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测试卷_第1页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测试卷_第2页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测试卷_第3页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测试卷_第4页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测试卷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测试卷本试卷满分150 分,考试时间150 分钟第一卷(13 小题,每小题3 分 共 39 分)1. 下列各项字形和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春霄睽E躅(zh 1 zh u )绰约(zhu o )扁舟子(pi cn)回眸一笑B.轩冕绸缪(chmi u )戎马(r eng)捣衣砧(zh)豆蔻词工C.危橘迤遮(y i l i )芥麦 (j i )玉簟秋(di m)列却霹雳D.祠堂潺漫(ch n yu cn)碣石(ji e )玉搔头(s B)云栈萦纡2. 下列文学常识的表述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青莲居士、四明狂客、少陵野老、香山居士、“六一”居士、东坡居士、白石道人

2、,依次是指王安石、孟浩然、杜甫、白居易、王安石、苏轼、姜夔。B.古体诗有两种含义:一指诗体名,也称古诗。古风与唐以后兴起的近体诗相对应;二是对于古代诗歌 的泛称,以区别于现代诗歌。C.近体诗又称今体诗,是唐代出现的新诗体,唐人为了与以前的古体诗相区别,故名之为“近体”。这种诗的主要特点是篇有定句,句有定字,韵有定位,字有定声,联有定对。D.歌行是古体诗的一种,汉乐府诗题多用歌、行、曲、弓I、吟、叹、怨等,其中以“歌” “行”最多,逐渐合称为一种诗体名。着名的作品有白居易的长恨歌等3. 蜀相和书愤都有对诸葛亮的追怀,也都有作者因难以实现理想抱负的感慨,比较阅读,找出分析不当的一项()A 蜀相前四

3、句写景,由远而近,不写建筑而着眼草木,透落出诗人面对青草啼莺时感受到的寂寞和苍凉,从而形成了全诗的感情基调。B.蜀相中的诸葛亮不仅是作者的游祠时的瞻拜对象,更是他心仪已久的名臣楷模,遥想诸葛亮的伟业和早逝,同所有英难一样,杜甫早已涕泪似横。C.书愤的题义是书写愤懑,诗中虽无“愤”字却以愤贯穿始终,从早年的壮志难酬到暮年的报国无 门,都表现了理想与现实冲突在诗人心中造成的创痛。D.与杜甫诗借景仰诸葛亮之情不同,陆游在书愤中以诸葛亮自况,意在借出师表之名发出师之 呐喊,要求朝廷尽快整军北伐。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玉户帘中卷不

4、去,捣衣砧上拂还来。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张若虚春江花月夜)4结合整首诗来看,下列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 春江花月夜是中国唐代诗人张若虚仅存的一首名诗,被称为是“孤篇盖全唐”的杰作,闻一多称之为:“这是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B “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赋予月光以人的灵性,描绘出了月光笼罩着思家的游子,更以悲悯的柔光追随着游子徘徊的步伐久久不忍离去的迷离之景。C “卷不去”“拂还来”的不只是月光,更有化不开遣不散的相思之愁。D “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不动声色地将典故化到春天滨江景物之中,用典笔法可谓了无痕迹。昔闻洞庭水,今上

5、岳阳楼。吴楚东南琼,乾坤日夜浮。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杜甫登岳阳楼)5.下列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首联是对句,写诗人过去只是听说过洞庭水的美景,到迟暮之年才真的上了岳阳楼,这里一今一昔之 间表达出诗人无比喜悦之情。B.颔联写登楼所见,洞庭湖水划分了吴国和楚国的疆界,日月星辰都像是漂浮在湖水之中一般。极力形 容洞庭湖水的浩瀚壮阔、无边无际。C.颈联写登楼所引起的个人身世之感,亲朋音讯全无,自己一身病痛,惟剩一叶孤舟。D.尾联诗人由身世之悲转向国家之忧,形成沉雄悲壮,博大深远的意境。6对李清照如梦令分析不当的一项是()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

6、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A. “不消”表面是指酒意未消,实际指的是消不尽的伤感和烦闷情绪。B. “绿肥红瘦”中,“绿” “红”分别代指叶和花,“肥” “瘦”分别形容叶的茂盛和花的凋零。C这首词从一般叙述,转入到一问一答,然后是设问和慨叹,层层拓展、深入。D作者采用直抒胸臆的手法,表达对春光留恋和惜别的一种伤感情绪。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7 10题。(12分 每小题3分)项王军壁垓下,兵少食尽,汉军及诸侯兵围之数重。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项王乃大惊曰:“汉皆已得 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于是项王乃上马骑,麾下壮士骑从者八百余人,直夜溃围南出,驰走。平明,汉军乃觉之,令骑将 灌婴以五千

