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如茉莉》(第二课时教学实录及教案)1_第1页
《爱如茉莉》(第二课时教学实录及教案)1_第2页
《爱如茉莉》(第二课时教学实录及教案)1_第3页
《爱如茉莉》(第二课时教学实录及教案)1_第4页
《爱如茉莉》(第二课时教学实录及教案)1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爱如茉莉(第二课时教学实录及教案)1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透过语言文字的细节,读到词语背后的意思,感受文本中一种平淡而琐细的爱的体验,体会 “探 ”等词表达的效果。2、以 “这也叫爱 ”为主线,从爱之问号到句号到感叹号到省略号,引导学生多角度体验爱的丰富性,积累故事与词组群。3、形式训练:关于爱的比喻。教学重点:通过文本的细节,感受一种平淡无奇的爱的体验。教学难点:爱的表现形式各有不同。教学过程:一、 “这也叫爱 ”之问号板书:这也叫爱追问:这样的语气,后面应该加什么标点 ?2、为什么作者觉得 “像茉莉一样的爱不叫爱 ”?结合课文描述,引导学生体会 “平淡无奇 ”:洁白 色彩不鲜艳;幽香 香味

2、不浓烈;花小 不惹人注意3、在作者心中爱应该是什么样的?(1)出示词组群:花前月下 缠绵悱恻 海誓山盟 生死与共 浓浓烈烈 荡气回肠(2)出示故事:王子与美人鱼(童话故事)梁山伯与祝英台(民间故事)项羽与虞姬(历史故事)(3)你了解这些故事吗?简要说说感人在哪里?小结:这些小说故事里的爱,浓浓烈烈叫人荡气回肠,但生活中的日子平常平淡如水,而母亲的生病住院,如同一颗小石子投进了水中,荡出了爱的涟漪。二、 “这也叫爱 ”之句号1、概括的说说,作者因为哪些事而感到了父母之间的爱。引导学生归纳:父亲出差回来了顾不上吃饺子,直奔医院(吃不下)父亲为了照顾母亲,在床沿边睡,母亲为了不打扰父亲的睡眠,睡着不

3、敢动。(睡不好)2、爱,往往在细节,*一颦一笑中,在一个动作,一个表情里。细读课文6-16小节,哪些细节打动了你,哪些词句让你感受到了爱的温度?请你在下加点或画圈。3、交流:小结:这焦心苦心细心和甘心,皆源于真心。我们来看这样一个画面:出示文字:妈妈睡在床上,嘴角 的光泽里。这个画面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引导关注 “探 ”字,体会画面的静谧,温馨和美好 人有情,景有语。这样的镜头,谁都不忍心破坏。指导朗读。1、 小结。出示文字:哦,爱如茉莉,爱如茉莉。出示文字:病房里,那簇茉莉更加洁白纯净。它送来缕缕幽香,袅袅地钻到我们心中。引导关注 “钻 ”字来朗读 “哦 ”字,从内心深处发出,徐徐送出。引导

4、关注 “钻 ”字来朗读 “爱如茉莉 ”,表达作者的喃喃谓叹。小结:擦去 “? ”,添上 “。 ”三、 “这也叫爱 ”之叹号1、设疑:小说故事里的那些浓浓烈烈叫人荡气回肠的爱可是真爱?引导体会:每个人的体验不一样;生活与小说故事不一样;正是这些不朽的艺术作品中的爱的感召,才有了生活中的相濡以沫和患难中的真情。2、小结:教师擦去 “。 ”加上 “! ”四、 “这也叫爱 ”之省略号1、爱是一道多解的题目,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回答。就算同一个在不同时期,爱的感受也不一样。教师读自己创作的爱是什么,配乐投影2、布置作业,与家人分享爱如茉莉的故事,并于家人一起完成一道爱的作业:爱是什么。教师擦去 “! ”加上

