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大版九下伟大的悲剧课后题及答案_第1页
河大版九下伟大的悲剧课后题及答案_第2页
河大版九下伟大的悲剧课后题及答案_第3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伟大的悲剧课堂练习1. 从文中找出下列成语的近义词。人迹罕至洋洋得意精疲力竭闷闷不乐2. 选词填空。(1) 必需必须他们精打细算地使用这最为的用品一一燃料,他们尽量节省热能,而热能恰恰是他们防御严寒的唯一武器。(2) 储存贮藏在他们事先设置好的点,在那里着他们的食物。3月2日,他们到了下一个点,但再次使他们感到可怕的绝望:那里的燃料又是非常之少。(3) 寂静寂寞在阴森森的一片之中,始终只有这么几个人在行走因为只有这种从未被人声冲破过的极度中,他才会悲壮地意识到自己对祖国、对全人类的亲密情谊。(4) 悲惨悲壮他们找到了那些书信和文件,并且为那几个死去的英雄们垒了一个石墓。只有在这种从未被人声冲破

2、过的极度寂静中,他才会地意识到自己对祖国、对全人类的亲密情谊。3. 阅读课文第二到第五语段,回答问题。(1) 第三段中说“这块地方”(南极点)“辜负了他们的雄心壮志”。斯科特他们的“雄心壮志”是什么?(2) 这几段中反复强调斯科特他们的失望和沮丧。你能理解斯科特的情感吗?作者对他们的遭遇和情绪抱着怎样的态度?(3) 细读第四段,概括“回来的路程危险增加了十倍”的原因。(用40个左右的字)4. 阅读下面语段,完成文后习题。南极冰架甲段: 此次考察中,我们曾两次沿“厄麦里冰架”的北缘航行,有机会观察了南极冰架的景观。所谓冰架,是指与大陆冰盖相连的海上大面积的固定浮冰。南极冰盖覆盖面积达1200平方

3、千米,平均厚度在20002500米之间,最厚的有4800米,总体积达2450万立方千米。这顶巨大的“冰帽”,在自身重力的作用下,以每年130米的速度,从内陆高原向四周沿海地区滑动,形成了几千条冰川。冰川入海处形成面积广阔的海上大冰舌,终年既不破碎(外缘除外),又很少消融,这就是海上冰架的来源。据目前考察结果,南极冰架面积达140万平方千米,占南极冰盖总面积的10%,最大的两个冰架即罗斯冰架与菲尔克的冰架,都在西南极。由于冰架表面平坦,因而是南极洲机场的选点之处,我们首次来到南极洲乘坐的大力神”飞机就是在冰架上降落的。不少国家的南极考察站,都建造在冰架上。罗斯冰架每年向海延伸300米到760米,

4、因此,上面的“浮动城市”也逐年向海洋中推移。乙段: 1990年3月3日,在南极洲苏联和平站,中国五星红旗与苏联、美、法、英、日五国国旗在寒风中飘扬。“1990年国际横穿南极考察队”6名成员历时7个多月,跋涉5984千米,终于到达了终点。这是本世纪以来,人类在到达地球的两极、登上地球之巅珠穆朗玛峰、飞上月球之后取得的又一次具有重大意义的胜利。在考察队里,只有秦大河和苏联队员带有科学考察任务,因此他们比别人要付出更多的劳动。晚饭后,在其他队员喝咖啡休息的时候,秦大河却扛着冰镐、斧子去进行冰川观测、采样。缺氧、低温、饥饿、冰冻、疲劳秦大河用冰镐挖几下就得喘半天气。即使在患了流感的时候,他也没停止采样

5、。这次南极之行,秦大河共采了800多瓶雪样,搜集了大量有关南极洲冰川、气候、环境的资料,圆满完成了从南极半岛经南极点至和平站的雪层大剖面的观测任务。1989年7月28日,秦大河和其他队员们从南极半岛的顶端出发,由西向东,开始了他们的艰险征途。那纵横交错的冰隙、积雪覆盖的暗沟,都深达数米甚至数十米,考察队员只能用雪杖击冰探路,谨慎行进。一旦遇上南极的暴风雪,能见度只有10多米,队员们一天只能前进两三千米。(1) 从文体上看甲段属于,乙段是文。(2) 甲文第段中有一个词使用不妥,找出来更正并阐明理由。(3) 结合第段,请找出第语段中罗斯冰架每年向海里延伸300米到760米的原因。(4) 给甲文第段

6、作内容概括。(5) 给乙文命一个题目。(6) 乙文的三个自然段的顺序打乱了,请按时间顺序重新排列。(7) 乙文中重点介绍的人物是谁?介绍了他的什么事迹?(8) 甲文中“上面的浮动城市”指的是什么?乙文中有这样的城市吗?参考答案:1.人迹未至耀武扬威疲惫不堪怏怏不乐2. (1)必须必需必须(2) 贮存储存贮存储存(3) 寂寞寂静(4) 悲惨悲壮(1)第一个到达南极点,将国旗首先插在那里。不仅完成人类首次到达南极点的愿望,还为祖国赢得荣誉。(2)应该能理解。因为他们经历了那样的艰难挫折才到达目的地,却突然发现原来自己希望得到的一切已被别人夺走了。不仅如此,回程将面临更大的困难,这当然会让他们非常地

