鞋袜谁先趣味小学数学故事_第1页
鞋袜谁先趣味小学数学故事_第2页
鞋袜谁先趣味小学数学故事_第3页
鞋袜谁先趣味小学数学故事_第4页
鞋袜谁先趣味小学数学故事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鞋袜谁先兴趣小学数学故事我们教室就在美丽的杏树林子里,旁边有一条小溪弯弯曲曲地流过,溪水又清又浅,河滩上还有不少大大小小的鹅卵石,大的足有半立方米,小的那么只能用立方厘米来计量。石头缝和小水洼是螃蟹和小鱼小虾们的天堂,假如你翻开那些小的鹅卵石,常常会看到有一只小螃蟹一边挥舞着两把小钳子,一边慌慌张张地钻到另外一块石头下边去了。当然,你要真欺负它们的话,它们的脾气也是蛮大的,有一次冉有就被一只被打搅了的螃蟹夹住了手指,疼得哇哇叫。不用说,这条小溪是同学们最喜欢的地方,而孔老师看到溪水很浅,也就放心地让同学们在下了课后到溪边玩,特别是夏天的黄昏,大伙儿总是喜欢在溪边走一走。今天下午的学习完毕后,

2、我们刚到溪边,孔老师也跟上来了。看起来,他今天兴致很高,一到岸边,就向同学们提议说:“我们到浅水里走走吧?同学们不由得都欢呼起来:“好呀!和孔老师一起玩水还是第一次呢!就听孔老师指挥着:“来,别急,一步一步来,先脱了鞋。于是乎,肥肥瘦瘦的鞋子一双又一双地摆好了。“再脱掉袜子。或洁白如雪或灰不溜秋的袜子一双又一双很快搁在了鞋子上,整整齐齐地在岸上摆着。先脱了它大伙儿或两人对打水仗,或是合作掏螃蟹的老窝,也有的在溪边仔细找着好看的石头,不管做什么,个个都玩得很开心。不知不觉,天色有些暗了。孔老师在岸上招呼着:“好了,准备回家了,快上来吧!大伙儿一看:“咦,孔老师什么时候都上岸去了?真是神不知鬼不觉

3、呀!毕竟已玩得尽兴,听到命令也就纷纷上岸了。找到各自的鞋袜,在旁边石头上坐下,拿起袜子正要穿上。孔老师大大咧咧地坐在旁边的大石头上,摆摆手让大家先停下来。他说:“先别急着穿,这是一个研究的好时机呢,你们想过关于穿鞋和穿袜的道理吗?“穿鞋子和袜子还有什么学问吗?同学们都疑惑了。孔老师意味深长地看着我们,呵呵笑了起来,笑容中似乎充满了智慧,他说:“想一想,刚刚你们下水的时候,是先脱什么?子路不假思索地说:“鞋子呀,怎么了,这不是很正常吗?孔老师接着说:“先脱鞋子,是很正常。如今呢?也先穿上鞋子,行吗?“啊?那怎么行?穿了鞋子,袜子怎么穿呢?同学们一想孔老师说的情形,都哈哈笑了起来。孔老师没有笑,而

4、是紧跟着问了一句:“先脱鞋子,再脱袜子。反过来,就先穿鞋子,再穿袜子嘛,怎么不行?再脱了它“当然不行了,子路哈哈大笑着说:“先穿上鞋子,怎么能再穿袜子了?难道把袜子套在鞋子外面?那不是撑破了吗?“对了,你们知道吗?这里面正有一个重要的数学道理呢。请看!孔老师顺手折了根树枝,在沙滩上划起来:岸上脱鞋子脱袜子水中“那么反过来应该怎样呢?他从右往左继续写着:岸上穿鞋子穿袜子水中孔老师一写完,就期待地看着我们,似乎在等一群人发现些什么子路一拍手说:“我知道了,为什么不能先穿鞋子呢?因为刚刚先穿的东西,如今就要后脱,后穿的要先脱。也就是说,不但穿和脱这样的动作要反过来,连做事情的先后顺序也要反过来。“对

