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完、完井作业常见问题及技术措施分析_第1页
中完、完井作业常见问题及技术措施分析_第2页
中完、完井作业常见问题及技术措施分析_第3页
中完、完井作业常见问题及技术措施分析_第4页
中完、完井作业常见问题及技术措施分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中完、完井作业常见问题及技术措施一、概述固井作业不仅关系到油气井能否顺利完成,影响投产后油气井质量的好坏、油气井寿命的长短及油气井产量的高低,而且其成本在整个钻井工程中也所占权重越来越大,目前(占20%30%)。甲方对固井质量的评定越来越严格,如果固井质量不合格扣工程款( 10%30% ),因此公司对固井工作的重视已经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固井技术发展的目标一直围绕如何进一步提高固井质量及减少固井事故来运行。 固井又是一个系统工程,影响因素复杂多样,具有其特殊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固井作业是一个一次性工程,如质量不合格,即使采用挤水泥等补救方法也难以取得良好的效果。2、固井作业是一

2、项系统工程、隐蔽性作业,涉及到材料、流体、化学、机械、力学等多种学科,施工时未知因素多,风险大。3、固井作业施工时间短,工作量大,技术性强,费用高。目前我们在中完、完井作业中存在不少问题,其中很多都是因工作不细致导致的低级失误,希望通过学习大家养成良好的习惯。但是目前还是有一些井队领导和技术干部对固井作业重视程度不够,导致在固井前各项条件无法满足固井施工要求。钻井公司以追求进尺和效益为根本,这是传统思路。随着QHSE观念的提出及推广,工程质量和施工安全的地位逐渐攀升,甲方对这两方面的要求越来越严,惩罚力度越来越大,尤其是固井质量直接影响后期储层改造,甲方对固井质量不合格的井扣款力度已达工程款的

3、10%-30%。和公司平均利润率对比就发现,如果因固井质量造成扣款直接导致该井亏损,公司对固井质量的重视已达新的高度,因此这种观念必须马上改变。还有就是一些技术干部和井队领导总以为固井就是固井队的事情,即使固井质量不好也是他们的责任,跟井队没什么关系。固井作为钻井的一个重要环节,无论是从经济效益还是公司荣誉上来说,钻井方永远是最大受害者。二、下套管前作业常见问题1、打完进尺后只考虑短期经济效益,对钻井液性能调整不重视,往往在固井前泥浆性能恶化,流变性差,导致在中完、完井作业环节中易发生井漏和其他事故。 技术措施:在打完进尺前就要根据本井实际情况提前按照固井设计的要求逐渐调整钻井液,在压稳气层的

4、前提下适当下调钻井液比重,调整流变性。因客观条件限制无法达到要求的必须提前通知技术科和固井队,以制定对应的技术措施。 2、因沟通失误造成套管、工具无法及时到井,人为引起等停。 技术措施:根据各井队施工的区块情况提前联系落实,尤其刚转入新工区的井队更要把提前量做充足。因为有些物资还涉及到甲方和第三方加工组织的问题,并不是每次都是备好的。 3、不按要求做地层承压。 目前影响固井质量的一个核心因素就是井漏,尤其是页岩气井。地层承压实验数据如果没监督人员在现场一直都存在弄虚作假现象。井队担心造成井漏耽误周期,影响利润。但如果精细操作是完全可以避免的。退一步讲即使压破了地层还可以通过堵漏来提高承压,况且

5、现在公司的堵漏技术已经成熟。但是固井过程中如果因地层承压能力不够引发井漏进而造成固井质量不合格,补救措施几乎为零,甲方势必扣款,按照目前的扣款力度我们很容易算明白这个经济账,对公司声誉、市场的影响更不用说。技术措施:如果有疑问及时向领导请教或汇报。做承压过程中一定要小排量泵入并保证计量准确,绘制好曲线图,一旦发现渗漏拐点立即停泵汇报。由技术科和泥浆站制定提高承压的技术措施。4、不执行通井方案工程师害怕卡钻不按要求加扶正器通井、不加止回阀。通井的钻具组合和技术措施都是经过领导仔细研究过才制定的,如果风险达到不可执行的地步领导怎么会制定?领导是肯定不想卡钻,他们是从全局利益考虑才要求这样执行的。如

