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实验探究题专练含答案_第1页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实验探究题专练含答案_第2页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实验探究题专练含答案_第3页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实验探究题专练含答案_第4页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实验探究题专练含答案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5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A B两套装置中选一套来完成实验: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实验探究题专练含答案1 .在做“观察水的沸腾”的实验时,甲、乙、丙三组同学分别从T/C(1)甲组同学发现所测水的沸点高于100 C,他们选择的是 (选填" A”或" B”)装置.(2)乙、丙两组同学虽然选用的实验装置相同,但水开始沸腾的时刻不同,他们绘制的沸腾图像如图C所示,乙组a、丙组b两种图像不同的原因是乙组同学所用水的质量比丙组的 。(3)某品牌家用电饭锅的设计是:当锅内的温度达到103c时,就会自动“跳闸”。通常我们用这样的电饭锅烧水(未干前),它 (选填“会”或“不会”)自动“跳闸”。2 .在做“探究平面镜成像

2、的特点”的实验时,常用一块玻璃板代替平面镜,如图所示,将一支点燃的蜡烛放在玻璃板前,另选一支完全相同未点燃的蜡烛B放在玻璃板后进行观察.在此探究活动中:(1)用玻璃板来代替平面镜,是为了确定 的位置;(2)选择A B两支完全相同的蜡烛是为了比较像与 大小关系;(3)移去玻璃板后面的蜡烛B,并在其位置上放一光屏,则光屏上将 (选填“有” “没有”)蜡烛的像,因为平面镜成的是 (选填“实” “虚”)像。3 .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时,小明用了 9个红色的发光二极管按 “F”字样镶嵌排列在白色的板上代替蜡烛作光源,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1)将光源、凸透镜、光屏依次放在光具座上。 调节光源凸透镜和光屏的

3、高度, 使它们的中心大致在同一 其目的是使像成在 。(2)为了确定凸透镜的焦距,小明将凸透镜正对太阳光,再把光屏放在另一侧,改变凸透镜与光屏的距离,直到光屏上出现一个 (选填“亮点”或“亮环”)为止,测得它与凸透镜中心的距离为10cm,确定出焦距f=cm (选填"5"或"10")。(3)凸透镜固定在光具座的零刻度线上, 小明将光源移至光具座 30cm处后,再移动光屏,至到如图甲所示位置, 光屏上恰好成清晰的像,此时像应是图乙中的 (选填序号);如果她将光源再远离凸透镜一些,这时光 屏应向 (选填“左”或“右”)移动,以获得清晰的实像。甲4 .在“测量小石

4、块的密度”的探究课上,某实验小组进行了如下实验探究活动。(1)他们首先拿出托盘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并将游码移到零刻度线上后,发现如图甲所示情况,应采取的措施是调节(选填“平衡螺母”或“游码”);(2)天平调节平衡后,小明按图乙所示的方法来称量物体的质量,小江立即对小明说:“你操作时至少犯了两个错误。”小江所说的两个错误是:,。(3)小明改正错误后,称量中天平再次平衡后,所用祛码和游码位置如图丙所示,则所称量物体的质量是g°(4)接下来用一细棉线系住小石块,放入盛有水的量筒中,如图丁所示,然后取出小石块,此时量筒中水的体积是10ml,则小石块的体积为 cm3。(5)利用密度公式计算出小

5、石块的密度是 kg/nt该小组测算得到的密度值偏 (选填“大”或“小”)。5.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1)如图甲,平行光正对凸透镜照射,光屏上出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则凸透镜的焦距f =crnio(2)如图乙,光屏上呈现清晰的像,此像的性质是 的实像。若保持蜡烛和光屏位置不变,移动透镜至 刻度线处,光屏上能再次呈现清晰的像。(3)如图丙,保持蜡烛位置不变,移动透镜至16cm刻度线处,则人眼在图中 处能观察到烛焰的像。(4)如图丁,在烛焰和凸透镜之间放一副眼镜,发现光屏上的像由清晰变模糊了,将光屏向透镜移动适当距离 后光屏上再次呈现清晰的像。则该眼镜是 眼镜(近视/远视)。6 .小丽

