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健康促进测量及其指标评价_第1页
第九章健康促进测量及其指标评价_第2页
第九章健康促进测量及其指标评价_第3页
第九章健康促进测量及其指标评价_第4页
第九章健康促进测量及其指标评价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健康促进测量及其指健康促进测量及其指标评价标评价主主 讲:姚讲:姚 辉辉主要内容主要内容l健康促进测量的指标体系健康促进测量的指标体系l健康促进测量常用指标及意义健康促进测量常用指标及意义l生命质量评价生命质量评价第一节第一节 健康促进测量的指标体系健康促进测量的指标体系健康促进测量的重要内容健康促进测量的重要内容 如何对其进行测量,通过哪些指标来如何对其进行测量,通过哪些指标来反映人体的生命过程或状态,如何进行反映人体的生命过程或状态,如何进行分析和评价。分析和评价。 健康促进指标包括对健康状况和生命健康促进指标包括对健康状况和生命质量进行评价两方面。质量进行评价两方面。一、健康促进测量指标

2、的分一、健康促进测量指标的分类、作用及意义类、作用及意义按照健康测量的对象按照健康测量的对象直接指标:直接测量个体或群体健康状况直接指标:直接测量个体或群体健康状况的健康指标。的健康指标。常用的指标:生长发育、营养状况、症状常用的指标:生长发育、营养状况、症状和功能、疾病、残疾、死亡、心理及行和功能、疾病、残疾、死亡、心理及行为指标。为指标。健康促进测量指标的分类、健康促进测量指标的分类、作用及意义作用及意义按照健康测量的对象按照健康测量的对象间接指标:通过对人的生活环境和人口学特征的间接指标:通过对人的生活环境和人口学特征的测量,间接地反映健康状况的健康指标。测量,间接地反映健康状况的健康指

3、标。 人口学特征:人口学特征:性别、年龄、职业、文化性别、年龄、职业、文化常用的指标:常用的指标: 环境指标:环境指标:国内生产总值、就业率、识字国内生产总值、就业率、识字 率、人均收入、人均住房面积等。率、人均收入、人均住房面积等。健康促进测量指标的分类、健康促进测量指标的分类、作用及意义作用及意义按照健康测量的内容按照健康测量的内容 生理学指标生理学指标 心理学指标心理学指标 社会学指标社会学指标健康促进测量指标的分类、健康促进测量指标的分类、作用及意义作用及意义按照健康测量的方式按照健康测量的方式 客观指标:是通过物理检查和实验室检查等客观指标:是通过物理检查和实验室检查等手段获得的生理

4、、生化等方面的指标或其他客手段获得的生理、生化等方面的指标或其他客观存在着的指标,也是观存在着的指标,也是“硬指标硬指标”。 主观指标:通过自我报告的形式来反映人们、主观指标:通过自我报告的形式来反映人们、在健康方面的主管感受、心理活动等指标,更在健康方面的主管感受、心理活动等指标,更能体现人的社会性。能体现人的社会性。健康促进测量指标的分类、健康促进测量指标的分类、作用及意义作用及意义按照健康测量的指标本身的性质按照健康测量的指标本身的性质 指标:对健康现象的具体测量,能够从某一方指标:对健康现象的具体测量,能够从某一方 面或某一侧面反映健康状况。面或某一侧面反映健康状况。 指数:由多个指标

5、通过某种方法或法则构成的指数:由多个指标通过某种方法或法则构成的 综合指标或量表得分,能更全面的反映综合指标或量表得分,能更全面的反映 客观现象,如恩格尔系数。客观现象,如恩格尔系数。u恩格尔系数恩格尔系数(Engels Coefficient)是食品支出总是食品支出总额占个人消费支出总额的比重。额占个人消费支出总额的比重。u 19世纪德国统计学家恩格尔根据统计资料,对世纪德国统计学家恩格尔根据统计资料,对消费结构的变化得出一个规律:一个家庭收入消费结构的变化得出一个规律:一个家庭收入越少,家庭收入中(或总支出中)用来购买食越少,家庭收入中(或总支出中)用来购买食物的支出所占的比例就越大,随着