7、骑追之。项王渡淮,骑能属者百余人耳。项王至阴陵,迷失道,问一田父,田父绐曰“左”。 左,乃陷大泽中。以故汉追及之。项王乃复引兵而东,至东城,乃有二十八骑。汉骑追者数千人。项王 自度不得脱。谓其骑曰:“吾起兵至今八岁矣,身七十余战,所当者破,所击者服,未尝败北,遂霸有 天下。然今卒困于此,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今日固决死,愿为诸君快战,必三胜之,为诸君溃围, 斩将,刈旗,令诸君知天亡我,非战之罪也。”乃分其骑以为四队,四向。汉军围之数重。项王谓其骑曰:“吾为公取彼一将。”令四面骑驰下,期山东为三处。于是项王大呼驰下,汉军皆披靡,遂斩汉一将。是时,赤泉侯为骑将,追项王,项王嗔目而 叱之,赤泉侯人

8、马俱惊,辟易数里。与其骑会为三处。汉军不知项王所在,乃分军为三,复围之。项王乃驰,复斩汉一都尉,杀数十百人,复聚其骑,亡其两骑耳。乃谓其骑曰:“何如?”骑皆伏日:“如大王言。”于是项王乃欲东渡乌江。乌江亭长橇船待,谓项王曰:“江东虽小,地方千里,众数十万人,亦足 王也。愿大王急渡。今独臣有船,汉军至,无以渡。”项王笑曰:“天之亡我,我何渡为!且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无一人还,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纵彼不言,籍独不愧于心乎 ?”乃谓亭长曰:“吾知公长者。吾骑此马五岁,所当无敌,尝一日行千里,不忍杀之,以赐公。”乃令骑 皆下马步行,持短兵接战。独籍所杀汉军数百人。项王身亦被十余

9、创。顾见汉骑司马吕马童,曰:“若 非吾故人乎?”马童面之,指王翳曰:“此项王也。”项王乃日:“吾闻汉购我头千金?,邑万户,吾为若德”乃自刎而死。7 .对下列句中文言实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项王军壁垓下 壁:驻扎8 .骑能属者百余人耳属:隶属C.乃分其骑以为四队,四向 向:脸朝着,面向D .项王身被十余创被:遭受8.下列各组句子中,加下划线的虚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于是项王乃上马骑至东城,”有二十八骑8 .令骑将灌婴以其千骑追之不忍杀之,以赐公C.令诸君知天亡我,非战之罪也天之亡我,我何渡为D .愿为诸君快战吾为若德9 .以下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项羽勇猛善战的一组是()直

10、夜溃围南出,驰走。所当者破,所击者服。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大呼驰下,汉军皆披靡。人马俱惊,辟易数里。所杀汉军数百人。A. B. C. D.10 .下列对原文内容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项羽被汉军包围在垓下,夜听四面楚歌,感到大势已去。B.项羽带骑兵八百余,乘夜突围,过淮河,剩下百余人,到东城,部下剩下二十八骑。C.为了证明“天之亡我,非战之罪”,项羽奋起神威,持短兵器与汉军接战,斩二将,杀数十百人, 叱退汉军数里。D.乌江亭长请项羽过江,项羽自感无面目再见江东父兄,不愿渡江,最后自刎而死。与元九书(节选)白居易(仆)家贫多故,二十七方从乡赋。既第之后,虽专于科试,亦不废诗。及授校

11、书郎时,已盈三四百 首。或出示交友如足下辈,见皆谓之工,其实未窥作者之域耳。自登朝来,年齿渐长,阅事渐多。每与 人言,多询时务;每读书史,多求理道。始知文章合为时而着,歌诗合为事而作。是时皇帝初即位,宰 府有正人,屡降玺书,访人急病。仆当此日,擢在翰林,身是谏官,月请谏纸。启奏之间,有可以救济人病,裨补时阙,而难于指言 者,辄咏歌之,欲稍稍进闻于上。上以广宸听,副忧勤;次以酬恩奖,塞言责;下以复吾平生之志。岂.图志未就而悔已生,言未闻而谤已成矣!微之,夫贵耳贱目,荣古陋今,人之大情也。仆不能远征古旧,如近岁韦苏州歌行才丽之外,颇近 兴讽其五言诗又高雅闲淡自成一家之体今之秉笔者谁能及之?然当苏州

