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中学生心理健康的调查研究_第1页
农村中学生心理健康的调查研究_第2页
农村中学生心理健康的调查研究_第3页
农村中学生心理健康的调查研究_第4页
农村中学生心理健康的调查研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农村中学生心理健康的调查研究摘要  本调查以库尔勒市和静县中学部分初中学生为研究对象,对初中三个年级学生采用我国著名心理学家王极盛教授编制的中学生心理健康量表进行测量,目的在于了解新时期农村中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特别是郊区中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为广大农村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及班主任工作提出合理的建议。有利于构建和谐校园、和谐社会。本文侧重当代农村中学生心理将康的分析,研究青少年心理发展,有利于丰富我国农村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的经验。促进心理健康教育本土化发展。调查结果表明:各年级都有不同比例的学生出现轻度或以上的问题,以初二年级的问题比例最高,初三年级的问题比例略有下降,但初三年级女生问题

2、十分突出。学生中较为普遍的问题有学习压力较大、情绪不稳定、易焦虑、敌对和人际关系紧张与敏感。初三年级学生存在突出的适应不良的问题。女生的偏执、抑郁和强迫问题较为突出。  关键词:新时期;农村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 一、问题的提出: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各种文化、价值观的冲击,特别是十七大报告后随着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政策的到来, 农村一改过去贫穷落后的面貌,经济复苏和增长确实让农村各项事业欣欣向荣,在给教育创设好的条件的同时,也带来了很多负面影响。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特殊环境造就了一代特殊的青少年。研究新时期农村

3、中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关系到每所学校整体教育教学的稳定、关系到构建和谐社会发展目标。做到防患于未然,是这项研究的价值所在。针对新时期农村中学生的问题的研究,不仅应从思想、行为习惯和社会不良影响等层面入手,更应从心理学视角分析当代农村中学生问题产生的原因,进而采取相应的教育干预措施。     为了把当代农村中学生与20世纪中学生作比较,本研究中使用了“社会主义新农村”概念。以下简称“农村”,“社会主义新农村”这一概念,早在上世纪50年代就提出过。上世纪80年代初,我国提出“小康社会”概念,其中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就是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之一。此次五中全会所提建

4、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则是在新的历史背景中,在全新理念指导下的一次农村综合变革的新起点。文中“农村”没有特殊指出的均指21世纪后新农村。中学生包括北京18个郊区县,不单单指密云。本研究中之所以对“农村”这一概念加以界定,是因为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政策带领下, 农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中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正是与这种环境密不可分。所以研究当代农村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要在这个环竟下研究。脱离这个特殊时间背景的研究是不切实际的。 二、研究方法 1.被试 总人数:495人 性别:男252人,女243人 年龄:平均1346±103岁,最大16岁

5、,最小11岁 年级:初一年级208人,初二年级141人,初三年级146人 各年级学生团体的基本情况见表1。 表1:各年级学生团体描述 人数年龄初一年级全体2081273 (087)  男1161283 (096)  女921260 (071)      初二年级全体1411352 (072)  男731366 (080)  女681338 (060)     

6、0;初三年级全体1461443 (057)  男631444 (056)  女831442 (006)   2.测量工具: 中学生心理健康量表由我国著名心理学家王极盛教授编制,是有效而准确地测查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工具。该量表由10个分量表组成。 三、结果分析 本部分将以年级为单位,分别就量表总分和10个分量表的得分进行分析。 31 总分 【总分】反映的是受测者整体的心理健康状况。 对“总分-因子分”的分析发现,年级和性别的交互作用显著,F(2,489) = 306

7、, p < 005。进一步分析交互作用发现,初二年级男生、初二年级女生和初三年级女生的“总分-因子分”较高(参见表2),说明这部分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较差。 对“总分-等级分”的分析发现,各年级都有不同比例的学生出现轻度或以上的问题,以初二年级的问题比例最高,初三年级的问题比例略有下降,但女生问题仍然十分突出。初二年级女生和初三年级女生中等问题比例均超过了10%,初三年级还出现了较重问题个体(表2)。这一特征需要引起学校重视。 表2:各年级学生“总分”情况 因子分等级比例(%)正常轻度中等较重严重初一年级全体192 (052)59137534 

8、60; 男194 (051)57839726   女191 (054)60934843          初二年级全体205 (058)48941199   男201 (055)49343868   女209 (061)485382132          初三年级全体201 (058)527370

9、9607  男192 (055)61931763   女206 (062)45841012012   32 强迫症状 【强迫症状】反映的是学生做作业必须反复检查,反复数数,总是在想一些不必要的事情,总害怕考试成绩不理想等强迫症状。 对“强迫症状-因子分”的分析发现,年级和性别的交互作用显著,F(2,489) = 318, p < 005。进一步分析交互作用发现,初二年级女生和初三年级女生的“强迫症状-因子分”较高(参见表3),说明这部分学生存在较为明显的强迫症状。 对“强迫症状-

