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免疫学和免疫检验概论汇总_第1页
临床免疫学和免疫检验概论汇总_第2页
临床免疫学和免疫检验概论汇总_第3页
临床免疫学和免疫检验概论汇总_第4页
临床免疫学和免疫检验概论汇总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2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概论第01讲概论(一)学习免疫学的基本概念,了解临床免疫学的理论基础,掌握免疫技术的检测原理是学习和研究临床免疫学与免疫技术的重要保障。免疫学简介临床免疫学临床免疫学和免疫检验讲义编号NODE70276100010100000101:针对本讲义提问免疫的概念宿主体内的免疫系统,能识别并清除从外环境中侵入的病原生物及其产生的毒素、内环境中因基因突变产生的肿瘤细胞、自身衰老残损的组织细胞或自身变性抗原,实现免疫防御、免疫自稳和免疫监视的功能,保持机体内环境稳定。讲义编号NODE70276100010100000102:针对本讲义提问免疫系统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免疫分子中枢外周膜型分子分泌型分子胸腺骨髓

2、脾脏、淋巴结、黏膜伴随淋巴组织淋巴细胞(T细胞、B细胞、NK细胞)免疫辅助细胞(吞噬细胞、树突状细胞等)TCRBCRCD分子粘附分子MHC其他免疫球蛋白补体分子细胞因子讲义编号NODE70276100010100000103:针对本讲义提问免疫系统-免疫器官与组织中枢免疫器官讲义编号NODE70276100010100000104:针对本讲义提问讲义编号NODE70276100010100000105:针对本讲义提问讲义编号NODE70276100010100000106:针对本讲义提问免疫系统-免疫细胞讲义编号NODE70276100010100000107:针对本讲义提问T细胞讲义编号NO

3、DE70276100010100000108:针对本讲义提问B细胞 讲义编号NODE70276100010100000109:针对本讲义提问第02讲概论(二)免疫系统免疫分子1.免疫球蛋白讲义编号NODE70276100010200000101:针对本讲义提问讲义编号NODE70276100010200000102:针对本讲义提问2.补体系统讲义编号NODE70276100010200000103:针对本讲义提问讲义编号NODE70276100010200000104:针对本讲义提问3.细胞因子讲义编号NODE70276100010200000105:针对本讲义提问4.黏附分子讲义编号NODE

4、70276100010200000106:针对本讲义提问5.CD抗原人类白细胞分化抗原(HLA)是指血细胞在分化成熟为不同谱系、分化的不同阶段及细胞活化过程中,出现或消失的细胞表面标记分子。采用单克隆抗体鉴定识别的自细胞分化抗原称CD抗原。检测CD抗原是实验室识别细胞及不同分化阶段细胞或细胞亚群最主要的方法。讲义编号NODE70276100010200000107:针对本讲义提问免疫功能生理性(有利)病理性(不利)免疫防御抗感染免疫缺陷病超敏反应免疫自稳清除损伤或衰老细胞自身免疫病免疫监视杀伤和清除异常突变细胞肿瘤持续病毒感染讲义编号NODE70276100010200000108:针对本讲义

5、提问免疫应答固有免疫,innate immunity。适应性免疫,adaptive immunity。-体液免疫应答、细胞免疫应答。讲义编号NODE70276100010200000109:针对本讲义提问临床免疫学临床免疫学是将免疫学基础理论、临床疾病与免疫学技术相结合,用于研究疾病的免疫病理机制、诊断与鉴别诊断、评价治疗效果和判断预后的多个分支学科的总称。免疫病理与免疫性疾病移植免疫学肿瘤免疫学感染免疫学讲义编号NODE70276100010200000110:针对本讲义提问临床免疫学与免疫检验临免疫检验可分为两部分,一部分为利用免疫检测原理与技术检测免疫相关物质;另一部分是利用免疫检测原理

6、与技术检测体液中微量物质。讲义编号NODE70276100010200000111:针对本讲义提问【习题】免疫的概念是指机体免疫系统具有A.发现并排除有毒因子的能力B.识别和排除抗原性异物的能力C.抵抗并清除传染性因子的能力D.发现和消除恶变细胞的能力E.清除体内衰老损伤细胞的能力  正确答案B答案解析免疫的概念是指机体免疫系统具有识别和排除抗原性异物的能力。讲义编号NODE70276100010200000112:针对本讲义提问机体免疫自稳功能低下,可导致A.免疫缺陷病B.免疫增殖病C.自身免疫病D.恶性肿瘤E.超敏反应  正确答案C答案解析免疫自稳是

7、清除损伤或衰老细胞,功能低下时可导致自身免疫病。讲义编号NODE70276100010200000113:针对本讲义提问人体内最大的外周免疫器官是A.胸腺B.骨髓C.脾D.淋巴结E.法氏囊  正确答案C答案解析人体内最大的外周免疫器官是脾。讲义编号NODE70276100010200000114:针对本讲义提问可非特异直接杀伤靶细胞的是A.NK细胞B.Th细胞C.Ts细胞D.Tc细胞E.TCR细胞  正确答案A答案解析NK细胞可非特异直接杀伤靶细胞。讲义编号NODE70276100010200000115:针对本讲义提问新生儿从初乳中获得的Ig主要是A.

