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自考版《语言学概论》问答题答题参考资料_第1页
教师自考版《语言学概论》问答题答题参考资料_第2页
教师自考版《语言学概论》问答题答题参考资料_第3页
教师自考版《语言学概论》问答题答题参考资料_第4页
已阅读5页,还剩2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教师自考版语言学概论问答题答题参考资料(以课程内容为序)语言交际过程分为哪几个阶段?请举例具体说明。人类语言的交际过程,实际上就是信息的传递与接受的过程,可分为编码、发送、传递、接收、解码五个阶段。编码,就是发话人利用词语组织语句;发送,就是把思维成果变成话语,通过发音器官表达出来;传递就是通过空气振动产生声波,把话语传达给受话人;接收就是受话人利用听觉器官感知对方所说的话;解码则是经过大脑的思维,把声波还原成语言,理解对方话语的含义,从而完成信息的传递接收。如果受话人收到语言信息有所反馈,那么上述五个阶段则又重复一遍,只是发话人与受话人调换了。如:张老师对王同学说: “你作业做好啦?” ,

2、(友情提醒 : 举例请注意避复 ! 以下如遇相同情况恕不再次提醒! )任何一种语言所包含的句子的数量都是无限的, 那么人类为什么能在有限的时间内掌握语言呢?这主要是因为:第一,词语组合的规则是十分有限的,掌握了一个规则,可以类推出无限多的句子,例如学会说“我吃饭”,掌握了“主- 动- 宾”这个格式,就可以造出“我看报” 、“他打球”、“你唱歌”之类的句子来。第二,语言中的词表达的意义具有概括性,数量是有限的,一个词语可以重复使用, 可以用在这个句子里, 也可以用在那个句子里,从而满足了人们交际的需要,所以语言系统中的句子是无穷的,但构成句子的材料却是有限的,这也有利于人们学习掌握语言。例如“人

3、”这个词,并不指哪一个具体的人,可以指古今中外所有的人; “苹果”可以指色彩、味道、形状各方面都不同的苹果。为什么说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又:语言对于人类社会的重要意义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我们只要解决了前一个题目,后一个也就不成问题了 , )1人们在进行社会交际的时候,除了运用语言传递信息外,也可以借助其它手段传递信息,表达思想。比如运动场上,篮球教练用手势表示谁犯规、谁发球等内容, 不用语言;部队用长短不同的号声表示起床、集合、冲锋、撤退等信息;在海上,船与船之间用旗语传递信息,等。但是,这些交际工具远远没有语言运用那样便捷, 而且使用也受到限制,使用范围有限。更为重要的是,无论是什

4、么交际工具,它所传递的信息内容都是有限的,而且离不开语言基础,它们实际上是在一定范围代替语言,没有语言的存在,也不可能有这些信息手段的产生,可以说,语言是一切交际工具的基础。因此,说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就毫不奇怪了。语言的作用是什么?举例说明。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每个社会,无论它是经济发达的社会,还是经济十分落后的社会,都必须有属于自己的语言,都离不开语言这个交际工具,语言是组成社会必不可少的一个因素,是人类与动物相区别的重要特征之一。语言是联系社会成员的桥梁和纽带,没有语言,人类无法交际,人与人之间的联系就会中断,社会就会崩溃,不复存在。例子应该说还是比较容易举的, 你就可能用

5、你走进教室如何组织教学的实践来举例,限于时间,这里从略。语言实际上是一种特殊的社会现象,怎样理解这句话?( 04年上半年考题 )1、语言是全民性的,是全民使用的交际工具,没有阶级性;2、任何一种社会现象,要么属于经济基础,要么属于上层建筑,而语言既不属于经济基础,也不属于上层建筑。例如,法律、政治制度等,是为一定统治阶级服务的,属于上层建筑,具有十分明显的 阶级色彩;而语言则不属于哪一个特定的阶级或阶层,而是属于社会全体成员的,所以说,语言是一种特殊的社会现象,作为交际工具,一视同仁地为社会全体成员服务。2举例说明什么是符号?(P25-26)由哪些因素构成? ( P26-29 )教材里没有现成

