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统编教材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语文园地一》精品教案(表格设计)_第1页
【部编版】统编教材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语文园地一》精品教案(表格设计)_第2页
【部编版】统编教材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语文园地一》精品教案(表格设计)_第3页
【部编版】统编教材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语文园地一》精品教案(表格设计)_第4页
【部编版】统编教材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语文园地一》精品教案(表格设计)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语文园地教学设计课题语文园地课型语文园地授课时间2课时教学目标1 .认识排比句,了解运用排比句的好处。2 .了解分号的用法。3 .理解积累古诗过故人庄。4 .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和热爱大自然的情感。教学重点1 .学会在习作中运用排比句,正确使用分号。2 .积累古诗过故人庄。教学难点理解过故人庄诗句的含义,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 .以草虫的村落和蟋蟀的住宅为例,学习对比阅读的阅读方法。2 .从读中感悟排比句、分号的用法和作用。教具准备文章蟋蟀的住宅教学设计设计意图新课教学()分钟一、对比阅读教学(一)对比阅读,完成练习1 .我们刚刚学习了草虫的村落这篇文章,大家一 定对文章的内

2、容记忆深刻。哪位同学来说一说,文章中让 你印象最深的部分?(黑甲虫回到村子受到欢迎;甲虫音乐家们在大树下 演奏;“村民们辛勤劳动”)2 .我们以前还学过一篇文章,题目是蟋蟀的住宅, 同学们还记得吧?谁能来说一说,这篇课文中的什么内容 让你记忆犹新?(蟋蟀慎重选择住址;蟋蟀的住宅布置合理;蟋蟀建 住宅的时间;蟋蟀建住宅时很辛勤,/、怕苦不怕累)先回忆两篇课文, 说一说主要内容,让学 生从已知开始,激发学 生学习兴趣和探究热 情,同时为学习新内容 做铺垫。3.现在,我给大家打印了蟋蟀的住宅这篇文章, 发给大家。今天我们来把这篇课文和草虫的村落放在 一起让大家阅读,阅读后完成老师发给大家的表格,好

3、吗?(学生分小组,先自己读文章,然后共同完成表格所 填写的内容。表格内需要学生完成的项目:题目、描写对 象、主要内容、写作手法、情感表达、我的发现。)直接给学生出示 表格,让学生根据老师 设定的项目去阅读感 悟,是为了给学生提供 一个范例,使学生有目 的地分析文章,在此基 础上,学生还可以从更 多的方面去分析两篇 文章。(二)汇报交流,教师指导1 .各小组上交完成的表格。2 .教师评价并指导:(1)两篇文章都是描写昆虫的。(2)在内容上:蟋蟀的住宅主要写了蟋蟀建住宅 时的选址、住宅特点、建造时间和蟋蟀辛勤地建造自己的 住宅等内容,草虫的村落主要写了作者追随黑甲虫一 次游历的过程,其中包括甲虫迷

4、路、回到村子、看到甲虫 音乐家演奏及劳动等情节。(3)在写作手法上,蟋蟀的住宅是作者通过大量 的观察、研究具体写住宅的情形;草虫的村落则运用 了丰富的想象和比喻、拟人手法,把一次神奇的游历写得 充满情趣。(4)情感表达:两篇文章都表达出作者热爱自然、 喜欢昆虫的情感。(三)课堂小结,提出要求像刚才这种把两篇文章放在一起阅读的方法叫对比 阅读,这种阅读方法有很多好处,今后我们要多用这种方 法,同学们一定还有许多新的发现。(板书:对比阅读«: 虫的村落和蟋蟀的住宅)二、排比教学(一)观察句式,了解句意。小组讨论,探究,学生读后,谈一谈自己的发现。我是亲友之间交往的礼品;我是婚礼的冠冕;我

5、是生者赠与死者最后的祭献。(这段话连用了三个“我是”的句式,强调花的 作用之大。)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漓江 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漓江的水真绿啊, 绿得仿佛那是一块无瑕的翡翠。(这段话连用了三个“漓江的水真啊”的句式, 强调了漓江的水“静、清、绿”的特点。)在轻轻荡漾着的溪流的两岸,满是高过马头的野花, 五彩缤纷,像织不完的锦缎那么绵延,像天边的霞光那么 耀眼,像高空的彩虹那么绚烂。(这段话连用了三个“像那么”的句式, 强调了野花的美丽。)(二)认识排比,明白作用1 .教师讲解:把三个或以上意义相关或相近、结构相同或相似、语 气相同的词组或句子并排在一起,就

