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选择理论_第1页
公共选择理论_第2页
公共选择理论_第3页
公共选择理论_第4页
公共选择理论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章公共选择理论第一页,共39页。目 录第一节 公共选择理论第二节 公共选择主体的行为分析第三节 公共选择的方式与规则第四节 政府实力与公共治理第二页,共39页。第一节第一节 公共选择的理论公共选择的理论 公共选择理论第一次将经济学的理论和分析方法引入对政治决策过程的分析,开启了政治和公共政策研究的经济学途径,并成为社会科学研究的基本范式。 一、公共选择理论的起源一、公共选择理论的起源 1929年至1933年经济大萧条促使凯因斯主义盛行,资本主义世界在经济领域大行政府干预主义之道。国家干预在促进经济复苏与繁荣的同时,也暴露出其弊端。由此,激发了西方学术界对于政府和公共部门经济理论的研究。第三页

2、,共39页。1948年,“公共选择理论之父 ”,英国经济学家邓肯布莱克发表了公共选择理论的奠基之作论集体决策原理;1954年,美国著名经济学家詹姆斯布坎南 发表社会选择、民主政治与自由市场 ,1962年布坎南与戈登塔洛克合著出版同意的计算立宪民主的逻辑基础,奠定了公共选择理论的方法论基础,被认为是公共选择理论的里程碑。1951年,肯尼迪约瑟夫阿罗出版社会选择与个人价值,提出了著名的“阿罗不可能定理” ;1957年,公共行政学家唐斯所著的民主的经济理论提出了中间投票人定理,该定理已经成为解释政治选举现象的经典理论 。第四页,共39页。 公共选择理论是公共选择理论是20世纪世纪50年代由公共选择学

3、年代由公共选择学派建立和发展起来的西方经济学理论,是一门派建立和发展起来的西方经济学理论,是一门介于经济学和政治学之间的新的交叉学科,是介于经济学和政治学之间的新的交叉学科,是对非市场决策的经济学研究或是把经济学运用对非市场决策的经济学研究或是把经济学运用于政治科学的分析。于政治科学的分析。第五页,共39页。n代表人物:代表人物: 英国北威尔士大学的经济学教授邓肯英国北威尔士大学的经济学教授邓肯布莱克布莱克(Duncan Black,19081991年年)被尊为被尊为“公共选择理论之父公共选择理论之父”,他于,他于1948年发表的年发表的论集体决策原理论集体决策原理一文为公共一文为公共选择理论

4、奠定了基础。选择理论奠定了基础。第六页,共39页。 公共选择理论的领袖人物为美国著名经济学家公共选择理论的领袖人物为美国著名经济学家詹姆斯詹姆斯布坎南,他因在公共选择理论领域布坎南,他因在公共选择理论领域中的建树而获得中的建树而获得1986年度诺贝尔经济学奖。年度诺贝尔经济学奖。同意的计算同意的计算、 赤字中的民主赤字中的民主、民民主进程中的财政主进程中的财政、自由市场与国家自由市场与国家等等 。第七页,共39页。 詹姆斯布坎南,因在公共选择理论方面的建树,尤其是因提出并用经济学方法论证了政治决策理论的契约和宪法基础而获得1986年度诺贝尔经济学奖。第八页,共39页。n 关心的主题:关心的主题

5、: 始终是国家和社会中的个别成员的偏好与始终是国家和社会中的个别成员的偏好与政府作出的公共选择之间的关系政府作出的公共选择之间的关系第九页,共39页。n 回答的问题:回答的问题: 当个人面临对资源的公共使用作出决策时,不当个人面临对资源的公共使用作出决策时,不同的制度规则如何使个人的成本同的制度规则如何使个人的成本收益计算收益计算发生变化?给定的制度规则如何影响个人的选发生变化?给定的制度规则如何影响个人的选择行为?如何制定制度规则以使人们对资源的择行为?如何制定制度规则以使人们对资源的公共使用的选择达到最优?公共使用的选择达到最优?第十页,共39页。n 主要的贡献:主要的贡献: 共公选择理论

6、将应用于市场的成本共公选择理论将应用于市场的成本效效益等微观经济分析方法,引入到政府公共益等微观经济分析方法,引入到政府公共决策过程这一政治市场,为考察市场运行决策过程这一政治市场,为考察市场运行和政府的政治行为找到了一个统一的标准和政府的政治行为找到了一个统一的标准。第十一页,共39页。二、理论方法二、理论方法 詹姆斯布坎南:“公共选择是政治上的观点,它以经济学家的工具和方法大量应用于集体或非市场决策而产生。”理性经济人的基本假设和成本收益的经济分析方法 经济市场 政治市场消费者厂商选民利益集团政治家官僚第十二页,共39页。 经济市场经济市场政治市场政治市场 消费者消费者选民选民 企业家企业

