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会计基础工作规范》讲解_第1页
2022年《会计基础工作规范》讲解_第2页
2022年《会计基础工作规范》讲解_第3页
2022年《会计基础工作规范》讲解_第4页
2022年《会计基础工作规范》讲解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精品word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 - - - - -精选名师 优秀名师 - - - - - - - - - -第 37 页,共 37 页 - - - - - - - - - -一、概述会计基础工作规范讲解会计基础工作是会计工作的基本环节,也是经济治理工作的重要基础;我国历来特别重视会计基础工作,制定了相应的规章制度;1984 年 4 月,财政部发布了会计人员工作规章 ,对建立会计人员岗位责任制、使用会计科目、填制会计凭证、登记会计账簿、编制会计报表、治理睬计档案、办理睬计交接等问题作出了具体规定;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和1993 年以来会计制度的重大改革,会计基础

2、工作显现了很多新情形、新问题;为适应会计基础工作的新要求,财政部对会计人员工作规章进行了重新修订,于1997 年 6 月 17 日发布了会计基础工作规范 (以后简称规范 );规范发布实施后, 会计人员工作规章同时废止;(一)规范的结构规范共六章一百零一条,第一章总就,其次章会计机构和会计人员,第三章会计核算,第四章会计监督,第五章内部会计治理制度,第六章附就;规范的第一章总就,阐明白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制定的依据、必要性、适用范畴和治理;规范的主体内容是关于会计机构和会计人员、会计核算、会计监督、内部会计治理制度等四个方面的规范, 规范分四章分别进行阐述;规范的第六章也就是最终一章是“附就”;其内

3、容包括:一是对“本规范所称的统一会计制度”和“本规范所称的会计主管人员”作出特地说明;二是 指明关于填制会计凭证、登记账簿的规定,除特殊指出外,适应于手工记账;三 是规定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财政厅(局)、国务院各业务主管部门可以依据本规范的原就,结合本地区、本部门的具体情形,制定具体实施方法,报财政部备案;四是本规范的说明、修改权归财政部;五是本规范自公布之日即1996 年 6月 17 日起实施;(二)规范的意义制定和实施规范是做好会计工作的内在要求规范第一条规定:“为了加强会计基础工作,建立规范的会计工作秩序,提高会计工作水平,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的有关规定,制定本规范;” 这既是规范的

4、立法宗旨,也是制定和实施规范的必要性;这个必要性体现在三个方面:第一,为了加强会计基础工作; 会计基础工作是会计核算和会计治理中基础性工作的总称,范畴掩盖: 会计机构设置和人员配备, 包括建立会计人员岗位责任制和职责分工, 确立并执行会计人员的从业条件和职业道德标准,会计工作交接的程序;会计核算中各环节的工作,包括会计凭证的格式设计、取得、填制、 审核、传递和保管,会计账簿的设置、登记、核对和结账,会计报表的设置、编 制、审核和报送,会计电算化的软硬件要求、数据安全爱护,会计档案的归案、 保管、移交和销毁;会计监督的各项工作,包括监督职责划分和监督程序,监督 的实施;内部会计治理工作,包括内部

5、会计治理的制度设计与执行;会计基础工作规范是会计基础工作应遵循的工作标准,包括关于会计机构和会计人员的基本规范、 会计核算的基本规范、 会计监督的基本规范和内部会计治理制度的基本规范;有了规范 ,会计基础工作就有章可循,有据可依,按标准办事;规范是加强会计基础工作的制度保证;其次,为了建立规范的会计工作秩序;规范的会计基础工作是建立良好的会计工作秩序的前提;目前,一些单位会计工作存在的种种问题,如账目纷乱,数 据失真,财产不实,做假会计凭证、假会计账簿、假会计报表等,无不与会计基 础工作纷乱有关;扭转这种局面必需加强内部治理,从规范会计基础工作入手;第三,为了提高会计工作的水平; 会计工作是经

6、济治理的一部分, 通过收集、处理、利用和供应会计信息,为企业的经营治理服务;建立会计基础工作规范,为收集、处理、利用和供应会计信息制定工作标准,可以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完整和准时, 从而提高会计工作的水平, 使会计工作在经营治理中发挥积极的作用;规范是会计法的重要配套规章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 是我国会计工作的根本大法,是我国会计工作的母法,是进行会计工作的基本依据;它在我国会计法规体系中居于最高位置,是制定其他会计法规的基本依据; 规范明确指出,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的有关规定,制定本规范; 规范依据会计法的基本原就和要求,对会计基础工作的各个具体环节提出工作标准和工作程序,是对会计法中关于

7、会计基础工作方面内容的具体化和细致化;(三)规范的适用范畴和治理规范的适用范畴规范其次条规定, “国家机关、社会团体、企业、事业单位、个体工商户和其他组织的会计基础工作,应当符合本规范的规定;”这是对规范适用 范畴的规定,与会计法基本一样, 会计法的适用范畴单独提到“公司”,实际上公司是企业的一种,可以认为在这一点上两者的规定没有什么不同;规范与会计法不同的是, 会计法没有提到“个体工商户” ;规范对个体工商户的适用问题, 要区分对待: 依据税收征管法 和 1997 年 4 月 9 日国家税务总局关于贯彻国务院批转的加强个体私营经济税收征管强化查账征收工作的看法的通知的规定, 凡有固定经营场所