6、叫做排比。我们刚才 读过的这三段话都是排比。(板书:排比)2 .小组讨论、探究排比句有什么作用?(1)小组讨论,探究排比句的作用。(2)教师评价总结,明确:用排比来说理,可以使条理分明;用排比来抒情, 可以使节奏和谐,显得感情洋溢、气势更为强烈;用排比 来叙事写景,能使层次清楚、描写细腻、形象生动。(板书:作用:说理条理分明、抒情气势强烈、叙事 写景形象生动)(三)练习运用,互评互改。1 .教师出示练习题:以田野景色为描写对象,写一个排比句。2 .学生互评,教师指导。此环节是让学生 先观察句式,在了解句 子意思的基础上谈发 现,这样做的目的是为 了激发学生的探究愿 望,培养学生合作探究 的能力

7、。教师在学生讨论 探究的基础上讲解排 比句的作用,使学生的 认识从感性上升到理 性,认识更全面,更深 刻。把自己写的排比句与同学交换,互相评价,提出合理化的修改建议。教师从学生作业中抽出一两份作例子,先评价,再 讲一讲修改意见。3 .自我修改,力求完美。学生根据同学和老师的建议修改自己的句子,争取 写出一个通顺优美的排比句。三、分号教学(一)读一读,注意标点符号。1.自读自悟,分号常在什么地方使用。自读自悟环节可 使学生感知分号用在 什么地方合适,虽然理 解不一定全面合理,但 这种粗浅的认识对学 生来说至关重要,能为 学生正确使用分号提 供最大的帮助。(1)我在原野上摇曳,使原野风光更加旖旋;

8、我在 清风中呼吸,使清风芬芳馥郁。我微睡时,黑夜星空的千 万颗亮晶晶的眼睛对我察看;我醒来时,白昼的那只硕大 无朋的独眼向我凝视。(这段话是讲花儿在不同地点不同状态下的情况。这 些分句之间都是并列关系。)(2)太阳晒着地面,有些地区吸收的热量多,那里 的空气就比较热;有些地区吸收的热量少,那里的空气就 比较冷。空气有冷有热,才能流动,成为风。(这段话是讲地区之间吸收热量多少不同而形成风 这个道理的。两个分句分别讲两种相反的情况。)(二)想一想,认识分号作用。1 .学生议一议,想一想,分号与逗号、句号有什么不 同。2 .教师指导讲解:分号是一种介于逗号和句号之间的标点符号,主要用 以分隔存在一定

9、关系(并列、转折、承接、因果等,通常 以并列关系居多)的两句分句。(板书:分号表示并列、 转折、承接、因果关系)分号还可以用来分隔作为列举分项出现的并列短 语,或是辞书中同一义项的不同释义。(三)写一写,感悟分号用法。1 .以“爱心”为话题练习写一段话,用上分号。2 .学生互相评价,提出意见或建议。四、课堂总结课堂小-T课,我们首先学习了一种新的阅读方法一一对结及拓比阅读。这种方法可以使我们更深入地理解课文内容,明展延伸确作者思路,了解文章写法,对提高我们的阅读能力很有( )帮助。这节课我们还学习了一种句式一一排比句和一种标分钟点一一分号,了解了它们的用法和好处,希望同学们在习作中学习运用。第

10、二课时教学目标1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本诗。2 .理解诗歌中的词语。3 .联系课文内容理解诗句的意思,并初步体会诗中对仗句的特点。4 .通过诵读这首诗,感受朋友之间聚散两依依的浓浓情谊,激发学生珍 惜人间友谊的美好情感。教具准备课件教学设计设计意图导入()分钟一、激发情感,谈话导入1.在我们的文学长河中,有一颗璀璨的星星,那 就是古诗词。古诗词是我国古代文化的精华,学习古 诗词就是继承和发展我国古代文化的瑰宝,提高文化 素质,陶冶情操。由于年代久远,继承古代灿烂文化, 重点应是诵读、背默、积累。难点是阅读及鉴赏古诗 的方法。今天,我们就T寻找打开这扇古代文化宝 库大门的钥匙,欣赏颗