6、的答案,我们需要把教材第一节P25 起的一、二两大部分的内容结合起来考虑,这里提供一个参考答案:符号是社会成员共同用来表示某种意义的记号、标记。符号包括形式和内容两个方面,是由这两个方面共同构成的,二者缺一不可。任何一个符号,都要有一定的外在形式,这样才能让人知道它的存在, 同时还要代表一定的意义,这样它才有存在的价值,所以符号是一定的形式和一定的内容的统一体,形式和内容互相依存,不可缺少。例如十字路口的红绿灯就是一种符号,其外在形式是色彩,意义是红灯停止,绿灯通行。(我们也可以举军号等例子。)为什么说语言是一种符号系统?( 也可以参阅指导书 P24语言是一种符号部分,概括得较清楚)语言其实就

7、是一种符号,具有符号的一切特征,任何符号都是由形式和意义构成的,语言符号也不例外。语言是由语音和语义两个方面统一构成的,语音是语言的物质外壳,是语言的外在形式;意义是语言的内容。语音和意义在具体的语言中是统一于一体的,密不可分的,二者互为存在条件;没有语音形式,语言无所依附,无法让人感知,没有意义内容,语音形式的存在就失去了意义。语音和语义的联系是社会成员共同约定俗成的,个人不能任意改变这种联系。例如我们说“电视”,不必真正抬出一台电视来比划,用大家共知的记号“ di ànshì”(英语用 TV )来表示,别人就明白了,如果你非要把电视说成“视电”或其它什么,别人就无法理解

8、了。所以从本质上看,语言是一种符号,只是它比任何符号系统都要复杂得多。就语言符号而言,什么是形式?什么是意义?它们的相互关系有什么特点?这个问题,跟上一个题目是有联系的。我们可以这样回答:就语言符号而言,形式就是语音, 意义就是人们对一类现实现象的概括反映。音义结合的统一体构成了语言符号。语言符号音与义之间的联系,是由社会成员共同规定的,由使用这种语言的社会集团的全体成员约定俗成3的。比如同样是汉语,同样是表示“太阳”这一意义,有的地方叫“日头”,有的地方叫“火神爷”,有的地方叫“阳婆”,等等,如果联系世界上不同的语言来看,那叫法就更多了,可见,语言符号音与义之间的联系不是必然的,不是本质的联

9、系。语言符号的最大特点有两个,一是它的任意性,即音与义的结合是任意的,由社会约定俗成的;不过,一旦约定俗成,就有了强制性。二是它的线条性,即语言符号只能一个跟着一个依次出现,在时间的线条上排列,不能在空间的面上铺开。这部分内容实际上是对教材第一节第三部分 P29 的概括。我们提供的是一仅供参考的答案 ,为什么人类会有如此多样的语言?人类语言有数千种这多, 为什么人类会有如此多样的语言呢?这是因为人类社会本身并不是一个统一体,而是分成了不同的部落,不同的民族,不同的国家,由于社会习惯的区别,他们在选择语音形式、语法规则方面也按各自的意愿行事,同一社会集团的成员约定俗成,共同遵守,这样就形成了不同

10、的语言。为什么说语言符号在所有符号中是最重要、最复杂的一种?人类创造了多种多样的符号来表达意义、传递信息,但是语言符号最为重要,因为语言是人类的交际工具和思维工具,是构成人类社会的重要条件,没有语言,社会就会崩溃;同时,语言符号又是十分复杂的,它通过不同的层级单位的有规则的组合, 可以组成无穷无尽的句子,表达任何复杂的内容。而其它符号,结构比较简单,表达的内容也是有限的。语言符号的系统性表现在哪些方面?语言符号的系统性表现在语言是一种分层的装置, 每一个层级的单位可以互相组合成更大一级的单位,这样一级一级按一定的规则层层组合,形成一个语言系统。比如语言体系中有限的音位组合成音节与语素联系起来,

