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文学史第二章诗经课件_第1页
中国古代文学史第二章诗经课件_第2页
中国古代文学史第二章诗经课件_第3页
中国古代文学史第二章诗经课件_第4页
中国古代文学史第二章诗经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第二章第二章 诗经诗经第一节第一节 诗经诗经的编定和体制的编定和体制一诗经名称和篇数(一)诗经的得名:诗经的本名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原称诗、诗三百、诗三百篇。 诗经诗经的得名的得名 汉代经学兴盛,始将诗 称为诗经。 (二)(二)诗经诗经的篇数的篇数 1.1.原有的篇数原有的篇数 诗经原有311篇,其中六篇为有声无辞的笙诗笙诗,即南陔、白华、华黍、由庚、崇丘、由仪。笙笙 中国古老的簧管乐器,殷代(公元前中国古老的簧管乐器,殷代(公元前1401-1401-前前11221122年)的甲骨文中已有年)的甲骨文中已有“和和”(小笙)的名称。春秋战国时期,笙已非(小笙)的名称。春秋战国时期,

2、笙已非常流行,它与竽并存,在当时不仅是为声常流行,它与竽并存,在当时不仅是为声乐伴奏的主要乐器,而且也有合奏、独奏乐伴奏的主要乐器,而且也有合奏、独奏的形式。的形式。 笙的构造是,将铜制的簧片装在若干笙的构造是,将铜制的簧片装在若干竹管下端,这些竹管插在一个匏制、木制竹管下端,这些竹管插在一个匏制、木制或铜制的带有吹孔的斗子上。吹时用指按或铜制的带有吹孔的斗子上。吹时用指按着竹管下端所开的孔,使簧片与管中气柱着竹管下端所开的孔,使簧片与管中气柱发生共鸣而发出乐音。演奏时,除单音外、发生共鸣而发出乐音。演奏时,除单音外、大都用二音、三音或四音配成和音。大都用二音、三音或四音配成和音。 2.2.现

3、有篇数:现有篇数: 由于六篇笙诗有目无辞,所以今天所能看到的诗经实际上为305篇。二、二、诗经诗经的时代、地域的时代、地域和作者和作者(一)(一)诗经诗经的创作时代的创作时代 根据诗歌所反映的内容和相关典籍的记载推断,最早应该创作于西周初年(一说殷商时代),最晚不晚于春秋中叶。(二)(二)诗经诗经产生的地域产生的地域 诗经诗经中的诗歌产生的地域广阔。以北方的黄河流中的诗歌产生的地域广阔。以北方的黄河流域为中心,向南扩展到江汉流域,包括了当时中国的大部域为中心,向南扩展到江汉流域,包括了当时中国的大部分地区,即今天的陕西、陕西、河南、河北、山东、安徽、分地区,即今天的陕西、陕西、河南、河北、山东

4、、安徽、湖北、四川等地区。湖北、四川等地区。 (三)(三)诗经诗经的作者的作者 除了极少数诗篇留有除了极少数诗篇留有作者的名姓,绝大部分作作者的名姓,绝大部分作者的名字以不可考。但据者的名字以不可考。但据具体诗篇推定,其作者包具体诗篇推定,其作者包括了从贵族到平民的社会括了从贵族到平民的社会各阶层人士。各阶层人士。三、三、诗经诗经的编定的编定(一)诗经编定成书的时间 大约在公元前6世纪 中叶,诗经结集成书。 (二)诗经诗经编定的编定的 几种说法几种说法1.采诗说采诗说 采诗说是采诗说是诗经诗经诗歌诗歌来源的一种说法。据说周代来源的一种说法。据说周代保存着上古的旧制:朝廷派保存着上古的旧制:朝廷