6、家庭收入的物的支出所占的比例就越大,随着家庭收入的增加,家庭收入中(或总支出中)用来购买食增加,家庭收入中(或总支出中)用来购买食物的支出比例则会下降。物的支出比例则会下降。一、健康状况测量指标体系分类一、健康状况测量指标体系分类1.个体和群体指标体系个体和群体指标体系 定性指标定性指标 个体指标个体指标 定量指标定量指标 定性指标定性指标 群体指标群体指标 定量指标定量指标 定质指标定质指标 2.生物、心理和社会学指标体系生物、心理和社会学指标体系 生物(理)学指标生物(理)学指标:生长发育、遗传、代谢生长发育、遗传、代谢 心理学指标:气质、性格、智力、情绪心理学指标:气质、性格、智力、情绪

7、 社会学指标:社会经历、人际关系、生活方式社会学指标:社会经历、人际关系、生活方式3.直接、间接指标体系直接、间接指标体系 直接指标:直接度量个人或群体的健康状况直接指标:直接度量个人或群体的健康状况 间接指标:度量社会发展、自然生态环境间接指标:度量社会发展、自然生态环境4.健康状况的综合性指标体系健康状况的综合性指标体系生活方式和行为指标:消费、业余、职业方面指标;生活方式和行为指标:消费、业余、职业方面指标;环境指标:自然环境、社会环境方面指标;环境指标:自然环境、社会环境方面指标;生物学指标:生长发育、生理、心理方面指标;生物学指标:生长发育、生理、心理方面指标;保健服务指标:医疗服务

8、、预防服务指标;保健服务指标:医疗服务、预防服务指标;生活质量指标:生活质量指数、社会健康指标。生活质量指标:生活质量指数、社会健康指标。二、健康促进测量指标体系二、健康促进测量指标体系(一)(一)1997年第四届国际健康促进年第四届国际健康促进大会提出的指标有:大会提出的指标有:1、人群健康学指标:、人群健康学指标:生长发育、生育率、健康寿命;生长发育、生育率、健康寿命;2、日常生活质量指标:、日常生活质量指标:无病痛、无残疾、情绪愉快;无病痛、无残疾、情绪愉快;3、临床健康学指标:、临床健康学指标:发病率、死亡率、病死率;发病率、死亡率、病死率;4、社会健康学指标:、社会健康学指标:失业率

9、、居住条件、空气质量;失业率、居住条件、空气质量;5、生物学和生物医学指标:、生物学和生物医学指标:DNA、免疫缺陷。、免疫缺陷。二、健康促进测量指标体系二、健康促进测量指标体系(二)(二)2000年第五届国际健康促进结果年第五届国际健康促进结果评价包括的内容:评价包括的内容:1、知、信、行的测量、知、信、行的测量2、社会行动与影响的测量、社会行动与影响的测量3、健康政策和组织实践的测量、健康政策和组织实践的测量4、健康生活方式和条件的测量、健康生活方式和条件的测量5、有效健康服务的测量、有效健康服务的测量6、健康环境的测量、健康环境的测量7、社会结果的测量、社会结果的测量8、健康结果的测量、

10、健康结果的测量9、能力建设结果测量、能力建设结果测量第二节第二节 健康促进测量常用指标及意义健康促进测量常用指标及意义一、人口学测量指标一、人口学测量指标10、期望寿命:、期望寿命:指某个年龄组人口预期今后尚能存活的指某个年龄组人口预期今后尚能存活的平均年数,是根据个年龄组死亡率编制寿命表的方法平均年数,是根据个年龄组死亡率编制寿命表的方法计算得出,不是死亡的均数。计算得出,不是死亡的均数。一、人口学测量指标一、人口学测量指标 1、失能调整生命年(、失能调整生命年(disability adjusted life years, DALYs)是死亡导致的生命时间损失和失能状态下的生存时间相结是死

