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涝灾区的消毒问题班海群_第1页
洪涝灾区的消毒问题班海群_第2页
洪涝灾区的消毒问题班海群_第3页
洪涝灾区的消毒问题班海群_第4页
洪涝灾区的消毒问题班海群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IEHS, China CDCIEHS, China CDC 内容o 引言o 消毒概论o 洪涝灾区消毒重点o 消毒工作组织实施o 消毒工作中的问题与探讨 一、引言-杨俭.我国秦至清末的疫病灾害研究,1994大灾之后有大疫!大灾之后有大疫!洪涝灾后传染病流行特点o 历史上霍乱、伤寒、痢疾和甲、戊型肝炎都曾经因洪涝灾害引起过大流行o 发病高峰主要集中于灾害中期及灾后恢复期o 近年来,我国灾后传染病流行新的特点,在“灾后无大疫”的条件下,洪涝灾害疾病谱的构成有两个明显的特征: 以腹泻、上感、皮炎、红眼病、痢疾5类疾病为主,约占灾后总发病人数的7080以上,而虫媒和自然疫源性等其他传染病的发病总数通常

2、不足10 从灾后法定报告的传染病统计来看,则是以肠道传染病为主,约占传染病总发病人数的70以上-马珊珊等. 洪涝灾害的疫情监测.1993o 1998年特大洪涝灾害,实现“大灾之后无大疫”目标 1998年受灾县与非受灾县、全省、全国比较,消化道和自然疫源性疾病的上升均较明显 1999年受灾县与非受灾县、全省和全国比较,除了消化道传染病和自然疫源性疾病继续上升外,呼吸道传染病的上升也较明显-曾光等. 1998年洪涝灾害对湖北省传染病流行的影响. 2005o 饮用水水源污染,供水设施破坏饮用水水源污染,供水设施破坏o 食品和食饮具污染食品和食饮具污染o 生活和居住环境破坏生活和居住环境破坏o 灾民安

3、置点居住拥挤灾民安置点居住拥挤o 人群与病媒生物的接触机会增多o 人口流动加大o 人群抵抗力降低o 卫生服务可及性降低为什么大灾之后有大疫?为什么大灾之后有大疫?洪涝灾区公共卫生问题二、消毒概论o 消毒 是杀灭或清除传播媒介上病原微生物,使其达到无害化的处理。o 灭菌 杀灭或清除传播媒介上一切微生物的处理o 与病媒生物防制的区别o 预防性消毒 对可能受到病原微生物污染的物品和场所进行的消毒。 可有效地减少传染病的发生。例如,公共场所消毒、运输工具消毒、餐具消毒、饮水消毒、手卫生、粪便污水无害化处理等等,都属于预防性消毒。o 疫源地消毒 对存在或曾经存在传染源的场所进行的消毒。消毒概论o 疫源地

4、消毒 随时消毒 有传染源存在时对其排出的病原体可能污染的环境和物品及时进行的消毒。 终末消毒 传染源离开疫源地后进行的彻底消毒。消毒概论1、消毒因子o 物理因子: 热:煮沸、蒸汽、干热、焚烧 射线、微波 过滤、吸附与清洗o 化学因子 现产现用的消毒因子:二氧化氯、酸性氧化电位水 商品化的消毒剂:高、中、低效消毒剂常用化学消毒剂及消毒水平消毒水平消毒水平杀灭微生物种类杀灭微生物种类常用消毒剂常用消毒剂高效消毒剂细菌繁殖体(包括分枝杆菌)、病毒、真菌及其孢子等,对细菌芽孢有一定杀灭作用含氯消毒剂, 二氧化氯,过氧乙酸,过氧化氢,戊二醛、 OPA中效消毒剂分枝杆菌、真菌、亲水病毒及细菌繁殖体等乙醇,

5、碘伏,酚消毒剂, 复方双链季铵盐低效消毒剂 细菌繁殖体和亲脂病毒胍类,单链季铵盐2、消毒方法的选择o 病原微生物的种类o 消毒对象的性质o 现场特点常见微生物对化学消毒剂的抗力G G 朊病毒(感染性蛋白质)朊病毒(感染性蛋白质)F 细菌芽胞 枯草杆菌芽胞、梭状杆菌芽孢E 结核分枝杆菌D轮状病毒、某些真菌孢子、脊髓灰质炎病毒、鼻病毒、微小病毒(SS DNA)、甲肝病毒C 腺病毒B金黄色葡萄球菌、双向性和丝状真菌、酵母菌、藻类、某些革兰阴性杆菌、细菌繁殖体A埃博拉病毒、艾滋病毒、正粘病毒、副粘病毒、疱疹病毒、豆苗病毒、冠状病毒(MERS)、其他有包膜病毒、革兰阴性杆菌、某些丝状真菌、革兰阳性球菌、

