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中学篮球教学中合作学习模式的实验研究_第1页
基层中学篮球教学中合作学习模式的实验研究_第2页
基层中学篮球教学中合作学习模式的实验研究_第3页
基层中学篮球教学中合作学习模式的实验研究_第4页
基层中学篮球教学中合作学习模式的实验研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基层中学篮球教学中合作学习模式的实验研究1 前言现代社会是一个竞争与合作的社会,不仅需要竞争意识,同样需要合作精神。合作是人类互相作用的基本形式之一,是人类社会赖以存在和发展的重要动力,与竞争一样,是人类生活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从社会发展的角度看,我们人类大部分活动都是合作性的。随着社会的进一步发展,人类专业的细化和开放化,要求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依赖和联系更加紧密,合作的地位和作用将会越来越重要,合作将是未来世界的主流。许多社会学家认为:“合作的交往较之竞争的交往在当今及未来世界更加重要”。合作精神和组织才能成为21世纪人才必须具备的基本养素。现代社会对学校提出了培养“社会人”的重要,教育责

2、无旁货地担负起培养这类人才的重任。1996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报告教育财富蕴藏其中提出,当前教育的四大支柱:“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学会生存”。教育内容从知识学习上升到人格的完善。高校篮球课的教学是按教学大纲和教学进度安排进行的,教学时数相对较小,教学内容多。而由于大多数学生的篮球技术水平普遍低下,对技术动作的学习掌握存在一定难度。篮球运动本身就是一项团体活动,篮球教学内容具有集体性,配合性的特点,大部分的技术动作练习需要多人共同配合才能完成,只有协调好各方面,完成技术动作的质量效果才能达到最好。因此,如何让学生在最短时间内最好的掌握技术并用于实践,给篮球课教学提出了新的课题。为此,

3、我们结合篮球课的特点,对合作学习理论应用于篮球教学,进行了理分析和试验研究,以期解决传统教学对培养学生的片面性,并进一步探究这种理论对学生的同伴关系,学习兴趣,学习能力。分析解决问题能力,以及学习成绩的影响。以便于完成篮球教学中的各项任务,深化体育教学改革,进一步提高篮球教学质量和增强教学效果,同时,为我国篮球教学的改革提供有益的参考。2研究对象与方法2.1研究对象以榆林市中学篮球选项课学生为研究对象。2.2研究方法2.2.1 文献资料法通过网络查询和检索期刊索引的方式搜集体育教育学,教学论、教育心理学,社会学等方面的有关资料,并阅读和学习有关专著,全面了解本课题领域的形态现状和前沿动态。2.

4、2.2 实验法对两个选取的自然班进行教学,教学内容以篮球专项选修课教学大纲的内容为教学内容,实验班采用合作学习进行教学,对照班采用传统的教学法进行教学。实验后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比较,得出结论。2.2.3 问卷调查法在教学实验前后,向实验班发放问卷,调查社交行为、人际关系、学习兴趣、学习成就动机。2.2.4 数理统计法采用数理统计软件SPSS16.0对实验资料进行检验和对问卷进行效度检验和相关析。3 篮球教学合作学习的实验研究3.1 实验的对象、时间、地点本文的实验对象为榆林市中学篮球专项选修课本科生,选取两个自然班作为实验对象。实验班32人,对照班32人。实验时间从2007年9月一2007年

5、12月,共16周时间(每周两学时,共30学时,第一周为恢复课进行试验前测)。实验地点在荆州职业技术学院篮球场。3.2 实验工具德克萨斯社交行为调查量表(TSBD,用来测量自尊心和社交能力:篮球学习兴趣问卷(自编),用来检查学生学习兴趣的强弱。人际关系自我评定量表及同伴关系调查,用来测量人际关系和谐度。学生学业成就动机量表(AMS),用来测量学生学业动机定向、成就目标、自我效能。3.3 实验方法采用实验教学与测量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对实验班和对照班进行对比研究,在实验班采用合作学习方式教学,在对照班采用传统方式教学;集中对实验班与对照班进行前后测试,测试内容一致。3.4 实验内容湖北省荆州职业技术