11、语素又组成更多的词,词则组成无穷的句子来满足人们的交际需要。语言单位从小到大的组合,充分体现了语言的系统性。(提4示:最好读过教材后再来概括,就比较容易理解了!)什么是语言结构的二层性?其核心是什么?请以汉语为例加以说明。语言结构的二层性是说语言符号的系统与别的系统不一样, 它的组成规则主要表现为结构的层次性,它是一种分层的装置,可以从低到高、或者从下到上分出若干个层次,使音、义以及由音义相结合而组成的符号“各就各位” ,各得其所,但是每种现象又不是孤立的,相互之间处于一种互相依存、彼此制约的关系之中,形成一个严密的系统。这个层级结构的核心, 就是以少驭多,以少数结构单位有规则地组成多数;下层

12、与上层,下级与上级,都是以少数有规则地组成多数,即上一层(或上级)的结构单位由下一层(或下一级)的结构单位按照一定的规则组合而成。举例说明什么是组合关系,什么是聚合关系。(05 上考题!)组合关系是指符号和符号互相组合起来的关系。符号与符号的组合不是任意的,而是有规则的,有选择的,语言中的词组成句子,不是杂乱无章地堆砌的,而是按一定的语法规则组织起来的,这里的组合规则就体现了组合的关系,比如“饭”、“我们”、“吃”这三个单位可以组合成“我们吃饭”这个句子,但不能组合成“饭吃我们”这样的句子。聚合关系是指在某一环节上具有相同作用的能够互相替换的符号之间的关系,处于相同聚合群的语言单位,具有相同的

13、语法功能,互相可以替换。比如“我们吃饭” 这个句子中的三个单位, 分别可以用 “他们”、“做”、“菜”来代表,代替后组合关系不变。怎样理解语言的任意性特点?(教材 P29)( 04 年上半年考题 )首先要说一下什么是语言符号的任意性特点:符号的任意性指所用形式与意义内容的联系是偶然的,没有必然的、本质的联系。接着说一下:语言的音义之间的联系,是由社会成员共同规定的,由使用这种语言的社会集团的全体成员约定俗成的,如同是汉语,不同5地区的人们对“太阳”的说法就不一样,说明语音与意义的联系不是必然的本质联系。再补充一下:当然,符号的任意性也不是说我们可以任意用不同的语音表示某一具体的事物,它是指在选

14、择什么样的语音形式代表什么样的意义最初的时候是任意的,但是,一旦语音形式和意义内容结合起来,固定地表示某个事物,得到了社会成员的认可,已经约定俗成了,那么就具有了强制性,大家就得共同遵守,个人无权更改。因为如果人人都可以各行其是,那么语言也就无规则可言,相互间也就无法交际,语言也就失去了作为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的意义。语音有哪些属性?什么是语音的本质属性?语音的属性可以从自然属性与社会属性两个方面来分析。语音的自然属性包括语音的生理属性、物理属性、心理属性;语音的社会属性主要体现在它是用来表示一定意义的声音,而音与义的结合是由社会约定俗成的。语音的社会属性是它的本质属性。不同的音质是由什么决定

15、的?举例说明。从声音的产生方面分析,发音体、发音方法和共鸣器的形状这三个发音条件中只要有一个不同,就会产生不同音质的声音。 语音中音质的不同也是由上述三个方面的因素决定的。具体来说,语音中的音质决定于:(1)发音体,要看声带振动不振动。 例如英语 bin (仓)中的 b 和 pin (别针)中的 p 声音不同,就是因为前者( b)用了声带这个发音体,而后( p)者没有用。(2)发音方法,要看肺里呼出的气流所碰到的阻碍用什么方法克服。例如汉语普通话 bu(布)中的 b 和 fei (飞)中的 f 声音不同,就是因为二者的发音方法不同。发 b 时双唇闭拢,然后突然打开,让气流冲出;发 f 时使上齿

