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教育部全国初中毕业、升学考试物理评价组全国中考物理试题分析朱 行 建一、评价标准1、从物理课程目标看评价要求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态度、情感与价值观题目不能脱离实际,应注重考查应用性较强的知识、要着重评价学生学习基本概念和规律注重评价学生学习活动时的过程,注重学生在实践能力、信息能力和交流能力、思维能力、提出问题的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应注重学生对科学技术与社会问题的态度,即关注程度2、教育部评价标准 根据学科教学大纲命题,严禁出偏题、怪题和人为编造的繁难试题; 联系学生生活实际,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的基础知识和技能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尤其应注重探究意识和实践能力的考查; 试题有利于引导学
2、生改变学习方式和促进教师改变教学方式。就科学学科而言,要求试题体现综合性,在具体情景中注重考查学生对基本概念和原理的理解; 注意联系生活实际,加强科学精神、科学态度和科学探究能力的考查; 在实验试题中应兼顾实验基本知识的考查,注意设置开放性的实验题。3、物理学科评价标准的细则(1)考查物理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试题,其呈现方式应有较具体的问题情境,具有新颖性。(2)试题应强调应用性,注意理论和实际的结合。注重联系社会、生产和生活实际,试题中涉及的物理情境应真实,应能有效地考查学生应用物理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3)实验试题设计应合理,应能确实考查学生的实验能力。(6)综合性试题注重学科的内在
3、联系和知识的综合,能引导学生对所学知识适当的重组与整合。综合性试题材料不应人为拼凑,要能有效地考查学生的阅读、收集信息、理解、表达、分析、综合能力。能注意到学科间的联系。(5)开放性试题设置要合理,确实具有条件开放、过程开放、结论开放的特点,不追求形式开放,试题留给学生自由发挥的余地较大,确实有利于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和创新能力。(4)试题能考查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科学探究能力的考查应根据具体情境,合理地考查科学探究的各个要素,但不宜把探究要素作为知识点进行考查。(7)试题要具有教育性。试题应注意体现积极的价值取向,强调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强调人与自然、社会协调发展的现代意识。(8)
4、试题要具有时代性,能关注社会热点、焦点问题,以引导学生关注国家、人类和世界的命运。(9)试题应无科学性错误。二、典型试题分析1、基本知识与技能的考查反映学科的内在联系初中与高中相关的潜能符合课程标准的要求选择终生发展的必备知识考查目标认识应用解释现象概念规律 例题1-1 :(上海市)如图所示,被誉为“沙漠之舟”的骆驼站在水平沙面上,它的质量为400千克,每只脚掌的面积为210-2米2。问:(1)骆驼对沙面的压力为多大?(2)骆驼对沙面的压强为多大?(3)骆驼的脚掌约为马蹄掌的三倍,这样大的脚掌有什么好处?答案:略点评:动物是初中学生所喜爱的。它们身上有许多可以用物理知识解释的特征。本题的设计正
