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专题二十 信息给予题一、考纲要求1、能够紧密结合生产、生活实际、最新的高科技研究成果或后续学习内容等。2、能够阅读、观察、分析、类比能力和探究新知识并运用新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二、知识梳理(一)题型与考查角度(1)从题型结构来看,该类试题一般由“新信息”和“问题”两部分组成;(2)从所给的信息来看,信息对大部分学生而言是陌生的,而且信息可以以文字、图表、装置、标签等形式呈现,信息的内容可以是物质的组成或结构、化学式、有关物质的性质、用途或使用注意事项,也可以是有关反应的现象、化学方程式等,所给的信息往往从高科技、生产生活、社会热点等方面取材;(3)从试题解答要求来看,又具有“高起点、低落点”的
2、特点,即题目看起来很新颖、要求很高,但解决问题用到的知识往往却很基础;(4)从题型来看,信息给予题既可以是选择题,又可以是填空题、简答题、实验探究题或计算题等。(二)解题的基本方法是:1阅读题目,明确解题要求。2认真审题,根据题目要求,获取有用信息。3把获取的新信息和已有知识进行整合、提炼,迁移到要解决的问题中来。其中关键步骤是根据题目要求把新信息和已有知识进行整合。三、典型例题例1(2014北京) 金属钛(Ti)抗腐蚀性能好,露置于空气中数年,仍光亮如初。以金红石(主要成分是TiO2)为原料生产金属钛的步骤主要有:在高温下,向金红石与焦炭的混合物中通入氯气(Cl2),得到TiCl4和一种可燃
3、性气体;在稀有气体环境和加热条件下,用Mg和TiCl4反应得到Ti和MgCl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中的反应为TiO2C2Cl2TiCl4CO2B中的稀有气体的作用是隔绝空气C中发生的反应为置换反应D金属钛在常温下不与O2反应【答案】D【解析】由“向金红石与焦炭的混合物中通入Cl2,得到TiCl4和一种可燃性气体”可以知道反应物是二氧化钛、焦炭和氯气,产物是四氯化钛和一氧化碳,而不是二氧化碳,故A说法错误;稀有气体化学性质稳定,一般不会参与化学反应,常作保护气,用来隔绝空气,故B说法正确;Mg和TiCl4反应得到Ti和MgCl2,反应物和生成物分别是单质和化合物,故属于置换反应,故C说法正
4、确;金属钛(Ti)抗腐蚀性能好,露置于空气中数年,仍光亮如初,说明金属钛在常温下不与O2反应,故D说法正确。例2(烟台)科学家研制出以锶原子为钟摆的“晶格钟”成为世界上最精准的钟锶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与锶原子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Sr为金属元素B乙图中X=2C锶原子的质量为87.62gD锶原子的质子数是38【答案】C【解析】ASr的元素名称为锶,由偏旁“金”可知,属于金属元素,故正确;B在原子结构示意图中,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故X=3828188=2,故正确;C.87.62是锶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而不是其实际质量,故错误;D原子序数=质子数,锶的原子序数为38,则其质
5、子数为38,故正确。例3(泰安)氨碱法生产纯碱的主要反应原理如下:(1)NaCl+NH3+CO2+H2ONaHCO3+NH4Cl(2)2NaHCO3Na2CO3+CO2+H2O对上述信息的有关理解不正确的是()A用食盐制纯碱需要含碳、氧元素的物质B(1)中析出晶体后剩余溶液只有一种溶质C氨盐水比食盐水更易吸收二氧化碳D碳酸氢钠比碳酸钠受热更易分解【答案】B【解析】A、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氯化钠中无碳、氢元素,而碳酸氢钠中含碳、氢两种元素,因此用食盐制纯碱,还需要含碳、氧元素的物质,故本选项错误;B、析出的晶体后剩余溶液中溶质是NaHCO3、NH4Cl和NaCl,故本选
6、项正确;C、氨盐水显碱性,与二氧化碳能反应,所以比食盐水更易吸收二氧化碳,故本选项错误D、碳酸氢钠不稳定,加热易分解,故本选项错误;例4.(济宁)某实验小组在探究金属的化学性质时,得到金属与酸反应制取氢气的质量关系(见图)。请根据图象信息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四种金属与酸反应的速率:AlMgFeZnB四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MgAlZnFeC同质量的四种金属与足量酸反应得到氢气的质量:AlMgFeZnDAl、Mg、Fe、Zn四种金属与酸反应得到氢气的质量比: :【答案】C【解析】A、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MgAlZnFe,活动性越强,与酸反应的速率越快,因此反应速率为:MgAlZnFe,不能
