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生物非选择题实验探究综合试卷练习(Word版含答案)_第1页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生物非选择题实验探究综合试卷练习(Word版含答案)_第2页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生物非选择题实验探究综合试卷练习(Word版含答案)_第3页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生物非选择题实验探究综合试卷练习(Word版含答案)_第4页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生物非选择题实验探究综合试卷练习(Word版含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生物非选择题实验探究综合试卷练习(Word版含答案) 、实验探究综合题1.如图A、B、C、D、E是常见的几种动物,据图回答下列问题:2(1) D生活在水中,用 呼吸,用 游泳,靠 感知水流和测定方向。(2) B的身体体表有 ,具有保护和支持内部柔软器官、防止水分蒸发等作用。(3) A的幼体生活在水中用 呼吸;成体水陆两栖生活,用 呼吸。(4) E的身体呈 型,前肢变成 ;它的身体内有发达的 与肺相通,有贮存空气,辅助呼吸的作用。(5) C是哺乳动物,特有的生殖发育特点是 。(6) F类动物的主要特征:体表覆盖角质的鳞片或甲: ;在陆地上产卵,卵表面具有。(7) 上述动物中,体温

2、能保持恒定的是 (填字母)。2.每年11月,大量的黑颈鹤从遥远的四川若尔盖飞到贵州威宁草海过冬。有人说鸟的全 身都是为飞行而设计的,请根据下列资料分析鸟适于飞行的特点。2昌的肌肉乌的消化系统(1) 鸟的体形呈 型,体表覆羽,这样的体形利于飞行的原理是 。(2 )鸟两翼扇动很快、飞行能力很强,主要原因是 发达,牵动两翼完成飞行动作。(3 )从骨骼看:有的骨很薄、轻、坚固,有的骨内部 ,可以减轻体重。(4) 鸟的呼吸方式很特别,简述鸟适于飞行的呼吸方式的特点 。(5) 我们观察到家鸽或麻雀总在不停地找食吃,食量很大,但不会增加体重、影响飞行的理由是: (答出一点即可)。3 呼吸是动物重要的生理特征

3、,不同的动物的呼吸结构或器官差异很大,但功能都是最大 限度的吸收氧气,排出二氧化碳。请结合下面的图解和有关实验分析回答问题:A在鱼口上方 轻迳漓一滴证 色塔沌LD2(1) 观察A动物时,要经常往其体表滴水以保持湿润,原因是 。(2)观察C动物时,发现它已具有了呼吸器官 2。(3) 鸟类D具有完善的呼吸系统,其身体里有发达的2与肺相通,每呼吸一次,在肺里进行两次气体交换。(4) 为探究B的呼吸特点,某生物兴趣小组利用BTB指示剂(遇二氧化碳会由蓝变黄)针对B进行了如图所示的实验,对图示现象的合理解释是:鱼的鳃由密布着的鳃丝构成,水经过鳃丝时,能与其内的血液进行气体交换,从而使水中的氧含量减少,二

4、氧化碳含量增高,BTB指示剂遇二氧化碳由蓝变黄。(5) 图中属于无脊椎动物的是 。(填图中字母)4. 生物多样性在科学实验和实际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例如果蝇、小鼠、噬菌体、大肠 杆菌、酵母菌、秀丽隐杆线虫、斑马鱼、非洲爪蟾等生物常常被用于科学研究,以揭示生 命活动的规律,因此它们被称为模式生物,科学研究中选择何种模式生物往往取决于所要 研究的具体问题,请结合下面的有关情境,分析回答下列问题:(1 )在人类药物的开发研制过程中,一般会选择上面提到的 作为模式生物,原因是它与人类的共同特征多,亲缘关系近,例如,它与人类都有高度发达的,能够敏锐地感知外界环境的变化,对环境的复杂多变及时作出反应。(

5、2)非洲爪蟾常用于胚胎学研究,原因是它的卵和胚胎个体都比较大,便于显微注射、胚 胎切割和移植某学校研究小组的同学模拟捕食者对非洲蟾蜍进行攻击,以研究非洲蟾蜍的 逃避策略,研究小组同学分别从0° 45° 90°方向对蟾蜍抛掷易拉罐(如图1),以模拟捕食者从不同方向对其进行攻击。观察并记录蟾蜍的方式,分析非洲蟾蜍的逃避策略。攻击角度结合图2分析,不同攻击方向导致非洲蟾蜍采取的逃避方式各不相同、在面对90°方向的攻击时个体均会以 的方式插食者;在遇到 45°的攻击时,个体静止不动和退缩的比例均 (填大于”或小于” 0°勺攻击。(3)作为20

6、世纪经典遗传学研究的 主角”果蝇的生殖和发育与非洲爪蟾有相似之处,但果蝇的幼体在发育过程中会经历几次蜕皮现象,原因是 。(4) 在上述生物中,有一种生物长约1毫米,体表有角质层,全身不足2000个细胞,利用它做模式生物,可以追踪细胞的生长和发育,是研究细胞分化、个体发育的好材料,据此,你推测该生物是 ,它在消化方面的结构特点是 。5. 如图为哺乳动物的关节结构示意图,据图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有关问题:(1) 哺乳动物的运动系统主要由 、和组成。(2) 图中关节各部分结构名称中,是,是,是。(3) 图中内含有,可以减少骨与骨之间的 。(4) 如图能正确表示骨骼肌附着在骨上的连接方式的是 (选填字母)

