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液器微粒污染确认_第1页
输液器微粒污染确认_第2页
输液器微粒污染确认_第3页
输液器微粒污染确认_第4页
输液器微粒污染确认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浙江xxxxXt限公司确认编号:确认文件项目名称:产品微生物限度和微粒污染确认提出部门:质管部提出人: XXXXXX提出日期:2010 年8月10日一次性使用输液器带针确认小组成员所在部门签名质管部检验中心生产部生产车间技术部确认小组组长:(签名)确认日期:年月日至年月日产品微生物限度和微粒污染确认目录一、确认方案1 概述2 确认目的3 确认范围4 确认标准5 确认方案制定的依据6 确认小组人员及职责7 . 确认步骤和方法7.1 安装确认(IQ)7.1.1 仪器仪表确认;7.1.2 无菌实验室检测环境确认;7.1.3 车间生产环境确认;7.2 运行确认(0Q)7.2.1 产品微生物限度监测方法

2、确认;7.2.2 产品微粒污染监测方法确认;7.3 性能确认(PQ)7.3.1 产品微生物限度连续监测确认;7.3.2 产品微生物限度趋势分析确认;7.3.3 产品微粒污染连续监测确认;7.3.4 产品微粒污染趋势分析确认;8 确认结果的综合评价9 再确认周期二、确认结果分析及评价三、确认报告四、确认证书1 确认所需文件2 仪器仪表校验记录3 车间生产环境确认报告4 无菌实验室检测环境确认报告5 培养基适用性检查记录6 产品微生物限度方法有效性确认报告7 产品微生物限度方法有效性确认原始记录8 产品微生物限度连续监测确认报告9 产品微生物限度连续监测原始记录10 产品微生物限度趋势分析11 产

3、品微粒污染监测方法有效性确认报告12 产品微粒污染试验原始记录13 产品微粒污染连续监测确认报告14 产品微粒污染趋势分析确认15 趋势分析图16 安装确认报告17 运行确认报告18 性能确认报告产品微生物限度和微粒污染确认一、确认方案1概述本公司一次性使用输液器带针产品微生物限度监测方法采用冲 洗进行样品处理后,采用膜过滤法检查洗脱液的存活微生物数负载。 产品微粒污染监测方法采用冲洗进行样品处理后,直接用分析仪进行监测其洗脱液的微粒含量。2确认目的通过一系列的验证试验,提供足够的数据,以证明所采用的方法 适合于本公司一次性使用输液器带针的产品微生物限度和微粒污染 监测,所生产的产品其产品微生

4、物限度和微粒污染控制在相对稳定的 受控状态中。3确认范围适用于本公司所生产一次性使用输液器带针的产品微生物限度 和微粒污染的确认。4确认标准一次性使用输液器带针产品微生物限度产品微粒污染菌数回收率污染指数< 10cfu/ 套>75%NK 90GB8368-2005 GB/T19973.1-2005GB15980-1995 2010版二部5确认方案制定的依据一次性使用输液器医疗器械的灭菌微生物学方法第1部分:产品上微生物总数的估计一次性使用医疗用品卫生标准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6确认小组人员及职责公司成立专门确认工作小组,负责该确认项目确认方案的起草、 实施、组织与协调,负责确认结果记录

5、与评定,负责完成确认报告。质 管部组织本次产品微生物限度和微粒污染确认;并制定本次的确认方 案。检验中心负责本次确认的检测工作;小组职务岗 位责任组长质管部经理提出再确认时间,编制确认方案、组织实副组长检验中心负责负责现场实施、实施现场监控、复核组员技术部经理参与方案的实施组员生产部经理参与方案的实施,组员专职检验员实施取样、检测操作组员生产车间实施产品的生产7.确认步骤和方法产品取样由专职检验员在净化车间的捡包间, 在灭菌前的产品中 作随机抽样,每批产品分别抽取 20套。其中10套作产品微生物限度 监测用,另10套作产品微粒污染检测用。7.1 安装确认(IQ)7.1.1 确认所需文件及仪器仪