11、颗璀璨明珠的风采。今天,我 们就来学习孟浩然的一首诗过故人庄。谈话导入划、下让 学生清楚古代诗词在 中国文学长河中的地 位,激发学生学习和积 累古诗的兴趣,提高学 习效率。2.(板书:过故人庄孟浩然)学生齐读二、正确朗读,初步感知1 .请学生自己揣摩,确定怎样读这首诗。2 .学生试读,教师指导:(1)节奏常识:古诗五言句按音节划分一般是:2/2/1。例 如:绿树/村边/合。有破读现象时,要按意义划分。例如:故人/具/鸡黍。训练:按音节兼顾意义的方法对诗歌进行节奏划 分,并说明理由。过/故人庄新课教学分钟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出示朗读过故人 庄的正确节奏,使学 生知道古诗节奏划分 的标

12、准是音节兼顾意 义的。这对学生以后学 习、理解和积累古诗都 是很有意义的。绿树/村边/合,青山/享防卜/斜。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强调:古诗节奏划分的标准是音节兼顾意义的。所以,懂字词,说译文是正确划分古诗节奏的关键。3 .按照节奏,练习朗读。4 .读了此诗,你知道它讲述了一件什么事?(孟浩然接受一位老朋友的邀请,来到乡村做客。)三、熟读诗歌,体会含义1.多媒体依次出示诗句,赏析指导“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1)指名读诗句,理解字词:故人老朋友具鸡黍一一准备丰盛的饭菜(2)受到老朋友的邀请,看到这一桌丰盛的饭 菜,诗人心情怎样?(开心、高兴)(3)

13、指导读好这句诗句。“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1)指名读。(2)把你的体会说说。(打开窗子,面对谷场和 菜园,举起酒杯畅饮美酒,闲谈农事。只有老朋友之 间才会谈家常事。)(3)随机理解“桑麻”(4)看着插图,发挥你的想象,说一说诗人和 老朋友会聊一些什么?)(5)学生自己完成。(6)交流(真是太感谢你为我准备了这么丰富的菜肴,下 次欢迎你到我家去做客。)(你们这儿真美,真想一直住在这儿啊!)借用插图创设情 境,使学生想象自己进 入到了诗歌描述的情 境中,按照角色身份来 与老朋友交谈,这样做 能够使学生更深刻地 理解诗歌内容。(今年的收成怎么样?还好,有可能是个大丰收。)是啊,深情厚意只在淡淡

14、的几句询问农事中,就 在这悠然地举杯饮酒,闲谈农事中。“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1)指名读(2)这句话中你体会到了诗人怎样的感情?(依 依不舍)(3)即将分别了,孟浩然会和友人说写什么? 和旁边的同学说说。(4)交流。(5)是啊,真挚的友情让诗人依恋,农家的生 活让他向往,那还有什么让诗人要相约重阳日在来赏 菊花呢?(优美、淳朴的田园风光。)了解对偶句,并练 习对对子,使学生初步 了解对偶句的特点,为 以后欣赏、创作对偶句 打下基础。学完整首诗以后, 再透过全诗来品味诗 的意境。这对于帮助学 生赏析诗歌,培养诗人 情怀很有好处。“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1)这是写景的诗句,放眼望去绿树

15、围绕着村 边,青山在村外横卧。(2)读好此句。(3)讲述对仗句。师范读“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这句诗读 上去朗朗上口,你知道它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吗?(对 偶)师讲述什么是对偶句。师生对对子:“绿树”对; “村边”对; “合”对“绿树村边合,”对这首诗中还有一句对仗句找出来。(开轩面场圃, 把酒话桑麻。”)师生共对对子。读好这两句诗句。2.再读诗歌,品诗意境点拨1:同学们,透过诗,你们仿佛看见了什么?(我看见了:青青的山,绿绿的地,清清的溪水 和金灿灿的菊花;谷垛堆堆的稻场,郁郁葱葱的菜地; 村民们在田间辛勤地劳动着;孩子们在捉迷藏、放 牛)点拨2:同学们,透过诗,你们仿佛听见了什么?我听见了:鸡在叫:“喔! ”“喔! ”;鸭在叫:“嘎i!” “嘎i!”诗人与朋友举杯谈农事,互相祝福点拨3:同学们,透过诗,你们仿佛闻到了什么?明确:稻香、菊花香、泥土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