7、。A.(5 )骨骼肌需要受到 系统调节刺激收缩时,才会牵动骨绕关节活动。6. 灵活的双手有复杂的运动结构,为完成多种精细动作提供了结构基础。图1图26外氟比洛芬凝胶贴膏下刊嶽病;81瘟扶的蟆痛*港蛊:骨关节屛周夷.肌It及號鞘売肌肉痛、蚱侦所致肿张、痒痛.(1 )图1中的桡腕关节是腕部的关节之一,由腕骨构成的关节头、桡骨构成的以及外侧的关节囊等结构组成。关节腔内有 ,可以减少骨与骨之间的摩擦。(2) 由图2可知,控制拇指运动的肌肉有拇长展肌、 等。它们都由 和肌腱构成。在系统的调控下,肌肉 ,牵拉拇指处的掌骨、指骨等绕关节活动,使拇指灵活运动。(3 )腱鞘是套在肌腱外面的滑膜管,可保护肌腱。长

8、时间使用手机和电脑会使拇指处的肌 肉活动过度,导致肌腱和腱鞘因反复摩擦而出现炎症,即腱鞘炎。如图所示药物为治疗腱 鞘炎的外敷药,购买时 (填需要”或不需要”)医生的处方。为预防腱鞘炎,学习生活中应做到。7哺乳历来都被认为是哺乳动物独有的行为。2018年,中国科学院的研究人员发现一种跳蛛(大蚁蛛)也具有长期的哺乳行为”。研究发现,幼蛛大约在出生20天之后,才会第一次出巢觅食。而这 20天之内,幼蛛的身体却在不断地长大,它们到底靠吃什么长大的? 研究人员发现了一个奇特的现象:蚁蛛宝宝会聚集到母亲的肚子”周围,样子就像小狗围在妈妈身边吃奶一样。大蚁蛛妈妈是在喂奶吗?”研究人员拿起一只蚁蛛妈妈,按压了

9、一下腹部,竟然真的挤出了少许液体,形态很像哺乳动物的乳汁,经检测,该种液滴中蛋白 质的含量是牛奶的4倍左右!(1)大蚁蛛对后代的哺乳行为是一种 (填先天性行为”或学习行为”)。(2 )为了探究大蚁蛛是否以 乳汁”哺乳后代,研究人员设计了第一个实验:组别A组:B组:C组:天数幼蛛生存率幼蛛+泌乳雌蛛幼蛛5天100%30%30%10天100%0015天100%0020天100%00请你推测B组的实验组合应为 ; A、B、C三组实验形成实验。根据三组数据结果,可知该实验的结论为 。(3)幼蛛大约在出生20天后开始出巢觅食,此时雌蛛仍有哺乳行为。研究人员在第20天时移除雌蛛,发现并不会引起幼蛛生存率的

10、大幅度改变,但却对幼蛛的觅食行为造成很大 的影响,请你猜测幼蛛出巢觅食几率会 (填 增加” 减少”或 不变”。(4 )第40天,雌蛛停止分泌乳汁。但幼蛛独立觅食后仍会返回巢穴,直到其完全成熟。大蚁蛛的这种哺育现象对幼蛛的行为是否有影响呢?研究人员继续下一步的实验:组别天数幼蛛离巢率A组:幼蛛+雌蛛B组:第20天移除雌蛛40天26%45%45天26%50%50天40%60%55天47%63%60天50%70%在第40到60天,幼蛛在外出捕猎后逐渐不再返回巢穴。结果显示,A、B两组的幼蛛离巢率均随着时间的推移明显 ,且B组幼蛛的离巢率显著 A组的离巢率。本项研究成果,提供了无脊柱动物迄今为止最全面

11、的超长抚育证据。可以帮助科学家更好 地进行长期乳汁喂养进化的研究。&为研究动物的行为,某同学进行了小鼠走迷宫获取食物的实验。表格中的数据是该同学 的实验记录;下图为根据表格中小鼠找到食物所需时间绘出的柱形图,请回答下列问题。次数找到食物的时间/秒第一次267第二次193第三次901时间砂)300 200100- LI我欽第啦第二找朋二次(1) 请在图中绘出小鼠第三次找到食物所需时间的柱形图。(2 )分析实验数据得出的结果是: 。(3 )从行为获得的途径来看,小鼠走迷宫获取食物的行为属于 行为。(4) 在上述实验中,若把小鼠换成蟑螂,蟑螂难以在短时间内找到食物,说明动物越,学习能力越强。

12、这种学习能力的强弱是由动物体内的 决定的。9.生态系统具有能量流动、物质循环、信息传递的三大功能。如图是某生态系统中碳循环 和能量流动示意图。T无机环境卜H1T-* 戊(1) 图中属于生产者的是 ,消费者是,分解者是。(2) 生态系统能维持相对稳定的原因是它具有 能力。(3) 细菌与动、植物细胞的主要区别是 ,所以被称为 生物。(4) 图中的分解者可将植物的残枝落叶、动物的尸体粪便分解为 被植物吸收利用。(5 )据图可知,消费者通过呼吸作用和食物消化过程 生物圈的物质循环。10请根据图中的食物网简图,回答下列问题: 食草昆虫(1) 图中标出的这些动物在生态系统中担任的角色是 者。(2 )鹰与蛇

13、除了有捕食关系,还有 关系。(3) 该食物网中共有 条食物链。(4) 请写出图中最长的一条食物链: 。(5) 该食物网中的各种生物所需要的能量最终来自于 (6) 如果人们为了一时的经济利益大量捕捉青蛙、蛇,会造成 和鼠的大量繁 殖,从而导致水稻严重减产。专家呼吁:不要随意捕杀某种动物,因为动物在维持生态中起着重要作用。11.图为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图,回答问题。、丿.塞和進体.(1 )在光照下,植物利用大气中的 和水进行光合作用制造 ,这些被其自身利用也被动物所利用。大多数动物是生态系统中的 ,它们直接或间接地以植物为食,从植物中摄取 ,这些物质有的构成动物的身体,有的在动物体内分解,释放能量

