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车身结构与设计考试材料_第1页
汽车车身结构与设计考试材料_第2页
汽车车身结构与设计考试材料_第3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前裙板:车身前下部连接左、右前翼子板横梁或外板。 、 前框架:包括前横梁和前纵梁。前翼子板:遮盖前车轮的车身外板。 地板总成:客厢和行李箱下的地板。 门槛:车身侧部连接前、中、后柱的下边梁。后挡泥板:后轮内侧的挡泥板。 后围板:行李箱盖或后置发动机罩下方连接左右翼子板外板 后翼子板:遮盖后轮的车身外板。后围上盖板:后窗下部与行李箱盖或后置发动机罩前缘连接的外层盖板。 后窗台板:客厢内后座靠背上部与后窗连接的板件。上边梁:顶盖两侧纵向加强构件,属于车身侧部框架。 前围侧板:位于前围版两侧的挡板。前围版:发动机舱与客厢之间的隔板。 前围上盖板:风窗下部与发动机罩连接处的外层盖板。 前挡泥板:前轮内

2、侧的挡泥板。门窗框:门玻璃上的边框固定于车门上兼作玻璃升降轨道。 保险杠:防护车身前部的安全装置。中立柱:支撑顶盖或固定后门的中间立柱。 前立柱:支撑顶盖、安装风窗玻璃与前门的立柱 后立柱:车身后部支持顶盖的立柱。车身裙部:腰线以下车身面部分的总称 腰线:位于侧窗下部,贯穿前后的造型特性线 跨点:人体身躯与大腿的交接点 白车身:已装焊好,但尚未喷漆的白皮车身。牛腿:底架纵梁两侧悬伸的横梁的规时的材料的分布住方状和气流H点:试制出样车后,将座椅调至最后最下位置,把三维H点模型按照有关标准定安放在座椅上,测量“跨点”,即R点:在总布置设计之初,先根据总布置的要求确定一个座椅调至最后最下位置 “跨点

3、” 疲劳载荷:造成疲劳损坏的随机载荷偶然载荷 : 汽车行驶在各种工况下,也会因偶然的大载荷,使构建工作应力超出 屈服极限或强度极限而破坏。驾驶员眼椭圆:驾驶员已正常驾驶姿势坐在座椅中时,其眼睛位置在车身中统计 图型。驾驶员手伸及界面:驾驶员已正常的驾驶姿势坐在座椅中、身系安全带、一手握 向盘时,另一只手所能触及的最大空间界汽车造型设计:汽车总布置和车身总布置基本确定后,进一步是汽车获得具体形 艺术面貌的过程。流线:在气流中引入一条假想的曲线,认为他任何一点的切线的方向都与此时的 质点速度方向相同。流谱:在某一瞬时的流场中,许多流线的集合。 气动力:将整个汽车外表面上压力合成而得到作用在汽车上的

4、合力。 应力蒙皮 : 将薄板先点焊定位于车骨架上,再进行钥接,使蒙皮与骨架一起承载。 格栅式架构:用截面尺寸相近的冷弯型钢焊成一个较强的空间框架。格栅式架构有什么优点?1易建立比较符合实际结构的有限元计算模型; 2.容许变动杆件数量和位置, 有利于 调整杆件的应力,从而达到等强度设计的目的; 3.有较大抗扭刚性,地 板成凹形-降 低地板高度;4.承载相同情况下,提高材料利用率。1. 路面的基本类型:左右对称不平度(产生垂直加速度和垂直力);垂直曲率(产 生向心加速度和垂直力);左右不对称不平度(左右车轮产生的垂直加速力和垂直力不同);障碍物或减速带(产生垂直加速度和纵向力);水平曲率(产生侧向

5、加速度和侧向力)降低气动升力的方法?1. 采用负迎角的造型,2汽车前端底部加扰流板,3汽车底板向两侧略微翘起,4汽 车底板尾部向上翘起一个角度。LH点的作用?1决定了与驾驶员操作方便、乘坐舒适相关的车内尺寸的基准2. 确定眼椭圆在车身中位置的基准点 3,影响到驾驶员的手伸及界面。2. H点三维人体模型的应用?1. 确定汽车实际H点2.车身内部尺寸标注的基准点 3.检测汽车座椅设计的 合理性。3. 汽车空气动力学研究内容?1.汽车行驶中气动力和气动力矩 2.汽车表面和周围流谱和局部流场3. 发动机和制动装置的空气冷却问题4,汽车内部自然通风和换气问题4. 非承载式车身结构优缺点:优点:1.缓冲、

6、吸振、降噪好; 2.装配工艺简化、便于组织专业化协作; 3便于汽车 上各总成和部件的安装,易于改型和改装成其他用途车辆;4.撞车时,车架对车身有一定的保护作用。缺点:1.整车自重力大(质量大);2.整车高度大;3.制造车架需用大型设备,成本局。承载式车身:优点:轻、车身地板低缺点:减振、降噪差,若采用防振隔声材料则成本增加;改型困难。4. 理想的侧撞特性?足够大的刚性,车门和立柱不应发生大的变形;b.车门内板柔软或车门内侧 装侧撞安全气囊。1. 车身设计特点(1)、设计要求:整体协调,流线型;严格的互换性和装配准确度(2)、制图要求:车身表面上各点(空间坐标)连成的曲线必须在纵向和横 向两个截

