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招生与婚姻稳定性_第1页
大学招生与婚姻稳定性_第2页
大学招生与婚姻稳定性_第3页
大学招生与婚姻稳定性_第4页
大学招生与婚姻稳定性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大学招生与婚姻的稳定性 大卫·盖尔、罗伊德·S.沙普利 发表于2012-10-23 01:06从开始的大学入学问题,到最后讨论婚姻配对问题,我们都抛弃了现实,进入了一个理想化的数学世界。 从开始的大学入学问题,到最后讨论婚姻配对问题,我们都抛弃了现实,进入了一个理想化的数学世界。务实的读者大概会马上问,我们有没有做一些努力,来解决现实中的问题。虽然,要回答这个问题,需要考虑许多非数学的因素,而且这种讨论在数学期刊上似乎不太适宜,我们的观点是,我们在这里介绍的观点,可能会被利用于解决某个阶段的入学问题。我们研究的问题和下面这种典型情况有关:一个大学正在对n个提出申请的学生进行

2、考核,招生的名额是q。在评估申请学生的资格之后,招生处得决定招收哪些学生。如果仅仅录取q个最具资格的学生,可能达不到令人满意的结果,因为收到录取通知的q个学生不一定都会接受录取。因此,为了使大学能够招收到q个学生,一般来说,发出的录取通知需要超过q个。解决招收多少学生以及招收哪些学生的问题,需要加入一些猜想。我们可能并不知道,一个收到录取通知的学生是否还申请了别的学校;即使知道了这一点,也无法搞清楚这个学生对自己申请的学校怎样排名,就算知道了,也难以知道其他哪些学校会愿意招收这个学生。基于种种不确定因素,学校只能期望招进的学生人数和理想的人数接近,并且学生质量能接近可达到的最优值。通常的招生程

3、序给申请的学生和学校都带来一些困扰。被要求在申请表格中按偏好列出学校排列的学生,可能会觉得如果让一个学校知道它只是自己的第三选择,会降低自己被这个学校录取的可能性。有个精心设计的方案是引入“候补申请人”名单,意思就是申请者在得知自己没有被录取的同时,也被告知当有空缺存在时可能会被录取。但是,这会导致新的问题。假设一个学生被一所大学录取,与此同时,他又被列在另一所自己更心仪的大学的“候补申请人”名单上,他是应该保险起见,接受第一个大学的录取,还是冒险一试,寄希望于自己更喜欢的学校呢?如果接受了第一个学校的录取,不告知第二个学校,等第二个学校愿意录取自己时再拒绝第一个学校,这样做道德吗?上面列出的

4、问题其实都可以避免,我们将描绘一种能令学校和学生两方都满意的分配申请者的程序,这种程序可以清除一切不确定性,并且,假定有足够的申请者,这个程序可以让每个学校分配到和给定招生名额一致的学生。分配规则假设,n个申请者将被分配到m个学校,而q是第i个学校的招生名额。每个学生剔除那些在任何情况下都不愿意去的学校,按照自己的偏好对剩下的学校进行一个排名。方便起见,假设学生和学校之间没有关系,那么,即使对于一个学生来说,某两所学校或者多所学校之间没有什么差别,他还是要按照某一顺序给学校做出排名。每个学校同样按照自己的偏好,给申请者排名,首先排除那些在任何情况下(即使这意味着招生名额不满)都不愿意接收的学生

5、。通过学校的录取名额、学生和学校各自的排列名单,我们希望能够找到某种达成统一意见的公平规则,将申请者分配到学校。照刚才的思路,简单地看,解决方案很容易浮出水面。不过,很少有人将分配和偏好联系在一起,一旦考虑这点,复杂性就增加了。举一个简单的案例,假设有两个学校A和B,两个申请者a和b。a更喜欢A学校,b更喜欢B学校,遗憾的是,A学校更喜欢b申请者,B学校更喜欢a申请者。这种情况下,没有能使各方都满意的分配方案。遇到这种情况,我们又必须做出决定。哲学上,学校是为学生而存在的,而不是反过来。将a申请者分配到A学校,b申请者分配到B学校这种做法可能是合适的。这也暗示了一个受到承认的大致规则:当其他因

6、素一样时,比起学校,学生应该被优先考虑。这个规则本身来讲没有什么作用,不过我们讲述完另一个更为明确的事情之后,再回过头来说。我们接下来要阐述的核心观点就是,无论最终是决定使用哪种分配方案,下面这个定义描述的情况,很有可能不发生。定义:如果有两个申请者a和b,分别被分配到A学校和B学校,但是b更偏好A学校,而a更偏好B学校,那么,这种分配被定义为“不稳定”。假定,刚提到的这种情况真的发生了。申请者b可以向A学校表明态度说,自己愿意转到A学校,A学校可以许诺招收申请者b,同时,让a学生转校,来维持总招收的人数在招生名额之内。A学校和b学生会考虑这么做,让分配更利于各自。如此一来,原来的分配就“不稳