14、,同时产生等气体等物质;(2) 生态系统中的动物和植物通过呼吸作用把产生的物质释放到大气中去。同时分解者将动、植物遗体分解也能产生气体 ,以及等物质,这些物质又可以被植物利用。(3) 从图中可看出,动物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是可以促进 12.观察如图,认真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1) 大多数动物是生态系统中的 (选填生产者”消费者”或分解者”),它们直接或者间接地以植物为食,从植物中摄取 (选填有机物”或无机物”),这些物质有的构成动物的身体,有的在体内分解释放能量,同时产生气体等物质;其粪便和遗体中的这些物质经分解也能产生气体、以及 等物质,这些物质又可以被 利用。可见,动物在生态系统中的

15、作用是(2 )图中动物个体之间信息交流的方式有 。(全答完整才计分)(3 )如果某种动物因缺乏天敌而数量过多,会对生态系统造成怎样的影响?13.下图所示为几种常见微生物的结构模式图,请分析回答:ABCDE(1) 没有细胞结构,只能寄生在活细胞中的生物是 (填图中标号)?其结构简单仅由蛋白质外壳和组成。(2) 图A的生殖方式是 生殖?A与B、C、D的结构相比,主要区别在于 A细胞内?(3) 善于观察的梅梅同学一眼就认出了B是,因为它的直立菌丝顶端呈扫帚状,而且她还知道它和C、D有着共同的生殖方式,即用 繁殖?(4) 制作甜酒时需要的主要是图中生物 (填序号)。(5) 除E外,以上生物在自然界中的

16、作用主要是: 作为参与物质循环;引起动植物和人患病等。14. 下图为真菌、细菌和病毒的结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问题:(1)在制作面包和酿酒过程中,利用的微生物是图条件适宜的情况下,进行 生殖。(2 )图乙与图甲相比,在结构上的主要区别是没有,它是单细胞的真菌。在。生活在液体环境中的图乙所示细菌,有的能运动,与之相关的结构是(3)图丙没有 结构,不能独立生活,只能寄生在其他生物的细胞内。它由a的内核和蛋白质外壳构成。15. 酵母菌种类繁多,用途广泛,与人类的生活息息相关,经常在食品、医药、化工、农 业等生产生活中得到应用,如图表示日常生活中制作面包的基本过程(酵母菌在有氧条件 下,能将葡萄糖分解成

17、二氧化碳和水;在缺氧条件下,则将葡萄糖分解形成酒精和二氧化碳),据此,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耐航如吩钟J/妙时 I生面団亡、 可以龍善的面包图!聽+醃唯碉-天5即该犖寰韬触誌不再发生帅盖(150'天)上蛊4U仏:Ot妁33(一)图1制作面包基本过程示意图,请据图回答:3(1 )将含有酵母菌的生面团保持在30 C,原因是。(2) 制作面包时,酵母菌产生的 会在面团中形成许多小孔,使馒头膨大和松软,而面团中所含的 则在蒸烤过程中挥发掉了。(3 )在观察酵母菌的实验中,对酵母菌进行染色,在显微镜下能看到酵母菌的细胞中染上 颜色的,有的细胞长出大小不一的突起,这是酵母菌在进行 。(二)图2简单表

18、示了葡萄酒的酿制过程,图3表示该过程中氧气、二氧化碳、酒精浓度的变化曲线,据图回答:(4) 葡萄酒制作的原理是利用酵母菌分解葡萄糖生成丙酮酸,该物质在氧条件下,转变成酒精。此过程中产生的气泡主要是发酵过程产生的 。(5) 图2甲中要进行搅拌是为了 。(6 )在酵母菌酿酒的过程中,从密封的发酵罐中通常会检测到氧气、二氧化碳和酒精三种 物质,其浓度变化曲线如图 3所示。你分析图中表示酒精浓度变化的曲线是 。16.如图表示某种 菌”的生长情况,请根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 C是用来培养这种菌”的,它的名称叫。(2) 这种菌”会长出两种菌丝,一种是生长在C中的基内菌丝,另一种是生长在空气中的气生菌丝。

19、请你推测一下,这种菌”的呼吸需要不需要氧气? (3) B代表图中螺旋状的结构,A代表螺旋状结构上生长着的一个个东西”。这一个个 东西”在适宜的条件下能够繁殖成新的菌体,那么A相当于真菌的 。(4) 这种 菌”的细胞结构相似于真菌,所以它的细胞具有 、细胞膜、细胞质和 这些基本结构。【参考答案】一、实验探究综合题1鳃鳍侧线外骨骼鳃肺和皮肤流线翼气囊胎生、哺乳用肺呼吸坚硬 的外壳 CE【分析】观图可知:A是青解析:鳃 鳍 侧线 外骨骼 鳃 肺和皮肤 流线 翼 气囊 胎生、哺乳 用肺呼吸 坚硬的外壳 CE【分析】观图可知:A是青蛙属于两栖动物、 B是蝗虫属于节肢动物、C是家兔属于哺乳动物、 D属于鱼

20、类、E属于鸟类、F是扬子鳄属于爬行动物。【详解】(1) D鱼类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用鳍游泳,靠侧线感知水流和测定方向。(2) B 蝗虫的身体覆盖有外骨骼,具有保护和支持内部柔软器官、防止水分蒸发等作用。(3) A 青蛙的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成体水陆两栖生活,用肺呼吸,同时用皮肤辅助 呼吸。(4) E家鸽的身体呈流线型,前肢变成翼;它的身体内有发达的气囊与肺相通,有贮存空 气,协助呼吸的作用。(5) C家兔是哺乳动物,特有的生殖发育特点是胎生、哺乳。(6) 爬行动物的主要特征:体表覆盖角质鳞片或甲,用肺呼吸,在陆地上产卵,卵表面具 有坚硬的卵壳。(7) 鸟类和哺乳动物的体温能保持恒定,是恒

