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战略管理案例题一、卡 西 欧 的 经 营 战 略 (课堂分析 1)60 年代初,日本袖珍电子计算器市场兴起,当时只有三家生产计算器 的企业,即下普、佳能与充电气公司。夏普公司处于领先地位,市场份额 为 34%。不久,卡西欧公司登场了,市场份额不足 10%。到 60 年代末,商 用计算器、西格玛、索尼、理光、精工、日立和松下公司,都纷纷看好这 一市场,纷纷进入计算器市场。截止到 1970年,在这个市场上共有 23 家 企业。竞争越来越激烈,产品的售价以 27%的速度下降,随之需求被刺激 上去了,年增长率高达 133%。卡西欧兄弟看到,计算器市场上登场的企业,哪家都不是善主。倘若 跟在这些对手企业
2、后面亦步亦趋,一旦市场成熟,增长减缓或停止,竞争 将陷于相持阶段,那卡西欧就永无出头之日。卡西欧必须先发制人,学习 夏普的做法,比竞争对手发展的更快,抢在竞争对手之前提高产量、提高 生产能力、提高销售收入,从而扩大市场占有率。夏普公司的年增长率为 100%,使夏普能在这个行当独占鳌头,卡西欧想要翻身,年增长率必须达 到 200%。办法总是有的。卡西欧兄弟俩名不见经传,手上资源有限,怎么办 ! 卡 西欧兄弟很聪明,他们把有限的资源集中在“工程设计”环节上,不在生 产制造方面投入过多的力量, 充分利用外协加工的条件, 成为计算器设计、 工程开发与组装企业,并把工程设计部门与营销部门合在一起,让工程
3、师 直接把握市场需求与竞争动向,加速产品开发,缩短市场周期。卡西欧终于把握了市场的主动权,以 50%的速度更新品种,以 100%的速度降价销售,以 200%的速度增加产量。这种竞争导向的营销手法,令同 行眼花缭乱。卡西欧的新品一露面,紧接着就是大幅度降价,使竞争者深 感气馁,不敢问津,稍一犹豫,卡西欧又推出新的产品,又进一步降价。 结果促使市场需求迅速增长,而增长的市场需求又迅速成为卡西欧的市场 份额。到 1973 年卡西欧夺得计算器市场的首位,市场份额为35%,夏普则失去了原有的市场地位,市场份额为17%。索尼、理光、精工、日立等著名企业忍痛退出市场,佳能与理光也都不得不缩小生产规模,商用计
4、算器 与西格玛公司宣布破产。继续留在市场上的计算器企业只有 9 家。选择:1、六十年代末,日本的袖珍电子计算器处于产品寿命周期的()阶段。A、投入期B、成长期C、成熟期D、不能确定2、卡西欧公司的竞争目标主要是()。A、创造产品知名度B、获取最大利润C、达到最大市场占有率D、提高年增长率3、 卡西欧的定价方法基本可归入为()。A、以成本为中心的定价方法 B、以市场需求为中心的定价方法C以竞争为中心的定价方法D 、心理因素定价法4、 卡西欧的产品和技术发展策略属于()策略。A、技术领先B、紧跟C、最低成本 D、调整和紧缩5、 卡西欧的竞争策略可能存在的最主要风险是()。A、资金不足、外协厂家的不
5、合作C市场需求不足D 、竞争对手的反应问题:1、卡西欧公司所面临的SWO如何?其战略思想、战略目标、总体战略和职能战略分别是什么?2、卡西欧实施的战略和策略还可能面临哪些风险?相应地应采取 何种对策?3、本案例对你学习战略管理有何有益的启示?二、施乐公司与塞文公司的复印机(课堂讨论2)在20世纪70年代的复印机行业中,施乐公司和塞文公司是两家引人注目的公司。施乐公司是生产复印机的元老。早在1938年,美国的物理学者斯德卡尔逊就发明了干式复印机,但这一技术在很长时间里没有得到重视。后来施乐公司买 下了这一技术。因受到美国政府专利法的保护,在专利有效期内其他公司不能使用 这种干式复印法。所以施乐公
