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阅读答案_第1页
《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阅读答案_第2页
《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阅读答案_第3页
《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阅读答案_第4页
《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阅读答案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阅读答案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阅读答案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波兰布热金卡电】从某种意义上说,在布热金卡,最可怕的事情是这里居 然阳光明媚温暖,一行行白杨树婆娑起舞,在大门附近的草地上,还有儿童在追 逐游戏。这真像一场噩梦,一切都可怕地颠倒了。在布热金卡,本来不该有阳光照耀, 不该有光亮,不该有碧绿的草地,不该有孩子们的嬉笑。布热金卡应当是个永远 没有阳光、百花永远凋谢的地方,因为这里曾经是人间地狱。每天都有人从世界各地来到布热金卡一一这里也许是世间最可怕的旅游中 心。来人的目的各不相同一一有人为了亲眼看看事情是不是像说的那样可怕,有人为了不使自己忘记过去,也有人想通过访问死难

2、者受折磨的场所, 来向他们致 敬。来热金卡在波兰南方城市奥斯维辛城外几英里的地方一一世人对奥斯维辛 这个地名更熟悉。奥斯维辛大约有12000名居民,距华沙120英里,地处被称为 摩拉维安门的山口的东头,周围是一片沼泽地。布热金卡和奥斯维辛一道组成了 被纳粹称为奥斯维辛集中营的杀人工厂的一部分。十四年前,最后一批囚徒被剥光衣服,在军犬和武装士兵的押送下走进毒气 室。从那时起,奥斯维辛的惨状被人们讲过了很多次。 一些幸存者撰写的回忆录 中谈到的情况,是任何心智健全的人所无法想像的。奥斯维辛集中营司令官罗道 夫弗兰斯费尔南德霍斯在被处决前也写了回忆录, 详细介绍了这里进行的 集体屠杀和用人体作的各种

3、试验。波兰人说,共有 400万人死在那里。今天,在奥斯维辛,并没有可供报道的新闻。记者只有一种非写不可的使命 感,这种使命感来源于一种不安的心情: 在访问这里之后,如果不说些什么或写 些什么就离开,那就对不起在这里遇难的人们。现在,布热金卡和奥斯维辛都是很安静的地方, 人们再也听不到受难者的喊 叫了。参观者默默地迈着步子,先是很快地望上一眼;接着,当他们在想像中把 人同牢房、毒气室、地下室和鞭刑柱联系起来的时候, 他们的步履不由得慢了下 来。导游也无须多说,他们只稍用手指一指就够了。每一个参观者都感到有一个地方对他说来特别恐怖, 使他终生难忘。对有的 人来说,这个地方是经过复原的奥斯维辛毒气室

4、。 人们对他们说,这是“小的”, 还有一个更大的。对另外一些人来说,这样一个事实使他们终生难忘: 在德国人 撤退时炸毁的布热金卡毒气室和焚尸炉废墟上,雏菊花在怒放。还有一些参观者注视着毒气室和焚尸炉, 开头,他们表情茫然,因为他们不 晓得这是干什么使的。然而,一看到玻璃窗内成堆的头发和婴儿的鞋子, 一看到 用以关押被判处绞刑的死囚的牢房时,他们就不由自主地停下脚步,浑身发抖。一个参观者惊惧万分,张大了嘴巴,他想叫,但是叫不出来一一原来,在女 牢房,他看到了一些盒子。这些三层的长条盒子,6英尺宽,3英尺高,在这样大一块地方,每夜要塞进去五到十人睡觉。 解说员快步从这里走开,因为这里没 有什么值得