7、面上反复协调使之光顺(3)、传统的车身设计方法规定车身图样必须用坐标网格来表,同时辅之以 1:1的模型5. 初步设计CD绘制1:5车身布置图:C2绘根据:整车初步控制尺寸和总布置方案在图中初步确定车身主要控制尺寸制彩色效果图(3)制作1:1内部模型内部覆饰和装备尽量采用或借用实物一检验内部布置尺寸及内部装饰效果(4)绘制车身主图板一技术设计中最关键一环定义:车身主要轮廓和结构的图板C5)绘制车身零件图(6)样车试制与试验加法设计:使设计结构的强度控制在必要强度的下限,然后通过试验来补充强度上的不足之处。(7)制造车身主模型6. 坐标零平面CD高度方向:一般取沿车架上缘上表面平直且较长一段所在平

8、面作为高度方向坐标的零平面。无车架:沿车身底板下表面平直且较长一段所在平面作为高度方向坐标的零平面。零平面上方为正,零平面下方为负。C2)宽度方向:汽车的纵向对称中心平面C3)长度方向:通过汽车前轮理论中心线并垂直于高度方向零平面的平面。7. 车身结构安全与设计:A区:乘客安全区;B区:缓冲吸能区目的:使乘员安全区在变形尽可能小的情况下获得优良的缓冲和吸能性能。1仅从乘员不被汽车碰撞变形后产生挤压受伤的角度:a区变形小-b区要有较大 的总体刚度-影响汽车缓冲吸能2即从缓冲吸能:b区刚性足够小,变形应足够大矛盾:a区变形小于b区变形 大解决:l.b区:外柔内刚:2. b区与a区交界处设计成具有较

9、大刚性的结构,而b区外围设计成具有较小刚 性和较好好缓冲吸能8. 改善视野性的措施1. 升高座椅、减少坐垫和背垫的倾角 2.座椅靠近汽车前端 3,加大车窗4.降低窗台5,减小风窗玻璃倾角,并尽可能靠近驾驶员眼睛6.改善发动机罩和翼子板的 形状7.减薄立柱厚度并使其下端后移船型汽车的优点:从外形和性能上都优于甲壳虫型,而且还解决了甲壳虫汽车横风不稳定性缺点:船型汽车的尾部过分向后伸出,形成了阶梯状 ,在高速时会产生较强的空气涡流。鱼型汽车的优点:围绕车身的气流比较平顺,涡流阻力较小,车室宽大,视野开阔,舒适性好,增大了行李舱容积。缺点:由于后窗玻璃倾斜太甚,窗玻璃面积增加而强度下降,夏天热光从后

10、窗大面积照射,使车内温升过高;对横风的不稳定性,即高速行驶时,会产生升力而使车轮与路面的附着力减小,出现发飘现象,在横风的吹袭下易于发生偏离现象。如何使汽车造型获得动感: 汽车外形与自然界运动体的外形相像;使汽车具有活泼流畅的线条和光滑的车身表面;强调水平线,削弱垂直线;运用不同的色彩和质感对比。改善汽车空气动力性能的措施:汽车外形设计的局部优化;采用各种气动附加装置;外形设计的整体优化。应力集中的危害:诱发进展性裂缝,导致疲劳损坏。避免应力集中的措施: 避免截面急剧变化;设计加强板;小孔开在应力较小的地 方;设计好接头。疲劳载荷和偶然载荷的关系: 经验表明如果结构尺寸选择正确,使该结构能承受

11、最大的偶然载荷作用,那么他的疲劳强度也就足够了。路面的基本类型: 左右对称不平度(产生垂直加速度和垂直力);垂直曲率(产生向心加速度和垂直力);左右不对称不平度(左车轮产生的垂直加速力和垂直力不同);障碍物或减速带(产生垂直加速度和纵向力);水平曲率(产生侧向加速度和侧向力)汽车外形三要素: 形体构成,线形构成,装饰和色彩构成。形体构成: 包裹汽车的基本形状和整体分块,取决于汽车总布置和车身总布置。线形构成: 富裕汽车外形覆盖件具体形状,即形成汽车的雕塑形象。装饰和色带构成: 散热器面罩、保险杠、灯具、车轮装饰罩、标志、浮雕式文字等的造型设计和位置布置以及车身的色彩设计。色彩的三要素: 色相,

12、明度,纯度(饱和度或色度)1. 车身地位A、四大部分之一,底盘一发动机一车身,车身已后来居上居于主导地位。B、从工艺上看:冲压、焊接、涂装、总装这四大生产线都和车身有关。C、从质量上看:客车、轿车和多数专用车,汽车车身质量约占整车自身整车整备质量的 40%60%.D、从经济效益上看:车身高于底盘和发动机。因为车身设计水平和制造质量是畅销的关键。E、从节能、节材上看,车身潜力更大。车身是技术紧密型和劳动密集型相结合的产品。F、从修理工作量上看:车身约占 30%。G、车身是汽车工业的重中之重。2. 用户对车身的基本要求A、美观:造型、色彩、装饰等。 B、价廉:便于制造和装配等。 C耐用:承 载能力

