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深圳某塔楼测量施工方案本工程位于深圳市*商住区,用地现为非耕地,建设用地:18672.88M2;总建筑面积:75122.24M2;由两层地下室及上盖4栋25-28层的塔楼组成,首层为架空层花园。一、测量工作基本准则1、明确为工程服务、对按图施工和工程进度负责的工作目的。2、遵守先整体后局部、高精度控制低精度的工作程序。(即先测设场地整体的平面和标高控制网,再以控制网为依据进行各局部建筑物的定位、放线和抄平)。3、坚持测量要科学、简捷,精度要合理、相称的工作原则。要合理选择、正确使用、精心爱护仪器,在测量精度满足工程需要的前提下,力争做到省时省工。4、要严格审核原始依据(设计图纸、测量起始点位、
2、数据等)的正确性,坚持测量作业与计算工作步步有校核的工作方法。5、一切定位、放线工作在经自检、互检合格后,方可申请主管技术部门预检及质检部门的验线的工作制度。严格执行安全、保密等有关规定,用好管好设计图纸和有关资料。实测时要当场做好原始记录,测后要及时保护好桩位。6、紧密配合施工,尽量利用施工间隙放线,主动为施工创造条件,发扬团结协作,不畏艰难,实事求是,认真负责的工作作风。7、虚心学习,及时总结建筑施工测量的经验,努力开创新局面的工作。二、验线工作基本准则验线工作是发现测量放线错误和检查测量放线精度是否合格的必不可少的工序,以达到以预防为主的目的。验线工作应遵守以下几项基本准则:1、验线工作
3、要主动。验线工作要从审核测量放线方案开始,在测量放线各主要阶段前,均能提出预防性的要求,以真正做到防患于未然。2、验线的依据要原始、正确、有效。设计图纸、变更洽商和起测点(如红线桩、水准点)及其已知数据(如座标、标高),要原始资料,并要最后定案有效的和正确的。因为这些是测量放线的基本依据。若其中有错,在测量放线中多是难以发现的,其后果不堪设想。3、验线用的仪器和钢尺要按计量法有关规定进行检定。4、验线的精度要适应验线要求,主要应包括:4.1、仪器的精度要适应验线要求,并校正完好。4.2、要严格按规程作业,观测误差必须小于限差,观测中的系统误差要采取措施进行改正(如量距中的尺长、温度和倾斜改正;
4、又如用经纬仪竖向投测时,取盘左、盘右观测的平均位置,以抵消视准轴和横轴的误差)。4.3、验线本身要先行符合(或闭合)校核。5、要独立验线,要尽量与放线工作分开。主要应包括:5.1、观测人员。5.2、所用仪器。5.3、所用测法和观测路线等。6、验线部位选择关键环节与最弱点位。6.1、原始桩位与定位条件。6.2、主轴线与其控制桩(引桩)。6.3、标高点和±0.000标高线。6.4、放线中的最弱点位,以考查放线的精度。7、误差处理。验线结果与原放线结果之间的误差处理。7.1、两者之差若小于1/2限差者,可对放线工作评为合格。7.2、两者之差略小于或等于1/2倍限差者,可对放线工作评为合格。
5、7.3、两者之差超过限差1/2倍者,原则上不予验收,尤其是要害部位。若次要部位可令其局部返工。三、测量依据由业主方提供轴线控制点 AK1(X=17705.604、Y=116277.407、H=5.511),AK2(X=17601.112、Y=116310.316、H=5.193),AK3(X=17572.665、Y=116373.300、H=4.951)进行轴线控制。四、测量前的准备工作1、测量人员应通过对图纸的学习以及设计交底,了解工程总体布局,工程特点和设计意图。2、了解并熟悉工程所在地区的红线桩位置及坐标,建筑物的定位依据、定位条件及建筑物主要轴线的间距及夹角。3、熟悉由建设单位提供的标
6、准水准点位置及标高,建筑物首层室内地坪±0.000的绝对标高。4、对用于施工测量的仪器是否经过检测,并已达到要求。5、熟悉并掌握图纸轴线尺寸、层高、结构尺寸。五、平面控制网测设1、场区平面控制网布设原则1.1、平面控制应先从整体考虑,遵循先整体、后局部,高精度控制低精度的原则。1.2、布设平面控制网形首先根据设计总平面图,现场施工平面布置图。1.3、选点应选在通视条件良好、安全、易保护的地方。1.4、桩位必须用混凝土保护,需要时用钢管进行围护,并用红油漆做好测量标记。2、场区平面控制网的布设及复测由于该工程主要轴线交汇点均提供了坐标数据,根据总平面图提供的坐标,利用Leica TCA