6、司制订了一个租赁战略,给复印机定一个永远超出其 价值的高价,使顾客难以购买,然后将它租赁给用户,收取租赁费。两家公司的价值链表价值链技术产品设计制造分销渠道销售方式服务/定价施 乐 公 司选择干式 复印功能齐全 速度快美国制造 订做零部件 后向一体化本公司 销售队伍租赁为主本公司技术服 务队伍特点八、复印 质量高使用复杂 印废率相 对较咼较咼的成本 和价格较少的顾客 有限的范围销量少占用 资金较多服务质量好但 覆盖面小塞 文 公 司选择湿式 复印基本功能 速度低 手动日本制造 标准化零件 转包牛产办公室设备 供应商销售为主经销商特点八、质量一般 耐久性强耐用性强 操作简单较低的成本/ 价格较宽
7、的顾客 范围一次性资金 成本投入低 费用更及时的服务在复印机刚刚进入市场的时期,因为顾客尚未认识到复印机的价值, 所以顾客 数量较少,存在用租赁的销售方式也许是正确的。到70年代末,人们以普遍认同了复印机,所以租赁所能覆盖的范围就有限了。塞文反其道而行之,以销售复印机 为主,扩大了覆盖面。从销售方式来看,施乐公司使用本公司的销售队伍,人力范 围有限;而塞文公司则利用中间商、批发商、零售商等覆盖较宽的顾客范围。在服 务方面,塞文公司也采用了相应的做法。而在上游活动方面,从技术、产品设计到生产制造可以看出,施乐的成本较 高但质量较好,而塞文的成本较低质量一般。如果说,下游活动方面塞文公司略 有优势
8、,那么上游部分则各有千秋,关键是看顾客对其价值如何评估。价值链的构成不同形成了企业竞争中差异优势,这是差异化战略的基 础。正因为如此,虽然在1975年塞文公司只有6300万美元的复印机的收入, 在市场中微不足道;施乐公司当时几乎垄断了整个复印机市场, 市场份额达 80%年收入近20亿美元。两年后,即1977年,塞文公司的收入突破 2亿 美元,夺取了 45%勺低速平纸复印机市场。而同期,早在 1974年占有低速 复印市场中50%以上市场份额的施乐公司,到 1978年在这一市场只有10% 的份额了。问题:1、施乐公司后来落后塞文公司的原因是什么?你认为施乐公司应该怎样做以不至落后于塞文公司?2、通
9、过本案例说明如何利用价值链分析工具识别企业的竞争优势?三、联想收购 IBM 电脑业务双方的真正意图何在 (课外作业 1)东芝被IBM当做抬高自身价码的“托”! 一一 2004年12月8日中国联想集团宣布以总计17亿5000万美元的价格收购IBM个人电脑业务后,计算机业界向 东芝投去了“同情的目光” 。东芝出价 300 亿日元“ IBM 曾主动和我们接触过” - 从一位东芝官员不经意间透露的这句话中, 可以看出IBM至少曾在联想与东芝两公司间做过权衡。 当然,同时与多家进行交 涉的做法在当今并不少见。由于东芝与联想开出的价码相去甚远, 所以本来就不在同一起跑线上。 东芝 的“Dynabook
10、39;与IBM的“ThinkPad” 一样,同属全球知名的笔记本电脑品牌。 不仅销售网络已经遍布全球, 而且技术力量也口碑极佳。 包括不参与价格战的方 针在内,东芝与联想的基本路线如出一辙。与IBM最明显的区别仅仅在于,东芝刚刚采取了“通过最尖端的AV (影视)功能,向企业和个人用户提供附加值的战略” (专务执行董事西田厚聪) 。对于东芝而言,即使收购IBM的PC业务,也只是业务规模的扩大,不会带 来优势互补效应。同时还必须对双方业务中重复的部分进行大规模的调整。而 且,2003年秋IBM询问收购意向时,正是东芝在美国市场上因美国惠普推进的 价格战而最艰难的时候。至于当时谈判提及的收购金额,东
11、芝表示“无可奉告” (西田),但据接近IBM的消息人士称,“约为200亿300亿日元”。如果这一点属实的话,即使加 上IBM个人电脑业务背负的5亿美元债务,总计也就是700亿800亿日元,还 不到联想出价的一半。与能够从收购IBM中获得IBM的品牌价值、技术力量、中 国以外的市场与客户等“额外收获”的联想之间,东芝存在着巨大差距,这一点 早在谈判之前就已经非常清楚。IBM 早在2001年就曾向联想提出过出售 PC业务一事,但当时由于联想正在 优先考虑巩固国内市场,所以未能成交。此次,联想从一开始就被当作真正的人 选,被当成“托”利用的东芝当然高兴不起来。背上沉重包袱的联想另一方面, 联想今后将