5、呀,子路把生活中的道理说得很准确。那么想一想,在解决数学问题时我们是不是都注意到这点了呢?比方说这样的问题:哥哥和弟弟俩制作竹简,哥哥制作的数量比弟弟的2倍还多16根。假如弟弟制作了30根,那么哥哥制作了多少根?孔老师随口就说出一道数学题来。冉有举手说:“我觉得要先找出哥哥和弟弟之间的数量关系,就是他接过孔老师递过来的树枝,也在沙滩上划起来:弟弟根数216哥哥根数“那么3021676根。他把枝条一放,说:“哥哥76根。“对,假如哥哥和弟弟间的数量关系不变,但是如今知道哥哥制作了76根,怎么求弟弟制作了多少根呢?子路抢着说:“就是刚刚的题目反过来嘛。这回我来!他在沙滩上划起来:762163816

6、22根加减乘除没等他得意,宰予抢着说了一句:“这和刚刚的数量不对哦,弟弟应该是30根呢。子路也注意到了:“对呀,怎么少了?孔老师笑咪咪地说:“你想想吧。他拿过树枝,在“弟弟根数216哥哥根数的“2和“16下面画了两个“,又在“哥哥根数上画了个圈,问:“从哥哥根数求弟弟根数,是要反过来的不假,但是你看清楚了应该怎么反吗?宰予的反响一向是班上最快的,他对子路说:“你刚刚在说鞋子和袜子的道理时,不是很明白吗?怎么如今又糊涂了?子路恍然大悟,说:“原来孔老师说到鞋子和袜子是这个意思呀!我明白了,应当是这样列式:7616260230根。他长出了一口气,说:“总算对了!看来数学上的许多道理,其实同样是可以

7、用在生活中的呢。我国古代的读书人,从上学之日起,就日诵不辍,一般在几年内就能识记几千个汉字,熟记几百篇文章,写出的诗文也是字斟句酌,琅琅上口,成为满腹经纶的文人。为什么在现代化教学的今天,我们念了十几年书的高中毕业生甚至大学生,竟提起作文就头疼,写不出像样的文章呢?吕叔湘先生早在1978年就锋利地提出:“中小学语文教学效果差,中学语文毕业生语文程度低,十几年上课总时数是9160课时,语文是2749课时,恰好是30%,十年的时间,二千七百多课时,用来学本国语文,却是大多数不过关,岂非咄咄怪事!寻根究底,其主要原因就是腹中无物。特别是写议论文,初中程度以上的学生都知道议论文的“三要素是论点、论据、

8、论证,也通晓议论文的根本构造: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但真正动起笔来就犯难了。知道“是这样,就是讲不出“为什么。根本原因还是无“米下“锅。于是便翻开作文集锦之类的书大段抄起来,抄人家的名言警句,抄人家的事例,不参考作文书就很难写出像样的文章。所以,词汇贫乏、内容空洞、千篇一律便成了中学生作文的通病。要解决这个问题,不能单在布局谋篇等写作技方面下功夫,必须认识到“死记硬背的重要性,让学生积累足够的“米。其实,任何一门学科都离不开死记硬背,关键是记忆有技巧,“死记之后会“活用。不记住那些根底知识,怎么会向高层次进军?尤其是语文学科涉猎的范围很广,要真正进步学生的写作程度,单靠分析文章的写作技巧是

9、远远不够的,必须从根底知识抓起,每天挤一点时间让学生“死记名篇佳句、名言警句,以及丰富的词语、新颖的材料等。这样,就会在有限的时间、空间里给学生的脑海里注入无限的内容。日积月累,积少成多,从而收到水滴石穿,绳锯木断的成效。宰予接着说:“也可以说,在生活中,也包含着许多数学上的道理呢。像穿和脱这两个动作,其实不就和数学上的乘和除一样吗,相生相反。孔老师点点头,说:“对!许多人在解决这种逆向的数学问题时,只注意到运算方法要反过来,例如加要变成减,乘要变成除。但是,却没有注意到顺序也要反过来的,刚刚先运算的,反过来应当后运算,后运算的,反过来应领先运算。这就像我们出门时先穿袜子,再穿鞋子,回家时却要先脱鞋子,后脱袜子一样。课本、报刊杂志中的成语、名言警句等俯首皆是,但学生写作文运用到文章中的甚少,即使运用也很难做到恰如其分。为什么?还是没有彻底“记死的缘故。要解决这个问题,方法很简单,每天花3-5分钟左右的时间记一条成语、一那么名言警句即可。可以写在后黑板的“积累专栏上每日一换,可以在每天课前的3分钟让学生轮流讲解,也可让学生个人搜集,每天往笔记本上抄写,老师定期检查等等。这样,一年就可记300多条成语、300多那么名言警句,日积月累,终究会成为一笔不小的财富。这些成语典故“贮藏在学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