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2018年9年高考生物试题分类汇编带答案解析专题12现代生物进化理论_第1页
2010-2018年9年高考生物试题分类汇编带答案解析专题12现代生物进化理论_第2页
2010-2018年9年高考生物试题分类汇编带答案解析专题12现代生物进化理论_第3页
2010-2018年9年高考生物试题分类汇编带答案解析专题12现代生物进化理论_第4页
2010-2018年9年高考生物试题分类汇编带答案解析专题12现代生物进化理论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专题十二现代生物进化理论20181. (2018江苏卷,4)下列关于生物进化的叙述,正确的是A.群体中近亲繁殖可提高纯合体的比例B.有害突变不能成为生物进化的原材料C.某种生物产生新基因并稳定遗传后,则形成了新物种D.若没有其他因素影响,一个随机交配小群体的基因频率在各代保持不变【答案】Ar解析】群体中的近亲携带相同基因的可能性较大因此近亲壑殖可以提高后代纯合子的比例,a正确;突 变包括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大多数是有害的,可以为生物进化提供大量的选择材料,B错误5某种群生 物产生新基因后改变了种群的基因频率,说明生物进化了,而新物种形成的标志是生殖隔离,C错误,虽然 没有其他因素的影响,但是

2、由于群体数量较少,因此小群体的基因频率在各代可能会发生改变,D错误。2. (2018浙江卷,14)下列关于自然选择的叙述,错误的是A.自然选择是生物进化的重要动力B.自然选择加速了种群生殖隔离的进程C.自然选择获得的性状都可以通过遗传进行积累D.自然选择作用于对个体存活和繁殖有影响的变异性状【答案】C1解析】自然选择是指在生存斗争中,适者生存、不适应者被淘汰的过程,使种群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 导致同一物种不同种群间的基因库出现差异,当这种差异变得显著时可导致种群间产生生殖隔离,进而形 成新物种,可见,自然选择是生物进化的重要动力,加速了种群生殖隔离的进程,肌B正确才自然选择获 得的性状,若为

3、可遗传变异的范瞩,则可以通过遗传进行枳累,C错误j白然选择直接作用的是生物个体, 而且是生物个体的表现型,使具有有利变异的个体存活的机会增加,进而通过繁殖j使有利变身在后代中 积累,因此自然选择作用于对个体存活和臀殖有影响的变异性状,口正确屯3. (2018海南卷,18)为判断生活在不同地区的两个种群的鸟是否属于同一物种,下列做 法合理的是A. 了解这两个种群所在地区之间的距离后作出判断B.观察这两个种群个体之间是否存在生殖隔离现象C.将两个种群置于相同环境条件下,比较其死亡率D.将两个种群置于相同环境条件下,比较其出生率【答案】B【解析】根据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若两个种群之间形成了生殖隔离,即

4、两者不能交配,或交配的后代不育,则两个种群属于不同物种,B正确。4. (2018海南卷,24)甲、乙两物种在某一地区共同生存了上百万年,甲以乙为食。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甲、乙的进化可能与该地区环境变化有关B.物种乙的存在与进化会阻碍物种甲的进化C.若甲是动物,乙可能是植物,也可能是动物D.甲基因型频率改变可能引起乙基因频率的改变【答案】B【解析】根据共同进化的观点,物种乙的存在与进化会促进物种甲的进化,有利于提高生物多样性,B 错误。5. (2018全国I卷,29)回答下列问题:( 1 )大自然中,猎物可通过快速奔跑来逃脱被捕食,而捕食者则通过更快速的奔跑来获得捕食猎物的机会,猎物和捕食者的每

5、一点进步都会促进对方发生改变,这种现象在生态学上称为 。( 2) 根据生态学家斯坦利的“收割理论”, 食性广捕食者的存在有利于增加物种多样性,在这个过程中,捕食者使物种多样性增加的方式是。( 3) 太阳能进入生态系统的主要过程是。 分解者通过来获得生命活动所需的能量。【答案】 ( 1)协同进化(或共同进化)( 2)捕食者往往捕食个体数量多的物种,为其他物种的生存提供机会( 3)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将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储存在有机物中呼吸作用将动植物遗体和动物排遗物中的有机物分解【解析】 ( 1 )不同物种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这就是共同进化,猎物和捕食者的每一点进