12、会面临巨大考验。 此次收购是否是一次超越自身实力 的高风险决策,只要看一下联想的现状,即可一目了然。2003年IBM个人电脑业务销售额为 95亿6600万美元,亏损2亿5800万 美元。而联想 2003 年度(2003年 4月2004年 3月)的销售额为 232 亿港元, 约为IBM的1/3。纯利润为10亿5000万港元。假如进行单纯的合算,收购的同 时联想将变成一家 1 亿多美元的亏损企业。在 17 亿 5000万美元的收购额中,有 6 亿 5000万美元将以现金方式支付, 还有6亿美元将以联想股票的形式支付。 另外,联想还将从IBM手中接过5亿美 元的债务。但是截止今年 9 月底,联想持有
13、的现金货币只有 31 亿港元。现金不 足的部分将通过从担任此次收购谈判财务顾问的美国高盛公司那里接收 5 亿美 元的过渡性融资,以及银行的长期贷款进行筹集。另外,转让的 6 亿美元股票中,普通股约为 8 亿 2000万股,同时还要以每 股 2.675 港元的价格增发没有表决权的优先股约 9 亿 2000 万股(总计约 17 亿 4000 万股)转让给 IBM。 IBM 由此将成为持股比例占 18.9%的联想股东。从短期 来看,对于流通股的股东而言,收购明显属于高风险因素。原因就在于将巨额亏 损的业务连同 5亿美元债务一并收购后, 为了支付这笔费用, 不仅要从银行贷款, 而且新股的大量发行还会使
14、现有股东的权益缩水。香港市场对此反应强烈。 12 月 6 日开始停盘的联想股票 9 日重新开盘后, 股价暴跌。9日13日的3个交易日里,其股价下跌了 13%由2.67港元跌至 2.33 港元。收购消息宣布后,多家证券公司下调了对联想的投资预期。IBM 与联想强调指出,“这是一次相互出资的战略合作,而非 PC业务的出售 和收购”。但是,从联想内部的情况看,与其说是 IBM 积极投资,倒不如说是不 得不通过贷款与发行新股来弥补资金不足更来的自然些。联想在双方的合同中,加入了 IBM原则上自收购完成之日起5年内不得出售 联想股票的条款。假如在此期间联想业绩下滑,股价下跌,那么IBM的资产价值必然缩水
15、。5年时间里,除允许联想使用“ IBM”、“ThinkPad”和“ThinkCentre ” 商标及标志外,IBM方面还将在销售、金融、维护和客户响应等方面提供全面支 持。从联想来说,通过将IBM拉入出资者的行列,获得了 IBM的全方位支持。联想之所以能够艰难地完成据称在计算机业界尚无成功先例的、 “老鼠吞象 的风险收购”,是因为有中国政府背后的支持。联想虽是一家民营企业,但国家 研究开发机构的中科院在联想控股公司中占有 57%的出资比例。很明显联想自然 会受到中国政府的特殊关照。正因为如此,IBM认为能够利用联想的销售网络及关系网在中国政府信息系 统采购中获得大笔订单。而且,通过高价出售亏损
16、业务,将会改善自身的R0(资 产收益率)。“ IBM利用小投入获得了大回报”,日本大和综研上海事务所首席代 表肖敏捷在谈到此次收购案时如此评价。再现“ IBM帝国”?然而,假如目光被带有“出资”附加条件的出售手段及其中国市场战略吸引 的话,就会误解IBM的发展战略。曾作为日本IBM金融业务本部营业人员而大显 身手的日本 HighAvailabilitySystems 公司社长高柳肇向业界发出了警告。“IBM已经明确宣布,要甩掉不赚钱的个人电脑业务,集中精力发展服务业。 将经营资源集中到高性能服务器和服务业以后,很快就将采取新的战略” 。也就 是说,志在长期掌权的塞缪尔-帕尔姆萨诺(Samuel
17、Palmisano)董事长肯定已经 描绘出一幅就像大型主机时代曾令竞争对手俯首称臣的绝对领先的发展蓝图。 高 柳表示在“听到联想和IBM的消息后,浑身如同冻僵的感觉”。IBM还未公开其真正的战略。不过当它的战略浮出水面时,包括一直在IBM 后面紧追不舍的日本计算机厂商在内,恐怕又将落到 IBM的后面。(外电特稿) 问题:1、联想和IBM双方战略的真正目的各是什么?为什么?2、你对此未来有何评价?评价的理由是什么?四、究竟错在哪里? (课堂讨论 3)某国营大型企业下属有 10 个分厂。2003年甲分厂创造了产值 1000 万元、利税总额 250 万元的成绩。总厂经测算认为,该分厂 2004 年