6、同学在做“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时,将一块玻璃板竖直立在水平台上,再取两段完全相同的蜡烛 A和B,点燃玻璃板前的蜡烛 A,进行观察,如图所示。在此实验中:(1)小红选择玻璃板代替平面镜进行实验的目的是 。(2)小丽将蜡烛 A逐渐向玻璃板靠近时,蜡烛 A的像将逐渐向 (填“靠近”或“远离”)玻璃板的方 向移动,像的大小将 (填“变大”、“变小”或“不变”);(3)当玻璃板后面的蜡烛 B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时,小丽移去蜡烛B,并在蜡烛B所在位置放一光屏,则光屏上(填“能”或“不能”)承接到蜡烛A的像,此现象说明平面镜所成的是 (填“实”或“虚”) 像。7 .如图甲是“探究冰的熔化特点”的实验装

7、置图,图乙是根据实验数据画出的图象。(1)用如图甲所示的方式给冰加热,是为了让冰 受热。(2)由图乙可知,冰的熔点是 C,熔化过程经历 分钟。(3)实验中,第6min钟时,冰处于 态(选填“固”、“液”或“固液共存”)。8.小刚为了测量不规则矿石的密度,做了如下实验:(1)将天平放在 桌面上,移动游码至标尺左端零刻度线后,发现指针位置如图甲所示,此时应将横梁上的平衡螺母向 侧调节,横梁平衡后进行测量,测量结果如图乙所示,矿石的质量为 g;(2)在量筒中注入15mL水,系上细线后将矿石放入量筒,水面位置如图丙所示, 则矿石的体积为 cm3;(3)根据以上数据算得矿石的密度为 kg/m3;(4)假

8、如细线的体积不能忽略,所测矿石的密度比真实值 (选填“大”或“小”)。9.实验探究:气泡的速度(1)【实验器材】实验所需的测量工具有: 、。(2)【实验步骤】长80cm两端封闭的玻璃管,管内注满水,内留一个小气泡,倒转玻璃管,保持竖直。观察气泡在管内的运动,从某一位置开始用停表计时,每隔2s在玻璃管上用记号笔记录 。(3)【分析论证】请根据图中的气泡位置在图中绘制出路程s-时间t图象。通过图象分析可知气泡做的是 运动,速度值为 。10.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1)在安装实验装置时,合理的安装顺序是 (填序号)。烧杯和水酒精灯铁杆和温度计(含纸盖)铁圈和石棉网(2)下表是小燕记录的实验数据:

9、时间/min01234567温度/ C8890929496989898实验过程中,她发现在第 3min时,水中的气泡在上升的过程中逐渐 (选填“变大”或“变小”)。(3)由数据可知,水沸腾时,继续加热,水的温度 。(4)通过学习,小燕终于明白妈妈用炉火炖汤时,在汤沸腾后总是 的道理(选填“保持大火”或“调为小火”)。11 .小红同学在做“探究平面镜成像”的实验时,将一块玻璃板竖直架在水平直尺上,再取两段完全相同的蜡烛A和B,点燃玻璃板前的蜡烛 A,小心地移动蜡烛 B,直到与蜡烛A的像重合,在此实验中:(1)为了便于观察,该实验最好在 (选填“较明亮”或“较黑暗”)环境中进行;此外,采用透明玻璃

10、板代替平面镜,虽然成像不如平面镜清晰,但却能在观察到A蜡烛像的同时,也能观察到 ,巧妙地解决了确定像的位置和大小的问题;(2)选取两段完全相同的蜡烛是为了比较像与物的 关系;(3)移去蜡烛B,并在其位置上放一光屏,则光屏上 (选填“能”或“不能”)接收到蜡烛A烛焰的像,这表明平面镜所成的像是 像(填“虚”或“实”);(4)如果使蜡烛 A离玻璃板远一些,则它所成像的大小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5)通过实验还可得出像和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 ;像和物体的连线与镜面 。12 .用焦距为10cm的凸透镜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1)小豪同学将蜡烛、凸透镜、光屏随意固定在光具座上,点燃蜡烛

