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apter10+Nano-materials_第1页
Chapter10+Nano-materials_第2页
Chapter10+Nano-materials_第3页
Chapter10+Nano-materials_第4页
Chapter10+Nano-materials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Chapter10 Nanomaterials1本章内容1. 纳米材料的种类 2. 纳米材料的特性3. 纳米材料的制备 4. 纳米材料的应用Chapter10 Nanomaterials2学习目的1. 了解材料的种类 2. 了解纳米效应及其对纳米材料性质的影响3. 理解纳米材料的制备原理及方法4. 了解纳米材料的应用Chapter10 Nanomaterials3What does Nano mean?“Nano” derived from an ancient Greek word “Nanos” meaning DWARF.“Nano” = One billionth of somethi

2、ng“A Nanometer” = One billionth of a meter10 hydrogen atoms shoulder to shoulder4Chapter10 NanomaterialsDefinition Nanomaterialsmaterials having at least one spatial dimension in the size range 1100 nm. 纳米材料微观结构至少在一维方向上受纳米尺度(1nm100nm)调制的各种固体超细材料,或由它们作为基本单元构成的材料。5Chapter10 Nanomaterials Chapter10 Nan

3、omaterials6Chapter10 Nanomaterials7二维指在空间中有一维在纳米尺度,如超薄膜、多层膜等按照维数划分零维指在空间三维方向均为纳米尺度的颗粒、原子团簇等一维指在空间有维处于纳米尺度,如纳米丝、纳米棒、纳米管等10.1 纳米材料的种类原子团簇atomic clusters 介于单个原子与固态块体之间的原子集合体,其尺寸一般小于1nm,约含几个到几百个原子。 “幻数”个原子稳定性 气、液、固态的并存与转化 极大的表面/体积比 异常高的化学活性和催化活性 结构的多样性和排列的非周期性 其它奇特性质Chapter10 Nanomaterials8 Metal nanocr

4、ystals in closed-shell configurations with magic number of atoms.Chapter10 Nanomaterials9The Relation Between the total number of atoms in Full shell (Magic Number) clusters and the percentage of surface atomsFull-shell ClustersTotal Number of AtomsSurface Atoms (%)1 Shell13922 Shells55763 Shells147

5、634 Shells309525 Shells561457 Shells14153510Chapter10 Nanomaterials纳米颗粒nanoparticles 纳米颗粒:尺寸为纳米量级的超微颗粒 一般不具有幻数效应 比表面积远大于块体材料 导致其电子状态发生突变 产生各种纳米效应Chapter10 Nanomaterials11Chapter10 Nanomaterials12TEM Images of Au Nanoparticles(a)TEM overview image of 11 nm -Fe2O3 nanocrystals. The highly uniform part

6、icle size leads to the formation of a 2D supercrystal on the TEM grid. TEM overview images of CoFe2O4 nanocrystals with spherical morphology of (b) 5 nm and (c) 8 nm, and of cubic shape, (d) 9 nm and (e) 11 nm in size.Chapter10 Nanomaterials13一维纳米材料Classifications of 1D nanostructuresChapter10 Nanom

7、aterials14 质轻、高韧性, 并具有类似钻石的杨氏模量, 以及特殊的电子传输特性, 被认为是最佳的纳米组件材料之一。 此外,由于其尖端直径可达到1nm, 因此也是最佳的纳米探针材料。Chapter10 Nanomaterials15碳纳米管Carbon Nanotube(CNT)SEM images of CNTChapter10 Nanomaterials16纳米线和纳米棒 nanowires and nanorodsSEM images of (a) AlN, (b) GaN, (c) InN; (d)(f ) HREM images of AlN, GaN and InN nan

8、owires (double headed arrow indicates crystal long axis, and the spacing between two white lines gives the lattice spacing)Chapter10 Nanomaterials17Aspect Ratio = 13J. Phys. Chem. B. 2001, 105, 406518Chapter10 NanomaterialsTEM images of CoP nanorods of varying aspect ratios obtained using different

