仪器分析练习习题集--完成_第1页
仪器分析练习习题集--完成_第2页
仪器分析练习习题集--完成_第3页
仪器分析练习习题集--完成_第4页
仪器分析练习习题集--完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绪论及发射光谱法一、选择题:1下面四个电磁波谱区,能量最小的是(C) A X-射线 B 红外线 C 无线电波 D 微波2原子发射光谱的产生是由于(B)A 原子的次外层电子在不同能态之间的跃迁 B 原子的外层电子在不同能态之间的跃迁C 原子的次外层电子的振动和转动能级之间的跃迁 D 原子的次外层电子在不同振动能级之间的跃迁3某光栅的适用波长范围为600200nm,因此中心波长为460nm的一级光谱线。将与其发生重叠的光谱线是(A )A 230nm的二级线 B 460nm 的二级线 C 115nm的四级线 D 除460nm的一级线外该范围内的所有谱线。4用发射光谱测定某材料中的Cu元素时,得铜的某

2、谱线的黑度值(以毫米标尺表示)为SCu = 612,而铁的某条谱线的黑度值SFe = 609,其时谱线的反衬度为2.0,由此可知该分析线对的强度比是 (A)A 31.6 B 1.01 C 500 D 25.45原子发射光谱分析中,所用的激发光源为:(A)A 交流或直流电弧 B 空心阴极灯 C 硅碳棒 D 镍铬丝灯6从谱线和原子结构的关系可知,下列元素中发射光谱谱线数目最少的是(A) A 钠 B 镁 C 铝 D 铁7用摄谱法进行光谱定性分析时应选用的条件是 ( D )A 大电流,试样烧完 B 大电流,试样不烧完 C 小电流,试样烧完 D 先小电流,后大电流至试样烧完8谱线强度与激发温度之间的关系

3、为(B)A 温度愈高,谱线愈强 B 在某一温度下,谱线最强 C 温度愈低,谱线愈强 D 温度对谱线强度影响不大。9原子发射光谱进行定量分析的方法是 (C) A 比较法 B 谱线呈现法 C 内标法 D 标准加入法10原子发射光谱对矿石样品进行定性分析,一般选用下列那种光源作为激发光源(B)A 交流电弧 B 直流电弧 C 高压电火花 D 等离子体光源11在原子发射光谱分析法中,选择激发电位相近的分析线对是为了(C)A 减少基体效应 B 提高激发几率 C 消除弧温影响 D 降低光谱背景12光量子的能量正比与辐射的 (A) A 波数 B 波长C 传播速度D 周期13下列四个电磁波谱区,波数最大的为(A

4、) A X-射线 B 红外区 C 无线电波 D紫外-可见区14频率可用下列哪种方法表示(B) A s/c B cs C 1/l D c/s15下列光学分析法中,哪种方法不属于光谱法(C)A 核磁共振波谱法 B 拉曼分析 C X-射线衍射法 D 化学发光16摄谱法中,波长每隔100Å的间隔距离,感光板上光谱在用光栅单色器时其间隔距离(D)A 随波长的减少而减少 B 随波长的增大而增加 C 随波长减少而增大 D 几乎不随波长的变化而变化17下列有关原子发射光谱分析法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C )A 要判断某元素存在,至少应该有23条灵敏线 B 光谱线的自吸现象对发射光谱定量分析影响很大 C

5、 分析线中必须包含着最后线 D 谱线的灵敏度标记数字越大,说明谱线越灵敏。18下列这些光谱定量分析的公式中,使内标法能在实际中得到应用的是 (D)A I = a cb B lgR = blgc + lg a C S = g(lgH lgHi) D 8S = g( blgc + lg a)19在发射光谱分析中,当光束a射出谱线时,如果透过未受光作用部分的光强为I0,透过变黑部分谱线的光强I,谱线变黑处,透光度T=I/I0,则其黑度值相当于光电比色计上的(D)A I0/I B lg(I0/I) C lg(I/I0) D A20摄谱法中,波长每隔100Å的间隔距离,感光板上光谱在用棱镜单色

6、器时其间隔距离(C)A 随波长的减少而减少 B 随波长的增大而增加 C 随波长减少而增大 D 几乎不随波长的变化而变化21对于易熔金属合金试样中的高含量元素进行定量分析时,最好选用哪种类型的光源进行激发样品(C)A 直流电弧 B 交流电弧 C 高压电火花 D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22 在原子发射光谱法中,光源的作用是(A)A 提供试样蒸发和激发所需要的能量 B 产生紫外光 C 发射待测元素的特征谱线 D 产生足够强的散射光。23摄谱法中定量分析的依据是(D)A 谱线强度与基态原子数目成正比 B 谱线黑度与基态原子数目成正比C 分析线对的黑度差与元素的含量成正比 D 分析线对的黑度差与元素的含量的对

7、数成正比25感光板的乳剂性曲线表示了下列哪两种参数之间的关系(A)A SlgH B SlgC C SH D SC26在原子发射光谱的定性分析时,为要确定某元素的存在,要求检测到该元素的(B)A 一条谱线 B 25灵敏线 C 一条灵敏线 D 811条灵敏线27谱线的自吸现象是由于下述哪种因素引起的(C)A 不同粒子之间的相互碰撞 B 外部电场的作用 C 同类低能态原子的吸收 D 外部磁场的作用28下述哪种光谱法是发射光谱法(B)A 红外 分光光度法 B 荧光分光光度法 C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 D 核磁共振波谱法二、填空题:1将试样进行发射光谱分析的过程有A激发;B复合光分解;C跃迁;D检测;E