7、定”了,这种分配可能会被学校和申请者联合推翻,以达到一种对两者都更有好处的分配。我们对一个分配方法的首个要求,是不会表现出不稳定。这立马就引出一个数学问题:是否总有可能找到一个这样的分配方案?下面我们会给出一个肯定的答案,虽然说,找到佐证的例子并不困难,不过,如有些例子所暗示的,结果看似不那么明显。假定稳定分配方案暂时存在,我们仍必须决定在诸多可能的稳定方案中,更倾向于哪种。现在,说回到刚刚我们提到的哲学原则,并给它一个确切的表达方式。定义:如果每个申请者对当前的稳定分配方案的满意度,至少跟对其他稳定分配方案的满意度一样,那么这种稳定分配可被称作“最优”。稳定分配的存在,远不能说明最优分配就存

8、在,不过,有一点很清楚,最优分配是独一无二的(假使它存在)。如果有两个最优分配,那么,至少有一个申请者,会在其中一种分配方案里,感觉比另一个分配方案里更好,因而这两个所谓最优的分配方案中,有一个说到底就不是最优的了。当我们不考虑存在与否这个问题,稳定性和最优的规则,能引导我们找到一个独特的“最好”的分配方案。稳定分配和婚姻问题在试图解决稳定分配的存在问题的过程中,我们首先想研究一个特别的案例,在这个案例中,申请者和学校的数量一致,而且每个学校的招生名额也统一。当然,这种情况,于实际的学校招生情况来说,是反常的。但是,有另一个“故事”,就可以很符合我们的设想条件。某一个社区由n个男子和n个女子组

9、成,每个人按照婚姻伴侣的标准,根据自己的偏好,给异性做出排序。我们试图找到一个令人满意的方式,能让社区里的男子和女子都找到伴侣。模拟之前我们给“不稳定分配”定义,如果在某种分配方案里,一个女子和一个男子没有结婚,但是,对彼此的喜好超过对他们各自的实际伴侣,那么,我们可以说,这种婚姻“不稳定”(这个术语在此很清晰)。问题:对于各种模式的偏好,是否可能找到一种稳定的婚姻配对?在给出答案之前,我们先看一些例子。这个矩阵的每对数字中,第一个数字表示男子对女子的排列,第二个字数表示女子对男子的排列。在这个排列矩阵中,可以发现,男子将女子A排在第一,女子B在第二,女子C在第三,而女子A将男子作为首选,作为

10、第二选择,作为第三选择等等。这个例子里,有6种可能的婚姻配对,其中,有3种配对是稳定的。其中一种达到稳定配对的方法,是让每个男子能娶到自己的最心仪对象,也就是说,男子娶女子A,男子娶女子B,男子娶女子C。你也许注意到,每个女子只能嫁给自己的第三选择,然而这种安排是稳定的配对。另一种稳定配对可能是让每个女子嫁给自己最心仪的对象,让C女子嫁给男子,A女子嫁给男子,B嫁给男子。第三种稳定配对的方案则是,让每个人和自己的第二选择结婚,让男子和B女子结婚,男子和C女子结婚,男子和A女子结婚。读者们会很容易证明其他种配对都是不稳定的。这个矩阵中画了圈的项,显示只有一种稳定的婚姻配对。注意在这种情况下,如果

11、想达到稳定性,每个人都不能够和自己的最心仪对象结婚。 例3和婚姻配对问题类似的一个问题是“室友分配问题”。比如,有偶数个男孩要被分配成一对对室友。如果分配之后,没有男孩找不到室友,并且也不会存在一个男孩比起和现有室友一起住,更愿意和别的男孩一起住的情况,那么,这种分配可以说是“稳定的”。举一个简单的例子就可以显示,存在着多种配对不稳定的情况。我们把男孩们简称为、,假设这个例子里,把列在第一位,把列在第一位,把列在第一位,而、都把排在末位。不考虑的偏好,没办法安排稳定的配对,因为,被安排跟一个宿舍的那个男孩会想要搬出去,而其他两个男孩中的一个男孩,会愿意接纳这个搬出的男孩搬进自己的宿舍。上面提到

12、的这些例子都说明,要找到解决稳定配对的方案不那么容易,不过,可以得出两个定理。定理一,总存在稳定的婚姻配对。证据。我们将通过递次求近法证明稳定婚姻配对的存在,找到一个稳定的婚姻配对。首先,让每个男子向自己最喜欢的女子求婚,每个收到不止一个求婚的女子,可以从求婚者中选出自己最喜欢的一个,并且拒绝其他求婚者。但是,这个女子并不立刻接受当下最喜欢的求婚者的求婚,而是将他作为保留人选,给下一轮求婚者中更好的人选机会。然后,进入第二个阶段,在第一轮求婚中被拒绝的男子,可以向自己的第二选择求婚。收到求婚的女子,从新的求婚者和保留的求婚者中,选出自己最喜欢的求婚者,同样,再次拒绝其他求婚者,只保留自己最喜欢

