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小班上学期科学教案20篇这是小班上学期科学教案20篇,是优秀的幼儿园教案文章,供老师家长们参考学习。 第1篇、小班科学活动各种各样的糖果教案反思 活动背景: 糖果是小班幼儿十分喜爱的食品,它们精美的包装、奇特的外形、各异的口味,都对幼儿产生了很强的诱惑力,对于糖果有着浓厚的兴趣和丰富的生活经验,对此他们会有许多话要说,因此,我从幼儿最感兴趣、也非常熟悉的“糖果”入手,选择了各种各样的糖果这一教学活动。 这次集体活动的题材来源于幼儿的生活,这正符合我们选择科学活动的要求“来源于幼儿的生活,立足于幼儿的兴趣与经验”,这是发挥幼儿在活动中的主体性的前提和保证。 本次活动以“变魔术”导入活动,围绕“各
2、种各样”展开,引导幼儿运用多种感官,通过看一看、摸一摸、压一压、尝一尝等方法,使孩子们较系统地感知糖果的特征,并在主动的探索中获得有关糖果的直接经验,整个活动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进行,不仅有效地激发了幼儿对科学探索的兴趣,更挑战和提高了幼儿的认知能力。 活动目标: 1、了解糖果的种类,能运用多种感官感知糖果的特征。 2、尝试撕、剥几种常见糖果的包装。 3、大胆表述自己的发现,并愿意与老师、同伴交流分享。 4、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5、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活动重点难点: 重点:能用多种感官感知糖果的多种特征,并用语言进行表达。 难点:尝试将袋子装的糖果撕开。 活动
3、准备: 一个装有各种糖果的礼盒。 活动过程: 一、以变魔术形式导入,激发幼儿的兴趣。 1、师:今天老师要和小朋友一起变一个魔术,请大家一起喊一、二、三,看看能变出什么?(师幼一起喊一、二、三,老师变出糖果盒) 2、老师打开糖果盒,出示糖果。 (评析:用变魔术的方法变出糖果盒,既有效激发了幼儿的兴趣,五颜六色的糖果更令孩子们充满了好奇,为后面的活动营造了宽松、愉快的心理氛围。) 二、了解糖果的种类,感知糖果的特征。 1、了解糖果的种类。 (1)师:请小朋友每人选一颗自己喜欢的糖果。(幼儿自由选择糖果) (2)师:你拿到了什么糖果? 幼儿1:我拿到了大白兔奶糖。 幼儿2:我拿到了棒棒糖。 幼儿3:
4、我拿到的是棉花糖。 幼儿4:我拿到的是巧克力。 (3)老师小结:糖果宝宝可真多,有奶糖;有巧克力糖;有棒棒糖;有棉花糖;水果糖等。 2、了解糖果形状。 师:看看你的糖果宝宝是长什么样子的? 幼儿:我的巧克力是方方的。 幼儿:我的棒棒糖是圆圆的。 幼儿:我的棒棒糖是扁扁的。 3、感知糖果的质地。 (1)师:现在请你用小手捏一捏、压一压,你的糖果宝宝是软软的?还是硬硬的? (幼儿讲述) (2)再捏一捏边上小朋友的糖果是软的还是硬的? (评析:通过相互比较,让幼儿充分感知糖果的质地。) (3)老师小结:糖果宝宝有圆圆的,有方方的,有扁扁的,有长圆形的;摸上去有的是软软的,有的是硬硬的。 4、观察糖果
5、的包装。 师:看看你的糖宝宝穿的是什么样的衣服? 幼儿1:我的糖宝宝穿的是蓝衣服,上面有大白兔。 幼儿2:我的糖宝宝衣服是黄的。 幼儿3:我的糖宝宝衣服上有草莓。 三、尝试剥糖果,品尝糖果的味道。 (1)师:糖宝宝穿的衣服真漂亮!那你们想不想吃糖呀?怎样才能把糖宝宝的衣服脱下来呢?请你自己试一试。 (2)幼儿尝试剥糖果,老师观察幼儿的剥糖果情况。 (3)师:你是怎么把糖宝宝衣服脱下来的?(请若干幼儿讲述并示范。) (评析:拟人化的手法非常适合小班幼儿的情感特点,使幼儿凭借自己以往吃糖果的经验,尝试动手剥糖果,一方面激发了幼儿的探索欲望,同时也增加了他们的自信心。) (4)老师根据情况重点示范某
6、种糖果的剥法,如:袋子装的糖果上面和下面都有一排三角形的锯齿,用手小捏住锯齿往下面撕就能打开了)。 (5)请还没有剥开的小朋友再试一试。 (评析:此过程能够面向全体幼儿,使能力较弱的幼儿也能体会到成功的快乐,) (6)教育幼儿把撕下来的糖纸不要乱仍,要放进垃圾箱里。 四、通过品尝交流,了解糖果有各种各样的味道。 1、幼儿品尝糖果。 2、老师提问:你吃的糖果是什么味道的? 幼儿1:我的糖是甜甜的。 幼儿2:我的糖有点甜有点酸。 幼儿3:我的糖有奶油味。 幼儿4:我的糖有薄荷味,凉凉的。 3、老师小结:糖果不仅有着各种各样的形状,穿着各种各样的衣服,连口味也是各种各样的,糖果宝宝真是好吃极了,那我
7、们能不能多吃呀?为什么呢? 幼儿:多吃糖不好,牙齿要蛀掉的。 师:对,我们要保护牙齿可不能多吃糖,特别是晚上睡觉之前一定不能吃糖。现在我们一起去漱漱口吧。 活动反思: 1、教学活动生活化。这次集体活动从幼儿非常熟悉的“糖果”入手,题材来源于幼儿的生活,幼儿有着比较丰富的感性经验,因此他们能大胆地表述自己对糖果的认识,这是发挥幼儿在活动中的主体性的前提和保证。 2、教学活动的情感化:活动切合小班幼儿情感特点,是幼儿在活动中始终保持着积极、良好的情绪状态,教师的提问也符合幼儿的认识特点和思维特点,幼儿在宽松的气氛中充分表达自己的感受,也从同伴身上获得了关于糖果的信息,得到了经验的分享。 第2篇、小
