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昌市东湖中心区控制性详细规划_第1页
宜昌市东湖中心区控制性详细规划_第2页
宜昌市东湖中心区控制性详细规划_第3页
宜昌市东湖中心区控制性详细规划_第4页
宜昌市东湖中心区控制性详细规划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宜昌市东湖中心区控制性详细规划 文本目 录第一章 总 则- 1 -第二章 性质和规模- 1 -第三章 土地利用规划与管理- 2 -第四章 建设开发控制- 4 -第五章 道路交通规划- 5 -第六章 市政公用设施规划- 7 -第七章 城市防灾减灾规划- 8 -第八章 环境保护规划- 9 -第九章 园林绿化规划- 10 -第十章 城市设计引导- 10 -第十一章 “四线”保护规划- 11 -第十二章 实 施 措 施- 11 -第十三章 附 则- 12 - 18 -宜昌市规划信息咨询中心宜昌市东湖中心区控制性详细规划文 本第一章 总 则第一条 为了适应宜昌市城市建设和发展的需要,进一步加强与完善东湖

2、中心区的开发建设,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和建设部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制定了宜昌市东湖中心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并特制定本规划文本。第二条 本规划是宜昌市东湖中心区开发建设的法定指导性文件,本规划适用于规划范围内的各项建设项目,下一层次的规划设计应按照本规划的要求和原则进行。凡在规划区范围内的一切建设活动必须遵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的规定执行本规划。第三条 本次规划的范围为东临小溪塔铁路、镇平路,南至西陵二路,西临三江,北抵葛洲坝水利工程入口处所围合的区域。整个地块东西长约1.7公里,南北长约2.6公里,总用地面积为2.56平方公里。该地块位于宜昌市西陵区中心城区,均为城市建设用地。第四条 本

3、规划的编制依据为:1、宜昌市城市总体规划(2005-2020年)2、宜昌市近期建设规划(2010年)3、宜昌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4、有关规定、规范第五条 规划目标在总体规划指导下,立足于宜昌市社会、经济发展现实条件,适应开发建设需要,努力塑造景观,控制建设,完善功能,提高档次,把东湖中心区建成配套设施完善、交通便捷、生活舒适、环境优良,集商贸、旅游服务为一体的城市综合型居住区。第六条 规划原则:1、可操作性原则2、以人为本的原则3、生态景观特色建设原则4、可持续发展的原则第七条 本规划由宜昌市规划局负责解释。需对规划进行调整时,应按照规定的程序报相关部门批准。第二章 性质和规模第八条 确定东

4、湖中心区性质为:配套设施完善、交通便捷、生活舒适、环境优良,集商贸、旅游服务为一体的城市综合型居住区。第九条 东湖中心区规划总用地2.56公顷,规划控制居住人口规模7.8万人以内。第三章 土地利用规划与管理第十条 规划区内土地使用性质分类和分类代号主要采用国标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J13790)的用地分类中中类和小类规定。第十一条 规划区内各地块的开发原则上符合本规划所规定的使用性质。并在本规划的指导下逐步实施。第十二条 结合东湖中心区现状用地情况,结合宜昌市总体规划、近期建设规划和宜昌市城市发展要求,以统一规划、科学布局、合理开发为原则,充分考虑各种用地建设要求,合理规划布置东

5、湖中心区土地利用。第十三条 规划目标:本次东湖中心区控规重点考虑东湖中心区的建筑质量、环境的提升,充分发挥东湖中心区区位优势,重点改善现有公共设施环境和居住生活环境,完善配套设施。在总体规划指导下,立足于宜昌市社会、经济发展现实条件,适应开发建设需要,努力塑造景观,控制建设,完善功能,提高档次,把东湖中心区建成配套设施完善、交通便捷、生活舒适、环境优良,集商贸、旅游服务为一体的城市综合型居住区。第十四条 规划控制要求1、合理确定东湖中心区的人口密度和开发强度,制定分区控制要求。2、预留和控制公共开敞空间与公益性公共设施用地,满足居民的生活休闲需求。3、增加支巷道路、小区级绿化用地和街头绿地,划