7、家政治家政治家 私人品私人品 公共品公共品 钞票钞票选票选票 交易制度交易制度选举制度选举制度第十三页,共39页。公共选择理论在方法论上的突破:1、政治学的理性经济人假设前提 。2、个人主义的方法论 。3、用交易关系分析政治过程 。第十四页,共39页。 三、政治均衡三、政治均衡 政治均衡,在政治决策过程中,通过公共选择所实现的结果 。 政治均衡政治均衡:是指在政治决策过程中,通过政治博弈最终使选民、政治家和官员的选择达到一致的政治稳定状态,它是政治市场供求双方力量与利益平衡的结果。 并非所有的政治均衡都是有效率的 ,政治失效政治失效是政治市场中的政治选择结果偏离了社会福利最大化目标,大多数选民

8、因这一选择结果而利益受损。第十五页,共39页。第二节第二节 公共选择主体的行为分析公共选择主体的行为分析一、选民的行为动机分析一、选民的行为动机分析 根据公共选择理论,选民参加政治活动是出于利己的动机而非为了公共利益,因此,利己的理性必然使选民计算自己参与政治活动的成本和收益。 唐斯的“理性选民假说”认为: 选民预期的效用函数为 EU=pU(x)-C第十六页,共39页。二、利益集团的行为动机分析二、利益集团的行为动机分析 利益集团,利益集团,布莱克维尔政治学百科全书将其定义为:致力于影响国家政策方向的组织,他们自身并不图谋组织政府。 利益集团的特征: 1、有共同的利益和目标; 2、具有一定的组

9、织性; 3、具有影响政治决策的能力。 利益集团希望通过集体性的行动,争取有利于自己的决策方案获得通过 ,并政治家、官员形成“铁三角”关系 ,从中获得远远大于因联合和说服政府所发生成本的收益。第十七页,共39页。三、政治家与政党的行为动机分析三、政治家与政党的行为动机分析 从利己主义动机分析,政治家和政党在政治市场上的直接目标是为了争取选票最大化,以获得执政地位和实现连选连任。 第十八页,共39页。四、官僚的行为动机分析四、官僚的行为动机分析 官僚,官僚,现在一般指非经公选而是经考试被政府录用且不受执政党更迭影响的政府行政官员和职员 。 尼斯坎南(1971年),遵循理性经济人假设,认为官僚与普通

10、人一样,都是追求个人利益的最大化,其目标函数包括“薪水、职务津贴、社会声望、权力、人事权、较大影响力、轻松的工作负担等”。为获得个人的地位、权力和收入、政府官僚必然想方设法追求机构预算的最大化和对政府权力的有效控制。第十九页,共39页。第三节第三节 公共选择的方式与规则公共选择的方式与规则一、公共选择的两个基本问题一、公共选择的两个基本问题 1、每个人如何在政治市场上显示对政治决策方案即公共产品的偏好。 公共选择理论投认为,投票是把个人偏好转变为社会偏好的经常性手段之一,是民主决策中的最佳方法,。 2、如何对偏好进行加总。即按什么样的规则进行投票和计算投票结果,以决定公共选择结果。第二十页,共

11、39页。二、公共选择的方式与投票规则二、公共选择的方式与投票规则(一)公共选择的方式(一)公共选择的方式 1、直接民主制: 最能充分体现大多数人的偏好 、成本高。 2、间接民主制 代议民主制是民主政体下最基本的决策方式。第二十一页,共39页。(二)投票规则(二)投票规则 1、一致同意规则:一致同意规则:是指在每人一票的前提下,任何一项集体行动的决策或方案必须经过全体投票人一致赞同或在没有任何人提出反对的情况下才能通过。 一致同意是帕累托最优的“政治对应物”。 一致同意规则的优缺点。 2、多数同意规则:多数同意规则:指一项议案或决策经N/2(N为投票者数量)以上的成员投票赞成即可通过,可以分为简

12、单多数规则和比例多数规则。 多数同意规则的特点。第二十二页,共39页。(三)最适民主宪政模型(三)最适民主宪政模型 决策成本决策成本(decision-making cost):是指决策从议案提出到投票表决和通过的过程中所产生的全部费用和代价。 外部成本外部成本(external cost):也称服从成本,即反对的少数人所承担多数人强加给的损失。 一项决策规则必须兼顾内部成本和外部成本,使这两种成本之和最小化 。第二十三页,共39页。 最适宪政模型即用来分析如何使决策成本与外部成本相加后的总成本最小化问题。P1P201rECDCDC+EC最适民主宪政模型第二十四页,共39页。三、投票原理三、投