6、人乙肝炎病毒抗力抗力增强增强2、消毒方法的选择p 依据污染微生物的抗力和危害性 芽孢、孢子、分枝杆菌污染: 高水平消毒法 经血传播病原体(乙型肝炎病毒、丙型肝炎病毒 、艾滋病病毒等)污染:高水平消毒法 真菌、亲水病毒、螺旋体、支原体、衣原体污染:中水平消毒法 一般细菌和亲脂病毒污染:中/低水平消毒法 较多有机物的物品:增加消毒剂量 微生物污染严重时:增加消毒剂量 新发不明原因传染病:按病原体所属微生物类别中抗力最强的微生物,确定消毒剂量o 根据物品性质选择消毒方法 耐高温、耐湿度的物品和器材:蒸汽、煮沸 不耐热、不耐湿物品:环氧乙烷或低温蒸汽甲醛气体消毒、灭菌 耐湿物品:消毒剂浸泡、擦拭、喷洒

7、 金属器械:使用的消毒剂应选择对金属基本无腐蚀的消毒剂。 环境物体表面:对环境影响小的消毒剂 手和皮肤:对人体刺激小的消毒剂2、消毒方法的选择3、消毒剂的施药方法o 普通喷雾消毒法o 气溶胶喷雾消毒法o 擦拭消毒法o 浸泡消毒法o 熏蒸消毒o 粉剂喷洒消毒4、消毒的意义o 消毒是杀灭或清除传播媒介上病原微生物,使其达到无害化的处理。o 切断传播途径-最直接的意义o 社会稳定-有时很重要o 宣传作用-需要尽量避免4.1 消毒能切断传播途径p 切断传染病的传播途径,预防和控制传染病的流行。p 消毒能杀灭环境中的有害微生物,减少人们接触病原体感染传染病的机会。4.1 消毒在传染病防控中的作用o 消毒

8、是切断传播途径的方法之一o 消毒要与其他防控措施配合,如传染病疫情和症状监测、隔离、医学观察、病人治疗、院感控制、病媒生物控制、饮水卫生、食品卫生、环境卫生、个人卫生、强化免疫等o 不同的传染病消毒的重要性不同传播途径传播途径消毒意义消毒意义消化道传播非常有效接触传播非常有效呼吸道传播部分有效虫媒传播部分有效血液体液部分有效4.1 消毒对不同传染病的意义对隐性感染者较多且多种传播途径、潜伏期具有传染性、病原体抵抗力较低的传染病消毒意义有限4.2 消毒剂是除臭剂p 喷洒消毒剂可以改善局部环境。如地震灾后,在废墟上适时喷洒消毒剂,可以迅速有效地去除腐烂尸体的气味,有利于救灾人员对废墟的清理。p 在

9、一些临时厕所喷洒消毒剂能去除粪便的臭味,喷洒了消毒剂的厕所肯定比没有喷洒消毒剂的受欢迎。4.3 消毒剂是安慰剂?p 消毒剂的喷洒能安定民心。p 如在汶川地震后,大量志愿者深入灾区,一对一地对灾民进行心理疏导和安慰,为灾民的心理健康起到了强有力的作用。p 而喷洒消毒剂因为它本身具有的切断传染病传播途径,预防和控制传染病流行的功能,更易为灾民接受,有利于民心安定。4.4 消毒剂是宣传品?p 消毒剂的喷洒能宣传防病形势,提高群众的防病意识。通过轰轰烈烈在群众身边开展的消毒活动,能提高群众的防病意识。消毒活动本身具有的宣传能力在2003年的SARS流行时表现更加突出。p 一些省市防疫队把消毒工作的开展

10、作为已经在灾区开展工作的标志,是当地电台宣传的焦点问题。三、洪涝灾区消毒重点o 饮用水安全与消毒o 餐饮具消毒o 手卫生o 环境整治与消毒o 居家生活用品清洁与消毒o 室内外空气?o 粪便垃圾无害化处理o 人畜尸体处理与消毒?o 发生传染病时的消毒1、饮用水消毒o 应急供水处理原则 加强水源保护和水源水质监测。 应进行应急供水的需求评估。 灾害初期,优先提供瓶装水灾害初期,优先提供瓶装水,饮用水的消毒可采取专职投药消毒或分散投药消毒。 灾害中期,优先选择恢复当地原有集中式供水系统,加强生活饮用水消毒处理和监测。无法及时恢复原有集中式供水系统时,灾民集中的临时居住点,应推广饮用水应急集中处理设备