6、步都会促进对方发生改变,这种现象在生态学上也是共同进化。( 2) “精明的捕食者”略是指捕食者一般不能将所有的猎物吃掉,否则自己也无法生存, “收割理论” 是指捕食者往往捕食个体数量多的物种,这样就会避免出现一种或几种生物在生态系统中占绝对优势的局面,为其他物种的形成腾出空间有利于增加物种的多样性。( 3)太阳能进入生态系统的主要途径是生产者的光合作用,通过光合作用将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储存在有机物中。分解者通过呼吸作用将动植物遗体和动物排遗物中的有机物分解来获得生命活动所需的能量。2017-2010一、选择题1 (2017江苏)下列关于生物进化的叙述,错误的是A 某物种仅存一个种群,该种群中每

7、个个体均含有这个物种的全部基因B 虽然亚洲与澳洲之间存在地理隔离,但两洲人之间并没有生殖隔离C 无论是自然选择还是人工选择作用,都能使种群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D 古老地层中都是简单生物的化石,而新近地层中含有复杂生物的化石2 ( 2016 江苏)如图是某昆虫基因pen 突变产生抗药性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杀出剂靶位点0野生型昆虫姗胞姗胞膜突变.时再基因突变型昆虫细胞A .杀虫剂与靶位点结合形成抗药靶位点B.基因pen的自然突变是定向的C.基因pen的突变为昆虫进化提供了原材料D.野生型昆虫和 pen基因突变型昆虫之间存在生殖隔离3. (2015安徽)现有两个非常大的某昆虫种群,个体间随机

8、交配,没有迁入和迁出,无突变,自然选择对 A和a基因控制的性状没有作用。种群1的A基因频率为80%, a的基因频率为20%;种群2的A基因频率为60%, a的基因频率为 40%。假设这两个种 群大小相等,地理隔离不再存在, 两个种群完全合并为一个可随机交配的种群,则下一代中Aa的基因型频率是A. 75% B. 50%C. 42% D . 21%4. (2015山东)玉米的高杆(H)对矮杆(h)为显性。现有若干 H基因频率不同的玉米群 体,在群体足够大且没有其他因素干扰时,每个群体内随机交配一代后获得F1。各F1中基因型频率与 H基因频率(p)的关系如图。下列分析错误的是率频型因基A. 0cp

9、<1时,亲代群体都可能只含有纯合体B.只有p =b时,亲代群体才可能只含有杂合体1C. p=a时,显性纯合体在 片中所占的比例为-9D. p=c时,R自交一代,子代中纯合体比例为-95. (2014广东)某种兰花有细长的花矩(图 1),花矩顶端贮存着花蜜,这种兰花的传粉需 借助具有细长器的蛾在吸食花蜜的过程中完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蛾口器的特征决定兰花花矩变异的方向B.花矩变长是兰花新种形成的必要条件C. 口器与花矩的相互适应是共同进化的结果D.蛾的口器会因吸食花蜜而越变越长6. (2014四川)油菜物种甲(2n=20)与乙(2n=16)通过人工授粉杂交,获得的幼胚经离 体培养形成幼苗

10、丙,用秋水仙素处理丙的顶芽形成幼苗丁,待丁开花后自交获得后代戊 若干。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秋水仙素通过促进着丝点分裂,使染色体数目加倍B .幼苗丁细胞分裂后期,可观察到 36或72条染色体C.丙到丁发生的染色体变化,决定了生物进化的方向D.形成戊的过程未经过地理隔离,因而戊不是新物种7. (2013天津)家蝇对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产生抗性,原因是神经细胞膜上某通道蛋白中 的一个亮氨酸替换为苯丙氨酸。下表是对某市不同地区家蝇种群的敏感性和抗性基因型 频率调查分析的结果。家蝇种群来源敏感性纯介(%)抗性杂合子(%)抗性纯仆r (%)甲地区78202乙地区644丙地区K415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上述

11、通道蛋白中氨基酸的改变是基因碱基对缺失的结果B.甲地区家蝇种群中抗性基因频率为22%C.比较三地区抗性基因频率可知乙地区抗性基因突变率最高D.丙地区敏感性基因频率高是自然选择的结果8. (2013北京)安第斯山区有数十种蝙蝠以花蜜为食。其中,长舌蝠的舌长为体长的1.5倍。只有这种蝙蝠能从长筒花狭长的花冠筒底部取食花蜜,且为该植物的唯一传粉者。由此无法推断出花蜜长舌蝠从长筒花中取食花蜜A .长舌有助于长舌蝠避开与其他蝙蝠的竞争B .长筒花可以在没有长舌蝠的地方繁衍后代C.长筒花狭长的花冠筒是自然选择的结果D.长舌蝠和长筒花相互适应,共同(协同)进化二、非选择题9. ( 2015新课标I )假设某