13、 高、耐腐蚀等。 D舒适:室内空间大、室内布置好、行驶平顺、视野好、噪声小等。E省油:空气阻力小,质量轻等。 F、主动安全:视野好、操纵方便、 仪表板布 置合理、abs、ebd、esp、asr、ccs等。G被动安全:安全带、安全 气囊、防撞伤 害装置、吸能结构等。H、使用维修方便:出入门方便、翼子板拆 卸方便。3. 对造型设计的要求1)使汽车具有完美的艺术形象 (2)使汽车具有良好的空气动力性能 (3)使汽 车具 有良好的工艺性 (4)使汽车具有良好的适用性 (5)应考虑材料的装饰效果4. 改善汽车空气动力性能的措施CD汽车外形设计的局部优化(车头部棱角圆化、A立柱及流水槽形状、车身 后部形

14、状对阻力的影响、表光)C2) 采用各种气动附加装置(前部扰流器、后部扰流器其目的推迟涡流的产生,减弱涡流的强度并形成局部正压以降低阻力系数和升力系数、导流罩)(3)外形设计和整体优化7. 城市大客车和长途大客车车身布置的特点对比。答:城市大客车行驶的站距短,乘客流动频繁,所以主要应保证乘客上、下车和便于在车内走动,一般多采用单、双排的布置方案,一增大过道宽度和立席面积。长途大客车由于乘客乘坐时间长,站距也远,客流量较稳定,所以主要保证座椅 的舒适性, 而且座椅的布置应尽可能面朝前方,为了增加载客量,一般可在两排中间过道处增设活动椅。且具有较高的地平面,行李舱的高度较大。8. 在主图片上进行车身

15、制表面时的车身分块原则。答: L 车身的主要轮廓线; 2. 考虑曲面形成规律; 3. 车身表面造型设计要求的特殊线,可取为分块线; 4、表面分块应使表面单凸或单凹; 5、边界条件尽量取 为平面曲 线。3 边梁式、周边式、脊梁式、 X 式车架的用途及其特点?轿车车身特点分类有哪 些?轿车造型分类有哪些?边梁式 车架结构便于安装车身和不知其他总成,有利于满足改装变型和发展 多品 种的需要,所以被广泛采用在货车、大多数专用汽车和直接利用货车底盘改 装的大客 车以及早期生产东的轿车上。周边 式车架实际上是适应轿车车身地板从边梁式派生出来的。其特点是前、 后狭 窄端系通过所谓的“缓冲臂”或“抗扭盒”与中

16、部纵梁焊接相连,前缓冲臂 位于前围 板下部倾斜踏板前方,后缓冲板位于后座下方。容许缓冲臂具有一定程 度的弹性变 形,可以吸收来自不平路面的冲击和降低车内的噪声。脊梁式 车架采用在某些高越野车性汽车上。特点是这种车架是由一根位于车 身对 称中心线上的较粗的纵向钢管和若干根横向悬伸架构成,其特点是具有很大 的抗扭刚 度,结构上容许车轮有较大的跳动空间。X 形车架多采用于轿车。特点是,是车架的前、后端均近似于边梁式车架, 中部为一短脊梁管,前、后两端便于分别安装发动机和或驱动桥。中部脊梁的宽 度和高度较 大,可以提高抗扭刚度。3 车身壳板零件分为哪几类?大客车车身蒙皮可以分为哪几类?1) 外覆盖件,

17、如车身顶盖发动机罩外板门外板翼子板。2) 内覆盖件,如前围内板,地板门内板。3) 骨架零件,他们在车身上起支撑作用如支柱门窗框以及各种纵横梁。 应力蒙皮:将薄板先电焊定位与骨架上,在进行钏接,使蒙皮与骨架可以一起承受载荷。预应力蒙皮:在承受侧壁的窗下梁至地板边梁之间,有一张长度自车身前端第二组至最后第二立柱相应大小的薄板,放在平台上游专用胎夹具压平并拉伸千分之 一左右,5. 汽车的空气阻力组成部分及各自特点。答: 1)形状阻力:由汽车前部的正压力和车身后部的负压力的压力差产生的。 占气 动阻力的 60%左右,是气动阻力的重要主要部分。汽车车身各个表面的形状 及其交接 处的转折方式是影响其得主要

18、因素。2) 摩擦阻力:由于空气的粘滞性在车身表面所产生的摩擦力,其数值取决于车 身表 面的面积和光滑程度。3) 诱导阻力:是气动升力所产生的纵向水平分力。4) 干扰阻力:由暴露在汽车外部的各种附件引起的气流相互干扰形成的。5) 内部阻力:由冷却发动机的气流和车内通风气流性形成的。 前裙板:车身前下部连接左、右前翼子板横梁或外板。 、 前框架:包括前横梁和前纵梁。前翼子板:遮盖前车轮的车身外板。地板总成:客厢和行李箱下的地板。门槛:车身侧部连接前、中、后柱的下边梁 后挡泥板:后轮内侧的挡泥板。 后围板:行李箱盖或后置发动机罩下方连接左右翼子板外板 后翼子板:遮盖后轮的车身外板。 后围上盖板:后窗