16、靠近下唇形成缝隙,然后让气流从缝隙中摩擦而出。(3)共鸣器的形状, 要看肺里呼出的气流在什么部位受到阻碍,6如果没有受到阻碍,口腔的形状又是什么样的。这些都会造成共鸣腔的不同形状。例如汉语普通话 lu (路)中的 u 和 la (拉)中的 a 声音不同,就是因为发这两个音时口腔这个共鸣腔的形状不同。元音和辅音有哪些方面的区别?音素可以分为“元音”和“辅音”两大类。它们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区别:(1)发元音的时候,气流在整个声道内顺利通行而不受任何阻碍;发辅音的时候,声道的某一部位封闭起来而形成阻碍,气流必须克服这种阻碍才能通过。 比如发汉语普通话ba(八)中的 b 时,双唇闭拢,形成对气流的阻碍,

17、然后双唇打开,气流才能冲出口腔发出音来。发音时声道内是否形成阻碍,是元音和辅音之间最主要的区别。(2)发元音的时候,发音器官各个部分的紧张程度是均衡的;发辅音的时候,形成阻碍的部位就会特别紧张。比如发汉语普通话ba(八)中的 b 时,双唇这个部位特别紧张。(3)发元音的时候,呼出的气流畅通无阻,因而气流较弱;发辅音的时候,呼出的气流必须冲破阻碍才能通过,因而气流较强。( 4)发元音的时候,声带都要振动;发辅音的时候,浊辅音需要振动声带。清辅音则不需要振动声带。举例说明什么是对立,什么是互补。(05 年上考题!)1对立:所谓对立,是指两个或几个音素如果出现在相同的语音环境中,相互替换后会产生意义

18、上的差别,即改变了原来音节所表示的意义,那么这里互相替换的几个音素,就是一种对立关系,它们不能划为一个音位,而要看作是不同的音位。对立是鉴别一个音素能否成为一个音位的最根本的原则,是划分音位的主要根据。例如:汉语普通话中的 p p tt kk ,两两之间就存在对立关系,互换后可以改变音节所表示的意义。2互补:所谓互补,是指几个音素不能出现在相同的语音环境中,它们的出现环境各有分工,我出现在甲处,你出现在乙处,他出现在丙处,各守一个地方, 出现的环境相互补充, 彼此处于互补关系之中。7处于互补关系中的几个音素,每个音素都不是独立的音位,它们可以共同归纳为一个音位,因为它们之间没有对立关系,不能构

19、成对立,互相可以替换,在相同的语音环境中替换以后不影响一个音节所代表的意义。例如:汉语普通话中的 a A 后 a因软件原因暂无法输入正确字符! , 不存在对立关系,互换后不改变音节所表示的意义,所以是互补关系。以汉语拼音的 a 为例,试述音位和音位变体。1、音位是同时代特定的语言或方言系统中的语素或词的语音环境里起着相同区别意义作用的一簇相似音素。汉语拼音a 在现代汉语里可当一个音位,音位代表符号/a/ ,其音素成员主要有:a A后 a因软件原因暂无法输入正确字符! 和3 号元音 因软件原因暂无法输入正确字符! 。2、音位变体是体现同一音位的物理上和生理上不同的音素。/a/的变体是非自由条件变

20、体。3、变体 a 出现在韵尾 i或n 之前 , 如爱ài 安n。4、变体 A 出现在无韵尾时,如华huá。5、变体 后 a因软件原因暂无法输入正确字符! 出现在韵尾ung! 之前,如广 gung。6、变体 3 号元音 因软件原因暂无法输入正确字符! 出现在韵头 i或y 和韵尾 n 之间,如劝 quàn。举例说明汉语音节结构的特点。1、通常可以分为声母、韵母、声调三部分,声母和韵母是由音质音位构成的,其中韵母又分韵头、韵腹、韵尾三部分;声调由非音质音位中的调位构成,有区别意义的作用。2、根据韵母第一个元音的情况, 一般可以分为开口呼、 齐齿呼、合口呼、撮口呼四类,