8、的个体私营经济业户,都必需按财务会计制度的有关规定设置会计账簿,凭合法有效的凭证, 照实记载经济业务事项,正确核算盈亏; 经营规模小、 确无建账才能的业户, 经县以上税务机关批准, 可暂不建账和不设置账簿;也就是说,依据税法等规定应当建账的个体工商户, 应当适用本规范,依据规范要求开展会计工作;按规定可以不建立账簿 的个体工商户,不适用本规范 ;会计基础工作的治理会计基础工作的状况有关国家宏观经济信息的精确性, 对国家税收也有重大的影响, 因而影响到国家的宏观经济治理和调控;所以, 会计基础工作的治理既是各单位的一项内部治理行为,也是一项政府治理行为; 规范第四条和第五条对会计基础工作的领导责

9、任和治理部门作出了明确规定,其要求是:第一,单位领导人对本单位的会计基础工作负有领导责任;也就是说一个单位的会计基础工作不健全或显现纷乱,应当第一追究单位领导人的责任;其次,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财政厅(局)和国务院各业务主管部门对管辖 的单位的会计基础工作负治理和指导的责任;通过政策引导、体会沟通、监督检查等措施,促进基层单位加强会计基础工作,不断提高会计工作水平;(四)规范的重点和难点规范的重点是填制会计凭证、登记会计账簿和编制会计报表;规范从实际动身, 对填制会计凭证、 登记会计账簿和编制会计报表这三个会计最基础的工作, 同时又是目前比较薄弱的、简洁发生纷乱的环节, 作出了具体而又具体的规

10、定,以帮忙会计人员把握正确的方法,保证会计基础工作的规范化规范的难点是单位内部会计治理制度;内部会计治理制度是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化的保证, 会计基础工作纷乱无不与内部会计治理制度不健全或执行不力有关,强化内部会计治理制度也是当前会计工作的一项迫切任务;内部会计治理制度建设是一项难度较大的工作,一方面这项工作仍在起步之中,没有现成的经验可循, 需要在实践中探究, 另一方面内部会计治理制度设计需要设计者有较高的会计理论功底,又需要熟识本单位的生产经营特点,明白治理的各个环节;因此,规范只对此作出了较为原就的规定,需要各单位依据这些原就,结合本单位实际,自行制定相关制度;在条件成熟时, 国家才有可能对

11、这方面的内容进行统一规范;二、对本规范的懂得规范的主体内容是关于会计机构和会计人员、会计核算、会计监督、内部会计治理制度等四个方面的规范,下面分别进行讲解;(一)关于会计机构和会计人员的基本规范会计机构是各单位办理睬计事务的职能部门,会计人员是从事会计工作的职员;会计机构和会计人员是会计工作的承担者,在会计工作中占主导位置,打算着会计基础工作的状态;设置会计机构,配备素养和数量与之适应的会计人员,是开展会计工作的起点,是最基本的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其次章对会计机构和会计人员的治理提出了具体要求;其次章的结构分为会计机构设置和会计人员、会计人员职业道德、 会计工作交接等三节,确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规

12、范;会计机构设置规范(1)会计机构设置的原就要求- 按需设置原就会计法第三十六条和规范第六条都规定,各单位应当依据会计业务 的需要,设置会计机构,或者在有关机构中设置会计人员并指定会计主管人员; 一般来说,一个单位是否单独设置会计机构,取决于以下各因素: 一是单位规模的大小,大中型企业和具有肯定规模的行政事业单位,一般要单独设置会计机构;二是经济业务和财务收支的繁简,经济业务多、 财务收支量大的单位需要单独设置会计机构; 三是经营治理的要求, 经营治理要求高的单位需要单独设置会计机构;- 合规性原就事业行政单位会计机构的设置和会计人员的配备, 应当符合国家统一事业行政单位会计制度的规定; 事业

13、行政单位需要国家的财政拨款, 人员编制和财务开支都必需有所掌握;(2)没有条件设置会计机构的替代方法配备专职会计人员有些单位不具备单独设置会计机构条件的,或者单独设置会计机构没有必要,如财务收支数额小、会计业务较简洁的企业、机关、团体、事业单位和个体工商户等,但这并不意味着这些单位不需要进行财务核算;针对这种情形,规范提出了替代的方法, 即不设特地的会计机构, 而在有关机构中配备专职会计人员;有关机构指与会计工作较接近的部门,如方案、统计、经营治理部门、或内部综合治理部门; 只配备专职会计人员的单位,也应当建立健全财务会计制度和严格的财务手续;(3)没有条件设置会计机构和专职人员的替代方法代理

14、记账规范对既不设会计机构,又不设专职会计人员的单位,答应代理记账; 所谓代理记账, 是指由社会中介机构即会计询问、服务机构代替独立核算单位办理记账、算账、报账业务;实行代理记账的单位,应当遵守财政部于1994 年 6月 23 日发布的代理记账治理暂行方法规定:一是托付有资格的代理机构, 包括会计师事务所或者持有代理记账许可证的其他代理记账机构;二是代理的范畴可以是会计工作的整个过程;三是代理记账的程序必需合规,第一步是托付单位与代理机构签订合同, 明确双方的权益和义务, 其次步是代理机构依据合同进行托付单位的会计处理工作,第三步是代理机构为托付单位编制和报送会计报表,会计报表应当由托付单位和代

