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古诗阅读年级联考习题_第1页
部编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古诗阅读年级联考习题_第2页
部编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古诗阅读年级联考习题_第3页
部编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古诗阅读年级联考习题_第4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部编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古诗阅读年级联考习题班级:_ 姓名:_ 时间:_1. 课外类文阅读。回延安(节选)贺敬之二十里铺送过柳林铺迎,分别十年又回家中。树梢树枝树根根,亲山亲水有亲人。羊羔羔吃奶眼望着妈,小米饭养活我长大。东山的糜(méi)子西山的谷,肩膀上的红旗手中的书。手把手儿教会了我,母亲打发我们过黄河。革命的道路千万里,天南海北想着你1这部分诗歌主要写了(   )A.回延安,激动满情怀。B.忆延安,圣地养育我。C.会亲人,欢聚话今昔。D.逛新城,旧貌换新颜。2诗中的“母亲”是指_,这里运用了_的修辞手法,表达了诗人_的深厚感情。3哪一句诗强调了“

2、我”和“延安母亲”的血肉联系?用“   ”画出来。4作者选取了_、_、_、_四种典型事物,概括了当年热火朝天的生活。5从幼儿园毕业已经很多年了,你能仿照诗歌,抒发对幼儿园同学和老师的思念之情吗?_2. 阅读诗歌,回答问题。迎春花开迎春花开放,在火红的太阳底下你听,那是百鸟的啁鸣,它们惊喜地叩响了,春天的第一道门扉。白云衔来温暖的思念,久违的问候又为我们带来了新年的祝福,那些沉甸甸的欢笑,像父亲母亲的双手写满劳动和收获!一杯烈酒,盛满酽酽的乡愁,在迎风的早晨把我醉倒,漂泊的游子,不由得加紧了回家的脚步!1仿写词语。沉甸甸(ABB形式):_ _ _

3、2根据诗歌内容把词语补充完整。(_)的太阳 (_)的思念   (_)的问候  (_)的祝福 (_)的游子   (_)的脚步3怎样理解画线的句子所表达的内容?_4这是一首描写_的诗,诗中写到了太阳、_、_等景物,使人联想到思念、_、_。3. 阅读与理解。望洞庭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1解释古诗文中加点的字词。和:_   青螺:_2用斜线画出下列诗句的停顿。遥  望  洞  庭  山  水&

4、#160; 翠,白  银  盘  里  一  青  螺。3写出下列诗句的意思。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_4判断下列语句说法是否正确,对的打“”错的打“×”。这首诗以沉重的笔触,描绘了一幅洞庭湖秋月图。(_)诗中的“潭面无风”表现了洞庭湖宁静的美。(_)5本诗从 _看洞庭的山光水色,把洞庭湖比作_,表达了作者对洞庭湖的喜爱和赞美之情。4. 阅读古诗,回答问题。苔清袁枚白日不到处,青春恰自来。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注释)苔:隐花植物的一类,根、茎、叶的区别不明显,常贴在阴湿的地方生长。1古诗的前两句写出了苔

5、_的特点。2从“苔花如米小”这句诗可以看出作者是从苔花的_进行细致观察的。3下面对这首诗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是一首田园诗,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景色的热爱之情。B.作者笔下的苔花虽微小似米,却一定要像牡丹一样尽情绽放。C.第三句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形象地写出了苔花小的特点。D.这首诗表达了作者要在逆境中坚强、自信地实现自己的价值的理想。4读了前两句诗,你的眼前浮现出一幅怎样的画面?用一两句话写一写。_5这首20字的小诗,被乡村老师梁俊和山里的孩子梁越群在经典咏流传的舞台重新唤醒。梁老师想通过这首诗,告诉这群山里的孩子们什么道理?_5. 对比阅读,完成练

6、习。 送元二使安西王维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别(片段)吴奔星你走了,没有留下地址,只留下一串笑容在夕阳里;你走了,没有和谁说起,只留下一双眼睛在露珠里;你走了,没有说去哪里。只留下一排影子在小河里。(注释)安西:指唐代设置的安西都护府。渭城:地名。浥:湿润。阳关:古关名。1从形式上说,送元二使安西属于(_),别属于(_)。从内容上说,两首诗都属于(_)。A古诗 B现代诗 C送别诗 D写景诗2别中,诗人巧妙地把友人的笑容与_、眼睛与_、影子与_融合在一起,使整个画面跃然纸上。3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1)送元二使安西中点明送别