7、根据坐标判断,故选项错误;B、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四种金属的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MgAlZnFe,但不能根据图象信息判断,故选项错误;C、根据坐标可知若都是0.9g的Al、Mg、Fe、Zn四种金属,分别跟足量的酸反应产生氢气由多到少的顺序为:AlMgFeZn,故选项正确;D、观察坐标,最终不同质量的四种金属产生的氢气质量相等,故选项错误;故选:C例5(东营)我国发射的神舟六号载人飞船,其返回舱的表层有一层叫做“烧蚀层”的特殊物质。返回舱返回时,与大气剧烈摩擦,会在舱表面产生数千度的高温,此时,烧蚀层汽化燃烧保护返回舱不因高温而烧毁。由此,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返回舱与大气摩擦生热属于物
8、理变化B返回舱返回时,烧蚀层起到了一定的隔热和隔离空气的作用C烧蚀层在汽化燃烧时吸收大量的热D烧蚀层能使返回舱的着火点升高【答案】D【解析】A、返回舱与大气摩擦生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正确;B、烧蚀层可以起到起到了一定的隔热和隔离空气的作用,正确;C、“烧蚀层“的物质在遇到高温时会发生熔化和汽化现象,在熔化和汽化时能吸收大量的热,故可以保证飞船温度不至于太高,正确;D、物质的着火点一般是不能改变的,烧蚀层不能使返回舱的着火点升高,故错误。故选:D例6(广州)下图表示广州市家用燃料使用的发展历程(括号内表示主要成分),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煤中主要含有碳元素,还含有氢、硫等元素,煤是清
9、洁燃料 B. 液化石油气是石油化工的一种产品C. 家用燃料燃烧时均放出热量 D. 煤、石油、天然气都是化石燃料【答案】A【解析】A、煤主要含有C 元素,还含有少量的H、S 等元素,燃烧后生成二氧化硫等污染性气体,造成酸雨。故而煤不属于清洁燃料;B、液化石油气是石油加工产物属于石油化工的一种产品;C、家用燃料燃烧放热供人类烧火做饭取暖等;D、煤、石油、天然气都是化石燃料。例7(贵港)已知在相同的温度和压强下,任何气体的体积与分子数成正比,N2中可能混有HCl、CO2、CO、H2四种气体中的一种或几种,把气体依次通过饱和碳酸氢钠溶液、足量氢氧化钠溶液、灼热的氧化铜,气体体积变化依次为:不变、变小、
10、变小。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一定混有HCl B一定混有CO C一定混有CO2 D一定混有H2【答案】D【解析】碳酸氢钠能够和氯化氢反应产生二氧化碳气体,氢氧化钠能够和二氧化碳反应产生碳酸钠和水,氧化铜能够和一氧化碳、氢气反应分别产生二氧化碳和水;先把气体通过饱和碳酸氢钠溶液,气体体积不变,消耗氯化氢和产生二氧化碳的体积相同,因此无法确定氯化氢是否存在;再通过氢氧化钠溶液,气体体积减小,说明吸收了二氧化碳,但二氧化碳可能来自氯化氢反应产生的二氧化碳,也可能是原有的,因此无法确定二氧化碳的存在;通过氧化铜,气体体积变小,说明是氢气反应产生水,使体积变小;故选:D例8(佛山)元素化合价发生改变的反
11、应都是氧化还原反应。例如:2e+3l22el3,反应前后,Fe和Cl元素的化合价发生了改变,该反应是氧化还原反应。下列反应不属于氧化还原反应的是( )A.4P+5O22P2O5 B.FeCl3+3NaOH=Fe(OH)3+3NaClC.Zn+H2SO4=ZnSO4+H2 D.2H2O2H2+O2【答案】B【解析】A、P和O两种元素的化合价都发生了变化属于氧化还原反应;B、Fe、Cl、Na、O和H元素的化合价都没有变化,故不属于氧化还原反应;C、Zn和H两种元素的化合价都发生了变化属于氧化还原反应;D、O和H两种元素的化合价都发生了变化属于氧化还原反应。例9(泸州)元素周期表中,同周期元素的结构
12、和性质呈现一定的规律性变化。下表列出的是第三周期元素的原子半径及主要化合价(部分信息未列出)。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元素NaMgSiPCl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1234567原子半径(1010m)1.861.601.431.101.020.994最高正价+1+2+4+5+7最低负价431A处的最高正价是+6,最低负价是2B处的数值介于1.101.43之间C第三周期元素(NaCl)的最高正价数等于其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D元素的原子序数是13,和形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为AlS【答案】D【解析】A、化合价从+1至+7依次增大,从Si开始有变价,负价逐渐减小,故为+3,为+6和2,故A正确;B、由表中信息
13、可知:元素原子的半径逐渐增大,处的数值介于1.101.43之间,故B正确;C、第三周期元素(NaCl)的最高正价数等于其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故C正确;D、第三周期元素从左至右依次为Na、Mg、Al、Si、P、S、Cl,所以是Al;是S,和形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为Al2S3,故D错误;故选:D例10(凉山州)雷雨发庄稼。下雨时打雷,带电的云层相撞,产生高压电击,空气中会发生如下反应:N2+O22NO 2NO+O2=2NO23NO2+H2O=2HNO3+NO 3O22O3;下列说法中,不符合化学原理的是()A是化合反应,也是氧化反应B都是氧化还原反应C是化合反应D可能形成酸雨【答案】C【解析】A、反