15、理机构共同批阅签章;2. 会计工作负责人配备规范会计工作的负责人有两个层次,一是会计机构负责人和会计主管人员;二是总会计师;(1) 会计机构负责人和会计主管人员的配备规范第六条规定: “设置会计机构,应当配备会计机构负责人;在有关机构中配备专职会计人员,应当在专职会计人员中指定会计主管人员;”这包含着两层意思,一是设有财务部、财务处、财务科等特地会计机构的,应当配备财 务部经理、财务处长、财务科长,这就是会计机构负责人;二是会计主管人员, 是指不设置会计机构、 只在其他机构中设置专职会计人员的单位行使会计机构负责人职权的人员;会计机构负责人和会计主管人员是一个单位内具体负责会计工作的中层领导人

16、员;在单位领导人的领导下, 会计机构负责人或会计主管人员负有组织、治理包括会计基础工作在内的全部会计工作的责任;依据规定,会计机构负责人、会计主管人员应当具备较高的政治素养、肯定的专业技术资格和工作经受、较强的政策业务水平和组织才能、以及较好的身体状况等条件;(2) 总会计师的配备总会计师的位置依据会计法第三十六条规定,国有的和国有资产占控股位置或者主导地 位的大、中型企业必需设置总会计师;总会计师是主管本单位财务会计工作的行 政领导, 不是专业技术职务或职称,也不是会计机构负责人和会计主管人员,而是一种行政职务; 总会计师帮助单位主要行政领导人工作,直接对单位主要行政领导负责;总会计师应当具

17、备的条件1990 年 12 月 31 日,国务院发布的总会计师条例规定了担任总会计师 的人员应当具备的条件,这些条件是:坚持社会主义方向, 积极为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服务;坚持原就,廉洁奉公;取得会计师任职资格,主管一个单位或 者单位内一个重要方面的财务会计工作时间不少于3 年;有较高的理论政策水平;具备本行业的基本业务学问,熟识行业情形,有较强的组织领导才能;身体健康,能胜任本职工作; 企业的总会计师应由本单位主要行政领导提名,政府主管部门任命或者聘任, 开除或者解聘程序与任命程序相同;事业单位和业务主管部门的总会计师任免依据干部治理权限进行;总会计师的职责总会计师作为单位行政领导成员,是

18、单位财务会计工作的主要负责人,全面负责财务会计治理和经济核算,参与单位的重大经营决策活动,是单位主要行政领导的参谋和助手;其职责是:编制和执行预算、财务收支方案、信贷方案,拟定资金筹措和使用方案, 开创财源, 有效地使用资金; 进行成本费用猜测、 方案、掌握、核算、分析和考核,督促本单位有关部门降低消耗、节省费用、提高经济效益;建立健全经济核算制度,利用财务会计资料进行经济活动分析;负责对本单位财务会计机构的设置和会计人员的配备、会计专业职务的设置和聘任提出方案,组织会计人员的业务培训和考核,支持会计人员依法行使职权;帮助单位主要行政领导对企业的生产经营、 行政事业单位的业务进展以及基本建设投

19、资等问题作出决策,参与重大经济合同和经济协议的讨论、审查;总会计师的权限总会计师的权限是:对违反国家财经法律、法规、方针、政策、制度和有可能在经济上造缺失、铺张的行为,有权禁止或者订正,禁止或者订正无效时,提请单位主管行政领导处理; 有权组织本单位各职能部门、直属基层组织的经济核算、财务会计和成本治理方面的工作;主管审批财务收支工作;签署预算、财务 设置方案、成本和费用方案、信贷方案、财务专题报告、会计决算报表,涉及财 务收支的重大业务方案、 经济合同、经济协议等, 在单位内部须经总会计师会签; 会计人员的任用、晋升、调动、奖惩,应当事先征求总会计师的看法,财务机构 负责人或者会计主管人员的人

20、选,应当由总会计师进行业务考核,依照有关规定审批;3. 会计岗位设置规范规范对会计工作岗位的设置规定了基本原就:(1) 按需设岗规范第十一条规定,各单位应当依据会计业务需要设置会计工作岗位;其精神和前面表达的会计机构的设置相同;(2) 符合内部牵制的要求规范第十二条规定,会计工作岗位,可以一人一岗、一人多岗或者一岗多人;但出纳人员不得兼管稽核、会计档案保管和收入、费用、债权债务账目的 登记工作; 从目前会计工作显现的问题看,出问题的单位往往是不符合这条规定而产生漏洞的;(3) 有利于会计人员熟识全面业务,提高业务素养规范第十三条规定,会计人员的工作岗位应当有方案地进行轮换;轮岗既可以全面锤炼才

21、能,也在肯定程度上有助于防止违法违纪,爱护会计人员;规范的第十一条仍示范性地提出了会计工作岗位的设置方案会计机构负责人(会计主管人员)出纳财产物资核算工资核算成本费用核算财务成果核算资金核算往来核算总账报表稽核档案治理以上岗位设置不是硬性规定,各单位可依据经营治理的要求,自行设置会计工作岗位;英国企业财务部门的组织结构总经理营销经理生产经理人事经理财务经理总务经理治理睬计主任司库信贷主任数据处理主任财务会计主任治理睬计主任: 从事经营活动的猜测和掌握,帮忙治理者决策和保持对经营环节的掌握,确保会计记录与会计报告为此目的服务;司库:保证以最低的成本筹措企业经营需要的治理资金;随着金融市场日趋复杂