8、蒸发;按先后顺序排列应为 E®A®C®B®D 2发射光谱定量分析的最基本的方法是 三标准试样法 ,当标准样品与被测试样组成相差很大时,为得到更好的分析结果,可采用 标准加入法 。3棱镜摄谱仪,结构主要由 照明系统 、 准光系统 、 色散系统 、 投影系统 、四个部分组成。4原子发射定性分析时,摄谱仪狭缝宜 小 ,原因是 保证有一定的分辨率,减少谱线间重叠干扰 ;而定量分析时,狭缝宜 大 ;原因是 保证有较大的光照度,提高谱线强度 。5以铁的光谱线作为波长的标尺是适宜的,一般将元素的灵敏线按波长位置标插在铁光谱图的相应位置上。这样制备的谱图称为 元素标准光

9、谱图;此谱图上,标有 M II 或M I等符号,其中罗马字母I表示 原子线 ,II表示 一级离子线 。6等离子体光源(ICP)具有 检测限低 、 基体效应小、 线性范围宽 等优点,它的装置主要包括 高频发生器 、 等离子炬管 、 进样系统(雾化器)、等部分。7原子发射光谱定性分析的依据是:元素原子的特征射线,定量分析的依据是发射谱线的强度。8原子发射光谱分析中,激发光源的作用是蒸发、离解、原子化激发发射特征射线,常用的光源有直流电弧、交流电弧、高压电火花和电感耦合等离子体(ICP)等9乳剂特性曲线中,正常曝光部分直线的斜率,称为感光板的反衬度,光谱定性分析时,选用灵敏度高的感光板。10光学分析

10、仪器中,常用的色散元件为棱镜或者光栅,它们的分光原理分别为:不同波长光在同一介质中的折射率不同、光的衍射和干涉。11原子发射光谱分析所使用的仪器装置通常包括光源、分光仪和检测器三个部分。12在原子发射光谱中,定性分析时,摄谱仪狭缝宜小(填大或者小),原因是保证一定的分辨率,减少谱线之间的重叠干扰,而定量分析,狭缝宽度宜大(填大或小),原因是保证较大的光照强度,提高谱线的谱线强度。13在原子发射光谱分析中,原子发射的特征谱线有原子线和离子线,电离度增大会产生原子线减弱,离子线增强。三、简答题:1简述原子发射光谱产生的过程解: 在一般情况下,原子处于最低能量状态(基态),当原子在光源获得能量后,就

11、会使外层的电子从基态或者低能量激发至高能态(激发态),原子外层电子处于激发态时是不稳定的,寿命小于108s,当它从激发态跃迁回到基态或者低能态时将释放出多余能量,若此能量以光的形式出现,即得到原子发射光谱。2说明影响原子发射光谱分析中谱线强度的主要因素:解:根据谱线强度公式表明影响谱线强度的因素很多,有:(1)激发电位或者电离电位(Ei),成负指数关系,Ei越大,强度越小;(2)跃迁几率Aij,I与Aij成正比;(3)统计权重gi/g0,I与统计权重成正比;(4)激发温度T,T升高,I增大,但I与T关系是曲线关系。谱线各有最适合的激发温度,在此温度下,I最大;(5)基态原子数目N0,I与N0成

12、正比,由于基态原子数目由元素浓度c决定,所以在一定条件下,I与c成正比。3简述原子发射光谱定性分析的原理,怎样选择摄谱法定性分析的主要工作条件?解:因为元素原子结构不同。它们激发所产生的光谱也各不相同。因此,根据原子光谱中的元素特征谱线就可以确定试样中是否存在被检元素。光谱定性分析工作条件的选择如下:(1)光谱仪;一般选用中型摄谱仪,因为其分辨率较为适中,可以将欲测元素一次摄谱,便于检出。对于十分复杂的样品(谱线干扰严重),可采用大型摄谱仪。(2)激发光源;采用直流电弧;因为直流电弧的阳极头温度很高,有利于试样蒸发,绝对灵敏度高。(3)电流控制;先用小电流(56A),使易挥发的元素先蒸发;后用

13、大电流(620A),直至试样蒸发完毕,这样可以保证易挥发和难挥发元素都能很好地检出。(4)狭缝;采用较小的狭缝(57m),减小谱线的重叠干扰和提高分辨率。(5)运用哈特曼光栏;哈特曼光栏是一块多孔板,摄谱时移动它的位置,可以使铁光谱和不同试样的光谱分段摄在谱板上,而不至于改变相对位置。4什么叫元素的灵敏线、共振线、最后线?它们之间的有何联系?解:灵敏线指一些激发电位低、跃迁几率大的谱线;共振线指具有最低激发电位的谱线;最后线指样品中被检定元素浓度逐渐减少时最后消失的谱线。一般灵敏线多是一些共振线,最后线就是最灵敏的谱线。5写出光谱定量分析的基本关系式,什么叫内标法?怎样选择内标元素及内标线?解