11、后,沿光具座无论怎样移动光屏,在光屏 上始终得不到烛焰的像,原因可能是 。(2)重新调整后,将蜡烛、凸透镜固定在光具座上,如图甲所示,移动光屏后得到烛焰清晰、完整的像,该像 是倒立(选填“放大”或“缩小”)的实像。我们可以从不同角度看到光屏上的像,是因为发生了 (选填“镜面反射”或“漫反射”)。(3)接下来保持蜡烛和光屏的位置不动,将凸透镜向蜡烛方向移动,光屏上再次出现了一个倒立 (选填“放大”或“缩小”)的清晰实像,与这种成像原理一致的光学仪器是 (选填“照相机”、“投影仪” 或“放大镜”)。(4)当光屏上出现蜡烛清晰的像时,如果用遮光板挡住透镜的上半部分,我们观察光屏时,将会在光屏上看到

12、OA.蜡烛像的下半部分B .蜡烛像的上半部分C.蜡烛完整的像,像的亮度变暗D.蜡烛完整的像,像的亮度不变(5)在图甲中,小豪把自己的近视眼镜放在凸透镜和蜡烛之间,发现光屏上的像变得模糊不清,应该向(填“靠近”或“远离”)透镜方向移动光屏,可再次得到清晰的像。(6)某小组实验时对图甲中的装置进行了改进,将蜡烛换成带有“F”形的LED灯、光屏贴上方格纸,如图乙所示, 请 写 出 改 进 后 其 中 一 个 优 点: 。13 .在观察水的沸月的实验中,用温度计测小烧杯中水的初温时的操作过程如图甲所示,水在沸腾时温度计示数如图乙所示。(1)图甲中操作的错误是。(2)由图乙可知水的沸点是 C;根据水的沸

13、点,可判断出当时的大气压 (选填“高于” “等于”或 “低于”)标准大气压。(3)在探究Z束后,四位同学分别展示了自己所绘制的水的温度和时间关系的曲线,如图丙所示。其中能正确反映研究水沸腾过程中温度随时间变化关系的是 。(选填字母标号)14 .在探究光从空气斜射入水和油时 ,哪种液体对光的偏折本领较大的实验中 ,小明提出如下实验方案:先让一束 入射光从空气直接斜射入透明的空水槽中 ,记录下光斑位置(如图甲所示);接着分别倒入水和油,记录对应的光斑位置,再通过分析就可得到实验结论。经讨论,同学们认为这一方案是可行的 ,于是进行了探究实验。(1)要实现探究目标,他们应选择图乙中的 (选填字母序号)

14、两图示实验。(2)实验时,同学们在水槽底部贴上一把自制纸质刻度尺,这样做的目的是 。(3)某小组同学正确实验后 ,所记录的三次光斑的相对位置如图丙所示,经分析可知:光从空气斜射入水和油时对光的偏折本领较大。15 .(1)小强做光的色散实验,看到白光经三棱镜折射后,光屏上出现了红、橙、黄、绿、蓝、靛、紫彩色光带 生了一个问题:红光、紫光对凸透镜的焦距是否相同 ?于是他分别用红光和紫光平行于同一个凸透镜的主光轴射入 进行验证。乙(图中F1、F2两点表示焦点)。甲a.请你在图甲中画出红光、紫光经凸透镜折射后的光线b.小强得到的结论是。(2)如图乙所示,小丽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适当移动在光具座上的蜡烛

15、和透镜的位置,在光屏上得到一个缩小的像;保持蜡烛和光屏的位置不变,使透镜向 移动,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放大的像;然后,保持蜡烛和透镜现在的位置不变,将原来的透镜更换为一个焦距较小的凸透镜做实验,使光屏向 移动,得到了一个清晰的像此时像的大小比更换透镜前变 。16 .在探究物质的密度的实验中,所用天平如图甲所示,配备的祛码有100 g、50 g、20 g、10 g、5 g等。平岫即林蚊事尺分度标尺乙一请填写下列空格:(1)调节天平时应将移至零刻度线处,然后调节,使天平横梁平衡。(2)小王同学进行了下列实验操作:A.将烧杯中盐水的一部分倒入量筒,测出这部分盐水的体积VB.用天平测出烧杯和盐水的总质量m