18、有能力创造出产值、利税总额翻两个一番的目标,并以此为据与甲分 厂厂长签订了 2004 年的承包协议。 2004 年由于市场供求关系的复杂 变化,导致产品品种的频繁切换,进而严重影响了甲分厂生产能力的 有效利用。2004年底,甲分厂创产值 1800万元,利税总额 400 万元。总厂则以分厂未能完成承包协议为前提,提出以不奖不罚的方式对甲分厂2004 年维持 2003 年工资、奖金水平。消息传出,甲分厂许多人都纷纷测算自己所辖部门的可能收益, 结果是 80%以上的部门和相当一部分个人的年收入水平都将明显低于 2003 年水平。甲分厂空气似乎都变味了!生产大幅度滑坡,良品率下降,甚至 在个别工人中产
19、生了破坏行为。问题:1、甲分厂厂长感慨万分,百思不得其解,究竟哪里出了错?2、请你帮助他,分析问题的症结所在,并提出改进意见。3、你认为甲分厂厂长当初和现在应该怎样做?为什么?五、美菱变迁史 (课外作业 2)一个在 1990 年代中期风光无限的家电巨头,至今为人所记的是“美菱”这 个品牌和“张巨声”这个企业家。品牌仍在,企业家却早已退休,这家企业也 经历了两次卖掉产权的变故。从国有企业的标杆到被资本巨鳄并购,从家电业 的一枝独秀到激烈竞争下的渐行渐远,美菱的 20 年变迁史,见证了中国家电业 的急剧变化和国企改革的艰难进程。自三年前离开美菱后, 72 岁的张巨声搬到合肥西城的一套 148 平方
20、米的房 子里,过着悠闲的退休生活。他照例在下午要睡上一小时。更多的时候,他会 和老伴去附近一个不收门票的公园散步。11月 11日,合肥市民从当地的新安晚报上得知了这一消息四川长虹从尚在狱中的顾雏军手上,以不超过 1.45 亿的价格买到了 20.03 的美菱股份,从而成为美菱电器的第一大股东这已经是美菱电器控股权的第二次易手。前一次发生在两年前,收购者是 格林柯尔公司董事长顾雏军。记者在合肥采访时,很多合肥人都已不知道张巨声是谁。但在十年前,合 肥是没有人不知道“张巨声”和“陈荣珍”这两个名字的。他们分别是美菱和 荣事达这两家著名企业的传奇创始人。 1990 年代中期,他们是中国民族冰箱和 洗衣
21、机产业的教父级人物。这两人并称合肥“双雄” ,在 1991 年底,这两家企业曾一度被政府合二为 一,但最后又不得不分开。三年前,两人几乎同时退休。在张巨声离开美菱的这几年,中国家电业经历了剧烈的震荡,新的领军者 浮现,企业间的并购也越来越频繁。美菱,虽然紧紧抱着自己的品牌,但却已 无力扮演更强有力的并购者角色,相反,却沦为众人争夺的口边食。一个曾经拥有杰出企业家、抓住先机的优秀国企,为何没能拾级而上? 美菱因张巨声而生11 月 14 日,来自长虹的三名高管已经空降美菱, 在美菱中层以上干部会上 首次集体亮相,并宣布原来管理团队全部留任。这样的手法顾雏军当年也一样 采用。几天后的一个上午,张巨声
22、坐在合肥亳州路附近的一家茶社里,点了一杯 “太平猴魁”一种以清香著称、产于皖南山区的绿茶。他对面坐着的是 来自中国企业家杂志的一位记者。1996 年,张巨声曾经做过该杂志的封面人物,这次采访是为了配合该杂志 即将推出的“封面人物回访”报道。1996年,正是美菱继1993年前A股上市后又从B股市场获得3.3亿元港元 的时节,那一年有太多的细节让张巨声回味美菱冰箱获得德国TUVGS质量认证从而拿到打开欧洲市场的许可证,进入英国市场;公司通过国际标准化 组织IS09001年度复审;甚至美菱滚筒洗衣机也投产了而这一年,安徽的另一家冰箱厂扬子冰箱只能走上和西门子合作的 道路。谁都不否认美菱因张巨声而生。