14、:光谱定量分析的基本依据为:I = a cb lgI = lga + blgc 式中的a、b在一定实验条件下为常数。内标法就是在被分析元素中选一根分析线,在内标元素中选择一条内标线,组成分析线对,测定分析线对的相对强度与被分析元素含量的关系来进行定量分析。内标元素和内标线的选择原则为:(1)内标元素含量必须固定,即在标样和试样中的含量必须相同;(2)内标元素和分析元素要有尽可能类似的蒸发特征;(3)用原子线组成分析线对设计,要求两线的激发电位相近;(4)若用照相板法测量谱线强度,要求组成分析线对的两条谱线的波长尽可能靠近;(5)分析线与内标线没有自吸或者自吸很小,且不受其它谱线的干扰。6分析下

15、列试样应选用什么激发光源?为什么?(1)、矿石矿物的定性、半定量分析;(2)、合金中的铜(x%);(3)、钢中的锰(0.0x%0.x%);(4)、污水中的铬、锰、钙、铁、钒、钛等(10 6x%)。解:(1)、选用直流电弧。因为直流电弧的电极头温度高,有利于蒸发,而且它的激发能力已能满足一般元素激发的要求,样品又是矿石粉末;(2)、选用电火花光源。因为其电弧瞬间温度很高,激发能量大,可以激发电离电位高的元素,且自吸小,适于高含量元素分析。一般可用于低熔点金属、合金、高含量元素、难激发元素分析;(3)、选用交流电弧、因为交流电弧的电极头温度低,电弧温度高,稳定性好,易产生自吸。常用于金属、合金中低

16、含量元素的定量分析。(4)、选用ICP光源。因为ICP光源电极头温度低,电弧温度高,稳定性最好,自吸小,是分析液体试样的最佳光源,适于高、低、微含量金属和难于激发元素的分析测定。7何谓光谱缓冲剂?它在光谱定量分析中有何作用?解:光谱缓冲剂是指在试样中加入能够稳定弧温,减少试样组成对谱线强度影响的一类物质。常用的缓冲剂有碱金属、碱土金属盐类、二氧化硅、氧化铜、碳粉等。其作用有:(1)减小试样组成对电弧温度的影响,使弧焰温度稳定,可达到消除或者抑制试样组分对待测元素谱线强度的影响,提高测定准确度。(2)当稀释剂稀释试样,减小试样与标样在组成及性质上的差别。38什么是乳剂特性曲线?它可分为几个部分?

17、光谱定量分析需要利用哪一部分?为什么?解:摄谱法是利用感光板来记录光谱的。乳剂特性曲线是感光板上感光层的黑度(S)与作用其上的曝光量(H)之间的关系曲线,S与H之间的关系是极其复杂的,一般不能用数学公式来完整表达。以S为纵坐标,H的对数为(lgH)为横坐标,可以绘制乳剂特性曲线。它可分为三个部分组成,即:曝光不足部分、曝光正常部分和曝光过量部分。在光谱定量分析中需要利用正常曝光部分,因为此部分S与lgH成线性关系,可以用简单的数学公式表示。S = g(lgH lgHi),其中:g为直线斜率,称为反衬度;Hi为感光板的惰延量,可从直线延长至横轴上的截距求得。8光栅和棱镜的分光原理有何不同?解:棱

18、镜分光原理是光的折射。由于不同波长的光有其不同的折射率而将不同波长的光分开。 光栅的分光是由于光的衍射和干涉的总效果。不同波长的光通过光栅各自有其对应的衍射角而分开。9光栅和棱镜都具有分光作用,它们产生的光谱特征有何区别?解:(1)光栅光谱为匀排光谱,而棱镜是非匀光谱; (2)光栅光谱中各谱线的排列为由紫到红,而棱镜是由红到紫; (3)光栅光谱有谱级,级与级之间有重叠现象; (4)光栅适用的波长范围宽。四、计算题:1今有光栅刻线为每毫米1200条的光栅,当其闪耀角为10.370时,其一级闪耀波长和二级闪耀波长为多少?解:根据闪耀光栅公式:Kl = 2dsinq,闪耀角q=10.370 d =

19、1/n = 1/1200 = 8.333´104mm = 833.3nm所以一级闪耀波长l = 2´833.3´sin10.370 = 300nm 二级闪耀波长为l=2dsinq/2=300nm/2=150nm.2. 若某摄谱仪刚刚可以分辨310.0305nm和309.9970nm的两条谱线,则用该摄谱仪可以分辨下列哪些谱线组?(1) Si 251.61nmZn251.58nm (2) Ni 337.56nm Fe337.57nm(3) Mn 325.40nmFe325.395nm (4) Cr301.82nm Ce301.88nm解:该摄谱仪的分辨率为:R =

20、l/l = 310.0138/0.0335 = 9254(1)R1 = 251.61/0.03 = 8387 (2) R2 = 337.56/0.01=33757 (3) R3 = 325.40/0.005 = 65080 (4)R4 = 310.82/0.06 =5030因此:(1)、(4)谱线组所要求的分辨率都比该摄谱仪的分辨率低,所以(1)、(4)组能够分辨出来。3某光栅光谱仪,光栅刻数为600条/mm,光栅面积为50´50mm2,试问:(1):光栅的理论分辨率(一级光谱)是多少?(2):一级光谱中波长为310.030nm和310.066nm的双线能否分开?解:(1)R=K N