21、温动物。【点睛】 解题的关键是知道几种动物的主要特征。2( 1) 流线 可减少飞行时空气对它的阻力(2) 胸肌(3) 中空(4) 鸟用肺呼吸,它还有与肺相通的气囊,可辅助呼吸(合理叙述给分)(5) 消化能力强 /直肠短/无膀胱 /尿液随粪解析: ( 1) 流线 可减少飞行时空气对它的阻力( 2 )胸肌( 3 )中空(4)鸟用肺呼吸,它还有与肺相通的气囊,可辅助呼吸(合理叙述给分)( 5)消化能力强 /直肠短 / 无膀胱 /尿液随粪便随时排出(合理叙述给分)【分析】多数鸟类营飞行生活,其结构特征总是与其生活相适应的。鸟类的身体流线型,可以减少 飞行时的阻力,身体被覆羽毛,具有可用于飞翔的翼,胸肌

22、发达,胸骨有龙骨突,长骨中 空,消化系统发达,有独特的气囊,可以帮助肺呼吸,所以说鸟的全身都是为飞行设计 的。( 1 )图中鸟身体呈流线型,体表覆羽,这样的体形利于飞行的原理是可减少飞行时空气对它的 阻力,适于飞行。( 2 )鸟类附着在胸骨上的是全身最发达的胸肌,这对于鸟类飞行的意义是能牵动两翼完成飞行 动作。( 3 ) 鸟的骨骼轻、薄、坚固,有些骨中空,可减轻体重,胸骨上高耸的突起叫做龙骨突。( 4)鸟体内进行气体交换的部位是肺,有气囊辅助呼吸。鸟有气囊,在飞行过程中吸气和呼吸 时气体都经过肺、都能进行气体交换,满足了飞行时对氧气的需要,这种特殊的呼吸方式 叫做双重呼吸,提高了气体交换的效率

23、。因此,鸟适于飞行的呼吸方式的特点是鸟用肺呼 吸,它还有与肺相通的气囊,可辅助呼吸。(5) 鸟类的食量大,消化能力也很强,这是与其飞行生活相适应的。鸟类的飞行需要消耗大量 的能量,只有获得大量的营养物质,在氧气的作用下分解,释放出能量,才能满足飞行的 需要。所以家鸽或麻雀总在不停地找食吃,食量很大,但不会增加体重、影响飞行的理由 是:消化能力强,直肠短,无膀胱,尿液随粪便随时排出。3(1)保持蚯蚓的体表湿润,维持其正常的呼吸2)鳃3)气囊4)毛细血管5)A、C分析】 蚯蚓用体壁呼吸;河蚌和鱼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鸟类的体内有许多气囊, 可与肺完成双重呼吸。解析: ( 1)保持蚯蚓的体表湿润,维

24、持其正常的呼吸(2)鳃(3)气囊(4)毛细血管(5)A、C【分析】 蚯蚓用体壁呼吸;河蚌和鱼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鸟类的体内有许多气囊,可与肺完成 双重呼吸。图C中:1是足,2是鳃,3是贝壳;图D中:1是气管,2是气囊,3是肺。(1) 蚯蚓靠湿润的体表来呼吸的,其体壁密布毛细血管,土壤中的氧气先溶解在体表的黏液 里,然后渗进体壁,再进入体壁的毛细血管中,体内的二氧化碳也经体壁的毛细血管由体 表排出,蚯蚓的呼吸要靠能分泌黏液、始终保持湿润的体壁来完成。所以,在实验中要经常用浸水的湿棉球轻擦蚯蚓体表,使它的体表保持湿润,目的是:使蚯蚓正常呼吸。(2)C 河蚌在淡水中生活,体表有贝壳,有外套膜。有入

25、水管和出水管,在吸水和排水的过程 中,摄取水中的食物颗粒并排出未消化的食物残渣,用 2鳃呼吸,鳃是适于水中呼吸的器 官,靠足运动。(3)鸟的呼吸器官是肺,肺与许多 2 气囊相通,气囊的主要功能是储存空气,辅助呼吸(不能 进行气体交换)。当鸟吸气时,气体一部分进入肺,在肺内进行气体交换,一部分进入气 囊,在气囊内储存。当呼气时,气囊内的气体进入肺,在肺内进行气体交换。所以,每呼 吸一次,在肺内进行两次气体交换。双重呼吸提高了气体交换的效率,有利于鸟的飞行生 活。(4) 鱼类用鳃呼吸,鳃是由鳃丝鳃弓和鳃耙组成的,主要的结构是鳃丝,鳃丝呈鲜红色,因为 内有大量的毛细血管。当水由口流进,经过鳃丝时,溶

26、解在水里的氧就渗入鳃丝中的毛细 血管里,而血里的二氧化碳浸出毛细血管,排到水中,随水从鳃盖后缘的鳃孔排出体外, 这样鱼的鳃丝中的毛细血管中的血液转化为鲜红色的动脉血。所以,把鱼放在BTB 液中,BTB是溴麝香草酚蓝指示剂,短时间内使用对鱼无毒害。由于BTB液与二氧化碳反应时溶液由蓝色变为黄色,所以注意观察 BTB液的颜色变化,可以看到颜色变黄,说明鱼呼出了 二氧化碳。(5) 身体内没有由脊椎骨组成的脊柱的动物。如腔肠动物、扁形动物、线形动物、环节动物、 软体动物、节肢动物等。所以,图中属于无脊椎动物的是A、C。4小鼠 神经系统和感觉器官 跳跃 小于 其体表的外骨骼不能随着身体的 生长而生长 秀

