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地上读书人的解读_第1页
大地上读书人的解读_第2页
大地上读书人的解读_第3页
大地上读书人的解读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解读大地上的读书人一 、读标题,明对象,知重点。写作对象:读书人。前面的修饰语:大地上。两者结合起来思考,会产生如下一些问题:1、文章肯定会写与“读书人”相关的人和事。2、会写哪些读书人呢?3、为什么说是 “大地上” ?难道是说一些读书人读书不在房间室内, 而是在大地上吗?如果是这样,我们可以预设“大地上”可能是暗示“读书人的读书环境”。4、结合以上三点,可以大致地预设: A、文章可能会写在大地上读书,而不是在房间室内读书的读书人的事情? B、在大地上怎样读? C、读书本应在房间室内,为什么说是在大地上?难道是写他们的读书环境恶劣, 进而赞美他们的某种精神?二、读开头和结尾,预想寻旨。开头:

2、交待我家里贫穷,没钱买书,只能借书看。 (两点信息: 1、标题中的“读书人”可能是“我” 。 2、家庭环境不好。)结尾:“-肯定有比读书更好的选择。(但)历史会知道,什么才能真正留存。 ”1、真正留存下来的东西肯定不是 “比读书更好的选择” 的东西。肯定是与“读书”、“读书人”有关的东西。2、能经过“历史” 的过滤留下的东西会是什么呢?肯定是内在的东西, 而不是外在的。把标题中的 “读书人” 结合起来, 推断:很有可能是 “读书人”的某些精神、品质、对人们带来影响的有价值的东西 -三、细读正文,抓点连线,理清文章思路。结合 13 题的题干信息,明确1-4的内容:突出自己作为一个大地上的读书人地

3、具体体现。1、明显知道:交待自己年少时无钱买书借书阅读的艰难环境。 但段末的 “抓紧分秒地读”值得注意。暗示下文会写“我怎样抓紧分秒地读”?2、假期 - 做农活 -书随身带 -歇息时摸看 -到家天黑 -放学时- 我落在后面 - 摸出书来看明确段意:自己在干农活歇息时和放学路上抓紧分秒读书的情景。 (“干农活歇息时和放学路上”是“大地上”的具体体现)3、大地上没有书桌 -没有书房 - 只有风景 -我捏着方块字的纸-走在山间公路 -看累了 -我眺望 -云和落日 -忍不住想奔跑、歌唱 -少年时代的书- 都是在路上边走边读的-眼睛勾在书上- 走走停停 - 有时微笑,有时皱着眉头明确段意:描写自己在野外

4、读书时的畅快和兴奋地心情, 勾勒自己边走边读的形象。(“山间公路”是“大地上”的具体体现。 )4、走在山路上 -有书在你面前打开 -有不同世界的人和你作伴、对话- 是甜蜜的事情 - 虽然不是在书房读 - 而是在田间山头 - 在脚步中读完 - 但因此更加带着热腾腾的气息, 可以 - 可以 - 可以-明确段意:本段明显在抒情议论。揭示自己在大地上读书的益处和意义。小结:文章读到这里,我们可以明确:1、“我”是一个大地上的读书人。 “大地上的读书人是哪些人”这个问题得到初。1。步解决。2、“大地上”这个词在这个片段得到具体的体现:山间地头、野外。不是在房间室内。3、尽管是在山间地头的大地上读书,但还

5、是给“我”带来了很多益处和意义。字里行间洋溢着读书的快乐、愉悦、兴奋之情。行文到此,我们会想:文章应该写得差不多了,但为什么还会有下文,难道是想由“我”这个“大地上的读书人”写到“其他的大地上的读书人 ”?从而来更加丰富文章的内容?带着这些问题读下文。5、几年前 -去宜宾李庄 -风景恬淡 - 一如我成长的村庄 -明确段意:几年前去看到的宜宾李庄的四周优美环境。6、其实这是一个有故事的小镇。为什么有故事?有怎样的故事?小结:读到这里,我们应该有这样的认识:要写宜宾李庄的故事。结合标题,所写的故事肯定与“读书人”有关的故事。是“我”在此地读书的故事?7、上个世纪抗战 -中国似乎摆不下一张书桌-无数

6、文化单位西迁 -到僻远城乡 -一大批赫赫有名的读书人- 选择这个小镇蜗居 -保存学术薪火 (明确:不是“我”在此地读书,而是另外的一批读书人。同时也产生如下问题:他们怎样读书呢?也是像我一样在田间地头读书吗?)8、在这样的(怎么样?)环境-读书人都寄居在庙宇、祠堂、农舍、仓库,空气潮湿,缺医少药,很多人染上沉疴。最要命的是,没有书,没有实验器材-唯一的机构是 - 但到这里很不容易 - 穿过 -还有 - 然后 -才找到 -明确段意:具体交待这一批读书人读书的环境恶劣:硝烟弥漫,战火纷飞,寄居的是简陋之地,没有书。疑问: A、没有交待在田间地头读书,与文题中的“大地上”没有照应。是离题了吗?B、难

7、道“大地上”还有其它的意思、含义?结合第17 题,应该如此。所以读到此处,你应该对“大地上”这个短语进行思考。结合这个片段,我们应该可以理解为:读书环境艰难(恶劣、艰苦)9、就是在这样的山路上行走 - 回到了我的少年时代段意明确:到山顶抗日时期供读书人获得书的中央研究院史语所时,沿途的艰难让我想到了我的少年时代在大地上读书的情形。10、不同时代的读书人 - 都是在大地上读书(?) -天作幕,地作席 -携一书 - 与千年的精神脉络相守 - 外面的风雨雷电都消隐 -而- 心灵之音成为主角。段意明确:段明显是抒情议本论。 对不同时代在大地上读书的人的赞美。 尽管环境恶劣,但他们心中始终不忘读书。疑问

8、: A、没有交待在田间地头读书,与文题中的“大地上”没有照应。是离题了吗?C、难道“大地上”还有其它的意思、含义?结合第17 题,应该如此。所以读到此处,你应该对“大地上”这个短语进行思考。结合这个片段,我们应该可以理解为:读书环境艰难(恶劣、艰苦)小结:往下文读一点,我们分明感觉到从第 11 段开始,意思发生了改变。于是,就应该对 6-10 段的内容进行梳理。这几个段落应该捆绑在一起,集中表达的意思:艰难环境下读书人的读书情形。2。11、这样(?)的生活苦吗 -我看到的只有读书、研究、做学问的丰满记忆,更多的是对国事、天下事的远视-而不见对物质困苦的埋怨明确段意:揭示艰难环境下读书的读书人的

9、精神:一心读书,专心读书,对艰难环境带来的苦不埋怨。12、段意明确:通过想象一群读书人在艰难环境下读书的具体情形, 更加具体地向读者展示他们的读书精神:执著、认真、求真务实、不为环境艰苦感到苦,反而感到愉悦。13、抒发情感:对在艰难环境下读书的读书人的赞美、敬佩。14、揭示文章主旨:文章通过具体描写“我”在田间地头读书的情形和艰难环境下一些读书人的读书情形, 赞美这些在大地上读书的读书人的精神: 执著、认真、求真务实、不为环境艰苦感到苦, 反而感到愉悦。 进而要求我们不论环境多么艰难,我们都要读书, 要传承历史上那些在艰难环境下读书的读书人的精神, 并也要为后代不断地创造精神财富。15、文章思路:第一部分: 1-4:“我”在大地上读书的具体情形及感受、益处。第二部分: 5-10:艰难环境下,一群读书人的读书情形。第三部分: 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