6、果我们按照技术措施和操作规程认真执行卡钻的风险完全可控。退一步想,到底是卡钻具容易处理还是卡套管容易处理? 由于不加止回阀加上中途顶通措施不合理或不执行经常造成堵水眼的情况,白白浪费了时间。对于揭开油气层的井考虑到井控因素一定要将内防喷工具安装到位。技术措施:工程师要认识到通井的重要性,如果和领导意见不统一要向他们解释清楚或汇报技术科。5、防漏措施执行不到位技术措施:(1)快完钻时或电测前一定要测后效,及时调整钻井液密度。如果前期钻进过程有井漏情况,要详细了解地层承压能力。(2)现场要准备堵漏材料并储备40m3钻井液。(3)电测前处理好钻井液性能,保证井下安全。(4)如果电测或起钻过程中,时间

7、过长需压重浆、稠浆,泵入的泥浆性能要满足井下安全的要求。工程师和泥浆组长必须记录好其性能、泵入量及在井眼内的位置。下钻时要有针对性细化分段下钻措施,小排量开泵循环,在重浆段连续开泵将其顶散,避免形成段塞造成局部蹩压,引起井漏。(5)工程师和刹把操作人员必须清楚正常循环压耗,特别是起动泵压,防止顶泵压力过高直接压漏地层。(6)下钻、下套管过程中按照技术要求和井下情况分段循环处理上部泥浆。下至漏点或承压能力低的地层前200m必须将上部泥浆性能处理好,严禁在薄弱位置循环。(7)开泵要缓慢,排量由小到大。开泵前开转盘搅动钻井液,破坏结构力。如果发现停泵环空憋压(特别是水平段),通过大幅度上下活动钻具(

8、尽量开转盘),压力降为0MPa则为环空不畅(沉沙较多),需要加强活动钻具和提高循环排量畅通环空。如果压力不降则为重浆、稠浆进入直井段环空,小排量循环并配合大幅度活动钻具直至返出井口。(8)下钻、下套管过程中控制好速度,保证此时环空返速小于钻进时泥浆返速,避免压漏地层。(9)中途有遇阻显示首先选择开泵冲开,避免直接快速下砸压漏地层或者造成卡钻、卡套管事故。6、对送井套管、附件、工具等检查不到位技术措施:(1)送井的套管、短节必须通径、合扣,清洗丝扣过程中目测检查丝扣是否有损伤,气密封扣必须额外检查密封台肩。(2)芯轴和卡瓦要妥善保存,避免损伤密封部位,套管送到位后认真合扣或合卡瓦。(3)送井的套

9、管附件除合扣外,还要检查合格证,了解承压能力,确保反向承压能力大于液柱压差。保证密封球球体无损伤并且能够顺利弹起。(4)所有没有备用件的工具要妥善保存,上钻台过程中要做好保护措施,避免损伤后无法及时组织到位。各种短节、附件等必须手工引扣。如果下多种扣型的复合套管,还要考虑中途循环时套管扣型与循环帽子、循环短节的匹配问题。三、下套管作业期间常见问题1、不使用套管密封脂和丝扣胶一些井队为了节省材料费用以铅油代替套管密封脂和丝扣胶,如果水泥浆出现超缓凝的情况在扫附件时很容易倒开套管,造成复杂事故。2、对入井套管的上扣扭矩不清楚大家都认为扭矩数据应由套管队提供,也确实如此。但目前各套管厂家生产的套管更

10、新换代太快,上扣扭矩越来越高,套管队数据库更新不及时以及当前套管队管理混乱的情况,经常造成入井套管上扣扭矩不到位。工程师在套管到井后一定要核实其性能数据,要厂家提供上扣扭矩,下套管过程要加强监督。3、不安要求加套管扶正器套管扶正器对提高顶替效率,保障固井质量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如果添加方法不合理或风险太大,固井施工设计审核时也会提出修改意见。工程师要端正态度,加强监管,对于需加扶正器的套管在公扣处做好标记,给带班干部和班组交代清楚。4、引流管线固定不牢靠今年在固井施工过程中曾发生几次引流管线出口甩飞的事件,泥浆喷出,造成场地污染。主要原因就是班组人员未按照工程师要求固定,工程师也未对安排的工作进

11、行检查验收。在安全环保压力越来越大的情况下,工作不能仅限于安排,还要落实到位。5、下套管过程中防卡措施制定不合理或不执行下套管过程中防卡、防漏工作很重要,尤其是下大尺寸套管。但目前一些井队为了抢时间而减少灌浆次数,导致最后下完或套管遇阻了接循环帽子循环时,光灌满都要花很长时间,影响了施工安全。因循环等原因需暂停下套管时,不按要求活动套管,如果是水基泥浆或者有大段泥岩段就增加了卡钻风险。套管阻卡一般可分为以下三类:一是套管粘吸卡,二是井眼缩经卡,三是井眼坍塌或砂桥卡。套管阻卡的原因及影响因素:(1)套管粘卡是由于套管与井壁的接触面积大,上扣时间长,不能旋转,因此卡套管的发生机率较大。(2)缩径卡