10、等级分”的分析发现,各年级都有不同比例的学生出现轻度或以上的问题,初二和初三年级同学的问题比例要高于初一年级。女生问题仍然十分突出。初二年级女生和初三年级女生轻度问题比例均较初一年级女生有所增加,初二年级女生和初三年级女生中等问题比例分别高达132%和157%(表3)。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一方面可能是初二开始课程难度变大,学业负担加重;另一方面可能和女生过于注重细节、追求完美的性格特点有关。 表3:各年级学生“强迫症状”情况 因子分等级比例(%)正常轻度中等较重严重初一年级全体197 (055)51042863   男198 54)5264225

11、2   女197 (058)48943576          初二年级全体202 (058)43348978   男193 (055)45252127   女213 (059)412456132          初三年级全体203 (060)445445110   男187

12、(053)58736548   女216 (062)337506157    33 偏执 【偏执】反映的是学生觉得别人占自己便宜,在背后议论自己,对多数人不相信,别人对自己评价不当,别人跟自己作对等偏执问题。 对“偏执-因子分”的分析发现,年级和性别的交互作用显著,F(2,489) = 321, p < 005。进一步分析交互作用发现,初二年级女生和初三年级女生的“偏执-因子分”较高(参见表4),说明这部分学生偏执问题较为突出。 对“偏执-等级分”的分析发现,各年级都有不同比例的学生出现轻

13、度或以上的问题,初二和初三年级同学的问题比例要略高于初一年级。初二年级女生和初三年级女生问题比例较高,初三年级女生还有个别人出现了较重问题(表4)。      表4:各年级学生“偏执”情况 因子分等级比例(%)正常轻度中等较重严重初一年级全体178 (060)66827458   男179 (058)65531034   女178 (064)68522887         &

14、#160;初二年级全体179 (064)63829864   男173 (062)72621955   女186 (066)54438274          初三年级全体184 (072)6372677521  男164 (059)71422263   女199 (077)5783018436   34 敌对 【敌对】反映的是学生控制不住自己的脾

15、气,经常与别人争论,易激动,有想摔东西的冲动等问题。 对“敌对-因子分”的分析发现,性别的主效应显著,F(1,489) = 530, p < 005。三个年级女生的“敌对-因子分”均高于男生(参见表5),说明女生敌对问题更为突出。 对“敌对-等级分”的分析发现,各年级都有不同比例的学生出现轻度或以上的问题,初二年级同学的问题比例要高于初一年级和初三年级。初二年级男生和女生、初三年级女生的问题十分突出,中等问题的比例均超过了15%,还有不同比例的较重或者严重问题(表5)。   表5:各年级学生“敌对”情况 因子分等级比例(%)正常

16、轻度中等较重严重初一年级全体194 (076)54333710119  男194 (074)5173629526  女195 (079)57630410911         初二年级全体210 (092)52524818443  男201 (081)52130116414  女220 (102)52919120674         初

17、三年级全体203 (088)5752601104807 男184 (071)6033174832  女217 (096)5542171576012  35 人际关系紧张与敏感 【人际关系紧张与敏感】反映的是学生觉得别人不理解自己,对自己不友好,感情容易受到伤害,对别人求全责备,同异性在一起觉得不自在等问题。 对“人际关系紧张与敏感-因子分”的分析发现,年级的主效应显著,F(2,489) = 335, p < 005,性别的主效应显著,F(1,489) = 427, p < 005。进一步分析发现,初二年级和初三年

18、级的“人际关系紧张与敏感-因子分”高于初一年级,女生的“人际关系紧张与敏感-因子分”高于男生(参见表6)。 对“人际关系紧张与敏感-等级分”的分析发现,各年级都有不同比例的学生出现轻度或以上的问题,初二和初三年级同学的问题比例要高于初一年级。初三年级女生的问题十分突出,其次是初二年级男生和初二年级女生,其中等和较重问题比例较高(表6)。  表6:各年级学生“人际关系紧张与敏感”情况  因子分等级比例(%)正常轻度中等较重严重初一年级全体194 (068)538361101   男194 (068)55235395&

19、#160;  女194 (070)522370109          初二年级全体208 (079)49636210535  男204 (077)49337012314  女212 (081)5003538859         初三年级全体216 (083)47933614441  男197 (076)5713337916&

20、#160; 女231 (086)41033719360   36 抑郁 【抑郁】反映的是学生感到生活单调,自己没有前途,容易哭泣,责备自己,无精打采等问题。 对“抑郁-因子分”的分析发现,仅性别的主效应显著,F(1,489) = 787, p < 001。进一步分析性别主效应发现,三个年级的女生“抑郁-因子分”均高于男生(参见表7),说明女生的抑郁问题更为突出。 对“抑郁-等级分”的分析发现,三个年级的女生以及初二年级的男生的抑郁问题更为突出。初二年级女生和初三年级女生“抑郁”问题比例均超过了半数。尽管初二和初三年级男

21、生的总体“抑郁”比例不高,但有个别人出现了较重的“抑郁”问题,仍需要引起重视。   表7:各年级学生“抑郁”情况 因子分等级比例(%)正常轻度中等较重严重初一年级全体187 (069)62028891   男184 (068)64725995   女190 (071)58732687          初二年级全体196 (073)5183699221  男191 (076)5

