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西师大版下册语文文言文阅读理解专项过关题_第1页
四年级西师大版下册语文文言文阅读理解专项过关题_第2页
四年级西师大版下册语文文言文阅读理解专项过关题_第3页
四年级西师大版下册语文文言文阅读理解专项过关题_第4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四年级西师大版下册语文文言文阅读理解专项过关题班级:_ 姓名:_ 时间:_1. 课内阅读。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人问之,答曰:“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取之,信然。1下列加点字与“竞走”中的“走”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走私B.行走C.奔走相告D.走亲访友2下列加点的“之”字各指代的是什么,请写下来。(1)人问之。(_)(2)取之,信然。(_)(3)诸儿竞走取之。(_)3翻译下面的语句。(1)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_(2)取之,信然。_4为什么“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_5你从这个故事中获得了什么启示?_2. 课内阅读。炎帝之少女,名曰女

2、娃。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故为精卫,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1理解词语意思。曰_溺_堙_故_2本文选自_,炎帝是_,精卫是_。3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课文内容。_3. 小古文阅读,完成小题。(二)凿壁偷光匡衡勤学而无烛,邻舍有烛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邑人大姓文不识,家富多书,衡乃与其佣作而不求偿。主人怪,问衡,衡曰:“愿得主人书遍读之。”主人感叹,资给以书,遂成大学。注释:匡衡:西汉经学家。邑人:谓同县的人。古时“县”通称为“邑”。 大姓:富户;大户人家。 佣作:被雇佣劳作。1下列带点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邻舍有烛而不逮(及、到)B.衡乃穿壁引其光(穿过)C.主人怪(

3、奇怪的)D.遂成大学(终于)2下列句子朗读停顿正确的一项是( )。A.衡乃/与其佣作/而不求偿B.衡/乃/与其佣作/而不求偿C.衡/乃与其佣作/而不求偿D.衡乃/与其佣作而/不求偿3翻译下列句子。愿得主人书遍读之。_4匡衡克服困难,终于成为一个有学识的人。你还知道哪些古人古人读书求学的故事?请写出两个。_4. 按原文填空,完成下面的题目。王戎()(),尝与( )()()游。看道边( )( )多子折枝,诸儿( )( )()()。唯()()()。人问之,答日:“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取之,( )()。1在文章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2选一选。对“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的原因,理解正确的是()。

4、A.树上的李子很多,所以推断肯定是苦的。B.李子生长在道旁,如果不是苦的,早被人吃得剩下很少了,甚至吃光了,所以推断肯定是苦的.。3你从这篇课文中受到什么启发?_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虎求百兽而食之,得狐。狐曰:“子无敢食我也!天帝使我长百兽,今子食我,是逆天帝命也。子以我为不信,吾为子先行,子随我后,观百兽之见我而敢不走乎?”虎以为然,故遂与之行。兽见之皆走。虎不知兽畏己而走也,以为畏狐也。(注释)求:寻求,寻找。食:吃。子:你。使:派遣,命令。逆:违抗。不信:不真实,不可信。然:正确。故:所以。1下面对文中画“”的句子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A.你跟随在我后面,看见各种野兽见了我

5、,有敢不逃跑的。B.你跟随在我后面,看见各种野兽见了我,没有敢逃跑的。C.你跟随在我后面,看见各种野兽见了我,有敢不逃跑的吗?D.你跟随在我后面,看见各种野兽见了我,有没有敢逃跑的?2从这则寓言中可概括出的成语是_,与这个成语意思相同或相近的词语是_,它们都是用来比喻_。3你是如何评价文中的这只狐狸的?请谈谈你的看法。_6. 阅读课文,完成练习。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故为精卫,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1结合对古文的理解,把下面句子中画横线的部分换成合适的字词。(填序号)A.溺 B.故 C.堙 D.少女夏天我们在水边玩,要注意安全,防被水淹没事件发生。()炎帝的小女儿

6、叫女娃。()晶晶生病了,因此今日不能做学校的领操员。()乌鸦叼来许多石块,填塞在瓶子里。()2故事的主人公是_。精卫填海的原因是_,精卫填海的过程是_。(引用原文的话)3翻译画“”的句子。_4下面几则故事中,与“精卫填海”的精神相似的是()A.八仙过海B.愚公移山C.嫦娥奔月D.女娲造人5读了这篇神话,你想对精卫说些什么?_7. 读文言文囊萤夜读,完成练习。胤恭勤不倦,博学多通。家贫不常得油,夏月则练囊盛数十萤火以照书,以夜继日焉。1本文选自_。2给下列词句选择正确的解释。(1)囊萤(_)A用口袋装萤火虫。B装在口袋里的萤火虫。(2)练囊(_)A练习用袋子。B白色薄绢做的口袋。(3)家贫不常得

