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境公路改建工程施工组织设计_第1页
过境公路改建工程施工组织设计_第2页
过境公路改建工程施工组织设计_第3页
已阅读5页,还剩1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国道321过境公路改建工程施工组织设计编制单位: 广西建工集团联合建设有限公司编制审核审批日期2016年月日第一章工程概况1.1 工程综合说明1.2 工程概述 . 1.3 沿线地形、地质、地震、气候、水文等自然地理特征及其与公路建设的关系 71.4 设计方面概述 . 72 、编制依据和编制原则 . 162.1 编制目的 . 162.2 编制原则 . 2.3 编制依据 . 2.4 编制内容第二章 施工平面布置 20第三章 施工部署和管理体系 . 211. 项目部管理机构 211.1 施工组织机构 . 211.2 组织机构及责任划分2. 施工准备 212.1 技术准备2.2 物资准备3. 施工部署

2、 213.1 工程质量、安全、文明、工期目标 223.2 施工总体安排 . 223.3 工程材料供应计划3.4 施工场地平面布置 224.人、机、料使用计划1.3 劳动力使用计划 241.4 劳动力投入的保证措施 251.5 预计主要施工机械设备 261.6 材料投入的保证措施 26第四章主要工序施工方法及技术措施 2. .71、总体施工方案 272、路基土方施工方案 272.1 路基土方施工流 . 232.2 表层清理及现场排水 . 2.3 路基土方开挖 . 2.4 路基填筑 . 2.5 新老路衔接段路基施工 . 2.6 交通组织措施 . 2.7 结构物台背回填 . 3、涵洞施工方案和方法

3、3.1 圆管涵施工方案 3.2 钢筋砼盖板涵方案 4、 路基防护及排水工程 错误!未定义书签5、 排水管道施工 错误!未定义书签6、 路面工程 错误!未定义书签1.3.1 配碎石底基层 错误!未定义书签。1.3.2 水泥稳定碎石基层 错误!未定义书签。6.3 水泥砼路面 错误!未定义书签。7、道路附属工程 错误!未定义书签。1) 路缘石 错误!未定义书签。7.2 人行道板(盲道)铺装 错误!未定义书签。7.3 交通设施 错误!未定义书签。1) 路灯 错误!未定义书签。7.5 景观绿化 错误!未定义书签。8、重点抓好特殊和关键工序施工 27第五章 质量目标和质量保证措施 4.61.4.6.4 质

4、 量目标 错误!未定义书签。2. 质量保证措施 . 错误!未定义书签。1) 实行目标管理,建立质量保证体系 错误!未定义书签。2.2 质量保证措施 错误!未定义书签。2.3 分部分项工程质量保证措施 错误!未定义书签。3、高温、雨季施工质量保护措施 463.1 高温季节施工质量保护措施 错误!未定义书签。3.2 雨季施工质量保护措施 错误!未定义书签。第六章 安全目标及保证措施 4.9.1、 建立安全责任制 错误!未定义书签。1.1 安全保证体系 错误!未定义书签。1.2 安全指挥系统 错误!未定义书签。1.3 安全组织机构图 错误!未定义书签。1.4. 安全教育系统 错误!未定义书签。2 、

5、安全保证措施 错误!未定义书签。2.1 安全保证制度 错误!未定义书签。2.2 有关开挖施工安全措施 错误!未定义书签。2.3 施工用电方面的安全措施 错误!未定义书签。2.4 机械施工安全措施 错误!未定义书签。2.5 雨季施工安全措施 错误!未定义书签。2.6 现场防火、防爆措施 错误!未定义书签。2.7 其它安全措施 错误!未定义书签。第七章 文明施工目标及保证措施 5.31. 文明施工目标:争创区文明施工工地. 错误!未定义书签。2. 文明施工措施 . 错误!未定义书签。3. 施工总平面管理 . 错误!未定义书签。第八章 环保措施 错 . 误!未定义书签。第九章 保证工期措施 6.0.