6、学院20062008年篮球专项选修课教学大纲内容。3.5 实验控制3.5.1 实验班和对照班教学皆由研究者本人担任,两班学生在人数、教学内容、教学时数、场地器材上均保持一致。两个班的自然状况,技术水平基本相同,为保证排除主观干扰的问题,特聘请荆州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进行课的监测。3.5.2 为了避免产生霍桑效应(霍桑效应是管理学中的一种现象,是指人们由于受到额外的关注而引起工作绩效上升的情况),避免作为实验对象的学生产生异常心态,采用单盲实验,学生不知道正在进行实验,更不知道实验目的。3.5.3 实验班和对照班学生同场顺序进行测试,要求两班学生打乱顺序同时同场地进行,主考由两名非参与本实验的资深

7、教师担任,每名学生的得分为两名主考所给分数的平均分。3.5.4 实验前的测试和实验后的测试安排在教学实验开始前和结束后的二天内进行,以防止因时间过长而造成实验的内部效度降低。3.6 实验过程3.6.1 实验前测实验前对实验班与对照班全体学生进行身体素质、篮球技术水平和篮球理论知识测试。测试指标包括:立定跳远(米)、50米跑(秒)、1000米跑(秒)、双手胸前传球、原地罚球、持球突破。利用德克萨斯社交行为调查量(TSBI),人际关系自我评定量表,篮球学习兴趣问卷(自编),学生学业成就动机表(AMS ),在实验班与对照班同步进行实验前的测试。3.6.2 实验后测在学期末就实验前的测试项和问卷调查项

8、目再同步进行实验后测及问卷调查对前、后测数据进行统计与分析。3.6.3 实施过程参照王策三的合作学习教学程序,在合作学习的教学过程中要分析体育合作学习的教学内容的选择、管理控制、任务呈现,教学参与、交互影响和教学进度等方面的特征,教师在合作学习中发挥的主要作用是:制定具体的教学目标,做出教学决策(如任务、分配、时间安排、教学评价等),提出任务与任务完成结构(组织、地点、空间、教具等),分配合作任务,监督合作学习,进行必要干预,评价学习效果和互助交往行为。4 实验结果与分析4.1实验结果4.1.1实验前测结果为了测试“合作学习理论”应用于高校篮球教学中,对学生各种指标的影响,我们对实验班和对照班

9、的学生进行了基础情况测试。表1 学生基本情况表(±S)年龄(岁)身高(厘米)体重(公斤)实验班20.2000±0.836174.420±5.36765.780±6.551对照班19.600±1.140175.140±5.08267.200±6.326t0.9490.1880.349pP>0.05P>0.05P>0.05表2 实验前两班学生身体素质对照表(±S)立定跳远(米)50米跑(秒)1000米跑(分)实验班2.221±0.2717.750±1.2594.230±0

10、.058对照班2.224±0.2317.690±0.3674.190±0.057t1.1330.5321.163pP>0.05P>0.05P>0.05表3 实验前两班篮球技术水平、技评对照表(±S)双手胸前传球原地罚篮持球突破实验班71.000±5.85768.400±6.58059.800±5.541对照班67.400±7.31466.400±4.03758.000±5.277t1.0500.5780.526pP>0.05P>0.05P>0.05表4 两班在

11、前测中篮球理论知识掌握水平测试结果比较表(±S)组别篮球比赛规则篮球裁判法试验班66±5.2563.5±5.13对照班68±7.3261.2±5.80T-0.971.19PP>0.05P>0.05表5 两班在前测中社交行为、人际关系、学习兴趣、学习成就动机表(±S)社交行为学习兴趣人际关系学习成就动机实验班36.1±4.485.1±5.2111.8±2.3242.7±5.22对照班34.2±4.215.6±5.0811.3±2.9740.5±5

12、.35T1.95-0.71-1.131.02PP>0.05P>0.05P>0.05P>0.05从表1、表2、表3、表4可以看出实验班和对照班学生在基本情况、身体素质,技术水平上(P0.05)差异无显著意义。分析表5数据,实验前测结果显示,在进行实验前测时,实验班与对照班在社交行为、学习兴趣、人际关系、学习成就动机方面差异均无显著意义(P0.05)。但在社交行为方面P接近0.05,实验班比对照班班级氛围活跃些,从整体来看,学生的社交能力比对照班略强一些,但差异无显著意义。此外这两个班任教老师相同,教学时间相等。以上分析可以说明:实验班与对照班具有很好的匹配性,对非实验变量