8、IgEB.IgDC.IgGD.SIgAE.IgM  正确答案D答案解析新生儿从初乳中获得的Ig主要是SIgA。讲义编号NODE70276100010200000116:针对本讲义提问特异性免疫效应功能不包括A.浆细胞分泌特异性抗体,执行体液免疫功能B.Th细胞分泌细胞因子等效应因子,执行细胞免疫功能C.CTL细胞杀伤靶细胞D.产生记忆细胞E.中性粒细胞吞噬与杀灭细菌  正确答案E答案解析中性粒细胞吞噬与杀灭细菌属于固有免疫,是非特异性免疫。讲义编号NODE70276100010200000117:针对本讲义提问粘膜伴随的淋巴组织主要的功能是A.B、T淋巴

9、细胞栖息和增殖场所B.各种免疫细胞的发源地C.T细胞分化成熟的场所D.B细胞分化成熟的场所E.主要产生IgA及分泌性IgA,执行体液免疫与局部特异免疫作用  正确答案E答案解析粘膜伴随的淋巴组织主要的功能是分泌性IgA。 讲义编号NODE70276100010200000118:针对本讲义提问抗原抗体反应第01讲抗原抗体反应抗原抗体反应抗原与相应抗体之间所发生的特异性结合反应。体内反应可介导吞噬、溶菌、杀菌、中和毒素等体液免疫效应;体外反应则根据抗原、抗体性质的不同和反应条件的差别,在抗原抗体复合物形成后表现为不同的现象。包括:沉淀反应、凝集反应等。抗原抗体反应(antig

10、en-antibody reaction)讲义编号NODE70276100020100000101:针对本讲义提问讲义编号NODE70276100020100000102:针对本讲义提问抗原抗体反应的原理抗原抗体反应的特点影响抗原抗体反应的因素免疫学检测技术的类型抗原抗体反应的原理一、抗原抗体结合力抗原和抗体的结合为分子间结构互补的特异结合,是一种非共价的结合,不形成牢固的共价键。在抗原抗体特异结合后有四种分子间引力参与并促进其结合。静电引力范德华引力氢键疏水作用力讲义编号NODE70276100020100000103:针对本讲义提问静电引力(electrostatic forces)范德华

11、引力:作用最小。(van der Waals interactions)氢键: 最具特异性。(hydrogen bond )疏水作用力: 作用最大。(hydrophobic interactions)讲义编号NODE70276100020100000104:针对本讲义提问二、抗原抗体的亲和力与亲合力亲和性(affinity)抗体分子上一个抗原结合点与一个相应抗原表位之间结合强度,抗原抗体的亲和性取决于两者空间构型互补的程度。讲义编号NODE70276100020100000105:针对本讲义提问亲合力(avidity)指一个完整抗体分子的抗原结合部位与若干相应抗原表位之间的结合强度。与亲和性、

12、抗体结合价、抗原的有效抗原表位有关。AvidityThe overall strength of binding between an Ag with many determinants and multivalent Abs讲义编号NODE70276100020100000106:针对本讲义提问三、亲水胶体转化为疏水胶体抗原抗体反应的特点特异性可逆性比例性阶段性讲义编号NODE70276100020100000107:针对本讲义提问一、特异性抗原与抗体结合反应的专一性分子基础:抗原表位与抗体分子高变区之间空间构型的互补性。讲义编号NODE70276100020100000108:针对本讲义提

13、问两种不同的抗原分子具有部分相同或类似结构的抗原表位,可与彼此相应的抗血清发生反应,称为交叉反应。讲义编号NODE70276100020100000109:针对本讲义提问二、比例性抗原与抗体发生可见反应需遵循一定的量比关系等价带:抗原抗体比例合适。带现象:抗原抗体比例不合适。前带:抗体过量。后带:抗原过量。讲义编号NODE70276100020100000110:针对本讲义提问三、可逆性免疫复合物可在一定条件下解离为游离抗原与抗体影响因素:抗体对相应抗原的亲合力越高,结合越牢固,越不易解离。环境因素对复合物的影响pH、离子强度。讲义编号NODE70276100020100000111:针对本讲