21、合称四呼,这又是汉语音位组合的一个重要特点。3、没有复辅音。4、能形成的音节数目较少。8为什么说组合规则是现实的、而聚合规则是潜在的?1、先解释一下什么叫语法组合规则、聚合规则:语法单位一个接着一个组合起来的规则叫做语法的组合规则,语法单位的归类的规则就是语法的聚合规则。通过替换,一方面可以找出语法单位,另一方面可以找到语法单位活动的位置,有了这两个立足点,就能逐步找出语法规则来。2、语法的组合规则和聚合规则构成一种语言的语法规则。这是从两个不同的角度去研究语言现象时总结出来的规则 ,这两类规则互相依存。3、 语法的聚合犹如一座仓库,把能重复使用的最小的语法单位按照组合中的功用分门别类地储存在

22、仓库中,只要交际需要,就可以到这个仓库中去选用合适的单位。从聚合中选出的单位如何组成句子,需要服从组合的规则。聚合规则是潜在的,它储存于人们的脑子中,组合规则是现实的,它存在于话语中;当然,储存在脑子中的聚合归根结蒂也是从话语中归纳出来的。4、说话时组合规则提出要求,聚合规则提供可能,对组合的各个位置上可能出现的词进行替换,就能造出新的句子。例如外语学习中的“句型”和“替换”练习正是按照组合和聚合互相结合的造句原理设计的。什么是合成词?举例说明合成词的类型。 (05 年上考题!)复合词:指由词根语素按一定规则组合起来的词,叫复合词;派生词:指由词根语素和词缀语素组合构成的词,叫派生词。复合词根

23、据内部语素之间的关系可分为五类:并列式偏正式补充式支配式陈述式派生词根据构词词缀在词中的位置可分为:9前附式后附式以后附式为最多。以上各类的例子,都可以从指导书P68 的表中找到 ,简述提供语法形式的主要手段。可以套用指导书P71 第二节的内容作为答案:特定的语法意义必须通过一定的语法形式才能体现出来,反过来讲,特定的语法形式必须体现一定的语法意义。在研究语法结构时,需要把语法形式和语意义结合起来。 提供语法形式的手段主要有: 选词、词序、虚词和词形变化等几种。它们都为基本结构提供了必要的语法形式,人们可以根据这些语法形式来判定一个组合属于哪种结构。以英语单词 man、work、be 为例说明

24、形态变化及其主要形式,并任举一例说明形态变化所表示的语法范畴和语法意义。 ( 02 年、04 年上半年考题)(可参考教材P108 中间一节内容)英语的有些实词在组合中有词形变化:如名词 man 最多有 4 个形式: man, mans, men,mens;动词 work 最多可以有 5 个形式:work ,works,worked,worked, working ;动词 be 比较特殊,最多可以有8 个形式:原形现在时过去时现在分词过去分词AmWasbeIsbeingbeenarewere以动词 work 为例,可以有现在时 work 或 works,可以有过去时worked,可以有进行时 w

25、orking ,等等,概括起来说,它表示的语法范畴叫“时”,它表示的语法意义为动作行为发生的时间。10划分词类的标准是什么?划分词类的标准是词的句法功能。我们只能根据词在结构中所能起的作用即词的句法功能给词进行分类。在一种语言里,凡是能在同样的组合位置中出现的词,它们的句法功能相同,就可以归成一类。词的句法功能在不同的语言里有不同的表现,所以每种语言都有自己的词类体系,需要分别归纳。在形态变化比较丰富的语言中,根据词形变化,比较容易分辨词类,例如英语中的名词、动词、形容词,各有自己的一套变化形式,根据词形变化即可确定词类。当然,词的词形变化仍然是以词的句法功能为基础的。汉语缺少词形变化,只能凭

26、词的功能来分类, 这就给汉语词类的划分带来了复杂性。 在汉语中鉴别一个词所属的词类,除了要考察该词能否充当什么句子成分外,还需要考察该词在一些关键位置上的分布情况,而这些关键位置同样是词的句法功能的重要表现。举例说明基本词汇的特点,并说明这些特点相互之间的影响。基本词汇有以下三个特点:(1)全民常用性。基本词汇中的词都是一个语言社团里的人们在日常生活和日常交际中经常地、普遍地使用着的词,其使用范围非常广泛。这些词所表示的都是一些最常见的现实现象和基本概念。例如汉语中的“水、饭、菜、睡、衣服、车、吃、走、看、听、大、热、高、新”等。(2)稳固性。基本词汇中的词是大多是自古就有的,历史悠久,人们世