21、=1´600´50=30000 (2)欲分开310.030nm和310.066nm的双线,要求分辨率为:R¢=l/l=310.030/0.036=8612.4,由于R¢<30000,故可以分开。4某光栅摄谱仪,闪耀光栅刻数1200条/mm,一级波长闪耀波长为300nm,问光栅适用的一级波长范围?解:故为200600nm 5激发原子和分子中的价电子产生紫外和可见光谱需要激发能量为1.51.8eV,问其相应的波长范围是多少?(h = 6.63 ´ 10 34 J.S,1eV = 1.6 ´ 10 19 J)解:当E = 1.5eV时

22、,因为E = hc/l,故l = hc/E = 825.7nm 。同理当E = 1.8eV时,l = hc/E = 155.2nm。 故155.2 825.7nm6WDF-Y2型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的光学参数如下:光栅刻数:1200条/mm,光栅面积:50´50mm2 倒线色散率:2nm/mm,狭缝宽度:0.05, 0.1, 0.2, 2mm 四档可调。试问:(1):此仪器的一级光谱理论分辨率是多少?(2):欲将K404.4nm和K404.7nm两条谱线分开,所用狭缝宽度是多少?解:(1)R = l/Dl = m N = 1´1200´50 = 60000。 (2)

23、 W = D S 已知 D = 2nm/mm, K两线的波长分别为404.4nm和404.7nm,因此:S = W/D = 0.15mm。 因此狭缝宽度应为0.15mm。原子吸收光谱法一、选择题:1在原子吸收光谱分析中,是利用待测元素的哪种原子蒸气对特征谱线的吸收进行定量分析的(B)A 处于激发态的原子蒸气 B 处于基态的原子蒸气 C 处于离子态的原子蒸气 D 处于化合态的原子蒸气2描述原子谱线轮廓的特征参数是(D) A 中心频率 B 峰值吸收系数 C 半宽度 D 中心频率和半宽度3谱线的多普勒(Doppler)变宽,是由于下述何种原因产生的(A)A 原子的无规则的热运动 B 原子之间的相互碰

24、撞 C 激发态原子寿命有限 D 电磁场的影响4谱线的洛仑兹(Lorentz)变宽,是由于下述何种原因产生的(B)A 原子的无规则的热运动 B 原子之间的相互碰撞 C 激发态原子寿命有限 D 电磁场的影响5在原子吸收光谱中,光源发射线的半宽度应(D)A 略大于吸收线半宽度 B 等于吸收线半宽度 C 略小于吸收线半宽度 D 远小于吸收线半宽度6在原子吸收光谱中的背景吸收,对分析结果的影响是(A)A 产生正误差 B 产生正、负误差不确定 C 产生负误差 D 没有影响7在原子吸收光谱中,测定铷(Rb)时,加入1%的钠盐的作用是(C)A 减少背景 B 提高火焰温度C 减少铷的电离 D 提高铷离子(Rb+

25、)的浓度8在原子吸收光谱法中,光源的作用是(C)A 提供试样蒸发和激发所需要的能量 B 产生紫外光 C 发射待测元素的特征谱线 D 产生足够强的散射光9空心阴极灯中,对发射线的宽度影响的最大的因素是(C)A 阴极材料 B 填充的气体性质 C 灯电流 D 阳极材料10在原子吸收光谱法中,吸光度的最佳测量范围是(A)A 0.10.5 B 0.010.05 C 0.60.8 D 大于0.911在原子吸收光谱法中,测定碳灰中微量的硅的含量,为了选择适宜的分析条件进行测试。当硅的浓度为5.0mg/ml时,测得在251.61 nm、251.43nm和251.92nm的吸光度分别为0.44, 0.044和0

26、.022,应选择哪一条谱线分析可获得高的灵敏度(A)A 251.61 nm B 251.43nm C 251.92nm D 灵敏度都一样12已知某仪器的倒线色散率为2.0nm/mm,若以镍Ni 232.0nm为分析线,测定试液中镍的含量,为了防止231.6nm线的干扰,则狭缝宽度应选择(B)A 0.05mm B 0.1mm C 0.2mm D 0.5mm13单色器的倒线色散率为2nm/mm,狭缝的宽度为0.1mm,则光谱通带为(C)A 20nm B 2nm C 0.2nm D 0.05nm 14在火焰原子化时,雾化效率一般可以达到(B)A 30% B 10% C 60% D 80%15在原子吸

27、收光谱法中,检测器是(C) A 硒光电池 B 光电管 C 光电倍增管 D 感光板16在原子吸收光谱中,测定在原子化过程中容易形成氧化物的元素时,应选用(C)A 贫燃性火焰 B 化学计量焰 C 富燃性火焰 D 低温火焰17在原子吸收光谱法分析中,常用的光源有(B)A 氘灯 B 空心阴极灯 C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ICP) D 直流或交流电弧。18下列有关原子吸收说法错误的是 (A C )A 在原子吸收测定中,做到较高准确度的前提是保证100%的原子化效率;B 背景吸收是一种宽带吸收,其中包括分子吸收、火焰气体吸收和光散射引起的损失C 分析难于挥发的元素采用贫燃火焰较好;D 背景吸收在原子吸收光谱分

28、析中会使吸光度增加,导致分析结果偏高。19采用测量峰值吸收吸收系数的方法来代替测量积分吸收的方法必须满足的条件是(A C )A 发射线的轮廓小于吸收线的轮廓;B 发射线的轮廓大于吸收线的轮廓C 发射线的中心频率与吸收线的中心频率重合D发射线的中心频率小于吸收线的中心频率20在原子吸收光谱分析中,加入消电离剂可以抑制电离干扰。一般来说,消电离剂的电离电位 (B )A 比待测元素高 B 比待测元素低 C 与待测元素相近 D 与待测元素相同21测定钾、钠和铁时,光谱通带应选择 ( A )A 钾、钠选0.4nm,铁选0.1nm B 钾钠选0.1nm,铁选0.4nm C 钾钠铁均选择0.1nm D 钾钠