7、2003全站仪(测角0.5",测距1+1ppm)验证所提供坐标点的正确性,测一个三角网,经角度、距离校测符合点位限差要求后,作为主场区首级平面控制网。场区平面控制网的精度等级根据工程测量规范要求,控制网的技术指标必须符合下表的规定。等 级测角中误查(")边长相对中误查一 级51/300003、±0.000以下平面控制±0.000以下的标高投测采用水准仪直接投测法,先将引入场地的控制水准点校核,待基坑挖到接近槽底测量人员及时抄平,确保标高准确,轴线定位时,先校该控制轴线,然后将经纬仪架设在各主控制轴线桩点,向基底投测,确定基础主轴线,待浇完垫层后用墨线弹出
8、各细部线,测完以后复测一遍,再进行复查,填写测量放线记录。4、±0.000以上施工放线竖向投测:采用铅垂仪天顶内控法进行竖向轴线投测,根据建筑物平面尺寸每栋设2个内控点,控制点设在一层楼地面上,采用预埋200×200×10的钢板,待砼达到强度后,将控制点准确地测设到预埋钢板上,做出十字刻痕,刻好十字后用经纬仪和钢尺对控制点进行校核,各控制点误差在10秒和2mm之内,做好数据记录,控制点周围砌砖加盖进行保护,为了激光能顺利通过,在各楼层对应首层各控制点处均应留置200×200方洞,其位置准确,四周砌砖,不用时加盖板保护。六、高程控制1、±0.00
9、0以下标高测法:为保证建筑全高控制的精度要求。由于基坑较深,在基坑开挖过程中,利用由主轴线测设出的控制闭合网投测某一标高在基坑四周的护坡或连续墙来控制标高。注意:控制标高不能测定在易变形或移位的物体上。最后将水准仪安装在基坑内,校测四周护坡或连续墙上的同一标高标识,进行复核,当误差在±3mm以内时,则认为合格。在施测基坑标高点时,应后视至少已测定的两个标高标识点以作校。再利用已测定在基坑四周的标高来测定垫层标高。并将标高施测到柱钢筋上作为浇筑砼的初步标高,在砼浇筑完毕后,进行刮平收光前对已施测柱钢筋上的标高进行复测后再投入使用。2、±0.000以上标高测法:±0.
10、000以上标高测法采用钢尺沿结构外墙、边柱或楼梯间等向上竖直测量。每层的向上引测点至少保证四个,且每个大角必须进行控制;以便相互校核和适应分段施工的需要。引测步骤:a)、先用水准仪根据已测定主轴线和主轴线上的控制标高点或±0.000层上测出的水平线,在各向上引测处准确地测出相同标高的起始线(按+1.000M标高线),并用红油漆进行标识,并弹上水平墨线。b)、用钢尺沿铅直方向(即沿线坠吊线方向)向上量至施工层,并划出正(+)米数的水平线,各层的标高线均应由各处的起始标高线向上直接量取。高差超过一整钢尺时,应在该层精确测定第二条起始标高线,作为向上引测的依据。c)、待模板施工完毕后,将水
11、准仪安置到施工层,校测由下面传递上来的水平线,误差须控制在±5mm以内。3、标高施测中的注意事项:a)、在装饰施工时,对各楼层进行抄平放线时,应至少后视两个已用红油漆标识在柱墙上的标高点以作校核。校核完成后,再在距板面(施工完后的标高)500mm高的布置弹出标高控制线,以便在做标高点时进行拉通线。b)、观测时尽量做到前后视线基本等长。测设水平线时,宜采用直接调整水准仪的仪器高度,使后视时的视线正对准水平线或在标高尺的划线位。c)、由±0.000水平线向下或向上量高差时,所用钢尺应经过检定,量高差时尺身应保持铅直并用标准拉力拉紧后再读取标高。七、基坑的变形监测 1、环境和基坑