5、是以此为入手,较好的把压力与压强的关系作为知识的考查而融于动物的身上。试题情景真实,图文并茂,给学生的亲切感,以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从生活与自然走向物理是新课程所提倡的理念。 点评:超是医院中常用的设备之一,有的考生可能用过它来检查身体,但是对于它的基本原理却未必明白运用所学的物理知识解答身边的问题是新的教学理念之一此题起到很好的引导作用 例题1-2:(荆州市)“B超”是利用超声波来诊断病情的,但是人们却听不到它发出的声音,这是因为A声音太小; B超声波无法传到人耳; C超声波的频率小于人耳能听到的声音的频率;D超声波的频率大于人耳能听到的声音的频率。答案:D2、联系生活、生产和生活实际情
6、景情景:真实、实际的 、科学想象的生活生活:贴近学生实际社会社会:联系重大的、热点的与焦点的事件, 具有时代气息与教育意义技术技术:反映学生的认知特点 例题2-1: (安徽省)今年3月下旬,香港淘大花园爆发“SARS”,经香港卫生署及世界卫生组织的调查,发现引起淘大花园“SARS”病毒大面积传播的原因之一是:当地一些家庭很少使用地漏排泄地面上的污水,从而造成与卫生间地漏相连的U型存水弯头内没有存满足够的水,有的甚至是干的,因此不能正常发挥作用。 请你从物理学的角度对上述事件的原因作出简要分析。点评:本题立意真实,也是世界关注的热点问题,具有较高的教育价值。试题通过香港淘大花园的SARS病毒传播
7、原因的调查,运用物理学的知识解开了病毒传播之谜,使同学们能深刻的体会到物理学的作用。且还要求运用比较准确的科学语言去描述物理现象,这也是科学素养的体现。 答案:U型存水弯头是一个连通器,正常使用时应充满水,这样就可以把地漏与下水道的空气隔开。若U型存水弯头内没有存满足够的水,甚至是干的,就使得住户卫生间的地漏与室外下水道相通。淘大花园就是这种情况,以至造成带有“SARS”病毒的空气或水滴在进入下水道后,通过U型弯头进入其他住户的卫生间,从而造成SARS病毒大面积传播。点评这是科学构想,而所用到的物理知识可以在初中物理内容中寻到。试题将触发学生想象的思维,培养他们的创造能力。这类试题注意培养相信
8、科学的品质,注意与现代科技和一些科学设想相联系,培养学生重视科技、具有科学构想精神。 例题2-2 :(南通市)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为ms。研究表明,阳光照射到物体表面上时会产生压强,其值约为9106Pa。科学家设想制造出“太阳帆”,在太空中利用太阳光的压力来推动航天器的航行。上海市宇航协会曾设计出边长为110m的正方形“太阳帆”,该“太阳帆”在太空中所受阳光的压力约为N。答案:3108,0.1089。3、实验能力考查 开放型开放型。如条件开放型(对实验条件不加限制),操作方法开放型(对操作方法不加限制),目标开放型(即对实验中可能产生的目标结果多方位地进行估测)。 实验设计型实验设计型。如实验
9、方案或方法的设计、实验原理的设计、实验装置的设计与实验操作步骤的设计等。 故障分析型故障分析型。如故障的判断、原因分析以及排除故障的方法与手段。 实验报告分析型实验报告分析型。如给学生一份不完整的实验报告,真实地再现实验过程,综合考查学生对实验原理的理解、仪器的使用、分析故障和误差的能力。 思维分析型思维分析型。如实验方案的评价,实验操作步骤的评价与判断,实验数据的整理与加工、问题解决过程的分析与判断等。 科学方法考查型科学方法考查型。如控制变量法、图线法、逐差法、黑箱法等科学实验方法。点评:弹簧测力计是中学实验中常用的仪器,也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仪器。但对它的制作过程却不易引起中学教学的注
10、意。本题正是从这一角度出发来设计考查弹簧测力计的测量原理及其步骤,这就要求在教学中要注意引导与培养学生就地取材自己动手的习惯,使学生乐于从一些常见的低成本的材料中制作简单的仪器进行实验,增加对物理学习的亲近感。 例题3-1 :(宜昌市)如图6是小丽同学用一根弹簧、一块硬纸板、一个挂钩自制的弹簧测力计。(1)怎样标出此测力计的刻度值?说出你的方法。 (2)如果此测力计的量程为3N,现给你一把轻质米尺,怎样准确测出重约5N的物体的重力?说出你的方法。答案:略乙组:赵亮小组设计方案器材:已知电阻R0、电流表、开关、电源(电压未知)、未知电阻Rx、导线电路图:设:电流表读数:S断天为I1;S闭合为I2