5、派专门的官员到全国各地采集专门的官员到全国各地采集诗歌,作为朝廷了解民情的诗歌,作为朝廷了解民情的一种手段。一种手段。2.2.献诗说献诗说 献诗说是关于献诗说是关于诗诗 经经编定途径的另外一编定途径的另外一 种解释。根据先秦典籍种解释。根据先秦典籍 的有关记载,周代存有的有关记载,周代存有 公卿献诗来劝谏君王的公卿献诗来劝谏君王的 制度。制度。 邵公曰:邵公曰:“故天子听政,故天子听政,使使公卿至于列士献诗公卿至于列士献诗,瞽献曲,史献,瞽献曲,史献书,师箴,瞍赋,矇诵,百工谏,书,师箴,瞍赋,矇诵,百工谏,庶人传语,近臣尽规,亲戚补察,庶人传语,近臣尽规,亲戚补察,瞽、史教诲,耆、艾修之,而

6、后斟瞽、史教诲,耆、艾修之,而后斟酌焉,是以事行而不悖。酌焉,是以事行而不悖。” 国语国语周语上周语上邵公谏弭谤邵公谏弭谤 3.3.删诗说删诗说 孔子删诗说也是孔子删诗说也是诗经诗经编定过程中一种很有影响力的编定过程中一种很有影响力的说法。最早提出孔子删诗说的说法。最早提出孔子删诗说的是司马迁。他认为在孔子之前,是司马迁。他认为在孔子之前,诗歌篇目众多,孔子按照自己诗歌篇目众多,孔子按照自己的诗学标准,删去了重复的篇的诗学标准,删去了重复的篇章,选取其中他认为合适的诗章,选取其中他认为合适的诗篇,配以适当的乐调,使之成篇,配以适当的乐调,使之成为定型的诗集。为定型的诗集。 古者诗三千余篇,及至

7、孔子,古者诗三千余篇,及至孔子,去其重,取可施于礼义,上才去其重,取可施于礼义,上才契、后稷,中述殷、周之盛,契、后稷,中述殷、周之盛,至幽、厉之缺,始于衽席至幽、厉之缺,始于衽席三百五篇,孔子皆弦歌之,以三百五篇,孔子皆弦歌之,以求合韶、武、雅、颂之音。求合韶、武、雅、颂之音。 史记史记孔子世家孔子世家 孔子是否删诗,孔子是否删诗, 作为作为诗经诗经研究史上的一研究史上的一大公案,从唐宋绵延至今,争议颇大。到了近现大公案,从唐宋绵延至今,争议颇大。到了近现代,经过诸多学者的辨析,基本上有了一个比较代,经过诸多学者的辨析,基本上有了一个比较一致的看法,孔子删诗说是不可信的。一致的看法,孔子删诗

8、说是不可信的。四、四、 诗经诗经的分类和的分类和“诗六义诗六义” 今传的今传的诗经诗经是是按照按照“风风”、“雅雅”、“颂颂”的顺序分类编的顺序分类编排的。排的。(一)(一)诗经诗经的分类的分类 1. 1.风风 风又名风又名“国国风风”、“十五国十五国风风”,是东周时期,是东周时期所收集起来的十五所收集起来的十五个国家和地区的民个国家和地区的民歌,共歌,共160160篇。篇。十五国风包括十五国风包括1.1.周南周南 2. 2.召南召南3.3.邶风邶风 4. 4.鄘鄘风风5.5.卫风卫风 6. 6.王风王风7.7.郑风郑风 8. 8.齐风齐风9.9.魏风魏风 10. 10.唐风唐风11.11.秦

9、风秦风 12. 12.陈风陈风13.13.桧风桧风 14. 14.曹风曹风 15. 15.豳风豳风2.2.雅雅(1 1)名称与篇目:)名称与篇目: 雅又可以称作雅又可以称作“二雅二雅”,是周代,是周代的王畿之乐,共的王畿之乐,共105105篇。篇。(2 2)大雅与小雅:)大雅与小雅: 大雅大雅31篇,全部为西周时代的作品,主要为篇,全部为西周时代的作品,主要为朝会宴饮的乐歌,应用于诸侯朝聘等典礼。朝会宴饮的乐歌,应用于诸侯朝聘等典礼。 小雅小雅7474篇,除篇,除少部分为东周作品,其它少部分为东周作品,其它都是西周后期所作,应用都是西周后期所作,应用由朝会典礼扩大到贵族的由朝会典礼扩大到贵族的