19、下部与行李箱盖或后置发动机罩前缘连接的外层盖板。 后窗台板:客厢内后座靠背上部与后窗连接的板件。 上边梁:顶盖两侧纵向加强构件,属于车身侧部框架。 前围侧板:位于前围版两侧的挡板。前围版:发动机舱与客厢之间的隔板。 前围上盖板:风窗下部与发动机罩连接处的外层盖板。前挡泥板:前轮内侧的挡泥板。 门窗框:门玻璃上的边框固定于车门上兼作玻璃升降轨道。 保险杠:防护车身前部的安全装置。中立柱:支撑顶盖或固定后门的中间立柱。 前立柱:支撑顶盖、安装风窗玻璃与前门的立柱 后立柱:车身后部支持顶盖的立柱。车身裙部:腰线以下车身面部分的总称 腰线:位于侧窗下部,贯穿前后的造型特性线 跨点:人体身躯与大腿的交接

20、点 白车身:已装焊好,但尚未喷漆的白皮车身。牛腿:底架纵梁两侧悬伸的横梁H点:试制出样车后,将座椅调至最后最下位置,把三维H点模型按照有关标准 的规定安放在座椅上,测量“跨点”,即R点:在总布置设计之初,先根据总布置的要求确定一个座椅调至最后最下位置时的“跨点” 疲劳载荷:造成疲劳损坏的随机载荷 偶然载荷 : 汽车行驶在各种工况下,也会因偶然的大载荷,使构建工作应力超出材料的屈服极限或强度极限而破坏。驾驶员眼椭圆:驾驶员已正常驾驶姿势坐在座椅中时,其眼睛位置在车身中统计分布图型。驾驶员手伸及界面:驾驶员已正常的驾驶姿势坐在座椅中、身系安全带、一手握住方向盘时,另一只手所能触及的最大空间界汽车造

21、型设计:汽车总布置和车身总布置基本确定后,进一步是汽车获得具体形状和艺术面貌的过程。流线:在气流中引入一条假想的曲线,认为他任何一点的切线的方向都与此时的气流质点速度方向相同。流谱:在某一瞬时的流场中,许多流线的集合。 气动力:将整个汽车外表面上压力合成而得到作用在汽车上的合力。 应力蒙皮 : 将薄板先点焊定位于车骨架上,再进行钥接,使蒙皮与骨架一起承载。 格栅式架构:用截面尺寸相近的冷弯型钢焊成一个较强的空间框架。 格栅式架构有什么优点?1易建立比较符合实际结构的有限元计算模型; 2. 容许变动杆件数量和位置, 有利于 调整杆件的应力,从而达到等强度设计的目的; 3.有较大抗扭刚性,地 板成

22、凹形 -降 低地板高度; 4. 承载相同情况下,提高材料利用率。2. 路面的基本类型:左 右对称不平度(产生垂直加速度和垂直力);垂直曲率(产生向心加速度和垂直力);左右不对称不平度(左右车轮产生的垂直加速力和垂直力不同);障碍物或减速带(产生垂直加速度和纵向力);水平曲率(产生侧向加速度和侧向力)降低气动升力的方法?1. 采用负迎角的造型, 2 汽车前端底部加扰流板, 3 汽车底板向两侧略微翘起, 4 汽 车底板尾部向上翘起一个角度。LH点的作用?1 决定了与驾驶员操作方便、乘坐舒适相关的车内尺寸的基准2. 确定眼椭圆在车身中位置的基准点 3, 影响到驾驶员的手伸及界面。2. H点三维人体模

23、型的应用?1.确定汽车实际H点2.车身内部尺寸标注的基准点 3.检测汽车座椅设计的 合理 性。3. 汽车空气动力学研究内容?1. 汽车行驶中气动力和气动力矩 2. 汽车表面 和周围流谱和局部流场3. 发动机和制动装置的空气冷却问题 4, 汽车内部自然通风和换气问题4. 非承载式车身结构优缺点:优点: 1 .缓冲、吸振、降噪好; 2.装配工艺简化、便于组织专业化协作; 3 便于汽车 上各总成和部件的安装,易于改型和改装成其他用途车辆; 4. 撞车时 , 车架对车身有 一定的保护作用。缺点 :1. 整车自重力大(质量大); 2. 整车高度大; 3. 制造车架需用大型设备, 成本 局。承载式车身:优

24、点: 轻、车身地板低缺点: 减振、降噪差,若采用防振隔声材料则成本增加;改型困难。5. 理想的侧撞特性? 足够大的刚性,车门和立柱不应发生大的变形; b. 车门内板柔软或车门内侧 装侧撞安 全气囊。2. 车身设计特点(1)、设计要求:整体协调,流线型;严格的互换性和装配准确度(2)、制图要求:车身表面上各点(空间坐标)连成的曲线必须在纵向和横 向两个截面上反复协调使之光顺(3)、传统的车身设计方法规定车身图样必须用坐标网格来表,同时辅之以1:1 的模型5. 初步设计CD绘制1:5车身布置图:根据:整车初步控制尺寸和总布置方案在图中初步确定车身主要控制尺寸C2) 绘制彩色效果图 (3)制作 1:

25、1 内部模型 内部覆饰和装备尽量采用或借用实物一检验内部布置尺寸及内部装饰效果(4)绘制车身主图板一技术设计中最关键一环定义:车身主要轮廓和结构的图板C5)绘制车身零件图(6)样车试制与试验 加法设计:使设计结构的强度控制在必要强度的下限,然后通过试验来补充强度上的不足之处。( 8) 制造车身主模型6. 坐标零平面CD 高度方向:一般取沿车架上缘上表面平直且较长一段所在平面作为高度方向坐标的零平面。无车架:沿车身底板下表面平直且较长一段所在平面作为高度方向坐标的零平面。零平面上方为正,零平面下方为负。( 4)宽度方向:汽车的纵向对称中心平面C5长度方向:通过汽车前轮理论中心线并垂直于高度方向零

26、平面的平面。7. 车身结构安全与设计:A区:乘客安全区;B区:缓冲吸能区 目的:使乘员安全区在变形尽可能小的情况下获得优良的缓冲和吸能性能。1 仅从乘员不被汽车碰撞变形后产生挤压受伤的角度:a 区变形小 - b 区要有较大 的总体刚度 - 影响汽车缓冲吸能2 即从缓冲吸能: b 区刚性足够小,变形应足够大 矛盾: a 区变形小于 b 区变形 大 解 决: l.b 区:外柔内刚:2. b 区与 a 区交界处设计成具有较大刚性的结构,而 b 区外围设计成具有较小刚 性 和较好好缓冲吸能8. 改善视野性的措施1. 升高座椅、减少坐垫和背垫的倾角 2. 座椅靠近汽车前端 3, 加大车窗 4. 降低窗

27、台 5, 减小风窗玻璃倾角,并尽可能靠近驾驶员眼睛 6. 改善发动机罩和翼子板的 形状 7. 减薄立柱厚度并使其下端后移船型汽车的优点:从外形和性能上都优于甲壳虫型,而且还解决了甲壳虫汽车横风不稳定性缺点: 船型汽车的尾部过分向后伸出,形成了阶梯状 , 在高速时会产生较强的空气涡流。鱼型汽车的优点:围绕车身的气流比较平顺,涡流阻力较小,车室宽大,视野开阔,舒适性好,增大了行李舱容积。缺点:由于后窗玻璃倾斜太甚,窗玻璃面积增加而强度下降, 夏天热光从后窗大面积照射,使车内温升过高;对横风的不稳定性,即高速行驶时, 会产生升力而使车轮与路面的附着力减小,出现发飘现象,在横风的吹袭下 易于发生偏离现

28、象。 如何使汽车造型获得动感: 汽车外形与自然界运动体的外形相像;使汽车具有活 泼 流畅的线条和光滑的车身表面;强调水平线,削弱垂直线;运用不同的色彩和质感对比。改善汽车空气动力性能的措施: 汽车外形设计的局部优化;采用各种气动附加装 置;外形设计的整体优化。应力集中的危害: 诱发进展性裂缝,导致疲劳损坏。 避免应力集中的措施: 避免截面急剧变化;设计加强板;小孔开在应力较小的地 方;设计好接头。疲劳载荷和偶然载荷的关系: 经验表明如果结构尺寸选择正确,使该结构能承受 最 大的偶然载荷作用,那么他的疲劳强度也就足够了。路面的基本类型: 左右对称不平度(产生垂直加速度和垂直力);垂直曲率(产向心

29、加速度和垂直力);左右不对称不平度(左车轮产生的垂直加速力和垂直 力不 同);障碍物或减速带(产生垂直加速度和纵向力);水平曲率(产生侧向加速度和侧向力)汽车外形三要素: 形体构成,线形构成,装饰和色彩构成。形体构成: 包裹汽车的基本形状和整体分块,取决于汽车总布置和车身总布置。线形构成: 富裕汽车外形覆盖件具体形状,即形成汽车的雕塑形象。装饰和色带构成: 散热器面罩、保险杠、灯具、车轮装饰罩、标志、浮雕式文字等的造型设计和位置布置以及车身的色彩设计。色彩的三要素: 色相,明度,纯度(饱和度或色度)1. 车身地位A、四大部分之一,底盘一发动机一车身,车身已后来居上居于主导地位。B、从工艺上看:

30、冲压、焊接、涂装、总装这四大生产线都和车身有关。C、从质量上看:客车、轿车和多数专用车,汽车车身质量约占整车自身整车整备质量的 40%60%.D、从经济效益上看:车身高于底盘和发动机。因为车身设计水平和制造质量是畅销的关键。E、从节能、节材上看,车身潜力更大。车身是技术紧密型和劳动密集型相结合的产品。F、从修理工作量上看:车身约占 30%。G、车身是汽车工业的重中之重。2. 用户对车身的基本要求A、美观:造型、色彩、装饰等。 B、价廉:便于制造和装配等。 C耐用:承 载能力 高、耐腐蚀等。 D舒适:室内空间大、室内布置好、行驶平顺、视野好、噪声小等。E省油:空气阻力小,质量轻等。 F、主动安全