6、1. 工期目标 . 错误!未定义书签。2. 保证工期措施 . 错误!未定义书签。3. 保证工期的技术措施. 错误!未定义书签。4. 设备、物质等物质保证工期的措施 错误!未定义书签。第十章 节能、降耗措施 6.2.1. 劳动力管理 . 错误!未定义书签。1.4.6.5 材 料管理 错误!未定义书签。3. 工程预决算管理 . 错误!未定义书签。 其它措施 错误!未定义书签。第十一章 危险源清单及职业健康安全管理措施 6.81. 危险源分析 . 错误!未定义书签。2. 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保证措施 . 错误!未定义书签。第十二章 新技术的应用 错 . 误!未定义书签。采用新技术的具体措施 错误!未定义

7、书签。新技术的验证材料可靠,对节约投资和工期的保证措施 错误!未定义书签。对采用新技术可能产生的风险预见充分,对新技术的实施有安全生产的可靠方案 错 未定义书签。施工总平面布置图施工进度横道图 施工进度网络图1、2、3、 误! 附图一 附图二 附图三错 . 误! 错 . 误! 错 . 误!未定义书签。 未定义书签。 未定义书签。施工组织设计第一章工程概况1、工程概况1.1工程综合说明工程名称:国道321荔浦过境公路改建工程建设地点:桂林市荔浦县业主:荔浦县交通运输局设计单位:广西路佳道桥勘察设计有限公司监理单位:施工单位:广西建工联合建设有限公司结构类型:水泥砼道路建筑规模:本项目包括主线和两

8、条支线:主线路线起点位于在建的阳朔至鹿寨高速公路荔浦互通出口处,途径土围、井塘、应家厂、钟家、葛家,终点位于国道 323线与南环路相交处,主线路线长 8.236097 Km ,主 线路基宽 度15m车道宽2X 3.75m,慢车道宽2X 3.25 m,设计速度为80km/h,路面采用 水泥混凝土路面结 构,。支线1起点在井塘处与主线在K2+205.817处相交,途经龙口变电站、县兽医站,终点 位于县 道156与国道321相交处,支线1路线长1.119367 Km支线1路基宽度10m车道 宽2X3.5m,设计 速度为60km/h,路面采用水泥混凝土路面结构。支线2起点在龙口水库尾处与主线 K5+8

9、53.219处相交,途经大岭口,终点位于乡道901与国道323相交处,支线2路线长0.938217 Km支线2路基宽度10m车道宽2X 3.5m,设计速 度为60km/h,路面采用水泥混凝土路面结构。道路结构类型结构类型厚度水泥砼路面(fcm=5.0Mp )28cm封油层1.5cm水泥稳定碎石基层22cm级配碎石底基层15 cm碎石垫层15 cm总厚度81. 5cm1.1.10质量标准:达到国家施工验收规范合格标准工期要求:工期:730日历天1.2工程概述本项目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荔浦县。本项目包括主线和两条支线:主线起点位于阳朔至鹿寨高速公路荔浦互通出口处,途径土围、井塘、应家厂、钟家、

10、葛家、终点位于国道323先与南环路相交处,主线路线全长 8.210054KM支线一:起点位于井塘处,途径龙口变电站、县兽医站、终点位于县道156与国道321相交处,支线一路线全长1.147465km。支线二:起点位于龙口水库尾处,途径大岭口、拱桥岭,终点位于乡道901与国道323相交处,支线二路线全长 0.922113km。主要工程内容及数量工作内容工作量单位特殊路基处理10.3Km路基填筑1814586m3防护及排水8908/5757m3涵洞(含圆管涵、盖板涵)1171m碎石垫层190153m2级配碎石底基层140252m2水泥稳定土基层149427m2路面面层149427m2桥梁工程2*1

11、6m /1米/座混凝土下部构造173.6m3混凝土上部构造259m3桥面铺装及人行道604.5m2工程主要施工内容主线路基土石方(10000m):挖土方:37.2708 ;挖石方:46.6092 ;填方:77.3505。水泥混凝土路面( 1000 m2):106.778。排水及防护圬工(1000 m3):2.4912。涵洞(米/道):盖板涵203/6 ;圆管涵767/27。平面交叉(处):渠化平交4处,简易平交15处。不良地质(米):2481 0征用土地:水田179.041亩;旱地166.743亩;果园:5.100亩;林地117.648亩;河 流水面 0.609亩;农村宅基地11.419亩;集

12、体建设用地14.298亩。建筑物拆迁(吊):4447.8 0管线拆迁(1000m):8.96。支线1路基土石方( 10000m 3):挖土方: 1.6197 ;挖石方: 0.085 ;填方: 1.6911水泥混凝土路面( 1000 m 2) :8.7685 。排水及防护圬工( 1000 m 3) :0.3515 。涵洞(米 / 道) : 盖板涵 19/1 ; 圆管涵 31/2 。平面交叉(处) : 简易平交 2 处。不良地质(米) :195 。征用土地:水田 5.9 亩;旱地 5.515 亩;河流水面 2.72 亩;农村道路: 4.22 亩:集体 建设用地 15.2建筑物拆迁( m2): 15

