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缝线路技术交底_第1页
无缝线路技术交底_第2页
无缝线路技术交底_第3页
无缝线路技术交底_第4页
无缝线路技术交底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向莆线无缝线路设计技术交底(一) 设计依据1. 铁道部关于下达2007年铁路勘察设计工程调整计划的通知(计长函 2007190号)。2. 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新建向塘至莆田铁路可行性研究报告的批复(发改交运20072135号)。3. 关于新建铁路向莆线南昌枢纽工程初步设计的批复(铁鉴函2008437号)。4. 关于新建向塘至莆田(福州)铁路初步设计的批复(铁鉴函2008978号)。(二) 采用规范1. 铁路轨道设计规范TB10082-20052. 新建铁路桥上无缝线路设计暂行规定铁建设函【2003】205号3. 高速铁路设计规范(试行)TB10621-2009,J971

2、-20094. 高速铁路工程测量规范TB10601-20095. 铁路轨道工程施工安全技术规程TB10305-2009,J948-20096. 有砟轨道铁路铺砟整道施工作业指南铁建设【2009】141号(三) 设计范围DK46+484.663DK160+818.0,正线长度114.265双线公里,全部铺设有砟轨道,一次铺设跨区间无缝线路。(四) 轨道标准1. 钢轨钢轨采用60kg/m 、100m定尺长、U75V无螺栓孔新钢轨。2. 轨枕及扣件根据路基专业设计,部分路基地段铺设护轮轨,轨枕采用新型桥枕,配套采用弹条II型扣件;伸缩调节器地段采用配套轨枕及扣件,其两端100m范围内铺设小阻力扣件;

3、经过计算确定的部分桥梁铺设小阻力扣件。其余地段铺设b型无挡肩钢筋混凝土轨枕,每公里铺设1667根,配套弹条型扣件。根据信号专业要求设置电容轨枕和电气绝缘节专用枕。轨下橡胶垫板静刚度为6010KN/mm,厚度10mm。3. 道床采用单层道床,枕下道床厚35cm,单线道床顶面宽3.6m,道床边坡1:1.75,砟肩堆高15cm,双线道床顶面宽度分别按照单线设计。桥上道床砟肩与挡砟墙之间以道砟填平;隧道内砟肩与边墙(或高侧水沟)之间以道砟填平。线路开通前,道床密度不应小于1.75g/cm3,轨枕支承刚度不应小于120kN/mm,纵向阻力不应小于14kN/枕,横向阻力不应小于12kN/枕。4. 有砟轨道

4、平顺度铺设精度标准表1 有砟轨道静态铺设精度标准(mm)序号项目容许偏差备注1轨 距1mm相对于标准轨距1435mm。1/1500变化率2轨 向2mm弦长10m2mm / 5m10mm /150m基线长30m基线长300m3高 低2mm弦长10m2mm / 5m10mm /150m基线长30m基线长300m4水 平2mm不包含曲线、缓和曲线上的超高值5扭 曲2mm基长3m。包含缓和曲线上由于超高顺坡所造成的扭曲量。6与设计高程偏差10mm站台处的轨面高程不应低于设计值。7与设计中线偏差10mm表2 道岔(直向)平顺度铺设精度(mm)高 低轨 向水 平扭曲(基长3m)轨 距幅值(mm)22221

5、变化率1/1500弦长(mm)105. 有砟轨道结构高度正线有砟轨道结构高度见下表。表3 正线有砟轨道结构高度表(mm)钢轨高度垫板厚度轨下轨枕高度枕下道床厚度轨道结构高度17610230350766有砟轨道结构高度指钢轨顶面至道砟底部的垂直最小高度,不含路拱高度,见附图1 6。6. 超高设计客运专线曲线超高设计应优先满足本线直通列车的旅客舒适度要求,并兼顾低于本线运行速度的跨线列车和中间站进出站列车的旅客舒适度要求。初期兼顾货运的客运专线还应考虑货物列车对钢轨磨耗的影响。根据关于新建客运专线铁路曲线超高设定的指导意见(铁集成【2009】86号)文的规定,进行正线曲线超高设计。(五) 无缝线路

6、1. 单元轨节布置跨区间无缝线路由若干单元轨节及正线道岔焊接而成,单元轨节的长度根据线路条件、定尺轨长度、长钢轨基地焊接、运输、铺设、工地焊接及无缝线路锁定工艺等情况综合考虑,确定单元轨节长度为10002000m,最短不小于200m。本线采用定尺100m长的钢轨,在焊轨厂或焊轨基地焊接成500m长的长轨节,运抵施工现场后再进行单元焊和锁定焊。锁定焊焊接接头的位置不应位于桥台前梁缝、连续梁梁缝前后50m范围内,且钢轨的焊接接头应位于相邻两扣件之间的中间位置。无缝道岔中单组或相邻多组一次锁定的道岔及其间、前后一定长度的线路组成一个单元轨节。在单元轨节布置时未考虑胶接绝缘接头(轨)的位置,绝缘接头位

