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三章第三章 左传左传等先秦等先秦叙事散文叙事散文第一节第一节 从甲骨卜辞到从甲骨卜辞到春秋春秋商代甲骨卜辞内容丰富,记事简单,保持了古文字原貌,是散文的最早源头,但不成体系。商代铭文记事简单,形式一律。商周铜器铭文,反映记言文字由简至繁的发展过程。西周散氏盘孔子编定的鲁春秋,记事系统,有自觉记事意识和写作义例。以一字寓褒贬的笔法为后世史传文学所继承。 孟子的滕文公篇说:“世衰道微,邪说暴行有作。臣弑其君者有之,子弑其父者有之。孔子惧,作春秋。”又说:“孔子成春秋,而乱臣贼子惧”。孟子这几句话,可为孔子作春秋的原因之说明。 鲁僖公二十八年(前632年)践土之会,是周襄王应晋文公之命赴会。孔子采
2、取隐讳的书法,记载为:“天王狩于河阳”。子贡问于孔子曰:“晋文公实召天子而使诸侯朝焉。夫子作春秋,云天王狩于河阳,何也?”孔子曰:“以臣召君,不可以训,亦书其率诸侯事天子而已。”第二节第二节 左传左传的叙事和记言的叙事和记言春秋左氏传与春秋公羊传和春秋谷梁传并称春秋三传。其中左传标志着我国叙事散文的成熟,其重民、以民为本的思想反映了左传进步的历史观。左传以春秋的记事为纲,增加了大量的历史事实和传说,叙述了历史事件,描写历史人物。在叙述中或之后直接引入议论,以圣贤人之口做道德伦理评价。叙事手法高明:灵活的叙事角度和富有戏剧性的情节设置。最突出的成就是描写战争。对事件因果关系的叙述,还有道德化与神
3、秘化的特点。主要以人物言行刻画其个性特征,语言词约义丰,具有高度的语言艺术水平。晋灵公不君晋灵公不君 晋灵公不君。厚敛以雕墙。从台上弹人,而观其辟丸也。宰夫胹(r:煮,炖)熊蹯不孰,杀之,寘诸畚,使妇人载以过朝。赵盾、士季见其手,问其故而患之。将谏,士季曰:“谏而不入,则莫之继也。会请先,不入,则子继之。”三进及溜,而后视之。曰:“吾知所过矣,将改之。”稽首而对曰:“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诗曰:靡不有初,鲜克有终。夫如是,则能补过者鲜矣。君能有终,则社稷之固也,岂惟群臣赖之。又曰:衮职有阙,惟仲山甫补之。能补过也。君能补过,衮不废矣。” 犹不改。宣子骤谏。公患之,使鉏麑(ch n)贼之
4、。晨往,寝门辟矣。盛服将朝,尚早,坐而假寐。麑退,叹而言曰:“不忘恭敬,民之主也。贼民之主,不忠;齐君之命,不信。有一于此,不如死也。”触槐而死。 秋九月,晋侯饮赵盾酒,伏甲将攻之。其右提弥明知之,趋登曰:“臣侍君宴,过三爵,非礼也。”遂扶以下。公嗾(su:唤狗的声音)夫獒焉。明搏而杀之。盾曰:“弃人用犬,虽猛何为!”斗且出。提弥明死之。 初,宣子田于首山,舍于翳桑。见灵辄饿,问其病,曰:“不食三日矣。”食之,舍其半。问之,曰:“宦三年矣,未知母之存否。今近焉,请以遗之。”使尽之,而为之箪食与肉,寘诸橐以与之。既而与为公介,倒戟以御公徒,而免之。问何故,对曰:“翳桑之饿人也。”问其名居,不告而