11、亡导致的生命时间损失和失能状态下的生存时间相结合的综合指标。合的综合指标。 包括早死导致生命时间损失(包括早死导致生命时间损失(yearly of life lost, YLLs)和失能状态下的生存时间(和失能状态下的生存时间(yearly of life disability, YLDs) 2、无残疾期望寿命、无残疾期望寿命(disability-free life expectancy, DFLE):从从寿命表中的平均寿命中减去因残疾而耗损的寿命所得的平寿命表中的平均寿命中减去因残疾而耗损的寿命所得的平均寿命。均寿命。反映了人的生存质量。反映了人的生存质量。一、人口学测量指标一、人口学测量

12、指标 3、质量调整生存年(、质量调整生存年(quality adjusted life years, QALYs):用生命质量来调整期望寿命或生存年数而用生命质量来调整期望寿命或生存年数而得到的一个新指标。得到的一个新指标。 4、活动期望寿命(、活动期望寿命(active life xpectancy,ALE):能够维持良好的日常生活活动功能的年限。能够维持良好的日常生活活动功能的年限。二、卫生政策测量指标二、卫生政策测量指标卫生政策指标包括:卫生政策指标包括:1、国家和地方政府部门对卫生事业的重视、国家和地方政府部门对卫生事业的重视程度;程度;2、卫生资源分配的情况;、卫生资源分配的情况;3

13、、社区参与改善卫生状况的程度;、社区参与改善卫生状况的程度;4、卫生组织机构和管理体质的完善程度。、卫生组织机构和管理体质的完善程度。三、环境卫生测量指标三、环境卫生测量指标四、社会经济测量指标四、社会经济测量指标1、国民生产总值(、国民生产总值(GNP)和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和人均国民生产总值;2、人均居民收入;、人均居民收入;3、恩格尔系数;、恩格尔系数;4、人均住房面积、住房成套率及热量摄入量;、人均住房面积、住房成套率及热量摄入量;5、劳动人口的就业率和失业(待业)率;、劳动人口的就业率和失业(待业)率;6、15岁以上成人识字率;岁以上成人识字率;7、安全饮用水普及率。、安全饮用水普及率

14、。四、社会经济测量指标四、社会经济测量指标8、5岁以下低出生体重率(岁以下低出生体重率(%););9、18岁以下儿童经济低于贫困线率(岁以下儿童经济低于贫困线率(%););10、按性别所有儿童完成初等和中等教育的百分比(、按性别所有儿童完成初等和中等教育的百分比(%););11、15岁以上受教育平均年数;岁以上受教育平均年数;12、25岁以上受教育平均年数;岁以上受教育平均年数;13、职工养老、工伤、失业保险覆盖率(、职工养老、工伤、失业保险覆盖率(%););14、老人福利床位数(张、老人福利床位数(张/千人口)。千人口)。五、卫生服务测量指标五、卫生服务测量指标(一)常用的卫生服务测量指标(

15、一)常用的卫生服务测量指标(二)卫生资源测量指标(二)卫生资源测量指标 1、每千人口医生数、每千人口医生数 2、每千人口护士数、每千人口护士数 3、每千人口床位数、每千人口床位数 4、每百万人口大型设备台(件)数、每百万人口大型设备台(件)数 5、每千人口药剂师数、每千人口药剂师数六、健康知识、态度、信念和实践指标六、健康知识、态度、信念和实践指标1、吸烟率、吸烟率2、人均烟草消耗量、人均烟草消耗量3、饮酒率、饮酒率4、人均酒精消耗量、人均酒精消耗量5、未婚少女怀孕率、未婚少女怀孕率(一)生长发育指标:(一)生长发育指标: 身高身高 体重:体质指数(体重:体质指数(BMI):W/H2 新生儿低