29、铁君选择1.0nm22对于下列燃气和助燃气形成的火焰,其中温度最低和最高的分别为 (A)(D)A 氢气-空气 B 氢气-氧气 C 乙炔-空气 D 乙炔-一氧化二氮23非火焰原子吸收法的主要优点是 (D )A 谱线干扰小 B 背景低 C 稳定性好 D 试样用量少二、填空题1在原子吸收光谱中,干扰效应大致有光谱干扰、化学干扰、电离干扰、物理干扰、及背景吸收干扰。2在原子吸收光谱法中,当吸收为1%时,其吸光度(A)为0.0044。3在原子吸收光谱中,石墨炉原子化经历干燥、灰化、原子化、高温除残等四个步骤。4在原子吸收光度法中,常用的火焰有乙炔-空气、一氧化二氮-乙炔和氢气-空气等三种。5原子吸收光谱

30、和原子发射光谱等光学分析法是利用线光谱进行检测的。6 原子吸收光谱分析法与发射光谱分析法,其共同点都是利用原子光谱。但二者在本质上有区别,前者利用的是原子吸收现象,而后者利用的是 原子发射 现象。7根据玻耳兹曼分布定律,基态原子数远大于激发态原子数,所以发射光谱法比原子吸收法受 激发温度 的影响要大,这就是原子吸收法比发射光谱法 准确度 较好的原因。8澳大利亚物理学家卡尔什提出利用 峰值 吸收代替 积分 吸收,从而解决测量原子吸收的困难。9空心阴极灯发射的光谱,主要是 待测元素的纯金属或者合金 的光谱,光强度随着 灯电流 的增大而增大。10Mn的共振线是403.3073nm,若在Mn试样中含有

31、Ga,那么用原子吸收测定Mn时,Ga的共振线403.2982nm就会产生干扰,这种干扰属于 光谱 干扰,可采用 另选分析线 的方法加以消除。11在原子吸收谱线变宽的因素中,Doppler变宽是由于 原子的无规则的热运动 ;洛伦兹变宽是由于 吸光原子与其他气体分子或原子间碰撞 所引起的。12火焰原子化中,妨碍灵敏度进一步提高的原因是试样的雾化效率低(10%)和火焰高速燃烧的稀释作用降低了原子蒸气密度 和 停留时间 。13试样在原子吸收过程中,除离解反应外,可能还伴随着其他一系列反应,在这些反应中较为重要的是 电离 、 化合 、 还原 、反应。14 测定鱼、肉和脏器等生物组织中汞,较简单的方法可采

32、用 冷原子原子化法 。三、简答题:1原子吸收光谱分析的光源应当符合哪些条件?试从空心阴极灯的结构及工作原理等方面简要说明使用空心阴极灯可以得到强度较大,谱线很窄的待测元素共振线的道理。解:原子吸收光谱分析的光源应当符合以下基本条件:(1)谱线宽度“窄”锐线光源,有利于提高灵敏度和工作曲线的直线性。(2)谱线强度大,背景小,有利于提高信噪比,改善检测限。(3)稳定,有利于提高测量精密度。(4)灯的寿命长。空心阴极灯能发射半宽度很窄的谱线。从构造上说,它是低压的,故压力变宽小。从工作条件上,它的灯电流较低,故阴极温度及元素溅射作用较低,故热变宽和自吸变宽较小。正是由于灯的压力变宽、热变宽及自吸变宽

33、较小,致使等发射的谱线的半宽度很窄。2在原子吸收分析中,有哪几种主要因素可以使谱线变宽?解:谱线变宽的因素有两方面因素:一类是由原子性质决定的,例如自然变宽;另一类是外界因素影响所引起的,如热变宽、碰撞变宽等。自然变宽是无外界影响下时谱线的宽度,多数情况下可以忽略,多普勒变宽(即热变宽)是原子在空间做无规则热运动所引起的变宽,它随着温度升高、谱线中心波长增长和原子质量减小而增宽,是制约原子谱线宽度的主要因素。碰撞变宽指吸收原子与原子或分子碰撞而引起的谱线变宽。3简述背景吸收的产生以及消除背景吸收的方法。解:背景吸收是由于分子吸收和光散射引起的。分子吸收指在原子化过程中生成的气体分子、氧化物、氢

34、氧化物和盐类等分子对辐射线的吸收。在原子吸收分析中常碰到的分子吸收有:碱金属卤化物在紫外区的强分子吸收,无机酸的分子吸收,火焰气体或石墨炉保护气体(氮气)的分子吸收。分子吸收与共存元素的浓度、火焰温度和分析波长(短波和长波)有关。光散射是指在原子化过程中固体微粒或液滴对空心阴极灯的光产生光散射作用,使吸光度增加。消除背景吸收的方法有:改用火焰(高温火焰);采用长波长分析线;分离或转化共存物;扣除方法(用测量背景吸收的非吸收线扣除背景,用其他元素的吸收线扣除背景,用氘灯校正和塞曼效应背景校正法)等。4什么是原子吸收光谱分析中的化学干扰?用哪些方法可以消除此类干扰?解:待测元素与共存元素发生化学反

