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室情境布置与教学效果关系_第1页
教室情境布置与教学效果关系_第2页
教室情境布置与教学效果关系_第3页
教室情境布置与教学效果关系_第4页
教室情境布置与教学效果关系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教室情境佈置與教學效果關係課程名稱:學校建築理論與實務研究授課老師:林海清教授學生姓名:張瓊元 90107507教室佈置與學生行為教室佈置與學生行為在Sommer 和Olsen研究發現在較有吸引力的軟性教室(soft classroom),學生參與課堂討論的情形是別間教室的二三倍。Wollin 和Montage研究發現友誼教室裡的學生,其平常考試的成績顯著優於呆板教室裡的學生Atwood和Leitner根據C. S.Weinstein的一篇研究發現教室內很小的改變對學生行為也會產生預期的改變 許多研究發現凡是班級的學習環境中,成員能相互尊重,班級的學習風氣良好,班級成員能相互關懷,即容易使學生

2、維持比較強烈的學習動機 緒緒 論論本文章企圖探討一些有關教育訓練與發展的能力模式之重要問題。評價中心的變遷評價中心的變遷評價中心的變遷之來源為德國軍隊在1939年以前用來確認潛在領導的模擬方式,在1942之後由British War Office Selection Board持續發展,最後由美國策略服務辦公室所從事發展。能力變遷的攻擊能力變遷的攻擊 Macfarlane及Lomas認為能力模式對教育過程有高度限制的定義,並且使系統訓練模式在60年代廣為流傳。這個管理教育的方法是否符合現代學習組織的需求值得懷疑。在能力模式之外在能力模式之外在複雜及科技的分析之後,Boyatzis為能力在管理發

3、展上做辯護,但為了使這個過程有效提出所需要的要素:結結 論論在20世紀末自我意識地標榜後現代、多元及個人化的年代,能力本位的訓練應該被假定為顯而易見的支配地位也許是奇怪的。能力模式明顯清晰的負面評價是過度簡化、機械論及行為決定論。貳、評論及心得貳、評論及心得 背景說明背景說明背景說明背景說明能力能力本位訓練源起於能力能力本位訓練源起於1970年代美國師範教育年代美國師範教育的改革,英文名稱最常用的是的改革,英文名稱最常用的是Competency Based Training,簡稱年代,能力本位教育與訓練簡稱年代,能力本位教育與訓練(competency - based education an

4、d training)在在世界各國形成風潮。世界各國形成風潮。能力本位訓練課程能力本位訓練課程 能力本位訓練課程係選擇目前就業市場中最需要的工作進行開發,訓練課程的第一階段係以DACUM進行能力分析。第二階段則依能力目錄,進行教材編選工作。第三階段是將單元式教材彙編成全套訓練教材。能力本位教育能力本位教育 二次世界大戰後,美國約有十八個州,陸續推展能力本位教育,一時成為教育改革的風潮。民國七十年代,我國職業教育的領域中,亦積極回應此改革風潮,展開能力本位教育的理念與做法,並在高級職業學校全面推展。人力資源管理演進人力資源管理演進 早期認為人力是成本,逐漸發展成策略性的人力資源管理,90年代以來人們體會到人力資源是資產,為組織之競爭優勢。發展人力資源的策略必須配合組織的處境與人員的需要。校長證照制度校長證照制度 許多專家學者的研究證實在學校系統中,校長能力的建立和提昇是教育品質最有力的保證。專業證照的實施,主要功能在於專業品質的控制。建立對校長領導及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