14、义提问四、阶段性讲义编号NODE70276100020100000112:针对本讲义提问影响抗原抗体反应的因素一、反应物自身因素1.抗原抗原的理化性状、表面抗原决定簇的种类和数目均可影响抗原抗体反应的结果。2.抗体抗体的来源、浓度、特异性与亲和性均可影响抗原抗体反应。讲义编号NODE70276100020100000113:针对本讲义提问二、环境因素电解质:生理盐水或缓冲液。酸碱度:pH69。温 度:1540,37最适。讲义编号NODE70276100020100000114:针对本讲义提问免疫学检验技术的类型取决于:抗原、抗体的性质反应条件其他参与成分五种主要类型:凝集反应沉淀反应补体参与的

15、反应中和反应标记免疫反应讲义编号NODE70276100020100000115:针对本讲义提问【习题】抗原抗体结合力中作用最大的是A.静电引力 B.范德华引力 C.氢键结合力D.疏水作用力E.分子间结合力  正确答案D答案解析抗原抗体结合力中作用最大的是疏水作用力。讲义编号NODE70276100020100000116:针对本讲义提问用已知抗原或抗体来检测相对应的抗体或抗原,是由于抗原抗体反应具有A.特异性B.比例性C.可逆性D.亲和性E.带现象  正确答案A答案解析已知抗原或抗体来检测相对应的抗体或抗原是由于抗原抗体反应具有特异性。讲义编号NODE

16、70276100020100000117:针对本讲义提问抗原抗体反应比例不合适出现的沉淀物减少的现象称为A.前带B.后带C.带现象D.等价带E.等电点  正确答案C答案解析抗原抗体反应比例不合适出现的沉淀物减少的现象称为带现象。讲义编号NODE70276100020100000118:针对本讲义提问有关交叉反应的描述,正确的是A.为非特异性抗原抗体反应B.由于不同抗原分子上存在共同抗原表位所致C.对免疫学诊断结果判断没影响D.利用交叉反应进行诊断典型例子是肥达试验E.利用交叉反应进行诊断典型例子是库姆试验  正确答案B答案解析交叉反应是由于不同抗原分子上

17、存在共同抗原表位。讲义编号NODE70276100020100000119:针对本讲义提问下列关于抗原抗体反应的特点表述,正确的是A.抗原抗体反应有交叉反应,故抗原抗体反应特异性不强B.抗原抗体反应必须抗体量略大于抗原量C.抗原抗体反应形成的复合物又可解离为游离的抗原与抗体D.抗体与抗原结合牢固,不易被解离E.抗原抗体反应分为两个阶段,两个阶段之间有明显的界限  正确答案C答案解析抗原抗体反应形成的复合物又可解离为游离的抗原与抗体,这是抗原抗体反应的可逆性。 免疫原和抗血清的制备第01讲免疫原和抗血清的制备免疫原和抗血清的制备抗原和抗体是免疫反应的基本条件也是免疫检验的两大

18、重要因素。抗原是制备特异性抗体的前提条件,抗体可用于纯化抗原和检测抗原,也是医学检验中用于疾病诊断和研究的重要物质。免疫原的制备免疫佐剂抗血清的制备抗血清的鉴定和保存抗血清的纯化讲义编号NODE70276100030100000101:针对本讲义提问颗粒性抗原的制备颗粒性抗原主要是指细胞抗原和细菌抗原,制备的方法较简单,通过分离或纯培养即可得到。细胞抗原绵羊红细胞。细菌抗原菌体O抗原。可溶性抗原的制备可溶性抗原:蛋白质、糖蛋白、脂蛋白、酶类、补体、细菌外毒素等。(一)组织可溶性抗原的粗提(二)可溶性抗原的纯化(三)纯化抗原的鉴定讲义编号NODE70276100030100000102:针对本讲

19、义提问(一)组织可溶性抗原的粗提1.组织均浆的制备:高速组织捣碎机法、研磨法;2.细胞的破碎:反复冻融法、超声破碎法、自溶法、酶处理法、表面活性剂处理法。(二)可溶性抗原的提取和纯化1.超速离心法;2.选择性沉淀法:核酸去除法、盐析法、有机溶剂沉淀法、聚合物沉淀法;3.凝胶过滤法;4.离子交换层析法;5.亲和层析法;6.电泳法。(三)纯化抗原的鉴定主要包括蛋白含量测定、分子量测定、纯度鉴定、免疫活性鉴定等。讲义编号NODE70276100030100000103:针对本讲义提问半抗原性免疫原的制备半抗原只具有抗原性而无免疫原性;如某些多肽、多糖、激素、小分子量的药物等。半抗原与蛋白质载体或高分

