井冈山大学2020年专升本《无机及分析化学》课程考试大纲_第1页
井冈山大学2020年专升本《无机及分析化学》课程考试大纲_第2页
井冈山大学2020年专升本《无机及分析化学》课程考试大纲_第3页
井冈山大学2020年专升本《无机及分析化学》课程考试大纲_第4页
井冈山大学2020年专升本《无机及分析化学》课程考试大纲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井冈山大学2020年专升本无机及分析化学课程考试大纲一、考试科目概述无机及分析化学介绍无机化学和分析化学的基础理论,内容包括:化学热力学和动学力基础、误差与数据处理、酸碱平衡与酸碱滴定法、沉淀溶解平衡与重量分析和沉淀滴定法、氧化还原平衡与氧化还原滴定、配位平衡与配位滴定法、物质结构、元素化学、吸光光度法。二、考试内容第x章(名称)专题(名称)知识与技能考核点第1章 化学热力学基础物质与化学反应的计量(1) 常见的浓度表示方法(2) 分压定律化学热力学的基本概念与术语(1) 热,功,热力学能基本概念(2) 热力学第一定律热化学(1) 化学反应的热效应、焓、焓变(2) 标准摩尔反应焓变(3) 盖斯

2、定律(4) 由标准生成焓计算反应热第2章 化学反应的方向、速率和限度化学反应进行的方向(1) 化学反应的熵变(2) 吉布斯自由能变(3) 化学反应方向的判断及相关计算化学反应速率(1) 用反应进度表示反应速率(2) 速率方程与速率常数和反应级数(3) 阿伦尼乌斯公式化学平衡及化学反应的限度(1) 化学平衡的特点(2) 经验平衡常数和标准平衡常数(3) 多重平衡原理(4) 平衡转化率(5) 反应商(6) 化学反应等温式及相关计算(7) 化学平衡的移动及其影响因素第3章 误差与数据处理定量分析中的误差(1) 准确度和精密度的概念及二者相互关系(2) 误差的分类、产生的原因及减免的方法分析数据的统计

3、处理(1) 数据的集中趋势和分散程度的表示(2) 可疑数据的检验有效数字及其运算规则(1) 有效数字的含义和位数(2) 有效数字的修约第4章 酸碱平衡酸碱平衡的理论基础(1) 酸碱质子理论基本概念(2) 共轭酸碱对的关系(3) 酸碱解离常数及其与酸碱强度的关系酸碱溶液pH的计算(1) 一元弱酸、弱碱溶液pH的计算(最简式)(2) 两性物质溶液pH的计算酸碱平衡的移动(1) 同离子效应(2) 盐效应(3) 解离度与稀释定律酸碱缓冲溶液(1) 缓冲溶液的缓冲原理和缓冲范围(2) 缓冲溶液pH的计算(3) 缓冲溶液pH的配制第5章 酸碱滴定法滴定分析法概述(1) 滴定方式(2) 基准物质与标准溶液酸

4、碱指示剂(1) 酚酞和甲基橙的变色范围和应用 酸碱滴定曲线(1) 一元酸碱滴定中指示剂的选择(2) 滴定突跃及其影响因素(3) 准确滴定一元弱酸弱碱的条件酸碱滴定的应用实例及其计算(1) 双指示剂法测定混合碱的含量第6章 沉淀溶解平衡溶度积与溶解度(1) 溶度积常数(2) 溶度积与溶解度的关系影响沉淀溶解平衡的因素(1) 同离子效应(2) 盐效应(3) 酸效应(4) 配位效应溶度积规则及其应用(1) 溶度积规则(2) 溶度积规则的应用第7章 重量分析法和沉淀滴定法沉淀的形成与沉淀条件的选择(1) 沉淀的形成(2) 晶形沉淀的沉淀条件沉淀滴定法(1)莫尔法第8章 氧化还原平衡基本概念(1) 氧化

5、数的概念和计算(2) 氧化还原电对和电极反应(3) 原电池符号电极电势及其影响因素(1) 标准氢电极(2) 标准电极电势(3) 能斯特方程式(4) 电极电势的影响因素电极电势的应用(1) 原电池正负极的判断及电动势的计算(2) 氧化剂、还原剂的相对强弱(3) 判断氧化还原反应方向和反应进行的程度元素标准电极电势图及其应用(1) 计算未知电对的标准电极电(2) 判断能否发生歧化反应(3) 解释元素的氧化还原特性第9章 氧化还原滴定法氧化还原滴定原理(1) 条件电势(2) 氧化还原滴定指示剂的种类(3) 氧化还原性指示剂的选择(4) 滴定突跃及其影响因素氧化还原滴定的应用(1) 高锰酸钾法测定过氧

6、化氢(2) 间接碘量法测定铜第10章 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律原子的量子力学模型(1) 电子云的角度分布图(2) 4个量子数原子核外电子排布与元素周期律(1) 鲍林的原子轨道近似能级图(2) 原子核外电子排布规律(3) 原子半径和电负性的周期性关系第11章化学键与分子结构离子键与离子晶体(1) 离子键的形成和特点(2) 离子的特性及对离子键强度的影响共价键和原子晶体(1) 共价键的特点、类型和参数(2) 杂化轨道理论的类型和对分子空间构型的解释(3) 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4) 大键分子间力、氢键和分子晶体(1) 范德华力的种类、特点及对化合物性质的影响(2) 氢键特点及对化合物性质的影响第12章