31、:视野好、操纵方便、 仪表板布 置合理、abs、ebd、esp、asr、ccs等。G被动安全:安全带、安全 气囊、防撞伤 害装置、吸能结构等。H、使用维修方便:出入门方便、翼子板拆 卸方便。3. 对造型设计的要求1)使汽车具有完美的艺术形象 (2)使汽车具有良好的空气动力性能 (3)使汽 车具 有良好的工艺性 (4)使汽车具有良好的适用性 (5)应考虑材料的装饰效果4. 改善汽车空气动力性能的措施CD汽车外形设计的局部优化(车头部棱角圆化、A立柱及流水槽形状、车身 后部形 状对阻力的影响、表光)C2) 采用各种气动附加装置(前部扰流器、后部扰流器其目的推迟涡流的产生,减弱涡流的强度并形成局部正

32、压以降低阻力系数和升力系数、导流罩)(3)外形设计和整体优化7. 城市大客车和长途大客车车身布置的特点对比。答:城市大客车行驶的站距短,乘客流动频繁,所以主要应保证乘客上、下车和便于在车内走动,一般多采用单、双排的布置方案,一增大过道宽度和立席面积。长途大客车由于乘客乘坐时间长,站距也远,客流量较稳定,所以主要保证座椅的舒适性,而且座椅的布置应尽可能面朝前方,为了增加载客量,一般可在两排中间过道处增设活动椅。且具有较高的地平面,行李舱的高度较大。8. 在主图片上进行车身制表面时的车身分块原则。答: L 车身的主要轮廓线; 2.考虑曲面形成规律; 3. 车身表面造型设计要求的特殊 线,可取为分块

33、线; 4、表面分块应使表面单凸或单凹; 5、边界条件尽量取 为平面曲 线。3 边梁式、周边式、脊梁式、 X 式车架的用途及其特点?轿车车身特点分类有哪 些?轿车造型分类有哪些?边梁式 车架结构便于安装车身和不知其他总成,有利于满足改装变型和发展 多品 种的需要,所以被广泛采用在货车、大多数专用汽车和直接利用货车底盘改 装的大客 车以及早期生产东的轿车上。周边 式车架实际上是适应轿车车身地板从边梁式派生出来的。其特点是前、 后狭 窄端系通过所谓的“缓冲臂”或“抗扭盒”与中部纵梁焊接相连,前缓冲臂 位于前围 板下部倾斜踏板前方,后缓冲板位于后座下方。容许缓冲臂具有一定程 度的弹性变 形,可以吸收来

34、自不平路面的冲击和降低车内的噪声。脊梁式 车架采用在某些高越野车性汽车上。特点是这种车架是由一根位于车 身对 称中心线上的较粗的纵向钢管和若干根横向悬伸架构成,其特点是具有很大 的抗扭刚 度,结构上容许车轮有较大的跳动空间。X 形车架多采用于轿车。特点是,是车架的前、后端均近似于边梁式车架, 中部为一短脊梁管,前、后两端便于分别安装发动机和或驱动桥。中部脊梁的宽 度和高度较 大,可以提高抗扭刚度。3 车身壳板零件分为哪几类?大客车车身蒙皮可以分为哪几类?4) 外覆盖件,如车身顶盖发动机罩外板门外板翼子板。5) 内覆盖件,如前围内板,地板门内板。6) 骨架零件,他们在车身上起支撑作用如支柱门窗框

35、以及各种纵横梁。 应力蒙皮:将薄板先电焊定位与骨架上,在进行钏接,使蒙皮与骨架可以一起承受载荷。预应力蒙皮:在承受侧壁的窗下梁至地板边梁之间,有一张长度自车身前端第二组至最后第二立柱相应大小的薄板,放在平台上游专用胎夹具压平并拉伸千分之 一左右,5. 汽车的空气阻力组成部分及各自特点。答: 1)形状阻力:由汽车前部的正压力和车身后部的负压力的压力差产生的。 占气 动阻力的 60%左右,是气动阻力的重要主要部分。汽车车身各个表面的形状 及其交接 处的转折方式是影响其得主要因素。2) 摩擦阻力:由于空气的粘滞性在车身表面所产生的摩擦力,其数值取决于车 身表 面的面积和光滑程度。3) 诱导阻力:是气

36、动升力所产生的纵向水平分力。4) 干扰阻力:由暴露在汽车外部的各种附件引起的气流相互干扰形成的。5) 内部阻力:由冷却发动机的气流和车内通风气流性形成的。 前裙板:车身前下部连接左、右前翼子板横梁或外板。 、 前框架:包括前横梁和前纵梁。前翼子板:遮盖前车轮的车身外板。 地板总成:客厢和行李箱下的地板。门槛:车身侧部连接前、中、后柱的下边梁。 后挡泥板:后轮内侧的挡泥板。后围板:行李箱盖或后置发动机罩下方连接左右翼子板外板 后翼子板:遮盖后轮的车身外板。后围上盖板:后窗下部与行李箱盖或后置发动机罩前缘连接的外层盖板。 后窗台板:客厢内后座靠背上部与后窗连接的板件。上边梁:顶盖两侧纵向加强构件,