20、子聚合物结合后才有免疫原性。(一)载体1.蛋白质类:牛血白蛋白等;2.多肽聚合物:多聚赖氨酸等;3.大分子聚合物和某些颗粒:聚乙烯吡咯烷酮等。(二)半抗原与载体的连接方法1.物理方法:通过电荷和微孔吸附半抗原,吸附的载体有淀粉、聚乙烯吡咯烷酮、硫酸葡聚糖、羧甲基纤维素等。2.化学方法:利用某些功能基团将半抗原连接到载体上。如碳二亚胺法、戊二醛法等。(三)半抗原性免疫原的鉴定与载体结合的半抗原数目与免疫原性密切相关。所以,应测定半抗原与载体的比例,方法有:吸收光谱分析法:放射性核素标记半抗原渗入法。讲义编号NODE70276100030100000104:针对本讲义提问免疫佐剂指先于抗原或与抗原

21、同时注入体内,可增强机体对抗原的免疫应答的物质。佐剂的作用机制改变抗原的物理性状,延缓抗原降解和排除;增强APC处理和提呈抗原的能力;刺激淋巴细胞增殖和分化;改变抗体的产生类型;诱导迟发型超敏反应。讲义编号NODE70276100030100000105:针对本讲义提问抗血清的制备将制备好的免疫原按照一定的程序,免疫动物,使其产生多克隆抗体。然后采集动物血液,分离含有抗体的血清,即为抗血清。讲义编号NODE70276100030100000106:针对本讲义提问免疫动物的选择1.抗原来源与动物种属差异越大,免疫原性越强,免疫效果越好。2.适龄、健康、体重合适。3.对于蛋白质抗原大部分动物皆适合

22、,常用的是山羊和家兔。讲义编号NODE70276100030100000107:针对本讲义提问免疫程序1.免疫原的剂量:由免疫原性的强弱、动物的个体状态和免疫时间确定。2.免疫途径:初次免疫一般选择皮内接种,加强免疫和颗粒性抗原一般选择静脉注射。3.免疫间隔时间:重要因素。第1次与第2次免疫间隔时间以1020天为好,第3次及以后的间隔一般为710天。讲义编号NODE70276100030100000108:针对本讲义提问动物采血法1.颈动脉采血法2.心脏采血法3.静脉采血法讲义编号NODE70276100030100000109:针对本讲义提问抗血清的鉴定和保存抗血清的鉴定1.抗体特异性的鉴定

23、2.抗体效价的测定3.抗体纯度的鉴定4.抗体亲和力的鉴定讲义编号NODE70276100030100000110:针对本讲义提问抗血清的保存28保存:用于短期保存;冷冻保存:一般可保存5年;真空干燥保存:用真空冻干机进行干燥,在冰箱中可保存510年。讲义编号NODE70276100030100000111:针对本讲义提问抗血清的纯化纯化方法有盐析法、凝胶过滤法、离子交换层析法、亲和层析法等。讲义编号NODE70276100030100000112:针对本讲义提问【习题】属于颗粒性抗原的是A.脂多糖B.球蛋白C.白蛋白D.DNAE.血小板  正确答案E答案解析颗粒性抗原包括血

24、小板。可溶性抗原:蛋白质、糖蛋白、脂蛋白、酶类、补体、细菌外毒素等。讲义编号NODE70276100030100000113:针对本讲义提问颗粒性抗原免疫接种方法一般采用A.淋巴结注射B.静脉注射C.皮内注射D.皮下注射E.肌肉内注射  正确答案B答案解析颗粒性抗原免疫接种方法一般采用静脉注射。讲义编号NODE70276100030100000114:针对本讲义提问要从组织和细胞匀浆中粗提某种蛋白抗原,最常用又简便的分离方法A.盐析法B.凝胶过滤法C.离子交换层析法D.免疫亲和层析法E.免疫电泳法  正确答案A答案解析盐析法是组织和细胞中粗提蛋白抗原最常

25、用且简便的分离方法。讲义编号NODE70276100030100000115:针对本讲义提问纯化特异性抗体时,可采用下列哪种方法除去杂抗体A.盐析法B.凝胶过滤法C.离子交换层析法D.免疫亲和层析法E.免疫电泳法  正确答案D答案解析免疫亲和层析法能有效的去除杂抗体。讲义编号NODE70276100030100000116:针对本讲义提问蛋白质抗原首次免疫接种后,最好间隔多长时间再进行第二次免疫A.710天B.1020天C.2030天D.3060天E.3个月  正确答案B答案解析蛋白质抗原首次免疫接种后,最好间隔1020天再进行第二次免疫。讲义编号NOD