12、套管是由于井眼不稳定,特别是钻遇蠕动性盐岩层或由于钻井夜性能不好形成较厚的虚泥饼,导致井眼缩径,造成缩径卡套管事故。(3)井眼坍塌或砂桥卡套管是在下套管过程中或下套管结束后发生井眼坍塌或形成砂桥造成卡套管事故。技术措施:(1)下套管前认真通井,对缩径段反复划眼。(2)调整好钻井液性能,保证压稳地层,防止井眼坍塌,减少蠕动性地层的蠕动速度和井眼缩径。(3)下套管前认真处理好钻井液性能,降低钻井液粘度、切力和失水,并充分循环处理钻井液,方可下套管。(4)对于深井、长裸眼井和定向井、水平井等,必要时在下套管前要求加入塑料或玻璃小球配合液体润滑剂,降低井眼摩阻系数。(5)下套管作业要认真准备(包括人员

13、组织、工具等),仅可能减少下套管时间和中间停待。(6)下套管前对漏失层要求很好地堵漏,并控制下套管的速度,防止压漏地层。(7)在高压层下套管前要求压稳,防止在下套管过程中发生溢流,保持井内压力平衡。(8)下套管时如遇阻,应反复活动套管,并接方钻杆或循环头循环处理钻井液,不能盲目下压,防止套管卡死。(9)下套管前要校正井口,防止下套管上扣时错扣。必要时使用套管扶正台,采用人工或机械扶正套管,防止下套管上扣时错扣并加快下套管速度。(10)勤灌浆、勤灌满,减少因灌浆造成的下套管停顿时间。(11)下完套管后要求先灌满钻井液后再慢慢开泵循环,等循环畅通后慢慢提高循环排量,防止混入空气造成开泵困难和压漏地

14、层。(12)在灌浆间隙要不停地活动套管,上下活动套管距离不小于2米。6、下套管防漏措施制定不合理或不执行井漏是影响固井质量的非常重要的因素之一。工程师一定要认识到这一点,把工作做细做扎实,具体措施见通井防漏部分。7、套管附件引起的复杂情况常见的有密封球不通或损坏、承压能力不足、未使用强闭式附件、杂物落入套管内堵塞水眼等。工程师必须按要求认真检查落实,加强对固井队的监管。8、联顶节计算错误使用芯轴固井对联顶节计算精度要求很高,一旦失误则造成芯轴无法坐封,工程师要认真对待,如果拿捏不准则重新测量钻台面到套管头上端面的空高。一开必须定准联入,确定好套管头位置,后面开次可根据对应的套管头高度计算联入。

15、然后根据计算出的数据和实际测量数据对比就有效避免了上述错误。还有几个接联顶节的细节问题要注意,芯轴的上下端面不要弄反,芯轴上部脖颈部分要装密封件,必须保护好,联顶节上到扭矩后必须适当松扣。9、井口不正或喇叭口内径小,座芯轴困难这是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下套管前工程师要提前检查居中情况及喇叭口内径,提前做好准备工作,以便在下芯轴时及时找正。芯轴最大外径和试压塞的最大外径基本是一致的,只要安装好喇叭口后进行过试压工作,芯轴通过就不存在问题。10、下套管过程中关键节点盯不紧工程师要加强责任心,关键时候一定要盯住,需要监察的项点主要有:下附件、转换短节、定位短套要旁站到位,扶正器下入数量和排列顺序要交代

16、清楚并在套管公扣处做好记号。11、工程师对固井设计需要的基础资料把关不严在做固井施工设计前需要井队提供多项资料,而很多工程师都是要求助手给固井队提供,自己并未对资料进行检查核实,造成设计中错误连篇,影响了施工安全。一般情况下最容易出错的有以下几点:电测时不收集井温资料、井径扩大率计算错误、泥浆性能数据不全或未更新、轨迹数据单位错误。四、固井作业期间常见问题1、固井前期准备工作不充分,技术干部对要求的工作落实不到位。下套管、固井作业涉及到很多准备工作,比如、清水储备及供应、先导浆准备及泥浆回收、水泥准备、固井工具准备、排污、封井器冲洗、反挤及加回压施工。技术措施:(1)井队按照会议要求对准备工作