22、和新奇的融资工具不断进展,司库这一角色又被赐予新的重要意义;信贷主任: 从事财务治理工作,包括制定账款回收政策与程序,设制信用条件和折现政策;数据处理主任:亦称“信息技术主任”,随着会计电算化的进展变得特别重要;其工作要保证数据的正常的运算机处理和数据安全性;财务会计主任: 从事财务会计的核算工作,编制对外的财务报告,主要是编制损益表、资产负债表和现金流量表;每个主任的下面依据需要配备相应的会计工作人员;4. 会计人员及其配备规范设置了会计机构和会计岗位后,就应当配备与之相适应的会计人员; 规范对会计人员的自身条件和配备方法提出了要求;(1) 会计人员的任职条件规范对从事会计工作的人员提出三个

23、方面的任职要求:一是要持有会计证;规范第十条规定:“各单位应当依据会计业务需要配备持有会计证的会计人员;未取得会计证的人员,不得从事会计工作;”依据规定,取得会计证必需具备肯定的条件,即:坚持四项基本原就;遵守国家财经和 会计法律、法规、规章制度;具备肯定的会计专业学问及技能;喜爱会计工作, 秉公办事;具备上述条件的, 经考试或考核合格, 按属地原就由所在地财政部门发给会计证;二是具备必要的专业学问和专业技能; 规范第十四条规定:“会计人员应当具备必要的专业学问和专业技能,熟识国家有关法律、法规、规章和国家统一会计制度,遵守职业道德; ”这是对会计人员最基本的要求;我国实行会计专业职务制度,会

24、计专业职务分为高级会计师、会计师、助理睬计师、会计员,对会 计专业职务实行考试取得资格、所在单位聘用分别的方法, 这对会计人员提高专业学问和技能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三是依据规定参与业务培训; 规范第十四条仍规定: “会计人员应当依据国家有关规定参与会计业务的培训; ”1998 年,财政部作出了会计人员连续训练培训的规定;(2) 会计人员回避制度回避制度是指为了保证执法或者执业的公平性,对由于某种缘由可能影响其 公平执法或者执业的人员实行任职回避和业务回避的一种制度;规范中规定,国家机关、国有企业、事业单位任用会计人员应当实行回避制度;规范规定的回避制度包括两层含义, 一是单位领导人的直系亲属

25、不得担任本单位的会计机构负责人、会计主管人员;二是在会计机构内部,会计机构负责人、会计主管人员的直系亲属不得在本单位会计机构中担任出纳工作;需要回避的主要有以下三种亲属关系:一是夫妻关系, 这是亲属回避的主要内容;二是直系血亲关系,包括自然的血缘关系,即祖父母、父母、子女之间的 关系,以及法律上的血亲关系,即养父母与养子女之间的关系;三是三代以内旁系血亲以及近姻亲关系, 三代以内旁系血亲是指本人的兄弟姐妹及其子女与父母的兄弟姐妹及其子女之间,近姻亲关系是指配偶的父母、兄弟姐妹、儿女的配偶及儿女配偶的父母;这些自然的亲热关系,不回避就存在合伙舞弊的风险;(3) 会计人员委派制和轮换制会计人员委派

26、制是指由政府会计主管部门依法向国有企业、事业单位或政府机关派遣或任命会计机构负责人,在单位和上级部门领导下负责会计核算、会计监督工作, 保证单位会计机构和会计人员依法行使权益和履行义务;派驻的财务主管人员的职责主要有汇报所服务单位的经营情形,通报重大财务事项等工作;实行会计人员委派制明确了会计人员在企业经济活动中的监督位置, 完善了会计人员治理体制,强化国有资产监督机制, 提高了会计质量, 使各企业和财务工作依据现代企业制度的规范有序运行,确保了会计信息的真实牢靠;会计人员轮换制是和委派制相协作的一种制度,就是把委派到国有企业、 事业单位或政府机关的会计机构负责人,定期在各单位进行轮换; 这是

27、为了防止委派的会计人员在一个单位时间过长,而挡不住人情的压力, 不能进行有效的会计监督;会计人员委派制和轮换制也是大型企业集团对所属子公司进行会计监督的有效手段;(4) 会计人员的连续训练培训为了提高会计人员政治素养、业务才能和职业道德水平, 以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进展的要求,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等有关规定,财政部制定了会计人员连续训练暂行规定 (财会字 l998 4 号),自 1998 年 7 月 1 日起试行;会计人员连续训练是会计治理工作的一个组成部分,是会计队伍建设的重要内容;会计人员连续训练暂行规定规定对会计人员连续训练的任务、对象、 内容、形式、组织和实施、检查和考核等都做了具

28、体规定;会计人员连续训练的主要任务是提高会计人员政治素养、业务才能、 职业道德水平,使其学问和技能不断得到更新、补充、拓展和提高;会计人员连续训练的对象为在职会计人员,具体包括在国家机关、 社会团体、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组织从事会计工作并已取得会计证的会计人员;会计人员连续训练分为高级会计人员连续训练、中级会计人员连续训练和初级会计人员继 续训练三个级别;会计人员连续训练主要内容包括:会计理论与实务,财务、会计法规制度,会计人员职业道德规范,其他相关学问相关法规制度;会计人员连续训练的形式包括接受培训和自学两种形式;会计人员接受连续训练是会计人员应当履行的一项法定义务;会计人员接受连续训练的时