10、宴会。宴会。 东周的作品多为讽谏怨东周的作品多为讽谏怨刺之作,艺术价值较高。刺之作,艺术价值较高。3.3.颂颂(1 1)名称与篇目:)名称与篇目: 颂又称为颂又称为“三三颂颂”,是宗庙祭祀,是宗庙祭祀的乐歌,共的乐歌,共4040篇。篇。宗庙之音曰颂。宗庙之音曰颂。 郑樵郑樵通志通志昆虫草木略序昆虫草木略序 下图:瑶族祭祀庆典下图:瑶族祭祀庆典 上图:音乐剧上图:音乐剧金沙金沙中中的祭祀场面的祭祀场面(2 2)三颂:)三颂: 周颂周颂31篇,西周初期王室的祭祀乐歌 商颂商颂5篇,殷商中后期殷王室的祭祀乐歌 鲁颂鲁颂4篇,春秋中叶鲁国祭祀宗庙的乐歌学术争鸣学术争鸣 关于关于商颂商颂的创作年代,目前

11、学术界存在的创作年代,目前学术界存在两种看法:一说是殷商中后期的作品,一说是春两种看法:一说是殷商中后期的作品,一说是春秋时期宋人所作的宗庙祭祀乐歌,主要颂赞殷商秋时期宋人所作的宗庙祭祀乐歌,主要颂赞殷商先祖的功绩。先祖的功绩。 目前采用的教材袁行霈主编的高教版目前采用的教材袁行霈主编的高教版中国中国文学史文学史采前说。采前说。(二)(二)诗经诗经分类的标准分类的标准 1.1.诗经诗经分类的几种说法:分类的几种说法: 关于关于诗经诗经如何划分,后世学者有不同看法。主如何划分,后世学者有不同看法。主要有三种:按照内容划分、按照诗的用途划分、按照音乐要有三种:按照内容划分、按照诗的用途划分、按照音

12、乐的不同划分。的不同划分。2.2.音乐说:音乐说: 按照音乐的不同划分诗经的风、雅、颂,是被今天的诗经研究者广为接受的一种说法。诗体既异,音乐亦殊。诗体既异,音乐亦殊。 毛诗正义毛诗正义 诗有诗有六义六义焉:一曰焉:一曰风风,二曰,二曰赋赋,三曰,三曰比比,四曰四曰兴兴,五曰,五曰雅雅,六曰,六曰颂颂。 毛诗序毛诗序 ( (三三) )诗六义诗六义 风、雅、颂者,诗篇之风、雅、颂者,诗篇之异体异体;赋、;赋、比、兴者,诗篇之比、兴者,诗篇之异辞异辞耳。大小不同,耳。大小不同,而得并为而得并为六诗六诗者,赋、比、兴是者,赋、比、兴是诗之诗之所用所用;风、雅、颂是;风、雅、颂是诗之成形诗之成形。用彼

13、。用彼三事,成此三事,是故同称为义三事,成此三事,是故同称为义。 孔颖达孔颖达毛诗正义毛诗正义 赋者,敷陈其事而直言赋者,敷陈其事而直言之也;比者,以彼物比此之也;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兴者,先言他物以物也;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也引起所咏之辞也。 朱熹朱熹 诗集传诗集传 1 1赋赋: 赋是铺陈直叙,即直接叙述事物,赋是铺陈直叙,即直接叙述事物,铺陈情节,抒发感情的手法,是诗人常铺陈情节,抒发感情的手法,是诗人常用的最基本的表现方法。用的最基本的表现方法。 2 2比:比: 比是比喻和比拟,即利用两种事物种类间的比是比喻和比拟,即利用两种事物种类间的相似之处打比方。相似之处打比方。 “ “