17、进行人员分工,准备完成后由工程师亲自验收。(2)固井施工前井队必须储存充足的清水,根据下套管前会议要求落实供应情况。(3)泥浆组长按要求准备性能符合设计的先导浆,工程师必须验收。提前架好回收泥浆的泵,并且确定其工作能力能够满足回收钻井液的要求。(4)泥浆组长、HSE监督落实污水池容量并向固井队作排污要求,油基泥浆井要提前准备回收前置液的罐,施工过程中全程监督,杜绝发生环保事件。(5)送井的水泥工程师要形成文字记录,保证灰量满足设计要求。目前各井队基本都安装有地磅,要把它利用起来。今年施工过程中已经发现由于中原固井送井灰量不足造成水泥浆低返的问题,大家都要引起重视。(6)对送井的工具工程师在签单

18、前一定要核实,尤其是扶正器数量,多次开会过程中工程师都无法提供该项数据或者数据与实际不符,更有甚者连送井套管数量都不清楚,虽然问题不大,但是影响很不好。(7)下套管前的会上就要做好封井器冲洗、反挤、加回压施工的方案,提前准备好转换接头等工具。2、固井过程中关键点盯不到位需要监察的项目有装胶塞,先导浆、冲洗液、隔离液、水泥浆的性能及实际入井量,注替排量是否满足设计要求。五、尾管固井常见问题尾管固井工艺对尾管悬挂器的要求是“下的去、挂的住、密封严、倒的开、提的出”。其复杂情况主要包括以下几种:1、尾管、套管称重不准确技术措施:在下套管作业施工前工程师必须确定好送入钻具并排好顺序,通井过程中对送入钻

19、具提前称重,以便后期校验误差。通井到底灌满泥浆(开泵前),记录好入井钻具总悬重1(除去游车、大钩、水龙头)。送入钻具全部起出后(环空灌满泥浆)记录好钻具悬重2(除去游车、大钩、水龙头),然后相减,变得出送入钻具悬重。下尾管过程中同样要进行称重操作。尾管全部入井后,灌满泥浆,称重入井尾管悬重(除去游车、大钩、水龙头),尾管下到位后记录总悬重(除去游车、大钩、水龙头),相减便是送入钻具悬重(除去游车、大钩、水龙头)。如果通井时钻井液性能和下套管时变化不大,送入钻具悬重偏差也不会很大,如果大幅度调整了钻井液性能,则以下尾管时的称重数据为准。2、尾管悬挂器座挂不上尾管悬挂器座封不上的原因有:(1)铜球

20、未到球座位置(2)上层套管内壁没有刮壁不干净、套管内壁磨损严重、或套管壁厚小强度低或座挂位置正好处于接箍等原因可能造成悬挂不上(3)悬挂器本身设计缺陷,如:座挂卡瓦锥度设计不当,不能实现自锁,尾管悬挂器座封液压缸设计间隙不合适,造成活塞不能有效上行等(4)尾管悬挂器座挂卡瓦在下尾管过程中被损坏(5)悬挂重量大,悬挂器本体发生变形,活塞上行阻力大(6)钻井液固相含量高,性能不稳定,造成座挂液压缸堵塞。技术措施:(1)对送入钻具要按技术要求通径,通径规的外径要符合厂家要求。(2)下尾管前对上层套管内壁刮壁,尤其是钻井周期长的井。挂壁的井段要考虑到座挂不成功进行座底固井的情况;(3)选择合理的座挂位置,应避开套管内壁磨损严重和套管接箍等位置;(4)控制尾管下放速度,防止尾管悬挂器座挂卡瓦在下尾管过程中被损坏;(5)合理的尾管悬挂器座挂液压缸设计间隙,并在地面做拉伸试压座挂试验;(6)提高钻井液稳定性能,并设计合理的液压缸防堵塞结构;(7)液压尾管悬挂器下部的浮鞋应设计有旁通孔,如果没有可在浮鞋的上方套管出成螺旋型开1-3个孔,万一座挂不上可以座井底倒扣完成固井施工。3、下尾管中途遇阻下尾管中途遇阻一般分两种情况,一种是在上层套管内遇阻,二是在裸眼段遇阻。如果在上层套管内遇阻,一般是由于尾管悬挂器的卡瓦提前座挂引起的,在裸眼段遇阻除悬挂器原因外还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