12、的监测内容有:a、周围邻近建筑物沉降观测,b、基坑坡顶位移观测;2、观测要求为:(1)、沿基坑顶根据周边情况每隔15-25m左右设置一个位移、沉降观测点,本工程考虑在坡顶设置22个位移观测点进行坡顶变形监测工作;此外还应通过其它目测、巡查或增加其它监测手段等多种形式等多种形式对基坑变形进行全面了解和临控,以便及时解和监控周边建筑物和道路等设施的安全;(2)、水平位移观测点应沿支护结构体延伸方向布设,沉降观测点应沿建筑外墙或柱基重要管线的延伸方向布设;(3)、变形观测点应在布设初始建立读数,变形观测应在基坑开挖或降水当日起实施;基坑开挖过程中,相邻两次的观测时间间隔不宜超过两天或以基坑开挖深度确
13、定观测时间间隔,基坑开挖结束一个月后观测间隔时间宜超过十天;当出现可能促使变形加快的情况时要加密观测次数;基坑开挖完毕后且变形已趋稳定时可适当延长间隔时间:在地下构筑物完工土方回填完成后即可结束观测;(4)、变形观测的技术要求应符合现行的工程测量规范有关变形观测的规定,观测精度应不低于三等精度,即水平位移测量变形点的点位中误差为±6.0mm,沉降观测点高程中误差为±1.0mm,相邻点高差中误差为±0.5mm.(5)、变形观测资料应包括:观测基准点和变形观测点的位置、编号、观测日期、本次观测值各累积观测值;观测资料应编制成表或绘制成曲线,变形观测结束应将上述资料汇总
14、并附必要的文字说明:(6)、根据规范按二级安全等级,本工程支护水平位移预警值为0.36%h、允许值为0.50%h(h为基坑深度),地基沉降近邻近建筑不同结构形式的要求控制,当邻近有重要管线或支护结构作为永久性结构时,其水平位移和沉降按其特殊要求控制。(7)、当出现以下情况之一时,应及时与甲方、设计和监理联系:坡顶、底面或周边构筑物等出现裂缝或坡顶位移较大且位移不稳定、不收敛或超过设计预警值和允许值等相应的规范要求。八、沉降观测沉降观测是反映建筑物沉降的重要手段。沉降观测点要根据设计要求布置,设计无要求时,沿建筑物周围每隔30米布置一个,沉降观点本身应当牢固,确保点位安全,能长期保存;观测点在结
15、构施工时布置,并注意保护。观测点以上必须有明显的突出之处,可布置在基础、柱子及墙体转角处,与柱身墙身保持一定距离。1、施测方案采用ZeicaTM5100A精密水准仪及所配铟钢尺;定线路,定人员,定要求的原则,在每次观测前应对仪器进行严格地检校,选定的路线应尽可能做到前后视距相等,最大视距不得超过75m,观测完后,必须再次后视水准点,先后两个后视读数之差不应超过±2mm,观测技术要求执行工程测量规范的标准。沉降基准点同观测点的联测按闭合水准线路完成。2、沉降观测点的布设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93)的有关沉降观测点埋设规定进行沉降观测点的埋设,沉降观测点应与变形体固结为一体,布设在能敏感反映变形的位置。沉降观测点用20的圆钢制作,埋设在一层墙柱H+200的高度上。沉降观测点制作大样图如下图所示。100250沉降观测点埋设示意图柱或墙20不锈钢3、沉降观测要求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93)的有关沉降测量的规定,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商城店面租赁合同协议
- 品牌保洁合同协议
- 悉尼租房中介合同协议
- 2025试用期内劳动合同书模板
- 橱柜废料处理合同协议
- 正规底商租赁合同协议
- 和睦摊位转让协议书模板
- 《医疗卫生管理教学》课件
- 2025年新版事业单位劳动合同
- 2025眼镜加盟合同模板
- 一年级语文下册课件-21 小壁虎借尾巴24-部编版(15张PPT)
- 第四课:印巴战争
- 患者随访率低原因分析以及对策
- 油田相关业务的税制及税率
- 北师大版物理八年级下册课课练:专题训练 透镜的相关作图(含答案)
- 《国际经济法》案例思考题
- 乘法分配律练习题四年级
- 计量认证实验室程序文件(全套)
- DGC型瓦斯含量直接测定装置使用说明书
- 普通座式焊接变位机工装设计全套图纸
- 银证合作产品营销手册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