12、果蝇种群中雌雄个体数目相等,且对于 A和a这对等位基因来 说只有Aa一种基因型。回答下列问题:(1)若不考虑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则该果蝇种群中 A基因频率:a基因频率为 。理论上,该果蝇种群随机交配产生的第一代中AA、Aa和aa的数量比为 ,A基因频率为。(2)若该果蝇种群随机交配的实验结果是第一代中只有Aa和aa两种基因型,且比例为2: 1,则对该结果最合理的解释是 。根据这一解释,第一代再 随机交配,第二代中 Aa和aa基因型个体数量的比例应为 。专题十三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答案部分1. . A【解析】种群中所有个体所含有的基因才是这个物种的全部基因,A项错误;各大洲人之间并没有生殖隔离,B

13、项正确;无论是自然选择还是人工选择作用,都可使种群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C项正确;越古老的地层中的化石所代表的生物结构越简单,在距今越近的地层中,挖掘出的化石所代表的生物结构越复杂,说明生物是由简单到复杂进化的,D项正确。2. C【解析】杀虫剂与靶位点结合不会导致抗药靶位点的形成,A项错误;基因突变是不定向的,B项错误;突变(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和基因重组能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 C项正确;基因突变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改变,但没有形成新物种,故野生型昆虫与pen基因突变型昆虫之间不存在生殖隔离,D项错误。3. C【解析】依题意,当两个大小相等的种群合并成一个种群后,A基因频率为(80%+60

14、% )/2=70%, a基因频率为(20%+40u/0 )/2=30% ,因此,随机交配,下一代中 Aa的 基因型频率为 2 X70% X 30% =42%。4. D【解析】根据题意,各种群处于遗传平衡状态,即各种群基因频率不再发生改变,可 根据遗传平衡定律进行计算。H基因频率为p,设h基因频率为q,则各种群中基因型频率分别为: HH p2, hh2pq ,且 p+q =1 (),2Pq =2p 父(1 一 p) =-2 p2+2 p。当0<pc1时,F中有三种基因型,则亲代中可能只含有纯合体HH、hh, A项正确;当1 1派代只含有杂合体时,p =q = - F申Hh的基因型频率为 -

15、,B项正确;当p = a时,2 22121一2pq =q (),由式可知,p =-,q =一 ,则F中HH基因型频率p =一,C项正339221 一 .一确;当p =c时,2Pq =q (),由式可知,p=一 , q =一,则F1中HH、Hh和hh334 4 14 4 1 1 7的基因型频率分别为 -、-、-,F自交一代,后代中纯合子比例为 -+-M-+-=- , D项 9 9 99 9 2 9 9错误。5 . C【解析】兔的成熟红细胞没有细胞核,不能用其提取DNA , A项错误;PCR的每个循环一般依次经过变性一复性一延伸三步,B项错误;DNA溶液与二苯胺试剂混合,沸水浴后生成蓝色产物, C

16、项正确;用甲基绿对人的口腔上皮细胞染色,只有细胞核呈绿色, D 项错误。6 B 【解析】A. 秋水仙素通过抑制纺锤体的形成,使染色体加倍,故A 错误。 B. 丙的染色体数为18 条,用秋水仙素处理顶芽形成幼苗丁,并不是所有细胞的染色体都能加倍,所以故B 正确。C. 丙到丁发生的染色体变化属于染色体变异,并不能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故C错。D.地理隔离并非新物种形成的必经途径,故 D 错。7 D 【解析】根据题干信息,该基因突变导致氨基酸发生了替换,数目没有发生改变,因此该基因突变是碱基对替换的结果,A项错误;甲地区抗性基因的基因频率=2%+1/2X20%=12%, B 项错误;三个地区抗性基因的基因频率不同是自然选择的结果,C 项错误。8 B 【解析】长舌蝠与其他蝙蝠都以花蜜为食,它们之间是竞争关系,其长舌能从长筒花狭长的花冠筒底部取食花蜜,从而可以避开与其他蝙蝠的竞争,A 项正确;在没有长舌蝠的地方,长筒花不能完成传粉受精的过程,故不能繁衍后代,B 项错误;长舌蝠和长筒花之间相互适应,共同进化,D 项正确。9 【答案】 (除标明外,每空2 分) ( 1) 1 : 1 ( 1 分) 1: 2:1 0.5( 2) A 基因纯合致死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