11、 例题3-2 (镇江市)物理课上王老师请同学们设计一个测出未知电阻Rx的电路,各组同学都提出了自己的设计方案,下面是其中两组同学的实验方案:甲组:张睛小组设计方案器材:电压表、电流表、变阻器、开关、电源(电压未知)、未知电阻Rx、导线电路图:设:电压表读数是U,电流表读数是IA、请你写出未知电阻R的表达式;甲组:Rx 乙组:RxB、请你对以上两组电路设计作出简要评价: 答案:(略)点评:本题依据所学的电学基本理论,在弄清电路设计的基础上根据所测出的物理量进行电阻的测量,更重要的是对两种方案进行评价,评价的基础仍是实验测量误差的理论,用文字进行描述。这一题型的运用具有开创性,能测试深层次的思维能
12、力。这就要求在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合作与交流的能力,这是新课程理念所强调的,即在教学中要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4、开放型试题分类:条件开放 过程开放 结论开放(1)联系生产与生活实际(2)实验问题(3)黑箱问题(4)利用情景假设(5)利用小制作(6)自编试题点评:该题具有很大的开放性。学生可以利用仅有的材料,根据自己的思考,赋予不同的条件、情景,设计不同的要求,达到不同的目的,既培养学生发散思维,也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例题4-1 (河南省)用身边的器材做实验,探究物理规律,是学习物理的好方法。用一个圆柱形玻璃杯、一块厚海棉和水,就可做不少实验,请你写出其中两个,说明实验方法及研究的问题。实验一:
13、_实验二:_答案:手压海棉,海棉变形。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将玻璃杯放在海棉上,向杯中倒水越多,海棉形变越大。说明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压力的大小有关。将手指插入玻璃杯的水中,透过玻璃杯观察手指的变化。研究光的折射现象。 例题4-2 :(广东省)图是一个电水壶。结合你所学的物理知识和对电水壶的了解,就电水壶的结构或使用过程的具体情况,从力学、热学、电学的角度分别提出一个与物理有关的问题,并针对所提出的问题做出解答。示例:力学问题:烧水时,水壶里的水不能灌得太满?答:不能,否则水受热膨胀会溢出,可能会引起漏电。(1)力学问题:_答:_(2)电学问题:_答:_(3)热学问题:_答:_答案:(略)点评
14、:试题来源于生活。电水壶是科学技术的产物,其使用中又设计节能、安全等问题。由于它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因此,它应该引起人们的关注。物理学可以对此有较为深入地认识。试题的要求具体、合理,符合学生的认识水平。对教学有很好的启示作用。 5、科学探究根据一段话提出问题根据某现象提出猜想和假设根据猜想、实验现象(数据)等进行分析论证、得出结论根据实验探究要求、设计步骤、确定器材根据探究得出的结论进行评价交流科学方法类比、控制变量、等效、转换、比较、模型、分类、理想实验法答案:(略)点评:物理学的一个重要方法就是“猜想实验验证”,许多定律的发现正是沿这这样一条道路。题目给出一个猜想要求学生设计实验进行验证,
15、让学生经历科学家发现重要物理规律的思维过程,具有较大的开放性。而且要求学生自己设计记录数据的表格,通过这一点能很好地考查学生的解决问题的思路。 例题5:(天津市)在一定的拉力范围内,弹簧受拉力时伸长的长度可能与所受拉力的大小成正比。为了验证这个猜想,给你一根弹簧、一个铁架台、一把较长的刻度尺和几个相同质量的钩码,请你用这些器材设计一个实验验证这个猜想。要求写出实验步骤和需要测量的数据,并设计一个记录数据的表格。6、课外材料题提取信息、分析信息与应用信息的能力主要形式:文字、图表与物理问题有关贴近学生生活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具有教育价值例题6-1:(昆明市)小明同学在语文课上作了一篇关于云南“过桥