7、油。(_)A(车胤)家境贫寒,不能经常得到灯油(点灯,以便在灯下读书)。B(车胤)家境贫寒,家里没有油吃。3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1)胤恭勤不倦,博学多通。_(2)以夜继日焉。_4读了本文,你有什么感受?_8. 课内阅读。铁杵成针磨针溪,在象耳山下。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未成,弃去。过是溪,逢老媪方磨铁杵。问之,曰:“欲作针。”太白感其意,还卒业。1给下列字选择正确的解释。(1)过是溪(_)A这B正确C名字叫“是”(2)太白感其意(_)A被她的意志感动B明白了她的意思C感谢她的语意(3)还卒业(_)A还是结束了学习B回去完成了学业C还是完成了学业2用原文填空回答问题。(1)李太白刚开始在磨针溪读

8、书状况是“_”。(2)李太白“过是溪”看到的事情是“_”。(3)李太白还卒业的原因是“_”。9. 阅读并答题。王戎不取道旁李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小儿竟走取之,唯戎不动。人问之,答曰:“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取之,信然。1解释下面词语。尝:_竞走:_信然:_2翻译句子。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小儿竞走取之。_3王戎为什么站着不动?(用文中语句回答)_4这个故事给你怎样的启示?_10.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两小儿辩日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

9、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孔子不能决也。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1给下面的汉字注音。盂(_) 沧(_) 孰(_) 汝(_)2下面两句话一是直接引用句,二是间接引用句。试将第一句改写为间接引用句,将第二句改写为直接引用句。(1)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_(2)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_3从文中哪一句话可见两小儿辩论内容的复杂性?_4两小儿的“辩斗”对你有什么启发?请联系实际谈谈。_11. 阅读小古文,完成练习。_杨时见程颐于洛。时盖年四十矣。一日见颐,颐偶瞑坐,时与游酢(zu)侍立不去。颐既觉,则门

10、外雪深一尺矣。1整体感知:给这则小古文加标题,下面最合适的是哪个( )A.囊萤映雪B.尊师重道C.程门立雪D.雪中送炭2字词理解:对照译文,照样子解释加点字的意思。例:杨时见程颐于洛(求见)(1)时与游酢侍立不去(_) (2)颐既觉(_)3迁移运用:你从杨时的行为中感受到了什么?像这样的成语故事你还知道哪些?试着再写出三个。_12. 阅读理解。游 园 不 值(宋)叶绍翁应 怜 屐 齿 印 苍 苔,小 扣 柴 扉 久 不 开。春 色 满 园 关 不 住,一 枝 红 杏 出 墙来。(1)解释词语:值:_ 屐齿: 小扣:_(2)这首诗所蕴含的深刻哲理是:。(3)名句:“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11、。”这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如何理解“春色”、“红杏”、“出墙来”的意思?13. 阅读与理解。王戎不取道旁李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人问之,答曰:“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 取之,信然。1这篇小古文出自()A.列子汤问B.山海经北海经C.世说新语D.中国古代神话故事2“尝与诸小儿游”中“尝”的意思是()A.经历,体验B.吃一点试试C.常常D.曾经3下列字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A.尝与诸小儿游(诸:许多)B.此必苦李 (必:必定)C.诸儿竞走取之(竞:争着)D.取之,信然(信:相信)4对“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一句解释最为恰当的选项是()A.看路边

12、李子树上果实累累,树枝都被折断了。B.看路边李子树上果实累累,压得树枝都弯下去了。C.看路边李子树上果实累累,小朋友争抢着跑过去折下树枝。D.看路边李子树上果实累累,王戎就去折下树枝。5下列停顿不正确的一项是()A.王戎/不取/道旁李B.尝/与/诸小儿/游C.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D.树/在道边/而/多子6“人问之”,别人问王戎的是什么问题呢?最不恰当的一项是()A.“你为什么把李子树折下来了?”B.“树上那么多果子,别人都去摘,你为什么不去呢?”C.“你为什么站在路边不动呢?D.“你怎么不去摘李子吃呢?”7这个故事告诉我们的道理是()A.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B.王戎不喜欢吃路边的李子,是因为

13、李子苦。C.要学会仔细观察,善于思考,根据有关现象进行推理判断。D.我们要讲文明,不能随便摘路边的果子。14. 课内外比较阅读。语段一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故为精卫,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选自精卫填海语段二夸父逐日夸父与日逐走,入日。渴,欲得饮,饮于河、渭(wi);河、渭不足,北饮大泽。未至,道渴而死。弃其杖,化为邓(dng)林B11。注释:本文选自山海经。夸父:神话传说中善于奔跑的巨人。逐走:追赶,赛跑。入日:赶到太阳落山的地方。渴:他感到口渴。饮:喝。河、渭:黄河与渭河。大泽:大湖。未至:没有赶到。道渴而死:半路上因口渴而死去。弃:遗弃。B11邓林:桃林。1用“”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解释。(1)故为精卫为:化为()因为()(2)夸父与日逐走逐走:走路()赛跑()(3)河、渭不足河:河流()黄河()(4)道渴而死道:路途中()道理()2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1)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_(2)河、渭不足,北饮大泽。_3从夸父逐日中,你看到了夸父哪些优秀品质呢?选择恰当的评价打上。(1)目标远大()(2)气魄非凡()(3)不自量力()(4)追求光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