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课题守株待兔教材分析守株待兔是寓言单元的开篇课文,也是课本中选入的第一篇文言文形式的寓言故事。课文选自韩非子五蠹。主要通过描写一个宋国的种田人,无意间得到一只撞树而死的兔子,从此守着树桩再等兔子撞树的可笑行径,从而揭示寓意。课文篇幅短小,用陈述性的语言交代了守株待兔的起因、经过、结果。内容平实易懂,语言精炼但耐人寻味,事件虽小但蕴含的道理却很深刻,给人以警醒。学情分析对文言文的学习,学生已经有了三上司马光的经验,但是结合寓言故事这一体裁,仍有几点需要关注。首先,学生对文言文的积累依旧较少;其次,读通读顺以及节奏朗读仍然有难读;再次,对于较难的字义理解需要教师点拨;最后,在联系生活、走进故事情境
2、中理解寓意。教学目标1. 会认“释、冀”等4个生字,会写“株、待”等9个生字。正确朗读课文,读出节奏并背诵。2. 借助注释读懂内容,理解寓言寓意,结合生活说心得。3. 拓展阅读南辕北辙,感悟其中道理。教学重难点1.正确有节奏地朗读课文,理解寓言寓意。2.初步掌握阅读文言文的方法。教学方法朗读感悟教学用时两课时课时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 认读本课生字,掌握笔画之间的间距和起笔位置。2. 正确朗读课文,读出节奏并背诵。3. 初步理解寓言寓意。教学过程一、导入1.看图猜寓言故事。那你把这四个字连起来说说它的意思。2. 读一读这个故事,找一找这篇课文和我们以前学的课文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二、读通读顺1.
3、 听老师读,边听边记生字的读音和句子的停顿。2. 出示:宋耕触颈释耒冀 (带拼音)自己先练一练,然后请同学来读。指名读。 (去拼音)去掉拼音,谁还来挑战一下。3.把这些字送回到课文中,自己试一试。4.课文中有些句子比较难读,特别是他的停顿不太好把握。宋人有耕者。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5.跟着老师一句一句的感受它们的节奏。6.齐读,读出古诗的味道来。(配乐)三、读出理解1.是不是读着读着,有点读懂它的意思了呢?那你读懂了哪句话的意思?学生说意思,教师相机点名方法。“宋人有耕者”“词语扩充法” “田中有株” “兔走触株,折颈而死”古今词 “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他的愿望实现了吗?你从哪里知道的?“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为是被的意思,连起来说。2.同桌之间相互说一说这篇课文的意思,如果有不准确的地方及时帮助他纠正过来。 四、读出感悟1.师生合作读2.这篇文言文篇幅短小,语言精炼,把他背下来对大家来说一定不是难事。3.想一想,那个农夫为什么会被宋国人笑话呢? 如果你是他的亲人,你会怎么去劝他呢?与其这样守着,不如拾耒而耕。五、识字1.我们来写好这个“耕”字。这个字中“横”的间距和起笔是值得我们关注的。3.教师范写,学生描红临写。 再一起齐读这篇古文,会背的同学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3部编版五年级数学上册单元测试题库
- 个人土地租赁合同范本参考
- 八年级英语精美教案设计与课堂活动示范
- 物流配送车辆调度计划优化方案
- 幼儿园创意绘画课程方案
- 小学语文教案设计与表格式教学模板
- 古诗文《承天寺夜游》赏析与教学
- 企业信息化建设专项推进方案报告
- 销售人员电话沟通技巧与话术模板
- 新员工培训计划及入职指南范本
- 工程竣工移交单(移交甲方、物业)
- 大学春耕活动方案
- 电力设施维护质量保证体系及措施
- 四大名著三国演义课件
- T/CHES 115-2023水库淤积及其影响评价技术规程
- 2025年河北省公需课《双碳目标下绿色能源转型趋势》答案
- 联通运营合作协议合同
- 8.1 走进人工智能 课件 2024-2025学年浙教版(2023)初中信息技术八年级下册
- 鄂尔多斯盆地地质特征与沉积模式分析
- 数字化赋能设计企业转型升级
- 鼻部解剖结构及其临床表现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