13、进行了有效控制,实验可信度较高,因此本实验做到了齐同比较。4.1.2实验后测结果为了了解合作学习对学生成绩的影响,我们对两班学生进行了实验后测试。4.1.3实验后两班身体素质测试表6 试验后两班学生身体素质对照表(±S)立定跳远(米)50米跑(秒)1000米跑(分)实验班2.370±0.1277.610±0.1144.090±0.087对照班2.300±0.2167.630±0.2174.100±0.566t1.026-0.365-1.219pP>0.05P>0.05P>0.05从表6可以看出实验班与对照班

14、各项测试指标均有了明显的提高,证明了合作学习教学和传统的教学都较大幅度的提高了学生的达标成绩。其原因是:实验班与对照班的学习成绩、班级气氛及授课教师情况均有良好的同质性,匹配较好。从表6可以看出各项测试指标均P0.05实验后两班达标成绩差异无显著意义。身体素质训练是要经过长年训练才能看出差异的,本次实验经过两个月的学习还远不能体现出身体素质差异的。4.1.4 实验后两班篮球技术水平测试表7 实验班实验前后篮球技术水平、技评对照表(±S)双手胸前传球原地罚篮持球突破实验前71.000±5.85768.400±6.58059.800±5.541实验后83.7

15、00±5.85784.100±7.03188.000±5.568t-2.233-2.312-2.179pP<0.05P<0.05P<0.05表8 对照班实验前后篮球技术水平、技评对照表(±S)双手胸前传球原地罚篮持球突破实验前67.400±7.31466.400±4.03758.000±5.277实验后78.100±5.46678.500±3.37579.200±5.805t2.3122.0442.179pP<0.05P<0.05P<0.05表9 实验后两班篮

16、球技术、技评对照表(±S)双手胸前传球原地罚篮持球突破实验班83.700±5.85784.100±7.03188.000±5.568对照班78.100±5.46678.500±3.37579.200±5.805t2.1352.2712.446pP<0.05P<0.05P<0.05从表7、8可以看出,实验班与对照班的学生成绩学习成绩均有了大幅的提高,P0.05差异有显著意义。但实验班学习成绩提高得更大,实验班与对照班相比较P0.05,实验后两班测试成绩差异有显著意义。这是因为,合作学习活动基本都以学生为中心的

17、,而且每一位学生都有机会处于群体的中心位置,学生由传统教学中被动的接受者转变为教学活动的参与者,在小组中每个成员都积极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学习任务由大家共同分担,有了积极参与、平等参与、协同解决问题的机会,在这种教学情境中,学生之间优势互补,各尽其能,从而能够达到“人人教我,我教人人”学生的主体参与性与主观能动性都得以最大的发挥、体现。4.1.5实验班与对照班篮球理论知识掌握水平测试传授体育理论知识是体育教学的重要任务之是学习运动技术技能的基础。因此我们在教学实验后对学生理论知识水平进行了测试。表10 实验班与对照班篮球理论知识表STPS实验班86.977.452.49 P<0.05对照

18、班80.37.69表10中可以看出实验班与对照班同前测结果比较成绩均有了大幅的提高,而实验班与对照班项比较P0.05,实验后两班理论知识考试成绩差异达显著性水平。说明合作学习理论应用于篮球教学比传统教学更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理论知识水平。4.1.6实验班与对照班的社交行为、学习兴趣、人际关系、学业成就动机比较表11 两班在后测中社交行为、学习兴趣、人际关系、学业成就动机表(±S)社交行为学习兴趣人际关系学习成就动机实验班40.5±8.658.08±4.697.6±2.7746.1±7.93对照班36.5±4.695.67±4.7

19、38.9±3.2542.5±6.27T2.592.29-2.122.38PP<0.05P<0.05P<0.05P<0.05分析表11数据,以上数据显示:实验班在进行一个学期合作学习干预后与对照班在社交行为、人际关系、学习兴趣、学业成就动机及期末成绩上,T检验结果都表现出显著性差异,特别是在社交行为方面,差异特别显著。对照表5,以上数据说明:在进行一个学期合作学习模式教学干预后,实验班比对照班在社交行为、学习兴趣、人际关系、学业成就动机及期末成绩上,都有很大的提高。表12 实验班前测与后测之间社交行为、学习兴趣等表(±S)社交行为学习兴趣人际

20、关系学习成就动机实验前36.1±4.485.1±5.2111.8±2.3242.7±5.22实验后40.5±8.658.08±4.697.6±2.7746.1±7.93T-2.88-2.852.05-2.26PP<0.01P<0.01P<0.05P<0.05分析表12数据,实验结果显示:在进行一个学期合作学习教学干预后,实验班在社交行为、学习兴趣、人际关系、学业成就动机及期末成绩上,T检验结果都表现出显著性差异,特别是在社交行为方面T=2.88,P<0.01,在学习兴趣方面T=2.85