35、应,引起原子化效率的改变所造成的影响成为化学干扰,影响化学干扰的因素很多,除与待测元素及共存元素的性质有关外,还与喷雾器、燃烧器、火焰类型、温度以及火焰部位有关。为抑制化学干扰,可加入各种抑制剂,如:释放剂、保护剂、缓冲剂等,或采用萃取等化学分离手段来消除干扰。5已知某原子吸收光谱仪的倒线色散率为1.5nm/mm。测定Mg时,采用了285.2nm的特征射线。为了避免285.5nm的谱线干扰,宜选用的狭缝宽度为多少?解:为了避免285.5nm谱线的干扰,光谱通带应小于w=285.5nm285.2nm=0.3nm则狭缝宽度为S=W/D=0.3/1.5=0.2mm,即狭缝宽度应小于0.2mm.6画出

36、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的结构示意图,并简述各个部分的作用。解:光源-原子化系统-单色器-检测系统 光源:发射待测元素的特征射线。 原子化系统: 产生气态基态原子,以便吸收待测谱线。 单色器:将分析线与邻近线分开。 检测系统:将光信号转换为电信号,输出结果。四、计算题:1原子吸收法测定某试样溶液的二价铅,用空气乙炔火焰测得Pb2833Å和Pb2817Å的吸收分别为72.5%和52.0%。计算其吸光度各为多少?解: 同理可知A¢=0.32。2原子吸收法测定某试样溶液的二价铅,用空气-乙炔火焰测得Pb2833Å和Pb2817Å的吸收分别为72.5%和52

37、.0%。计算其透光度各为多少?解:依题意知其透光度应分别为27.5%和48.0%。紫外可见及红外光谱分析法,质谱分析以及核磁共振一、选择题1异丙叉丙酮(CH3COCH=C(CH3)2)在下列溶剂中K吸收带的波长最大的是(B)A 正己烷 B 水 C 甲酸 D三氯甲烷2下列羰基化合物中,伸缩振动频率最高的是(C)A RCHO B RCOF C FCOF D RCOCl3下列羰基化合物中,伸缩振动的红外吸收波数最大的是(A)A RCOCl B RCOR¢ C RCOOR¢ D RCO-C6H54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中,定性鉴定物质的参数是(C)A lmax B emax C lm

38、ax 和 emax D 吸收峰的面积5异丙叉丙酮(CH3COCH=C(CH3)2)在下列溶剂中K吸收带的波长最小的是(A)A 正己烷 B 水 C 甲酸 D三氯甲烷6下列化合物中能产生n®p*和 p®p*跃迁的是(A)A 丙酮 B 丙烯 C 丁醇 D 丁烷7双光束分光光度计与单光束分光光度计相比,其主要优点是(D)A 可以扩大波长的应用范围 B 可以获得更小的光谱通带C 可以采用快速响应的检测器 D 可以补偿光源强度的波动引起的误差8紫外吸收光谱的产生是由于(A)A 分子中电子能级 的跃迁 B 分子中振动、转动能级的跃迁C 分子振动能级的跃迁 D 分子转动能级的跃迁9紫外光谱

39、法中,下列化合物中,lmax最大的是(D)A 环己酮 B 四氢呋喃 C 苯 D 苯甲醛10某化合物在正己烷中测得lmax =305nm,在乙醇溶液中,lmax =302nm,指出该吸收峰是由于下列那种跃迁引起的(A) A n®p* B p®p* C n®s* D s®s*11在下列化合物中,哪种电子跃迁所需要的能量最小(A) A n®p* B p®p* C n®s* D s®s*12红外吸收光谱法的特征性强,该法最适应于(A)A 对纯物质进行定性鉴定 B对混合物进行定性鉴定C 对纯物质进行定量测定D对混合物进行定量

40、测定13色散型红外分光光度计常用的光源为(C) A 卤钨灯 B 空心阴极灯C 能斯特(Nerst)灯 D氘灯14二硫化碳有四种振动模式,其中哪种振动模式不能产生红外吸收(A)A 对称伸缩振动B 反对称伸缩振动 C 面内弯曲振动 D面外弯曲振动15预计乙炔分子有多少种基本振动模式(B)A 6种 B 7种 C 8种 D 9种16预计苯分子有多少种基本振动模式(C) A 12种 B 13种 C 30种 D 31种17试指出下列化合物中,哪种化合物不能产生振动偶合(D)A HOOC-CH2-COOH B H3C-CO-O-CO-CH3 C 邻苯二甲酸酐 D H3C CO-CO-CH318在乙酸酐分子的

41、红外吸收光谱中,在1820cm1和1760cm1有两个强吸收峰,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B)A 电子效应 B 振动偶合 C 费米共振 D 中介效应19在傅立叶变换红外分光光度计上,没有下列哪种器件(B)A 光源 B 单色器 C 检测器 D 样品池20在红外光谱中,不适应于对固体试样进行处理的常用方法是(C)A 糊状法 B 薄膜法 C 液膜法 D 压片法21下列检测器中,不适应于作为红外检测器的是(A)A 热导检测器 B 高真空热电偶 C 测热辐射计 D高莱(Golay)池22. 某试样质谱图的M和M+2峰的比值为3:1,则分子中一定含有(B)A 一个溴原子 B 一个氯原子 C 二个溴原子 D 二