26、E70276100030100000117:针对本讲义提问免疫小鼠的采血方法常为A.静脉采血法B.心脏采血法C.颈动脉放血法D.断尾法或摘除眼球法E.股动脉放血法  正确答案D答案解析免疫小鼠的采血方法常为断尾法或摘除眼球法。单克隆抗体与基因工程抗体的制备第01讲单克隆抗体与基因工程抗体的制备单克隆抗体与基因工程抗体的制备由一个B细胞克隆产生的,针对单一表位、结构相同、功能均一的抗体,称为单克隆抗体(mAb)。第一代抗体:多克隆抗体(pAb);第二代抗体:单克隆抗体(mAb);第三代抗体:基因工程抗体(GEAb)。杂交瘤技术的基本原理单克隆抗体的制备基因工程抗体制备单克隆抗

27、体的应用讲义编号NODE70276100040100000101:针对本讲义提问Georges Kohler and Cesar Milstein,1975,discovered hybridoma technique1984讲义编号NODE70276100040100000102:针对本讲义提问讲义编号NODE70276100040100000103:针对本讲义提问讲义编号NODE70276100040100000104:针对本讲义提问杂交瘤技术1.小鼠骨髓瘤细胞细胞株稳定,易于传代培养;细胞株自身不会产生免疫球蛋白或细胞因子;次黄嘌呤磷酸核酸核糖转化酶(HGPRT)的缺陷株。讲义编号NOD

28、E70276100040100000105:针对本讲义提问2.免疫脾细胞与骨髓瘤细胞同源的纯系小鼠;皮内多点注射抗原。讲义编号NODE70276100040100000106:针对本讲义提问3.细胞融合PEG可能导致细胞膜上脂类物质的物理结构重排,使细胞膜容易打开而有助于细胞融合。讲义编号NODE70276100040100000107:针对本讲义提问4.杂交瘤细胞的选择性培养讲义编号NODE70276100040100000108:针对本讲义提问阳性杂交瘤细胞的克隆化培养与冻存有限稀释法讲义编号NODE70276100040100000109:针对本讲义提问有限稀释法讲义编号NODE7027

29、6100040100000110:针对本讲义提问单克隆抗体的制备单克隆抗体的产生体内诱生法体外培养法:将杂交瘤细胞置培养瓶中培养,待培养液颜色改变或细胞过多开始死亡时,收集上清液,离心去掉碎片及细胞即可。讲义编号NODE70276100040100000111:针对本讲义提问单克隆抗体的纯化用半饱和、饱和硫酸铵进行沉淀,达到初步浓缩和纯化的目的。经过适当溶解和充分稀释后,用亲和层析法进一步纯化。单克隆抗体的性质鉴定Ig类型测定、特异性测定、抗体效价测定、表位测定、亲和力测定。单克隆抗体的特性1.高度特异性。2.高度的均一性和可重复性。3.弱凝集反应和不呈现沉淀反应。4.对环境敏感性。讲义编号N

30、ODE70276100040100000112:针对本讲义提问单克隆抗体的优点(1)杂交瘤可以在体外“永久”地存活并传代。(2)可以用相对不纯的抗原,获得大量高度特异的、均一的抗体。(3)适用于以标记抗体为特点的免疫学分析方法,如IRMA和ELISA等。(4)由于单克隆抗体的高特异性和单一生物学功能,可用于体内的放射免疫显像和免疫导向治疗。单克隆抗体的局限性(1)单克隆抗体固有的亲和性和局限的生物活性限制了它的应用范围。(2)反应强度不如多克隆抗体。(3)制备技术复杂,而且费时费工,价格较高。讲义编号NODE70276100040100000113:针对本讲义提问基因工程抗体制备多克隆抗体和单

31、克隆抗体来自异种动物,用于人体会引起很强的排斥反应。应用DNA重组及蛋白工程技术对抗体编码基因按不同需要进行改造和装配,经导入适当的受体细胞后重新表达的抗体,称为基因工程抗体。降低甚至消除人体对抗体的排斥反应;分子量较小,更有利于穿透血管壁,进入病灶的核心部位;根据治疗的需要,制备新型抗体;生产成本低。人源化抗体、小分子抗体、抗体融合蛋白、双特异性抗体、噬菌体抗体库技术。讲义编号NODE70276100040100000114:针对本讲义提问单克隆抗体的应用检验医学诊断试剂单克隆抗体广泛应用于ELISA、放射免疫分析、免疫组化和流式细胞仪等技术,并且单克隆抗体的应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商品化试剂盒