14、应特点是“二变一”,属于化合反应,且氮元素在反应后化合价升高,也是氧化反应,故正确;B、中氮元素在反应后化合价升高,氧在反应后化合价降低,是氧化还原反应;中氮元素在反应后既有升高也有降低,故也属于氧化还原反应,故正确;C、属于化合反应,不属于,故错误;D、二氧化硫和氮的氧化物是形成酸雨的主要原因,故反应易形成酸雨,正确。例11(广安)常温下,氯气(Cl2)是一种黄绿色由刺激性气味比空气重的有毒气体,常用于自来水消毒,原因是氯气能与水反应生成次氯酸(HClO)和氯化酸,其中次氯酸能杀菌消毒,次氯酸不稳定,见光易分解成氯化氢和一种单质气体。根据以上信息回答下列问题:(1)氯气的物理性质是(只写2点
15、) ;(2)写出次氯酸中氯元素的化合价 ;(3)写出氯气与水反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4)写出次氯酸分解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答案】(1) 一种黄绿色、有刺激性气味比空气重的气体(2)+1(3) Cl2+H2OHCl+HClO (4) 2HClO2HCl+O2【解析】(1)常温下氯气是一种黄绿色、有刺激性气味比空气重的气体,属于物理性质;(2)HClO中H为+1价,O为2价,Cl为+1价,故答案为:+1;(3)氯气和水反应生成HCl和HClO,方程式为Cl2+H2OHCl+HClO,故答案为:Cl2+H2OHCl+HClO;(4)次氯酸分解生成氯化氢和氧气,所以方程式是:(4)2HClO2HC
16、l+O2例12.(北京)阅读下面科普短文。我国制作泡菜的历史悠久。制作泡菜是把新鲜蔬菜泡在低浓度的盐水里,经发酵而成。泡菜品种繁多、风味独特、口感鲜脆。蔬菜中含有硝酸盐。硝酸盐对人体无直接危害,但转化成亚硝酸盐后,就会产生危害。亚硝酸盐如亚硝酸钠(NaNO3)与胃酸(主要成分是盐酸)反应,产生亚硝酸(NaNO3)和氯化物(如NaCl)。亚硝酸不稳定,产生的二氧化氮进入血液与血红蛋白结合,导致中毒。泡菜中含亚硝酸盐吗?含量有多少?含量受什么因素影响呢?经实验测定发现,食盐水浓度和泡制时间对泡菜中亚硝酸盐含量有一定影响。下图为室温下,食盐水浓度和泡制时间与芹菜泡制过程中亚硝酸盐含量的关系。用不同的
17、蔬菜进行测定,变化趋势与芹菜相似。实验表明,发酵温度对泡菜中亚硝酸盐的生成量及生成时间也具有明显的影响。泡菜发酵过程中,泡制温度较高时,亚硝酸盐含量最大值出现的早,且数值低。这与温度较高有利于乳酸菌的繁殖有关。实验还表明,泡制过程中添加姜汁和维生素C,都能有效地减少亚硝酸盐的生成。现代医学证明,泡菜中的乳酸和乳酸菌对人体健康有益,具有抑制肠道中的腐败菌生长、降低胆固醇等保健作用。但是,有些泡菜盐分或糖分过高,对高血压和糖尿病等慢性病患者不利。另外,泡制过程也会造成某些营养素的流失。(有删改)依据文章内容,回答下列问题。泡菜中的亚硝酸盐是由 转化成生的。亚硝酸钠能与盐酸反应,该反应属于基本反应类
18、型中的 反应。室温下,用芹菜制作的泡菜,最佳食用时间是 (填字母序号,下同)。A泡制23天B泡制56天C泡制12天后下列关于制作泡菜的说法中,合理的是 。A最好加入一些姜汁B最好在较低温度下泡制C最好加入一些富含维生素C的水果D最佳食用期的泡菜中亚硝酸盐的含量与泡制时的食盐水浓度无关请你为喜欢吃泡菜的人提一条食用泡菜的建议: 。【答案】(1)硝酸盐 (2)复分解 (3)C (4)ACD(5)泡制12天以后尽快食用或高血压和糖尿病患者少食用泡菜【解析】(1)硝酸盐对人体无直接危害,但转化成亚硝酸盐后,就会产生危害;(2)亚硝酸钠和盐酸反应生成亚硝酸和氯化钠,符合复分解反应的条件,属于复分解反应;
19、(3)通过图中室温下,食盐水浓度和泡制时间与芹菜泡制过程中亚硝酸盐含量的关系可知,泡制12天后,亚硝酸钠含量最低,故选:C;7(4)泡制过程中添加姜汁和维生素C,都能有效地减少亚硝酸盐的生成,故选:ACD;(5)通过图中的数据可以看出,12天后亚硝酸钠的含量逐渐减小到零,所以食用超过12天的泡菜或合理食用泡菜的量例13(莱芜)化学是一门富有创造性的科学。含氟物质的合成,对推动社会进步发挥着巨大作用。(1)如图是氟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相关信息,画出氟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由氟原子的结构示意图知,氟原子在化学反应中易 (填“失”或“得”)电子。(2)氟化钠常用作牙膏添加剂,能有效预防啮齿。氟化钠
20、和氯化钠一样,都是由 (填“分子”、“原子”或“离子”)构成。(3)被誉为“塑料王”的聚四氟乙烯,常用不粘锅锅底涂层,它的化学性质非常稳定,不与油、盐、醋等反应。从材料分类角度看,塑料是一类 材料,从人体所需营养素角度看,油、盐、醋中的“油”指的是 。(4)氟利昂曾经是一种横好的制冷剂,自1987年国际规定禁止使用,因为氟利昂分解出氟原子能引发下列循环反应而破坏臭氧(O3)层:Cl+O3=ClO+O2 ClO+O=Cl+O2。在上述循环反应中氯原子起 作用,O3和O2的化学性质不同的原因是 。【答案】(1) 得 (2)离子 (3)有机合成 油脂(4)催化 分子构成(或结构)不同【解析】(1)氟
21、是9号元素,其原子结构示意图为:;其最外层有7个电子,在化学变化中易得到电子;故填:;得;(2)由题干信息可知,氟化钠是由氟离子和钠离子构成的;故填:离子;(3)有机合成材料包括塑料、合成橡胶和合成纤维,这里的“油”是指油脂;故填:有机合成;油脂;(4)由题干信息可知,氯原子在化学变化中的种类和数目均没有改变,起到了催化作用;O3和O2的分子结构不同,所以化学性质也不同;故填:催化;分子结构不同。例14(济宁)84消毒液是一种有刺激性气味的高效液体消毒剂。主要成分为次氯酸钠(NaClO),广泛用于宾馆、旅游、医院、食品加工、家庭等的卫生消毒。请阅读信息并回答:(1)次氯酸钠的制取原理是氯气与氢