6、定城市公园绿线保护区,保护自然山体,增加停车、环卫、消防、社区服务等公共设施。4、调整用地结构,所有工业贯彻“退城进园”的原则,搬迁该区工业生产,该区原则上不再保留工业用地;5、依托葛洲坝工程,营造特色的城市山水生态环境及景观系统。第十五条 可建设用地量本规划区范围内城市可建设用地的总量为2.56平方公里,占规划总用地的100%。第十六条 规划结构本次规划由主要道路划分形成了“一带四心、三纵四横五组团”的城市布局:一带四心:指连接商业中心、行政文化中心、商业金融中心、旅游接待四个中心的商业经济发展轴;三纵:指由东山大道(含镇平路)、沿江大道、樵湖二路(含珍珠路)三条道路形成的纵向城市空间发展轴

7、;四横:指石子岭路(含夜明珠路)、东湖一路、东湖二路、西陵二路四条主要道路形成的城市空间发展轴及由景观道路组成的绿化景观轴。五组团:即由以上道路所划分而成的五个组团空间。第十七条 居住用地规划:规划对现有破旧的建筑进行改建,改善居住环境,降低居住人口,完善居住区公共配套设施及居住组团支路网,创造良好的生活空间。规划二类居住用地为157.65公顷,占总建设用地的61.50%。规划片区内对现有中小学用地予以保留并加以完善,共有中学三所、小学四所、幼儿园十五所。规划新增幼儿园两所,分别为金缔华城幼儿园和辉煌天下幼儿园,结合居住地块开发建设(见附表二)。中小学的建设应规模化,按照中小学建筑设计规范执行

8、。其他公共服务设施,如居委会、文化活动设施均按照组团级进行配建。第十八条 公共设施用地1、行政办公用地:规划区内现有的行政办公用地主要为葛洲坝集团的办公用地,主要布置地块以南临近葛洲坝公园附近地块内。还包括西陵区政府办公用地等,建筑质量较好,规模较大,环境设施齐全,规划中予以保留。规划行政办公用地为8.99公顷,占总建设用地的3.51%。2、商业金融业用地:规划保留东山大道两侧的商业金融用地,及现有石子岭路口转盘处的商业金融中心。规划主要沿夷陵路、樵湖二路两侧布置商业,从而形成商业带。规划扩大发展葛洲坝宾馆周边公共设施用地,形成旅游接待中心。规划商业金融用地为9.84公顷,占总建设用地的3.8

9、4%。3、文化娱乐用地:规划保留青年文化宫、葛洲坝职工俱乐部的用地性质,不得改变其性质,并完善现有规模。规划文化娱乐用地面积2.88公顷,占总建设用地的1.12%。4、医疗卫生用地:规划在东湖中心区保留葛洲坝中心医院、长江医院、葛洲坝中心医院门诊部及葛洲坝机关门诊用地,并重点完善医疗设施用地,规模基本保持不变。规划医疗卫生用地面积2.10公顷,占总建设用地的0.82%。5、教育科研用地:规划东湖中心区的教育科研设计用地主要包括了一所技术专业院校和一所施工科学研究所,用地规模为2.27公顷,占总建设用地的0.88%,以保留、完善为主。第十九条 公共绿地规划在保留现有绿地的基础上增加城市绿地空间,

10、优化城市景观环境。保留葛洲坝公园、滨江绿地及铁路防护绿地的绿线范围,结合上一轮东湖中心区控制性详细规划,规划控制新增两处大型中心绿地(分别位于东湖一路、东湖二路与樵湖二路的交叉口处),一处集中绿地,规划控制东湖二路为景观两侧绿化带,形成景观大道。总绿地面积达到16.47公顷,占总建设用地的6.43%。第四章 建设开发控制第二十条 容量控制规划充分考虑土地利用的综合利用效益,同时也注重城市景观特色的塑造,既可以满足实际操作要求,又可满足控制的科学性、灵活性要求,适应现代城市开发、管理要求。第二十一条 根据城市规划管理要求,以实用性、可操作性、科学性为原则,选取了规定性和指导性指标两类指标,规定性