13、65.5 。管线拆迁( 1000m ): 2.99。支线 2路基土石方( 10000m 3):挖土方: 2.9014 ;挖石方: 0.2178 ;填方: 3.0841水泥混凝土路面(1000 m 2) :7.5485 。排水及防护圬工( 1000 m 3) :0.7103涵洞(米 / 道): 盖板涵 19/1 ; 圆管涵 89/4 。平面交叉(处): 简易平交 2 处。不良地质(米):320 。征用土地:水田12.315 亩; 旱地 16.105 亩; 农村宅基地 5.780 亩;建筑物拆迁( m2): 3972 管线拆迁( 1000m ): 1.41.4.7 沿线地形、地质、地震、气候、水文

14、等自然地理特征及其与公路建设的关系地形地貌 本项目位于桂林市荔浦县境内,为沿线所经过的主要地貌类型,主要分布于河流的冲 积平原、 阶地及山脚台地, 地势平坦,具有典型的卡斯特地貌特征, 下伏灰岩,覆盖层土 质肥沃,光照条件好, 为荔浦县县境内主要产粮区及经济作物区。地质构造本项目所在地沿线地层主要是第四系河流冲积层为主,其次为坡残积层。冲积层由历史砾石、砂土、亚砂土和粘土组成。坡残积层由灰岩、砂页岩、硅质岩风化而成。本系 厚度变化极大,从零至 数十米不等。不良地质地带本项目所经区域不良地质主要有山谷低洼地及局部分散的软土层。河漫滩、水田和鱼塘的淤泥,沿线经过勘探没有发现崩塌、沉陷、土洞等较大的

15、不良地质现象。以上不良地 质病害,通 过采取必要的工程措施可有消除其产生的危害,对路线影响不大。地震依据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 GB18306-2003 ,本项目沿线区域地震东峰值加速 度系数为0.05g ,地震动反应谱特征周期为 0.35g 。可不进行专门的抗震设计,采用简易设 防。气候项目所在区域位于北回归线北侧,属中亚热带温润气候区, 四季分明, 夏长冬短, 春、 秋为过渡季节。在气候方面具有良好的施工条件。主要气候指数:年平均日照:1472.4 小时年平均温度:19.6 摄氏度年平局降水量:1424.4 毫米年平均无霜期:316 天水文和水文地质项目沿线地表水丰富,比较大的地表水体为荔

16、浦河,荔浦河发源于金秀瑶族自治县大 瑶山的老 山北麓,自金秀瑶族自治县龙道山小河口入境,从西南流向东北,经上、中、下 葡萄。师位、念村、 建陵、塔石、新河口、大石古、上金雷、沙垌、荔城、玉雷、上车、 下车、铁炉、公赖、山口,于思 贡村梅子州流入平乐县境。根据荔浦县水文站 1 953 年建站以来对荔浦河的水文记录, 水文站处荔浦河年平均流量 为 8.54 亿立方米,历年最大流量出现在 2003年,流量为 2380 立方米/秒;其 1/100 洪水 频率时流量为 2081 立方米 /秒,对应水位 145.9 米。项目沿线主要河流有荔浦河。1.4 设计方面概述本工程道路等级为二级公路,主线路基宽度1

17、5m车道宽2X 3.75m,慢车道宽2X 3.25 m设计速度为80km/h,支线路基宽度10m车道宽2X3.5m,设计速度为60km/h,路面都 采用水泥混凝土路面结 构。1.4.1 路基横断面布置及加宽、超高方案本项目主线设计路基宽15m路面满铺,宽14m慢车道面层结构与路面相同;支线设计路基宽10m路面满铺,宽9m,硬路肩面层结构与路面相同。路基设计标高采用路基中线标高,路面横坡为2%硬路肩横坡为2%浆砌片石路肩墙横坡为3%当平曲线半径小于或等于250m时,设置加宽, 加宽类别采用3类。加宽缓和段与缓和曲线同长;当平曲线半径小于不设超高最小半径时,设置相应的超高,超高过渡一般在全缓和曲线