11、进行小型集中式供应推广饮用水应急集中处理设备进行小型集中式供水水;灾民分散居住点,应推广专职投药员进行家庭缸水和桶水消毒。 灾害恢复期,应修复重建原有供水设施,加强水质监测。 o 集中式供水 被洪水淹没过的水源或供水设施重新启用前必须清理消毒,检测微生物指标合格后方可启用。 新安装的临时引(供)水管网,应进行彻底清洗消毒,然后冲洗管网后使用。 新安装的临时贮水设施在使用之前也应进行彻底的清洗消毒,重新冲洗干净。o 灾后小型应急集中式供水灾后小型应急集中式供水 每个供水点的供水距离一般为500m,最远不超过1000m,每250人至少设一个取水点。 供水设备应有预处理工艺,可以去除原水中粒径大于等

12、于50-100m的各种悬浮物、颗粒物。 可采用超滤、纳滤和反渗透等技术,以及各种技术工艺的组合。 应有消毒装置,可采用加氯消毒、臭氧消毒方法。 宜具备对水质在线监测工艺,可监测产水电导率、消毒剂余量等指标。 o 分散式供水 专职投药消毒,洪涝灾后,由专职投药员每天入户投加消毒剂进行消毒。专职投药员应身体健康,并经过饮用水消毒技术培训。 分散投药消毒,洪涝灾后,对分散居住灾民应进行饮用水安全的健康教育和饮用水消毒技术培训,由灾民自己投加消毒剂进行饮用水消毒。o 送水工具消毒 送水工具可采用消防车、洒水车、防化消洒车、水箱和塑料水桶等,送水工具必须彻底送水工具必须彻底清洗消毒清洗消毒。 运送期间防

13、止二次污染,待运自来水的余氯含量应不低于0.5mg/L,运水贮存期间,应对余氯进行监测,含量应不低于0.5mg/L,余氯降低后应投加消毒剂。 运水人员应选用身体健康者。 o 水井消毒 经水淹的水井必须进行清掏、冲洗与消毒,才可投入正常使用。 先将水井抽干,清除淤泥,用清水冲洗井壁、井底,再抽尽污水。待水井自然渗水到正常水位后,按1000升水约加含有有效氯25%的漂白粉150200g(含有效氯25 mg/L50 mg/L)进行消毒,浸泡1224小时后,抽出井水。再待自然渗水到正常水位后,按正常消毒方法消毒,即可投入正常使用。 应有身体健康的专职人员负责水井的消毒、维护和卫生防护工作。 使用中的水

14、井应进行加氯消毒,投加消毒剂30min后,水中余氯应不低于0.7mg/L。 可采用定时投加消毒剂和持续投加消毒剂消毒法进行井水的消毒。o 饮用水常用消毒剂 漂白粉 漂白粉精 有机氯制剂 氯胺T、二氯异氰脲酸钠、三氯异氰尿酸 饮用水消毒泡腾片饮用水消毒泡腾片 消毒剂的应用可参阅说明书进行,漂白粉和漂白粉精的应用可参考以下步骤。根据待消毒的水量,该药剂的有效氯含量计算所需投加量,取出定量药剂,加于少量水中,制成糊状,倒入待消毒水中,搅匀,放置30分钟,检验水中余氯不低于0.7mg/L。 2、餐饮具消毒o 灾民安置点、避难所或宿营地、学校、工厂、救援队伍的临时饭堂,餐饮具消毒工作也是救灾防病工作的重

15、点。o 首选煮沸消毒,消毒15分钟,从水沸腾时开始计时o 也可用含氯消毒剂消毒。消毒前首先将食具清洗干净,然后将食具浸没在含有效氯250mg/L的消毒液中,作用15分钟,然后用洁净水冲洗,除去残留消毒液。3、手卫生消毒o 日常生活中饭前便后可用肥皂流水洗手。o 无条件洗手时,可使用快速免洗手消毒剂涂擦双手。o 处理污染物后,可用肥皂加流水洗手,使用快速手消毒液或消毒湿巾擦拭双手消毒o 环境治理是控制传染病发生流行的治本措施o 垃圾、污泥和污水应有专人负责管理,及时清运o 大面积消毒从专业角度讲意义不大o 重点做好灾民临时安置点、家庭、公共场所室内重点做好灾民临时安置点、家庭、公共场所室内环境的

16、消毒环境的消毒o 消毒应在清淤之后开展4、环境治理与消毒“水退到哪里,环境卫生就清到哪里,水退到哪里,环境卫生就清到哪里,消杀消杀工作就跟到哪里工作就跟到哪里,防疫监测就设在哪里,防疫监测就设在哪里”?5、居家生活用品的消毒o 被污染后的衣服被褥可用80热水浸泡15分钟,白色织物可用有效氯100mg/L含氯消毒液浸泡30分钟,然后用清水漂洗。o 家具等生活用品可用有效氯500mg/L含氯消毒液擦拭、浸泡、喷洒消毒o 用质量浓度取代习用的以“W/V”或“m/V”表示的浓度,单位为“kg/L” 。如有效氯含量为4.0-5.5%(W/V)应说成质量浓度为40-55g/L有效氯含量消毒剂。o 环境和物

