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学前儿童心理发展概述_第1页
第一章学前儿童心理发展概述_第2页
第一章学前儿童心理发展概述_第3页
第一章学前儿童心理发展概述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一章 学前儿童心理发展概述学习目标:1.理解心理的实质2.理解影响学前儿童心理学发展的因素。心理到底是什么?心理怎么产生的?对其认识经历几个阶段:两种根本不同的心理观 对心理实质的理解,历来存在着两种根本对立的观点:1.唯心主义心理观:人的心理是不依赖于物质而独立存在的、虚无缥缈的、永恒不灭的灵魂。哲学家亚里士多德的灵魂论:人有植物、动物、理性灵魂,它们分别主管人的身体发育、智力发育和道德完善。明代学者王守仁“天下无心外之物”都是唯心主义的有代表性的观点。2唯物主义的观点:唯物主义者主张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心理起源于物质,是物质活动的产物。不同的唯物主义者对心理的解释又有不同的观点:(1

2、)朴素唯物主义心理观:人有形体才能有精神。南北朝时期范缜(zhen)神灭论“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人有了形体才能有精神即心理,人死了就没有精神了。机械唯物主义心理观:把人比作机器,把人的心理活动看作如同机器功能一样。法国拉美特利说“人不过是一 架巨大的极其精细的、巧妙的钟表。”狄德罗把人比作有感觉的钢琴。以上唯物主义虽然承认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但并没有对心理作出科学的解释。朴素唯物主义心理观虽然认识到心理现象与身体有关,但心理究竟由身体的哪部分产生,当时由于科技水平有限,还说不清楚,只是凭借日常活动经验发现,当人激动时,心跳加快,不同的精神状态,心脏的活动不同,因而猜测心脏是心理活动的

3、器官。由于心脏在胸腔里,于是认为智慧就在胸腔里,于是出现了许多与心有关的词语。如“胸有成竹”“计上心来”“满腹经论”“心想事成”“心碎”“心理”沿用到今。对心理现象做出正确解释的是辩证唯物主义心理观:人的心理意识,是人脑对客观现实(主要是社会现实)的能动的反映。脑是心理的器官,客观现实是心理的源泉,心理是对客观现实的主观的能动的反映。一、脑是心理的器官随着科技的发展,人们开始意识到心理现象同心脏无关,而是同脑密切相关。如睡眠状态、酒醉之后,其心跳正常,而精神面貌大变。脑部受伤或有病变,其心理活动有会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坏。十九世纪德国神经外科医生布洛卡对一失语病人解剖时,发现其大脑皮层的某个部位有

4、病变,于是断定该部位是主管语言的中枢,一旦丧失,就失去了说话能力。此区域后来被命名为语言运动中枢或布洛卡区。他之后,许多科学家就开始研究大脑皮层的功能定位,进一步证明了脑是心理的器官,心理是脑的机能。 (一)脑的结构脑是神经系统的一部分,而神经系统则是由大量神经元(神经细胞)构成的。1、 神经元神经元是构成神经系统机能和结构的最小单位。整个神经系统是由大量的神经元构成。据资料显示,仅大脑皮层就有140亿左右个神经元。 许多神经元经过十分复杂的联系,形成了神经系统。2、 神经系统包括中枢神经系统和周围神经系统。中枢神经系统由脑和脊髓组成。脑是神经系统的高级部位,是心理活动重要的物质基础。(1)脊

5、髓(2)脑:由脑干、间脑、小脑和大脑四部分构成。其中脑干是延脑、桥脑、中脑、网状结构的统称。脑各部分的功能如下:大脑:是中枢神经系统的高级部分,是人体的最高司令部,是心理活动主要器官。大脑由左右两个半球构成,中间由胼胝体相连。大脑重约1400克左右,约占体重的1/501/40。大脑最重要的部分的大脑皮层。大脑皮层是包在颅骨内的神经细胞群,折叠为6层窝在颅骨里,展开面积约2200立方厘米。皮层表层遍布深浅不等的沟和裂,大脑皮层有三个明显的裂:中央沟、外侧裂、顶枕裂。他们把大脑皮层分割成不同的脑区,叫脑叶。额叶、颞叶、顶叶、枕叶。大脑皮层上的不同区域,分别完成各自专门的机能,称为相应的中枢。大脑皮