6、表校验见附件 1、附件2。7.1.2 无菌实验室检测环境确认检查并确认无菌实验室检测环境应符合YY0033-2000标准的相应的洁净要求。见附件4。7.1.3 车间生产环境确认检查并确认车间生产环境应符合 YY0033-2000标准的相应洁净要求。 见附件3。产品微生物限度和微粒污染确认7.2 运行确认(OQ)7. 2.1 产品微生物限度方法有效性确认7.1.1.1 培养适用性检查取 0.1ml 中含有 100cfu 的枯草杆菌黑色变种芽胞水悬液0.1ml ,注入100m10.9%勺无菌氯化钠溶液,用孔径为0.4 5叩的膜片进行过滤后,将膜片的菌面朝上贴在营养琼脂培养基平板的表面。于35培养4

7、8 小时,观察细菌总数。见附件5。7.1.1.2 样品产品的重复处理法随机抽取10套输液器,每套注入10ml0.9%的无菌氯化钠溶液,密封两端护套,往返振荡80 次后, 将 10 套洗脱液均注入一无菌三角烧瓶中备用。再每套注入 10ml0.9%的无菌氯化钠溶液,密封两端护套, 往返振荡80 次后, 将 10 套洗脱液均注入另一无菌三角烧瓶中备用,如此连续洗脱5 次。 将已装洗脱液的无菌三角烧瓶密封,手腕式摇荡5次,用孔径为0.45叩的膜片进行过滤后,将膜片的菌面朝上贴在营养琼脂培养基平板的表面。于35培养48 小时,观察细菌总数。计算其回收率的修正系数。见附件6、附件7。7.1.1.3 样品产

8、品的接种方法随机抽取10 套输液器,每套注入0.1ml 中含有 100cfu 的枯草杆菌黑色变种芽胞水悬液0.1ml ,并在层流下进行干燥。再每套注入10ml0.9%的无菌氯化钠溶液,密封两端护套,往返振荡80次后,将 10 套洗脱液均注入一无菌三角烧瓶中备用。将已装洗脱液的无菌三角烧瓶密封,手腕式摇荡5次,用孔径为0.45叩的膜片进行过滤后,将膜片的菌面朝上贴在营养琼脂培养基平板的表面。于35培养48 小时,观察细菌总数。计算其回收率的修正系数。见附件6。产品微生物限度和微粒污染确认7.2.2产品微粒污染监测方法确认样品产品的重复处理法:取10套输液器,各用经检测合格的500mL蒸储水冲洗内

9、腔,并 各自保留在一个已经清洗过的容器中,成为10份洗脱液。冲洗内腔时,液体从离药液过滤器近的一端流入, 从另一端留出。确认微粒检 测仪的设置符合输液器具微粒污染试验要求后,用微粒检测仪对上述 洗脱液进行检测,共检测10次,每次检测200mL。对25um50um、 51um100um、> 100um三个区间的微粒进行分类计数,检测后仪器 将结果自动折算,显示成500mL容积的微粒数值。连接监测5次。 按照表A2记录各平均值,用以计算洗脱液中的微粒数 Na。Na = na1 x 0.1+ n a2X 0.2+ n a3X 5表A2:各种微粒尺寸分类表参数尺寸分类微粒大小(微米)25 505

10、0 100> 100洗脱液中平均微粒数n a1n b2n b3评价系数0.10.25污染指数N污染指数N= Na- Nb< 900见附件11、附件12。7.3性能确认(PQ7.3.1 产品微生物限度连续监测确认随机抽取10套输液器,每套注入10m10.9%的无菌氯化钠溶液, 密封两端护套,往返振荡80次后,将已装洗脱液的无菌三角烧瓶密 封,手腕式摇荡5次,用孔径为0.45 g的膜片进行过滤后,将膜片 的菌面朝上贴在营养琼脂培养基平板的表面。 于35c培养48小时, 观察细菌总数。连续监测1个月内生产的每批产品。见附件 8、附 件9。7.3.2 产品微生物限度趋势分析确认把连续监测1

