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地理一二轮复习专题中国的地理差异课后习题(含解析)湘教版_第1页
中考地理一二轮复习专题中国的地理差异课后习题(含解析)湘教版_第2页
中考地理一二轮复习专题中国的地理差异课后习题(含解析)湘教版_第3页
中考地理一二轮复习专题中国的地理差异课后习题(含解析)湘教版_第4页
中考地理一二轮复习专题中国的地理差异课后习题(含解析)湘教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中国的地理差异课后练习题一:关于图中四大地理区域的叙述,正确的是()A.我国种植业主要分布在甲地区和乙地区B.甲地区每年都举办那达慕大会C.制约丙地区农业生产的主要因素是水源D. 丁地区煤厂铁资源丰富,有我国最大的综合性工业基地 题二:读中国四大地理区域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1)我国四大地理区域主要是依据 和 的差异,同时兼顾自然景观和土地利用的不同来划分的。地区与三区的分界线山脉名称由南向北依次是(2)地区最突出的自然特征是 ,地区典型的气候类型为 气候。(3) P岛上的少数民族主要是 族;钓鱼岛位于 P岛的 方向;(4)下列各组地理事物中,依次出现在黄河流经地域的一组是()A.酥油茶一吊

2、脚楼一蒙古袍一四合院B.碉房一兰州拉面一马头琴一窑洞C.蒙古袍一土楼一窑洞一京剧D.坎儿井一那达慕大会一信天游一四合院(5)试列举和地区在生产和生活文化方面的差异各一例。题三:下列四幅图所示景观,分布在南方地区的是(.)ABCD题四:读自图,完成12题。-6 -1.对该城市气候特征的描述,正确的是1 .以“黑土地”著称的平原分布在图中的()ASB . C . D2 .甲图所示的地区主要分布在()ASB . C . D题五:读某城市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回答下列问题。沮度降水仙而A.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 B .全年炎热干燥C.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 D .全年高温多雨2 .从图中信息

3、判断,该城市位于()A.干旱区B.半干旱区3 .该城市可能是下列中的()A.拉萨B.广州C.半湿润区C.北京D.湿润区D.哈尔滨题六: 下列四幅图中,能反映福建漳州气候特点的是(降水量/毫米气温,P1 1 题七:读图,回答下列问题。齐齐哈尔图甲I2tf I3tf东北三省积雪厚度分布图图乙(1)华北平原春旱严重,结合济南多年平均各月气温和降水量图,分析该地区春旱形成的原因。(2)结合资料和所学知识,分析东北平原成为我国商品粮基地的自然条件。(至少两条)(3)结合图乙,比较延吉和长春积雪厚度的差异,并说明导致这种差异的原因。(4)东北三省传统民居具有房顶坡度大、墙体厚、窗户小的特点,试分析这种传统

4、民居特点与当地 自然环境的关系。题八:读“我国北方地区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1 )南方地一区和北方区的分界线是 -(2) A B两地中,作物熟制一年一熟的是 (3)北方地区的耕地类型主要是。(4)下列地理事物和现象,属于北方地区一组的是A.黑土地地上河窑洞 B. 哈密瓜C.泼水节赛龙舟鱼米之乡D. 青海湖(5)图中阴影地区为黄土高原,其地表形态特征是O坎儿井绿洲农业 日光城青裸酒,主要生态环境问题题九:读“我国北方地区主要地形区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1)根据如图所示,描述东北三省的地形分布特征 。(2)如图中东北-西南走向的山脉,对我国夏季风的影响是 。(3)如图中A省区所在地形区主要的生

5、态问题是 ,当地传统的民居是 。 (4) 2014年4月25日10月25日在世界园艺博览会 B省成功举办,该省的人口总数居全国第二位,人口总量增长的压力较大,但近年来,由于人口自然增长率的下降,问题日趋严重。题十:读中国“北方地区简图”,完成下列问题。(1) A地形区名称是 ,该地形区上形成重要的能源基地,主要原因是有丰富的矿产: (2) B地形区名称是 ,其耕地类型主要是 ,最重要的经济作物是 。为了缓 解该地区水资源供应紧张的局面,目前正在建设的重大水利工程是 。(3) C海域是我国的内海,名称是 。该海域地域封闭,海水交换缓慢,因此在保护生态 环境方面要特别注意的问题是 。中国的地理差异

6、 课后练习参考答案题一:B解析: 根据四大地理区域的位置及界线判断名称,甲为西北地区、乙为北方地区、丙为青藏地区、 丁为南方地区;我国种植业主要分布在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西北地区,每年都举办那达慕大会; 制约青藏地区农业生产的主要因素是热量;南方地区有色金属资源丰富,有我国最大的沪宁杭综合 性工业基地。题二:(1)气候 地形 横断山脉一祁连山一昆仑山(2)干旱 温带季风(3)高山东北(4) B (5)生产方面:地区耕地以旱地为主;或种植小麦(花生、甜菜)等;地区耕地以水田为主;或种植水稻(油菜、甘蔗)等。生活文化方面:地区以面粉(面食)为 主;或传统交通工具马车;或屋顶坡度小,墙厚窗小;或赏冰