11、指标须遵照执行,指导性指标可参照执行。 1、规定性指标包括:1)用地性质;2)建筑密度(建筑基底总面积地块面积);3)建筑控制高度;4)容积率(建筑总面积地块面积);5)绿地率(绿地总面积地块面积);6)交通出入口方位;7)其他需要配置的公共设施。2、指导性指标包括:1)人口容量(人公顷);2)建筑形式、体量、风格要求;3)建筑色彩要求;4)其他环境要求。第二十二条 根据东湖中心区干道网骨架和用地功能结构,规划将东湖中心区划分为十二个地块。每个地块根据城市干道、土地使用性质和各类规划控制界线再划分为213个地块,其中居住用地117块,公共设施用地50块,公共绿地35块,其他用地11块。居住用地

12、分地块以居住组团的规模为依据,建议采用以组团为单位的管理模式,不宜采用传统的由居住小区构成居住区的模式。建议以组团为单位构成居住区,避免由于封闭管理对绿地系统的连续性和对道路交通组织的舒畅性造成破坏。建议居住地块的修建性详细规划范围较小的可以将周边相关区域纳入整体规划范围,各种设施统一考虑。第二十三条 建筑容量控制规划对现状保留地块控制其现有开发强度,适度予以增加,对于规划新增用地,各区提出了相应的土地开发强度控制,开发强度指标包括容积率、建筑密度、建筑高度、绿地率、建筑高度等,按宜昌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执行。第二十四条 居住建筑间距住宅建筑应综合考虑用地条件、群体组合和空间环境等因素,尽可

13、能采取较好朝向(南偏东15°南偏西15°),避免东西向布置。住宅间距按宜昌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执行。第二十五条 建筑退让控制建筑退让控制按宜昌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执行。第二十六条 建筑高度控制建筑高度控制按宜昌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执行。第二十七条 绿化标准计算绿地率的绿地面积,包括建筑基地内的集中绿地面积和房前屋后、街坊道路两侧以及规定的建筑间距内的零星绿地面积1、绿地率指标1) 居住区人均公共绿地不少于1.5平方米,居住小区不少于1.0平方米,组团不少于0.5平方米;居住小区内每块集中绿地的面积不小于400m2,且至少有13的绿地面积在规定的建筑间距范围之外.2)建

14、筑基地内的集中绿地面积,在住宅用地中按组团级以上进行设置,每块集中绿地的面积不得小于400平方米,用地宽度不应小于8米,且至少有三分之一的绿地面积在规定的建筑日照间距范围之外,其中绿化面积(含水面)不宜小于70%。3) 公共活动广场周边宜种植高大乔木,集中成片绿地不应小于广场总面积的25%;集散广场的成片绿地不应小于广场总面积的10%;广场绿化应选择具有地方特色的树种。4) 沿城市道路两侧的绿化隔离带不得作为集中绿地计算。2、城市绿线界定下列区域应界定城市绿线,划定为绿线的严格执行有关规定。1)现有和规划的公共绿地、居住区绿地、防护绿地、单位附属绿地、生产绿地、风景林地、道路绿地;2)该片区内

15、的小河、湖泊、池塘、山体等城市景观、生态需控制的区域;3)该片区内的风景名胜区、湿地、古树名木等规定的保护范围等;4)其他城市生态和景观产生积极作用的区域。第五章 道路交通规划第二十八条 道路交通规划结合宜昌市城市总体规划、宜昌市中心城区道路系统专项规划和东湖中心区控规控制要求,在保证总体规划道路发展设想基础上,并进一步考虑东湖中心区交通发展要求和对外联系情况,以超前规划、长期控制、分布实施为原则,以交通便捷、安全可靠、满足使用为目标原则进行。第二十九条 发展策略:1 、逐步完善东湖中心区与中心区之间的交通衔接。2、 完善内部交通系统,处理好人流与车流的组织,尽量减少两者间的相互交叉。3、 建

16、立等级明确、功能合理的道路系统。4、 区内道路以新建、改造为主,逐步完善道路交通系统。5、 强化静态交通设施建设。第三十条 道路网布局基本形成“三纵、四横”的模式。三纵:即沿江大道、东山大道(含镇平路)、小溪塔铁路四横:即石子岭路(含夜明珠路)、东湖一路、东湖二路、西陵二路规划道路总长度约23.13公里,道路网密度9.03Km/Km2。其中主干道总长度约8.44公里,主干道道路网密度为3.07m/Km2;次干道总长度约4.51公里,次干道道路网密度为1.76Km/Km2;城市支路总长度约为10.19公里,支路网密度为3.98Km/Km2。第三十一条 道路系统规划:1、本次分区规划在对宜昌市总体