12、在时,人亦未甚爱重,必待身后, 人始贵之。今仆之诗,人所爱者,悉不过杂律诗与长恨歌已下耳。时之所重,仆之所轻。至于讽谕 者,意激而言质;闲适者,思澹而辞迂。以质合迂,宜人之不爱也。今所爱者,并世而生,独足下耳。 然百千年后,安知复无如足下者出,而知爱我诗哉?故自八九年来,与足下小通则以诗相戒,小穷则以 诗相勉,索居则以诗相慰,同处则以诗相娱。知吾罪吾,率以诗也。仆常语足下,凡人为文,私于自是,不忍于割截,或失于繁多。其间妍姨,益又自惑。必待交友有 公鉴无姑息者,讨论而削夺之,然后繁简当否,得其中矣。况仆与足下,为文尤患其多。己尚病,况他 人乎?今且各纂诗笔,粗为卷第,待与足下相见日,各出所有,

13、终前志焉。又不知相遇是何年,相见是 何地,滥然而至,则如之何?微之知我心哉!【注】与元九书写于元和十年(815年),其时作者在江州司马任上。元九,即元稹,字微之。11 .下列句子中文言实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章合为时而着B.小穷则以诗相勉合:穷:应当,应该。失意,不得志。C.己尚病,况他人乎病:生病。D.知吾罪吾,率以诗也罪:怪罪,谴责文章。12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下划线的文言虚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 .歌诗合为事而作吾属今为之虏矣B.欲稍稍进闻于上青,取之壬蓝,而青于蓝C.以质合迂,宜人之丕爱也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D.与足下小通则以造相戒若稍饰以搂观亭榭13 .下列对原

14、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随着年龄与见识的增长,对时事与治道多所关注而有所体会,白居易由此逐渐形成了自己对诗文创作的基本看法。B.白居易为实践他的诗歌理论而创作的诗歌在当时并不为人们所喜爱,未能发挥效用,却已受打压、毁 谤,他觉得真正理解和喜爱他的这些诗歌的人只有元稹。C.白居易认为“文章合为时而着,歌诗合为事而作”,强调了创作与社会政治、与现实生活的关系,肯 定了文学作品的社会功能和现实意义。D.白居易通过写诗来救民疾苦、针匠时弊,长恨歌就属于这类作品,不但白居易自己很重视这首诗,也深受当时人们的喜爱。第二卷(共108分)14 .把上文中划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共8分

15、)(1)岂图志未就而悔已生,言未闻而谤已成矣!(3分)译文:(2)夫贵耳贱目,荣古陋今,人之大情也。(3分)译文:(3)今所爱者,并世而生,独足下耳。(2分)译文:15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10分,每空1分)在中国古代诗文中有许多表现作者强烈生命意识的名句,如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江月年年望相似”,曹操短歌行中的“ ,去日苦多”,李白将进酒中的“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 苏轼前赤壁赋中的“,羡长江之无穷”,这些诗句均表达了古人珍惜生命、追求理想、感逝光阴的情怀。(2)熊咆龙吟殷岩泉,。3 3)长风破浪会有时, 。(4)出师未捷身先死,。(5) ,尽算麦青青。(6)在天愿做比翼鸟

16、, 。诗歌鉴赏题(27分)阅读戎昱的移家别湖上亭,回答问题。(8分)移家别湖上亭【唐】戎昱好是春风湖上亭,柳条藤蔓系离情。黄莺久住浑相识,欲别频啼四五声。【注】戎昱,唐代诗人。荆南人,登进士第。卫伯玉镇荆南,辟为从事。建中中,为辰、虔二州刺史。 集五卷,今编诗一卷。16 .这首诗的体裁属于近体诗中的 ,题目中能涵盖全诗内容的词语是 。 (2分)17 .作者是采用什么艺术手法来表达他对湖上亭依恋难舍的深厚感情的,请结合诗句具体分析。(3分)答:18 .古人写诗很讲究炼字,诗中的“系”和“啼”两个动词就用得准确传神,请分别予以简要分析。(3分)答:阅读古诗,回答问题(7旅夜书怀(杜甫)细草微风岸,

