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地区培养小学生阅读兴趣的策略研究_第1页
农村地区培养小学生阅读兴趣的策略研究_第2页
农村地区培养小学生阅读兴趣的策略研究_第3页
农村地区培养小学生阅读兴趣的策略研究_第4页
农村地区培养小学生阅读兴趣的策略研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杵坭小学县级课题农村地区培养小学生阅读兴趣的策略研究杵坭小学课题组杵坭小学县级微型课题农村地区培养小学生阅读兴趣的策略研究结 题 报 告 2009年9月,经县教育局课题评审组审定批准,我校开始了县级微型课题农村地区培养小学生阅读兴趣的策略研究的研究。历时两年的努力,已完成了该课题的预定研究任务。现将课题研究工作的具体情况汇报如下:一、问题的提出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让学生变聪明的方法,不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量,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读书是人类最重要的学习方式,读书是学生们净化心灵,升华人格的重要途径”俗话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多年的小学语文教学实践,使我们深深地感受到农村小学生

2、学语文难,写作文更难。其中最重要的原因之一,就是学生阅读量少,积累得少。从社会环境来看目前以知识经济为主导的时代,催促着学习型社会的加快形成,终身学习成为这个时代重要的关键词之一。良好的阅读习惯、独立的阅读能力,是终身学习这座“大厦”的基石。从学校教育来看我校是一所农村小学校,绝大部分家庭经济条件差,家庭购书能力有限,父母文化水平低,指导阅读能力差。这一切不利因素导致大部分学生没有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而且学生的阅读范围比较狭窄、层次较浅。所以培养学生阅读兴趣,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迫在眉睫。从个人成长来看良好的阅读习惯不仅与学生独立的阅读能力息息相关,更与学生丰富的精神世界,高尚的情趣爱好,和谐的

3、人格个性关联紧密,对学生知识的增长,心灵的净化,情感的升华具有重要意义。基于以上背景,我们选择“农村地区培养小学生阅读兴趣的策略研究”课题,旨在探索培养学生良好阅读习惯的途径和方法,为学生终身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二、研究的理论依据 1课程标准 课标明确规定第一学段的学生阅读总量不少于5万字;第二学段的阅读总量不少于40万字;第三学段的阅读总量不少于100万字;第四学段的阅读总量不少于260万字等等。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鼓励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2新教育实验理论朱永新教授说过,一个人的阅读史就是一个

4、人的精神发育史。而童年的阅读对于一个人的完美人格形成又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适合孩子阅读的书籍对于一个孩子来说,就是精神的营养品。3我国传统语文教学主要强调博览、诵读、精思、背诵等学习方法。4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有意义接受学习理论、阅读心理学等为本课题的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三、研究的目标1通过研究,提高老师对加强学生课外阅读的认识,提高对学生课外阅读的指导能力。2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探讨农村小学培养学生阅读兴趣的有效途径和方法,改善农村小学生缺乏阅读兴趣的问题。3通过研究,激发小学生课外阅读兴趣,使学生具备良好的语文素养。使学生充分认识到,学会阅读是学会学习的基础,提高阅读兴趣又是阅读的前提。4树立

5、终身发展思想,重视提高课外阅读能力;提高对社会环境的认识能力,增强回报社会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四、研究的内容1调查本地区农村小学生阅读的状况,分析其原因,研究其对策。2课内阅读兴趣培养的研究我们教师在教学中应当通过多种手段让每个学生都喜欢读书,主动读书,并视读书为一种享受。这种兴趣将伴随整个阅读过程,是一种实实在在的情感体验。3课外阅读兴趣培养的研究学生从课内阅读转向课外阅读,更有助于他们深入探究优秀作品中人物性格的发展,故事情节的变化,以及作品的内在涵义。4总结农村小学培养学生阅读兴趣的经验。五、研究的方法1问卷调查法以学生的问卷调查为主,家长问卷调查为辅。通过对调查问卷的分析,对学生的阅读时

6、间、内容、兴趣、习惯有具体的了解,以便确定研究的重难点,认清研究的方向,提高研究的效果。2文献法搜集相关文献,并进行整理、归类,以便更好地进行学习研究。3行动研究法:以培养学生阅读兴趣为目标,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开展各种丰富多彩的活动,组织、引导学生大量地阅读,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4实验法在经过课研人员一系列的准备后,把研究出的成果运用到实际中去,观察对比分析后,提出问题,分析问题,总结经验,从反馈中再作修改。5比较法将研究前后的效果进行比较分析,总结出相对科学合理的研究方法,再推广实施。 6经验总结法:在课题研究的过程中,在各实施阶段及时总结培养和提高学生阅读兴趣的途径、策略和经验,提升理