7、的地点是阳关,雨和柳为送别营造了愁郁的气氛。(_)(2)从别的深情倾诉中,可以想象到“我”曾与友人在夕阳下嬉戏、在挂着露珠的丛边交谈、在小河边散步。(_)(3)两首诗都表达了作者的依依惜别之情。(_)4仿照别中的诗句续写。你走了,没有_,只留下_。5与送别有关的诗歌我们还学过高适的别董大,其中流传千古的名句是“莫愁前路无知已,天下谁人不识君”,你觉得这两句诗与送元二使安西中的“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表达的情感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之处?_6. 课内阅读。_,_各不同。不识_,_。1把古诗补充完整。2这首诗的题目是_,题目的意思是:_。作者是_代诗人_。3从古诗中找出两对反义词写下来。(_)

8、(_) (_)(_)4前两句的意思是_5诗人从_、_、_、_、_、_几个角度观赏庐山,看到山的姿态和形状各有不同,诗句“_,_”蕴含着深刻的道理。7. 课外类文阅读。四时田园杂兴范成大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注释耘:锄草。绩麻:搓捻麻绳或麻线。当家:主持家务。这里指担当家庭的生产劳动任务。童孙:指儿童。未解:不懂得。供:供奉。这里指“参加、从事”。1根据你的理解,说说下面诗句的意思。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_2诗歌的前两句写了什么内容?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感情?_8. 课内阅读。毛茸茸的枝头,雪绣的花边潇洒,串串花穗齐绽,洁白的流苏如画。在

9、朦胧的寂静中,玉立着这棵白桦。在灿灿的金晖里闪着晶亮的雪花。1“毛茸茸的枝头”说明了枝头上_。2“雪绣的花边”告诉我们这是_季,透过“潇洒”一词我感受到了_。3“在朦胧的寂静中,玉立着这棵白桦。”我感受到了白桦_的精神。4这棵白桦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_9. 课内阅读。元日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1“元日”是指_。“曈曈”的意思是_。2诗的第一句渲染了_的气氛。第三句写旭日的光辉普照千家万户,象征了_的前景。第四句既写了当时的民间风俗,又表现了_的景象。3这首诗后两句的意思是:_。10. 课内阅读。题西林壁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_,_。1这首诗

10、的作者是_代的_。2把诗句补充完整,并说说你对这两句诗的理解。_3下列与这首诗说明的道理相符的一项是(   )A.尺有所短,寸有所长。B.一夫当关,万夫莫开。C.当局者迷,旁观者清。11. 按要求做题。到小径中去走走吧,在_的时候:着脚,_着手,踏着_,涉过_。1按原文填空。2从文中我体会到:_12. 课外阅读。惠崇春江晓景宋苏轼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萎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1给标下弧线字选择正确的解释。春江水暖鸭先知。  (   )A. 使知道   B. 知识 &#

11、160; C. 知道2给标下弧线字选择正确的解释。正是河豚欲上时。  (   )A. 欲望   B. 想要;希望   C. 需要   D. 将要3惠崇(春江晓景)的作者是_八大家之一的_。诗人从_、_、_、_这些景物中感受到春天来了。诗人还展开了丰富的想象,由鸭戏江水想到了_,又由萎蒿、芦苇满地生长想到了_。4用自己的话说说“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这两句诗的意思。_13. 课内阅读。 好像绿色的墨水瓶倒翻了

12、,到处是绿的到哪儿去找这么多的绿:墨绿、浅绿、嫩绿、翠绿、淡绿、粉绿绿得发黑、绿得出奇;刮的风是绿的,下的雨是绿的,流的水是绿的,阳光也是绿的。1诗中的“绿”实际指的是(   )A.绿颜色。 B.绿色的墨水瓶。 C.生命的颜色,生命的象征。2风、雨、水、阳光都不是绿的,作者写它们是绿的是为了_3判断对错,对的打“”,错的打“×”。(1)“绿得出奇”中“出奇”的意思是“惊奇”。(_)(2)“墨绿、浅绿、嫩绿、翠绿、淡绿、粉绿”写出了绿色的丰富。(_)4作者说春天的世界“到处是绿的”,从中可以体会到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_14. 阅读检测台。雪梅其二(宋)卢梅坡有梅无雪不精神,有雪无诗俗了人。日暮诗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