8、班科学活动颜色变变变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 认识红,黄,蓝色,根据色彩标记匹配相应的瓶子。 2. 感知两种颜色混合后变出新颜色的现象。 3. 在活动中能认真观察、大胆尝试,体验发现的乐趣。 4. 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 激发幼儿乐于探索科学实验的乐趣。 活动准备: 1. 装有小半瓶水的透明瓶子人手1个,在瓶盖里面分别涂有红黄蓝颜料。 2. 红黄蓝颜色标记分别固定在塑料筐上,颜色标记20份。 活动过程: 一、教师表演魔术,导入活动内容。 1. 师:欢迎大家来到魔法学院,我是魔法师。今天我要教大家编一个魔术。 2. 师:这是什么呀?瓶子里有什么?水是什么样子的?(水是透明
9、的,无色,无味,会流动。) 3. 师:看仔细楼,现在它要和我们玩变魔术了,但我们要一起念一句咒语“水宝宝,变变变!”它才会变的。我们来试试?(教师先横着摇动瓶身,据幼儿情况而定,让水接触瓶盖里的颜料) 师:(语气的神秘感):哇,水宝宝怎样了?会变色呢!变出了什么颜色?你们想玩吗? 4. 给变出颜色的水宝宝贴上相匹配的标记。 二、激发幼儿的探索兴趣,引导幼儿勇于尝试探索。 1. 师:老师准备了每人一个瓶子,我们一起来变魔术,一定要说:“水宝宝,变变变哦”。 2. 幼儿自由探索。引导幼儿自行取一个瓶子,轻摇瓶身,使其变色。(老师指导鼓励孩子) 3. 师:你们的水宝宝变了吗?变出了什么颜色?(幼儿交
10、流讨论)给你们的水宝宝贴一个颜色标记吧。 4. 师:水宝宝玩累了想休息了,我帮它找个家,红色的水宝宝住红标记的家,请小朋友们看着标记给你们的水宝宝也找个家吧。(与框子对应放) 三、教师解读秘密。 1. 引导幼儿进行猜测。 师:好奇怪呀,水宝宝怎么会变颜色呢?肯定有秘密,我们快来找找。 2. 请2个幼儿演示操作,没有颜料的瓶子和有颜料的瓶子进行试验。 3. 师:你发现了什么?这瓶怎么没变不出来,而另外一瓶却变出来了?(幼儿猜想) 4. 师:我们把瓶子打开来找一找秘密吧。你发现了什么秘密? 5. 小结:原来盖子里藏了颜料,颜料被水溶解就变成了有颜色的水,而盖子里没有颜料当然就变不出来了。(词:溶解
11、) 四、交换瓶盖感知两种颜色混在一起的变化。 1. 师:看看老师的瓶盖里还有颜料吗?现在我要请另一个颜色(黄)和它做好朋友,两种颜色在一起会怎么样,你们想知道吗?那让我们一起来念咒语吧! 2. 教师将两种不同的颜色混合在一起,请幼儿观察色彩的变化。 3. 提问:瓶子里的水有变化吗?变成什么颜色了?你的水原来是什么颜色,它找了什么颜色当好朋友,最后变出了什么颜色?(幼儿讲述) 4. 总结:哇,颜色可真有趣,原来不同的颜色混在一起还会变成另一种新的颜色呢!让我们把这个秘密带到区域里再玩一玩,变出更多不同的颜色吧! 5. 结束活动,幼儿离场。 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中,幼儿的积极性都非常高,激发了幼儿
12、对颜色的探索欲望,让幼儿在自己动手操作的过程中 ,发现颜色变化的规律。在幼儿动手操作橡皮泥时,老师没有提醒幼儿让幼儿用手指用力的搓橡皮泥,让两种颜色能够更好的融合到一起,变出第三种颜色,在动手操作这一环节中,应该让幼儿学习自己记录结果会更好。在结束环节,由于幼儿存在个别差异,个别幼儿不能主动地参加到游戏中去,有了这次的经验,希望在以后的教学中能够表现的更好! 第3篇、小班科学活动好玩的风车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通过玩风车这个活动让幼儿知道用拨、跑、甩、吹等方法使风车转起来。 (2)能大胆的在同伴面前讲述自己的发现。 (3)激发幼儿对风车探索的兴趣,体验探索的乐趣。 (4)愿意大胆尝试,并与
13、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激发幼儿乐于探索科学实验的乐趣。 活动准备: 1、多于孩子人数的双、单轮风车、盆子、米若干。 2、在角落里摆放一只电风扇和若干风车用布遮住。 3、幼儿平时玩过风车。 活动过程: (一)玩单轮风车,初步获得让风车转起来的经验,体验探索的乐趣。 1、教师出示五颜六色的单轮风车,提问:小朋友你们认识我吗?看看我身上穿了什么颜色的衣服?你们想不想和我一起玩?请小朋友和我玩的时候要仔细观察,说一说你是怎么玩的? 2、幼儿自由挑选插在米里的单轮风车,选一个空的地方玩。 3、幼儿自由探索,教巡回观察。 (1)观察孩子探索单轮风车的玩法,抓住个别典型的玩法。 (2)教师引导幼儿用语
