沟通的三个补充理论1_第1页
沟通的三个补充理论1_第2页
沟通的三个补充理论1_第3页
沟通的三个补充理论1_第4页
沟通的三个补充理论1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1 人际关系与沟通风格人际关系与沟通风格.2人际关系人际关系(interpersonal relations),是人与人之间在活动过程中直接的心理上的距离。不论是亲密关系,疏远关系,还是敌对关系,都是心理上的不同距离或心理上的不同关系。人际关系反映了个人或群体寻求满足其社会需要的心理状态,因此,人际关系的变化与发展决定于双方社会需要满足的程度。如果双方在相互交往中都获得了各自的社会需要的满足,相互之间才能发生并保持接近的心理关系,表示为友好的情谊。相反,如果其中一方对另一方表示不友好、不真诚或发生不符合另一方要求的行为,例如,扰乱社会治安,或个人的某些异常行为等,就会引起另一方不安,这时,双

2、方的友好关系就终止,或发生疏远关系,或发生敌对关系。.3人际关系的理论一、舒茨(Schutz,1958)人际需要的三维理论 (一) 三种基本的人际需要 舒茨认为,人际关系的模式大致可以通过三种人际需要来加以解释,即容纳的需要,支配的需要,情谊的需要。在舒茨看来,人际需要就是个体要求在自己与他人之间建立一种满意的关系,这种关系具体来说,就是自己与他人之间相互交换的总量以及他发动行为和接受行为信息的程度为自己所满意,他认为每个人都有三种最基本的人际需要。.4 1容纳的需要(inclusive need) 指个体想要与别人建立并维持一种满意的相互关系的需要。容纳需要主要是关于在群体情境中个体的隶属问

3、题。 在家庭里,如果孩子与父母的联系较多,那么他们之间将形成肯定性关系,如果孩子与父母的联系和交往较少,他们之间即产生否定性关系。当孩子充分地融合到家庭关系中,他们会感到无忧无虑,不会产生任何焦虑;反之,当孩子受到忽视,没有与家庭群体充分融合时,他就会产生焦虑。在焦虑状态下,孩子要么退到自己孤独的小天地中,要么与群体成员亲密交往,以达到融合的程度。 .5 2支配的需要 (dominance need) 指个体在权力问题上与他人建立并维持满意关系的需要。 在孩子与父母的关系中,有的父母完全控制孩子,独揽大权;有的父母允许孩子自己作出一切决定,不干涉孩子的行为。过分对孩子进行支配,或对孩子过分放纵

4、,都会使其产生防御行为。在这种情况下,势必将使孩子或是竭尽全力去支配他人,或是完全拒绝接受他人的控制。 .63 情谊的需要 (need for affection) 指个体与他人的关系中建立并维持亲密的情绪联系的需要。舒茨将这种需要定义为讨人喜欢、受人爱的需要。情谊需要可以表现为积极的(从吸引到爱),也可以表现为消极的(从较温和的不赞成到激烈的憎恨和反对)。 因此,孩子与父母的关系可能具有亲热、赞许、爱等积极特征,也可能有冷淡、紧张和排斥等消极特征。在这种关系中,一旦个体不被喜欢或受到拒绝,则会产生焦虑。如果孩子缺乏足够的情绪接纳,他就可能产生退缩行为,即避免与他人有密切的关系,也可能与别人只

5、保持肤浅的友好关系,或表面上与别人很好,内心却不一样。.7 (二) 三种基本的人际行为 舒茨指出,上述每一类需要都可以转化为动机,产生一定的行为倾向,建立一定的人际关系。他根据个体在与双亲的关系中需要满足的程度,将每种需要领域中的行为划分为三类,他还描述了每种领域中的病态行为。 .81容纳行为 低社会行为(undersocial behavior)的特点是内倾、退缩、避免与他人建立关系,拒绝加入群体之中。这种人一般说来会与其他人保持一定的距离,可能不参加、不介入别人的活动,或者巧妙地拒绝别人(如集会时迟到、讨论时打瞌睡等)。超社会行为(oversocial behavior)的特点呈外向,经常