29、间必需达到规定时数;高级会计人员连续训练和中级会计人员连续 训练的时间每年累计不少68 小时,其中接受培训时间每年累计不少于20 小时,自学时间每年累计不少于48 小时;初级会计人员连续训练的时间每年累计不少 于 72 小时,其中接受培训的时间每年累计不少于24 小时,自学时间每年累计不少于 48 小时;其中,培训应当在财政部门颁发了会计人员连续训练培训许可证的单位进行,否就无效,这是为了保证培训质量; 会计人员连续训练实行统一规划、分级治理的原就;±会计人员连续训练检查与考核制度;会计人员连续训练检查与考核制度包含两个意义:一是财政部门会计治理机构应定期对批准设立的会计人员连续训练

30、培训单位的培训工作进行检查、考核和评估;对不遵守有关制度规定, 擅自提高收费标准,教学质量低下, 教学治理纷乱的培训单位, 取消其从事会计人员连续训练培训资格,收回其会计人员连续训练培训许可证;二是对会计人员连续训练实行定期检查制度,原就上两年一次;财政部门会计治理机构要建立会计人员连续训练档案,对无正值理由不参与连续训练培训的,要实行措施;对一年未参与者赐予警告;对连续二年未未参与者不予办理睬计证年检, 不得参与上一档次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或高级会计师资格评审,不得评先进;对连续三年未参与者,财政部门可以取消其会计证、会 计专业技术资格(职称) ,并且二年内(含二年)不得重新参与会计证考试、

31、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职称)考试;单位负有责任的,也要赐予惩罚;5. 会计人员职业道德规范职业道德是就职人员的职业品质、工作作风和工作纪律的统一;各行各业都有与其职业相适用的职业道德,会计工作责任重大, 会计人员更要有职业道德的约束;建立会计人员职业道德规范是提高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水平的有效途径, 是防止和杜绝会计工作中的不道德行为的必要措施;规范对会计人员职业道德的内容和检查作出了全面规定;(1) 会计人员职业道德规范的主要内容规范在其次章其次节中对会计人员职业道德规范的主要内容做了具体规定:一是会计人员在会计工作中应当遵守职业道德,树立良好的职业品质、 严谨的工作作风,严守工作纪律,努力提高工

32、作效率和工作质量;二是会计人员应当喜爱本职工作,努力钻研业务, 使自己的学问和技能适应所从事工作的要求;三是会计人员应当熟识财经法律、法规、规章和国家统一会计制度,并结合会计工作进行广泛宣扬;四是会计人员应当依据会计法律、 法规和国家统一会计制度规定的程序和要求进行会计工作,保证所供应的会计信息合法、真实、精确、准时、完整;五是会计人员办理睬计事务应当实事求是、客观公平;六是会计人员应当熟识本单位的生产经营和业务治理情形,运用把握的会计信息和会计方法,为改善单位内部治理、提高经济效益服务;七是会计人员应当保守本单位的商业隐秘;除法律规定和单位领导人同意外,不能私自向外界供应或者泄露单位的会计信

33、息;会计人员职业道德规范的主要内容归纳起来就是:爱岗敬业、熟识法规、依法办事、客观公平、搞好服务、保守隐秘;(2) 会计人员职业道德规范的实施财政部门、业务主管部门和各单位作为会计人员职业道德的考核部门,应当定期检查会计人员遵守职业道德的情形,并以此作为会计人员晋升、晋级、聘任专业职务、 表彰嘉奖的重要考核依据;对违反职业道德的会计人员,由所在单位进行惩罚;情节严峻的,由会计证发证机关吊销其会计证;6. 会计工作交接规范会计工作交接是会计工作中的一项重要制度,也是会计基础工作的重要内 容;规范其次十五条规定: “会计人员工作调动或者因故离职,必需将本人所经管的会计工作全部交给接替人员;没有办清

34、交接手续的, 不得调动或者离职;”(1) 交接前的预备工作依据规范其次十七条规定,会计人员办理移交手续前要做好以下几项工作:已经受理的经济业务尚未填制会计凭证的,应当填制完毕; 尚未登记的账目,应当登记完毕, 并在最终一笔余额后加盖经办人员印章;整理应当移交的各项资料,对未了事项写出书面材料;编制移交清册,列明应当移交的会计凭证、会计账簿、会计报表、印章、现金、有价证券、支票簿、发票、文件、其他会计资料和物品等内容; 实行会计电算化的单位, 从事该项工作的移交人员仍应当在移交清册中列明会计软件及密码、会计软件数据磁盘(磁带)等及有关资料、实物等内容;(2) 移交程序规范其次十九条规定, 移交人

35、员在办理移交时, 要按移交清册逐项移交; 接替人员要逐项核对点收;具体要求是:其一,现金、有价证券要依据会计账簿有关记录进行点交;库存现金、有价证券必需与会计账簿记录保持一样;不一样时,移交人员必需限期查清;其二,会计凭证、会计账簿、会计报表和其他会计资料必需完整无缺;如有短缺,必需查明缘由,并在移交清册中注明,由移交人员负责;其三, 银行存款账户余额要与银行对账单核对,如不一样,应当编制银行存款余额调剂表调剂相符, 各种财产物资和债权债务的明细账户余额要与总账有关账户余额核对相符;必要时,要抽查个别账户的余额,与实物核对相符,或者与往来单位、个人核对清晰;其四,移交人员经管的票据、印章和其他