6、层的主要区域是智能、运动、情感中枢,在额叶;听觉中枢,在颞叶、视觉中枢,在枕叶、感觉中枢,在顶叶。区别于动物,人类有一个发达的语言中枢,包括四个部分:运动性语言中枢、书写中枢、听觉性语言中枢、视觉性语言中枢。一般情况下,大脑皮层功能定位,他们各司其职,各谋其政。某一功能受损,则产生相应的功能障碍。但大脑皮层是一个统一的功能整体,分工负责又相互联系,如果一部分受损,其它部分会起来补偿作用,这就构成了复杂的动态的机能系统。除了这些机能上明显分化的区域外,整个大脑皮层4/5为联合区,实现更高级的分析、综合、协调活动。 大脑左右两半球功能的不对称性:左右两半球在大小、功能上部完全相等。左右半球对躯体进

7、行交叉指挥。功能上:有不同的优势。左半球:语言、理解、逻辑思维、计算等活动占优势。右半球:想象活动、时间、空间、形象感知、情绪音乐、绘画、形象思维等占优势。因此通常被称为“艺术脑”、“本能脑”、“音乐脑”(二)心理是脑的机能1.大脑的机能:接受、分析、综合、储存、提取信息。2.神经系统的基本活动方式反射是产生心理活动的方式。什么是反射?有机体通过神经系统对客观环境的刺激所作的规律性的反应。具体程序如下:刺激感受器(接受信息)传入神经(感觉神经)神经中枢(分析机构)传出神经效应器(执行机构)反应。其中中间五部分是反射通道,称之为反射弧。由效应器的活动引起的冲动又可返回到中枢,以调节效应器的活动,

8、这种现象称为反馈。反射种类:分无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无条件反射:生而俱来。主要有三类:食物反射保证机体生存和发展;防御反射使机体趋利弊害;性反射为种族延续、传宗接代。此反射只能适应比较稳定、相对不变的环境,而无法适应变化的环境。条件反射:是后天习得。经典性条件反射:巴甫洛夫 狗实验 故事郑板桥小时候家里很穷,给财主家里做长工,主要任务,养驴 ,驴是财主的交通工具。财主刻薄,郑板桥想治治他,就开始训练毛驴,把驴拴在树桩上,拿个鞭子,先对毛驴鞠个躬,毛驴没有反应,然后拿鞭子抽,毛驴疼啊又逃不掉,治好转圈尥蹶子,后来,驴不能看见郑板桥鞠躬,只要一鞠躬,驴就尥蹶子。行了,有一天财主要骑驴外出,郑板桥就

9、在边上等着,看见财主了,要给财主鞠躬呀,实际上是给毛驴鞠躬的,结果驴一尥蹶子,把财主摔的不轻,养好了伤,等财主要出门的时候,郑板桥又来了,一鞠躬,财主就挨摔,财主后来对郑板桥说怕,你小小年纪知书达理,以后你免礼免礼。据说后来郑板桥不用给财主施礼了。这个故事中毛驴对鞠躬的反应就是驴形成了条件反射。操作反射反射:斯金纳 老鼠实验 奖励比惩罚好 训兽师(这个是后面理论中要讲到的,在这里先不讲了)人的行为觉得多数是形成的条件反射。像幼儿听见交通的名字有反应,上课的时候认真听老师讲课等等都属于形成的条件反射两种信号系统:条件反射系统是信号系统。人脑中有两种信号系统:第一和第二。望梅止渴、一朝被蛇咬三年怕

10、井绳是第一信号系统。谈虎色变是第二信号系统。条件反射学说对动物和人的心理活动的生理机制,从宏观上进行了比较合理的解释,当然,它还有一定的局限型,还有待于进一步探索。三、 心理是客观现实的反映(一)客观现实是心理的源泉脑提供了人的心理产生的可能性,而这种可能性变为现实性,则必须依靠客观现实的作用。如,没有光波和声波的作用,我们就不会产生视觉和听觉。自然界有天地日月、江河湖泊、飞禽走兽、鸟语花香,我们脑子里才能反映这些东西。即使神话虚拟的东西,现实中也能找到它的影子。如西游记中的孙悟空、猪八戒,现实生活中并没有这些人物形象,但现实中有他们的素材:猴子、棒子、衣帽,加上腾云驾雾的本领,虚拟化的形象。