16、体重发生率新生儿低体重发生率(二)疾病指标(二)疾病指标(三)死亡率指标(三)死亡率指标(四)营养摄入情况(四)营养摄入情况七、健康状况测量指标七、健康状况测量指标(二)疾病指标(二)疾病指标1、发病率(、发病率(incidence rate) 某年(期)内新发某病数某年(期)内新发某病数发病率发病率= 比例比例 同年暴露人口数同年暴露人口数2、罹患率、罹患率(attack rate) 观察期间新发病例数观察期间新发病例数罹患率罹患率= K 同期暴露人口数同期暴露人口数(二)疾病指标(二)疾病指标3、患病率、患病率prevalence(时点患病率、期间患病率)(时点患病率、期间患病率) 观察时

17、点内某病的新旧病例数观察时点内某病的新旧病例数时点患病率时点患病率= K 同期平均人口数同期平均人口数 观察期间新旧病例数观察期间新旧病例数期间患病率期间患病率= K 同期平均人口数同期平均人口数患病率发病率患病率发病率病程病程(三)死亡率指标(三)死亡率指标1、死亡率(、死亡率(mortality rate) 某人群某年总死亡人数某人群某年总死亡人数 死亡率死亡率= K 该人群同年平均人口总数该人群同年平均人口总数2、围生期死亡率(、围生期死亡率(perinatal mortality rate,PMR) 妊娠妊娠28周或以上胎儿死亡数周或以上胎儿死亡数+7天内新生儿死亡数天内新生儿死亡数围

18、生期死亡率围生期死亡率= K 同年活产数同年活产数+妊娠妊娠28周或以上胎儿死亡数周或以上胎儿死亡数三、健康结果指标三、健康结果指标3、新生儿死亡率:、新生儿死亡率:出生后出生后4周内死亡率周内死亡率4、婴儿死亡率:、婴儿死亡率:一年内每千名一年内每千名1岁内活产婴儿的死亡数岁内活产婴儿的死亡数5、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岁以下儿童死亡率三、健康结果指标三、健康结果指标6、孕产妇死亡率:、孕产妇死亡率:怀孕至分娩后怀孕至分娩后42天的孕产妇的死亡率天的孕产妇的死亡率7、病死率:、病死率:一定时间内,患某病的患者因该病而死亡的比例一定时间内,患某病的患者因该病而死亡的比例第三节第三节 生命质量评价生命

19、质量评价一、生活质量评价的内容一、生活质量评价的内容生活质量的确定因素(自变量)生活质量的确定因素(自变量)与个人的生活条件和境遇相联系,包括医疗保健、健康行与个人的生活条件和境遇相联系,包括医疗保健、健康行为、经济、教育及人口;为、经济、教育及人口;生活质量的变化因素(因变量)生活质量的变化因素(因变量)人的生理、心理及社会功能状态、主观满意度、人的生理、心理及社会功能状态、主观满意度、疾病特性。疾病特性。一、生活质量评价的内容一、生活质量评价的内容1、生理状态:反映个人体能和活力的状态、生理状态:反映个人体能和活力的状态 活动受限:活动受限:躯体活动受限、迁移受现和自我照顾能力下降;躯体活动受限、迁移受现和自我照顾能力下降; 社会角色功能受限:社会角色功能受限:反映生理、心理、社会生活状态的综合反映生理、心理、社会生活状态的综合指标指标 体力适度性:体力适度性:疲劳感、无力感和虚弱感疲劳感、无力感和虚弱感2、心理状态、心理状态 情绪反应:情绪反应:是生命质量测定中最敏感的部分是生命质量测定中最敏感的部分 认知功能:认知功能:不是敏感指标,包括思维、注意力和记忆力等不是敏感指标,包括思维、注意力和记忆力等3、社会功能状态:、社会功能状态:社会整合、社会接触、亲密关系社会整合、社会接触、亲密关系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