17、规划、宜昌市中心城区道路系统专项规划中的道路系统做出了局部调整和修正的基础上,并结合分区内用地的开发建设与使用要求,确定了东湖中心区的道路系统。2、规划区内道路系统分为三个等级:主干道、次干道和支路。主干道:红线宽度为3644米。次干道:红线宽度为25-32米。支路:红线宽度为1220米。(局部道路受现状限制,道路宽度仅为9米)3、规划区道路广场总用地61.85公顷,占总建设用地的24.13%.第三十二条 静态交通设施规划:考虑到东湖中心区静态交通的需要,规划共设置社会公共停车场12处,新增停车场主要结合地块开发设置。主要满足公共设施用地及居住用地的公共停车需求。预计规划公共停车位约240辆。

18、第三十三条 机动车出入口应结合地块规划进行设置,并应遵循以下原则: 1、距道路交叉口距离,自道路红线交点起不应小于70米。 2、距非道路交叉口过街人行道边缘不应小于5米。 3、距公共交通站台边缘不应小于10米。4、距公园、学校、儿童及残疾人建筑的出入口不应小于20米。第三十四条 配建停车位应符合宜昌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 的要求。第三十五条 道路竖向设计应结合现状地形,以道路通行、排水顺畅、有利防洪为原则,合理确定道路标高。设计道路纵坡最小为0.04%,最大为5.93%。第三十六条 在进行各类新建、改建、扩建项目时应注意无障碍设计,其设计原则及技术规定应符合城市道路与建筑物无障碍设计规范(JG

19、J50-1001、J114-2001)的规定。第六章 市政公用设施规划第三十七条 给水工程规划:规划东湖中心区供水由宜昌市一水厂引入,采用环状管网供水。居住区用水标准按2.0万吨/ KM2·d , 道路、广场、绿化浇洒用水标准按0.3万吨/KM2·d , 文化、行政办公、商业及公共设施用水标准按0.9万吨/ KM2·d , 医疗卫生、教育、旅馆用水标准按1.4万吨/ KM2·d,对外交通、仓库及市政公用设施用水标准按0.5万吨/ KM2·d,特殊用地用水标准按0.9万吨/ KM2·d 。人均综合用水指标0.7M3/人·d。经

20、计算,片区内总用水量为4.17万吨/日。第三十八条 排水工程规划:根据城区现状排水体制为合流制排水体制,并结合宜昌市总体规划要求,本片区地块内仍采用雨污合流式排水方式,雨水经雨水口收集通过雨水管就近直接排入城市雨水管网,雨水管计算按宜昌市暴雨强度公式:680(10.8lgP)Q(l/S·ha)(l2×3.3)0.44 在现有合流制基础上实行污水截流,污水排放主要通过沿江大道合流干管集中到临江溪污水处理厂集中处理。污水产生量按用水量的80%计,污水量约为3.3万吨/日。第三十九条 电力工程规划:规划片区内的电源由城市电网提供,电力直接从城市供电网引出10KV线路沿主要道路供电

21、。保留现有的西陵变电站,并在肖家岗路与铁路相邻地块内增设110KV变电站一处,采用户内式结构。规划区内居民生活用电负荷采用2KW/人,公共设施用电按公共设施用地采用800KW/ha标准,其他用地负荷按前二者之和的15计,则预计规划片区内总用电负荷为17.7万KW。第四十条 电信工程规划:规划区市话普及率按照每百户50部计算,预计东湖中心区市话安装容量为111429部,共设置公用电话亭390部。在主要居住区、金融商贸区、行政办公区集中布置电信模块机房和宽带机房;在主要的道路两旁布置一定数量的IP电话亭。对大型的写字楼、机关单位可采用光纤直接接入。第四十一条 燃气工程规划:燃气使用对象以城市居民为

22、主,逐步发展公建用户。燃气直接由城市燃气管网引入,预计东湖中心区燃气总负荷为994.5万立方米/年。第四十二条 管线综合规划:本规划管线综合的内容有:给水管线、排水管线、电力管沟、电信电缆、燃气管线共四种管线。1、规划道路红线宽度36米以上的道路经批准,局部管线可两侧布置,红线宽度36米以下的道路,原则上可单边布置,施工时应预留过街管道,路灯电缆随灯杆布置。2、在人行道下敷设给水管、电力电缆、燃气管、通讯及有线电视等电缆和条件允许的其它管线;城市排水管(雨水、污水)安排在车行道或非机动车道下埋设。3、设置方位原则上在道路中心线以东、以南安排给水管、电力电缆;在道路中心线以西、以北安排燃气管、通