22、氧化钠反应生成氯化钠,次氯酸钠和水,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2)消毒液中次氯酸钠自身没有消毒作用,有消毒作用的是次氯酸钠与空气中二氧化碳反应得到的次氯酸(HClO),化学方程式为 (3)84消毒液是含氯消毒剂,氯气是一种挥发性的有毒气体,因此,84消毒液必须 保存。【答案】(1)2NaOH+Cl2NaCl+H2O+NaClO;(2)2NaClO+CO2+H2ONa2CO3+2HClO;(3)密封。【解析】(1)氯气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氯化钠、次氯酸钠和水,化学方程式为:2NaOH+Cl2NaCl+H2O+NaClO;(2)次氯酸钠与空气中二氧化碳反应生成次氯酸(HClO)和碳酸钠,化学方程式为:2
23、NaClO+CO2+H2ONa2CO3+2HClO;(3)氯气是一种挥发性的有毒气体,所以84消毒液必须密封保存。例15. (德州)2015年4月13日,西昌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堆放在仓库中浓度为21%的过氧乙酸消毒液发生泄漏。经查阅资料可知:过氧乙酸(化学式为C2H4O3)是无色液体,有强烈刺激性气味,易溶于水、乙醇等,易挥发,与其他酸有相似的化学性质,温度稍高即分解为乙酸、氧气。请回答下列问题:(1)过氧乙酸的物理性质有: (写出两条即可)。(2)过氧乙酸溶液中存在的阳离子是 (填离子符号)。(3)过氧乙酸中碳、氢、氧元素的质量比为: 。(4)乙酸和过氧乙酸都是无色液体,且有强烈刺激性气
24、味。要把两种液体区别开来,可以采用的方法是: 。【答案】(1)无色、液体、有强烈刺激性气味、易溶于水、易溶于乙醇、易挥发(写出两条即可,仅写一条不得分)(2)H+(3)6:1:12(4)取适量乙酸和过氧乙酸分别加入试管 中,微热,将带火星木条伸入试管中,使木复燃的是过氧乙酸,不复燃的是乙酸。【解析】(1)根据题给的信息可以知道过氧乙酸是无色液体,易溶于水,有强烈的刺激性气味等属于物理性质;故填:无色、液体、有强烈的刺激性气味、易溶于水、易溶于乙醚、易挥发;(2)酸中都含有的阳离子是氢离子,故填:H+;(3)过氧乙酸中碳、氢、氧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C:H:O=(122):(14):(163)=6:
25、1:12;故填:6:1:12;(4)因为过氧乙酸在微热的条件下会分解出氧气,故可用带火星的木条来进行鉴别;故填:取适量的两种物质分别放入试管中,微热,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中,使木条复燃的是过氧乙酸,不复燃的是乙酸。例16.(宜宾)元素X、Y、Z、M是初中化学常见的四种元素。有关信息如表:元素有关信息X可形成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气体单质Y形成的一种单质是天然存在的最硬的物质Z其单质约占空气体积的1/5M人体内含量最高的金属元素(1)M元素的名称是 ;(2)Y形成的天然存在的最硬的物质是 ,此物质不属于 (填“有机物”或“无机物”);(3)由X、Y两元素组成的最简单的有机物是 (填化学式),该有机
26、物中X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4)由Y、Z两元素组成的能用于人工降雨的固体物质是 ;(5)由Z、M两元素按原子个数比1:1组成的化合物,俗称 ,写出它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答案】(1)钙元素; (2)金刚石,有机物; (3)CH4,25%;(4)干冰; (5)生石灰,CaO+H2O=Ca(OH)2。【解析】(1)元素X、Y、Z、M是初中化学常见的四种元素,X可形成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气体单质,所以X是氢元素,Y形成的一种单质是天然存在的最硬的物质,所以Y是碳元素,Z其单质约占空气体积的1/5,所以Z是氧元素,M是人体内含量最高的金属元素,所以M是钙元素,经过验证,推导正确,所以M是钙元素;(2
27、)碳元素形成的天然存在的最硬的物质是金刚石,此物质不属于有机物;(3)由碳元素、氢元素组成的最简单的有机物是CH4,该有机物中X元素的质量分数为:100%=25%;(4)由碳、氧元素两元素组成的能用于人工降雨的固体物质是干冰;(5)由钙、氧两元素按原子个数比1:1组成的化合物,俗称生石灰,氧化钙与水反应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化学方程式为:CaO+H2O=Ca(OH)2。例17(宜宾)在化学反应中,凡是元素化合价发生改变的反应,称为氧化还原反应。配平这类反应方程式往往采用“化合价升降法”更方便快捷,即反应中元素“化合价升高总数=化合价降低总数”。例如: Al+ MnO2 Al2O3+ Mn,具体配平