18、内完成,当超高渐变率较小时,缩小超高缓和段长度以保证超高渐变率大于1/330 o超高过渡方式:先将外侧车道绕路中线旋转,待达到与内侧车道构成单向横坡后,整个断面一同绕中线旋转直至超高横坡值。平面设计主要技术指标如下表:序号指标名称三线支线1支线21设计速度(km/h)8060602交点(个)6633平均每公里交点个数(个)0.855.363.1984平曲线最小半径(米/处)37.892/1150/1400/15平曲线占路线总长比例()47.62365.97823.656最大直线长度(m)1849.829160.374572.561纵断面纵面设计主要指标如下表序号指标名称三线支线1支线21设计速

19、度(km/h)8060602变坡点(个)15543平均每公里变更(次数)1.9435.364.2634最大纵坡(%/处)53.321/13.579/15最小坡长(m)200195248.2176竖曲线占路线总长比例()42.10932.63740.6587凸形竖曲线最小半径(m)3000400080008凹形竖曲线最小半径(m)550040008000143路基工程143.1 、路基压实标准与压实度及填料强度要求的说明路基压实采用重型压实标准,不同层位的压实度要符合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GD30-2004 )第条的规定,路基填料要符合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G D30-2004 )第条的规定,填

20、石路堤要符合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GD30-2004 )第383-3条的规定。路基压实度及填料要求表项目分类路面以下深度压实度(重型)填料最小强度填料最大粒径(cm)(%(CBR (%(cm)上路床0? 30> 95610下路床30 ? 80> 95410上路堤80 ? 150> 94315零填及路堑路床0? 30> 9561030 ? 80> 95410填方清表后基底应进行压实,压实度不小于90%143.2、填方路基路基的填方边坡视填土高度的不同,参照公路路基设计规范 (JTG D30-2004 )中表采 用。当路基边缘至坡脚高度 w 8m时,坡度为1: 1.5

21、 ;当填土高度大于8 m小于20 m时,在边坡距 路基边缘8m处设变坡点,采用台阶式边坡,设置 1.0m的平台,8 m至20m高度段设1: 1.75的边 坡坡度。当地面自然横坡陡于1:5的土质路段,除清除地表杂草树根外,应将原地面挖成台阶,台阶水平宽度不小于2.0米。台阶底设向内倾斜4%勺斜坡。、挖方路基挖方边坡视边坡高度、地质情况的不同,参照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GD30-2004 )中表341、表采用。当边坡高度Hv 10m时,水沟外侧设置1.0m的碎落台,边坡采用1: 0.75 的边坡坡率;当边坡高度20m>H> 10m时,水沟外侧设置碎落台,碎落台宽1.0米,边坡采用1:

22、1的边坡坡率;挖方边坡每10m设一变坡点,采用台阶式边坡。、土石方计算土石方计算时填方不计路面结构部分体积,挖方已含水沟及路面结构部分体积。涵洞不扣土石方,土石方数量按平均面积法计算,松方系数采用定额系数,填方数量按定额规定,分别乘以相应的松方系数,并根据经济合理的原则确定机械施工土石方调配。、零填用挖方路基除高液限、高塑性土路段对挖方路床0? 80cm范围内的土进行换填以外,另对零填路 段在填前进行翻挖80cm并要求回填碾压压实度达到95%挖方区路床进行翻挖回填80cm并要求压实度达到 95%、水塘或河沟路基水塘、河沟清淤后回填,采用回填碎石土、砂砾等透水性材料处理,其压实度为最下40cm范

23、围85%其上部分90%i原地面齐平。其中碎石土的标准为:粒径大于2 mm的颗粒含量超过总质量的50%的土。路床换填的95区碎石土最大粒径应小于100mm基底换填的碎石土最大粒径应小于150mm为非膨胀土,土的液塑限、CBR等值按填料部位应满足路基设计规范(JTG D30-2004)要求。143.7、特殊路基处理沿线不良地质主要以软土、淤泥为主。这些路段因长期受水浸泡,形成土质为含淤泥质粘土、淤泥,高液限可塑状粘土的软土路段,主要分布于水田、鱼塘、冲槽泉涌处等,设计时主要采用换填砂质土处理方案。路基支挡、加固1、 护肩墙:为更好的保护路面结构层及方便今后公路养护,本项目在挖方除设置浆砌片石边沟

24、路段外,填方路段设置上底为 0.5m、下底为1.33m、外坡采用1: 1.25的直角梯 形浆砌片石护肩 墙(详见标准横断面图)。2、 挡土墙:路线主要在填方宽度比较小但填土高度较大的路段设置挡土墙,墙高2? 5m 挡土墙采用M7.5浆砌片石砌筑。3、 路田分界墙:路线在经过水田路段均设置路田分界墙,墙高100cm墙宽50cm,采用M7.5浆砌片石砌筑。水田路段视排水及灌溉需要设置水沟,水沟与路田界墙合并设置,避免因工程建设影响农田灌溉或雨水直接冲入农田。4、路基边坡防护:填方地段:土质边坡采用草皮防护,并在填方边坡种植灌木。挖方地段:土质边坡采用草皮防护;石质边坡须将开挖坡面松散危石清除干净,