5、退。遂自亡也。 乙丑,赵穿攻灵公于桃园。宣子未出山而复。太史书曰:“赵盾弑其君。”以示于朝。宣子曰:“不然。”对曰:“子为正卿,亡不越竟,反不讨贼,非子而谁?”宣子曰:“乌呼!我之怀矣,自诒伊戚,其我之谓矣!” 孔子曰:“董狐,古之良史也,书法不隐。赵盾,古之良大夫也,为法受恶。惜也,越竟乃免。” 第三节第三节 国语国语的文学成就的文学成就国语是我国第一部国别体史书。一般认为它是纪录有关“邦国成败,嘉言善语”(晋韦昭语)的书,故名国语。 国语主要反映了儒家崇礼重民等观念,人神并重,以民心的向背为施政的依据。如周语中“民之所欲,天必从之。”周语下“民之所曹好,鲜其不济。其所曹恶,鲜其不废也,故谚
6、曰:众心成城,众口铄金”。其文学成就主要有: 1、以记言为主,在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方面都很缜密,又有通俗化、口语化的特点,生动活性而富于形象性。 2 、合理的想象和虚构。晋语五记:晋灵公使鉏麑刺赵盾。“晨往,则寝门辟点,盛服奖朝,早而假寐。”麑退,叹曰:“赵孟敬哉!不忘恭敬,社稷之镇也。贼国之镇不忠,受命而废之不信,享一名于此,不如死。”这种写法,钱钟书称为“代言法”。 3 、含蓄的讽刺。 晋语八:平公射鹌不死,使竖襄搏之,失。公怒,拘将杀之。叔向闻之曰:“君必杀之。昔吾先君唐叔射兕于徒林,殪以为大甲,以封于晋。今君嗣吾先君唐叔,射鹌不死,搏之不得,是扬吾先君之耻也。君必杀之,勿令远闻。”君忸
7、怩,乃趣赦之。 4、有时在记叙某一国事件时,集中在一定篇幅写某人言行,有向纪传体过渡的趋势。但非独立的人物传记。 5、有些叙事也有情节生动曲折,极富戏剧性的特点。 姜与子犯谋,醉而载之以行。醒,以戈逐子犯,曰“若无所济,吾食舅氏之肉,其知餍乎!”舅犯走且对曰:“若无所济,余未知死所;谁能与豺狼争食?若克有成,公子无亦晋之柔嘉,是以甘食。偃之肉腥臊,将焉用之?”遂行。(国语晋语四)晋语一晋语一 优施教骊姬夜半而泣谓公曰:“吾闻申生甚好仁而强,甚宽惠而慈于民,皆有所行之。今谓君惑于我,必乱国,无乃以国故而行强于君。君未终命而不殁,君其若之何?盍杀我,无以一妾乱百姓。”公曰:“夫岂惠其民而不惠于其父
8、乎?”骊姬曰:“妾亦惧矣。吾闻之外人之言曰:为仁与为国不同。为仁者,爱亲之谓仁;为国者,利国之谓仁。故长民者无亲,众以为亲。茍利众而百姓和,岂能惮君?以众故不敢爱亲,众况厚之,彼将恶始而美终,以晚盖者也。凡民利是生,杀君而厚利众,众孰沮之?杀亲无恶于人,人孰去 之?茍交利而得宠,志行而众悦,欲其甚矣,孰不惑焉?虽欲爱君,惑不释也,今夫以君为纣,若纣有良子,而先丧纣,无章其恶而厚其败。钧之死也,无必假手于武王,而其世不废,祀至于今,吾岂知纣之善否哉?君欲勿恤,其可乎?若大难至而恤之,其何及矣!”公惧曰:“若何而可?”骊姬曰:“君盍老而授之政。彼得政而行其欲,得其所索,乃其释君。且君其图之,自桓叔
9、以来,孰能爱亲?唯无亲,故能兼翼。”公曰:“不可与政。我以武与威,是以临诸侯。未殁而亡政,不可谓武;有子而弗胜,不可谓威。我授之政,诸侯必绝;能绝于我,必能害我。失政而害国,不可忍也。尔勿忧,吾将图之。”第四节 战国策的文学成就战国策是以记载战国时期谋臣策士言行及军国大事为主要内容的史书,是分国记事的史料汇编,共33卷。作者已不可考,大概是秦汉间杂采各国史料编纂而成,先秦已经有不同搜集整理者分别陆续汇集。其内容庞杂,亦有重复、牴牾处,其名或曰国策、国事、短长、事语、长书、修书等,汉代刘向整理,始称战国策。 战国策表现了纵横家思想,反映了纵横家的人生观。 战国策的思想价值,在于它反映了战国时代“