13、票原理(一)投票悖论(一)投票悖论 1、多数规则与投票悖论 所谓投票悖论投票悖论,即在多数规则下,对三个或三个以上方案进行选择,且就其中的任意两个方案进行两两投票,并按传递性公理得出最后的结果时,如果对AB两个方案表决A胜出,对BC两个方案表决B胜出,对CA两个方案表决C胜出,即出现循环胜出,结果导致无一方案可获胜的困境,这一现象就称之为投票悖论。 “投票悖论”只在备选方案超过两个以上时才会出现第二十五页,共39页。 2、单峰偏好与多峰偏好效用方案ABC孙(多峰)钱(单峰)赵(单峰)单峰偏好与多峰偏好第二十六页,共39页。 如果所有投票者的偏好都呈单峰形,多数规则下的投票结果就是唯一的,不会出

14、现循环胜出现象;如果多数规则下的投票结果出现了循环胜出现象,则意味着在所有投票者中至少有一个人的偏好是多峰的。 反之,在所有投票者中,只要有一人的偏好是多峰形的,那么多数规则下的投票结果便有可能出现循环胜出的现象。 单峰偏好定理的意义在于:揭示了投票悖论产生的原因和避免投票悖论途径。同时也揭示在多数票规则下,操纵投票程序就可以控制表决结果,确定议程的权力常常就是决定结果的权力。第二十七页,共39页。(二)中间投票者定理(二)中间投票者定理 中间投票者中间投票者是指这样一位投票者,他的偏好正好处于所有投票者的偏好的中点上,高于他偏好的数量的人和低于他偏好的数量的人正好相等。 唐斯指出:如果在一个

15、多项备选方案的决策模型中,每个人偏好都是单峰的,则反映中间投票人意愿的那种政策会最终获胜,因为选择该政策会使一个团体的福利损失最小。也就是说,处于中间状态的反映所谓中间投票者意愿的公共产品的产量,往往是多数规则下的政治均衡。 第二十八页,共39页。 中间投票者定理表明,任何一个政党或政治家,要想获得选票最大化,必须使自己的竞选方案与纲领接近中间投票人的意愿,换言之,任何政党或政治家,如果要赢得选举的胜利,其政治立场必须保持中庸。第二十九页,共39页。(三)投票交易(三)投票交易 投票交易投票交易是指投票者在同时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问题提案进行投票时,如果投票者对这些问题具有不同的偏好强度,他们会

16、愿意就那些与其关系重大的问题进行投票交易。 发生投票交易前提是:分别代表不同利益集团的两个或更多的议题被组合在一起,让投票者就此投票。第三十页,共39页。(四)阿罗不可能定理(四)阿罗不可能定理 1、阿罗不可能定理的涵义 阿罗(1951年):如果我们排除效用人际比较的可能性,各种各样的个人偏好次序都有定义,那么把个人偏好总合成为表达社会偏好的最理想的方法,要么是强加的,要么是独裁性的。 也就是说:如果众多的社会成员具有不同的偏好,而社会又有多种备选方案,那么在民主的制度下不可能得到令所有的人都满意的结果。第三十一页,共39页。2、阿罗不可能定理的假设条件社会选择的两个公理与五个条件 两个基本连

17、贯性(connectedness)公理:(1)连续性(connectedness):即对于所有的选择项X和Y,一定有XY或YX。(2)传递性(transitivity):即对于所有的选择项X、Y和z,如果XY,YZ,一定有XZ。第三十二页,共39页。 五个最低必要的伦理条件 : (1)个人理性。 (2)与选择方案无关的独立性假设。 (3)帕累托效率状态。 (4)定义域的非约束性假定。 (5)非个人独裁假定。 阿罗认为,只有当任何投票规则都必须同时满足上述两个公理和五个条件,才能把个人偏好顺序转换为社会偏好顺序,但是,要构造出能同时满足这些定理和条件的社会福利函数是不可能的, 第三十三页,共39

18、页。3、阿罗不可能定理的意义 阿罗不可能定理的意义在于其使我们对公共选择和民主制度有了新的认识:真正完美的民主选择是不存在的,绝对的民主选择也是不可能的,人类只能追求相对的民主选择。第三十四页,共39页。第四节第四节 政府失灵与公共治理政府失灵与公共治理一、政府失灵的含义与原因一、政府失灵的含义与原因(一)政府失灵的含义(一)政府失灵的含义 政府失灵政府失灵(government failure)是指政府未能按社会所希望的那样实现其弥补市场失灵职能和未能规范有效地运用公共权力的现象,从经济学角度还可以将政府失灵定义为政府配置公共资源和干预市场资源配置中存在的非效率状态。第三十五页,共39页。(二)政府失灵的原因(二)政府失灵的原因政府失灵的主观原因: 1、政府的利己动机 内部性内部性(Internalities)是指公共机构尤其是政府及其官员追求自身的组织目标或自身利益而非公共利益或社会福利的现象。 非市场条件下的“内在性”一方面扩大机构供给曲线提高机构成本 ,另一方面所提供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存在比社会有效水平更低的非市场产出水平,这样就产生了非市场缺陷。 内部性是导致各种“政府失灵”的一个最基本的或深层次的根源。第三十六页,共39页。 2、政府的有限理性 政府有限理性是指政府的智慧相对于处理公共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