5、看的。参观者来到一座灰砖建造的建筑物前,这是在妇女身上搞不育试验的地方。解说员试着推了一下门一一门是锁着的。 参观者庆幸他没有打开门进去,否则他 会羞红了脸的。现在参观者来到一条长廊里。从长廊两边的墙上,成排的人在注视着参观者。 这是数以千计的照片,是囚徒们的照片。他们都死了一一这些面对着照相机镜头 的男人和妇女,都知道死亡在等待着他们。他们表情木然。但是,在一排照片的中间,有一张特别引人注目,发人深思。 这是一个二十多岁的姑娘,长得丰满,可爱,皮肤细白,金发碧眼。她在温和地 微笑着,似乎是为着一个美好而又隐秘的梦想而微笑。当时,她在想什么呢?现在她在这堵奥斯维辛集中营遇难者纪念墙上,又在想什

6、么呢?参观者被带到执行绞刑的地下室去看一眼,这时,他们感到自己也在被窒息另一位参观者进来了,她跪了下来,在自己胸前画十字。在奥斯维辛,没有可以 作祷告的地方。参观者们用恳求的目光彼此看了一眼,然后对解说员说:“够了”。在奥斯维辛,没有新东西可供报道。这里天气晴朗,树木青青,门前还有儿 童在打闹、嬉戏。4 .作者一面说“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一面又以此为题写了这则报道, 为什么?5 .最后一段在文章中有什么作用?6 .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着力表现记者的主观印象。有人说,这种写法 不符合新闻报道“客观公正”的要求。你怎么看?答案:86 .”没有什么新闻”是说,这里臭名昭著的纳粹行径早已世人皆知,

7、没 什么好说的;虽然这里“没有什么新闻”,但出于一种来源于不安的心情的非 写不可的使命感,作者还是要对纳粹的历史罪行再次予以揭露,让世人永志不忘。87 .”在奥斯维辛,没有新鲜东西可供报道” 一句再次点题,呼应第 6自然 段首句,这不仅使全文结构收尾圆合,而且激发读者旧事重拾的兴趣。“这里阳 光明媚,绿树成阴,在集中营大门附近,孩子们在追逐游戏”呼应首段,反复展 现今天布热金卡的安谧、秀丽的风景,这是用乐景寄托对遇难者的哀悼, 同时提 醒人们“前事不忘,后世之师”,要百倍珍惜今天的自由与幸福。88 .符合。本文是在反映客观事实的基础上,着力表现作为一名有使命感的 记者的在场的主观印象。这篇新闻

8、的写作目的并不是向读者介绍某事某物,而是通过激情洋溢地抒发对法西斯暴行的深恶痛疾来引起读者共鸣,激起读者对来之不易的自由、解放、新生的无比珍惜之情。不符合。新闻报道中的每一个具体事实必须符合客观实际,记者的态度也需要不偏不倚公正无私。作为一名合格的记者,要着力于写出或作出不带个人感情 并将事实和观点分开的新闻或报道,让读者直接掌握原汁原味的材料进而得出结 论,而不是用记者自己的主观印象去影响读者。»* 化3 化* *一,-o.-第=> 加>* * *三三三一五 专瓷三w获 aW 二课工三f 1* f r 3 s .B- f K 7* a sr* 英-a -usim 3 +

9、 a.-| *1B«« .« 0 s *» 材>.a»« rm ” sw bm a * to- >».«* av 3 ««-K逆三万三数三%三的mw;三三筮三纪三三发建强辩3门煞54 "I" W ST* f f k * f 4V «> 一* w >m»B” f *» * »£ W-0 -««,-* * * fm «oa «> Td .» j>

10、s- k * 3 r4v kt-, f '« '.a.一 «« e "* " z. m g *一* *> * e mk * »» 5 e Mt W e l 7» MA >»£一* AA 4 V, aiM t-,-1 f f -"-e J X 3 w*a* a s khs MO Xta一 ps»自4 总It * ” *K 的*«u «.«os 5* vns * i«s *"*". " c * s 3 3 v -'! "wim m位*n时塞雪电叁w瑟盎套有次谡二“ui ji «" “ ", s, 7” r«m * ” z"、 w> .»*., >“ w> it*。 3(w、, » u y ,后 £ H二拳 界落二索等;:黑器4;二M建=ra< >" 、&quo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