23、讯、有线电视等电缆。4、工程管线从道路红线到道路中心线方向平行布置的次序为:电力电缆、电信电缆、燃气管道、给水管道、排水管道。当工程管线交叉敷设时,垂直方向的相互关系由浅至深的次序为:电信电缆、电力电缆、给水管道、燃气管道、排水管道。各管道间应满足相应的最小净距要求,具体要求见城市工程管线综合规划规范(GB50289-98)。5、各种市政管线之间及市政管线与建(构)筑物等之间的最小水平的净距应符合城市工程管线综合规划规范(GB50289-98)的规定。第四十三条 管线避让原则:1、临时管线避让永久管线。2、小管线避让大管线。3、压力管线避让重力自流管线。4、可弯曲管线避让不可弯曲管线和难弯曲管

24、线。5、符合管线要求空间安全净距要求。第四十四条 环境卫生设施规划 1、公共厕所规划:根据环境卫生设施设置标准,规划东湖中心区内公设置公共厕所24个。2、垃圾转运规划:根据城市环卫设施设置标准(CJJ27-89)和宜昌市的实际情况,按宜昌城区小型垃圾转运站的一般服务半径为0.8-2.0公里,服务面积2-10平方公里的标准,东湖中心区内规划设置小型垃圾转运站共四处,分别位于东湖一路、东湖二路旁的中心绿地内、金缔华城居住小区内及保留现有沿江大道旁的垃圾中转站。第七章 城市防灾减灾规划第四十五条 消防规划:本着“预防为主、防消结合、合理布点”的原则,市政与消防合用给水系统,市政给水设施应满足消防给水

25、的技术要求,结合城市管网建设。结合宜昌市总体规划及消防站的责任区面积,一般城区控制在为5-7平方公里标准,旧城区控制在4-5平方公里。规划区内已包含一个市消防支队和葛洲坝公安消防队,已满足消防安全需求。消防给水管道、消防栓沿道路布置。消防栓间距不超过120米,道路宽度超过40米时,则在道路两侧设置。第四十六条 防洪规划:根据国家防洪标准 GB50201-94确定的防洪标准要求,结合宜昌市总体规划规划目标,三江采用重现期100年一遇的防洪标准。根据堤防工程设计规范(GB50286-98),长江堤防级别为级,三江乃长江的一部分,即按照长江的防洪标准执行。第四十七条 人防规划:宜昌市属国家一级人防城

26、市,人防工程的建设应坚持平战结合、综合利用的原则。人防工程总面积按人均1.0平方米,战时50%的人口留城计,共需人防工程总建筑面积78000平方米。结合城区用地形态,规划在城区广场、公建中心等地建大型人防设施。人防指挥中心设在宜昌市人防办公室内,人防指挥通信、医疗救护、物质储备等工程按人防法、防空袭预案布置。医院、电力、电信、交通等部门及厂区应结合本部门实际情况有计划、有重点采取防护加固措施,并预定战时救护方案。第四十八条 抗震规划:宜昌市地震烈度为六度,一般建筑可按六度设防,重点单位及城市生命线工程如医院、供水供电设施、政府机关等应提高一度设防。新建工程建设项目均应按国家规范进行抗震设计。结

27、合公园、广场、学校操场与道路系统等规划疏散场地及疏散通道。合理划定城区内部及外围疏散通道。第八章 环境保护规划第四十九条 根据宜昌市城市总体规划(2005年-2020年)所界定的环境功能分区标准,东湖中心区属于二类环境功能区。执行标准为:区内空气质量按照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二级标准控制;声环境质量按照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GB3096-1993一类或二类标准控制。第五十条 环境保护策略:1、 应严格控制各类废水、废气的排放;加强建设工地管理,防止扬尘;加强大气环境监测能力建设。减少对片区内水环境和大气环境的污染。2、 对片区内的生活垃圾进行分类收集,力求达到分类收集率90%