27、世代代都在使用,不容易发生变化。例如汉语三千年前的甲骨文中已经有了“牛、羊、马、鸡、酒、日、月、雨、雪、风、见、杀、大、小”等词,这些词自古至今都是常用的。(3)构词能力强,是构成新词的基础。基本词汇大多由一个词根构成,所表示的词义在语言的语义系统中一般都是重要的、核心的,因此这些词根容易成为构造新词的基干。11怎样理解词义的概括性?又:主考补充了一个问答题:简要说明词义的概括性内涵。 ( 04 年上半年考题 )(两题基本内容相同)词义是对现实现象的概括反映,概括是词义的一个重要特点。我们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理解词义的概括性:1、词义对现实现象的概括具有一般性。现实现象是纷繁复杂的,人们要达到认

28、知现实的目的,首先要做的就是对现实现象进行切分,把有共同特点的现象归为一类,然后用语词把它包装起来,加以命名,从而把它和其他现象区别开来。在分类过程中, 人们所着眼的是一类事物内部所具有的带有普遍性和一般性的特征,而把具体的一个一个的事物所具有的特殊性和个性忽略掉了。2、词义对现实现象的概括具有模糊性。所谓词义的模糊性是指,通过概括而形成的一般的、简单的东西,本身往往带有一定的模糊性,词义的指称只有一个大致的范围,没有明确的界限。3、词义的概括性还表现为词义对于具体语言社团的全体成员具有全民性。语言实质上只表达普遍的东西,但人们所想的却是特殊的东西、个别的东西。词义为什么会有模糊性特点?词义的

29、模糊性会不会影响交际?所谓词义的模糊性是指,通过概括而形成的一般的、简单的东西,本身往往带有一定的模糊性,词义的指称只有一个大致的范围,没有明确的界限。为什么词义具有模糊性呢?原因在于现实现象是复杂的而且往往是连续的,用离散的语言单位“词”对这种现实现象的切分也只能是大致的,不可能做到丁是丁,卯是卯。例如人的年龄可以划分为“童年、少年、青年、中年、老年”等五个阶段,在汉语中可以用这五个词来表达,但每个词所指的具体年龄段界限是模糊的,比如 58 岁算中年还是算老年呢? 38 岁算青年还是算中年呢?语言无法为我们划分具体的年龄段。 虽然词义具有模糊性, 但词义所概括反映的现实现象的中心和典12型是

30、比较清楚的。例如我们不会怀疑20 岁属于青年, 80 岁属于老年。从交际的角度看,一个词的意义所指的现象大致要有一个范围,还必须含与其他现象区别开来的特征,但是往往没有明确的界限。这两点对交际的正常进行是重要的。在交际中,语义表达需要既明确而又有弹性。如果没有一个大致的范围和能与其他现象区别开来的特征,就不能现实现象分类,语义表达就会产生混淆。可是如果要求词义非得像术语那样丁是丁、卯是卯,比如年满六十才能说“老”,五十九岁就不能说“老”,那么交际也就难以进行了。一个词为什么会有多义现象?一词多义为什么不会影响表达?一个词在刚开始产生的时候大多是单义的,在使用中,有关的意义也逐渐用它来表达,它就

31、变成了多义词。其根本原因是不同现实现象之间存在着这样那样的联系,语言社会在认识到这些联系之后就会在两类现象之间建立起一种联想关系,进而用指称甲的词去转指与它有联系的其他现实现象,产生多义词。让一个词兼表几个意义而不必另造新词, 这符合经济的原则。 词义的模糊性也可以满足语言的这个要求,因为一般词的意义不需要像科学术语中那样界限明确,它具有一定的弹性而能够向外延伸它的功能,这使它能够兼表有关的事物,从而具有多个意义。多义词虽然有几个意义,但在使用中一般不会产生混淆,因为上下文使其中的一个意义显示出来,排除其他的意义。例如汉语的“快”是一个多义词,“他跑得快”中的“快” ,只能指“速度高” ,“这