14、言交流自己的玩法和发现。 4、引导幼儿在同伴面前讲述自己玩单轮风车的发现。 (1)让孩子停止玩风车,坐下来休息,教师:小朋友带着风车宝宝回家了。你们看老师的风车宝宝多听话,我叫它停它就停,叫它休息它就休息。小朋友你们的风车宝宝听不听话,我们也让它休息下吧。小朋友和风车宝宝玩的开心吗? (2)教师引导幼儿讲述并演示自己的玩法,教师:“你是怎样玩风车宝宝?”请幼儿演示给同伴看,同时请同伴一起尝试风车的玩法。 (3)小结:通过吹,拨,跑、甩让单轮风车转起来。 (二)玩双轮风车,引导幼儿比较两种风车的不同玩法。 1、教师激发幼儿玩双轮风车的兴趣,教师:风车宝宝还有许多的 好朋友想不想找出来玩?我们一起
15、把它叫出来,风车宝宝你好,快出来吧。(模仿风车宝宝)小朋友门好,我是双轮风车宝宝,你们想跟玩吗?你们跟我玩的时候看看我会不会转,来跟我一起玩吧。 2、幼儿自由挑选插在米里的双轮风车,选一个空的地方玩 3、幼儿自由探索,教师巡回观察。 (1)教师观察幼儿玩双轮风车的玩法,抓住个别玩双轮风车典型的玩法。 (2)教师引导幼儿用语言交流自己的玩法和发现,比较两种风车的不同玩法。 4、讲述发现 (1)教师引导幼儿休息,教师:小朋友带着风车宝宝回家了。风车宝宝说 今天和小朋友玩的真开心,不过我有点累了,让我休息一下吧。小朋友你们看这双轮风车宝宝会不会转起来? (2)引导幼儿比较两种风车的不同玩法,教师:你
16、是怎样让风车宝宝转起来的?这个双轮风车宝宝和刚才的单轮风车宝宝有什么不一样?它们玩的时候有什么不一样? (3)小结:双轮风车宝宝除了可以吹、拨、甩、跑让它转起来,还可以用在地上推让双轮风车宝宝转起来。 (三)进一步激发幼儿探索风车的兴趣,拓展幼儿的思维。 1、教师激发幼儿兴趣,教师:老师这儿还有一个很大的本领,可以让很多的风车一起转起来,你们相信吗?我们一起来看看。(出示很多转的风车)请你们猜猜看是什么东西让许多风车一起转起来?小朋友猜猜得对不对呢?(出示电风扇)小朋友除了电风扇还可以有什么办法使风车宝宝转起来? 2、幼儿相互讨论。 小结:小朋友想了这么多东西让风车宝宝转起来,让我们可以再来玩
17、一玩。 (四)延伸活动 1、利用户外活动引导幼儿探索风车,让幼儿知道风可以让风车转起来。 2、收集扇子、玩具电动吹风机等工具引导幼儿区域活动时继续探索风车。 活动反思: 在以前的教学过程中,都是老师为孩子先准备好材料,幼儿只要制作就行了,这样就剥夺了孩子自主学习的机会。而这次我为孩子提供了多种制作材料,让幼儿自己动脑筋选择材料过程中包含了丰富的学习内容,而且孩子们对于自己选择的材料很喜欢,制作风车的过程也十分顺利。 第4篇、小班科学活动各种各样的汽车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初步了解公共汽车、货车、洒水车、救护车、消防车、警车的名称和特点,并了解其用途。 2.幼儿对汽车产生兴趣。 3.培养幼儿
18、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4.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活动准备: 1.汽车的图片(公共汽车、货车、洒水车、救护车、消防车、警车)。 2.情境图片六幅 3.课前带领幼儿观察马路上的各种汽车。 活动过程: 1.开始部分: 引起兴趣。今天好多汽车来我们班做客,让我们来欢迎它们吧!(教师出示汽车图片于黑板右侧)。 2.基本部分: 认识几种常见车的名称,特点及用途: (1)请幼儿找找自己喜欢的车,并说出它是什么车?你是怎么看出来的?它是用来干什么的?(提醒幼儿尽量讲一句完整话:“这是车,可以用来干什么”。) (2)动动脑,连连看。区分几种车的不
19、同用途。依次在黑板左侧出示图片: A 妈妈带小红去奶奶家; B 许多帐篷要运到地震灾区; C 公路要洒水; D 小熊病了,要送医院; E 有幢房子着火了,要救火; F 警察叔叔要抓小偷。 请幼儿思考分别要用什么车,并把左边的情景图片与右边的车子一一对应连起来。 (3)小结:教师总结学到的车的名称,特点,用途。 3.结束部分: 小朋友在回家的路上可以讲给爸爸妈妈听,你最喜欢的汽车叫什么?用途是什么? 活动反思: 本活动适合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小班下学期的幼儿,对车有一定的感知和认识,因而在了解公共汽车、货车、洒水车、救护车、消防车、警车的名称和特点,并了解其用途中能充分调动孩子的主观能动性,让孩
20、子们在共享中了解了各种各样的汽车,创设的情境有效地将已学知识灵活应用,孩子们在辨析中对不同汽车的特点、用途有了更进一步的升华,但在授课中,采用的图片形式,幼儿的兴趣不高,如果换成是“汽车玩具”,孩子们参与的兴趣会更高。 第5篇、小班科学活动小鸡和小鸭教案反思 设计意图: 动物是人类的好朋友,尤其是小班的幼儿很喜欢接近小动物,小鸡和小鸭是幼儿比较熟悉的动物,所以我选择了科学活动小鸡和小鸭。设计这节活动,是从幼儿的兴趣出发,让幼儿在喜欢小鸡小鸭的基础上,了解其特点的生活习性,并通过模仿、操作,激发幼儿积极思考的愿望,让幼儿在获得知识的同时,情感也得到熏陶。 活动目标: 1、能初步按从头到尾的顺序观