28、,无害化处理率100%城镇生活垃圾污染防治:对城镇生活垃圾管理逐步走向市场化、社会化。实行垃圾分类回收。对医疗垃圾的生产、收集、运输、处置的全过程必须设有专门机构管理,使用一次性密封容器盛装,运往相应的垃圾填埋场进行处理。3、 加强对片区内的各种噪音源的控制,对城区主干道的交通噪声实施禁鸣管制;居民集中区等环境敏感区实行严格的夜间施工噪声管制和敏感时段管制;新建项目,严格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和噪声污染防治“三同时”制度,防止产生新的噪声污染源;通过各种形式绿化隔离带建设,减少噪声源对居民生活的影响。第九章 园林绿化规划第五十一条 充分发挥东湖中心区的自然优势,结合现状用地及自然生态情况,合理组

29、织各类绿地、广场、景观节点的设置,形成一个点线面相结合的绿化系统。第五十二条 绿化景观规划的东湖中心区将形成“一极、两心、四点、五轴”的空间景观格局。一极:以葛洲坝及葛洲坝公园为主的旅游休闲极;两心:东湖一路、东湖二路与樵湖二路交叉口处的中心绿地广场;四轴:指沿江大道景观轴,以及由石子岭路、东湖一路、东湖二路、西陵二路四条横向道路延至江岸的城市道路景观轴;其中东湖二路为景观大道;第五十三条 城市生态环境建设要求1、维护自然生态景观。2、人与自然和谐共处。3、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相结合。第十章 城市设计引导第五十四条 以环境、经济效益为目标,以生态型、开放型、系统型为基本原则,充分结合东湖中心区的

30、景观特点,充分发挥地区环境优势。 第五十五条 规划目标:结合现状将东湖中心区建成景观优美、自然和谐的居住区。第五十六条 功能空间设计: 1、点空间设计:利用小广场,标志性建筑或建筑群和集中绿化组成城市节点景观,起到空间组织和引导的作用。 2、线空间设计:线空间主要是指沿城市主次干道组成的城市景观轴,作为展现东湖中心区风貌的主要途径,应注重建筑形体及色彩的处理和道路绿化的组织。 3、面空间设计:本着“分别对待、和谐统一”的原则,科学合理的对功能不同的区域做有针对性的空间景观组织,但在整个东湖中心区范围内能相互协调,和谐统一。第五十七条 城市节点和地标设计: 1、滨水节点设计:规划在人们活动聚集点

31、设置开敞性小广场,作为城市观景的主要平台。 2、道路节点设计:结合道路与建筑的布局,合理组织绿化景观设计,全面提升东湖中心区的品位。第五十八条 环境设计广告和标识的安置不应破坏建筑空间,一般近人尺度范围内禁止安置大型广告。应通过建筑标识系统、设施标识系统、机动车标识系统以及步行道标志系统的设计形成一套有序明确的城市标识系统。第五十九条 东湖中心区的绿化景观建设应注重城市景观的延续、生态环境的建设和城市发展的可持续性。第十一章 “四线”保护规划第六十条 规划区内共涉及“四线”规划中:道路规划红线、绿地绿线、三江蓝线,不涉及历史街区保护建筑紫线。第六十一条 宜昌市“四线”规划包括以下内容:1、 道

32、路规划红线:严格控制道路红线,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占用道路红线。2、 绿地绿线:绿地保护区内严禁开发建设。3、 江河蓝线:规划区范围内水域主要为三江,在沿江沿岸构筑防护堤,沿江绿地形成景观带绿地绿线:绿地保护区内严禁开发建设。4、 历史街区建筑保护紫线:本类规划范围内不涉及此线规划。第六十二条 本规划区范围内“四线”管制按照宜昌市四线规划管制提出的具体措施实施。第十二章 实 施 措 施第六十三条 开发过程中应加强对三江及铁路周边的保护,严格控制其防护绿地的建设活动。第六十四条 对本规划中涉及到的控制性质指标进行严格控制,对违反的单位及个人采取经济、法律、行政等手段进行处理。第六十五条 为保证规划