7、论思考,揭示实践运用的规律性。六、研究的步骤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2009年9月-2010年4月)这一阶段的主要任务是: 1.在组员讨论、专家指导的基础上制定研究方案。2.调查学生阅读状况及分析原因。(问卷形式)3.征求师生意见,完善研究内容。4.做好学生和家长的思想动员工作。 第二阶段:具体实施阶段(2010年5月-2011年6月) 这一阶段的主要任务是: 1加强理论学习。采用集中学习与个人自学相结合,学习现代教育理论、新课改精神等。2实验班级进行研究实践。确定书目,指导方法,开展活动,正面评价。 3边研究边总结。定期开展研讨会,汇报近阶段实验情况,总结经验,共同解决一些疑难问题,使课题研究

8、不断完善。3.完成实验研究报告和论文。 第三阶段:总结评估阶段(2011年7月-2011年9月)这一阶段的主要任务是:1做好课题组资料整理工作,总结经验,撰写有价值的论文。2做好结题汇报工作。3实验研究成果展示。七、研究的实施过程(一)现状调查 分析研究 1问卷调查 2009年9月,课题研究组深入开展农村地区培养小学生阅读兴趣的策略研究。课题组采用无记名问卷调查的形式,对我乡小学生的阅读现状进行了调查。其中二至六年级共发出调查问卷120份,回收有效问卷120份。根据我们调查的结果显示,二至六年级有52%的学生不喜欢阅读,而在阅读时做摘录,写心得体会的更是寥寥无几。 2结果分析 根据调查结果,分

9、析可知:(1)阅读兴趣有待于进一步地提高; (2)阅读资料需要充实; (3)阅读习惯必须加强培养; (4)阅读方法急需指导。(二)加大硬件设施投入 积极营造读书氛围学校在争取上级部门大力支持的同时,自筹资金,添置了新的图书资料,逐步完善了学校图书室功能。在每个班级设置了图书柜,图书类型主要由班主任推荐或学生自荐。每周从图书室借来图书放在班级图书柜里,在课余时间,学生可以自由借阅班级图书柜里的图书。每周开设1节课外阅读课,指导学生运用所学阅读方法进行大量的课外阅读,增加阅读量,增强阅读能力。我校正积极开展以“书香校园”为主题的校园文化建设活动,我们提出“让书香溢满校园,让知识成就未来”的目标,积

10、极营造浓厚的读书氛围。我们要让每一个孩子从小就从文学典范中汲取营养,从而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学习能力,为学生可持续阅读奠定坚实的基础。(三)提升认识 指导阅读方法 1激发阅读兴趣 科学家谈家桢说:“兴趣是启蒙的钥匙,也很可能是决定一生道路的入口”。从心理学角度来看,浓厚的兴趣是意志的趋向,是求知的动力。课题组老师以自己读书的体会、名人读书的事例,让学生明白拥有良好的阅读习惯和浓厚的阅读兴趣,是快乐阅读的前提。再向学生介绍自己喜爱的书籍和对书中人物的看法,让他们感受到阅读课外书能学到更多的知识,增添生活的乐趣。 2指导阅读方法许多学生有课外阅读的兴趣,但在怎样去读的问题上并不明确。有的学生只凭兴

11、趣,凡有生动情节的内容就走马看花地读一读,有的学生读了好文章,也不懂得进行知识积累。在研究过程中我们向学生介绍了一些有效的阅读方法: (1)精读 对文章中的重点章节,集中精力进行精细的阅读。要细读多思,反复琢磨,反复研究,边分析边评价,务求明白透彻,以便吸取精华。 (2)选读 就是根据自己在课内学习或习作上的某种需要去有选择的阅读有关书报,以便学以致用。 (3)浏览 对所读的书报,快速地观其概貌。这是一种广泛阅读课外读物,获取各类知识的方法,提示学生可以按照“速读-寻找知识点-摘记”的顺序进行阅读。方法介绍以后,就让学生自己选一种方法去进行阅读,开始学生不大习惯,教师便陪着学生读,并进行个别指