11、神话中的牛头马面,现实中有牛头,有马面,只是不协调地组装在一起而已。因此说客观现实是心理活动的源泉河内容。现实中最重要的是社会现实。社会生活实践是人心理中起决定作用的源泉。“狼孩”事例。两年站立,四年6个单词,6年行走,7年45个单词,9年后得尿毒症死亡。智力仅有3.5岁的水平。事实说明:社会现实对人的心理起制约作用,人只有经常接触社会,与人交往,参加各种活动,才能丰富内心世界,形成健康的心理。(二) 心理是对客观现实的主观映象人的心理意识具有主观性。首先,人的心理是主体对客体的近似的映象,近似的反映,跟现实中不是一模一样。其次,不同人的知识水平、生活经验、个性不同,对同一事物的反映不同。如,

12、同一对象,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反应;同一个人,不同时期、不同情景下,其心理反映亦可不同。 毛泽东吃辣椒 开国大典(三) 心理是对客观现实能动的反映动物只能消极地适应环境。如动物迁徙、冬眠。人则能主动地改造环境。冬天添衣、暖气。夏天空调。另外人会还能认识自己。人能够通过自我意识去认识自己、控制自己、改造自己,并不断地完善自己。第二节 制约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因素围绕人的影响因素自古以来就有着天性与教养之争。自古以来就有:“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生来会打洞。”说明遗传很重要。同时也有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说法,说明环境很重要。你们影响儿童心理发展到底有哪些因素呢?一、遗传素质:提供发展可能性,并持续起

13、作用(近年来看法)(一)遗传素质:自然前提遗传主要遗传的是:基本特征、性别特征、单胎多胎霍尔“一两的遗传胜过一吨的教育”,优生学的创始人高尔顿通过家谱调查:调查977个名人,然后调查他的家人,发现他的家人中有322个同样出名。调查普通人977人,发现家人中有一人出名,于是得出结论:“非凡的才能取决于遗传因素”。不过这里面忽略了一点,名人的家庭本身家庭环境就与普通人不同,人出生后家庭环境是不是在影响一个人呢?高尔顿没有注意到这一点。但环境决定论不这么看,前面提到的华生的观点。美国一些心理学家近年来的一些研究发现遗传的比重特别大。美国的明尼苏达大学双生子分离抚养研究中心吕肯教授与其同事对2300个

14、出生在明尼苏达的双胞胎进行长达十年的幸福感调查,(1999年),结果显示,大约一半的变异归因于遗传因素。从日常经验中我们也发现,一个天生色盲的人,不可能成为一个油画家。遗传的缺陷限制了他有些方面的发展。但也不得说,一个人即使先天条件再优越,如果离开社会生活环境及个人努力的话,任何发展也谈不上。狼孩的实例说明一切。(二)生理成熟 物质前提格塞尔根据自己长期临床经验和大量的研究,提出一个基本的命题,即个体的生理和心理的发展取决于个体的成熟程度,而个体的成熟取决于基因规定的顺序。著名的实验:他让一对同卵双胞胎练习爬楼梯,其中一个为实验对象(代号为T),在他出生后的第46周开始练习,每天练习10分钟,

15、另外一个(代号为C)在他出生后的第53周开始接受同样的训练。两个孩子都练习到他们满54周大的时候,T总共练了8周,C只练了2周。大家想想看,这两个小孩哪个爬楼梯的水平高一些呢?我想,大多数人肯定认为应该是练了8周的T比只练了2周的C好。但是,实验结果却出人意料只练了两周的C其爬楼梯的水平比练了8周的T的还好C在10秒钟内能爬上那特制的五层楼梯的最高层,而T则需要20秒钟才能完成同样的任务!这个实验给我们的教育启示是:教育要尊重孩子的实际水平,在孩子尚未成熟之前,要耐心地等待,不要违背孩子发展的自然规律,不要违背孩子发展的内在“时间表”人为地通过训练的加速孩子的发展,否则将会欲速而不达,甚至还会产生意想不到的后果。拔苗助长不合适 美国人造天才的悲哀印证了这一点:美国神童赛达斯6个月会认字,两岁能看懂中学课本(美国中学课程容易),4岁开始发表文章,6岁生日晚会上写成解剖学论文。在相当长时间内,他成了全美新闻机构大捧特捧的神童。12岁进哈佛。14岁进精神病院。启示:切勿拔苗助长 总之,遗传素质是人的心理发展的潜在的基础和自然前提。二、环境因素使儿童心理发展成为现实遗传具有稳定性,发展的可塑性和发展的空间是由环境与教育提供的,发展的水平与内容完全是环境与教育作用的结果。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