7、配位化合物与配位平衡配合物的基本概念和命名(1) 配合物的定义和组成(2) 配合物的命名配合物的化学键理论(1)现代价键理论及其应用配位平衡及其影响因素(1) 配位平衡与稳定常数(2) 配位平衡的移动第13章 配位滴定法EDTA及其与金属离子的配合物(1) EDTA的结构、性质、解离平衡(2) EDTA与金属离子配合物的特点、EDTA的酸效应系数(3) 仅考虑EDTA酸效应系数时的条件稳定常数(4) 准确滴定单一金属离子的条件及酸度范围的确定滴定曲线(1) 滴定突跃(2) 仅考虑酸效应时滴定突跃的影响因素金属指示剂(1) 金属指示剂及其作用原理(2) 金属指示剂的理论变色点配位滴定的应用(1)

8、 标准溶液的配制与标定(2) 以铬黑T为指示剂测定Ca2+第14章 非金属元素(一)卤族元素(1) 卤族元素成键特征(2) 卤素单质、卤化氢与氢卤酸、卤化物、含氧酸及其盐的结构、重要性质和制备方法氧与硫(1) 氧与硫的成键特征(2) 氧及其化合物(3) 硫及其化合物第15章 非金属元素(一)氮与磷(1) 氮及其化合物(2) 磷及其化合物碳、硅、硼(1) 碳、硅、硼的成键特征(2) CO和CO2的成键情况(3) 碳酸盐的溶解性和热稳定性(4) 硼酸、乙硼烷、硼砂基本性质第16章 主族金属元素碱金属和碱土金属(1) 单质和重要的化合物(2) 氢氧化物酸碱性的递变规律铝及其重要化合物(1) 铝单质(

9、2) 卤化铝(3) 元素性质的对角关系锡、铅(1) 锡、铅单质(2) 氧化物与氢氧化物(3) 主要化合物及其性质砷、锑、铋(1) 砷、锑、铋的氧化物和含氧酸(2) 砷、锑、铋的硫化物第17章 过渡金属元素概述(1) 过渡元素简介(2) 过渡元素的特征钛及其重要化合物(1) 二氧化钛(2) 四氯化钛铬及其重要化合物(1) 重要的铬化合物(2) 铬(III)与铬(VI)化合物的相互转化(3) 铬(VI)的鉴定锰单质及其重要化合物(1) 二氧化锰(2) 高锰酸钾铁系元素及其重要化合物(1) 铁系元素单质、氧化物和氢氧化物(2) 铁系元素的盐(3) 铁系元素的重要配合物铜副族(1) 铜单质和重要化合物

10、(2) 银、金单质和重要化合物锌副族(1) 锌单质和重要化合物(2) 汞单质和汞的重要化合物(3) Hg(I)与Hg(II)的相互转化和鉴定第20章 吸光光度法概述(1) 物质对光的选择性吸收(2) 朗伯-比尔定律(3) 摩尔吸光系数 可见分光光度法(1) 可见分光光度计的结构(2) 显色反应及其影响因素(3) 吸光度测量条件的选择分光光度法的应用(1) 单组分的含量测定三、考试方式与试卷结构1.考试方式:闭卷,笔试(要带计算器)2.试卷分数:满分150分3.考试时间:120分钟4.题型比例:选择题(30分)、填空题(30分)、简答题(30分)、判断题(20分)、计算题(40分)井冈山大学20

11、20年专升本化工原理(上)课程考试大纲一、考试科目概述化工原理课程是化工类及相近专业的一门重要的技术基础课,其兼有“科学”与“技术”的特点,它是综合运用自然科学的基础知识,分析和解决化工类型生产中各种物理过程的工程学科。该课程的主要内容是利用数学、物理和化学等自然科学的原理,研究实际化工物理过程中的客观规律,并利用这些规律进行化工过程设计、工艺计算、设备构造设计等。二、考试内容第x章(名称)专题(名称)知识与技能考核点绪论绪论(1)单位与单位换算(2)物料衡算与能量衡算第一章 流体流动流体静止的基本方程(1)流体的压强及其表示方法(2)流体静力学基本方程式(3)流体静力学基本方程式的应用流体流

12、动的基本方程(1)流体流动的基本方程(2)牛顿粘性定律连续性方程(3)伯努利方程式流体流动的内部结构(1)流体的流动型态管内流动的阻力损失(1)管内流动的阻力损失的计算(2)当量直径管路计算(1)管路计算(设计型计算)第二章 流体输送机械离心泵(1)离心泵的构造和工作原理(2)气缚现象(3)汽蚀现象(4)离心泵的主要性能参数(5)离心泵的特性曲线及其应用(6)离心泵的工作点往复泵(1)往复泵气体输送机械(1)往复压缩机(2)真空泵第四章 流体通过颗粒床层的流动颗粒床层的特性(1)颗粒床层的特性(2)床层特性 过滤过程(1)过滤原理及设备(2)过滤操作方式过滤设备和操作强化(1)叶滤机(2)板框压滤机(3)加快过滤速率的途径第五章 颗粒的沉降与流态化颗粒的沉降运动(1)曳力系数(2)沉降的加速阶段与等速阶段(3)沉降速度的讨论与应用(斯托克斯区)沉降分离设备(1)降尘室(2)旋风分离器固体流态化技术(1)流化床的主要特性(2)提高流化利用率的措施 。第六章 传热热传导(1)间壁式传热过程(2)傅立叶定律和导热系数(3)通过圆筒壁的定态导热过程(4)通过多层壁的定态导热过程对流传热(1)对流给热过程的数学描述(2)牛顿冷却定律和给热系数(3)对流给热系数的影响因素及无因次化(4)圆形直管内的强制湍流的给热系数沸腾给热与冷凝给热(1)沸腾给热(2)冷凝给热热辐射(1)热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