12、导。3阅读教学方法如今,阅读资料大量涌现,而语文课本中课文较少,学生语文学习的时间又有限。为了在有限的时间内提高阅读教学效率,必须改革阅读教学方法。(1)着眼课文学习进行的课外阅读。从课文这个出发点,精读一篇课文,可以带读许多相关的文章,如麻雀一文,它是俄国著名作家屠格涅夫写的,他的作品构思新颖,视角独特,语言精练,文字优美。要想体会他的风格,同学们课后可以阅读他的代表作猎人笔记。从另一方面,麻雀一文表现的是伟大的母爱,我国古代有位诗人也写了一首诗来歌颂母爱,那就是孟郊的游子吟。如此引导,足可见围绕课文进行课外阅读,天地是多么广阔。(2)围绕课内写作进行的课外阅读。作文,多少学生为它伤透了脑筋

13、,但是作文的道理和方法,光靠老师讲,学生是掌握不了的,只有在完成一定阅读量后,学生才能悟出来。因而,围绕课堂上的写作训练,辅之以适当的课外阅读,以读来促写。(四)开展活动 营造阅读氛围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学习的推动力,感兴趣的活动可以使人持久地集中注意,处于一种积极兴奋的状态。开展形式多样的阅读活动,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在研究过程中,我们要求做到以下几点:1课前三分钟,轮流朗读。利用课前三分钟,让学生轮流上台念一段自己摘抄的优美语段,不仅能增加语汇的积累,又能促进学生在课外自觉认真的阅读。2定期举办朗读,讲故事比赛;定期与不定期开展诗歌朗诵会、故

14、事会等。通过举行比赛,在校园内掀起读书的热潮,引发阅读兴趣,促进学生大量阅读。3结合课文内容,编课本剧。学生自编自导自演,不仅提高了他们的阅读能力、审美能力、理解能力,分析能力、表演能力,还提高了他们的合作能力。 4开展“向你介绍一本好书”的读书活动。由学生自己筛选后,向全班同学介绍自己读过的一本好书。学生为表现自己,必定行动起来,积极阅读并认真比较。这样既达到了训练阅读的目的,又培养了学生的概括表达能力。5充分发挥图书室功能阅览室定期开放,由专人负责,创设阅读氛围,保证学生的阅读时间。布置一定的课外阅读作业,定期交流阅读情况,比比谁知道的故事多、名人多,让学生在竞争中阅读。活动的开展,提高了

15、学生的阅读能力,更加浓厚了学生的阅读兴趣。一天下午,一些家长来接自己的孩子时,有的家长说:“低年级时,我的娃娃只喜欢看电视,现在就不一样,放学回到家先将作业做好,然后拿起厚厚一本书津津有味地看起来。而且除了看故事书外还看水浒传、三国演义”八、研究的成果(一)通过课题研究,学生养成了浓厚的阅读兴趣和良好的阅读习惯,提高了语文综合素质学生能认识到阅读带来的好处,感受到阅读带来的乐趣,阅读已成为学生每天必做的事。通过前后两次阅读习惯的调查显示,现在70%的学生喜欢阅读, 比以前提高了54%;92%的学生每天阅读,时间在一个小时左右,而以前每天阅读的学生只有4%。通过这一数据,可以看到,学生已初步养成

16、了良好的读书习惯,知道阅读的重要性,并能自觉主动地进行阅读活动。(二)研究积累了指导学生阅读的策略1选择适合学生阅读的书。2布置适当的阅读量。3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如一边读一边提问;一边读一边想;一边读一边想象,把文字还原成图画;一边读一边联想,想到类似的人、事、景、理;一边读一边体会作者的感情,体会作品中蕴藏的思想感情等等。学生掌握了方法,体会到了阅读的乐趣,更有利于提高阅读的效果。4及时交流,正面评价。把摘记的精彩内容贴在学习园地里,这样,既能对好学生表扬,又能激励其余的人。多数学生能按要求完成,质量越来越高,篇幅越来越长。(三)师生互动阅读,促进了教师专业成长开展课外阅读活动,对学生进行阅读习惯的培养,教师必需自己要热爱阅读。一方面,可以给学生以示范引导,树立读书的榜样;更重要的在于提升自己的阅读品味,了解学生的阅读需求,熟悉学生的阅读读本,提高自身阅读指导能力。经过这两年的师生共读,我们教师的阅读范围也扩大了,教学水平也在阅读中有所提高,并增进了师生之间的感情。同时,通过课题研究还进一步树立了我们的科研意识,提高了我们的理论水平与实践能力,促进了自己的专业发展。一些老师撰写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