21、察,感知小鸡、小鸭的主要特征。 2、会运用对应的方法比较小鸡和小鸭的不同。 3、教育幼儿热爱小动物,与它们友好相处。 4、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5、充分体验“科学就在身边”,产生在生活中发现、探索和交流的兴趣。 活动重点难点: 活动重点:能初步按从头到尾的顺序观察,感知小鸡和小鸭的主要外形特征和习性。 活动难点:会运用对应的方法比较小鸡和小鸭的不同。 活动准备: 1、音乐小鸡和小鸭 2、小鸡和小鸭的家各一个 3、鸭妈妈与鸡妈妈标识各一个 4、小鸡小鸭图片各一张 5、小鸡小鸭的实物图片若干 6、小鸭和小鸡的头饰若干 活动过程: 一、音乐导入 师播放小鸡和小鸭的音乐,提问幼
22、儿刚才歌曲中唱到了哪些小动物? 幼:小鸡和小鸭 二、初步认识小鸡、小鸭的外形 师:小鸭、小鸡玩得正开心,忘记回家。天快黑了,它们的妈妈急坏了,我们一起来把他们送回家,好么?(出示图标和房子) 师:哪个是小鸡的家,哪个是小鸭子的家?(让幼儿来回答) 师:我们先来瞧瞧小鸡长什么样子?(让幼儿从头至尾观察) 幼:尖尖的嘴巴、短短的脖子、尖尖的爪子(把它送回家) 师:请你学着小鸡的声音把小鸡送回家(叽叽叽) 师:我们再来瞧瞧小鸭子长什么样子? 幼:扁扁的嘴巴、长长的脖子、扁扁的脚 师:老师告诉你们一个小秘密,小鸭子的脚趾中间有肉连着,连着的这个东西叫做脚蹼。小鸭子是靠它才能划水的。 师:小鸡、小鸭都饿
23、了,妈妈给他们准备了丰盛的晚餐,你知道他们都喜欢吃什么食物么? 幼:小米、虫子; 小鱼和小虾(出示食物图片让幼儿粘贴) 三、比较小鸡小鸭的不同 师:今天我们认识了小鸡和小鸭,他们长得有什么不同?我们再把他们请出来, 请你仔细看看他们哪里长得不一样? 幼:从头至尾一一对比,说出不同(并用身体来模仿小鸭走路) 幼:模仿小鸡的叫声与小鸭的叫声(本领的不同) 四、通过游戏结束活动 师小结:小朋友学得可真像,小鸡、小鸭它们实在太可爱了,我们一定要爱护、关心他们,现在老是给你们准备了头饰,我们和小鸡,小鸭一起去草地上找食物吧! 活动反思: 整个活动开展下来,感觉效果不错,幼儿也很感兴趣,除了完成了既定目标
24、,幼儿也在活动中得到了乐趣,这是活动的成功之处,但是也存在了一些缺陷,比如活动时间较长,没有运用一些实物等,当时把最后的幼儿操作也在活动中进行了,虽然时间过长,但是仍然完成了操作。但是一个小班活动还是不宜过长。如果能把最后的环节放到区域活动,我想效果也会很好。 第6篇、小班科学活动打开来,尝一尝教案反思 设计思路: 两岁半幼儿对吃有着丰富的经验。在生活中打开那些装食品的瓶子、罐子、盒子,是他们极大的乐趣,但成人常常不经意地包办代替了这些孩子喜爱的“工作”。其实,我们常常能在幼儿吃的过程中找到各种教育契机。比如可通过剥糖、掰开心果、剥鹌鹑蛋、剥橘子等,锻炼幼儿的手部肌肉,同时感受果皮的不同特点:
25、硬的、软的、脆的,等等。 设计这一活动,一方面可以让幼儿熟悉生活中各种瓶子、盒子、罐子的不同开启方法,帮助幼儿获得感性经验,锻炼手部肌肉;另一方面,可通过引导幼儿回忆自己的操作过程,发展幼儿的记忆力及口语表达能力。 活动目标: 1愿意尝试打开各种瓶子、罐子、盒子,尝一尝里面的食物。 2感受不同容器的不同开启方式。 3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4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激发幼儿乐于探索科学实验的乐趣。 活动准备: 1鹌鹑蛋、橘子、巧克力、瑞士糖、开心果等食物。 2拉链袋、密封袋(如图)、玩具锁(如图)、盒子、塑料瓶等各种装食物的容器。 3每人一只托盘,毛巾若
26、干。 活动过程: 1展示托盘里的食品。这里有许多好吃的东西,你们认识吗?幼儿很兴奋地说出这些食物的名称。有的孩子不知道鹌鹑蛋的名称,误认为是鸡蛋。教师便适时地帮助孩子回忆:“这是我们吃过的,它比鸡蛋小,叫鹌鹑蛋。” 2教师告诉幼儿好吃的东西都藏在不同的盒子、瓶子里,引导幼儿预测有没有办法吃到这些东西。多数孩子表示有办法吃到食物。有幼儿说:“开开来!”教师则引导幼儿说出:“打开来,尝一尝。” 3幼儿尝试打开各种瓶子、盒子。孩子们开始探索。许多幼儿先摇晃瓶子或者盒子,当听到“哐啷哐啷”的声音时,幼儿流露出满意的表情,他们开始了“工作”。有的幼儿很快打开盒子,取出鹌鹑蛋,认真地剥起来;有的幼儿拿到了
27、比较难开的铁罐子,教师暗示并鼓励他耐心探索;有的幼儿由于动手能力较差,显得有点着急,且不愿尝试,教师便帮助他选择比较容易成功的纸盒,让他同样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有的幼儿拿到的是有拉链的小包,里面有包装的巧克力,但因缺乏这方面的操作经验而无法顺利打开。这时,教师就引导同伴互动,让幼儿体验成功并获得相关经验。在幼儿操作的过程中,教师可关注以下内容: 注意孩子的习惯养成,如吃东西以前要擦手,剥下来的果壳和包装纸等要放在指定的地方等。 巡回指导,帮助幼儿共同回忆自己的操作过程,即自己是如何打开盒子、瓶子的,并以绘画形式帮助幼儿作记录。 鼓励幼儿尝试打开各种不同的容器和包装袋,引导幼儿回忆并表述操作过程,