7、置应以信号专业设计文件为准,配轨时应加以考虑,尽量减少焊接接头的数量。2. 钢轨胶接钢轨胶接应采用厂制胶结绝缘轨,其平顺度必须满足钢轨焊接接头平直度标准及现行国家标准胶结绝缘接头技术条件(TB/T2975)的规定。3. 钢轨焊接道岔内部及两端焊接接头应采用铝热焊,其余均采用闪光焊,焊接接头质量、力学性能指标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钢轨焊接接头技术条件(TB/T1632)的规定,所有焊接接头必须进行轨底打磨处理。焊接接头平直度标准满足表3-12的要求:表4 焊接接头平直度标准(mm/1m)速度目标值顶 面内侧工作面底 面200km/hV250km/h+0.2 , 0+0.2 , 0+0.5 , 0对焊

8、接接头的位置有如下要求:左右股单元轨节锁定焊接头相错量不宜超过100mm;由道岔前端和辙叉跟端接头焊缝决定的道岔全长偏差不得超过20mm。钢轨铝热焊焊缝距轨枕边缘不得小于100mm。4. 设计锁定轨温1) 设计原则无缝线路设计锁定轨温根据沿线气象资料、无缝线路的允许温降和允许温升计算确定,并满足桥上无缝线路的断缝检算要求。同时还应满足相邻单元轨节间的锁定轨温差不大于5,左右股锁定轨温差不大于3,同一区间内单元轨节的最高与最低锁定轨温差不大于10的要求。2) 设计锁定轨温无缝线路设计锁定轨温应根据当地最高轨温、最低轨温及无缝线路的允许温升、允许温降计算确定,并考虑一定的修正量。设计锁定轨温按下式

9、计算:对于有砟轨道,设计锁定轨温应按下式计算: 式中 设计锁定轨温修正值,一般为05。向莆铁路所经各地区历史最高、最低轨温及设计锁定轨温见下表:表4 设计锁定轨温()地 区最高轨温最低轨温中间轨温设计锁定轨温南 昌60.1-9.725.2315抚 州62.2-13.224.53155. 桥上无缝线路1) 设计原则桥上无缝线路按照新建铁路桥上无缝线路设计暂行规定设计。桥上无缝线路的设计锁定轨温的确定,结合桥梁梁跨设计及桥上无缝线路检算情况,满足桥上无缝线路断缝检算要求,同时满足允许温降、允许温升的要求。大跨度桥梁经过计算无法满足铺设桥上无缝线路的要求时,首先考虑在一定范围内铺设小阻力扣件以减小长

10、钢轨的附加力,铺设小阻力扣件后仍然无法满足要求时可以采用钢轨伸缩调节器。根据新建铁路桥上无缝线路设计暂行规定对本段范围内桥梁进行了详细的桥上无缝线路计算后确定了小阻力扣件铺设的铺设地段如下表。向莆铁路江西段桥上小阻力扣件铺设地段表地 段起 点终 点长度(m)临川特大桥DK091+078.000DK091+296.0004366. 道岔区无缝线路无缝道岔中单组或相邻多组一次锁定的道岔(含其间线路)及其前后各一定范围的线路组成一单元轨节。岔区无缝道岔设计锁定轨温与两端区间无缝线路设计锁定轨温按一致设计。7. 隧道地段无缝线路隧道内锁定轨温按与两端区间无缝线路设计锁定轨温按一致设计,相邻单元轨节的设

11、计锁定轨温应逐渐过渡,锁定轨温的变化需满足相邻单元轨节间的锁定轨温温差不大于5的要求。8. 位移观测桩(1)技术要求1)位移观测桩是无缝线路养护的重要标志,位移观测桩应满足牢固、可靠、易于观测和不易被破坏的要求。2)位移观测桩应垂直于线路方向。3)路基地段可采用钢筋混凝土位移观测桩,成对埋设。4) 桥上位移观测桩设于线路双侧对称布置,设置于桥梁固定支座附近防撞墙上,设置高度高于轨面5cm,标记必须稳固、耐久、可靠、便于观测。5)隧道内位移观测桩设于线路双侧对称布置,设置于隧道边墙上,设置高度高于轨面5cm,标记必须稳固、耐久、可靠、便于观测。6)无缝线路双线地段按单线设置。位移观测桩按单元轨节

12、设置,道岔区按道岔单元轨节设置。7)单元轨节起终点的位移观测桩尽量与焊接接头对应,纵向错动量不得大于30m,位移观测桩间相对位置应保持基本不变。8)位移观测桩应预先设置,并在单元轨节两端就位后即进行标记。位移观测桩应标记清晰、耐久。9)区间桩间距离不宜大于500m,单元轨节长度不足500m整倍数时,可适当调整桩间距离。无缝道岔宜在岔头、岔尾、尖轨跟端(或限位器处)分别设置一组位移观测桩。(2)位移观测桩布置如图所示。图1 单元轨节位移观测桩布置图1) 跨区间无缝线路、区间无缝线路距长轨条起、终点100m处应分别设置一组位移观测桩。2) 无缝道岔宜按图3分别在岔头、岔尾、尖轨跟端(或限位器处)分别设置一组位移观测桩,18号以上的大号码道岔宜在心轨处加设一组位移观测桩。图3 无缝道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