36、实物等,必需交接清晰;移交人员从事会计电算化工作的,要对有关电子数据在实际操作状态下进行交接;其五,会计机构负责人、 会计主管人员移交时, 仍必需将全部财务会计工作、重大财务收支和会计人员的情形等, 向接替人员具体介绍; 对需要移交的遗留问题,应当写出书面材料;(3) 对移交工作的监督规范其次十八条规定, 会计人员办理交接手续, 必需有监交人负责监交;这样做的目的,是保证移交的公平性,并起督促作用;一般会计人员交接, 由单位会计机构负责人、会计主管人员负责监交;会计机构负责人、会计主管人员交接,由单位领导人负责监交, 必要时可由上级主管部门派人会同监交;如因单位撤销、所属单位领导不愿监交或不宜

37、监交、以及上级主管领导认为存在着某些问题需要派人监交,可由上级主管部门派人监交;(4) 相关责任移交时应当做好以下工作, 以明确责任:一是交接完毕后,交接双方和监交人员要在移交清册上签名或者盖章;并应在移交清册上注明:单位名称,交接日期,交接双方和监交人员的职务、姓名,移交清册页数以及需要说明的问题和意 见等;二是移交清册一般应当填制一式三份,交接双方各执一份,存档一份;三是接替人员应当连续使用移交的会计账簿,不得自行另立新账, 以保持会计记录的连续性;(5) 特殊情形的交接会计人员暂时离职或者因病不能工作且需要接替或者代理的, 会计机构负责人、会计主管人员或者单位领导人必需指定有关人员接替或

38、者代理, 并办理交接手续;暂时离职或者因病不能工作的会计人员复原工作的, 应当与接替或者代理人员办理交接手续;移交人员因病或者其他特殊缘由不能亲自办理移交的,经单位领导人批准, 可由移交人员托付他人代办移交, 但托付入应当承担本规范第三十五条规定的责任;(6) 移交人的法律责任依据规范第三十五条规定,移交人员要对自己所经办移交的会计凭证、会计账簿、会计报表和其他有关资料的合法性、真实性承担法律责任,不能由于已经移交就推脱责任;(二)关于会计核算的基本规范会计核算是会计的基本职能之一,在会计工作中占的份量最大,在会计基础工作中具有特别重要的位置;加强会计基础工作, 第一就要加强会计核算的基础建设

39、,关于会计核算的基本规范是整个规范的重点;规范的第三章对会计核算的基础治理作出了具体规定;规范第三章的结构分为会计核算一般要求、填制会计凭证、登记会计账簿、编制财务报告等四节,确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规范;对会计核算一般要求的总体性规范(1)建账的基本要求规范第三十六条规定: “各单位应当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和国家统一会计制度的规定建立会计账册,进行会计核算,准时供应合法、真实、精确、完整的会计信息; ”会计账册是记录会计核算的载体,建账是会计工作得以开展的基础环节; 只有借助会计账册, 才能进行会计信息的收集、 整理、加工、储存和供应;也只有通过会计账册,才能连续、系统、全面、综合地反映单位

40、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所以,建立会计账册不仅是我国法律、法规的基本要求,也是企业加强经营治理的客观需要;(2) 对会计核算内容的规定会计核算的内容,是指应当准时办理睬计手续、进行会计核算的会计事项;会计法第十条和规范第三十七条都对会计核算的基本内容作出规定;具体内容包括:款项和有价证券的收付,财物的收发、增减和使用,债权债务的发生和结算,资本、基金的增减,其中基金,主要指机关、事业单位某些特定用途的资金,如事业进展基金、集体福利基金、后备基金等,收入、支出、费用、成本的运算,财务成果的运算和处理,其他会计事项;(3) 会计核算的基本要求和处理原就依据规范规定,会计核算的基本要求和处理方法具体包

41、括以下几点:会计核算应当以实际发生的经济业务为依据, 依据规定的会计方法进行, 保证会计指标的口径一样、 相互可比和会计处理方法的前后各期相一样; 这一规定表达了会计核算要真实、合法、一样;- 会计年度采纳公历制,即从公历一月一日起至十二月三十一日止;确定会计年度是会计核算的连续经营基本假定和权责发生制原就的要求;会计核算以人民币为本位币;业务收支以人民币以外的货币为主的单位,可以选定一种货币为记账本位币,但编报的会计报表应当折算为人民币;关于会计科目; 单位一般使用国家发布的会计制度统一的会计科目进行核算,同时,规范也赐予单位肯定的自主权,各单位依据国家统一会计制度的 要求,在不影响会计核算

42、要求、 会计报表指标汇总和对外统一会计报表的前提下, 可依据实际情形自行设置和使用会计科目;但事业行政单位设置和使用会计科目应当符合国家会计制度规定,以适应国家预算治理的要求;各项核算工作应当符合真实性要求;会计凭证、会计账簿、会计报表和其他会计资料的内容必需符合国家统一会计制度的规定,不得伪造、变造会计凭证、 会计账簿,不得设置账外账,不得报送虚假会计报表;使用会计电算化的单位, 所使用的会计软件和电子运算机生成的会计凭证、会计账簿、会计报表等会计资料应当符合国家有关规定;±关于文字使用的规定; 会计记录文字应当使用中文, 少数民族自治地区可以同时使用少数民族文字, 在中国境内的外