28、并以图画的形式帮助幼儿作记录。 4教师与幼儿共同探索一个双层的月饼盒,激起幼儿的探究欲望,引导幼儿回忆刚才使用过的各种手段,并逐一尝试将它打开。许多孩子围在一起,大家你碰碰,我摸摸,试图打开这个盒子。一个孩子无意间打开了盖子,盒子看上去是空的,但摇一摇,却又能听见声音。孩子们觉得很奇怪,大家开始寻找有没有拉链,有没有搭扣这时教师根据幼儿的反应适时给以提示,帮助幼儿发现盒子的秘密。最终,孩子们打开了盒子,他们十分兴奋,但马上又发现了新问题:盒子里的食物都有塑料包装袋,怎么打开呢?经过探索,孩子们发现可以从“小缺口”处撕开。教师与幼儿共同分享食物,并提醒幼儿吃东西前要擦手,有好吃的东西要大家分享,
29、废弃物要放在指定地方。 5一起整理场地。 活动反思: “吃”是两岁半幼儿最熟悉的活动之一,生活中孩子们拥有这方面的丰富经验。于是,教师在关注幼儿原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提供丰富的材料,让幼儿回忆生活经验,充分感知各种瓶罐的特性以及不同的开启方式。我们发现,各种食品本身已被教师巧妙地融入了探索目标,目的是让幼儿接受更多的刺激,建构属于自己的经验。整个活动非常生活化,符合托班幼儿的学习特点。教师运用“做中学”的理念,提供丰富的环境,让幼儿提出想法,并帮助幼儿记录实验过程,从小培养幼儿的科学精神。此外,教师还在过程中自然地渗透健康教育和社会性教育,以促进幼儿全面和谐地发展。 第7篇、小班科学活动小树叶找
30、妈妈教案反思 设计意图: 每当我带着小朋友们到外面散步时候,总是会经过一些大树,这时小朋友们总是流入出想去抱一抱的愿望,我仿佛看出了孩子们的心事,趁机就让他们走过去仔细的看一看、摸一摸、抱一抱大树妈妈,让孩子们充分体验到活动的快乐。有一次,我们班的徐亦晨小朋友突然跑到我跟前对我说:“老师,老师你看,地上的树叶可真多呀!它们怎么会都在地上的呢?为什么都会离开自己的妈妈?那么多的树叶到底它是谁的宝宝呢?小树叶离开了妈妈它就不伤心吗?妈妈也不来找它吗?” 他拿着一片梧桐叶好奇的问我。我一看,真的有许多的树叶飘落下,我这才意识到秋天已经悄悄的走进了我们的生活,丰收的果实,飘落的树叶都印在了我们的眼帘。
31、于是我结于孩子的好奇以及结合本月的主题秋天真美啊,开展了小树叶找妈妈这个活动。 活动目标: 1. 感知了解秋天里树叶的变化,知道有的树叶会变黄飘落。 2. 根椐树叶的外形特征寻找相应的大树。 3. 发展动手观察力、操作能力,掌握简单的实验记录方法。 4. 充分体验“科学就在身边”,产生在生活中发现、探索和交流的兴趣。 5. 培养探索自然的兴趣。 活动准备: 1. 实物:枫叶、银杏叶、梧桐叶若干。 2. 自制枫树、银杏树、梧桐树各一棵。 3. 小树叶的音乐磁带,录音机。 活动过程: (一)自由捡树叶寻入活动。 1、啊,秋天来了,地上的树叶可真多呀!小树叶怎么会都在地上呢? 幼儿一:从树上掉下不的
32、。 幼儿二:被风吹下来的。 幼儿三:变黄了,就自己掉下来了。 (评析:这一环节的设计是为了引起幼儿的学习兴趣,同时也是让幼儿初步感受到秋天树叶会飘落的现象。) 2、教师小结:原来呀秋天到了,小树叶慢慢变黄了,被秋风一吹就会飘落下。 3、那我们就每人去捡一片树叶看看它们是什么颜色的?像什么? 幼儿一:我的是红颜色的,像我的手掌。 师:这红色的树叶叫枫叶,还有谁手里也是枫叶的,它还像什么? 幼儿二:它还像小鱼的尾巴。 幼儿三:它还像漂亮的小裙子。 4、你手里拿的是什么颜色的?它像什么呢? 幼儿一:我的是黄色的,它像小帽子。 师:这黄色的树叶叫银杏叶,还有谁手里拿的也是银杏叶的,它除了像小帽子,还像
33、什么? 幼儿二:它像扫帚。 幼儿三:它还像兜兜。 5、那你手里的树叶是什么颜色的?它像什么呢? 幼儿一:我拿的是黄色的,它像小金鱼的尾巴。 师:这种黄色的树叶叫梧桐叶,它除了像小金鱼的尾巴,它还像什么呢? 幼儿二:它像裙子。 幼儿三:它像头发。 (评析:通过观察、对比的方式,让幼儿充分发挥想像力,加强幼儿对树叶的颜色、外形特征的认识。教师根据幼儿的回答再一次强调树叶的颜色和名称,为下面小树叶找妈妈作了辅垫。) 6、教师小结:原来小树叶它们不仅颜色不同,它们的形状不同。 (二)出示大树妈妈,小树叶找妈妈。 1、小树叶离开了自己的妈妈,妈妈很伤心,那怎么办呢?你有什么办法? 幼儿一:给它画一些树叶
34、。 幼儿二:给它贴一些树叶。 幼儿三:把它送到树妈妈的身边。 (评析:通过让幼儿了解小树叶离开了自己的妈妈,树叶宝宝和大树妈妈都非常的感心,引导幼儿想为小树叶找妈妈的意愿。) 2、红色的枫叶宝宝,它的妈妈是谁啊? 幼儿一:红色的。 幼儿二:像小金鱼的。 幼儿三:枫树妈妈。 3、黄色的梧桐叶宝宝,它的妈妈是谁啊? 幼儿一:黄色的。 幼儿二:像手掌的。 幼儿三:梧桐树妈妈。 4、那这种黄色的银杏叶宝宝,它的妈妈又是谁呢? 幼儿一:和这种长得一样的,就是它妈妈。 幼儿二:像裙子的。 幼儿三:是银杏树妈妈。 (评析:这一环节设计的目的是为了更进一步让幼儿对树叶外形特征的认识,并能根据树叶的特征进行匹配