7、雕、滑雪等;地区以大米(米饭) 为主;或传统交通工具船舶;或屋顶坡度大,墙高窗大;或赛龙舟、泼水节等。解析:(1)四大地理区域主要依据气候和地形等因素划分的;青藏地区与其他三大地区的分界线上的山脉依次是横断山脉、祁连山脉和昆仑山脉。(2)西北地区突出的自然特征是干旱;北方地区典型的气候类型是温带季风气候。(3) P岛是台湾岛,少数民族主要是高山族;钓鱼岛位于台湾岛的东北方向。(4)此题考查黄河流域人文特色。根据黄河流经的省区加以判断即可。(5)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以秦岭一淮河为界,区域之间有很大差异。题三:B解析:我国南方气候夏季炎热多雨,河流湖泊众多,屋顶坡度大,便于排水,墙体高,透风防潮。题

8、四:1. D 2. A解析:我国东北地区以“黑土地”著称,土壤肥沃。甲图为沙漠现象,主要分布在我国干旱的西北地区。题五:1 . A 2, D 3. B解析:分析气温曲线和降水柱状图,此图表示亚热带季风气候,特点是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一月气温在 0c以上,降水集中在夏季,雨热同期。亚热带季风气候主要分布在秦岭一淮河以南地区,这里属于湿润地区。四个城市中,只有广州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题六: 1rC解析:分析各图所示气候的特征,确定气候类型。A图所示为地中海气候,B图为温带海洋性气候,C图为亚热带季风气候, D图为温带季风气候。福建省的漳州位于我国秦岭一淮河以南,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题七:(

9、1)春季降水少;气温回升快,蒸发旺盛;正值冬小麦返青,农田需水量大。(答出2点即可)(2)地形平坦;土壤肥沃;季风气候,雨热同期;平原面积广阔;土地集中连片,适于机械化耕作。(答出2条即可)(3)延吉积雪厚度高于长春。延吉位于山脉迎风坡,且离海较近。(4)东北地区冬季降,雪较多,坡度大,防止积雪压坏房子;东北地区冬季寒冷,大风天气多,墙体厚,窗户 小是为了保温。解析:(1)据图分析,济南的春季降水少;气温回升快,蒸发旺盛;正值冬小麦返青,农田需水量大。(2)据图可知,东北地区有我国最大的平原东北平原,土壤肥沃,平原面积广阔;土地集中连片,适于机械化耕作。主要的气候类型为温带季风气候,雨热同期,

10、有利于农作物的生长。(3)延吉积雪厚度高于长春,其原因是延吉位于山脉迎风坡,且离海较近,降水多。(4)东北地区冬季降雪较多,坡度大,积雪易下滑到地面,防止积雪压坏房子;东北地区冬季寒冷,大风天气多,墙体 厚,窗户小是为了保温。(只要意思相近即可)题八:(1)秦岭淮河(2)A(3)旱地(4)A(5)沟壑纵横水土流失解析:(1)南方地区和北方区的分界线是秦岭一淮河一线。(2)东北平原的作物熟制是一年一熟,华北平原的作物熟制是一年两熟或两年三熟。(3)北方地区的耕地类型主要是旱地。(4)黑土地是指东北平原,地上河是指黄河的下游,窑洞是黄土高原的传统民居,东北平原、黄河的下游和黄土 高原都位于我国的北

11、方地区;哈密瓜、坎儿井和绿洲农业所示的是西北地区的特征;泼水节、赛龙 舟、鱼米之乡所示的是南方地区的特征,青海湖、日光城拉萨和青裸酒所示的是青藏地区的景观。(5)图中阴影地区为黄土高r原,其地表形态特征是沟壑纵横,主要生态环境问题是水土流失。题九:(1)山环水绕,平原居中;(2)阻挡了夏季风向内陆地区的深入,使内陆地区降水少气候干旱,但山地迎风坡降水多;(3)水土流失;窑洞;(4)人口老龄化解析:(1)东,北三省的地形分布特征山环水绕,平原居中;(2)如图中东北-西南走向的山脉,对我国夏季风的影响是阻挡了夏季风向内陆地区的深入,使内陆地区降水少气候干旱,但山地迎风坡 降水多;(3)陕西省所在地形区是黄土高原,该高原主要的生态问题是水土流失,当地传统的民居 是窑洞;(4)山东省的人口总数居全国第二位,人口总量增长的压力较大,但近年来,由于人口自 然增长率的下降,人口老龄化问题日趋严重。题十:(1)黄土高原 煤炭(2)华北平原.旱地 棉花 南水北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