25、避免边坡落石伤及行人及车辆。路基、路面排水系统及其防护、路基、路面排水系统排水设计目的是为防止地面水和地下水对公路的损害,确保公路排水畅通、结构稳定、行车安全。排水设计遵循了总体规划、合理布局、少占农田、环境保护的原则,并与当地排灌系统协调。挖方路段:路基边缘设置浆砌片石边沟,靠近路面一侧直墙厚度为50cm高90cm沟深60cm沟底宽60cm外侧坡比为1:0.5的梯形边沟;过村镇人口密集和通车路口路段设置浆砌片石盖板暗沟,靠近路面一侧直墙厚度为50cm外侧直墙厚度为40cm沟内净高50cm沟宽50cm底厚30cm盖板厚度为12cm边沟沟底纵坡一般与路线纵坡一致,当边沟位于凹形竖曲线内时,边沟应

26、进行加深处理,使其沟底纵坡大于或等于土0.3% ;零纵坡的地段,施工时视实地情况,适当调整边沟坡度,设置为0.3%的纵坡,以利于排水.、路面排水(1 )挖方地段的路面排水通过路面及路肩横坡排入路基边沟。(2)填方路段设置路面排水急流槽,通过急流槽将水排出路基以外。路面工程路面结构组合:结构类型厚度水泥砼路面(fcm=5.0Mp )28cm封油层1.5cm水泥稳定碎石基层22cm级配碎石底基层15 cm碎石垫层15 cm总厚度81. 5cm各层竣工验收弯沉标准如下:(1/100mm结构层控制弯沉水泥稳定碎石基层39.4级配碎石底基层104.5碎石垫层173.1路基顶面2001.462、对碎石垫层

27、要求未筛分碎石的颗粒组成和塑性指数应符合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规范(JTJ034-2000 )表中1号级配的规定,最大粒径应控制在53mm以内,集料压碎 值不大于35% 施工时配料要准确,拌和要均匀,没有粗细颗粒离析现象,在等于或略大于最佳含水量时碾压,压实度必须达到96%、对级配碎石底基层的要求级配碎石的级配应满足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规范 (JTJ034-2000 )表中1号级配的 规定,集料压碎值不大于 35%施工时配料要准确,拌和要均匀,没有粗细颗粒 离析现象,在最佳含 水量时碾压,压实度必须达到96%、对水泥稳定碎石基层的要求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所用材料应满足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规范(JTJ

28、034-2000 )表中2号级配的有关规定。混合料七天浸水抗压强度设计值:3.0MP&本路段的水泥稳定碎石混合料应使用终凝时间相对较长的水泥,不应使用快硬、早强水泥以及受潮变质的水泥。施工时配料要准确,拌和要均匀,摊铺要平整,避免集料离散,在混合料处于或略大于最佳含水量时进行碾压,直到达到要求的压实度(97%,并严格控制基层的顶面标高和平整度。应采用专门稳定碎石集中厂拌机械拌制混合料,应避免纵向接缝,宜采用两台摊铺机一前一后相隔约5-10m同步向前摊铺,并一起进行碾压。在不能避免纵向接缝的时,应符合公 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规范 JTJ034-2000 中的规定要求。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施工时

29、,严禁用薄层贴补法进行找平。水泥稳定碎石基层养 生期间,除 洒水车外,应封闭交通。养生期结束后,在清扫干净的基层上,应及时铺筑 上层结构。其余未尽事宜,参照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规范 JTJ034-2000 中的有关规定执 行。 、对沥青封油层施工要求1.5cm 沥青封油层采用两油两料法施工, 设计采用石油沥青, 用油量不应低于 2.3Kg/m 2, 确保 封油的质量。在施工时,应清扫整理基层,使基层顶面清洁无杂物,及时用沥青撒布 车撒油。撒油要 均匀,然后人工铺撒石料,压路机进行碾压,如发现不均匀的地方要人工 找补,使封层厚度均匀。封 层竣工后应加强初期养护以防剥落、损坏。沥青石屑封层的材 料