35、。) 3、那我们就把小树叶送到树妈妈那里去吧。 (评析:通过让幼儿自由送树叶宝宝到妈妈身边,促使让幼儿更进一步的了解、认识树叶的外形特征。) 4、我们一起来检查一下,看看我们小朋友有没有送对。如有不对的,及时的给予改正。 师:我们一起来看看这片树叶,它是什么样子的?它的妈妈到底是谁? 幼儿一:不对,它像小金鱼的尾巴,应该它和妈妈长的一样的。 幼儿二:不对,它的妈妈是枫树妈妈。 (评析:这一环节其实是起到更一进步巩固幼儿对树叶的认识。) (三)结束活动: 1、我们小朋友真了不起,帮小树叶都找到了它们的妈妈,树妈妈开心得笑了,小树叶也可高兴了,你们听,它们在唱歌呢。 2、现在老师就是树妈妈,你们都
36、是我的树叶宝宝,我们一起跳起来吧。(师幼儿共同表演小树叶) (评析:通过这一环节,让幼儿体验大树妈妈与小树叶的亲情。) 3、原来小树叶在春天的时候就会回到大树妈妈的身上。 活动反思: 1、这个活动从始至终都紧紧围绕着目标来进行,整个活动以“找”来贯穿其中,孩子们都非常有兴趣地参与,孩子们的情感得到了自然、充分的流露。 2、在制作教具时自己也进行了琢磨,制作了正反面不同表情的树妈妈,通过让孩子们观察树妈妈的表情来想给树叶宝宝找妈妈的愿望。当将树叶宝宝送到妈妈的身边时,大树妈妈也会开心的笑起来,以似人的方式,进一步让孩子们感受活动的乐趣。 3、在分析教案时,我反复的推敲。由于我们幼儿园里没有枫树、
37、梧桐树和银杏树,我们附近公园也不能完全找不到枫叶、梧桐叶和银杏叶,所以我为孩子们准备了与树叶相匹配的大树图片,让孩子对树妈妈也有一定的了解。最后再请孩子们带着树叶宝宝去找树妈妈,这样孩子们既达到了活动的目标,又让孩子们在游戏中对所学的知识加以巩固。 4、通过这一系列活动,让孩子们知道秋天有的树叶会落叶,能观察落叶的不同特征,激发孩子们对大自然的特征感兴趣。 第8篇、小班科学活动比高矮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学习比较物件的高矮,初步体验物体高矮不变性和相对性。能用词汇“高”、“矮”表示比较结果。 2引导幼儿思考、解答活动中提出的问题,培养幼儿思维的灵活性。 3、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
38、和实验。 4、发展动手观察力、操作能力,掌握简单的实验记录方法。 5、让幼儿学会初步的记录方法。 活动准备 1引导幼儿注意、观察和比较人和物体的高矮,对比较高矮有初步的经验。 2椅子一张。 活动过程 1比较高矮。 (1)观察比较教师和小朋友的高矮。 教师站立。“我是高还是矮?”“结论:因为没有人和老师比,所以不知道老师是高还是矮。” 请一小朋友和老师并排站立。“小朋友和老师站在一起比,我们两谁高谁矮?你从哪看出来的?”(两人并排比较,谁高出一部分,他的个子就高。) 小朋友之间比高矮。“请两三对小朋友作比较,再请全班小朋友站起来和自己旁边的小朋友作比较。”教师请几位小朋友回答他和谁比谁高谁矮。
39、想一想:在我们周围环境中,什么东西高,什么东西矮? (2)变换站立位置比较(两人站在不同高度的位置上进行比较)。让被请幼儿站在椅子上(高于老师)。“现在再比比看,我们俩谁高谁矮?为什么?”“小结:比较人们个子高矮时,两人要站在同一平面上,也就是要站在同样高的地面上,才能比较出谁高谁矮,现在小朋友明显高,是因为他在椅子上老师站在地面上。实际上它还是比老师矮。” 2感知高矮的相对性(让幼儿体验到谁高谁矮要看他和谁比)。 (1)观察比较。 请一小朋友甲和教师比高矮。 再请第二位小朋友乙(乙要比甲矮)和甲比高矮。 “怎么一会儿甲小朋友矮,一会又说他高,到底甲是矮还是高?”讨论:引导幼儿观察、思考,看一
40、个人是高还是矮要看他和谁比,甲小朋友和教师比时矮,可他和乙小朋友比就高。 (2)小朋友之间比较。另请三位幼儿(高矮依次递增)进行比较,可重复两三次。 (3)小结:要想知道谁高谁矮应该看他和谁比,当他和个子高的人比时,他就矮,而和个子矮的人比时他就高。 活动建议 1物体的高矮、大小、轻重、厚薄等连续量,都具有不变性和相对性,幼儿感知这些特点,一般来说比较困难,因此在设计具体活动时,应注意:(1)先让幼儿进行实物比,例如,两个人比较高矮,两本书比较厚薄等; (2)活动设计要有层次性,如:两个人站在同一高度上比较高矮(先让师生之间比较,再幼儿之间比较),然后两人再站在不同的高度上进行比较,这时可引导
41、幼儿观察,由于站在不同的高度,两人的高矮发生了什么变化,从而让幼儿懂得比较高矮的人必须站在同一高度。 2引导幼儿认识高矮时,可先两个人比,这时高和矮是不变的(谁高就是谁高,谁矮就是谁矮)。然后再引导幼儿进行三个人比较,这时结果会发生变化(如和更高的比,原来高的就成了矮的),使幼儿感受到人的高矮的相对性。这样的系列活动使幼儿对这问题的认识逐渐深化、精确。 活动反思 小班幼儿对于感知物体的高与矮,只会用平时已有的经验看,也就是目测的方法来进行比较哪个高、哪个矮,但不会用比较的方法。本次活动通过比一比的方法让幼儿来分辨物体的高、矮,通过选择日常生活中幼儿熟悉的小动物来比高矮,并能按从高到矮或是从矮到