16、米线”的说明文,现摘录如下:“过桥米线”是云南传统的名特小吃。烹饪它的方法是:将刚沸腾的鸡汤盛到一个大碗里,然后舀一勺热油进碗里,在汤的表面很快就形成了一层厚厚的油膜,此时把事先备好的生肉片等升食依此放进碗里,令人惊奇的是从表面上看去连热气都不冒的汤实际上却将升肉片都烫熟了。请你应用学过的物理知识对上文中所描述的有关物理现象作出合理正确的解释(要求说出并解释两个物理现象)答案:(略)点评:结合当地的特色小吃出题,首先能够给学生在答题过程中带来亲切感,缓解考试压力。学生可能都吃过“过桥米线”,但是不一定都思考过其中的物理原理,提出学生以前“司空见惯”但没有仔细思考过的问题,能够激发学生思考探究的
17、兴趣。试题取材于当地为人熟知的生活现实,透过非常熟悉的现象,力图从科学的角度加以认识,这本身就是有意义的事情。 例题6-2 :(烟台市)阅读材料黑色花为什么很少见我们生活在姹紫嫣红,色彩缤纷的花的世界里,但是我们看到的黑色花却很少。植物学家对四千多种花的颜色进行了统计,发现只有8种黑色花,而且还不是纯正的黑色,只是偏紫色而已。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原来花的颜色与太阳光及花瓣反射、吸收光有关。太阳光是由七色光(红、橙、黄、绿、蓝、靛、紫)组成。光的颜色不同,其热效应也不同。有色不透明物体反射与它颜色相同的光,吸收与它颜色不同的光。黑色物体吸收各种颜色的光。花瓣比较柔嫩,为了生存,避免受高温伤害
18、,它们吸收热效应较弱的光,而反射热效应较强的光。这就是我们看到红、橙、黄色花多,而蓝、紫色花较少的缘故。若吸收七种色光,受高温伤害就更大,花也更难生存,所以黑色花很少。请回答下列问题:(1)红花反射什么颜色的光,吸收什么颜色的光(2)材料中提到“光的颜色不同,其热效应也不同”,请你比较红色光与蓝色光的热效应强弱。(3)材料中没有提到白花,请你判断白花反射、吸收色光的情况。答案:(略)点评:这是一道人文气息较强的题目,整个题目中没有出现一个物理公式,都是文字叙述,对学生的阅读能力提出了较强的要求。同时材料新颖有趣,能引起学生的兴趣,扩大学生的知识面。这也是典型的科普小论文,描述了自然现象中花色的
19、奥秘。我们生活在花的世界里,你注意过文中提到的现象吗?当然,进一步去探究其中的奥妙更可贵了。这一部分内容,初中阶段是作为选学的,而以试题的这种形式出现,丝毫没有超纲的问题,反倒可以引导学生看一看选学的内容。7、学科渗透与文科综合重点是从物理学角度去认识强调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整合, 强调人与自然、社会协调发展的现代意识强调与理科综合反映学科间的内在联系例题7-1 :(湖北省十堰市)阅读材料:电流对人体的作用特征(节选)电流/mA作用特征508090100300以上呼吸麻痹,新房开始震颤呼吸麻痹,延续3s就会造成心脏麻痹作用0.1s以上时,呼吸麻和心脏痹,机体组织遭到电流的热破坏表中所列作用特征
20、,是根据触电事故的统计资料分析得来的。而且还发现:在最不利的情况下,人体的电阻只有1000左右。如果人体直接与家庭电路输电线接触(220V),这时通过人体的电流是多大为什么在这种情况下易造成触电事故导致死亡?答案:(缺)点评:触电是极其危险的事情,而又是很常发生的事情。物理学对触电的认识,如果能结合生物知识综合进行,就显得具体而深刻得多,这会使学生意识到各门学科都有它认识问题的角度和有效性,综合地看问题才全面。本题的综合实际、合理。 点评:这也是物理学与生物学结合较好的试题,今年许多地方也都采用了类似的试题。新课程提倡对某一具体问题尝试用各种学科知识加以认识,进行比较,有所体验,形成合理的知识