17、危橘独夜舟。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名岂文章着,官应老病休。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渡荆门送别(李白)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19 .请你说说杜诗首联和颔联在写景角度上有什么不同?请结合所写景物具体分析。(3分)20 .“诗言志”请你结合诗中的名句谈谈杜诗和李诗在抒发感情上有何不同之处? (4分)阅读下面三首关于项羽的诗,然后做题。(12分)题乌江亭 杜牧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辱是男儿。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乌江亭 王安石百战疲劳壮士哀,中原一败势难回。江东子弟今虽在,肯与君王卷土来? 乌江 李清照生当作人杰,死

18、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21这三首诗咏的都是西楚霸王项羽,但对项羽评价的角度并不一样,他们的角度分别是什么?第一首是从 _角度来评价的。(2分)第二首是从 角度来评价的。(2分)第三首是从 角度来评价的。(2分)21这三首诗借对项羽的评价分别表达了什么观点?(2分)(2分)(2分)语文知识综合运用:(共 10分)22、下面这首诗的每一句都可以想象成一个电影镜头,前两个镜头的脚本已写出,请续写后两个。要求:按照诗意来设计场景和人物的神态动作;想象合理;每个镜头脚本的字数不超过40字。(6分)采莲子唐皇甫松船动湖光廉廉秋,贪看年少信船流。无端隔水抛莲子,遥被人知半日羞。【场景】湖边,采莲

19、船上。【人物】采莲女,小伙子,女伴。镜头一:秋日湖上,波光粼粼。一位美丽的姑娘摇着采莲船从荷花丛中划出,左顾右盼。镜头二:忽见岸上有位英俊少年。姑娘悄然心动,痴痴地看着他,竟忘记了摇桨,任凭船儿飘荡。镜头三:镜头四:写作:两题任选一题题目一:爱,是永恒的话题。爱的对象与范围几乎无所不包:爱国家、民族,爱亲人、朋友、邻里、弱者、受难者,爱书籍、游 戏、旅游爱的表现可谓丰富多样:或体贴、温暖、自然,或粗疏、淡然、做作;或持久、及时,或 短暂、迟缓;或节制、理性,或盲目、糊涂。爱的滋味也就有酸、甜、苦、辣,让人感喟。根据自己的经历和感受,或对社会人事的观察、思考,从下面题目中任选一个,写一篇不少于8

20、00字的文章。1、以“让爱变得 "为题,写一篇记叙文。2、以“用心去爱”为题,写一篇议论文。题目二: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作文陶渊明拒绝为五斗米折腰而归隐;李白拒绝摧眉折腰事权贵而纵情于山水;项羽拒绝了屈辱地活着,选 择了自刎;司马迁为了理想拒绝了死。一次拒绝就是一段佳话,你有拒绝别人或被别人拒绝的经历吗?请以 “拒绝 ”为题目写一篇作文要求:中心突出,结构完整。字数不得少于800 字。不得套作,不得抄袭。高一语文试卷答案1. D(A项,“春霄”应为“春宵”,“绰”读chu6;B项,“缪”读mqC项,“列却”应为“列缺”)2. A (“四明狂客”是贺知章、“六一居士”是欧阳修青莲居士

21、是李白)3. D 陆游立志于恢复中原而难以实现和诸葛亮一致,引起共鸣4. B 。“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两句不是从游子的角度展开,而是从思妇的角度来写。5. A 。杜甫怀着怀才不遇、壮志未酬、漂泊天涯等许多感触,于暮年登上岳阳楼,这是沉郁之感,不是喜悦之情。6. D 本题考查对诗歌的内容和表达技巧的鉴赏能力。这首词是李清照早期的作品。这首小令先交待背景,说是昨晚雨狂风猛,心绪如潮,不得入睡,只好借酒消忧。一觉醒来,天已大亮,此时,她已听到侍女准备起户卷帘,便急忙问:海棠花怎样了?侍女说,还好,还好,海棠花和原来的一样。女主人听了后,笑着说,你知道吗,应该是红的少了,而绿得多了。诗歌通