14、比之为义,取类不常:或喻于声,或方于比之为义,取类不常:或喻于声,或方于貌。或拟于心,或隐于事貌。或拟于心,或隐于事。” 刘勰刘勰文心雕龙文心雕龙比兴篇比兴篇 手如柔荑,肤如凝脂;手如柔荑,肤如凝脂;领如蝤蛴,齿如瓠犀;领如蝤蛴,齿如瓠犀;螓首娥眉,螓首娥眉,巧笑倩兮,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美目盼兮。 卫风卫风 硕人硕人 比喻比喻3 3兴:兴: 兴,起也兴,起也。 说文解字说文解字五、五、 诗经诗经的流传的流传(一)秦始皇焚书坑儒(一)秦始皇焚书坑儒 公元前213年,秦始皇根据丞相李斯的建议,焚烧了除秦史之外的其它国家的史书,诗、书和诸子典籍仅限于博士官保存,只保留了医药、卜筮、种树的书籍。(二)

15、(二)诗经诗经在汉代的流传在汉代的流传 1. 1.四家诗:四家诗: 汉代废除秦律,设立五经博士,先后出现了汉代废除秦律,设立五经博士,先后出现了鲁、齐、韩、毛鲁、齐、韩、毛四家诗先后并传的局面。四家诗先后并传的局面。2.今文诗今文诗 所谓今文诗,是指汉代把五经立为官所谓今文诗,是指汉代把五经立为官学,整理的学,整理的诗经诗经写本。为了讲述的便写本。为了讲述的便利,采用了当时通行的文字隶书书写,讲利,采用了当时通行的文字隶书书写,讲解上也与古文诗不同。解上也与古文诗不同。 四家诗中,四家诗中,鲁、鲁、齐、韩齐、韩三家为今文三家为今文诗,称为诗,称为“今文三今文三家家”,简称,简称“三家三家诗诗”

16、。三家诗在汉。三家诗在汉代被立为官学。代被立为官学。 (1 1)鲁诗:)鲁诗: 今文三家诗中,今文三家诗中,鲁诗是西汉初年最早鲁诗是西汉初年最早的传本,因其传习者的传本,因其传习者鲁国人申培鲁国人申培而得名。而得名。 (1 1)齐诗:)齐诗: 今文三家诗中,今文三家诗中,齐诗因其传习者齐诗因其传习者齐人齐人辕固辕固而得名。而得名。 (1 1)韩诗:)韩诗: 今文三家诗中,今文三家诗中,韩诗因其传习者韩诗因其传习者燕人燕人韩婴韩婴而得名。而得名。2.2.古文诗古文诗 所谓古文诗,是指秦所谓古文诗,是指秦以前用一种与籀书、小篆以前用一种与籀书、小篆都不同的古文字所书写的,都不同的古文字所书写的,由

17、汉代学者加以训释的,由汉代学者加以训释的,与今文诗讲解不同的与今文诗讲解不同的诗诗经经传本。传本。毛诗毛诗 作为古文诗的毛诗,是由鲁作为古文诗的毛诗,是由鲁人毛亨(大毛公)、赵人毛苌(小人毛亨(大毛公)、赵人毛苌(小毛公)所传。毛公)所传。 据说毛亨传自荀子,荀子据说毛亨传自荀子,荀子传自子夏,毛亨又将之传给毛苌。传自子夏,毛亨又将之传给毛苌。第二节第二节 诗经诗经的内容的内容一、祭祀诗一、祭祀诗二、燕飨诗二、燕飨诗三、农事诗三、农事诗豳风豳风七月七月四、婚恋诗四、婚恋诗五、怨刺诗五、怨刺诗六、征役诗六、征役诗八、其他内容的诗歌八、其他内容的诗歌 载驰载驰第三节第三节 诗经诗经的艺术特点的艺术特点一、赋、比、兴的手法一、赋、比、兴的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