21、,P0.01,差异特别显著。通过一个学期合作学习教学,实验班有了极大的改变,班内人际关系十分融洽,气氛活跃,学习兴趣强烈,学风很浓,受到校内师生一致好评。4.2试验后分析4.2.1合作学习仍在集体教学的基础上进行篮球课教学以集体授课为基础,以小组协作学习活动为主要内容,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设立不同的学习目标,力求体现集体性与个体性的统一。合作学习从教学组织形式改革入手,在篮球课中形成了以小组学习为主的课堂教学组织形式:在篮球教学中相对削弱了教师的权威地位,形成了师生间民主、平等、多向交往的人际关系,相对削弱了班级群体意识的作用,而更加注重发挥小组群体作用功能来学习篮球知识技能。它是在集体教学基础

22、上以小组活动为主要内容的教学方式。4.2.2篮球课合作学习遵循因材施教的原则合作学习的理论依据实质上就是“因材施教,因人施法”的原则。教师在教学大纲的指导下,分别对不同层次的学生确定不同的目标,提出不同的要求,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安排不同的进度,以便于每个学生都能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合作学习在班内按照成绩、能力方面的不同将学生分成小组,使其成为班级的缩影或截面。在篮球课堂中分为两部分:上半部分,同步教学,面向全体学生,讲授篮球基础知识,训练基本技术技能,引导所有学生参与篮球教学过程:下半部分,在篮球知识的理解、巩固和应用的教学中,教师针对学生实际,采取异步教学,分类指导,对不同层次的

23、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及教学目标。以此,各层次的学生均可得到提高与发展。4.2.3篮球课合作学习的基础是协作合作学习是通过小组或团队协作进行学习的策略。小组中的个体可以将其在学习过程中探索、发现的信息和学习材料与小组中的其他成员共享,甚至可以同其他组或全班同学共享。在此过程中,学生之间为了达到小组学习目标,个体之间可以采用对话、商讨、争论等形式对问题进行充分论证,以期获得达到学习目标的最佳途径。学生只有在异质小组内才能充分的协作与交流,在各层次学生的互动学习中互补差异,才能都得到提高与发展,并且能够在交往之中培养学生的协作意识和良好的团队精神,而这些意识在篮球活动中是十分重要的4.2.4篮球课合作

24、学习过程中各因素的多边互动提高教学的效果合作学习体现了篮球教学活动中各因素的多边互动,它不仅包含了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双向互动,还涉及教师与小组之间的双向互动,学生之间的双向互动等多种交流形式。而师生、生生之间的互动在篮球课中是一种重要的学习资源,多向交流能最大程度发挥相互作用的潜力,最大程度利用篮球课学习资源。师生、生生之间的多向交流可让学生既能获得教师的篮球知识信息,又能接受同学的知识信息,而且能不断进行自身学习的反馈联系。交流过程中使得各小组的构成达到合理配置,从而会产生更多的信息输出和输入,有助于提高学生对篮球技术理解的深度、动作的质量和保持长时间记忆的精确性,促进了组内学生对篮球课学习参

25、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也有利于学生主体能动性的发展。4.2.5合作学习尊重并利用学生的差异开展个别化教育篮球课合作学习中在尊重学生差异的基础上能够发现并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的潜力和积极因素,弥补短处和不足,选择最有效的教育途径,促使具有各种个性倾向的学生都能获得各如其量的发展。个别化教育使学生在最有利的情况下得到发展而有针对性、有重点地分期对个别或一部分学生进行教育,在形式上并不强调一对一的教学。实施个别化教育具有一定的科学依据,这个依据便是个体发展的独特性和差异性。尊重学生,意味着要尊重其权利和意愿,还要尊重其身心发展规律,尊重个体发展的独特性,承认差异的存在,并根据这些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个别化教