21、结构。 例题7-2 :(山东省潍坊市)我们每时每刻都要呼吸,利用胸部扩张和收缩呼吸的方式叫胸式呼吸,能正确描述胸式呼吸动作的是A吸气时胸部扩张,肺内气压低于大气压。B吸气时胸部收缩,肺内气压低于大气压。C呼气时胸部扩张,肺内气压高于大气压。D呼气时胸部收缩,肺内气压高于大气压。答案:AD三、值得探讨的几个问题1、关于探究性试题的取材问题关于探究性试题的取材问题2、关于科学方法的考查问题关于科学方法的考查问题三、值得探讨的几个问题1、关于探究性试题的取材问题关于探究性试题的取材问题3、关于实验题数据设计问题关于实验题数据设计问题2、关于科学方法的考查问题关于科学方法的考查问题三、值得探讨的几个问
22、题1、关于探究性试题的取材问题关于探究性试题的取材问题3、关于实验题数据设计问题关于实验题数据设计问题4、关于生活中的物理问题关于生活中的物理问题2、关于科学方法的考查问题关于科学方法的考查问题三、值得探讨的几个问题1、关于探究性试题的取材问题关于探究性试题的取材问题3、关于实验题数据设计问题关于实验题数据设计问题4、关于生活中的物理问题关于生活中的物理问题5、关于开放性试题关于开放性试题2、关于科学方法的考查问题关于科学方法的考查问题三、值得探讨的几个问题1、关于探究性试题的取材问题关于探究性试题的取材问题3、关于实验题数据设计问题关于实验题数据设计问题4、关于生活中的物理问题关于生活中的物
23、理问题5、关于开放性试题关于开放性试题6、情景的真实性问题情景的真实性问题2、关于科学方法的考查问题关于科学方法的考查问题三、值得探讨的几个问题1、关于探究性试题的取材问题关于探究性试题的取材问题3、关于实验题数据设计问题关于实验题数据设计问题4、关于生活中的物理问题关于生活中的物理问题5、关于开放性试题关于开放性试题6、情景的真实性问题情景的真实性问题7、能力技能化问题能力技能化问题2、关于科学方法的考查问题关于科学方法的考查问题三、值得探讨的几个问题1、关于探究性试题的取材问题关于探究性试题的取材问题四、关于试卷能力结构的探讨 传统的考试评价方式只考查学生掌握知识的量,如统计试卷中各个知识
24、点的覆盖率,这好比评价一座建筑,只看用料多少而不管其结构设计,而新课程的评价观主张对学生学习的质量进行全面评价,不仅要反映学生在认识方面的量的增长,更要反映对知识的运用能力,即质的变化。那么在中考试卷设计时就要考虑应考查什么样的能力目标,试题应如何命制,试卷应具有什么样的能力结构。 高考物理根据美国测验专家布鲁姆的理论确立了能力考查的目标,但这一体系对中考不太适用,如在初中物理中用到的数学知识较简单,故运用数学工具处理问题的能力目标显然就不可取,再者这一体系能力目标的划分层次不够清晰,如理解能力和分析能力,就某一道题目而言很难回答考查的是理解能力还是分析能力,因此在命题实践中不易操作。因而中考
25、试卷不能简单套用高考试卷的模式做法。而新的课程标准对知识与技能划分为了解、认识、理解和独立操作四级水平层次,对过程与方法划分为观察能力、提出问题的能力等六级水平层次,对体验性要求划分为经历、反应和领悟三级水平层次。这一体系的目标关系是相互平行和独立的,不是由低到高的台阶,如知识和技能,过程与方法不能说哪个目标高低,且每一目标划分过细。因而作为考试设计可以将上述目标作为理念渗透到试题中去,但作为试卷考查的能力目标显然有失偏题,也不易操作。 美国学者琼梅克教授依据能成功地解决复杂问题的人,就是高能力的人的能力观,创立了以培养和评价学生能力为目标的“问题体系”,这个体系以“问题”为中心,以“方法”为
26、中介,以“答案”为结果,根据学生的能力的发展水平构建了五个层次的练习。具体划分如下:问题体系表问题方法答案第一层次教师已知已知已知学生已知已知未知第二层次教师已知已知已知学生已知未知未知第三层次教师已知一系列 一系列 学生已知未知未知第四层次教师已知开放 开放 学生已知未知未知第五层次教师未知未知未知学生未知未知未知 梅克教授创立的能力评价新工具,以多元智能理论为指导,具有鲜明的实践性,与我国现在开展的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为核心的新课程目标是一致的,它有机地将题目设计的问题(涉及到知识)、方法(涉及到过程)、答案(涉及到体验交流)结合在一起,并构成了中低到高的台阶式能力层次结构体系,为