30、及矿料配合比,应符合公路沥青路 面施工技术规范 (JTG F40-2004 )的要求。、对水泥砼面层的要求粗集料级别应不低于 U 级,应预先筛分成 2? 4 个不同粒级,然后再组配而成,其最大公称粒径不应超过 31.5mm 其级配应符合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技术规范 JTG F30-2003 表 3.3.2 的要求,集料压碎值应小于 15% ,针片状颗粒的含量应小于 15% 。 细集料级别应不低于 U 级,宜采用河砂 ( 因采用人工砂的砂浆磨光值一般只略大于 35, 抗磨性不理想,对使用的中、后期的行车安全有影响 ) ,其级配应符合公路水泥混凝 土路面施工技 术规范 JTG F30-2003

31、表 3.4.2 的要求,砂的细度模数不宜小于 2.5 ,砂 的硅质含量不应低于 25% , 含泥量应小于 2% 。水泥应采用旋窑生产的道路硅酸盐水泥、硅酸盐水泥或普通硅酸盐水泥, 28d 抗折强度不小于 7.5MPa, 并应符合公路水泥混凝 土路面施工技术规范 JTG F30-2003 表 3.1.2 的 要求。施工前, 施工单位应对所备的材料进行各项检查及试验, 并根据自身的施工素质 以及所选材料的情况,参照设计提供的试验资料,依相关规范的要求,按 28d 弯拉设计 强度 5.0MPa 进行施工配合比试验,以确定最终的施工配合比。但水灰比不得大于0.46 ,水泥用量不得少于 300kg/m3

32、 。施工中所采用的外加剂应满足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 技术规范 JTG F30-2003 中的要求。施工配合比一经批准确定后, 未经批准不得随意更改。 同一施工配合比用砂的细 度模数变 化范围不应超过 0.3 ,否则,应分别堆放,并调整配合比中的砂率后使用。雨天;风速在 10.8m/s 以上的 6 级以上大风天;现场气温高于 40°C 或拌和物摊 铺温度高于35C ;现场连续5昼夜平均气温低于5C,夜间最低气温低于-3 C。均不得 进行施工。当现场气温高于30 C,拌和物摊铺温度在 30? 35C,且空气相对湿度小于 80%时,施工应按高温季节施工规定进行。当现场连续5昼夜平均气温高

33、于5C,夜间最低 气温在-3? 5°C时,施工应按低温季节施工规定进行。 1? 5级的风天施工,应按公路 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 技术规范JTG F30-2003表的规定,采取措施防止水泥混 凝土路面的塑性收缩开裂。6) 在施工前,宜储备正常施工一个月以上的砂石料。严禁不同规格的砂石料混杂堆放,严禁料 堆积水和受泥土污染。还应配备一定数量的篷、布或薄膜等防雨器具,以防 突发性降雨对新铺筑的路 面造成破坏。7) 水泥混凝土路面的施工,可采用幅宽 2-6米的滑模摊铺机或三辊轴机组。滑模摊 铺宜采用散 装水泥,水泥出厂温度不宜高于65 C。搅拌时,水泥的温度不宜高于 60C,低温季节不宜低于1

34、0C。 拌和物出料温度宜控制在10? 35C。8) 运输过程中,装卸拌和物的落差高度不得大于2m应防止漏浆、漏料、离析。当有明显离析时,应经重新拌匀方可用于铺筑。拌和物的运输时间必须满足公路水泥 混凝土路面施 工技术规范JTG F30-2003中的规定。9) 浇筑砼路面时,必须严格按照设计要求埋设拉杆、传力杆,并在摊铺振捣时防止钢筋变形、移位。采用滑模摊铺机施工时,采用DBI法插入传力杆;采用三辊轴机组施工,则采用前置钢筋支架法安置传力杆钢筋。10) 胀缝接缝板应选用能适应砼面板收缩、施工时不变形、弹性复原率高、耐久性良好的材料。可采用橡胶泡沫板、沥青纤维板、塑胶等,其技术要求应符合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 F30-2003 )中的有关规定。12) 砼路面的横向缩缝(假缝)应按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 F30-2003) 中的有关要求及时切缝,不得迟误。填缝料应选用与砼板壁粘结牢固,回弹性好,不溶于水,不渗水,高温时不挤出、不流淌,嵌入能力强,耐老化、抗龟裂,负温拉伸量大,低温时不脆裂,耐久性好的材料。采用的填缝材料技术要求应符合公路 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技术规 范(JTG F30-2003 )中有关规定。13) 养生可使用较薄的塑料薄膜粘贴封闭养生措施或湿法养生。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