5、 “ ”。 用计算器计算稍复杂的小数加、减法教学设计教学内容:教科书第5355页教学目标:1、会用计算器进行一些稍复杂的小数加、减法计算。2、让学生体验用计算器进行计算的方便与快捷,进一步培养对数学学习的兴趣,感受计算器在人们生活和工作中的价值。教材简析:例题通过相对复杂的问题情境,引入用计算器计算小数加、减法,教给学生在计算器上按出整数部分是0的小数的简便按法,再用计算器解决小数加法的实际问题。“试一试”继续通过例4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借助计算器解决小数减法的实际问题。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谈话:同学们都有去超市购物的经验,购完物,营业员都能借助计算器准确、快速地算出应付的价钱,今

6、天我们也来用计算器解决一些计算问题。二、创设情境,解决问题1、教学例4(1)出示例题,理解题意。谈话:怎样用计算器算出她一共用了多少元?(2)先让学生独立思考,然后指名回答。在全班交流中达成共识:只要把“金额”一栏的数据加起来。(3)提问:那在计算器上,怎样才能按出买铅笔的钱呢?先让学生自己试着按一按,再交流方法。学生的方法可能有:按照“0”、“·”、“8”、“0”的次序按键。先按“·”再按“8”,显示“0·8”,就是买铅笔的钱数。(4)尝试计算。(5)集体校对。提问:怎样才能计算得又对又快?学生的想法可能有:先记牢这个数,然后再按。看到零点几的小数,可以直接按小

7、数点和小数部分,这样能节省计算时间。按好一个数,还要看看显示屏,核对一下。算完还可以用计算器再算一遍。2、完成“试一试”(1)提问:如果李芸付出100元,应找回多少元?请你用计算器算一算。(2)学生尝试用计算器计算。(3)小结:用计算器计算这些比较复杂的小数加减法(出示课题),确实非常快捷,正确率也高。设计意图:用计算器进行计算时,为确保计算的快捷和正确,核对和验算很重要,通过学生的讨论和交流使学生获得准确灵活的计算方法。学生已经有了用计算器计算的基础,因此这个环节以尝试使用、相互交流为主要学习方式,顺应了学生使用计算器的需要,也为学生提供了很好的相互启发、相互学习的机会。三、巩固练习,应用拓

8、展1、完成“练一练”(1)让学生用计算器独立计算,在书上记下每题的得数。(2)交流计算的注意点。在讨论交流中使学生明确:先记牢一个数,然后再按,按好后注意核对,提高计算的正确率。2、完成练习九第6题(1)提问:你是怎样列式的,结果是多少?(2)学生各自用计算器计算这四题。(3)同桌互相出题并借助计算器解答。3、练习九第8题(1)理解题意。先让学生观察这张收支情况统计表,说说每栏表示什么含义。(2)思考:怎样算“小明开学缴费”后的余额?先让学生独自思考,再指名回答。在交流中明确:只要用上月的余额1203·5元减去支出的100元,就能算出小明开学缴费后的余额。(3)明确各项余额的算法。让

9、学生挑选一栏和同桌说说怎样算它的余额?重点解决“合计收入”“合计支出”的算法。(4)学生独立用计算器算出每次收支后的余额,集体校对答案。(5)拓展延伸。谈话:我们也能像小明一样,学记自己的经济小帐本。设想一下,如果要你来统计每月零花钱的收支情况,你准备怎样来设计这张统计表?希望同学们持之以恒记好经济帐,合理支配自己的零花钱。设计意图:通过用计算器计算开支情况,使学生感受到计算器在人们生活和工作中的价值。并且联系生活用数学,让学生学记经济帐,从而不断增强学生学数学、用数学的自觉性。4、练习九第9题(1)学生先用计算器计算前三题。(2)汇报结果。前三题的答案依次是1·89、2·889、3·8889。(3)提问:观察一下,这三题的答案有什么规律?学生的想法可能有:个位上的数一个比一个多1。每个数的末尾都是9。小数中间“8”的个数和个位上的数一样。(4)根据这些规律填出最后一题的得数。设计意图:让学生用计算器计算来探索一些计算中的规律,一方面可以进一步培养学生自主探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