22、753296827  女203 (071)45641211815         初三年级全体193 (074)5343361032107 男184 (070)6512864816  女202 (076)4463731452412  37 焦虑 【焦虑】反映的是学生感到紧张,心神不宁,无缘无故的害怕,心里烦躁,心里不踏实等问题。 对“焦虑-因子分”的分析发现,年级和性别的交互作用显著,F(2,489) = 362,

23、p < 005。进一步分析交互作用发现,初二年级男生和女生、初三年级女生的“焦虑-因子分”较高(参见表8),说明这部分学生的焦虑问题较为突出。 对“焦虑-等级分”的分析发现,各年级都有不同比例的学生出现轻度或以上的问题,初二和初三年级同学的问题比例要高于初一年级。其中,初三年级女生的焦虑问题最为突出,中等及以上焦虑问题者超过了20%。初二年级女生和初二年级男生的焦虑比例也较高,并且女生比男生程度更严重。  表8:各年级学生“焦虑”情况 因子分等级比例(%)正常轻度中等较重严重初一年级全体196 (074)54333210124  

24、;男199 (074)53433610326  女192 (075)5543269822         初二年级全体210 (082)4823551282807 男205 (076)49337011027  女214 (088)4713381472915        初三年级全体210 (084)4793361443407 男188 (073)5713337916

25、  女227 (088)4103371934812  38 学习压力 【学习压力】反映的是学生感到学习负担重,怕老师提问,讨厌做作业,讨厌上学,害怕和讨厌考试等问题。 对“学习压力-因子分”的分析发现,年级的主效应显著,F(2,489) = 837, p < 00005。进一步分析年级的主效应发现,初二年级和初三年级学生的“学习压力-因子分”高于初一年级(参见表9),说明随年级增加,学习压力日趋严重。 对“学习压力-等级分”的分析发现,各年级都有不同比例的学生出现轻度或以上的问题,初三年级“学习压力”问题比例最高,七成

26、左右的初三学生感觉到不同程度的学习压力,并且女生的比例要高于男生。初二年级“学习压力”问题比例也比较高,六成左右的初二学生感觉到不同程度的学习压力,并且男生的比例要略高于女生。  表9:各年级学生“学习压力”情况  因子分等级比例(%)正常轻度中等较重严重初一年级全体207 (074)49037011524  男210 (077)45740510334  女203 (070)53332613011         初二年级全体

27、228 (077)38340419121  男233 (082)37037021941  女223 (072)397441162          初三年级全体242 (088)3224111996207 男234 (092)38136520648  女247 (085)2774461937212  39 适应不良 【适应不良】反映的是学生对学校生活不适应,不愿意参加课外活动,不适应教师教学方法,

28、不适应家里的学习环境等问题。 对“适应不良-因子分”的分析发现,年级的主效应显著,F(2,489) = 499, p < 001。进一步分析年级的主效应发现,初三年级学生的“适应不良-因子分”高于初一年级和初二年级(参见表9)。 对“适应不良-等级分”的分析发现,各年级都有不同比例的学生出现轻度或以上的问题,初三年级同学的问题比例要高于初一年级初二年级(表10)。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可能是初三年级的学生面临中考,压力和负担比较重,个体会感觉到难以掌控环境。  表10:各年级学生“适应不良”情况  因子分等级比例(%)正常轻度中等较

29、重严重初一年级全体187 (057)53841348   男187 (061)56037169   女187 (053)51146722          初二年级全体193 (068)5393767807  男193 (068)53437096   女193 (069)5443825915        &

30、#160;初三年级全体211 (078)4593771510707 男202 (076)47638112716  女217 (079)446373169 12  310 情绪不平衡 【情绪不平衡】反映的是学生情绪不稳定,对老师和同学以及父母态度多变,学习成绩忽高忽低的问题。 对“情绪不平衡-因子分”的分析发现,年级和性别的交互作用显著,F(2,489) = 515, p < 001。进一步分析交互作用发现,初二年级男生、初二年级女生和初三年级女生的“情绪不平衡-因子分”较高(参见表11),说明这部分学生情绪问

31、题较为突出。 对“情绪不平衡-等级分”的分析发现,各年级都有不同比例的学生出现轻度或以上的问题,初二和初三年级同学的问题比例要高于初一年级。初三年级女生和初二年级女生中等以上问题比例人较多,均超过了20%。初一年级男生和初二年级男生中等问题比例也较高,超过了10% 表11:各年级学生“情绪不平衡”情况  因子分等级比例(%)正常轻度中等较重严重初一年级全体204 (068)500375125   男212 (068)457397147   女194 (066)55434898 

32、0;        初二年级全体229 (086)3554401633507 男229 (079)31549315141  女229 (092)3973821762915        初三年级全体228 (085)3973971514807 男207 (082)4604296348  女244 (085)3493732174812  311 心理不平衡 【心理不平衡】反映的是学生感到老师和父母对自己不公平,对同学比自己成绩好感到难过和不服气等问题。   对“心理不平衡-因子分”的分析发现,年级和性别的交互作用显著,F(2,489) = 339, p < 005。进一步分析交互作用发现,初二年级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