10、士”阶层的崛起。“士贵耳,王者不贵”(齐策四颜斶ch与齐宣王之事)的声音,反映出士人精神的张扬。战国策的文学成就首先表现在人物形象的塑造上。全书对战国时期社会各阶层形形色色的人物都有鲜明生动的描写,尤其是一系列“士”的形象,更是写得栩栩如生,光彩照人。张仪事秦惠王张仪事秦惠王 张仪事秦惠王。惠王死,武王立。左右恶张仪,曰:“仪事先王不忠。”言未已,齐让又至。 张仪闻之,谓武王曰:“仪有愚计,愿效之王。”王曰:“奈何?”曰:“为社稷计者,东方有大变,然后王可以多割地。今齐王臣憎张仪,仪之所在,必具兵而伐之。故仪愿乞不肖身而之梁(魏之大都),齐必即举兵而伐之。齐、梁之兵连于城下,不能相去,王以其间
11、伐韩,入三川,出兵函谷而无伐,以临周,祭器必出,挟天子,案图籍,此王业也。”王曰:“善。”乃具革车三十乘,纳之梁。 齐果举兵伐之。梁王大恐。张仪曰:“王勿患,请令罢齐兵。”乃使其舍人冯喜之楚,藉使之齐。齐、楚之事已毕,因谓齐王:“王甚憎张仪,虽然,厚矣王之托仪于秦王也。”齐王曰:“寡人甚憎张仪,仪之所在,必举兵伐之,何以托仪也? 对曰:“是乃王之托仪也。仪之出秦,固与秦王约曰:为王计者,东方有大变,然后王可以多割地。齐王甚憎仪,仪之所在,必举兵伐之。 故仪愿乞不肖身而之梁,齐必举兵伐梁。梁、齐之兵连于城下不能去,王以其间伐韩,入三川,出兵函谷而无伐,以临周,祭器必出,挟天子,案图籍,是王业也。
12、秦王以为然,与革车三十乘而纳仪于梁。而果伐之,是王内自罢(p)而伐与国,广邻敌以自临,而信仪于秦王也。此臣之所谓托仪也。”王曰:“善。”乃止。(战国策秦策)荆轲刺秦王荆轲刺秦王 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至易水上,既祖,取道,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为变徵之声,士皆垂泪涕泣。又前而为歌曰:“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复为慷慨羽声,士皆瞋目,发尽上指冠。于是荆轲遂就车而去,终已不顾。 荆轲奉樊於期头函,而秦武阳奉地图匣,以次进。至陛下,秦武阳色变振恐,群臣怪之,荆轲顾笑武阳,前为谢曰:“北蛮夷之鄙 人,未尝见天子,故振慑,愿大王少假借之,使毕使于前。”秦王谓轲曰:“起,取武阳
13、所持图!” 轲既取图奉之,发图,图穷而匕首见。因左手把秦王之袖,而右手持匕首之。未至身,秦王惊,自引而起,绝袖。拔剑,剑长,操其室。时恐急,剑坚,故不可立拔。 荆轲逐秦王,秦王还柱而走。群臣惊愕,卒起不意,尽失其度。而秦法,群臣侍殿上者,不得持尺兵;诸郎中执兵,皆陈殿下,非 有诏不得上。方急时,不及召下兵,以故荆轲逐秦王,而卒惶急无以击轲,而乃以手共搏之。 是时,侍医夏无且以其所奉药囊提(d)轲。秦王方还柱走,卒惶急不知所为。左右乃曰:“王负剑!王负剑!”遂拔以击荆轲,断其左股。荆轲废,乃引其匕首提秦王,不中,中柱。秦王复击轲,被八创。 轲自知事不就,倚柱而笑,箕踞以骂曰:“事所以不成者,乃欲