27、中考物理试卷的设计指明了方向。 为了验证这一评价工具在中考物理试题中应用的有效性和可行性,我们对安徽省2003年中考物理试卷运用教育测量与统计的理论进行了量化分析,将在安徽省宣城市收集到的1300个样本的考试数据输入计算机,由SPSS统计分析中的主成份因素分析发现,全卷26道题目共考查了五个主要能力因素成份。根据每道试在所属能力层次上的因素负荷,将全卷的能力层次结构划分如表所示:能力层次结构划分表层次题号题数第一层次 11、12 2第二层次 9、10、13、15 4第三层次 8、14、16、18、19、21、22 7第四层次 1、3、6、7、17、20、25 7第五层次 2、4、5、23、24
28、、26 6 上表中的能力层次因素与“问题体系”表中的能力层次是否一致呢?这就需要我们从上表中的每一层次中的试题找出它们共同的特征,再来判断两者的吻合程度 由上表知,属于第一层次的试题共有11、12两道题,这两道题目的共同特点问题较简单,方法是已知的,答案也非常明确。如第12题:“能源危机”是当今世界各国共同面临的问题,对此,以下措施可行的是 A、人人都要自觉做到节约用水、节约用电,不浪费和 人为毁坏物品B、关闭现有的火力发电站C、各地都要新建水力和风力发电站D、停止使用石油资源,而以核能和太阳能取代 本题的问题是学生非常熟悉的,节约能源的判断方法也是已知的,答案就显而易见了。 属于第二层次的试
29、题共有4题,这些试题的共同特点是问题是已知的,但解决问题的方法对学生的隐蔽的,答案通常是封闭唯一的。如第13题: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A、温度高的物体比温度低的物体含有热量多B、温度从高温物体向低温物体传递C、热量从高温物体向低温物体传递D、热量从热量多的物体向热量少的物体传递 本题考查的是比较温度与热量两个物理概念,若学生没有掌握这两个概念之间的区别,就找不出判断的方法,也就不能作答。由于方法唯一,故结果唯一。因此选择题较多。 属于第三层次的试题共有7题,它们的共同特点在解决问题时,要用到一系列的方法,可以得出一系列的答案。如第22题:按图示电路对额定电压为3.8V的小灯泡进行实验时,测得5组实
30、验数据,并记录在表中,同时记录了小灯泡亮度变化情况次数12345U/V 3.0 3.5 3.8 4.0 4.5 I/A 0.28 0.30 0.31 0.32 0.34 亮度 增加 请你仔细分析实验数据和实验现象,回答以下问题:(1)小灯泡的额定功率是 W;(2)小灯泡亮度变化规律是 ;(3)除了表格中列出的数据和现象外,你还能发现的问题是 。 本题试题设计三个问题,是多元的,第一个问题运用功率的公式求解方法,第二个问题是观察图表发现灯泡亮度随电压或电流的增大而增加,用的是读取信息和推理的方法,第三个问题是比较每次的电压与电流之比,比较发现电阻是变化的,用的是比例定义法和比较法。 这样就可以得
31、出一系列的答案。当然本层次中也有几道选择题,可以根据不同的方法来设计不同的选项,考查学生的能力。 属于第四层次的试题共有7题,它们的共同特点是方法和答案都是开放的。如第20题:“铅球是用纯铅制成的吗”?体育课后同学们提出了疑问,请你设计一种鉴别方法来探究这个问题(假设铅球是实心的)(1)写出所需的实验器材;(2)简要写出相应的实验步骤。 本题要求学生选取实验器材,设计实验方案,是典型的探究性试题,其方法和答案对学生来说都是未知的,开放的,有利于考查学生的能力水平。这一层次的试题通常是主观题。 属于第五层次的试题共有6题,它们的共同特点是从问题到方法和答案均是未知的,要求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分析问