27、丽隐杆线虫 有口有肛门【分析】(1)生物的分类等级从大到小依次是界、门解析: 小鼠 神经系统和感觉器官 跳跃 小于 其体表的外骨骼不能随着身体的生长而 生长 秀丽隐杆线虫 有口有肛门【分析】(1)生物的分类等级从大到小依次是界、门、纲、目、科、属、种。所属的等级越小,动 物的亲缘关系越近,等级越大,亲缘关系越远。(2)两栖动物是指幼体必须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成体生活在陆地上,也能生活在水 中,用肺呼吸,皮肤辅助呼吸。(3)果蝇属于昆虫,身体分为头、胸和腹三部分,头部有复眼、单眼和口器等器官;胸部 有二对翅,适于飞行,三对足,适于跳跃;体表有外骨骼。(4)线形动物门的动物身体通常呈长圆柱形,两

28、端尖细,不分节,由三胚层组成,有原体 腔,消化道不弯曲,前端为口,后端为肛门,雌雄异体,自由生活或寄生。【详解】(1)人类在生物分类上的分类地位是动物界,脊柱动物门,哺乳纲、灵长目、人科,人 属、人种,所以,人类与哺乳类动物具有最近的亲缘关系。斑马鱼属于鱼类,非洲爪蟾属 于两栖类,而小鼠属于哺乳类,因此小鼠与人类的亲缘关系最近,它与人类都有高度发达 的神经系统和感觉器官,能够敏锐地感知外界环境的变化,对环境的复杂多变及时作出反 应。(2)据图 2 柱状图可见:在面对 90°方向的攻击时个体均会以跳跃的方式逃避捕食者;在 遇到 45°的攻击时,个体静止不动和退缩的比例均 小于

29、 0°的攻击。(3)昆虫的体表具有坚硬的外骨骼,其主要作用是保护和支持内部的柔软器官、防止体内 水分的蒸发散失,这是适应陆地生活的特点之一,外骨骼不能随着昆虫身体的生长而长 大,所以在果蝇的生长发育过程中,有脱掉原来的外骨骼的现象,这就是蜕皮。(4)线形动物门的动物身体通常呈长圆柱形,两端尖细,不分节,由三胚层组成,有原体 腔,消化道不弯曲,前端为口,后端为肛门,雌雄异体自由生活或寄生,秀丽隐杆线虫是自由生活的线形动物。【点睛】熟记各类动物的特征是解题的关键。5骨 关节 肌肉 关节囊 关节腔 关节软骨 滑液 摩擦 B 神经 【分析】由图可知: 关节头, 关节囊, 关节腔, 关节窝,

30、关节软骨。解析: 骨 关节 肌肉 关节囊 关节腔 关节软骨 滑液 摩擦 B 神经【分析】由图可知: 关节头, 关节囊, 关节腔, 关节窝, 关节软骨。【详解】(1)哺乳动物的运动系统主要是由骨、关节和肌肉组成的。关节是骨连结的主要形式。(2)由分析可知: 是关节囊, 是关节腔, 是关节软骨。(3) 关节腔是由关节囊和关节面共同围成的密闭腔隙,内有少量滑液。滑液有润滑关 节软骨的作用,可以减少骨与骨之间的摩擦,使关节的运动灵活自如。(4)骨骼肌一般要跨越一个或几个关节,由肌腱附着在相邻的骨上,骨和关节本身没有运 动能力,必须依靠骨骼肌的牵引来运动。图中能正确表示骨骼肌附着在骨上的模式图是 B。(

31、5)骨骼肌受到神经传来的刺激收缩时,就会牵动骨绕关节活动,于是躯体的相应部位就 会产生运动。【点睛】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关节的结构与功能以及正确识图。6关节窝 滑液 拇短伸肌 肌腹 神经 收缩 需要 工作时间不宜过长, 工作结束后,要揉搓手指和手腕,用热水泡手等【分析】 此题考查关节的基本结构和功能 解析: 关节窝 滑液 拇短伸肌 肌腹 神经 收缩 需要 工作时间不宜过长,工作结束 后,要揉搓手指和手腕,用热水泡手等【分析】 此题考查关节的基本结构和功能;骨骼肌的结构;处方药与非处方药。【详解】(1)关节的基本结构包括关节面、关节囊和关节腔。关节面包括关节头和关节窝,其上有 光滑的关

32、节软骨,关节腔内有滑液,润滑关节软骨,减少骨与骨之间的摩擦,增大关节的 灵活性。桡腕关节是腕部的关节之一,由腕骨构成的关节头、桡骨构成的关节窝以及外侧 的关节囊等结构组成。关节在运动中起关节作用。(2)控制拇指运动的肌肉有拇长展肌、拇短伸肌等。它们都由中央的肌腹和两端的肌腱构 成。在神经系统的调控下,骨骼肌收缩,牵拉拇指处的掌骨、指骨等绕关节活动,使拇指 灵活运动。(3)长时间使用手机和电脑会使拇指处的肌肉活动过度,导致肌腱和腱鞘因反复摩擦而出 现炎症,即腱鞘炎。治疗腱鞘炎的外敷药 氟比洛芬凝胶贴膏,它属于处方药,所以必 须持医生的处方才可以购买。腱鞘炎指因手或关节过度劳作劳累而导致腱鞘发炎的

