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怎样用小麦联合收割机收获大豆 合理调整削减损失 1、掌握割台损失 在大豆收获中,割台损失一般占总损失的80%以上。掌握割台损失应从削减漏割、掉枝和炸荚3方面入手。 (1)削减漏割。现行垄距一般为65-70厘米,以3060型联合收割机为例,大豆挠性割台割幅为2.75米,每幅正好收割4垄,所以漏割的主要缘由出在割茬高度上。割茬过低,易消失割台前集堆;割茬过高,易留“马耳茬”和切割底荚。大豆最低结荚高度一般为6-8cm。因此掌握割茬在4-6cm内,就不会消失“马耳茬”。但有时易消失集堆现象,这时可将割台的底部拖板进行调整以削减集堆现象。 (2)削减抛枝、掉枝损失。抛枝主要是由于拨禾轮转速不当(太低或
2、过高)造成的,作业时只要留意调整就能解决。掉枝主要是由于植株凹凸不一或倒伏植株造成,此时茎秆切断后,豆枝没有被拨进割台,垂直下落或横向倾倒被割刀2次切割后面落入割台下。解决方法是适当调整拨禾轮高度或在喂入量允许的状况下提高车速。 (3)削减炸荚损失。减轻割刀对植株的冲击和拉扯,保证割刀锐利,割刀间隙符合要求;调整摆环箱传动带张紧度,防止因传动带打滑造成切割速度下降,影响切割质量;减轻拨禾轮对豆秆豆荚的打击和刮碰。收获早期豆枝含水率较高,拨禾轮转速可适当高些;晚期豆枝干燥,易消失炸荚,拨禾轮转速要低些。另外,尽量不让拨禾齿直接打击豆枝,应在拨禾轮上安装拨禾板。 2、削减机体损失 (1)掌握裹粮损
3、失。避开收获过于潮湿其籽粒水分超过19%时(植株弯曲不断)的作物,由于无论提高转速、调小间隙、增大风量都解决不了分别不清和豆壳裹夹豆粒的问题。 (2)掌握未脱净损失。大豆脱粒是利用纹杆对豆荚的冲击、搓擦和挤压作用。滚筒和凹板对豆枝前半部以打击为主,后半部以揉搓、挤压为主,在此过程中有60%-90%的豆粒从凹板栅格中分别出去,因此影响脱粒质量的因素有脱粒滚筒的转速、脱粒间隙、作物状况和喂入状况。一般状况下,收获大豆时脱粒滚筒的转速可选用715r/min,分别滚筒的转速可选用608r/min,收获机前进速度为档,用无级变速掌握喂入量。 (3)掌握夹带损失。风扇的风量尽量调大,即提高风扇转速,同时将
4、颖壳筛的开度调到最大,尾筛角度调高,这样可以削减大豆的夹带损失以及提高粮食的清洁率。 合理使用提高作业质量 1、降低破裂率降低大豆破裂率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适时收获。由于大豆在收获中经过拨禾、切割、输送、脱粒、清选以及出粮等多道工序,每道工序豆粒均受到揉搓和冲击,豆粒必需有足够的强度和硬度才不致破裂。豆粒太湿时硬度低,抗揉搓性能差,易被挤扁;豆粒过干时韧性差,强度低,不耐冲击,受高速打击简单破裂。 (2)正确选择脱粒滚筒转速和间隙。收获早期豆粒水分大,难脱净,应选用滚筒转速715r/min,人口间隙20-28cm,出口间隙8-10cm,左右两侧间隙应全都。早、中、晚收获期都要依据茎秆
5、干湿度进行调整。收获晚期,豆枝干燥,易脱易碎,应选用脱粒滚筒转速500r/min,人口间隙28-35cm,出口间隙10-16cm。脱粒滚筒转速的选择应以脱净及不堵塞为原则,脱粒间隙应在保证分别出的豆秆中不夹带籽粒的前提条件下越大越好,这样的调整既能确保作物脱净,又能降低破裂率。 (3)正确调整喂入链耙、籽粒升运器、杂余升运器等刮板链条松紧度。过松,链条与链齿易磕碎豆粒。 (4)应尽量避开脱粒滚筒、复脱器、籽粒及杂余推运搅龙等输送部位的堵塞,以削减豆粒破裂。 2、削减大豆“泥花脸” 收获大豆时要求割茬很低,间或操作不当,泥土便会进入割台,给大豆造成“泥花脸”。为此收获时应留意几点。 (1)应在干燥的状态下收获。由于土壤潮湿,豆枝上有霜或豆粒水分大,简单产生“泥花脸”。(2)割刀后面装挡土板,使土块难以进入割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