7、失望、沮丧。作者并没因斯科特是失败者而看轻他们,而是对他们的遭遇抱着深深的同情和遗憾,对他们失望沮丧的情绪也十分理解。作者还从中发现了宝贵的人类精神并且竭力颂扬,所以称之为“伟大的悲剧”。3. (1)说明文记叙(2) “观察”,应改为“观赏”。“观察”与后面的景观不搭配。(3) 这是由于南极冰盖(冰帽)在自身重力的作用下,以每年130米的速度,从内陆高原向四周沿海地区滑动造成的。(4) 主要介绍南极冰架形成的过程。(5) 南极考察或南极科考(6) (7) 秦大河。艰苦跋涉,艰辛劳动,圆满完成了雪层大剖面的观测任务。(8) 各国的南极考察。有苏联和平站。(3)回程必须严格按原来的足迹走,否则会错

8、过物质贮藏点,况且他们精力与精神已远不如来时那么充沛。伟大的悲剧研讨与练习说明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学语文课程教材研究开发中心一、阅读课文,向同学复述这个故事,并说说其中的哪些细节最让你激动难忘。设题意图有二,一是把握课文思想内容,练习口语表达;二是抓住课文精华,反复咀嚼,品味其中含义。解题思路:可分小组,让同学相互复述故事,再各自推举一人到讲台前复述。不一定推举最活跃的、口才最好的同学,而是推举最需要锻炼的同学上台复述。课文中哪些是最令人激动难忘的细节,不同的学生也许有不同的答案,要让他们自己去找,并说出理由。二、联系上下文,体味下列语句的含义,讨论括号里的问题。1、对人类来说,第一个到达者拥有一

9、切,第二个到达者什么也不是。(作者在这里要表达的是什么意思?你同意这种说法吗?)2、挪威国旗耀武扬威、洋洋得意地在这被人类冲破的堡垒上猎猎作响。(国旗怎么会“耀武扬威”“洋洋得意”?这里表现出斯科特内心什么样的复杂感情?)3、斯科特接受了这项任务,他要忠实地去完成这一最冷酷无情的职责:在世界面前为另一个人完成的业绩作证,而这一事业正是他自己所热烈追求的。(斯科特为什么要接受这项为他人业绩作证的任务?他不接受不行吗?)4、但是在这白雪皑皑的荒漠上,只有心中的海市蜃楼,它召来那些由于爱情、忠诚和友谊曾经同他有过联系的各种人的形象,他给所有这些人留下了话。(联系上下文看,“内心中的海市蜃楼”是什么意

10、思?作者为什么要这样比喻?)5、一个人虽然在同不可战胜的厄运的搏斗中毁灭了自己,但他的心灵却因此变得无比高尚。所有这些在一切时代都是最伟大的悲剧。(这话表达的是什么意思?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设题意图是让学生关注课文中那些意味深长的语句,引导学生阅读一篇课文时要能抓住关键语句。参考答案:1、在这里,作者站在斯科特的角度,表达了角逐失败后的一种极度沮丧、悲哀的心情。但事实上作者本人并不这么认为,理由是,作者为斯科特这个失败者作传,本身就说明作者不同意“第一个到达者拥有一切,第二个到达者什么也不是”的观点。2、作者在这里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表达的是斯科特和伙伴的心情。此时,在痛苦万分的斯科特眼中,

11、风中飘扬的挪威国旗就是他的对手,胜利者阿蒙森似乎站在那里耀武扬威、洋洋得意。这真是“以我观物,物皆著我之色彩”。3、英国人普遍讲求绅士风度,主张诚实、守信,坦然面对成功和失败。这种文化传统熏陶下的斯科特,不能不接受这项为他人的业绩作证的任务。正因为他的这一行为,其人格才显得无比的高尚,赢得了人们的尊敬。4、联系上下文看,“心中的海市蜃楼”是指斯科特在离开世界前心中回忆的美好的往事和他对遥远祖国、亲人和朋友的怀想,它们与现实的严酷形成了鲜明的对照。海市蜃楼是美好的,却是根本无法实现的。这样写更加突出了悲剧效果,给人心灵的冲击。5、这两句话表达了作者对斯科特崇高的赞誉,意思是斯科特在与大自然的搏斗中虽然失败了,他的肉体倒下了,但是他的心灵经受了考验,变得无比的崇高。有价值的、美的毁灭当然是伟大的悲剧。这话在全文中可作为主旨句,中国题的作用。三斯科特在生命的最后一刻,在寒风凛冽的南极帐篷里,给英国公众写下了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