17、体表面常用消毒剂 含氯消毒剂 漂白粉、漂白粉精、二氯异氰尿酸钠、次氯酸钠 消毒方法:喷粉、浸泡、擦拭、喷洒、喷雾。 注意事项:应注意其腐蚀和漂白作用,操作时应做好个人防护,应保存在密闭容器内,放在阴凉、干燥、通风处。o 过氧乙酸 适用于耐腐蚀物品、环境及皮肤等的消毒。 消毒方法:浸泡、擦拭、喷洒、喷雾、熏蒸。 注意事项,易燃易爆,不稳定,用前应测定有效含量、稀释液临用前配制,腐蚀性,刺激性,谨防溅入眼内或皮肤6、厕所消毒及粪便垃圾无害化处理o 厕所数量应与安置点人数相适应,厕所应建有围栏和顶盖,避免雨水漫溢粪便污染环境o 厕所可进行定时适度消毒 o 粪便垃圾应有专人负责清运,无害化处理7、尸体

18、的处理o 必须充分尊重逝者,及时处理o 正常死亡者尸体的处理,应尽可能迅速安排火葬或埋葬 火化处理应为首选方法 对高度腐烂的尸体应进行消毒除臭处理o 特大洪涝灾害造成巨大死亡,可采用深埋处理o 传染病患者尸体的处理o 尸体暂时存放的要求 条件许可时宜适当集中存放,便于管理 存放地点应远离水源、避开人员活动区,避开低洼地 存放时间不宜过长,尸体出现高度腐烂时应及时进行火化或掩埋处理 尸体清理后需要对场所进行消毒处理,可选用有效氯1000mg/L含氯消毒液喷洒消毒o 尸体包裹要求 首选裹尸袋,也可因地制宜选材进行包裹 尸体高度腐烂时,裹尸袋内加棉织物吸收液体,并适当喷洒漂白粉或其他消毒除臭剂 尸体

19、的包裹要尽量严紧结实 对轻度腐烂的一般性尸体,无须进行消毒除臭处理,为减轻周围环境的臭度,在尸体周围环境可适当喷洒消毒除臭剂o 尸体的运输要求 使用专门的尸体运输车辆 尸体装车前要在车厢里衬垫液体吸收物,液体吸收物清除前需对液体吸收物与车厢进行消毒处理 尸体运输尽量选择人群较少的路线o 尸体掩埋要求 尸体埋葬的场所应由当地政府指定 便于运输又不影响城镇、乡村生活;必须远离水源地;地势较高,土壤结构结实、地下水位低;尽量选择人口密集区的下风向 应尽可能选择2米以下深埋的方式 埋葬人数集中量大时或有特殊原因不能深埋法时,为避免对地下水的污染等,经现场卫生专家集体决定可选用浅埋(1米)的方法o 动物

20、尸体处理要求 地点应选择地势高,地下水位低,远离水源及居民点的地方 挖土坑深2米以上,在坑底撒漂白粉或生石灰,把动物尸体先用10的漂白粉上清液喷洒(200ml/m2),作用2小时后,装入塑料袋,投入坑内,再用干漂白粉按2040g/m2洒盖于尸体上,然后覆土掩埋压实8、传染病疫源地消毒o 根据病原微生物和传染病流行特点、传播途径和危害程度确定 消化道传播:生活饮用水、食品及餐饮具、手、病人分泌物和排泄物及其病原微生物可能污染的物品和场所等 接触传播:手、病人分泌物排泄物及其病原微生物可能污染的物品和场所等 呼吸道传播:室内空气、环境物体表面等 血液传播:血和血制品及输注器 媒介生物传播:杀虫灭鼠

21、和消毒工作 尸体的处理与消毒四、消毒工作的组织与实施o 统一领导,分工负责p 人员和物资储备p 制定消毒技术方案p 组织实施现场消毒与效果评价p 人员防护 如何制定消毒方案o 明确消毒目的明确消毒目的o 了解有关背景o 确定消毒范围和消毒对象o 明确消毒的时机o 确定消毒方法与选择合适的消毒因子o 消毒工作的组织与质量控制o 物资准备o 人员准备o 时间安排o 消毒效果评价1、了解有关背景o 政府的态度、舆论的反应、群众的要求o 当地传染病发病情况o 该类突发事件的常见卫生问题o 流行病学调查的初步结果o 该突发事件的基本情况o 处理该突发事件的能力和以往的经验教训2、确定消毒范围和消毒对象 确定依据: 1、流调结果(疫源地的范围与主要污染物) 2、法规要求 3、实施能力 4、其他:对环境的影响,对物品的影响,有无使其无害化的其他方法3、明确消毒的时机o 法规要求o 流行病学特点o 突发事件发生地的特点o 消毒能力o 其他措施的替代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