37、属于车身侧部框架。 前围侧板:位于前围版两侧的挡板。前围版:发动机舱与客厢之间的隔板。 前围上盖板:风窗下部与发动机罩连接处的外层盖板。前挡泥板:前轮内侧的挡泥板。 门窗框:门玻璃上的边框固定于车门上兼作玻璃升降轨道。 保险杠:防护车身前部的安全装置。中立柱:支撑顶盖或固定后门的中间立柱。 前立柱:支撑顶盖、安装风窗玻璃与前门的立柱 后立柱:车身后部支持顶盖的立柱。车身裙部:腰线以下车身面部分的总称 腰线:位于侧窗下部,贯穿前后的造型特性线 跨点:人体身躯与大腿的交接点白车身:已装焊好,但尚未喷漆的白皮车身。 牛腿:底架纵梁两侧悬伸的横梁H点:试制出样车后,将座椅调至最后最下位置,把三维H点模

38、型按照有关标准 的规定安放在座椅上,测量“跨点”,即R点:在总布置设计之初,先根据总布置的要求确定一个座椅调至最后最下位置时的“跨点”疲劳载荷:造成疲劳损坏的随机载荷偶然载荷 : 汽车行驶在各种工况下,也会因偶然的大载荷,使构建工作应力超出材料的屈服极限或强度极限而破坏。驾驶员眼椭圆:驾驶员已正常驾驶姿势坐在座椅中时,其眼睛位置在车身中统计分布图型。驾驶员手伸及界面:驾驶员已正常的驾驶姿势坐在座椅中、身系安全带、一手握住方向盘时,另一只手所能触及的最大空间界汽车造型设计:汽车总布置和车身总布置基本确定后,进一步是汽车获得具体形状和艺术面貌的过程。流线:在气流中引入一条假想的曲线,认为他任何一点

39、的切线的方向都与此时的气流质点速度方向相同。流谱:在某一瞬时的流场中,许多流线的集合。 气动力:将整个汽车外表面上压力合成而得到作用在汽车上的合力。 应力蒙皮 : 将薄板先点焊定位于车骨架上,再进行钥接,使蒙皮与骨架一起承载。 格栅式架构:用截面尺寸相近的冷弯型钢焊成一个较强的空间框架。 格栅式架构有什么优点?1 易建立比较符合实际结构的有限元计算模型; 2. 容许变动杆件数量和位置, 有利于 调整杆件的应力,从而达到等强度设计的目的; 3. 有较大抗扭刚性,地 板成凹形 - 降 低地板高度; 4. 承载相同情况下,提高材料利用率。3. 路面的基本类型:左 右对称不平度(产生垂直加速度和垂直力

40、);垂直曲率(产 生向心加速度和垂直力);左右不对称不平度(左右车轮产生的垂直加速力和垂直力不同);障碍物或减速带(产生垂直加速度和纵向力);水平曲率(产生侧向加速度和侧向力)降低气动升力的方法?1. 采用负迎角的造型,2汽车前端底部加扰流板,3汽车底板向两侧略微翘起,4汽 车底板尾部向上翘起一个角度。LH点的作用?1决定了与驾驶员操作方便、乘坐舒适相关的车内尺寸的基准2. 确定眼椭圆在车身中位置的基准点3,影响到驾驶员的手伸及界面。2. H点三维人体模型的应用?1. 确定汽车实际H点2.车身内部尺寸标注的基准点 3.检测汽车座椅设计的 合理 性。3. 汽车空气动力学研究内容?1.汽车行驶中气

41、动力和气动力矩2.汽车表面和周围流谱和局部流场3. 发动机和制动装置的空气冷却问题4,汽车内部自然通风和换气问题4. 非承载式车身结构优缺点:优点:1.缓冲、吸振、降噪好; 2装配工艺简化、便于组织专业化协作;3便于汽车上各总成和部件的安装,易于改型和改装成其他用途车辆;4.撞车时,车架对车身有一定的保护作用。缺点:1.整车自重力大(质量大);2.整车高度大;3.制造车架需用大型设备,成本局。承载式车身:优点:轻、车身地板低缺点:减振、降噪差,若采用防振隔声材料则成本增加;改型困难。6. 理想的侧撞特性?足够大的刚性,车门和立柱不应发生大的变形;b.车门内板柔软或车门内侧装侧撞安全气囊。3.