43、商投资企业、 外国企业和其他外国经济组织也可以同时使用某种外国文字;2 关于会计档案的治理;会计档案是指会计凭证、会计账簿和财务报告等会计核算专业材料, 是记录和反映单位经济业务的重要史料和证据;依据会计法其次十三条和规范第四十五条规定,各单位对会计凭证、会计账簿、财务会计报告和其他会计资料应当建立档案, 妥当保管; 会计档案的保管期限和销毁办法等依据会计档案治理方法的规定进行;财政部和国家档案局在总结1984 年实施的会计档案治理方法基础上, 依据会计法 和档案法 的有关规定, 对会计档案治理方法 进行了修订, 依据财会字 199832 号文件精神,自 1999 年 1 月 1 日起实施新的

44、会计档案治理方法,1984 年 6 月 1 日发布的会计档案治理方法同时废止;新会计档案治理方法的主要内容有:其一,会计档案保管范畴;会计档案的范畴一般包括会计凭证、会计账簿、财务报告以及其他重要的会计核算资料等五类;会计凭证包含原始凭证、记账凭证、汇总凭证、其他会计凭证;会计账簿包含总账、明细账、日记账、固定资产卡片、帮助账簿、其他会计账簿;财务报告包含月度、季度、年度财务报告,包括会计报表、附表、附注及文字说明,其他财务报告;其他资料包含银行存款余额调剂表,银行对账单, 其他应当储存的会计核算专业资料,会计档案移交清册,会计档案保管清册,会计档案销毁清册;其二, 会计档案的整理归类和装订;

45、会计年度终了后,各单位应当由会计机构依据归档要求,采纳分类标准统一、档案形成统一、治理要求统一的方法,对会计资料进行整理立卷,装订成册,编制会计档案保管清册;会计档案的装订主要包括会计凭证、会计账簿和会计报表及其他会计核算的装订;会计凭证一般每月装订一次, 装订好的凭证按年分月妥当保管归档; 会计账簿在年度结账后,除跨年使用的账簿外, 其他账簿应按时整理立卷; 会计账簿按保管期限分别编制卷号,次序为总账、日记账、各类明细账和帮助账;会计报表编制完成准时报送后,留存的报表按月装订成册,按保管期限编制卷号,装订次序为:会计报表封面、 会计报表编制说明、 各种会计报表按会计报表的编号次序排列、会计报

46、表的封底;其三,会计档案的保管;会计档案治理方法第六条规定: “当年形成的会计档案,在会计年度终了后,可暂由会计机构保管一年,期满之后,应当由会计 机构编制移交清册, 移交本单位档案机构统一保管;未设立档案机构的,应当在会计机构内部指定专人保管;出纳人员不得兼管会计档案;”会计档案保管的要求是:第一,档案移交要求; 会计机构在将会计档案保管一年后要按程序向档案机构办理移交手续; 移交本单位档案机构保管的会计档案,原就上应当保持原卷册的封装;个别需要拆封重新整理的, 档案机构应当会同会计机构和经办人员共同拆封整理,以分清责任;其次,储存要求;会计档案要保管在清洁卫生、干燥通风的地方, 留意防盗、

47、防火、防蛀虫;第三, 会计档案的借阅要求;各单位储存的会计档案不得借出;如有特殊需要,经本单位负责人批准,可以供应查阅或者复制,并办理登记手续;查阅或者 复制会计档案的人员,严禁在会计档案上涂画、拆封和抽换; 各单位应当建立健全会计档案查阅、复制登记制度;第四,会计档案保管期限的要求; 会计档案的保管期限分为永久、 定期两类;定期保管期限分为3 年、5 年、10 年、15 年、25 年 5 类;会计档案的保管期限,从会计年度终了后的第一天算起;其四,会计档案的销毁;有关事项的要求是:第一,由本单位档案机构会同会计机构提出销毁看法,编制会计档案销毁清册,列明销毁会计档案的名称、 卷号、册数、起止

48、年度和档案编号、 应保管期限、已保管期限、销毁时间等内容;其次,单位负责人在会计档案销毁清册上签署看法;第三, 销毁会计档案时,应当由档案机构和会计机构共同派员监销;国家机关销毁会计档案时,应当由同级财政部门、审计部门派员参与监销; 财政部门销毁会计档案时,应当由同级审计部门派员参与监销;第四,监销人在销毁会计档案前, 应当依据会计档案销毁清册所列内容清点核对所要销毁的会计档案;销毁后,应当在会计档案销毁清册上签名盖章,并将监销情形报告本单位负责人;第五,保管期满但未结清的债权债务原始凭证和涉及其他未了事项的原始凭证,不得销毁,应当单独抽出立卷,保管到未了事项完结时为止;单独抽出立卷的会计档案

49、,应当在会计档案销毁清册和会计档案保管清册中列明;第六,正在项目建设期间的建设单位,其保管期满的会计档案不得销毁;会计档案治理方法仍对几种特殊情形的会计档案治理作出了特地规定:第一,单位因撤销、解散、破产或者其他缘由而终止的,在终止和办理注销登记手续之前形成的会计档案, 应当由终止单位的业务主管部门或财产全部者代管或移交有关档案馆代管;法律、行政法规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其次,单位分立后原单位存续的, 其会计档案应当由分立后的存续方统一保管,其他方可查阅、复制与其业务相关的会计档案;单位分立后原单位解散的, 其会计档案应当经各方协商后由其中一方代管或移交档案馆代管,各方可查阅、复制与其业务相关