33、实施的灵活性,规划设置了土地兼容性及相关奖励措施,但执行过程中必须有限度的控制,以保证发展的可控性。第六十六条 土地开发应有计划的推出,可适当集中,以减少基础设施的投入负担。土地使用性质及相关控制性指标如需变更,应申报宜昌市人民政府审议通过后方可变更。第十三章 附 则第六十七条 本次规划成果由文本、分图则、说明书和规划图纸四部分组成,图则与文本具有同等的法律效力,两者应同时使用,不得分割。第六十八条 本规划由宜昌市人民政府批准之日起实施。附录一 各项名词解释:地块: 指街坊内被街坊道路或由用地权属划分的城市用地。用地红线: 由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核定批准的建设项目的土地使用界线。建筑红线: 又

34、称建筑控制线。城市道路两侧控制沿街建筑物或构筑物靠临街面的界线。一般应退后道路红线。建筑限高: 地块内建筑物地面部分最大高度限制值。容积率: 一定地块内,总建筑面积与建筑用地面积的比值。建筑密度: 一定地块内所有建筑物的基地总面积占用地面积的比例。绿地率: 城市一定地区内各类绿化用地面积占地区总面积的比例。硬地率: 地块内硬地总面积占用地面积的比例。附录二 各种图表表一、规划建设用地一览表序号用地性质用地名称用地规模(公顷)占总用地比例()备注1R居住用地157.6561.50R2 二类居住用地157.6561.50R21住宅用地142.7255.68R22公共设施用地14.935.822C公

35、共设施用地26.0810.17C1 行政办公用地8.993.51C11市属办公用地1.130.44C12非市属办公用地7.863.07C2 商业金融用地9.843.84C25旅馆业用地4.431.73C26市场用地 1.150.45C3 文化娱乐用地2.881.12C33广播电视用地0.270.11C36游乐用地2.611.02C5医疗卫生用地2.100.82C51医院用地2.100.82C6教育科研用地2.270.88C62中等专业学校用地1.940.76C65科研设计用地0.330.133T对外交通用地0.750.29T1铁路用地0.750.294S道路广场用地54.3321.19S1道路

36、用地53.7820.98S3社会停车场用地0.550.215U市政公用设施用地1.060.41U1供应设施用地0.570.22U11供水用地0.020.01U12供电用地0.550.21U3邮电设施用地0.040.02U5施工与维修设施用地0.360.14U9其他市政公用设施用地0.090.046G绿 地16.476.43G1公共绿地13.695.34G11公 园5.782.25G12街头绿地7.913.09G2生产防护绿地2.781.08G22防护绿地2.781.08总建设用地256.34100.00表二、公共服务设施规划一览表类别序号项目名称用地规模(公顷)备 注专业技术学校1市工业技校1

37、.53现状保留中学1第二十中学(高中)6.06现状保留2第二十二中学(初中)1.87现状保留3第二十三中学(初中)1.11现状保留小学1刘家大堰小学1.06现状保留2三江小学1.12现状保留3西陵外国语实验小学1.21现状保留4樵湖岭小学0.57现状保留幼儿园1童星幼儿园0.03现状保留2宜昌制药厂幼儿园0.09现状保留3宜昌市蓓蕾幼儿园0.16现状保留4金桔幼儿园0.90现状保留5迪迪鸟幼儿园0.05现状保留6东湖社区幼儿园结合住宅建筑底层布置7春苗幼儿园0.02现状保留8七公司幼儿园0.11现状保留9葛洲坝东山幼儿园0.42现状保留10世纪AAA幼儿园现状保留11长江委工程局幼儿园0.35

38、现状保留12刘家大堰小学幼儿园0.28刘家大堰小学内13金缔华城幼儿园结合地块开发建设14香格里拉幼儿园结合地块开发建设15辉煌天下幼儿园0.39规划新建农贸市场1东湖集贸市场0.93现状保留2农贸市场规划保留(夜明珠路与体育场路口)3刘家大堰农贸市场规划保留4农贸市场葛洲坝六公司地块(规划新建)5农贸市场香格里拉地块内(规划新建)6农贸市场 汇腾市场地块(规划新建)7肖家岗农贸市场0.21肖家岗路口(规划新建)表三、容量控制一览表总编号分编号区块编号用地性质用地面积(公顷)容积率建筑密度()绿地率()建筑限高(米)配套设施备注D-01D-01-01D-01-01-1G115.7810公厕葛洲