11、个月的结果,按数据绘制月趋势图。并把前一年每 季度的监测结果绘制成年度趋势图。进行趋势分析见附件10。7.3.3 产品微粒污染连续监测确认取10套/每批未灭菌的输液器,按其监测方法连续监测1个月内生 产的每批产品。见附件13、附件14。7.3.4 产品微粒污染趋势分析确认把未灭菌产品连续监测1个月的结果,按数据绘制月趋势图,把对应每批的成品出厂按其结果数据绘制月趋势图。并把前一年每批成品出厂的监测结果绘制成年度趋势图。进行趋势分析。见附件15。8确认结果的综合评价对产品微生物限度及微粒污染的确认结果进行的分析与综合评价。9.再确认周期9.1 生产环境改变或有异常。9.2 工艺条件的改变。9.3

12、 确认结果运行一年后浙江xxxxxXt限公司确认证书项目(设备)名称:产品微生物限度和微粒污染确认该项目(设备)已按照确认方案进行确认, 各项确认结果均符合要求,批准该项目(设备)投入使用。确认文件编号:确认完成日期:有 效 期:批准人:年 月 日附件1确认所需文件序号确认所需文件名称保存情况保存人确认人仪器仪表校验记录仪器、仪表名称编号精度检定日期效期校验结果结果评价确认人:年 月日附件3车间生产环境确认报告产品名称生产日期确认项目检测结果确认结论温度湿度压差沉降菌换气次数尘埃粒子确认结果评价:确认者:确认日期:附件4无菌实验室检测环境确认报告产品名称生产日期确认项目检测结果确认结论温度湿度

13、压差沉降菌换气次数尘埃粒子确认结果评价:确认者:确认日期:附件5培养基适用性检查原始记录培养基名称生产批号检测日期报告日期检验依据中国约2010版取样数量取0.1ml中含有100cfu的枯草杆菌黑色变种芽胞水悬液 0.1ml,注入 100m10.9%的无菌氯化钠溶液,用孔径为0.45叩的膜片进行过滤后,将膜片的 菌面朝上贴在营养琼脂培养基平板的表面。于 35c培养48小时,观察细菌总 数。连连抽取5个平板。平板号含菌量cfu/皿结果12345确认结果评价:检查人:年 月 日确认人:年 月 日附件6产品微生物限度监测方法有效性确认报告产品名称一次性使用输液器带针生产批号取样地点净化车间封口工序检

14、测日期2010年 月日报告日期2010年 月日取1每平行样各10套检验依据GB/T19973.1-2005、GB15980-1995监测方法:样品重复处理法随机抽取10套输液器带针,每套注入10m10.9 %勺无菌氯化钠溶液,密封两端护套, 往返振荡80次后,将10套洗脱液均注入一无菌三角烧瓶中备用。再每套注入10ml0.9%的无菌氯化钠溶液,密封两端护套,往返振荡 80次后,将10套洗脱液均注入另 f 菌三角 烧瓶中备用,如此连续洗脱5次。将已装洗脱液的无菌三角烧瓶密封,手腕式摇荡5次,用孔径为0.45叩的膜片进行过滤后,将膜片的菌面朝上贴在营养琼脂培养基平板的表面。 于35c培养48小时,

15、观察细菌总数。同时做 5个平行计数。重复处理 次数平行计数cfu平均菌落数 cfu123451245全部菌落回收率确认结果评价:检查人:确认人:年 月 日年 月 日附件7产品微生物限度监测方法有效性确认报告产品名称一次性使用输液器带针生产批号取样地点净化车间封口工序检测日期2010年 月日报告日期2010年 月日取1每平行样各10套检验依据GB/T19973.1-2005、GB15980-1995监测方法:样品产品的接种方法随机抽取10套输液器,每套注入0.1ml中含有100cfu的枯草杆菌黑色变种芽胞水悬 液0.1ml ,并在层流卜进行干燥。再每套注入 10ml0.9%的无菌氯化钠溶液,酱封