23、 “张巨声是美菱的功臣。 ”安徽省轻工业协 会的关京安处长评价说。22年前, 50岁的张巨声主动请缨,来到了当时年产值仅 1 76万的合肥第二 轻工机械厂。那一年,中国国有企业以扩大经营自主权和经济责任制为主的改 革试点正在推进中,企业不仅要自行营销和自负盈亏,还要接受从财政拨款到 自筹资金贷款的转变。那时,张巨声家里甚至连电风扇都没有,他也没见过电冰箱,但他看到了 机会。就在 1984 年,他使这家企业成功转产电冰箱。有着近 10 年合肥市经贸 委工作经验的张巨声在借款的情况下,在当年生产出 3008 台冰箱。张巨声给自己的冰箱取了“美菱”这个名字,希望这个产品能美过三菱, 这个寄托着产业超
24、越的名字此后果真创造了中国冰箱产业的奇迹。在 1985年 7月 20日前,美菱赶上了中国电冰箱生产线引进的末班车。借 助香港的商业化操作,张巨声在 22 天的时间里完成寻找合作者意大利梅罗尼、 签约、报批等多个环节的非常规化操作。此后,由于张对冰箱消费方式的研究及转产,迎合了中国消费者对大冷冻室的需求,从而引发了中国冰箱产业的行业变革1989 年上半年开始,中国经济过热开始降温,通货膨胀得到遏制,年产量 达 800 多万台的冰箱市场突然变成买方市场,几百家冰箱厂家陷入停产困境。 但美菱首家将国外大冷藏室的设计改模为大冷冻室,掀起电冰箱行业的“美菱 181效应”,使企业由 1987年的行业第 2
25、0位进入到 1989年的行业第 4 位。1989 年,美菱进入全国 500 家最大工业企业名单。但就从 1985 年投产开始,作为合肥工业经济效益大户的美菱开始承担起社 会责任兼并扶持一系列中小亏损企业。1991 年底,合肥市政府通过政府行为将美菱冰箱、合肥洗衣机(荣事达前 身)和黄山电器三家企业捆在一起成立合肥美菱集团公司, 1992年 1月前成立 的美菱集团公司被取消。这样的整合遭到张巨声的反对, 连续三次的拒绝使得张在新集团公司被 “架 空”,担任只有空名没有实权的董事长。 6 个月之后,新集团公司终于暂停运营。张巨声这 6 个月并没闲着,他开始研究股市,并开始谋划企业转制实行股 份制改
26、造。当年 5月 21日,上海证券交易所放开了仅有的 15只上市股票的价 格限制,引发股市暴涨。从这一天开始,中国改革开放中最大的一架财富机器 正式发动。谁也没想到,在张巨声遭遇其第一次事业低谷时,却开启了美菱找钱的新 思路。 1993 年,美菱成为安徽省第一个上市公司,一直为资金所困的美菱在当 年 10 月 18 日在深交所正式挂牌交易。这一年美菱冰箱产能突破 50 万台,位列 行业第二。与此同时,张巨声开始创办美菱工业园区,当时以每亩 1.5 万元的价格拿下的近 500 亩土地给未来的美菱留下了巨大的增值机会。谁让美菱停下脚步? 一年多前,一位名叫顾雏军的陌生人前来拜访退休在家的张巨声,这位
27、美 菱新主人的拜访颇有“喝水不忘挖井人”的意味。在顾雏军掌控美菱之前,张巨声早已在 2002 年退休,其时,美菱的经营已 在走下坡路,直接原因则要归结为其多元化的失败。在 1996 年达到高峰之后,拥有银行贷款、股票融资和自有资金三大资金来 源的美菱却再也没有把握住机会。美菱此后的一系列投资包括洗衣机、空调等, 并未给美菱带来如同电冰箱一样的增长。2001 年由于市场竞争日益惨烈以及企业自身存在的问题,美菱电器报亏 3 亿多元。“这是由销售渠道中来自个体户等应收账款呆坏账、集团公司和股份公 司的分开等历史性问题造成的。 ”美菱电器副总裁兼董秘薛辉这样解释。在政府新的企业管理和指导思路下,年近七
28、旬的他已经没有时间来改变了。2002年 7月 7日,张巨声在政府方面找他谈话后 5天内退休了。 安徽省轻工业协会的关京安处长认为: “美菱作为国企承担了很多的社会责 任,但是一把手任职时间太长,作为功臣,他们很难像浙江企业那样借助外力 改变企业。观念更新不足和缺少战略性的投资伙伴以及市场原因都使得企业难 以走出去。”张巨声的离开并没有改变美菱效益下滑的命运 这个结果似乎不仅是企业多元化发展所带来的。安徽省社科院经济所所长 孙自铎对记者说:“美菱电器和美菱集团之间大量的关联交易,使得美菱电器从 上市起就包袱沉重。随着整个电冰箱行业竞争激烈,利润下滑,这个包袱让企 业压力更大。”经济发展环境也让美