42、个氯原子23下列各类化合物中,分子离子峰最强的是(A)A 芳香环 B 羰基化合物 C 醚 D 胺 243, 3-二甲基已烷在下述质量数的峰中,最强峰的荷质比为(C) A 85 B 99 C 71 D 29二、填空题1物质产生红外吸收光谱的必要条件为,DE=hn 、及 振动过程伴随着偶极矩的变化。2分子振动能级跃迁所需的能量相当于红外光,分子中的电子跃迁的能量相当紫外-可见光。3多组分分光光度法可用解联立方程的方法求得各组分的含量,这是基于各组分在同一波长下吸光度具有加和性。440001300cm1区域是伸缩振动产生的,基团的特征吸收一般位于此范围内,它是鉴定最有价值的区域,又称为官能团区。5四

43、甲基硅烷(TMS)是测定核磁共振图谱理想的标准试样。它的所有氢都是等同的,共振信号只有一个峰,与大多数化合物相比,它的共振峰出现在高磁场区,此外它的沸点低(填高或低),易于回收。三、简答计算题1试指出下面哪一个化合物具有较高的荧光量子产率,为什么?解:荧光黄的荧光的量子产率较高。虽然二者所有的发色团几乎完全相同,而荧光黄具有较高的结构刚性,故其量子产率较高。2乙烯分子中的C=C对称伸缩振动在红外光区域无吸收,为什么?解:因为乙烯分子中的C=C对称伸缩振动没有偶极矩的变化,是非红外活性的。3试指出顺丁二烯和反丁二烯的红外光谱有何区别?解:顺丁二烯在690cm1处有吸收,而反丁二烯在970cm1有

44、吸收。而且顺式比反式异构体的吸收强度大。4预计甲烷和乙炔各有多少个基本振动模式(振动自由度)?解:甲烷:3N 6 即3´5 6 = 9 乙炔:3N 5 即3´4 5 = 75椐报道Pd与硫代米蚩酮的配合反应是测定Pd的最灵敏的显色反应之一,其摩尔吸光系数高达2.12´105 l/mol。若最小可测吸光度为0.001,使用吸收池的光程长度为10cm,问用分光光度法测定Pd的最低摩尔浓度是多少?解:因为A=ebc,可知6现用相同的比色皿分别在475和670nm处测定了三种溶液的吸光度:(1)含有化合物A;(2)化合物B;(3)A与B的混合溶液。其有关数据如下:试计算混

45、合物中A、B物质的含量各为多少?化合物浓度(mol/l)A(476nm)B(670nm)A0.0010.900.20B0.010.150.65A+B1.651.65解:在475nm 处:, 在475nm处混合物有:1.65 = 900 c A + 15 cB 同理在670nm处有:1.65 = 200 c A + 65 cB 解二元一次方程知:cA = 1.48´10 5mol/l cB = 2.08´10 4mol/l .7.某化合物的分子式为C5H8O,其红外光谱有如下主要吸收带:3020, 2900, 1690, 1620 cm1;其紫外吸收光谱在227nm处有最大吸

46、收,摩尔吸光系数为10000。已知该化合物不是醛,试指出它的可能结构,并指出红外光谱对应的四个吸收带对应的振动形式。解:化合物为CH2=CHCOCH2CH3或者CH3CH=CHCO-CH3 3020 cm1 不饱和化合物,含有双键的CH伸缩振动,2900 cm1 饱和化合物,含有双键的CH伸缩振动 1690 cm1 共轭的羰基C=O伸缩振动, 1620 cm1 共轭双键C=C伸缩振动。8试计算二溴甲烷的M+2/M及M+4/M峰的比例。解:分子式中有二个溴原子,因为溴79:溴81=1:1有a=1, b=1, n=2. 故:(a + b)2 = a2 + 2ab + b2 = 1 + 2 + 1

47、故M :M+2 :M+4 = 1: 2: 19试计算二氯甲烷的M+2/M及M+4/M峰的比例。解:分子式中有二个氯原子,因为氯35:氯37=3:1有a=3, b=1, n=2. 故:(a + b)2 = a2 + 2ab + b2 = 9 + 6 + 1 故M: M+2 :M+4 = 9: 6: 110试计算一氯一溴甲烷的M+2/M及M+4/M峰的比例。解:分子式中有一个溴原子和一个氯原子,因为溴79:溴81=1:1,氯35:氯37=3:1有a=3, b=1, c=1, d=1, m=1, n=1. 故:(a + b)m (c + d)n = ac + ad + bc + bd = 3 + 3

48、 + 1 + 1 = 3 + ( 3 + 1 ) + 1 = 3 + 4 + 1 故M: M+2: M+4 = 3: 4: 111两种不同的三甲基戊烷的质谱数据如下表,在2,2,4三甲基戊烷和2,3,4-三甲基戊烷两种异构体中,哪一种更可能产生A行数据,写出各种A行m/z离子最可能的结构。m/z相对丰度AB43205057809711409950.11140.020.3解:A行数据应为2,2,4三甲基戊烷 m/z 114为分子离子; m/z 99 = 114 15,是分子离子失去甲基; m/z 71 = 114 43 为分子离子失去丙基; m/z 57 为C4H9+(特丁基离子); m/z 4

