燃烧器投入运行:如果上层和下层的煤燃烧器都运行:根据上、下层煤燃烧器的平均给煤量的大小控制。如果上、下层的煤粉燃烧器只有一个运行:根据运行的煤燃烧器的给煤量大小控制l 两台送风机全停(MFT):打开l 在热备用方式期间(在MFT条件下):关闭(f)A层辅助风挡板(AUX3)l 最下层煤燃烧器停运:l锅炉负荷0.03MPa) 干法保护或 充氮保护(氮气压力0.03MPa) 过热器和主蒸汽管道 保持停炉状态关闭阀门 氮气压力大于0.03MPa 氮

36、气压力大于0.03MPa 氮气压力大于0.03MPa 再热器和再热汽管道 保持停炉状态关闭阀门 干法保护 干法保护 干法保护 Note; 1) 如果停炉时间在 3 天以内,锅炉应采用 CWT 法停运。 2) 采用充氮保护时,在停炉期间每天要检查和记录氮气压力。如果氮气压力低于指定值必须采取措施恢复其压力。 燃烧调整的目的:l通过在各种组合工况下锅炉静态运行特性和燃烧工况的分析,寻求安全、经济的优化运行工况 10.1燃烧调整试验应具备的条件 l所有检测仪表和控制装置,如调节阀和挡板等,li. CRT上的控制信号,就地指示器和实际位置应该保持一致。对于燃烧器二次风门,二次风箱入口挡板和喷嘴角度应检查其在0100位置的变化。lii. 在停炉期间检查烟气挡板的实际状态。l每台磨煤机出口的一次风管风速应该调平。l最上层AA风上摆20,以免与下部喷嘴发生碰撞。l必须准备好足够的设计煤种用于试验,l试验前完成吹灰操作,以保证试验是在受热面最优状态下进行。l煤粉细度应满足设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