32、题并解决问题。这是能力的最高层次。如第5题:你做过“火花放电”实验吗?请列举一个与“火花放电”原理相同的现象: 本题学生首先要弄清“火花放电”的原理,然后自己提出问题,再分析提出问题其原理是否是“火花放电”的原理(逻辑分析方法),最终才能确定答案的正确性。这从问题、方法到答案均是开放的。 再如第26题:今年3月下旬,香港淘大花园瀑发“SARS”,经香港卫生署及世界卫生组织的调查,发现引起淘大花园“SARS”病毒大面积传播的原因之一是:当地一些家庭很少使用地漏排泄地面上的污水,从面造成与卫生间地漏相连的U型存水弯头处没有存满足够的水,有的甚至是干的,因此不能正常发挥用。请你从物理学的角度对上述事
33、件的原因作出简要分析。 本题要求学生自己提出U型管是一个连通器,再运用其原理即两管中水位等高的方法来分析,即正常使用时应充满水,这样就可以把地漏和下水道的空气隔开。若U型管水弯头内没有仔满足够的水,甚至是干的,就使住户卫生间的地漏与室外下水道相通,造成病毒大面积传播。 根据以上分析,通过对2003年安徽省中考试题的统计分析得出的五个层次试题所代表的共同能力特征与梅克教授提出的“问题体系”的能力层次完好的吻合。这说明运用“问题体系”这一能力评价工具在中考命题中是有效、可行的。它不仅解决了新课程理念下中考命题所要考查的能力目标,(五个层次的含义)也指出了试题考查的质的能力结构(试卷设计应包括五个层
34、次的试题),更为重要的是这一理论为我们科学地编制试题提供了一种通俗易懂的方法。也为我们今后科学地评价试题指明了方向。当然在试卷中每个能力层次中应包括多少数量的试题来构成全卷,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谢 谢 近两年各地在探究性试题的编制上积极探索,命制了一些较好的典型题目,达到了考查的目标。但是在试题的内容取材上有较多的高中内容,它们涉及全电路欧姆定律、斜抛、动量定性等高中的难点内容,要求学生必须掌握有关高中的知识才能解答问题。这种表面探究的问题,脱离了初中学生的认知水平,试题难度过大,影响了试卷的效度和信度,没有达到考查的目标。这种把高中内容作为探究项目的试题一旦漫延,将会给初中物理教学带来不利的
35、影响。 例1:在“用电压表测电压的实验”中,晓聪同学先测得电池组两端的电压为3.0V,然后将两只灯泡L1、L2并联在电池组两端,测得L1、L2两端电压U1、U2均为2.5V,如图所示,由此得到:并联电路中,各支路两端电压 。此时他发现了问题,并联的两个灯泡的电压小于3.0V,O.5V的电压哪里去了呢?经过分析与检查,他提出猜想:电池内部可能有电阻。如果是这样的话,我们把并联的两个灯泡等效成一个电阻,则电池内部电阻与这个等效电阻相当于是 联的 (填“串”或 “并”),这个内电阻就应分得一定的电压。根据欧姆定律,若增大外部电路中的电阻,电路的总电流就会 ,电池内部分得的电压就会 ,那么,外部电路得
36、到的电压就会 。(填“增大”、“减小”,或“不变”)想到这,他立刻找来了滑动变阻器,设计了一个电路,进行实验,结果与猜想完全一致。他高兴极了喜悦过后,他又有了新的思考,提出了新的问题。请你: (1)在右边的虚线框内画出他设计的电路图。 (2)你猜他又提出了什么问题本题涉及全电路欧姆定律的知识,是高中教学的一个难点,如果对这一知识不了解,更作答本题是较难的。本题设计没有起到考查学生科学探究的目的。 新课程将“过程与方法”作为重要目标之一,各地试卷也将这一目标作为考查的重要方面编制了许多优秀的试题。但是“过程与方法”是紧密结合在一起的,即试题编制应在考查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渗透科学方法的考查,而
37、不是将两者分离,刻意去设计纯方法性的试题,将科学方法作为一种知识的内容要求学生去记忆。这种将方法异化为知识的考查显然是不可取的,它不符合新课程的教学理念。例:下列四组连线情况完全正确的是D、物理学习中的科学方法在研究多个用电器组成的电路时,引入总电阻 控制变色法研究滑动磨擦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类比法研究形成电流的原因时,电压对照水压 等效法本题的设计脱离了具体的物理情景,没有在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行方法的考查。这只是考查学生的记忆能力,不能起到考查学生应用科学方法的能力。 实验是研究物理学原理规律的重要方法,人们在设计实验研究问题时,要考虑到如何控制实验条件,尽量减小实验误差,使测量的数