33、病理过 程,因手疼痛、无力而影响生活质量。需减少致病因素的刺激,如连续工作时间不宜过 长,工作结束后,要揉搓手指和手腕,用热水泡手。冬天应尽量避免凉水刺激,特别是老 年人。【点睛】 在运动中,神经系统起调节作用,骨起杠杆的作用,关节起支点作用,骨骼肌起动力作 用。7先天性行为 幼蛛+不泌乳雌蛛 对照 大蚁蛛以 “乳汁”哺育后代 增加 升 高(或上升) 高于【分析】 先天性行为是指动物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所决 解析: 先天性行为 幼蛛 +不泌乳雌蛛 对照 大蚁蛛以 “乳汁”哺育后代 增加 升高(或 上升) 高于【分析】 先天性行为是指动物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行为,

34、称为先天性行为 例如:蜜蜂采蜜,蚂蚁建巢,蜘蛛织网,鸟类迁徙等 先天性行为是动物的一种本能行 为,不会丧失。对照实验就是和实验组对照的一个组,这个组不做任何变化或者做的变化和实验组不一 样,便于来观察实验组就是做实验的那组。 其中实验组的结果是之前不知道的,只有通过 实验才能知道。而对照组是自己已知的,不用试验就知道的常识。实验组是复杂的,有许 多的变量,须通过 “控制变量法 ”来进行研究。而对照组是简单的,几乎没有任何变量。观 察分析实验数据是解决探究问题的关键。【详解】(1)大蚁蛛对后代的哺乳行为如同哺乳动物的哺乳现象,是生来就有的,由大蚁蛛体内的 遗传物质所决定的行为,因此大蚁蛛对后代的

35、哺乳行为是先天性行为。(2) 通过分析第一个实验数据可知,A组为幼蛛+泌乳雌蛛,幼蛛 20天内100%成活,B组幼蛛10天内无成活,这种现象说明幼蛛的存活与泌乳有关,则B组应为幼蛛+无泌乳雌蛛组合,A组和B组形成条件对照、相互对照,A、B为实验组,C组只有幼蛛未加任何实验变量则为空白对照,A、B、C三组实验形成对照。根据三组数据结果,A组20天内100%成活,B、C组幼蛛10天内无成活,可知该实验的结论为大蚁蛛以 “乳汁 ”哺育后代。(3)研究人员在第 20 天时移除雌蛛,发现并不会引起幼蛛生存率的大幅度改变,但却对 幼蛛的觅食行为造成很大的影响,这种现象说明幼蛛乳汁哺育被停止,为了生存幼蛛只

36、好 开始不断尝试出巢觅食,幼蛛出巢觅食几率会增加。(4 )分析第二个实验数据,A组:幼蛛+雌蛛,第40天停止乳汁哺育,随时间延长,在第40 到 60 天期间出巢率增加,且到 50 天后出巢率由原来 26%增加到 40%,增加幅度明显,B组:第20天移除雌蛛,乳汁哺育也被停止,随时间延长,根据实验数据结果可知,A组与B组在第40到60天对应时间段期间,B组出巢率都比 A组对应时间段高。【点睛】本题考查的知识点:先天性行为设计对照实验观察分析实验数据得出结论。8. (1)(2) 小鼠尝试的次数越多,获取食物的时间越短(3) 学习(4) 高等遗传物质【分析】 动物行为从行为获得的途径可分为先天性行为

37、和学习行为,先天性行为是指动物一出解析:一次二次三次次數(2) 小鼠尝试的次数越多,获取食物的时间越短。(3)学习(4) 高等遗传物质【分析】动物行为从行为获得的途径可分为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先天性行为是指动物一出生就 有的一种行为方式,是动物的一种本能,由体内的遗传物质决定的;而学习行为是动物出 生后在成长的过程中通过环境因素的影响,由生活经验和学习”逐渐建立起来的,是在先天性行为的基础上建立的一种新的行为活动,也称为后天性行为。(1)小鼠第三次找到食物时间是 90秒,其直方图如图所示:决二决三次次数(2)分析表中数据可知,小鼠第一次获取食物取300秒,第二次取获取食物是 193秒,第三次

38、获取食物是90秒,所以得出的结果是小鼠偿试的次数越多,获取食物的时间越短。(3)从行为获得的途径来看,小鼠走迷宫获取食物的行为属于学习行为,动物出生后在成长的过程中通过环境因素的影响,由生活经验和学习”逐渐建立起来的,是在先天性行为的基 础上建立的一种新的行为活动。(4)动物越高等学习能力越强,更能够适应复杂的生活环境。故在上述实验中,若把小鼠换成 蟑螂,蟑螂难以在短时间内找到食物,说明动物越高等,学习能力越强,这种学习能力的 强弱是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决定的。9( 1) 甲 乙、丙、丁 戊(2)自动调节( 3) 没有成形的细胞核 原核(4)无机物(无机盐、二氧化碳、水等)(5)促进 【分析】

39、(1)一个解析: ( 1) 甲 乙、丙、丁 戊(2)自动调节(3)没有成形的细胞核 原核(4)无机物(无机盐、二氧化碳、水等)(5)促进【分析】(1)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而生物部分由生产者(植物)、消 费者(动物)和分解者(细菌、真菌)组成。(2)图中甲表示生产者;乙丙丁直接或间接以甲生产者为食,为消费者;戊表示分解者。(1) 在生态系统中,生产者从无机环境中获取二氧化碳等物质进行光合作用,同时生产者也能 进行呼吸作用释放二氧化碳到无机环境中。所以,图中甲表示生产者,乙丙丁直接或间接 以甲生产者为食,为消费者。所有生物最终都会死亡,遗体残骸会被分解者分解利用,所 以戊表