28、步骤如下:“标变价”:找出化合价发生改变的元素,并标出改变前后的化合价;4+3O222O3+3“列变化”:列出改变的价态数;升高3价 降低4价“找倍数”:找出化合价升、降的最小公倍数为34=12,从而确定Al、MnO2的系数;4Al+3MnO22Al2O3+3Mn“配系数”:再用观察法,配平其它系数;4Al+3MnO22Al2O3+3Mn根据以上信息,结合已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HNO3中N的化合价为 价,NO2中N的化合价为 价;(2)请配平下列化学方程式(系数写在横线上,所有系数都必须填写) C+ NHO3(浓) CO2+ NO2+ H2O【答案】(1)+5,+4;(2)1 4 1
29、4 2【解析】(1)氢元素通常先+1价,氧元素通常先2价,所以HNO3中N的化合价为+5价,NO2中N化合价为+4价;(2)碳元素的化合价从0价上升到+4价,氮元素的化合价从+5价下降到+4价,所以化合价升、降的最小公倍数为14=4,1C+4NHO3(浓)1CO2+4NO2+2H2O例18.(酒泉)2015年3月18日,中科院院士谢毅教授凭借发现二维超薄半导体在提高光电、热电转换效率方面的工作,获得第17届“世界杰出女科学家成就奖”。Ca2S3(硫化镓)是制作二维超薄半导体的材料之一。图、图分别是硫元素和镓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图分别是硫原子的原子结构示意图。(1)图中x的数值为 ,镓元素
30、的相对原子质量是 ;(2)用化学符号和数字表示:4个镓原子 ;2个硫离子 ;(3)硫化镓属于 (选填“单质”、“化合物”或“混合物”)。【答案】(1) 6:;69.72;(2) 4Ga;2S2;(3) :化合物【解析】(1)在原子中,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x=1628=6;镓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是69.72;故填:6:;69.72;(2)原子的表示方法就是用元素符号来表示一个原子,表示多个该原子,就在其元素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4个镓原子表示为4Ga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符号在后,带1个电荷时,1要省略;表示多个该离子,就
31、在其元素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2个硫离子表示为:2S2;故填:4Ga;2S2;(3)由硫化镓的化学式可知,它是一种由两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化合物,故填:化合物例19.(南昌) 以化合价为纵坐标,物质的类别为横坐标所绘制的图像叫价类图。右图为硫的价类图,请分析该图后填空:(1)E点表示的是二氧化硫,写出他的一条物理性质 ;(2)右图中可表示K2SO3这种盐的点是 (填字母);(3)A点表示的物质类别是 ;(4)写出由B点表示的化合物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答案】(1)无色气体(或无色有刺激性气味气体等) (2)F(3)单质 (4) SO3 + 2NaOH Na2SO4 + H2O
32、【解析】由图可知硫元素在不同类别的物质中常见的化合价有三种分别是氧化物、酸和盐中的+4价和+6价,以及A中的0价,由于单质中元素化合价为0,所以表示的是单质。固第三小问答案为单质,二氧化硫的物理性质有无色有刺激性气味气体,可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大,第一小问任写一点即可。由计算可知亚硫酸钾中硫的化合价为+4价,且物质分类属于酸,所以第二小问对应的点为F点。B点物质为氧化物且硫为+6价,应为SO3 ,固反应方程式应写三氧化硫和氢氧化钠的反应。例20.(2014北京)二氧化碳不仅能产生温室效应,还能作化工原料。(1)化石燃料燃烧会产生大量的CO2,天然气充分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_。(2)膜分离是一种常用
33、的分离技术。二氧化硅(SiO2)能用于制造CO2分离膜,CO2通过此膜后被氨水吸收(如图Z41所示),转化为可作氮肥的NH4HCO3。SiO2中硅元素的化合价为_。NH4HCO3固体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为_%(计算结果精确到0.1%)。(3)CO2形成的超临界CO2流体可用于从香兰草豆荚粉中提取香兰素(C8H8O3)(如图Z42)。香兰素由_三种元素组成。由香兰素的乙醇溶液得到香兰素的过程中,发生的是_变化。以上提取香兰素的过程中,可循环使用的物质有_。【答案】(1) CH42O2 = CO22H2O (2) 417.7% (3) C、H、O 物理变化 CO2无水乙醇【解析】(1)天然气燃烧生成
34、水和二氧化碳,化学方程式:CH42O2CO22H2O。(2)在二氧化硅中,氧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设硅元素的化合价为x,由化学式为SiO2,根据化合物中元素的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0,则x(2)20,解得:x4。NH4HCO3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为:100%17.7%。(3)香兰素含有C、H、O三种元素;由香兰素的乙醇溶液得到香兰素的过程中,发生的是物理变化;根据图示可知可循环使用的物质有CO2及无水乙醇。四、专题训练 1(北京)纳米材料具有特殊的性质和功能。纳米二氧化钛TiO2参与的光催化反应可使吸附在其表面的甲醛等物质被氧化,降低空气中有害物质的浓度。正钛酸H4TiO4在一定条件下分解失水可制得