29、菱很无奈2001年美菱电器亏损 3.5 亿元,截至 2001年 6月30日光大股东占款就达3.68 亿元。这笔占用资金依据公告要分 5年时间清收。 2001年按照规定当归还 欠款的 8,但集团仅归还了 5.35 , 2002 年美菱集团向美菱电器转让了三宗 总计 24 万平方米土地,用以抵偿 1.23 亿元债务。主管部门为此急寻对策并决 定出售国有股份。顾雏军就此登场。他在 2003年6月以 2.07 亿元接替美菱第二任董事长王 家章,获得美菱的掌控权。虽然美菱集团仍持有上市公司 9.8 的股份, 但是美 菱的命运已不在美菱集团的掌控之中。 2003年 11月和 2004年 11月,美菱集团
30、分别向美菱电器出让两次美菱开发区土地,总计 166.61 万平方米。顾雏军的入主也没能给美菱电器带来好运。事实上,顾除了派驻三名接管 人员、精简 6 个部门、取消以前的社会公益捐助外,并没有对美菱进行科龙式 的整改。2003 年,因主营业务利润急骤下降,管理费用及经营费用迅猛上升,美菱 电器再次亏损 1.95 亿(而 2002 年度其盈利为 810万元)。由于资金的缺失,美 菱电器的新厂一直拖延至 2005 年才开始基建。2004年9月27日至 9月30日,中国证监会安徽监管局对美菱电器进行了 巡查,三个月后发出限期整改通知书 。整改通知中指出,美菱电器关联方占 用资金 4.1 亿元。截至 2
31、004年 6 月30日,美菱电器原控股股东美菱集团及美 菱洗衣机公司,分别占用上市公司资金余额达 1.01 亿元和 3.09 亿元。美菱今年的业绩却开始转好。今年中报显示,美菱电器实现主营业务收入超过 10 亿元,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 5053 万元。但顾雏军的突然入 狱使美菱的未来多了变数。今年 7月 26 日,美菱集团宣布回购美菱股份,但终 未成功。在美菱厂,工人们对曾经的老板顾雏军并没有太多的非议。毕竟,这个让 他们学习给加西亚的信 、没有任何借口等书、让他们演讲上岗的人,并 没有带来太多影响。至于新来的第四任领导, “美菱人的承受力已经职业化了。 ” 痛定思痛“美菱错过了发展的
32、好时机。 ”安徽省轻工业协会的关京安处长认为, “拥 有 17 家电器企业的安徽家电业综合产能在全国排第三位,未来的发展很有希 望。”事实上,号称中国家电业“第四极”的安徽省电冰箱、洗衣机、空调器生 产规模已经达到 380 万台、 430 万台和 870万台;包括西门子、三洋、海尔、日 立、美的、康佳等在内的多个家电企业在此落户。 按照“十一五” 规划,到 2010 年该省仅大家电产就能将达到 3000 万台。据了解,美菱集团除去亏损巨大的洗衣机厂和已经停产的空调厂,支持美 菱发展的还是电冰箱的主业。据美菱集团总经办的曹副主任的介绍: “美菱集团 去年完成的 21 亿元的业绩中,有 14亿元来
33、自上市公司。 ”美菱电器仅仅拥有美 菱品牌在制冷领域 6 个门类 13 大件的商标所有权。在张巨声的事后反思中,美菱发展中当年最大的失误是走上做大再做强的 路。“事实上,只有做强冰箱之后才能做大。 ”在 1998 年前后,很多可以进行购 并的冰箱厂没有纳入美菱的旗下, 这使得美菱失去了主业做强的行业并购机会。新任大股东长虹的思路将直接决定美菱的未来。业内分析人士认为,长虹 彩电的独生子女态势早已经被打破, 其空调领域的多元化在 2005 年度已给其带 来 250的增长。从未进入冰箱领域的长虹一举获得美菱年销 200 万的产能,将 使其白色家电业务竞争力加强。但美菱的产业压力却空前严峻,号称冰箱
