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师大版四年级语文下学期文言文阅读理解专项课间习题_第1页
西师大版四年级语文下学期文言文阅读理解专项课间习题_第2页
西师大版四年级语文下学期文言文阅读理解专项课间习题_第3页
西师大版四年级语文下学期文言文阅读理解专项课间习题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西师大版四年级语文下学期文言文阅读理解专项课间习题班级:_ 姓名:_ 时间:_1. 课内阅读。精卫填海炎帝之少女,名曰( )女娃。女娃游于东海,溺( )而不返,故为精卫,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 )于东海。1给加点的字加上拼音。2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故为精卫。(试着说说句子的意思)_3“衔”字用部首查字法,先查_,再查_画。4精卫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_2. 读王戎不取道旁李片段戎不动,回答问题。唯戎不动。人问之,答曰:“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取之,信然。1给下列句中的“之”字选择正确的解释。(1)人问之(_) (2)取之,信然(_)A代王戎 B代诸儿 C代李子2王戎不动是因

2、为_。从“_”可知王戎说的是正确的。(用文中原句回答)3王戎能作出正确判断的依据是(   )A.李子树长在路边,环境很不好,不利于李子的生长,导致李子的味道是苦的。B.李子树长在路边,经常有人经过。如果李子是甜的,那么树上的李子早就被人摘完了。现在还有这么多的李子,说明李子肯定是苦的。4你觉得王戎是一个怎样的孩子?_5从这个故事中我们明白了(   )A.路边的李子都是苦的。B.和小伙伴们出去玩耍,要懂得礼貌,不论树上的果子多么多,都不能随意摘。C.在平时的生活中,我们要仔细观察,善于思考,根据有关现象进行推理判断。3. 文言文阅读。王冕孝亲(节选)安阳韩性闻而异之,录为弟子

3、,学遂为通儒。性卒,门人事冕如事性。时冕父已卒,即迎母入越城就养。久之,母思还故里,冕买白牛驾母车,自被古冠服随车后。乡里小儿竞遮道讪笑,冕亦笑。(注释)韩性:绍兴人,大学者。通儒:指博学多闻、通晓古今的儒者。被:披。1根据上下文,解释下面的字。闻:_   遂:_   亦:_2这篇文言文叙述了王冕的一件什么事呢?请简要概括。_3这篇文言文告诉我们的道理是(  )。A.做人要勤奋刻苦 B.做人要诚实守信C.做人要孝敬长辈 D.做人要顾全大局4. 阅读囊萤夜读,回答问题。胤恭勤不倦,博学多通。家贫不常得油,夏月则练囊盛数十萤火以

4、照书,以夜继日焉。1晋朝人车胤学习态度和学识如何?(用短文原句回答)_2他因“家贫不常得油”,又时如何解决这一困难的?(用短文原句回答)_3我还知道古人勤奋苦读的事例有_、 _ 、_。4读了这个故事,你有什么感想?_。5. 阅读下面的小古文,回答问题。人有亡斧者(节选)人有亡斧者,意其邻人之子:视其行步,窃斧也;颜色,窃斧也;言语,窃斧也;动作态度无为而不窃斧者也。俄而掘其沟而得其斧,他日复见其邻人之子,动作、态度皆无似窃斧者也。注释:亡:丢失  意:猜想;怀疑  他日:另一天1“视其行步,窃斧也;颜色,窃斧也”中的“颜色”的意思是(   )。

5、A.色彩,色泽 B.穿着打扮 C.神态,表情2“俄而掘其沟而得其斧”的意思是(   )。A.不久,丢斧子的人在挖沟时找到了自己的斧子B.不久,丢斧子的人在邻人家找到了自己的斧子C.不久,邻人的儿子在丢斧子的人家里找到了斧子3这个人丢失斧子时和找到斧子后,邻人之子的_、_、_并没有_,只是这个丢斧子的人心理不一样了。4这个故事告诉我们的道理是(   )。(多选)A.不要毫无根据地去猜疑别人B.不能轻易相信别人,要时刻保持警惕C.如果对别人有成见,就会影响自己对这个人的正确判断6. 默读下面文言文,完成练习。胤恭勤不倦,博学多通。家贫不常得油,夏月则练囊盛数

6、十萤火以照书,以夜继日焉。选自晋书·车胤传1联系课文,解释下面词语的意思。恭勤:_   通:_2用自己的话说说下面句子的意思。胤恭勤不倦,博学多通。_7. 阅读文章,回答问题。夸父与日逐走,入日,渴,欲得饮,饮于河、渭;河、渭不足,北饮大泽,未至,道渴而死。弃其杖,化为邓林。1这段文字讲述的是_的故事,本文选自_。文中的夸父是一个 _ 的人。2你还读过哪些神话故事?写出两个。_8. 小古文阅读。俗说天地开辟,未有人民,女娲抟黄土作人。剧务,力不暇供,乃引绳于泥中,举以为人。故富贵者,黄土人;贫贱者,引绳人也。注释 抟(tuán):用手