35、纳米TiO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甲醛对人体健康有害B纳米TiO2添加到墙面涂料中,可消除甲醛C纳米TiO2与普通的TiO2的性质、功能完全相同D制备纳米TiO2的反应:H4TiO4TiO2+2H2O【答案】C【解析】A、装修材料中的甲醛能够破坏人体的蛋白质,有害人体健康,故正确;B、二氧化钛(TiO2)可做成纳米材料,在光的催化作用下,将甲醛等有害物质降解成二氧化碳和水,能有效去除因装修带来的多种有害气体故B正确;C、纳米 TiO2 具有独特的光催化性、优异的颜色效应及紫外线屏蔽等功能,普通的TiO2则没有,故C错误;D、正钛酸(H4TiO4)在一定条件下分解失水可制得纳米TiO2化学方程式
36、为:H4TiO4TiO2+2H2O,故D正确2如图是某反应的微观示意图,若表示氧原子,表示氢原子,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图中甲、乙、丙三种物质都是氧化物B该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C该反应前后分子种类、原子种类均没有改变D图中甲、乙、丙三种物质均是由分子构成的【答案】D【解析】由分析知该反应的方程式为:2H2O22H2O+O2;氧化物是由两种元素组成且其中一种是氧元素的化合物,所以甲、乙是氧化物,丙不是氧化物;该反应的特点是“一变多”是分解反应,不符合复分解反应的特征;反应的情况可知反应前后分子的种类放生了变化,而原子的种类未变;由图示中反应物与生成物的结构特点以及对三种物质的了解可知在反应中H2O
37、2、H2O、O2均由分子构成。3小明发现月饼盒里的脱氧剂部分呈红褐色,査阅资料得知脱氧剂中含有铁粉和活性炭他猜想这包脱氧剂中可能含有:Cu和C;Fe2O3和C;Fe3O4和C;Fe3O4、C和Fe;Fe2O3、C和Fe其中猜想合理的是()A. B. C. D. 【答案】C【解析】由题意可知,脱氧剂中含有铁粉和活性炭在脱氧时,活性炭具有吸附性,化学性质稳定;铁粉与氧气、水反应生成锈,呈红褐色,铁锈的主要成分是Fe2O3如果铁全部生成了铁锈,这包脱氧剂中只有Fe2O3和C;若果铁粉部分生成铁锈,这包脱氧剂中Fe2O3、C和Fe。A、脱氧剂中含有铁粉和活性炭,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脱氧后的物质中不可能
38、含有铜,故A错误; B、由铁生锈可知,锈的主要成分是Fe2O3、不是Fe3O4,故B错误; C、由脱氧剂的脱氧情况可知,猜想合理故C正确; D、由锈的主要成分是Fe2O3可知,这包脱氧剂中不可能含有Fe3O4,故D错误。4(河北)图2反映了某个化学反应各物质质量与时间的关系。下列描述正确的是A该反应是化合反应B甲的相对分子质量大于乙C丙是反应物,甲和乙是生成物D. t1时,丙的质量一定等于甲、乙的质量之和【答案】C【解析】由图知从0到t1时间内丙物质逐渐减少,甲乙两物质逐渐增加。所以,丙为反应物,甲、乙为生成物,分解反应;甲的生成量比乙多,但分子个数不知,相对分子质量甲不一定比乙大;t1时甲乙
39、丙三物质质量之和等于0时丙的质量。ABD均错。5(2013山东潍坊)电影黄金大劫案上映后,里面用“王水”(浓盐酸与浓硝酸的混合液)溶解黄金的情引起了广泛的热议。黄金溶解在“王水”中形成HAuCl4(四氯合金酸),没有氢气产生。根据以上信息,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王水”溶解黄金是化学变化;金比氢活泼;HAuCl4中,Au的化合价为+3价;可以将pH试纸伸入“王水”中测其酸碱度;“王水”可以用铁质容器盛装。A. B. C. D. 【答案】D【解析】根据题意,黄金溶解在“王水”中形成HAuCl4(四氯合金酸),“王水”溶解黄金的过程中有新物质HAuCl4(四氯合金酸)生成,属于化学变化;由金属
40、活动性顺序可知,金比氢稳定;氢元素显+1,氯元素显-1,设金元素的化合价是x,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可知HAuCl4中金元素的化合价:(+1)+x+(-1)4=0,则x=+3;用pH试纸测定未知溶液的pH时,正确的操作方法为用玻璃棒蘸取少量待测液置于干燥的pH试纸上,与标准比色卡对比来确定pH;不能将pH试纸伸入“王水”中,否则会污染试剂;根据题意,“王水”能溶解黄金这样的活动性稳定的金属,也能溶解铁,“王水”不能用铁质容器盛装;说法正确;故选D。6已知 CaO、CuO、SO2、CO 等属于氧化物;NH3、CH4、HF、NaH、KH 等属于氢化物则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氢化物
41、可理解为由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是氢元素的化合物B水既属于氧化物又属于氢化物C硫酸既属于氧化物又属于氢化物D在NaH 中,钠元素和氢元素都显+1价【答案】CD【解析】A、NH3、CH4、HF、NaH、KH 等属于氢化物,由它们的组成特点可知,氢化物由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是氢元素的化合物,故A说法正确;B、水是由氢和氧两种元素组成,所以既属于氧化物也属于氢化物,故B说法正确;C、硫酸由三种元素组成,氧化物、氢化物都是由两种元素组成,故C说法错误;D、在 NaH 中,钠元素显+1,氢元素显-1价,故D说法错误7中国浙江大学高分子系高超教授的课题组用石墨烯(石墨烯由石墨制成),制造出了一种超轻物质