50、的会计档案;单位分立中未结清的会计事项所涉及的原始凭 证,应当单独抽出由业务相关方储存,并按规定办理交接手续;第三,单位因业务移交其他单位办理所涉及的会计档案,应当由原单位保管,承接业务单位可查阅、 复制与其业务相关的会计档案,对其中未结清的会计事项所涉及的原始凭证, 应当单独抽出由业务承接单位储存, 并按规定办理交接手续;第四,单位合并后原各单位解散或一方存续其他方解散的, 原各单位的会计档案应当由合并后的单位统一保管; 单位合并后原各单位仍存续的, 其会计档案仍应由原各单位保管;第五,建设单位在项目建设期间形成的会计档案,应当在办理竣工决算后移交给建设项目的接受单位,并按规定办理交接手续;

51、第六, 单位之间交接会计档案的,交接双方应当办理睬计档案交接手续;移交会计档案的单位, 应当编制会计档案移交清册, 列明应当移交的会计档案名称、卷号、册数、起止年度和档案编号、应保管期限、已保管期限等内容;交接会计 档案时, 交接双方应当依据会计档案移交清册所列内容逐项交接,并由交接双方的单位负责人负责监交; 交接完毕后, 交接双方经办人和监交人应当在会计档案移交清册上签名或者盖章;2. 会计凭证的填制规范会计凭证,简称凭证,是记录经济业务、明确经济责任的书面证明,是用来 登记账簿的依据;填制和审核会计凭证,是一项特别重要的会计基础工作,它是会计工作的开头,也是会计对经济业务进行监督的重要环节

52、;填制和审核会计凭证, 在会计核算和经济治理中的意义, 一是供应会计信息, 二是监督、掌握经营治理活动,三是供应登记账簿的依据,四是加强和完善经济责任制;会计凭证一般按其用途和填制程序分类,分为原始凭证和记账凭证;(1) 原始凭证的基本要求原始凭证, 又称单据,是在经济业务发生或完成时取得或填制的,用以载明经济业务已经发生或完成的原始证据, 是进行会计核算的原始材料; 原始凭证记载着大量的经济信息,又是证明经济业务实际发生、完成的最初文件, 具有很强的法律效力;规范第四十七条规定, 各单位对本规范第三十七条规定的事项进行会计核算时,必需取得或者填制原始凭证,并准时送交会计机构;规范对原始凭证的

53、取得和填制都提出了要求;原始凭证内容的要求; 规范第四十八条规定,原始凭证必需具备以下基本要素:凭证的名称; 填制凭证的日期; 填制凭证单位的名称或者填制人的姓名;经办人员的签名或盖章;接收凭证单位的名称;经济业务内容;经济业务的 数量、单价和金额;另外,原始凭证一般仍需载明凭证的附件和凭证的编号;原始凭证应当符合的附加条件;对一些特殊情形的原始凭证,除应具备原始凭证的基本要素外,仍应符合肯定的附加条件,具体是:一是从外单位取得的原始凭证,必需盖有填制单位的公章;相应的,对外开出的原始凭证,必需加盖本单位的公章;从个人取得的原始凭证, 必需有填制人的签名或盖章;二是自制的原始凭证, 必需有经办

54、单位的领导人或者有单位领导人指定的人员签名或盖章;三是购买实物的原始凭证,必需有验收证明;四是支付款项的原始凭证必需有收款单位和收款人的收款证明,不能以支付款项的有关凭证如银行汇款凭证等代替;五是发生销货退回的, 除填制退货发票外, 仍必需有退货验收证明; 退款时, 必需取得对方的收款收据或者汇款银行的凭证,不得以退货发票代替收据;六是职工公出借款凭据, 必需附在记账凭证之后;收回借款时,应当另开收据或者退仍借款副本,不得退仍原借款收据;七是经上级有关部门批准的经济业务,应当将批准文件作为原始凭证;八是发觉原始凭证有错误的,应当由开出单位重开或者更正;在更正处加盖开出单位的公章;九是凡填有大写

55、和小写金额的原始凭证,大写与小写的金额必需相符;十是一式几联的原始凭证, 必需注明各联的用途, 并且只能以一联用作报销凭证;一式几联的发票和收据,必需用双面复写纸套写,或本身具有套写功能, 并连续编号,作废时应加盖“作废”戳记,连同存根一起储存;原始凭证的种类原始凭证按来源分为外来原始凭证和自制原始凭证; 外来原始凭证指由业务经办人员在业务发生或者完成时从外单位取得的凭证; 自制原始凭证是单位自行制定并由有关部门或人员填制的凭证; 如发货票、 银行收款通知单等就属于外来原始凭证,收料单和领料单就属于自制原始凭证;原始凭证按填制方法分为一次性原始凭证、累计原始凭证和汇总原始凭证;一次性原始凭证是对所发生或完成的经济业务,每次或每笔只填制一份的凭证, 外来原始凭证多为一次性原始凭证;累计原始凭证是对在肯定时期内连续发生的相同经济业务,逐次逐笔累计,集中填制一份的凭证,如限额领料单等;汇总原始凭证又称原始凭证汇总表, 是将肯定时期内如干张同类经济业务的原始凭证汇总成一份的凭证,如工资汇总表、差旅费报销单等;原始凭证按经济业务的类别分为款项收付业务原始凭证、出入库业务原始凭证、成本费用原始凭证、购销业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