16、1C.用天平测出烧杯和剩余盐水的总质量m2以上操作的正确顺序是g、(4)小王测量烧杯和盐水的总质量(填字母代号)。m1时,估计盐水和烧杯的总质量在150 g左右。试加祛码时,应用镣子夹取10050 g祛码各1个放入右盘中,若指针右偏,则应取下 图乙是小李同学在实验操作过程中的情况。他的错误是g祛码,试加上其他祛码,同时调节游码。17.小宇利用如图所示装置将一细光束斜射到空气中,用于探究“光的折射规律”(1)为了更清晰地观察水中的光路。可以采用的办法是: 看见反射光线。(2)实验的折射光路如图中所示,可以判定折射角O.实验中,(填“能”或“不能”)(填“增大”或“减小”(填“大于”、"

17、小于或"等于)入射角。增大入射).角观察到折射角在18.小刚在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i Qi iin I pn rpi rr|ii i F|i 11 F|i i ri| i i ri|i rri i ri 11 rri i rn j m rm rini rim pii i in i pi 11 n i r|ii010 2030 40 306070 SO 90 lOO(1) 一束平行于凸透镜主光轴的光线经过凸透镜后,在光屏上形成了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由图可知,凸透镜对光线具有作用,该凸透镜的焦距是(2)点燃蜡烛后,调节烛焰、透镜和光屏的中心大致在同cm。高度上,目的是(3)

18、将蜡烛移至光具座上35cm刻度线处,凸透镜位置不变,移动光屏直至成清晰的像,像的特点是倒立、实像;生活中的就是利用这个规律制成的。(4)蜡烛随着燃烧而变短,光屏上的像将向(填“上”或“下”)移动。(5)在实验过程中,当光屏上出现清晰的像时,用不透光的纸板挡住凸透镜的左半部,此时光屏上的像将A.像的大小、形状不变,像的亮度变暗B.像的左半部消失C.像的右半部消失D.像缩小一半19 .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中,选取完全相同的蜡烛A和B,如图所示,在竖直的玻璃板前10cm处放一支点燃的蜡烛 A,烛夕!高2cm臼果(1)在寻找蜡烛像的位置时,应该在蜡烛 这一侧观察(填"A "

19、;或"B ")。(2)小明用跳棋子代替点燃的蜡烛进行实验,但看不清跳棋子的像。请你想个办法能看清跳棋子的像,应该采 取的做法是;(3)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可判断,身高 1.7m的人,站在镜前5m处,像到人的距离是 m,当他远离平 面镜时,像的大小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4)实验过程中不小心将玻璃板虚线的右侧部分打碎了,左侧玻璃板的位置没有变化,则蜡烛A (填“能”或“不能”)通过左侧玻璃板成完整的像。(5)若平面镜MNS直放置,镜前有一个发光物体S,现将平面镜绕 M点从MN专到MNB置,如图乙所示,物体S在平面镜中的像 S'的轨

20、迹为 (填“直线或“曲线”),s离M点的距离。(填“越 来越近”“越来越远”、“保持不变”)20 .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心(1)如图1所示,让平行光正对着凸透镜照射,左右移动光屏,直到光屏出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测得凸透镜的焦距 f=cm。(1)如图2所示,保持蜡烛和凸透镜的位置不变,左右移动光屏,在光屏上能否得到?#晰的烛焰像? 为什么? 。(3)如图3所示,烛焰能在光屏上形成清晰的像,此像是 、的实像。如果此时撤去光屏,人 眼在如图所示的位置 (选填“能”或“不能”)直接看到烛焰的实像。(4)在图3中,保持凸透镜的位置不变,如果蜡烛向左移动5cm,为了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的像,光屏