9、ratios of hexadecylamine and triphenylphosphine oxide.Chapter10 Nanomaterials19超晶格superlattice 超晶格材料是两种不同组元以几个纳米到几十个纳米的薄层交替生长并保持严格周期性的多层膜。 用两种晶格匹配很好的半导体材料交替地生长周期性结构,每层材料的厚度在100nm以下,则电子沿生长方向的运动将会产生振荡,可用于制造微波器件。Chapter10 Nanomaterials20纳米超薄膜、纳米薄膜与纳米涂层 Nano ultra-thin films, Nano-films and Nano-coating

10、 纳米超薄膜( Nano ultra-thin films)膜厚处在纳米数量级的薄膜。 属于二维纳米材料 可通过Langmuir-Blodgett(LB)法、自组装法(self-assembly, SA)等制备 纳米薄膜与纳米涂层主要是指含有纳米粒子和原子团簇的薄膜、纳米级第二相粒子沉积镀层、纳米粒子复合涂层或多层膜。 一般都具有准三维结构与特征,性能异常。Chapter10 Nanomaterials21纳米膜材料Chapter10 Nanomaterials22TEM image of an ordered monolayer of gold nanocrystalsChapter10 N

11、anomaterials23纳米固体材料 具有纳米特征结构的固体材料称为纳米固体材料。 例如,由纳米颗粒压制烧结而成的三维固体,结构上表现为颗粒和界面双组元 原子团簇堆压成块体后,保持原结构而不发生结合长大反应的固体。 由原子团簇堆压成的纳米金属材料具有很大的强度和稳定性,以及很强的导电能力,这类材料存在大量晶界,呈现出特殊的机械、电、磁、光和化学性质。Chapter10 Nanomaterials24Net shape forming via consolidated nanoparticlesChapter10 Nanomaterials25纳米复合材料(Nanocomposites) 纳

12、米复合材料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固相至少在一维上以纳米尺度复合而成的复合材料。 较常用的分散相有纳米颗粒、纳米晶须、纳米晶片、纳米纤维等。 基体材料(连续相)可以是金属、无机非金属和有机高分子, 可以同样是纳米级的,也可以是常规材料。Chapter10 Nanomaterials26Schematic representation of different types of organicinorganic and inorganicorganic nanocomposites formationChapter10 Nanomaterials2710.2 纳米材料的特性Characteristic

13、s of Nanomaterials 纳米效应 小尺寸效应、表面效应、量子尺寸效应和宏观量子隧道效应 纳米材料的特殊性质 当粒子的尺寸减小到纳米量级,由于纳米效应而导致声、光、电、磁、热性能呈现新的特性Chapter10 Nanomaterials2810.2.1 纳米效应 nano effects1. 小尺寸效应(Small size effect)当超微粒子的尺寸与光波波长、 德布罗意波长以及超导态的相干长度或透射深度等物理特征尺寸相当或更小时,周期性的边界条件将被破坏,声、光、电磁、热力学等特性均会呈现新的尺寸效应。Chapter10 Nanomaterials292. 表面与界面效应S

14、urface and interface effects 纳米微粒尺寸小,表面大,位于表面的原子占相当大的比例。随着粒径减小,表面急剧变大,引起表面原子数迅速增加。 表面粒子活性高的原因在于它缺少近邻配位的表面原子,极不稳定,很容易与其他原子结合。这种表面原子的活性不但引起纳米料子表面原子输送和结构的变化,同时也引起表面电子自旋构象和电子能谱的变化。 Chapter10 Nanomaterials30不同晶界厚度时晶界原子数占总原子数百分比随晶粒直径变化关系不同晶界厚度时晶界原子数占总原子数百分比随晶粒直径变化关系Chapter10 Nanomaterials31 如A原子缺少三个近邻,B、C

15、、D原子各缺少两个近邻,E原子缺少一个近邻,它们均处于不稳定状态, 近邻缺位越多越容易与其他原子结合,说明处于表面的原子(A、B、C、D和E)比处于内部的原子的配位有效明显的减少。Chapter10 Nanomaterials323. 量子尺寸效应 Quantum size effect 当粒子尺寸下降到某一值时,金属费米能级附近的电子能级由准连续变为离散能级的现象,以及纳米半导体微粒存在不连续的最高被占据分子轨道和最低未被占据的分子轨道能级,这些能隙变宽现象均称为量子尺寸效应。 当能级间距大于热能、磁能、静磁能、静电能、光子能量或超导态的凝聚能时,这时必须要考虑量子尺寸效应,这会导致纳米微粒