42、高的顺序进行排列,更贴近幼儿。 第9篇、小班科学活动甜甜的糖果教案反思 设计意图 糖果是幼儿熟悉、喜爱的食品。它精美的包装、形态各异的外形、鲜艳美丽的色彩、奇特丰富的口味,都对幼儿有着巨大的诱惑力,对年龄幼小的孩子来说更始如此。因此,选择这个幼儿既熟悉又感兴趣的内容,让幼儿运用各种感官,主动探索,获得直接的经验,学习认识事物的方法,产生探索周围事物的兴趣和欲望,具有一定的教育价值。 活动目标 1、了解糖果的形状、颜色、味道等特征,知道糖果的种类是丰富多样的。 2、学习通过看看、摸摸、闻闻、尝尝等多种方式感知糖果。 3、愿意参与探究糖果的活动,并表达自己的发现和感觉。 4、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
43、分享自己的心得。 5、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活动准备 1、幼儿选择带2-3种不同的糖果,围坐在桌边,面前放上自己带来的糖果。 2、卡纸及记号笔1支。 3、糖果盘每组一个。 活动过程 1、介绍自己带来的糖果。 教师:谁愿意告诉大家你带来的是什么糖果? 幼儿:我带来了棒棒糖。 幼儿:我带了巧克力糖。 (评析:教师的这一提问充分调动了幼儿的积极性,集中了他们的注意力。同时帮助幼儿了解有各种各样的糖果,如棒棒糖、巧克力糖等。如果有幼儿带来的糖果是相同的,也可以请他们同时介绍。) 教师用简笔画记录各种糖果的种类。(如幼儿介绍棒棒糖时,教师就画棒棒糖的图标。) (评析:用简笔画简单的记录糖果的种类,
44、有助于幼儿认识、区分不同糖果的外形特征。同时为下面的点数环节做前提准备。) 带领幼儿点数全班一共带来了多少种糖果。 (评析:此环节渗透数学,幼儿可以从记录表和点数知道糖果种类的多种多样。) 教师小结:原来小朋友们带来了这么多种类不一样的糖果。 2、观察糖果的多样性。 教师:大家带来的糖果真多呀!请放在桌子中间的糖果盘中,看看它们一样吗? 幼儿:不一样。 幼儿:我觉得有的一样有的不一样。 教师:到底有什么不同呢?请你仔细看一看。 幼儿:有的是红的,有的是绿的还有的是黄的。 幼儿:有的糖果大有的很小。 幼儿:棒棒糖有一根小棒的,其他糖没有。 (评析:第一环节已时请幼儿初步的认识了糖果的多样性,而在
45、这一环节里,需请幼儿从更多方面入手,更仔细的观察糖果的颜色、大小、形状以及包装的不同。) 教师小结:原来这些糖果有这么多不同。不但包装不一样,还有的大,有的小;有的圆,有的方,有的还带小棒呢。 教师:请你们用手捏一捏,看看会有什么发现?再用鼻子闻一闻,会有什么味道呢? 幼儿:我感觉QQ糖有点软软的,是橘子味的。 幼儿:棒棒糖是硬硬的,是甜甜的味道。 (评析:这一小环节引导幼儿运用触觉和嗅觉来感知糖果的软硬和味道的不同,不但幼儿的兴趣更浓厚了,而且还能更进一步的认识糖果的不同特征,知道硬和软的区别。) 3、品尝并分享糖果。 教师:糖果会是什么味道的呢? 幼儿:甜甜的。 幼儿:橘子味是酸的。 教师
46、:请你们每人选一个喜欢的糖果。 谁愿意告诉大家,怎么才可以吃到糖果呢?(让个别幼儿示范撕剥糖果。) 幼儿:把糖纸剥掉。 幼儿:一撕就撕开了,然后放嘴巴里。 教师:快把糖果放到嘴里尝一尝吧!(鼓励幼儿通过自己的探索,剥开糖纸。) (评析:在品尝糖果前教师又抛出一个问题,“怎么才可以吃到糖”,答案自然是剥开糖纸。那关键是怎么剥,有更好更简便的方法吗?平时有经验的幼儿便会告诉你,糖纸的锯齿边缘可以帮助我们,棒棒糖的金丝条拧几下便会松开等。) 教师:你吃的糖果是什么味的?糖果在你的嘴里有什么变化? (引导幼儿自由表达自己的感受。) 幼儿:我的是水果味的。 幼儿:我的是葡萄味的,它在嘴巴里化掉了,甜甜的
47、。 幼儿:我的糖变小了。 (评析:这是科学活动,活动中每环节教师都很注重幼儿的发现及用语言来表达。就连幼儿在品尝糖果时也如此,让幼儿说一说尝到的糖果的味道,及知道糖果会在嘴里融化、变小,直到消失。) 教师小结:原来不一样的糖果有不一样的味道,糖果会在我们的嘴巴里慢慢的融化,慢慢的变小。 4、延伸活动 观看课件:没有牙齿的大老虎。 提问:他的牙齿怎么了? 幼儿:他的牙齿都坏了。 幼儿:他蛀牙了,牙齿都掉了。 教师:我们小朋友应该怎么做? 幼儿:我们不要吃糖。 幼儿:我以后不吃糖了,吃糖牙齿会掉了。 教师小结:糖果很好吃,但是吃多了很容易蛀牙,所以不能多吃哦。小朋友在吃完糖果后,最好还要漱一下口或
48、者喝点白开水。 活动反思 从选材上说,糖果作为科学学习的内容载体,十分吸引幼儿的眼球,贴近幼儿的生活经验,是十分适合小班幼儿的年龄水平的。从教学过程看,教师不断引导幼儿看看、摸摸、闻闻、尝尝等多种感官参与,逐渐让幼儿主动去发现糖果形状、颜色的不同,软硬的不同及口味的不同等,激发了幼儿对糖果认识的兴趣和探究的欲望,使他们体验探究和发现的乐趣。从教师自身来讲,面对小班幼儿,语言应该更童趣、亲切些,这样才能更好的拉近与孩子的距离。 第10篇、小班科学活动白萝卜和胡萝卜教案反思 设计意图: 我们都知道,萝卜是幼儿比较熟悉的蔬菜之一,在秋天这个丰收的季节,萝卜在农村菜场等地随处可见,且取材方便。它的品种