7、将松散的物质搓捏成团。剧务:工作繁重。力不暇供:力不从心。1这则小古文讲的是_的神话故事,关于女娲还有另一个神话故事是_。2请用“/”划出下面句子的停顿。俗说天地开辟,未有人民,女娲抟黄土作人。3“乃引绳于泥中,举以为人。”这句理解正确的是( )A.于是女娲便用草绳置于泥中,举起绳子一甩,泥浆洒落在地上,变成一个个的人。B.于是女娲便用草绳置于泥中,举起绳子就变成一个人。4请用“ ”划出造人过程的句子,再结合句子谈谈神话故事的特点?_5神话故事知多少:中国神话故事里,有许多伟大的神:看到“天地开辟”一词,会想起化作万物无私奉献的_;看到“太阳”,会想起执着的_和勇猛无敌的_;看到“百

8、草五谷”,会想起勇于开拓的_。外国神话故事也很经典,你最喜欢的故事有_、_。9. 小古文阅读。文徵明习字文徵明临写千字文,日以十本为率,书遂大进。平生于书,未尝苟且,或答人简札(zhá),少不当意,必再三易之不厌,故愈老而愈益精妙。选自书林纪事(注释)临:临摹。日:每天。率:标准。遂:于是,就。于:对,对于。尝:曾经。苟且:敷衍了事,马虎。简札:信件,书信。少:同“稍”,稍微。易:改换,更换。愈益:愈加,更加。1(字词理解)下列词语中的加点字与“文徵明临写千字文”中的“临”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玉树临风 B.兵临城下 C.身临其境 D.唐临晋帖2(

9、句段理解)对下面这句话翻译最准确的一项是( )故愈老而愈益精妙。A.因此,他的年纪越大,书法就越发精致巧妙。B.因为他越来越老了,所以书法更加敷衍了事。C.因此,愈老的书法水平更加精致巧妙。D.因此,他的年纪越大,千字文就背得更加熟练巧妙。3(提取信息)文徵明之所以“愈老而愈益精妙”,是因为他( )A.有兴趣,肯用功。 B.人聪明,练得多。C.练得多,不随意。 D.不随意,有耐心。4(分析判断)下列句子中不是文徵明勤奋刻苦习字的具体行动的一项是( )A.日以十本为率 B.书遂大进C.平生于书,未尝苟且 D.少不当意,必再三易之不厌5(评价人物)读了这篇小

10、古文,你觉得文徵明是个怎样的人?_10. 对比阅读,完成练习。囊萤夜读胤恭勤不倦,博学多通。家贫不常得油,夏月则练嚢盛数十萤火以照书,以夜继日焉。孙敬悬梁孙敬,字文宝,好学,晨夕不休。及至眠睡疲寝,以绳系头,悬屋梁。后为当世大儒。(注释)夕:晚上。及至:到了。屋梁:房梁。儒:有学问的读书人。1用组词法解释下列加点字。好学(_)   晨夕不休(_)   悬屋梁(_)2仔细阅读两篇文章,填写下面思维导图。3请从两篇文章中各找出一个表示“珍惜时间”的词语,用“_”画出来。4有同学说:“现在科技发达了,生活好了,囊萤夜读、孙敬悬梁这类的故事不会发生了,再讲这类故

11、事不合时宜。”请谈谈你的看法。_11. 延伸阅读。钟毓、钟会少有令誉,年十三,魏文帝闻之,语其父钟繇曰:“可令二子来!”于是敕见。毓面有汗,帝问:“卿面何以汗?”毓对曰:“战战惶惶,汗出如浆。”复问会:“卿何以不汗?”对曰:“战战慄慄,汗不敢出。”(注释)少:shào,年少时。令誉:美好的声誉。复:又。1请问钟毓、钟会二人和钟繇是什么关系?_2见魏文帝时,钟毓的脸上有汗,魏文帝询问时,他的回答是(_);钟会没有出汗,魏文帝询问时,他的回答是(_)。A战战慄慄,汗不敢出B战战惶惶,汗出如浆3你能把魏文帝问钟毓和钟会的话翻译过来吗?_4从钟毓和钟会不同的回答中,我觉得他们两个都是_的孩子

12、。我明白的道理是(_)A在关键时刻,要善于应对。B在关键时刻,要与众不同。12. 课内阅读。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人问之,答曰:“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取之,信然。1解释下列字词以及句子。竞走:_   唯:_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_2王戎凭什么断定“此必苦李”?_3你认为王戎是一个怎样的孩子?从这个故事中你明白了什么?_13.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两小儿辩日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

13、远者小而近者大乎?”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孔子不能决也。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1给下面的汉字注音。 盂(_)   沧(_)   孰(_)   汝(_)2下面两句话一是直接引用句,二是间接引用句。试将第一句改写为间接引用句,将第二句改写为直接引用句。(1)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_(2)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_3从文中哪一句话可见两小儿辩论内容的复杂性?_4两小儿的“辩斗”对你有什么启发?请联系实际谈谈。_14. 读文言文囊萤夜读,完成练习。胤恭勤不倦,博学多通。家贫不常得油,夏月则练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