39、坝公园 (含高压走廊)D-01-01-2R220.062.0100206含部分高压走廊D-01-01-3R220.191.0641010居委会D-01-02D-01-02-1R210.921.8303025D-01-02-2C260.401.0503015老年活动中心D-01-02-3C120.632.5352560D-01-02-4C110.431.2252518消防站公安处D-01-02-5C125.785.4451540D-01-02-6G210.35沿江绿地D-01-03D-01-03-1R212.871.6253025D-01-03-2C121.781.6264025D-01-03-

40、3R210.261.6273022D-01-03-4R220.062.5571515门诊D-01-04D-01-04-1R210.613.917.52772停车场D-01-04-2R210.132.8352022D-01-04-3C360.961.2452015公厕文化活动中心D-01-05D-01-05-1S30.260.31567社会停车场D-01-05-2R211.992.2353022D-01-05-3R211.062.3363022D-01-05-4R220.260.9283015幼儿园D-01-05-5C120.472.2452522D-02D-02-01D-02-01-1C120

41、.153.3831825D-02-01-2C122.321.8303022D-02-02D-02-02-1R211.260.6153516青少年宫D-02-02-2R210.182.4302025D-02-02-3U30.043.09512邮政局D-02-02-4R210.442.2302022D-02-02-5C650.331.8462025施工科学研究所D-02-03D-02-03R212.782.0363036D-02-04D-02-04R213.463.22635100幼儿园、市场、居委会D-02-05D-02-05-1R212.962.0353036居委会D-02-05-2C120.

42、057.6853027D-02-05-3G120.23街头绿地D-02-06D-02-06-1R213.681.8253248D-02-06-2G120.33街头绿地D-02-07D-02-07-1G120.23沿江绿化带D-02-07-2G120.37公厕、垃圾转运站沿江绿化带D-02-07-3G120.28沿江绿化带D-03D-03-01D-03-01-1C2C120.554.5581533D-03-01-2R210.391.8352522D-03-01-3C120.073.3652016D-03-01-4C120.142.0451510D-03-01-5R210.953.5402016D

43、-03-01-6C120.581.4382027D-03-01-7C120.391.5322520D-03-01-8R211.061.6254020D-03-02D-03-02-1R210.182.6372522D-03-02-2C210.082.1452018夷陵交警大队D-03-02-3R210.682.4352522D-03-02-4C210.283.0741520D-03-03D-03-03G120.24街头绿地D-03-04D-03-04-1R211.447.6602084D-03-04-2G120.16街头绿地D-03-05D-03-05-1R210.333.9254050幼儿园D

44、-03-05-2G121.03公厕、垃圾转运站集中绿地D-03-05-3G120.44街头绿地D-04D-04-01D-04-01-1G120.25街头绿地D-04-01-2R212.491.8362522老年活动室D-04-01-3C511.733.0273545D-04-01-4R211.821.8352524D-04-01-5R221.030.9202024第二十三中学D-04-01-6R221.080.9222020三江小学D-04-02D-04-02-1G120.32街头绿地D-04-02-2R213.873.9525.83296幼儿园、邮政所D-04-03D-04-03-1R211

45、.183.0325.73090D-04-03-2R213.642.4302524D-04-04D-04-04-1G120.41沿江绿地D-05D-05-01D-05-01-1G120.26街头绿地D-05-01-2R211.552.7303536居委会D-05-01-3R211.572.825.53154门诊、派出所D-05-02D-05-02-1G120.12街头绿地D-05-02-2R212.502.2262536居委会、幼儿园、换气站D-05-03D-05-03-1R212.332.8204590D-05-03-2G121.43公厕、垃圾转运站集中绿地D-05-04D-05-04-1R2

46、13.132.4322524邮政所、银行D-05-04-2R211.002.4322524D-05-04-3C260.933.0531512公厕东湖集贸市场D-06D-06-01D-06-01-1G120.16公厕街头绿地D-06-01-2R212.782.2352536D-06-01-3G120.20社会停车场D-06-02D-06-02-1R212.012.4302028诊所、银行D-06-02-2C120.784.0352536D-06-02-3R211.032.3402024D-06-02-4C120.093.5451524D-06-02-5R210.402.3362522D-06-02-6C250.113.4541024D-07D-07-01D-07-01-1G120.04街头绿地D-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