49、非常丰富,有白萝卜、胡萝卜、卞萝卜等,其中大小不同、颜色不同、形状不同;它营养丰富,吃法繁多,可煮汤、可凉拌、可红烧、可腌着吃,有的还可生吃呢!然而幼儿虽然知道萝卜,但对萝卜的种类、用途、营养价值等还不太了解,在日常生活中经常发现幼儿不爱吃萝卜的现象。因此,我认为:此活动有一定的季节性、必要性,就如纲要中所说的:“既符合幼儿的现实需要,又有利于其长远发展;既贴近幼儿的生活,选择感兴趣的事物或问题,又有助于拓展幼儿的经验和视野”。因此,在话题秋天的果实中我结合本班幼儿的实际生成了此活动,引导幼儿运用多种感官了解萝卜的外形,形成对萝卜正确的认识,加深对萝卜的特征、用途等的理解,激发幼儿爱萝卜的情感
50、。 活动目标: 1、观察白萝卜、胡萝卜,学会从颜色、外形、味道等方面进行相对应的比较,找出其不同点。 2、知道萝卜有营养,喜欢吃萝卜。 3、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4、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活动重点、难点: 活动重点:感知萝卜的特征、用途。通过探索发现、品尝萝卜,使活动得到深化。 活动难点:讲述萝卜的不同特征,并通过集体小结、整理两种萝卜的特征。 活动准备: 1、白萝卜、胡萝卜若干(数量超过幼儿的人数),切成小块的两盘萝卜及牙签。 2、小兔子头饰与幼儿人数相等。 3、课前请家长配合有意识地让幼儿认识一些萝卜食品并品尝。 活
51、动过程: 1、以游戏的形式和口吻进入主题。 (1)教师带幼儿来到活动场地,手指萝卜筐:“宝宝们,看那里有什么呀?”幼儿集体边看边一起回答:“有萝卜。”教师:“那现在妈妈请宝宝每人去拔一个萝卜。” (2)教师带动幼儿跳着去拔萝卜,拔好后按一白萝卜一胡萝卜相隔坐好座位。 (评析:“兴趣是最好的教师”。活动一开始我就利用幼儿熟悉的小兔形象,为幼儿创设了“小兔拔萝卜”的语言情境和物质(萝卜)情境,引发幼儿观察萝卜的兴趣,从形式上,内容实质上深深吸引孩子。) 2、比较两种萝卜的异同。 (1)认识名称:宝宝,告诉妈妈你拔到的是什么萝卜?(引导幼儿先从名称上分清两种萝卜) (2)比较两种萝卜: 比较颜色:看
52、一看,它们的颜色一样吗?它们分别是什么颜色的?(引导幼儿分别观察自己与同伴的萝卜,学习词语:桔黄) 比较形状:看看宝宝手里的萝卜是什么样的?和好朋友手里的萝卜一样吗?(引导幼儿说出萝卜有大有小、有的长有的短、有的粗有的细)摸摸萝卜的皮有什么感觉?(学习词语:光滑) 比较味道:你知道萝卜有什么用?(引导幼儿结合生活经验自由地讲述。)今天妈妈给宝宝们准备了生的白萝卜和胡萝卜,请宝宝们去尝尝看是什么味道的?(幼儿自由品尝并及时地讲述自己吃到的白萝卜、胡萝卜分别是什么味道的) (评析:根据幼儿好奇、好动的特点,运用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在第二环节我就安排了孩子自由探索。让幼儿人手一个萝卜,引导幼儿用眼睛看、用手摸、用嘴巴尝。在这一过程中,教师是引导者、支持者、合作者。幼儿通过比比、摸摸、说说各自看到的萝卜的特征。) 3、老师和幼儿一起小结。 (1)白萝卜里外都是白的,圆圆的或长圆的,皮很光滑,吃起来甜甜的;胡萝卜里外都是桔黄色的,长长的有点尖,皮不光滑,吃起来有点药味,也有甜味。萝卜很有营养,小朋友应该多吃。 (2)宝宝们,拿起我们拔到的萝卜到食堂看阿姨怎么用萝卜做成好吃的菜。(幼儿带着萝卜和老师一起离开活动室去食堂) (评析:在活动中孩子获得经验是零碎的,那怎样进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重庆荣昌县2025年上半年事业单位公开遴选试题含答案分析
- 浙江省文成县2025年上半年事业单位公开遴选试题含答案分析
- 云南省孟连傣族拉祜族佤族自治县2025年上半年事业单位公开遴选试题含答案分析
- 河北省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2025年上半年公开招聘城市协管员试题含答案分析
- 河北省隆化县2025年上半年公开招聘村务工作者试题含答案分析
- 2025版教师薪酬福利体系优化聘用合同
- 2025年度汽车租赁绿色出行推广与服务合同
- 2025版城市更新改造项目施工合同范本组成下载
- 2025年度应急通讯对讲机租赁协议范本
- 2025年度影视拍摄车牌租赁服务协议
- 湖北交投采购管理办法
- 老年护理知识和技能培训
- 看守所突发事件应急预案
- 售后员工安全培训
- 酒店卫生培训课件
- 儿童职业体验医生课件
- DB4403T 508-2024《生产经营单位锂离子电池存储使用安全规范》
- 2025至2030年中国海上应急救援行业市场运行态势及投资前景研判报告
- 静脉输液安全试题及答案
- 医美注射美容治疗知情同意书
- CJ/T 385-2011城镇燃气用防雷接头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