40、示分解者。(2) 在生态系统中,随着环境的不断变化,各种生物的数量也在不断地变化着,但是在一般情 况下,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比例是相对稳定的,这说明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 自动调节(自我调节)能力。(3) 细菌细胞没有成形的细胞核,属于原核生物,动植物细胞细胞内都有成形的细胞核,所以 细菌与动、植物细胞的主要区别是没有成形的细胞核,被称为原核生物。(4) 分解者是指生态系统中细菌、真菌和放线菌等具有分解能力的生物,也包括某些原生动物 和腐食性动物。它们能把动植物残体中复杂的有机物,分解成简单的无机物(无机盐、二 氧化碳、水),释放到环境中,供生产者再一次利用。(5) 动物作为消费者,直接

41、或间接地以植物为食,通过消化和吸收,将摄取的有机物变成自身 能够利用的物质。这些物质在动物体内经过分解,释放能量,同时也产生二氧化碳、尿液 等物质。这些物质可以被生产者利用,动物排出的粪便或遗体经过分解者的分解后,也能 释放出二氧化碳、含氮的无机盐等物质。可见,动物能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10(1)消费(2)竞争(3)3(4) 水稻f食草昆虫f青蛙蛇鹰(5) 太阳光(或太阳光能、太阳能)(6) 食草昆虫 平衡【分析】(1)食物链是生态解析: (1)消费(2) 竞争(3)3(4) 水稻f食草昆虫f青蛙f蛇f鹰(5) 太阳光(或 太阳光能、太阳能)(6) 食草昆虫 平衡【分析】(1) 食物链是生

42、态系统中生物之间由食物关系而形成的一种链状结构每条食物链的起点 都是生产者(绿色植物)箭头指向初级消费者(植食性动物)箭头指向次级消费者(食肉 动物)箭头指向次级消费者(食肉动物)。(2) 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其中生物部分又分为生产者(植 物)、消费者(动物)和分解者(细菌、真菌);绿色植物能进行光合作用是生产者,动 物和人直接或间接的以植物为食属于消费者,细菌、真菌靠分解动植物的遗体为生为分解 者。(3) 生态系统中的每一种生物都受到周围其它生物的影响;生物与生物之间的关系主要有 捕食关系(如狼吃兔子)、竞争关系(如农田里的作物与杂草)、合作关系(例如蚂蚁合 作搬运食

43、物)、寄生关系(如蛔虫寄生在人的小肠里)等。(1)消费者是指直接或间接利用生产者所制造的有机物质为食物和能量来源的生物,主要指动 物,也包括某些寄生的菌类等。根据食性的不同可分为一级消费者、二级消费者等。图中 标出的这些动物在生态系统中担任的角色是消费者。(2)该生态系统中鹰和蛇都捕食鼠,并且鹰还捕食蛇,因此,鹰与蛇是捕食和竞争关系。(3)该生态系统中共有 3条食物链,分别是:水稻 f鼠f鹰、水稻f鼠f蛇f鹰、水稻f食草昆 虫f青蛙f蛇f鹰。(4)该生态系统中最长的一条食物链是:水稻f食草昆虫f青蛙f蛇f鹰。(5)任何生物进行生命活动所需要的能量都直接或间接来源于植物进行光合作用贮存的太阳 能

44、,因此该食物网中的各种生物所需要的能量最终来自于太阳能。(6) 一般情况下,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是相对稳定的,这说明生态系统具 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如果人们为了一时的经济利益大量捕捉青蛙、蛇,会造成食草昆 虫和鼠的大量繁殖,从而导致水稻严重减产。动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 维持自然界中生 态平衡。 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帮助植物传粉、传播种子。生态平衡是指在一 定的时间内,一个自然生态系统内的生物种类和数量一般是相对稳定的,它们之间及其与 环境间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也保持相对稳定的状态。生态平衡是一种动态的平衡,它依 赖于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一般来说,生态系统中生物的种类

45、越多,食物链和食物网 越复杂,生态系统的调节能力就越强。专家呼吁:不要随意捕杀某种动物,因为动物在维 持生态平衡中起着重要作用。11二氧化碳 有机物 消费者 二氧化碳 二氧化碳 无机盐和水 物质循环 【分析】 动物在自然界中作用:在生态平衡中的重要作用,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帮助植物解析: 二氧化碳 有机物 消费者 二氧化碳 二氧化碳 无机盐和水 物质循环 【分析】 动物在自然界中作用:在生态平衡中的重要作用,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帮助植物传 粉、传播种子,某些动物数量过多时也会危害植物,如蝗灾等。【详解】(1)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贮存着能量的有机物(主要

46、是淀粉),使光能转变成化学能,并且是放出氧气的过程。动物在生态平衡中扮演者消费 者的角色,直接或间接地以植物为食,通过消化和吸收,将摄取的 有机物变成自身能够 利用的物质。这些物质在动物体内经过分解,释放能量,同时也产生 二氧化碳等物质。 因此,在光照下,植物利用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和水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这些被其自 身利用也被动物所利用。大多数动物是生态系统中的消费者,它们直接或间接地以植物为 食,从植物中摄取 ,这些物质有的构成动物的身体,有的在动物体内分解,释放能 量,同时产生二氧化碳等气体等物质。(2)动物不能自己造成有机物,直接或间接地以植物为食,叫做消费者,通过呼吸作用产 生二氧化