42、,取名“碳海绵”(如图),刷新了超轻固体材料的世界纪录,也是目前吸油力最强的材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碳海绵”是一种化合物B“碳海绵”具有较强的吸附作用C“碳海绵”在一定条件下可还原氧化铜D“碳海绵”在氧气中完全燃烧的产物是CO2【答案】A试题分析:用石墨烯(石墨烯由石墨制成),制造出了一种超轻物质,所以该物质就是由碳元素组成的,属于单质,而不是化合物,该物质也是目前吸油力最强的材料,所以给物质具有很强的吸附性,该物质由碳元素组成,相当于碳的单质,所以可以用来还原氧化铜,且完全燃烧的产物就是二氧化碳,故选A8科学研究发现:金星大气层的成分之一是三氧化二碳(C2O3),实验证明三氧化二碳的化学性
43、质与一氧化碳相似。下列关于三氧化二碳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C2O3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BC2O3在O2中充分燃烧的产物为CO2CC2O3在任何条件下都不能还原氧化铜 DC2O3中碳的化合价为4价【答案】BD【解析】由题意“实验证明三氧化二碳的化学性质与一氧化碳相似”,则:A、一氧化碳不能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则C2O3不能使氢氧化钠溶液反应,故A错误;B、一氧化碳可以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则C2O3在O2中充分燃烧的产物为CO2,故B正确;C、一氧化碳不能够引起温室效应,则C2O3不能够引起温室效应,故C错误;D、根据化合价的原则,已知氧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则可求C2O3中碳的化合价为+3价,故D
44、正确;9据报道,化学家已创造出对CO2有较强吸收能力的、颗粒外层为SiO2的、含水量约为95%的粉状物质“干水”。下列关于“干水”说法正确的是A干水吸收CO2的时只发生物理变化 B干水和干冰是同一种物质C于水中的分子不再运动 D干水是一种混合物【答案】AD【解析】试题分析:干水颗粒外层为SiO2,是一种混合物;干水和干冰不是同一种物质,干水是水和二氧化硅的混合物,而干冰是固态二氧化碳;干水吸收CO2的过程中不只发生物理变化,还有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碳酸;干水中的分子不停运动。10某兴趣小组同学利用以下实验探究氨气的性质,下图从左到右依次是实验步骤及相应的现象。1 2 3 4通过实验该小组同学可
45、以得出:(1)氨气的物理性质为:_ _、_ _。(2)氨气的化学性质为: 【答案】(1) 氨气密度比空气小,氨气易溶于水(2) 碱【解析】(1)根据图示信息可以看出,用的是向下排空气法收集一试管氨气,可知氨气具有密度比空气小的性质,把水挤入试管后会形成喷泉,说明试管内压强减小,而压强见效的原因就是氨气溶解在水中,可知氨气具有易溶于水的性质,所以本题答案为:氨气密度比空气小,氨气易溶于水;(2)形成的喷泉为红色,而酚酞遇碱变红,说明氨气的水溶液呈碱性,所以本题答案为:碱11化学小组在老师的指导下,完成了一个兴趣实验。向包有Na2O2的脱脂棉中吹气,发现脱脂棉剧烈燃烧起来。于是他们决定探究脱脂棉燃
46、烧的原因。请你参与他们的探究。【提出问题】脱脂棉为什么会燃烧?【查阅资料】1.Na2O2是一种淡黄色固体,常温下能与CO2、H2O、HCl气体等物质发生反应,不能与N2发生反应。2.人呼出的气体的主要成分及含量:N2:74%;O2:16%;水蒸气:6%;CO2:4%3.CO2既不与NaHCO3反应,也不溶于饱和的NaHCO3溶液。【猜想与假设】 1.可能是CO2与Na2O2反应产生了O2,释放出热量。2.可能是H2O与Na2O2反应产生了O2,释放出热量。3.可能是_与Na2O2反应产生了O2,释放出热量。【实验验证】实验I:验证CO2与Na2O2反应产生了O2,释放出热量。甲小组同学用图1所
47、示装置(部分夹持装置略去)制取并收集了一瓶CO2气体,将包有Na2O2的脱脂棉放在燃烧匙中,伸入集气瓶,观察到脱脂棉剧烈燃烧。得出结论,猜想1成立。乙小组同学认为上述实验不足以证明CO2与Na2O2反应产生了O2,理由是_。图 1同学们经过讨论,对上述实验方案进行了改进,用图2所示的装置(部分夹持装置略去)进行实验验证猜想1成立。打开止水夹K,鼓入纯净、干燥的氮气一段时间后,关闭止水夹K。注入稀盐酸,观察到脱脂棉剧烈燃烧。图 2【解释与结论】1装置A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2装置B的作用是_。3装置C中盛放的药品是_,作用是_。实验II:验证H2O与Na2O2反应产生了O2,释放出热量。请