22、过对海棠绿肥红瘦的描写来抒发她的感伤情绪,而这种感伤情绪又来自她对春光的留恋和惜别。诗歌在表达这种情绪时,并非采用直抒胸臆的手法,而是通过委婉的问答流露出来的。因此,说这首诗“采用直抒胸臆的手法”是不正确的。1. B 跟从2. D A 项 前一个是于是后一个是方才B 项前一个是率领后一个是拿来C项前一个是助动词的后一个是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无实意加 送给3. D4. C5. Co认为是毛病6. D。介词,用。A前者是介词,表对象,为,替。后者是介词,表原因,因为。B前者为介词,表被动;后者是介 词,从,自。C都是结构助词,前者取消句子独立性,后者用来提宾,是宾语前置的标志。7. Do白居易自

23、己把长恨歌归入“感伤诗”,从他的诗歌观点出发,对此流露出轻视之意,即文中所说“时之 所重,仆之所轻”。14. ( 1 )哪里想到,心愿没有实现而悔恨已经产生,诗歌没有被皇上听闻,而诽谤却已经形成了。( 2)尊重耳闻的,轻视眼见的,崇尚古代的,看不起今天的,是人的常情。( 3)现在爱我的诗的人,与我同时活在世上的,就只有足下(您)而已。【参考译文】(我)家庭贫困而又多变故,二十七岁才应进士试。考中以后,虽然专心于科举考试,还是没有停止做诗。到了做校书郎的时候,诗作足有三四百首。有时拿出来让足下这样的朋友们看。大家一见都说写得工巧,其实我并没有达到诗作者的水平。自从到朝廷作官以来,年龄渐长,经历的

24、事情也渐多,每逢与人谈话,多询问时政,每逢读书史,多探求治理国家的道理。这才知道文章应该为时事而着作,诗歌应该为现实而创作。这时候,皇帝刚刚继位,政府之中有正直的人士,屡次下诏书,调查人民的疾苦。我正是在这时升做翰林学士,又做左拾遗的官,亲手领取写谏章的用纸,除写奏章直接向皇帝陈述意见之外,有可以解救人民疾苦,弥补时政的缺失,而又难于直接说明的事项,就写成诗歌,慢慢地让皇帝知道。首先是用来开阔皇帝的见闻,对他考虑和处理国家大事有所帮助。其次是报答皇帝的恩情奖励,尽到谏官的职责。最后是实现个人平生振兴诗道的心愿。没有想到,心愿没有实现而悔恨已经产生,诗歌没有闻于上,而诽谤却已经形成了。微之,尊重

25、耳闻的,轻视眼见的,崇尚古代的,看不起今天的,是人的常情。我不能远追古代的旧闻做证明,就像近年韦苏州的歌行,除去才气超拨,词藻华丽之外,很接近于以兴的手法表达讽谕的意义。他的五言诗又高超雅正,安详适静,是自成一家的体制。现在的作者谁能赶得上呢?但是韦苏州在世的时候,人们并不太重视,一定等到诗人死后,人们才珍重他的作品。现在我的诗,人们喜爱的,通通不过杂律诗和长恨歌以下那些作品。时俗所重视的,正是我所轻视的。至于那些讽谕诗,意思激切而言语质直,闲适诗思虑恬静,文词迂缓。由于质直并迂缓,人们不喜爱也是应该的了。现在爱我的诗,与我同时活在世上的,就只有足下而已。但是,千百年后,怎么能知道再没有象足下

26、这样的人出现,而了解并喜爱我的诗呢?因此,八九年来,我与足下做官顺利,就以诗互相鉴戒,遭到斥逐就以诗互相慰勉,各自独居的时候就以诗互相告慰,住在一起的时候就以诗互相娱乐。与我相交的和谴责我的,大都由于诗呵!我曾经跟足下说,任何人做文章,都偏私以为自己的好,不忍心删削,有时缺点就在繁多上,其间好坏自己又辨别不清,一定得依靠朋友做出公允的评价而不加宽容,进行讨论删削,这样以后繁简恰当不恰当才能处理合适。况且我与足下,写文章特别怕繁多,自己尚且认为是毛病,何况他人呢?现在我们暂且分别编辑诗文,粗略地分出卷次,等到我和足下相见的时候,各人都拿出自己编辑过的东西,以完成过去的心愿。但是,又不知何年能相遇,何地能相见,死期一到,该怎么办呵!微之微之,知道我的心吗?15名句填空:略16. 七言绝句 ( 七绝 ) 别( 2 分)17. 采用拟人化的手法,赋予柳条藤蔓、黄莺以人的情感,并使主客移位,巧妙而含蓄地表达了诗人对湖上亭的依恋之情。(3 分)18:“系”字既切合柳条藤蔓修长柔软的特点,又写出了柳条藤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