32、的发展。病原微生物抗原、抗体的检测;肿瘤抗原的检测;免疫细胞及其亚群的检测;激素测定;细胞因子的测定讲义编号NODE70276100040100000115:针对本讲义提问蛋白质的提纯讲义编号NODE70276100040100000116:针对本讲义提问【习题】单克隆抗体目前效果较好的纯化方法A.亲和层析法B.凝胶过滤法C.离子交换层析法D.超速离心法E.盐析法  正确答案A答案解析单克隆抗体目前效果较好的纯化方法是亲和层析法。讲义编号NODE70276100040100000117:针对本讲义提问在HAT选择培养基中可长期存活者是A.细胞多聚体B.融合的脾细胞与瘤细胞C

33、.融合的瘤细胞与瘤细胞D.未融合的瘤细胞E.未融合的脾细胞  正确答案B答案解析融合的脾细胞与瘤细胞能在HAT选择培养基中可长期存活。讲义编号NODE70276100040100000118:针对本讲义提问杂交瘤技术中的骨髓瘤细胞应具备的特点不包括A.稳定和易培养B.自身无分泌功能C.细胞无恶性变化D.融合度高E.HGPRT缺陷  正确答案C答案解析杂交瘤技术中的骨髓瘤细胞需要其恶性变化。讲义编号NODE70276100040100000119:针对本讲义提问小鼠骨髓瘤细胞与下列哪种细胞融合A.经过免疫的B淋巴细胞B.经过免疫的T淋巴细胞C.未经过免疫的

34、B淋巴细胞D.未经过免疫的T淋巴细胞E.淋巴细胞  正确答案A答案解析小鼠骨髓瘤细胞与经过免疫的B淋巴细胞融合。讲义编号NODE70276100040100000120:针对本讲义提问关于杂交瘤细胞特点的错误描述A.具备了双亲细胞的特点B.分泌人源性单克隆抗体C.分泌鼠源性单克隆抗体D.体外繁殖快速E.能分泌抗体  正确答案B答案解析杂交瘤细胞是分泌鼠源性单克隆抗体,而不是人源性单克隆抗体。讲义编号NODE70276100040100000121:针对本讲义提问HAT培养基中三种关键成分为A.次黄嘌岭、氨基蝶呤、胸腺嘧啶核苷B.黄嘌呤、氨基蝶呤、胸腺嘧啶

35、核苷C.氨基嘌岭、氨基蝶呤、胸腺嘧啶核苷D.腺嘌呤、氨基蝶呤、胸腺嘧啶核苷E.鸟嘌呤、氨基蝶呤、胸腺嘧啶核苷  正确答案A答案解析HAT培养基中三种关键成分为次黄嘌岭、氨基蝶呤、胸腺嘧啶核苷。讲义编号NODE70276100040100000122:针对本讲义提问凝集反应第01讲凝集反应凝集反应细菌、红细胞等颗粒性抗原与相应抗体在适当电解质存在下,形成肉眼可见的凝集现象,称为凝集反应。凝集反应的特点直接凝集反应间接凝集反应凝集反应的特点1.可定性检测,也可进行半定量检测。2.灵敏度高、方法简便,因而在临床检验中被广泛应用。3.分为两个阶段:抗原抗体的特异性结合;出现可见的颗

36、粒凝聚。讲义编号NODE70276100050100000101:针对本讲义提问直接凝集反应细菌、螺旋体和红细胞等颗粒性抗原,在适当的电解质参与下可直接与相应抗体结合出现凝集。讲义编号NODE70276100050100000102:针对本讲义提问玻片凝集试验讲义编号NODE70276100050100000103:针对本讲义提问试管凝集试验讲义编号NODE70276100050100000104:针对本讲义提问间接凝集反应将可溶性抗原(或抗体)先吸附于适当大小的颗粒性载体表面(致敏颗粒),然后与相应抗体(或抗原)作用,在适宜电解质存在的条件下,出现特异性凝集现象,称为间接凝集反应。讲义编号N

37、ODE70276100050100000105:针对本讲义提问间接凝集反应的类型1.正向间接凝集反应可溶性抗原致敏载体,用于检测标本中相应抗体的方法。简便、快速、敏感性和特异性好,成本低。讲义编号NODE70276100050100000106:针对本讲义提问2.反向间接凝集反应选用已知特异性抗体致敏载体以检测标本中相应的抗原。讲义编号NODE70276100050100000107:针对本讲义提问3.间接凝集抑制反应先将可溶性抗原(或抗体)与相应的抗体(或抗原)混合,然后再加入抗原(或抗体)致敏的红细胞,则能抑制原先的血凝现象。讲义编号NODE70276100050100000108:针对本