16、两端护套, 往返振荡80次后,将10套洗脱液均注入一无菌三角烧瓶中备用。将已装洗脱液的无菌三 角烧瓶密封,手腕式摇荡5次,用孔径为0.45叩的膜片进行过滤后,将膜片的菌面朝上贴 在宫养琼胎培乔基平板的表回。 于35c培养48小时,观察细菌总数。计舁具回收率的修正 系数。同时做5个平行计数。重复处理 次数平行计数cfu平均菌落数 cfu1234512345全部菌落回收率确认结果评价:检查人:年 月 日确认人:年 月 日附件8产品微生物限度连续监测确认报告产品名称一次性使用输液器带针检查批次取样地点净化车间封口工序取样量报告日期2010年 月日检测日期2010年 月日检验依据GB/T19973.1

17、-2005、GB15980-1995监测方法:随机抽取10套输液器,每套注入10m10.9%的无菌氯化钠溶液,密封两端护套,往返振荡80次后,将已装洗脱液的无菌二角烧瓶密封,手腕式摇荡5次,用孔径为0.45四的膜片进行过滤后,将膜片的菌面朝上贴在营养琼脂培 养基平板的表面。于35c培养48小时,观察细菌总数。连续监测1个月内生 产的每批产品。结果评价:检查人:年 月 日确认人:年 月 日附件9产品微生物限度连续监测原始记录产品名称一次性使用输液器带针取样地点净化车间封口工序报告日期检测依据GB/T19973.1-2005、GB15980-1995随机抽取10套输液器,每套注入 10m10.9%

18、的无菌氯化钠溶液,密封两端护套,往返振荡80次后,将10套洗脱液均注入FW三角烧瓶中备用。将已装洗脱液的无菌三角烧瓶密封,手腕式摇荡5次,用孔径为0.45口的膜片进行过滤后, 将膜片的菌面朝上贴在营养琼脂培养基平板的表面。于35C培养48小时,观察细菌总数。连续监测1个月。监测 日期规格 型号生产批号取样数量细菌数cfu/10 套、平均菌落数(cfu/套)修正值结果估计(cfu/套)检测人复核人备注附件10产品微生物限度趋势分析产品名称一次性使用输液器带针检测依据GB/T19973.1-2005、GB15980-1995趋势分析结论:分析者:年 月 日附件11产品微粒污染监测方法确认报告产品名

19、称一次性使用输液器带针生产批号取样地点净化车间封口工序检测日期2010年 月日报告日期2010年 月日取1每平行样各10套检验依据GB8368=2005监测方法:样品重复处理法随机抽取10套输液器,各用经检测合格的500mL蒸储水冲洗内腔,并各自保留在一 个已经清洗过的容器中,成为10份洗脱液。冲洗内腔时,液体从离药液过滤器近的一端流 入,从另一端留出。确认微粒检测仪的设置符合输液器具微粒污染试验要求后,用微粒检 测仪对上述洗脱液进行检测,共检测10次,每次检测200mL。对25um50um、51um100um、 >100um三个区间的微粒进行分类计数,检测后仪器将结果自动折算,显示成

20、500mL容积 的微粒数值。按照表A2记录各平均值,用以计算洗脱液中的微粒数 Na。Na=nalX 0.1+ n a2X 0.2+ n a3X 5 同时做 5 个平行计数。重复处理 次数平行计数平均数1234512345全部含量回收率确认结果评价:检查人:年 月 日确认人:年 月 日附件12产品微粒污染试验原始记录生产批号规格/型号批量抽样数量检测日期检验依据试验过程:各尺寸分类的10付输液器中平均微粒数分别乘以评价系数,各结果相加即得出输液器的微粒数,Nao再对尺寸分类的空白对照样品中的平均微粒分别乘以评价系数,各结果相加即得空白样品中的微粒数,Nao参数尺寸分表微粒在小n m25 5051

21、 100>10010付输液器微粒数(1)(2)(1)(2)(1)(2)(3)(4)(3)(4)(3)(4)(5)(6)(5)(6)(5)(6)(7)(8)(7)(8)(7)(8)(9)(10)(9)(10)(9)(10)平均微粒数na1:n出:na3:空白对照液中平均 微粒数nb1:nb2:nb3:评价系数0.10.25计算输液器(试件)中的 微粒数Na=na1 x 0.1+na?x 0.2+nasX 5空白样品中的微粒 数Nb=nb1 x 0.1+nb2 x 0.2+nb3X 5污染指数N=Na-Nb090N=Na-Nb确认结果评价:检查人:年 月 日确认人:月 月 日附件13产品微粒