6、向外与他人进行接触,其行为是表现性的,例如大声讲话,吸引他人注意,将自己意愿强加于人等。超社会行为可能十分巧妙,如表现出自己的技巧或问一些惊人的问题等。社会性行为社会性行为 这种人在人际交往中没有什么障碍,他能够随着情境的变化而决定自己是参与群体还是不参与群体,参与多或参与少等。他不只独处时感到幸福,与他人一起时也感到幸福。.92支配行为 拒绝型(abdicrat)的人倾向于谦逊、服从,在与他人交往时拒绝权力和责任。拒绝权力和责任。这种人甘愿当配角,希望别人承担责任,只要有可能他就从不自作主张。独裁型(autocrat)的特点是好支配、控制他人,喜欢最高的权力地位。这种人喜欢作决定,不仅为自己

7、而且为任何人作决定。民主型民主型(democrat) ,能顺利地解决人际关系中与控制有关的问题,能根据情况适当地确定自己的地位和权力范围,既能够顺从上级,又能够自己掌权。当个体拒绝接受任何控制时,就产生病态行为,这种人拒绝尊重他人的权益,或者拒绝遵守社会规范,或者过分服从规范。.10 .3情谊行为低个人行为表现(underpersonal behavior)为避免亲密的人际关系,这种人尽管表面上表现得很友好,但却与人保持一定的情绪距离并希望别人对他也这样。产生这种行为的根本原因在于他担心自己能否引起别人的好感,能否博得他人喜欢。超个人类型(overpersonal behavior)希望与别人

8、有密切的情绪联系并试图建立这种关系。这种人要么表现得格外具有人情味或对他人表示亲热,要么死死地盯住自己的朋友,阻止他与别人建立友谊。个人型个人型的人在童年时代就顺利地解决了与情谊有关的问题,无论关系密切与否,他都能恰当地看待自己。他自信自己会讨人喜欢,他可以依据情况与他人保持一定距离,也可以与之建立亲密的关系。.11.12AB+D朋友(B)的朋友(D)是敌人AB?抑或AD?抑或BD?AB+D朋友(B)的朋友(D)是朋友AD成为朋友AB+D朋友(B)的敌人(D)是敌人AD成为敌人AB+D敌人(B)的朋友(D)是敌人AD成为敌人 AB+D朋友(B)的敌人(D)是朋友AB?抑或AD?抑或BD?AB+

9、D敌人(B)的朋友(D)是朋友AB?抑或AD?抑或BD?.13TA人格v交互作用分析(Transactional Analysis, TA)是一种理论,它既考虑人格结构,又涉及人与人的交往。它是由美国精神病学家艾里克裴尔内在1968年提出的。它起源于临床,但现在它的应用领域已超出了咨询的范围。.14TA的人格结构的人格结构艾里克裴尔内认为人格或自我,是由父母、成人、儿童三部分概念组成,在TA理论中,这三个概念与我们日常生活中的意义和内容不一致。.15.16TA交往方式的说明.17.18在平行的交互作用中,发起者的自我状态成功地与对方相适宜的自我状态相连接,并从对方那里引出相适宜的反应。在交叉的交互作用中,则不存在这种相适宜的自我状态的连接。一般来说,一般来说,只有平行的交互作用才能将人只有平行的交互作用才能将人际交往持续进行下去际交往持续进行下去,而而交叉式交互作用只交叉式交互作用只能终止交往活动能终止交往活动。要想使交叉式交互作用的双方继续保持交要想使交叉式交互作用的双方继续保持交往行为,唯一的选择就是往行为,唯一的选择就是到适宜的自我状态形式中。到适宜的自我状态形式中。.19图解的意思说明,下级只有使自己的信念和需要迎合管理者的下级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