34、业四大家族的其他三家海尔、 容声、新飞也都面临困境。容声品牌在今年 8 月已经跌出行业前十名,新加坡 丰隆集团今年 10 月初增持新飞已控股 90,海尔今年首度报亏。同样错失良机的还有同城的另一个家电企业荣事达。洗衣机位居行业第三 的荣事达是集体企业背景,在当年准备和美菱合并时甚至没有自己的品牌,一 直使用上海水仙的品牌做代工。但荣事达其后终于有了自己的品牌,还获得美 泰克 7000 多万美元的现金投资,在冰箱和洗衣机等多个领域都展现出竞争力。 “我们太爱惜这个来之不易的品牌。 ”荣事达集团总裁助理严泰祚谈及过去也深 感遗憾:没有兼并收购,没有搞品牌输出,错过大好的发展机会。 “ 1997、1
35、998 年的时候,全国 10 多个洗衣机厂找上门来却不敢输出品牌。但 1999 年开始出 现全行业亏损,连美泰克都只得将其所持有的荣事达股份转给美的。 ”严泰祚表 示,现在国内洗衣机产能在 2000 万台,行业需求才 1400万台。行业利润从 1994 年的 20跌到目前的 2 3。问题:1、是什么曾使美菱辉煌?又是什么使得美菱走下坡路?美菱还能再度辉煌吗?2、前任总裁张巨声与美菱发展的联系说明了什么问题?3、从本案例中你受到了哪些启迪?六、百事可乐与可口可乐的较量 (课外作业 3)可口可乐公司成立于 1886 年,百事可乐创建于 1898 年。近百年来,可口 可乐以其独特的口味称霸世界软饮料
36、市场。 百事可乐不甘落后, 发起无数次进攻, 希望取而代之。 这两大企业的较量延续了近半个世纪, 成为竞争研究中的著名案 例。早在 20 世纪 30年代,百事公司就针对可口可乐的领先优势,发起第一轮 冲击。百事宣布将百事软饮料价格从每瓶 10美分降至 5 美分。广告中唱道:“百 事可乐为你解困解乏,一瓶 12 盎司或许太多,一瓶 5 美分确实在便宜,百事 可乐是你理想的饮料。 ”百事以低廉的价格抢走了相当一部分市场。可口可乐 公司不甘示弱, 宣传只有可口可乐是 “真正”的可乐,而便宜的可乐是 “穷人” 的可乐。同时,可口可乐公司将经营目标转向国际市场,二战期间可口可乐公 司免费为军人提供可乐,
37、结果可口可乐随着美军的胜利进而走向世界。竞赛的 第一回合结果是可口可乐与百事可乐较量比是 5:2,可口可乐暂时领先。60 年代竞争进入第二回合。 1963 年,百事掀起了主题为“百事新一代” 的竞争运动。公司认为与其艰难地改变可口可乐忠实顾客的口味,不如在青年 一代尚未形成固定口味偏好的顾客身上努力。百事的宣传语变为: “百事可乐, 新一代的选择!”同时加大广告费用支出,邀请麦克尔 . 杰克逊、比例 . 克里斯 特尔等明星做广告,突出青春、活力等特征。这一策略,打乱了可口可乐的阵 脚,人们开始感觉到可口可乐是落伍的过时的可乐。 1985年,可口可乐公司突然宣布改变沿用了 99 年的老配方,采用
38、刚研制成功 的新配方。公司声称新配方的研制经历了 3 年时间,耗资 500万美元,进行了 20 万人次的口味调查和饮用实验,其中 55%的人认为新配方味道好。消息传出 后真可谓是一石激起千重浪,公司收到了来自忠诚顾客的无数封抗议信和电 话,反对采用新配方。甚至有人成立了恢复老配方的委员会。百事公司乘机宣 传可口可乐公司自己对产品都没有信心,只有百事才是口味最佳的可乐。 正当百事的老板乐不可支时,可口可乐公司又发表声明,宣布为了尊重老 顾客的意见,公司决定恢复老配方的生产,起名为“古典可口可乐” ,同时考 虑消费者的新需要, 新配方的可乐也继续生产。 结果老顾客纷纷狂饮老牌可乐, 新顾客竞相购买
39、新可乐。 新老可乐销量比往年同期上升 8%,可口可乐公司股票 每股上涨 2.57 美元,而百事可乐股票却下跌了 0.75 美元。有人说,这一回合可口可乐胜在从善如流, 对顾客的意见作出及时的反应, 结果是坏事变好事;也有人说,可口可乐本来就不想放弃老可乐,宣布停止生 产老可乐只不过是演的一场“戏” ,目的是重新唤起消费者对可口乐的关注。 事实究竟是怎样的呢?谁也说不清, 但可口可乐在这一回合中顶住了百事可乐 的冲击,继续保持领先地位是不争的事实。进入 90 年代,两家公司都更加注重海外业务的开拓,同时以大规模的广 告来吸引消费者, 有消息说, 百事可乐下一步打算推出全新的蓝色包装树立 21 世