22、污染连续监测确认报告产品名称一次性使用输液器取样地点净化车间封口工序报告日期检测依据GB8368-2005取10套输液器,各用经检测合格的500mL蒸储水冲洗内腔,并各自保留在一个已经清洗过的容器中,成为10份洗脱液。冲洗内腔时,液体从离药液过滤器近的一端流入,从另一端留出。确认微粒检测仪的设置符合输液器具微粒污染试验要求后,用微粒检测仪对上述洗脱液进行检测, 共检测10次,每次检测200mL。对25um50um、51um100um、 >100um三个区间的微粒进行分类计数,检测后仪器将结果自动折算,显示成500mL容积的微粒数值。按照表 A2记录各平均值,用以计算洗脱液中的微粒数 Na

23、。Na=na1X0.1+ n a2X 0.2+ n a3 x 5 连续监测 1 个月。监测日期规格型号生产批号取样数量微粒含量N检测人复核人备注附件14产品微粒污染趋势分析产品名称一次性使用输液器带针检测依据GB8368-2005趋势分析结论:分析者:附件15图附件16安装确认报告序号确认项目检查结果1仪器仪表安装确认2无菌实验室环境确认3车间生产环境确认4车间消毒确认确认结论确认人:年 月 日附件17运行确认报告序号确认项目检查结果1产品微生物监测方法确认2产品微粒污染监测方法确认确认结论确认人:年 月 日附件18性能确认报告序号确认项目检查结果1一周期内连续生产的产品微生物限度确认2一周期

24、内连续生产的产品微粒污染确认3产品微生物限度季度监测的年度趋势确认4产品微粒污染年度趋势确认确认结论确认人:确认结果的综合评价验证项目要 求验证情况结论所需文件符合要求符合要求符 合 规定仪表、检测仪器检定符合检定要求符合检定要求车间生产环境符合设计和使用要求符合设计和使用耍求无菌实验室检测环境符合设计和使用要求符合设计和使用耍求培养基适用性检查符合使用要求符合使用要求产品微生物限度方法有效性符合规定符合规定产品微生物限度连续情况符合规定符合规定产品微生物限度趋势分析符合规定符合规定产品微粒污染方法有效性符合使用要求符合使用要求产品微粒污染连续情况符合规定符合规定产品微粒污染趋势分析符合规定符

25、合规定确认结果的综合评价:通过一系列的验证试验,提供足够的数据,以证明所采用的方法适合于本公 司一次性使用输液器带针的产品微生物限度和微粒污染监测,所生产的产品具 产品微生物限度和微粒污染控制在相对稳定的受控状态中。确认人:年月日确认组长:年月日确认结论评价和建议:通过一系列的验证试验,结果表明所采用的试验方法适合于本 公司一次性使用输液器带针的产品微生物限度和微粒污染监测,所 生产的产品其产品微生物限度和微粒污染控制在相对稳定的受控状 态中。建议每年对产品微生物限度和微粒污染进行综合评价或确认,根据日常季度监控情况进行综合评价或确认结论确认结果可以交付使用。确认人:年 月 日确认小组组长:年

26、 月 日浙江xxxxxxt限公司确 认报告项目产品微生物限度和微粒污染确认编 号确认类别性能确认提出部门质管部质管部检验中心提出日期年月日报告日期年 月 日验证结论:通过一系列的验证试验,结果表明所采用的试验方法适合于本公司一次性使用输液器带针的产品微生物限度和微粒污染监测,所生产的产品其产品微生物限度和微粒污染控制在相对稳定的受控状态中。确认人确认小组组长填写日期年 月日批准日期年 月日产品微生物限度监测报告OJ/ZG047NO:检测依据GB15980-1995取样地点报告日期将10只密合垫投入装有10ml无菌0.9%氯化钠溶液的无菌三角烧瓶中,将已装洗脱液的无菌三角烧瓶密封,手腕式摇荡5次,用孔径为0.45口的膜片进行过滤后,将膜片的菌面朝上贴在营养琼脂培养基平板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