49、3 C3H7+(异丙基离子)12某化合物的分子式为C9H10O2,在其NMR谱图上出现三个峰,它们的化学位移及峰面积分别为:d=7.29(面积84) d=5.00(面积34) d=1.98(面积50)。试指出该化合物的结构。解:据分子式,该化合物不饱和度为5。每个质子相当的峰面积为单元/氢故其结构式为:C6H5CH2OCOCH3电化学分析导论与电解库仑分析一、 选择题1以测量沉积于电极表面的沉积物质量为基础的电化学分析法称为(C)A 电位分析法 B 极谱分析法 C 电解分析法 D 库仑分析法2 若在溶液中含有下列浓度的离子,以铂为电极进行电解,首先在阴极上析出的是( A)A 0.01mol/l

50、 Ag+(j0=0.799V) B 2.0mol/l Cu2+(j0=0.337V)C 1.0mol/lPb2+(j0= 0.128V) D 0.1mol/l Zn2+ (j0= 0.763V)3以测量电解过程中被测物质在电极上发生电极反应所消耗的电量为基础的电化学分析法是(D)A 电位分析法 B 极谱分析法 C 电解分析法 D 库仑分析法4在库仑滴定法中主要测量的参数是 (B) A 电解电流 B 电解时间 C 电动势 D 指示电极电位7库仑分析法的基本原理是基于(A) A 法拉第电解定律 B 欧姆定律 C 比耳定律 D罗马金-塞柏公式5 库仑分析法中进行电解分析时通过电解池的物理量是 (C)

51、 A电流 B 电压 C 电量 D电动势6 库仑分析法不适应于(A) A常量分析 B 微量分析C 痕量分析 D 有机物分析7 在相同条件下,电解池阴极沉淀出来的物质的量正比于(B)A 电极间的距离 B 通过电解池的电量 C 阴极的表面积 D 溶液中电解质的浓度8提高库仑滴定准确度的关键因素之一是 (A)A 使被测物以100%的电流效率进行电解 B 保持电压恒定 C 保证足够时间 D 加入电解质9每当96487库仑的电量通过电解池时,可以使锌(M=65.38g/mol)在阴极上析出的质量是 (C)A96487g B 65.38g C 32.69g D 130.76g 10下列有关库仑滴定的叙述正确

52、的是 (C)A 它是一个容量分析方法 B 它既是容量分析法,又是电化学分析法C它不是容量分析法,而是电化学分析法 D 它是根据滴定剂消耗的体积来确定被测组分含量11库仑滴定是一个精密度和准确度都很高的方法,一般可达0.2% 。这是由于可以精确测量 (AD)A 电流; B 电压 C 电阻D 时间12下列不是控制电位库仑分析法的特点和应用的是(D)A 选择性高B方法的灵敏度和准确度均高C 能用于测定电极反应中的电子转移数 D 分析速度快13库仑滴定不适应于常量、高含量试样的分析,下列原因不正确的是(D)A 必须采用较大的电解电流 B 滴定时间太长 C 导致电流效率的降低 D 终点难以指示14 在保

53、证100%电流效率的情况下,库仑滴定测量是否精密主要取决于(BC)A 指示系统的灵敏度 B 恒流源 C 计时器 D 电解池的组成15要使某一物质在阴极上还原析出,电极反应能持续进行,阴极电位应(C)A 保持恒定 B 正于阴极析出电位 C 负于阴极析出电位 D 等于阴极析出电位16下列说法哪一种正确?随着电解的进行 (A)A 阴极电位向正方向变化 B 阳极析出电位变负 C 分解电压变小 D阴极析出电位变负17在恒电流电解中,由于阴、阳极电位的不断变化,为了保持电流恒定,必须(A)A 增大外加电压 B 减小外加电压 C 保持外加电压恒定 D 保持阳极电位恒定18在电解分析中,要求沉积在电极上的被测

54、物质纯净、致密、坚固地附着在电极上,可以采用以下措施,其中不正确的是(C)A 控制适当的pH或者以金属配离子形式电解 B 升高温度 C 反应的电流密度不宜过小 D 搅拌溶液19恒电位电解时,为减小浓差极化,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D)A 增大工作电极面积或减小电流密度 B 提高溶液的温度 C 加强机械搅拌 D 减小溶液的浓度20在恒电流电解中,常采用电势缓冲的方法来稳定电极电位避免干扰性电极反应的产生,这种能起电势缓冲作用的物质称为(A)A 去极化剂 B 惰性支持电解质 C 极大去抑制剂 D 表面活性剂21在库仑滴定中采用大于45V的高压直流电源的目的是为了(C)A 克服过电位 B 保证100%的

55、电流效率 C 保持电流恒定二、填空题1库仑分析定量的依据是库仑定律,分析成败的先决条件是电流效率为100%。2当电流通过电极与溶液界面时,如果电极电位对其平衡值发生了偏差,这种现象称为极化现象。3在控制电位电解过程中,为了保持工作电极恒定,必须不断改变外加电压;其电解完成的标志为电解电流达到某恒定的最小值。4在控制电位电解过程中,电极电位决定电极表面氧化态和还原态的活度或者浓度比率 5能使电流持续稳定地通过电解质,并使之电解时施加于电解池的最低电压,称为分解电压6使金属离子在阴极上不断电解而析出金属沉积物所需要的最小阴极电位,称为析出电位 7在电解分析中,外加电压总是比理论电压大,这中差值一般用超电势(h)来表示8已知j0Ag+/Ag=0.800V,j0Cu2+/Cu=0.345V。在250C时,在含有0.01mol/l的Ag+和1mol/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