48、你设计一个实验方案,验证H2O与Na2O2反应产生了O2,释放出热量(写出实验步骤、现象及结论)_。【猜想与假设】3. CO2、H2O(或H2CO3)【实验验证】实验I:理由是:制得的CO2中混有H2O 、HCl气体,也可能与Na2O2发生反应产生O2。【解释与结论】1CaCO3 + 2HCl = CaCl2 + H2O + CO22除去CO2中混有的HCl3浓硫酸,除去CO2中混有的H2O实验II:取适量Na2O2于锥形瓶中,加入适量蒸馏水,观察到锥形瓶壁上有大量水雾产生,说明H2O与Na2O2反应释放出热量;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入中,木条复燃,说明H2O与Na2O2反应产生O2。(2分,答案合
49、理即可)试题分析:【猜想与假设】3也可能是人呼出的气体中的二氧化碳、水共同与Na2O2反应产生了O2,释放出热量。【实验验证】用图1装置制取二氧化碳气体,会含有水蒸气和氯化氢气体。所以可能是二者中的物质与Na2O2反应产生了O2。【解释与结论】1装置A中发生反应是稀盐酸与大理石中的碳酸钙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化学方程式为CaCO3 + 2HCl = CaCl2 + H2O + CO2。2为排除水蒸气和氯化氢气体的影响,装置B需要除去的是盐酸挥发出的氯化氢气体。3为排除水蒸气和氯化氢气体的影响,装置C需要除去的是气体中混有的水蒸气,应盛放的药品是浓硫酸。实验II:为验证H2O与Na2O2反应产生了O
50、2,释放出热量。可将适量Na2O2置于一容器(锥形瓶)中,再加入适量蒸馏水,如观察到瓶壁上有水雾或触摸瓶壁感觉到热,则证明二者反应会放热。再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其中,会观察到木条复燃,说明二者反应会生成氧气。实验设计的关键在于两点:1、能通过实验现象说明二者反应会放出热量;2、能验证二者反应的生成物为氧气。12查阅资料知:甲酸(HCOOH)是一种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液体,与浓硫酸混合加热的反应为:HCOOH=CO+H2O。实验室可利用下图装置制取CO并还原CuO。请回答下列问题:A B C D(1)甲酸发生了 反应。(填反应类型)(2)实验中应先通入一段时间CO,后加热CuO,目的是 。(3)能
51、证明甲酸生成CO的现象是 ; 。(4)点燃D处酒精灯的目的是 。(5)写出B中CO与CuO发生的反应,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答案】(1)分解反应(2)防止CO与空气混合,受热后爆炸(3) B中黑色粉末逐渐变红 C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顺序可颠倒)(4)除去未反应的CO,防止空气污染(5)CO + CuOCu + CO2【解析】试题分析:(1)甲酸在反应中为反应物,生成了一氧化碳和水,是一个由一种物质生成两种物质的化学反应,所以其反应类型为分解反应。(2)实验中应先通入一段时间CO再加热,是为了将装置内的空气排除;因为CO为可燃性气体,如与空气混合,受热后可能会发生爆炸。(3)如有CO生成,会使B
52、中的黑色粉末变成红色,同时会生成能使C中的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4)一氧化碳有毒,排放到空气中会污染空气。所以点燃D处酒精灯是将未反应的一氧化碳反应成二氧化碳,防止空气污染。(5)CO会在加热的情况下与CuO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化学方程式为:CO + CuO Cu + CO213以天然气为原料合成尿素的主要步骤如图所示(图中某些转化步骤及生成物未列出):(1)尿素与熟石灰混合研磨 (填“有”或“无”)刺激性气味(2)甲烷和水蒸气在高温及催化剂的条件下反应,生成CO和H2,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分离出氨后,可循环利用的两种物质是 、 【答案】(1)无 (2) CH4+H20CO +3H2 (3) )氮气(N2)氢气(H2)(顺序可颠倒)【解析】(1)铵根离子与氢氧根离子结合能生成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企业如何避免财务数据造假的风险
- 酒店热菜摆盘技巧手册
- 2025重庆市綦江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招聘全日制公益性岗位人员1人笔试备考试题及答案解析
- 中学生应当具备的胸怀宽广
- 2025浙江温州瑞安市司法局编外人员招聘1人考试含答案
- 2025浙江宁波慈溪市白沙路街道公办幼儿园招聘派遣制工作人员3人笔试备考试题及答案解析
- 石油工程压裂井设计原则
- 政治实验预案
- 心理辅导服务制度细则规程方案制度
- 2025西藏自治区山南市面向湖北专项招募“三支一扶”人员笔试含答案
- GB/T 17188-1997农业灌溉设备滴灌管技术规范和试验方法
- 2022年资阳市雁江区社区工作者招聘考试笔试试题及答案解析
- 帮助卧床老年人使用便器排便课件
- 【高考英语精品专题】必修1 Unit 1 Life Choices-高考英语-一轮总复习备考方略课件PPT(新教材北师大版)
- 质量管理学课件第1章
- 中国传媒大学-新媒体概论(刘行芳)-课件
- SLZ 549-2012 用水审计技术导则(试行)
- 颈内动脉动脉瘤临床路径(2010年版)
- 水泵房设备的保养与维护方案
- Symantec-Ghost-Solution-Suite安装
- 腭裂术后语音训练ppt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