42、车身设计特点(1)、设计要求:整体协调,流线型;严格的互换性和装配准确度(2)、制图要求:车身表面上各点(空间坐标)连成的曲线必须在纵向和横 向两个截面上反复协调使之光顺(3)、传统的车身设计方法规定车身图样必须用坐标网格来表,同时辅之以 1:1的模型5. 初步设计CD绘制1:5车身布置图:根据:整车初步控制尺寸和总布置方案在图中初步确定车身主要控制尺寸C2)绘制彩色效果图(3)制作1:1内部模型内部覆饰和装备尽量采用或借用实物一检验内部布置尺寸及内部装饰效果(4)绘制车身主图板一技术设计中最关键一环定义:车身主要轮廓和结构的图板C5)绘制车身零件图(6)样车试制与试验加法设计:使设计结构的强

43、度控制在必要强度的下限,然后通过试验来补充强度上的不足之处。(9)制造车身主模型6. 坐标零平面CD高度方向:一般取沿车架上缘上表面平直且较长一段所在平面作为高度方向坐标的零平面。无车架:沿车身底板下表面平直且较长一段所在平面作为高度方向坐标的零平面。零平面上方为正,零平面下方为负。(6)宽度方向:汽车的纵向对称中心平面C7长度方向:通过汽车前轮理论中心线并垂直于高度方向零平面的平面。7. 车身结构安全与设计:A区:乘客安全区;B区:缓冲吸能区目的:使乘员安全区在变形尽可能小的情况下获得优良的缓冲和吸能性能。1仅从乘员不被汽车碰撞变形后产生挤压受伤的角度:a区变形小-b区要有较大 的总体刚度-

44、影响汽车缓冲吸能2即从缓冲吸能:b区刚性足够小,变形应足够大矛盾:a区变形小于b区变形 大解决:l.b区:外柔内刚:2. b区与a区交界处设计成具有较大刚性的结构,而b区外围设计成具有较小刚 性和较好好缓冲吸能8. 改善视野性的措施1.升高座椅、减少坐垫和背垫的倾角 2.座椅靠近汽车前端3,加大车窗4降低窗 台5, 减小风窗玻璃倾角,并尽可能靠近驾驶员眼睛 6.改善发动机罩和翼子板的 形状7.减 薄立柱厚度并使其下端后移船型汽车的优点:从外形和性能上都优于甲壳虫型,而且还解决了甲壳虫汽车横风不稳定性缺点:船型汽车的尾部过分向后伸出,形成了阶梯状 ,在高速时会产生较强的空气涡流。 鱼型汽 车的优

45、点:围绕车身的气流比较平顺,涡流阻力较小,车室宽大,视野开阔,舒适性好,增大了行李舱容积。缺点:由于后窗玻璃倾斜太甚,窗玻璃面积增加而强度下降,夏天热光从后窗大面积照射,使车内温升过高;对横风的不稳定性,即高速行驶时,会产生升力而使车轮与路面的附着力减小,出现发飘现象,在横风的吹袭下易于发生偏离现象。如何使汽车造型获得动感: 汽车外形与自然界运动体的外形相像;使汽车具有活泼流畅的线条和光滑的车身表面;强调水平线,削弱垂直线;运用不同的色彩和质感对比。改善汽车空气动力性能的措施:汽车外形设计的局部优化;采用各种气动附加装置;外形设计的整体优化。应力集中的危害:诱发进展性裂缝,导致疲劳损坏。避免应

46、力集中的措施:避免截面急剧变化;设计加强板;小孔开在应力较小的地方;设计好接头。疲劳载荷和偶然载荷的关系: 经验表明如果结构尺寸选择正确,使该结构能承受最大的偶然载荷作用,那么他的疲劳强度也就足够了。路面的基本类型:左右对称不平度(产生垂直加速度和垂直力);垂直曲率(产生向心加速度和垂直力);左右不对称不平度(左车轮产生的垂直加速力和垂直力不同);障碍物或减速带(产生垂直加速度和纵向力);水平曲率(产生侧向加速度和侧向力)汽车外形三要素:形体构成,线形构成,装饰和色彩构成。形体构成:包裹汽车的基本形状和整体分块,取决于汽车总布置和车身总布置。形构成: 富裕汽车外形覆盖件具体形状,即形成汽车的雕

47、塑形象。装饰和色带构成: 散热器面罩、保险杠、灯具、车轮装饰罩、标志、浮雕式文字 等 的造型设计和位置布置以及车身的色彩设计。色彩的三要素: 色相,明度,纯度(饱和度或色度)1. 车身地位A、四大部分之一,底盘一发动机一车身,车身已后来居上居于主导地位。B、从工艺上看:冲压、焊接、涂装、总装这四大生产线都和车身有关。C、从质量上看:客车、轿车和多数专用车,汽车车身质量约占整车自身整车整备质量的 40%60%.D、从经济效益上看:车身高于底盘和发动机。因为车身设计水平和制造质量是畅销的关键。E、从节能、节材上看,车身潜力更大。车身是技术紧密型和劳动密集型相结合的产品。F、从修理工作量上看:车身约占 30%。G、车身是汽车工业的重中之重。2. 用户对车身的基本要求A、美观:造型、色彩、装饰等。 B、价廉:便于制造和装配等。 C、耐用:承 载能力 高、耐腐蚀等。 D舒适:室内空间大、室内布置好、行驶平顺、视野好、噪声小等。E省油:空气阻力小,质量轻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