21、应该向 (选填“左”或“右”)移动。21 .如图,在探究光的反射定律时,将一块平面镜放在水平桌面上,再把一块可沿 O所叠的白色硬纸板垂直放置(1)白色硬纸板在实验中的作用是:(写出两条) ;探究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是否 。(2)如果把纸板ON的右半边向后折,反射光线将 (选填“存在”或“不存在”)如果纸板没有与平 面镜垂直放置,当光贴着纸板沿 AO入射时, (填“能”或“不能”)在纸板上看到反射光。(3)为了便于测量和研究,需要把光路记录在纸板上,你的方法是 ;(4)为了得到反射角与入射角大小关系的普遍规律,应当 ;(5)如果让光线逆着0B的方向射向镜面,会发现反射光线沿着 OAT向射出,

22、这表明:;(6)小明探究反射角和入射角的关系时,三次改变入射角的大小,实验所测数据如表,他根据表中数据得出的结论和其他同学的结论并不一致。请你根据表中的数据分析小明实验中出现错误的原因是22 .在探完热现象的实验中,小明将质量相等的冰和石蜡分别装在两个相同的试管中,并放在一个装有水的大烧 杯中进行加热,如图甲所示,根据实验数据绘制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乙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甲乙(1)将两试管放在同一个装有水的大烧杯中进行加热,目的是 ;(2)由如图乙可知, (选填"A "或"B ")是冰,当冰全部熔化后,继续加热使烧杯中的水沸腾并持 续一段时间,发

23、现试管中的水始终不会沸腾,其原因可能是 ;(3)加热1分钟,冰、石蜡均为固态,由图乙可知,此时 (选填“冰”或“石蜡”)的比热容较大。23 .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可以用来研究光从水中斜射到与空气的分界面时所发生的光现象。光庠Sft一.% F(1)使入射角a在一定范围内由小变大,会发现折射光线 ("靠近”或"远离”)法线,且折射角总是 (“大于”或“等于”或“小于”)相应的入射角:(2)当入射角a增大到某一值时,折射角 r会达到最大值,该最大值是 ;(3)若继续增大入射角 a,将会发现不再有 光线。24 .小李同学想测量一块不规则瓷片的密度。甲乙而(1)把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

24、将游码移到零刻度处,然后调节 使天平平衡。(2)用调节好的天平测量瓷片的质量,所用祛码的个数和游码的位置如图甲所示,则瓷片的质量为go(3)他发现瓷片放不进量筒,改用如图乙所示的方法测瓷片的体积:a.往烧杯中加入适量水,把瓷片浸没,在水面到达的位置上作标记,然后取出瓷片;b .先往量筒装入40m1的水,然后将量筒的水缓慢倒入烧杯中,让水面到达标记处,量筒里剩余水的体积如图丙所示,则瓷片的体积为 cm3 。(4)用密度公式计算出瓷片的密度p为 g/cm3。(5)根据以上步骤,你认为小李同学测出的瓷片密度值 (选填“偏大”或“偏小”)(6)回到家里他想测出盐水的密度,制定了如下的实验计划;在烧杯中

25、装入适量盐水,测出它们的总质量;将烧杯中的一部分盐水倒入量筒中;测出量筒中盐水的体积;测出烧杯和剩余盐水的质量;测出空烧杯的质量;根据实验数据计算盐水的密度。(5)以上实验步骤安排最合理的是 。A. 苴C.D.®®I25 .如图甲是“探究冰的熔化特点”实验的装置示意图.(1)该实验装置中各部分的安装顺序是 (选填“自上而下”或“自下而上” ).(2)实验时应该选择颗粒的冰块进行实验(选填“较大”或“较小”).(3)小明根据实验数据作出冰加热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乙所示,分析图象可知,冰的熔点是 C,其熔化过程的特点是 ,在第6min该物质处于 (选填“固态”、“液态”或“固液共存状态”), 熔化过程用了 分钟.(4)另一同学把冰放入如图丙所示的烧杯中,并未用酒精灯加热,冰也熔化了,于是他认为冰熔化不需要吸收 热量,他的想法 (选填“正确”或“不正确”),因为.答案1 .A 小(或少)不会2 .像物体(或物)没有虚3 .高度光屏中央 亮点10 2 左4 .平衡螺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