38、据能反映出物理学的原理与规律。可以说实验数据的准确程度对物理学的原理与规律有直接的影响,这一点大量的物理学史中有过经验和教训。因而,在命制中考试题时,不能随意想象或杜撰有关实验数据,这是不符合实验规律的。例:在“观察水的沸腾”实验中,当水温升到90时,随着加热过程,每隔1min记录一次水的温度,某同学记录的数据如下表:(1)根据记录,在图16中画出水的沸腾图像。(2)试根据实验现象归纳水沸腾时的特点: ; ;时 间(min)0123456789温 度()9092949698100 100 100 100 100 本题题中的实验数据是人为编造的,过于理想化,开始每隔一分钟升高2度,这和实际情况不
39、相符合,容易给学生误导,不利于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新课程将“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定位于课程理念,各地试卷都普遍设计了来源于学生日常生活中的试题,丰富了试题的内涵。但是在试题取材时,应选择那些与物理现象、原理或规律联系较紧密的问题,且要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而不是那些表面与物理有联系,实质毫无关系的问题,或是将不相干的问题硬拼凑在一起。这种片面追求与生活相联系的试题是不可取的。例:一些民间俗语常蕴涵着丰富的物理知识,下列四句俗语中对应的物理知识不正确的是A、 四两拔千斤杠杆原理B、 磨刀不误砍柴工减小受力面积,增大压强C、 坐井观天光的反射D、 一个巴掌拍不响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本题的四个俗语在日常生活中都不是描述物理概念和原理的,人们在使用这些语言时,其真正的含义与物理学毫无关系。显然这种硬联系是牵强附会的。 开放性试题具有考查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特点,有利于学生充分发挥思维的空间,真正避免了死记硬背。开放性试题的形式有条件开放、过程开放和结论开放三种。 就其开放的程度而言,它可以有全开放和半开放两种。但问题是试题的开放性程度越高,其评分标准的把握就越难,而且前开放性试题的评分标准在中考范围内尚无系统的研究。为了提高试卷的效度和信度,开放性试题设计应为半开放性,或称之为收敛性开放,即在某一方面开放,以利于控制评卷误差。 例:在日常生活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民法典特色课件
- 山西省太原市育英中学2026届化学高二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含答案
- 现代管理培训小知识课件
- 2026届江苏省南京一中高一化学第一学期期中达标检测试题含解析
- 民法典模板课件
- 2025年注册电气工程师考试电气设计专项训练考前冲刺卷
- 2025年公务员行测申论写作专项训练卷 文体写作技巧
- 2025年公务员考试行测常识判断时政热点专项训练
- 2025年公务员行测地理知识专项训练冲刺押题
- 2025年春季初级经济师职业资格考试 经济基础知识考前冲刺押题试卷
- 汉字形旁分类及其组字表
- 微创外科课件
- 静配中心应急预案处理流程
- GB/T 21977-2022骆驼绒
- 心理-认识过程课件
- 静脉治疗护理质量评价标准
- 水电清包工合同(3篇)
- 《ACT就这么简单》课件
- 农机行政处罚流程图
- 沥青混合料低温弯曲试验2002363
- 盘阀结构和原理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