40、纪饮料形象,以此打败可口可乐。从以上可口可乐公司与百事可乐公司的竞争中可以看出,几十年来竞争的 双方都各有千秋,很难分出胜负。究竟鹿死谁手,且让我们拭目以待。 问题:1、口可乐公司与百事可乐公司经历了那几个回合的较量?各个回合是围绕着什 么在较量?其结局如何?(试用表格列出)2、你认为百事可乐要打败可口可乐应采取哪些竞争战略?为什么?3、你如何评价可口可乐推出新配方的行动?七、万燕公司与天利公司的选择 (课堂讨论 4)1993年初春,中国第一台VCD影碟机,也是世界上第一台家用 VCD影碟机在 安徽合肥的万燕电子公司诞生了,它让中国老百姓认识了 VCD并从起步开始在 技术开发上就与世界保持同步
41、,在中国开创了 VCD行业,成为世界VCD机第一生 产大国。1987 年姜万勐创办安徽现代电视技术研究所。 1992 年 4 月姜万勐参加美国 国际广播技术展览会,美国C-CUBE公司展出的MPEG军压缩技术引起他的注意。 他敏锐地感觉到:MPEG军压缩技术意味着可以把图像和声音存储在一张比较小 的光盘里,创造出一种物美价廉的视听产品。姜万勐看准了这个市场机会,与 美国C-CUBE公司孙燕生董事长商议,决定合作运用 MPE(技术,开发电子消费 品。双方投资千余万美元,成立万燕电子公司,有C- CUBE公司生产解码板,万燕公司研制开发VCD影碟机。1993年初春,第一台VCD机在中国诞生了。1993 年9月第一代VCD机面世,并于同年11月通过国家鉴定,万燕第一批1000台 VCD机被世界和国内各家电子公司买去作了样机,成为解剖对象。为与VCD机配套,万燕又向音像出版社购买版权,推出卡拉 0K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航空器飞行器航空器飞行器航空器结构与振动分析考核试卷
- 职业中介服务礼仪与形象塑造考核试卷
- 外贸英语函电与单证课件
- 探索地理奥秘
- 拉萨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基础护理学基本技能2》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秦皇岛市山海关区2025届六年级下学期小升初招生数学试卷含解析
- 南阳职业学院《临床诊断与基本技能学(1)》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江苏省无锡市长泾片2025届下学期初三物理试题第二次模拟考试试卷含解析
- 通化市柳河县2025届四年级数学第二学期期末综合测试试题含解析
- 克孜勒苏职业技术学院《大学德语Ⅰ》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2025年北京市东城区九年级初三一模英语试卷(含答案)
- 功夫茶泡茶技巧
- 2024年四川省自然资源投资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招聘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丽声北极星分级绘本第一级上My Noisy Schoolbag教学设计
- 完整版继电保护定值整定计算书
- 针刺伤的预防及处理(课堂PPT)
- 毕业设计粗饲料粉碎机的设计全套CAD图纸
- 云南某公司合并财务报表附注
- 单相半桥逆变电路
- 第5章 瓦斯抽采参数的测定及计算
- 南外加试卷精华.doc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