14、以生劫 之,必得约契以报太子也。” 左右既前,斩荆轲。秦王目眩良久。战国策以波澜起伏的情节,个性化的言行,传神的形态和细节来描写人物。作者不满足于平铺直叙,有意追求行文的奇特惊人。战国策在写人上,为以人物为中心的纪传体的成立开创了先例(如冯谖之事) 。战国策在语言艺术上空前成功,说辞主要具有铺张扬厉,气势纵横的特点。策士说辞,多借动物、植物或人们生活中习见的其他事物为喻,秩序渐进地达到辩说目的。常常引用生动的寓言故事,这也是以文学手段帮助说理。这些寓言,形象鲜明,寓意深刻,又浅显易懂。 楚策一载: 虎求百兽而食之,得狐。狐曰:“子无敢食我也,天帝使我掌百兽。今子食我,是逆天命也。子以我为不信,
15、吾为子先行,子随我后,观百兽之见我而不敢不走乎?”虎以为然,故遂与之行。兽见之皆走。虎不知兽畏己而走也,以为畏狐也。行文夸张铺陈,大量运用对偶排比,其叙述语言也长于铺张渲染。 齐人鲁仲连在邯郸,闻之,往见新垣衍,曰:“彼秦者,弃礼义而上首功之国也。彼即肆然而为帝于天下,则连有蹈东海而死耳,不愿为之民也!且梁未睹秦称帝之害故耳,吾将使秦王烹醢梁王!”新垣衍怏然不悦,曰:“先生恶能使秦王烹醢梁王?”鲁仲连曰:“固也,吾将言之。昔者,九侯、鄂侯、文王,纣之三公也。九侯有子而好,献之于纣,纣以为恶,醢九侯。鄂侯争之强,辩之疾,故脯鄂侯。文王闻之,喟然而叹,故拘之牖里之库百日,欲令之死。今秦万乘之国也,梁亦万乘之国也, 俱据万乘之国,各有称王之名;奈何睹其一战而胜,欲从而帝之,卒就脯醢之地乎?且秦无已而帝,则将行其天子之礼,以号令于天下;则且变易诸侯之大臣,彼将夺其所不肖而与其所贤,夺其所憎而与其所爱。彼又将使其子女谗妾为诸侯妃姬,处梁之宫,梁王安得晏然而已乎?而将军又何以得故宠乎?”新垣衍起,再拜,曰:“吾乃今知先生天下之士也!吾请出,不敢复言帝秦矣!” 第五节第五节 先秦叙事散文先秦叙事散文对后世文学的影响对后世文学的影响先秦叙事散文的体例、思想、写作艺术等对后世史传文学的创作有直接启发。先秦叙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企业内部管理的数字化转型实践
- 医疗AI技术发展下的伦理挑战与对策
- 医疗科技革新众筹助力医疗设备研发
- 医疗信息化系统构建智慧医疗生态圈
- 高血压健康知识讲座总结模版
- 土木工程生产实习5000字个人总结模版
- 供应链金融的新纪元-区块链技术发展研究
- 区块链技术在供应链物流中的应用
- 电力公司女职工培训工作总结模版
- 全案设计代购合同范例
- 2025公务员行政能力测试题及答案
- 2025年北京市顺义区一模九年级道德与法治试题(含答案)
- 银行业金融机构高管任职资格考试多选题题库及答案
- 2025年一级注册建筑师《设计前期与场地设计》考试真题卷(附答案)
- CNAS-CC106:2023 CNAS-CC01在一体化管理体系审核中的应用
- 全能型供电所岗位知识(知识)考试题库(含答案)
- 华大新高考联盟2025届高三4月教学质量测评化学+答案
- 2025年中国防晒护理洗发露市场调查研究报告
- 建筑材料租赁标准合同范本7篇
- 2025-2030中国太阳能照明系统行业市场发展趋势与前景展望战略研究报告
- 国家电网招聘考试(金融类)专业考试历年真题及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