13、的求婚者。接下来,以同样的方式继续。在第二阶段被拒绝的求婚者,向自己的次一个选择求婚,女子仍然只从保留的求婚者和新的求婚者中选出最喜欢的人,拒绝掉其他人。最终(实际上,最多经过n2-2n+2个阶段),每个女子都会收到一个求婚,因为只要有一个女子还没有被求婚,就存在拒绝和新一轮求婚,不过,因为没有男子能够对同一个女子提出超出一次求婚,每个女子总会在适当的时候得到一个求婚。当每个女子都收到求婚时,“求婚”行动就结束了。这时,每个女子都要接受自己保留的那个求婚者。我们相信这种婚姻配对是稳定的。比如,约翰和玛丽没有能结婚,而约翰喜欢玛丽胜过自己的妻子。那么,约翰肯定在过去某个时刻向玛丽求过婚,而玛丽当

14、时因为更喜欢别人拒绝了约翰。很明显,玛丽肯定喜欢自己的丈夫胜过约翰。也就不存在婚姻的不稳定。读者可能自娱自乐一下,把这个例证的程序应用到解决例1和例2上。稳定配对,也不一定非得要求有一样数量的男子和女子。假设有b个男子,g个女子,如果bg,当每个男子要么被某个女子作为了保留人选,要么被所有女子拒绝了的时候,这个过程结束。这两种情况下的婚姻配对都是稳定的。显然,存在一个完全对称的程序,即如果女子向男子求婚,也会达成稳定的婚姻配对。然而,如果男子求婚,配对的结果对男子来说最好,如果女子求婚,配对的结果会对女子来说最好。只有当存在唯一的稳定婚姻配对时,两种程序的分配结果才会一样。稳定分配和入学问题将

15、“延迟接受”的程序延伸到大学入学问题。方便起见,假定如果一个学校在任何情况下都不愿意招收某个学生,这个学生甚至不被允许申请这个学校。在这个前提下,我们来理解下面的程序:首先,所有的学生都向自己的首选学校提出申请。一个有q个招生名额的学校,将排在前面的q个学生放进自己的候补名单,而拒绝其他申请者。如果给这个学校提出申请的学生人数不满q人,这个学校将所有申请者都列入候补名单。被这个学校拒绝的申请者,向自己的第二选择学校提出申请,再次,每个学校都从新的申请者和自己的候补名单中选出q个申请者,将这些学生建立一个新的候补名单,同样,拒绝掉其他申请者。当每个申请者要么在某个候补名单上,要么被所有自己愿意去

16、又被允许申请的学校拒绝时,这个程序就结束了。这个时候,每个学校都接受各自候补名单上的所有申请者,稳定分配也就达成了。证实这种分配是稳定的,类似于证明根据这种方法进行的婚姻配对是稳定的,就留待读者自己验证吧。最优解现在,我们要说明,刚提到的“延迟接受”程序不仅可以让申请分配达到稳定,而且可以达到最优。也即定理二.每个申请者,至少觉得,经由延迟接受程序安排的分配带来的好处,跟其他稳定分配一样。证据。如果有一种稳定分配把某个学生分配到某个学校,我们就把这个学校称作对这个学生而言是“可能的”。这个证据要运用归纳法。假设,到程序中的某一个节点为止,没有申请学生被“可能的”学校拒绝。在这个节点上,假定学校

17、A接到了满足招生名额的q个更具资格的申请者,因而拒绝了申请者。我们必须表明学校A对于申请者而言,是“不可能”的。我们现在知道在A学校候补名单上的q个申请者,都喜欢A学校胜过其他学校,除了那些之前拒绝过他们因而对他们而言“不可能”(假设)的学校。设想一个分配方案,把申请者送到A学校,把A学校候补名单上的申请者中的某一个送到其他可能接受他的学校。这样的话, 就要去到另一个他觉得不如A学校的学校。这种分配是不稳定的,因为A学校很可能颠覆这种安排,换一种更利于双方的安排。所以说,这种设想的分配方案不稳定,A学校对于申请者而言,是“不可能”的。就此得出的结论是,我们的程序里,学校只是拒绝那些在任何稳定分

18、配方案中都不会被录取的学生,因而,我们程序所得出的分配结果是最佳的。我们顺带也注意到,尽管在这个案例里面,不会遇到婚姻配对时的对称问题。然而,也可以反转入学模式,来达到唯一的“入学最优”分配。这种反转的方法有点像联谊会的“高峰周”,首先,每个学校竞标自己最中意的那些学生,一直到自己的招生名额满了,然后,被竞标的学生保留最具吸引力的学校,拒绝掉其他学校,等等。结论阅读至此的读者无疑会注意到我们讨论的特点。为了对我们的问题进行数学分析,我们进行了所需的特定假设,从开始的大学入学问题,到最后讨论婚姻配对问题,我们都抛弃了现实,进入了一个理想化的数学世界。务实的读者大概会马上问,我们有没有做一些努力,来解决现实中的问题。虽然,要回答这个问题,需要考虑许多非数学的因素,而且这种讨论在数学期刊上似乎不太适宜,我们的观点是,我们在这里介绍的观点,可能会被利用于解决某个阶段的入学问题。最后,我们注意一下前文分析的另一个方面,这可能对数学老师而言比较有趣。那就是,在我们的论述里,有大把的例子来反驳非数学家对数学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