47、碳和水蒸气等返回大气中,可被植物重新利用。细菌和真菌作为分解者把动植物 遗体分解成二氧化碳、水和无机盐,被植物重新吸收利用,进而制造有机物,促进生态系 统中的物质循环,对维持生态平衡起着重要作用。因此,生态系统中的动物和植物通过呼 吸作用把产生的物质 释放到大气中去。同时分解者将动、植物遗体分解也能产生气体二 氧化碳,以及 无机盐和水等物质,这些物质又可以被植物利用。(3)动物在生物圈中作用: 动物在生态平衡中起着重要的作用:食物链和食物网中的 各种生物之间存在着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的关系。在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 比例总是维持在相对稳定的状态,这种现象叫做生态平衡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和能

48、量就是 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的,如果食物链或食物网中的某一环节出了问题,就会影响到整 个生态系统。 动物作为消费者,直接或间接地以植物为食,通过消化和吸收,将摄取的 有机物变成自身能够利用的物质。这些物质在动物体内经过分解,释放能量,同时也产生 二氧化碳、尿液等物质。这些物质可以被生产者利用,而动物排出的粪便或遗体经过分解 者的分解后,也能释放出二氧化碳、含氮的无机盐等物质。可见,动物能促进生态系统的 物质循环。因此,从图中可看出,动物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是可以促进物质循环。【点睛】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知道动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12消费者 有机物 二氧化碳 水和无机盐 植物 在维持生态平衡 中具

49、有 重要作用;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动作、声音、气味 破坏生态平衡 【分析】(1)解析: 消费者 有机物 二氧化碳 水和无机盐 植物 在维持生态平衡 中具有重要作 用;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动作、声音、气味 破坏生态平衡【分析】(1)动物在自然界中作用:在生态平衡中的重要作用,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帮助植 物传粉、传播种子,某些动物数量过多时也会危害植物,如蝗灾等。(2)动物通讯,就是指个体通过释放一种或是几种刺激性信号,引起接受个体产生行为反 应。不同动物的信息交流方式是不同的。【详解】(1)动物在生态平衡中扮演者消费者的角色,直接或间接地以植物为食,通过消化和吸 收,将摄取的 有机物

50、变成自身能够利用的物质。这些物质在动物体内经过分解,释放能 量,同时也产生 二氧化碳、尿液等物质。这些物质可以被生产者利用,而动物排出的粪 便或遗体经过分解者的分解后,也能释放出 二氧化碳、以及 含氮的无机盐等物质。 这些物质可以被生产者利用,可见,动物在生态系统中能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2)信号本身并无意义,但它能被快速识别,更重要的是它代表着一系列复杂的生物属 性,如性别、年龄、大小、敌对性或友好性等等。动物通过动作、声音、气味、分泌物 (性外激素)进行信息交流。因此把动作、声音、气味、分泌物(性外激素)叫做动物 “语 言”。动物通讯是动物间的信息交流,常表现为一个动物借助自身行为或身

51、体标志作用于其 他动物(同种或异种)的感觉器官从而改变后者的行为。通讯是具有适应意义的行为,常 见的通讯事例大多是互利的,如通过通讯异性个体得以交配,社群动物得以共同取食、御 敌等动物之间通过动作、声音、气味、性外激素等进行信息交流。(3)在一般情况下,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能够保持相对的稳定状态,因为生态系统自身 具有自我调节功能。但如果某种动物因缺少天敌而数量过多,生态平衡会遭到破坏而失去 平衡。【点睛】 理解掌握动物在自然界中作用及动物通讯的意义是解题的关键。13E 内部的遗传物质(遗传物质)分裂 没有成形的细胞核 青霉 孢子D 分解者【分析】图中的A没有未成形的细胞核,有 DNA集中的区

52、域,是细菌;图解析: E 内部的遗传物质(遗传物质) 分裂 没有成形的细胞核 青霉 孢子 D 分解 者【分析】图中的A没有未成形的细胞核,有 DNA集中的区域,是细菌;图 B直立菌丝的顶端呈扫帚 状,是青霉;图 C有菌盖和菌柄构成,是蘑菇;图 D有细胞核和大液泡,是酵母;图 E是 【详解】(1) E 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不能独立生存,只有寄生在活细胞里才能进行生命活动,仅由 蛋白质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组成。(2 )图A是细菌,生殖方式是分类生殖,基本结构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和DNA集中的区域,没有成形的细胞核;真菌的基本结构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因 此细菌与真菌的根本区别在于真菌

53、具有成形细胞核,细菌没有成形的细胞核,只有DNA集中的区域。所以 A与B、C D的结构相比,主要区别在于 A细胞内没有成形的细胞核,只 有DNA集中的区域。(3)曲霉和青霉都属于多细胞真菌,菌体有许多菌丝组成,其中青霉的直立菌丝的顶端呈 扫帚状,生有成串的孢子;而曲霉的直立菌丝的顶端呈球状,因此图中B是青霉,C是蘑菇也属于多细胞真菌,都靠孢子来繁殖后代; D 酵母菌属于单细胞的真菌,可进行孢子生 殖。( 4)在制作甜酒的过程中,在无氧的条件下D 酵母菌才能把葡萄糖分解成酒精和二氧化碳;在有氧的情况下,酵母菌把葡萄糖分解成的是水和二氧化碳,不能产生酒精。(5)题中的细菌、真菌等微生物在自然界中有重要的作用,如腐生的细菌、真菌作为分解 者参与自然界中的物质循环;有的寄生在生物体内,引起生物体患病;有的能与动植物共 生,二者互惠互利,共同生活。【点睛】 解答此类题目点关键是熟记细菌真菌的结构、营养生殖方式以及在食品制作过程中的应 用。14甲 出芽 成形的细胞核 鞭毛 细胞 遗传物质【分析】图甲是酵母菌,图乙是细菌, 细胞膜, 细胞壁, 荚膜, 细胞质, 鞭毛, 遗传物质;丙是病毒, a 是遗传物解析: 甲 出芽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