38、讲义提问4.协同凝集反应实质上是反向间接凝集试验,但所用载体是金黄色葡萄球菌。方法简便、快速、灵敏,可用于细菌、病毒、毒素及各种可溶性抗原的检测。讲义编号NODE70276100050100000109:针对本讲义提问间接血凝试验是以红细胞作为载体的间接凝集试验。试验结果稳定,具有简便、快速、成本低廉等特点,其敏感性高于胶乳凝集试验和直接凝集反应。讲义编号NODE70276100050100000110:针对本讲义提问胶乳凝集试验是以聚苯乙烯胶乳微粒(0.8m)作为载体,将抗原(或抗体)与胶乳颗粒结合成为致敏乳胶后,直接用以检测标本中相应抗体(或抗原)的凝集反应。明胶凝集试验将病毒抗原或重组抗

39、原吸附于粉红色明胶颗粒上,当致敏颗粒与样品血清作用时,若血清含有抗病毒抗体则可形成肉眼可见的粉红色凝集。间接凝集反应的应用快速、敏感、操作简便、无需特殊的实验设备,可用于抗原或抗体的测定。讲义编号NODE70276100050100000111:针对本讲义提问【习题】试管凝集试验的效价判断标准是依据出现肉眼可见的如下凝集现象A.+B.+或+C.+D.+E.+  正确答案C答案解析试管凝集试验的效价判断标准是依据出现肉眼可见的+凝集现象。讲义编号NODE70276100050100000112:针对本讲义提问间接凝集反应不能检测A.抗体B.AFP抗原C.伤寒沙门菌菌体抗原D.

40、类风湿因子E.HCG抗原  正确答案C答案解析伤寒沙门菌菌体抗原是颗粒性抗原,属于直接凝集反应。讲义编号NODE70276100050100000113:针对本讲义提问关于正向间接凝集试验说法错误的是A.抗原致敏载体B.用于检测标本中抗原C.出现凝集则为阳性D.敏感性高E.特异性强  正确答案B答案解析正向间接凝集试验用于检测标本中抗体。讲义编号NODE70276100050100000114:针对本讲义提问关于间接血凝试验说法错误的是A.红细胞作为载体B.不能检测抗原C.可检测抗体D.可判断阳性反应的强弱E.应用广泛  正确答案B答

41、案解析间接血凝试验可以检测抗原也可以检测抗体。讲义编号NODE70276100050100000115:针对本讲义提问关于反向间接凝集试验说法错误的是A.抗体致敏载体B.用于检测标本中抗原C.出现凝集为阴性D.敏感性高E.特异性强  正确答案C答案解析反向间接凝集试验出现凝集为阳性。讲义编号NODE70276100050100000116:针对本讲义提问关于间接凝集抑制试验说法错误的是A.检测标本中抗原B.出现凝集为阳性C.抗体为诊断试剂D.抗原致敏载体E.不出现凝集为阳性  正确答案B答案解析间接凝集抑制试验出现凝集为阴性。讲义编号NODE702761

42、00050100000117:针对本讲义提问协同凝集试验所用的载体是A.新鲜红细胞B.洗涤红细胞C.醛化红细胞D.聚苯乙烯颗粒E.金黄色葡萄球菌  正确答案E答案解析协同凝集试验所用的载体是金黄色葡萄球菌。讲义编号NODE70276100050100000118:针对本讲义提问沉淀反应第01讲沉淀反应沉淀反应蛋白质、多糖、毒素等可溶性抗原与相应抗体在特定条件下特异性结合,出现的沉淀现象,称为沉淀反应。沉淀反应的特点液体内沉淀试验凝胶内沉淀试验免疫电泳技术讲义编号NODE70276100060100000101:针对本讲义提问沉淀反应的特点差异凝集反应沉淀反应抗原性质颗粒性抗

43、原可溶性抗原反应时间数分钟数小时反应产物凝集物沉淀物敏感性高低讲义编号NODE70276100060100000102:针对本讲义提问液体内沉淀试验受抗原抗体比例的影响非常明显,常用作测定抗原抗体的最适比例。有抗原稀释法、抗体稀释法和棋盘滴定法。讲义编号NODE70276100060100000103:针对本讲义提问免疫浊度测定应用抗原、抗体在液相中反应后形成的免疫复合物微粒对光线的干扰,利用仪器进行定量检测的一种方法。讲义编号NODE70276100060100000104:针对本讲义提问在一定范围内,吸光度与免疫复合物的量呈正相关。讲义编号NODE70276100060100000105:

44、针对本讲义提问免疫浊度测定的影响因素1.抗原抗体比例当反应液中抗体过量时,IC的形成随着抗原递增而增加,至抗原、抗体最适比例处达最高峰,这就是经典的海德堡曲线理论。讲义编号NODE70276100060100000106:针对本讲义提问2.抗体的质量要求:抗体的特异性强、效价高、亲和力强。R型H型。3.抗原抗体反应的溶液pH6.58.5,磷酸盐缓冲液。4.增浊剂聚乙二醇(PEG)、吐温-20,可消除抗原或抗体分子周围的电子云和水化层,促进抗原、抗体分子靠近,结合形成大分子复合物。讲义编号NODE70276100060100000107:针对本讲义提问免疫比浊方法分类透射和散射免疫比浊法讲义编号

45、NODE70276100060100000108:针对本讲义提问免疫胶乳比浊法讲义编号NODE70276100060100000109:针对本讲义提问凝胶内沉淀试验单向免疫扩散试验Mancini曲线:适用大分子抗原和长时间扩散(48小时)的结果;公式:cd2k。Fahey曲线:适用于小分子抗原和较短时间(24h)扩散的结果处理,用半对数纸画线。公式:logcdk。讲义编号NODE70276100060100000110:针对本讲义提问双向免疫扩散试验讲义编号NODE70276100060100000111:针对本讲义提问讲义编号NODE70276100060100000112:针对本讲义提问讲

46、义编号NODE70276100060100000113:针对本讲义提问免疫电泳技术免疫电泳技术是电泳分析与沉淀反应的结合产物。1.加快了反应速度2.集中了扩散方向3.分开了不同的蛋白讲义编号NODE70276100060100000114:针对本讲义提问火箭免疫电泳讲义编号NODE70276100060100000115:针对本讲义提问免疫电泳讲义编号NODE70276100060100000116:针对本讲义提问免疫固定电泳免疫固定电流模式图讲义编号NODE70276100060100000117:针对本讲义提问沉淀反应在医学检验中的应用方法评价应用经典沉淀反应试验操作繁琐、敏感度低、精密度

47、差、时间长和难以自动化逐渐减少免疫比浊法稳定性好,敏感度高(达ngL),精确度,简便快速,易于自动化,无放射性核素污染,适合于大批量标本的检测血液、体液中蛋白质的测定免疫固定电泳技术分辨力强,敏感度高,结果易于分析M蛋白的鉴定与分型讲义编号NODE70276100060100000118:针对本讲义提问【习题】下列哪项不是沉淀反应的特点A.其特性与经典抗原抗体反应相同B.抗原是可溶性抗原C.反应可分为两个阶段D.抗体是McAbE.需一定电解质  正确答案D答案解析沉淀反应抗体不是单克隆抗体。讲义编号NODE70276100060100000119:针对本讲义提问Mancin

48、i曲线A.适用于小分子抗原,扩散时间大于48hB.适用于小分子抗原,扩散时间小于24hC.适用于大分子抗原,扩散时间小于24hD.抗原浓度与沉淀环直径的平方呈线性关系E.使用半对数坐标纸作图  正确答案D答案解析Mancini曲线抗原浓度与沉淀环直径的平方呈线性关系。讲义编号NODE70276100060100000120:针对本讲义提问单向琼脂扩散法可用于A.抗体定性B.抗体定量C.抗原定性D.抗原定量E.抗体效价滴定  正确答案D答案解析单向琼脂扩散法可用于抗原定量。讲义编号NODE70276100060100000121:针对本讲义提问双向琼脂扩散

49、试验出现多条沉淀线的原因A.抗原抗体过剩B.抗原抗体相等C.抗原抗体缺乏D.抗原抗体不纯E.抗原抗体分子量不等  正确答案D答案解析双向琼脂扩散试验出现多条沉淀线是由于抗原抗体不纯。讲义编号NODE70276100060100000122:针对本讲义提问根据海德堡曲线,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抗原过量时产生钩状效应,沉淀物少B.抗体过量时,沉淀物也少C.抗原抗体比例适当时产生沉淀量最多D.免疫比浊法中抗原过量导致测量失败E.免疫比浊法中抗体过量导致测量失败  正确答案E答案解析海德堡曲线免疫比浊法中抗原过量导致测量失败。放射免疫分析第01讲放射免疫分析放射免疫分析放射免疫分析是利用放射性核素可探测的灵敏性、精确性和抗原抗体反应特异性相结合的一种免疫技术。放射免疫技术放射免疫分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