26、育。篮球课教学以小组学习为主体,并将个别化教育的因素渗透其中。篮球课中各异质小组渗透着个别教学的影子,篮球教学中教师对学生的个别教学不是主要的,而主要的是异质小组内学生间的互教互学,所以教学中的个别教学更具有普遍性。4.2.6篮球课合作学习充分发挥教学评价的功能传统的教学评价关注个体在整体中的位置,热衷于分数排队,比较强弱胜负。这种竞争性的评价是有局限性的,它把是否“成功”作为衡量学生优劣的唯一标准,脱离了大多数学生的实际。合作学习把个人之间的竞争变为小组之间的竞争,以小组成绩决定奖励或认可的依据,把学生的着力点定位在争取不断的进步与提高上,自己与自己的过去比,只要比自己过去有进步就算达到了目

27、标。在异质小组活动中,每个人的成功都有助于小组的成功,因而每个人都能得到同伴的大力支持。教学以标准参照评价为基本手段,以人人进步为目标,以小组成绩为评价依据来决定奖励与认可的观点与做法,实现了教学评价的科学化。5结论与建议5.1 结论5.1.1在篮球专项选修课教学中合作学习优于传统的教学,合作学习针对性强,教师容易控制教学各环节,优化教学环境,符合学生生理和心理特点。5.1.2在篮球专项选修课教学中合作学习较传统教学在学生身体素质方面差异无显著意义,相比之下,在学生对篮球技术与理论知识的掌握上,合作学习比传统教学差异有显著意义,有了更显著的提高。5.1.3在篮球专项选修课教学中合作学习比传统教

28、学更能培养和发展学生的社会性品质。培养了学生的人际交往技能,学生的自身学习体验和小组成员间的互动让学生更容易进入学习状态,提高篮球学习效果;营造了和谐的课堂教学的学习气氛,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结成亲密的伙伴关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得到充分调动,有利于篮球课堂教学的顺利开展。5.2建议5.2.1合作学习理论的运用使学生的篮球理论、篮球技术水平、社会行为、学习兴趣、人际关系等有了显著的增强,因此,合作学习理论在普通高校篮球教学中具有非常大的推广价值。5.2.2高校篮球专项选修课的教学可以运用合作学习理论。而篮球运动本身具备集体性强的特点。本文建议进一步探讨篮球合作学习的基本规律与运行模式。以提高篮球教学

29、效果5.2.3合作学习教学的实施过程,要注意“免费搭车者效应”和“责任扩散效应”现象的出现。要提高合作学习过程的组织管理能力。5.2.4尽管合作学习得到一些理论与研究的支持,但在其运用过程中,还可能出现某些难以避免的缺陷,而且体育教学中活动因素多,不可控因素随时可能出现,任何一种教学思想、教学方法都不可能解决体育教学中的一切问题。体育教学贵在灵活,贵在继承和创新。我们在进一步研究合作学习理论的基础上,要根据体育教学的实际情况有策略地实施合作教学的理论。参考文献1 李京诚,孙伟.合作学习理论与体育合作学习实践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 2001,(02):65-70. 2 王坦.合作学习的理论基础简

30、析J.人民教育,2005,(01):99. 3 许晓川,卢红.从传统学习到合作学习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2,(11):88-97.4 袁书华,张会清.合作学习中的优势分析J.山东教育科研,2002,(03):63-64.5 刘吉林,王坦.合作学习的基本理念(一)J.人民教育,2004,(01):11.6 张家余.篮球教学中运用合作式教学法的实验研究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06,(03):135-136.7 林伟龙.合作学习方式在篮球教学中的实验研究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 2007,(04):55-56.8 李贵杰.合作探究式教学模式在篮球教学中的实验研究J.重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

31、,(02):99-100.9 张桂敏.教学互动策略简论J.滨州教育学院学报,2000,(03):74. 10曾永忠.体育教学中课堂互动策略研究J.安徽体育科技,2002,(01):79-85. 11亢晓梅.师生课堂互动行为类型理论比较研究J.比较教育研究, 2001,(04):56-57.12左庆烽,李秀娟. 师生互动的策略和方法J.广西教育,2003,(01):89. 13徐建丽.高校“两课”互动教学模式J.南阳师范学院学报,2005,(07):234-235.14李德显.学生互动分析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1,(02):57-61. 15李德显.教学过程中的学生互动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5,(05):63-65. 16王家瑾.从教与学的互动看优化教学的设计与实践J.教育研究, 2003,(01):253-281.17林伟龙.合作学习方式在篮球教学中的实验研究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07,(04):54-55. 致 谢本论文是在我的指导老师殷学锋教授的悉心指导下完成的,从论文的选题、开题、构架到撰写、修改、成文的整个过程,都凝注了她大量的心血和劳动。在此我谨向您致以崇高的敬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