32、把刀很快”的“快”只能指“锋利” 。一个词包含几个意义,可以大大减产语言符号的数目;而每个意义又各有自己的上下文,可以使同一个词用在不同的场合而不会引起意义上的混淆。文字的作用是什么?又:“文字是建立在语言基础之上的一种最重要的辅助交际工具”,怎样理解这句话?两题所问基本相同。答题要点建议:13语言先于文字的发展, 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 没有语言,人类社会就组织不起来。没有语言,也就不可能有文字。但是语言也有一定的局限性,因为语音是一发即逝的,所以受到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人类在语言的基础上发明了文字,使得语言除了说和听的形式之外,又多了一种写和看的形式,可以有效地克服语言在时间和空间上受

33、到的限制。有了文字这种基于语言的辅助性交际工具,就克服了语言交际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局限,使前人的经验可以在量地、系统地流传下来,使人类大脑不断提高自己的素质, 促进了思维的发展, 充分发挥人脑的潜力。总之,文字的出现使人类的发展进程出现了质的飞跃,从此人类进入了文明的时期。为什么说社会的发展是语言发展的基本条件 (教材 P173)(04年上半年考题!)答:这是由语言作为交际工具这一本质特征决定的。运用中的活语言是人类组成社会的条件之一,是社会成员之间最重要的联系纽带。第一,社会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由落后到先进的发展,自然都会推动语言的发展。 随着社会的发展, 新事物、新概念层出不穷,人们

34、的思维也愈来愈细致缜密,这些都会向交际提出新的要求,推动语言不断丰富词汇,改进语法,以适应社会交际的需要。第二,社会的分化、统一、互相接触也会相应地引起语言的分化、统一和接触,这也必然要推动语言的进一步发展。这部分内容,教材里举了很多例子,限于时间,只好请大家自己看了 ,汉字与汉语相适应,从哪些方面可以看出来?文字是为了记录语言而发明的一种书写符号系统,语言中的语素、词这些单位包括音和义两个方面,文字记录语言时要通过“形”记录语言的音、义两个方面,所以文字有形、音、义三个部分。文字是用“形”通过“音”来表达“义”的,或者说文字是用“形”通过“音”来和语言中的语素或词发生关系的, 这是文字的关键

35、。14不同的文字就在于“形、音、义”的关系不同。换句话说,文字记录语言的方式不同,就形成了不同的文字。文字是记录语言的书写符号系统,所以一种文字通常要适应它所记录的语言的结构特点。汉字长期维持在方块字的阶段,或者说汉字长期维持在语素音节文字的阶段,和汉语的特点是有关系的。首先,汉语方言的差别很大,形成的时间也比较早,同一个语素在不同的方言区读音不一样,这使汉字容易和语素直接联系起来,即在一般情况下采取一个汉字对应一个语素。其次,汉语的语素以单音节居多,或者说汉语的语素的语音形式很少小于音节或大于音节,象英语中语音形式大于音节的 money或语音形式小于音节的 s,在汉语中很少,古代汉语尤其如此

36、,这又使汉语的字往往代表一个音节。从以两方面可以看出,汉字与汉语是相适应的。汉字和拼音文字的形音联系有没有差别?为什么?意音文字和拼音文字的本质区别在于记录语言的方式有很大差异:拼音文字只通过字母记录一个语言的音节或音位。不同的语素或词,只要读音相同,字形都相同。比如英语的 book,代表了“书”和“预定”两个词,由于这两个词的语音形式相同,都写成相同的字。意音文字也必须记录语言的语音,不过意音文字除了记录语音,还要通过象形和会意等表意方式把不同的语素或词区别开来,也就是说,即使两个语素或词的语音形式一样,只要是不同的语素或词,通常都必须通过形体区别开来,比如“长,常,场,尝”等不同的语素或词,尽管语音形式相同,但通常不把它们写成相同的字,而要保留它们在字形上的区别,以便说明它们是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