16、磁、光、热、电以及超导电性与宏观特性有着显著的不同。Chapter10 Nanomaterials33Quantum size effectBulk MetalUnbound electrons have motion that is not confinedClose lying bandsDecreasing the sizeElectron motion becomes confined, and quantization sets inNanoscale metalSeparation between the valence and conduction bandsUnoccupied

17、 statesoccupied statesParticle size mean free path of electrons34Chapter10 Nanomaterials4. 宏观量子隧道效应 Macroscopic quantum tunnelling effect 量子隧道效应是量子力学中的微观粒子所有的特性,即在电子能量低于它要穿过的势垒高度的时候,由于电子具有波动性而具有穿过势垒的几率。 宏观物理量,例如微颗粒的磁化强度,量子相干器件中的磁通量等也显示隧道效应,称为宏观量子隧道效应。 在制造半导体集成电路时,当电路的尺寸接近电子波长时,电子就通过隧道效应而溢出器件,使器件无法正常

18、工作。Chapter10 Nanomaterials3510.2.2 纳米材料的特殊性质Chapter10 Nanomaterials36光 学热 学电 学磁 学力 学化学特性(1)光学性质Chapter10 Nanomaterials37 纳米颗粒的表面效应和量子尺寸效应对其光学特性有很大的影响。 主要表现 宽频带强吸收大的比表面导致了平均配位数下降,不饱和键和悬键增多纳米粒子呈黑色、极低反射率 蓝移现象 量子限域效应 纳米微粒的发光宽频带强吸收Chapter10 Nanomaterials38 纳米粒子呈黑色、极低反射率 纳米氮化硅、碳化硅及氧化铝粉末对红外有一个宽带吸收谱 大的比表面导致

19、了平均配位数下降,不饱和键和悬键增多,存在一个较宽的键振动模的分布 可以作为高效率的光热、光电等转换材料,也可以应用于红外敏感元件、红外隐身技术等。蓝移现象 蓝移吸收带移向短波方向。 解释: 量子尺寸效应。由于颗粒尺寸下降能隙变宽,这就导致光吸收带移向短波方向。 表面效应。由于纳米微粒颗粒小,大的表面张力使晶格畸变,晶格常数变小,键长的缩短导致纳米微粒的键本征振动频率增大,结果使光吸收带移向了高波数。 Chapter10 Nanomaterials39UVvis absorption spectra of 9, 48, and 99 nm gold nanoparticles in water

20、Chapter10 Nanomaterials40纳米微粒的发光Chapter10 Nanomaterials41The size-dependency on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CdSe nanocrystals. With decreasing size, the fluorescence peak is shifted to shorter wavelengths(2) 热学性质 熔点:纳米微粒的表面能高、比表面原子数多,这些表面原子近邻配位不全,活性大以及体积远小于大块材料,因此纳米粒子熔化时所需增加的内能小得多,这就使得纳米微粒熔点急剧下降。 比热容和

21、热膨胀系数: 纳米金属 Cu 的比热容是传统纯Cu的2倍; 纳米固体Pd 的热膨胀比传统Pd材料提高1倍; 纳米Ag作为稀释致冷机的热交换器效率比传统材料高30%Chapter10 Nanomaterials42Decrease in the melting point of gold nanoparticles with decreasing diameter. It should be noted that the melting point of bulk gold is 1,064C!Chapter10 Nanomaterials43(3) 电学性质 银是优良的良导体,(1015)nm

22、的银微粒电阻突然升高,失去了金属的特征,变成了非导体。 典型的共价键结构的氮化硅、二氧化硅等,当尺寸达到(1520)nm时电阻却大大下降,用扫描隧道显微镜观察时不需要在其表面导电材料就能观察到其表面的形貌。Chapter10 Nanomaterials44(4) 磁学性质 纳米物质当其颗粒达到足够小时,则呈现出超顺磁性。磁性超细微颗粒具有高的矫顽力。 磁性材料进入纳米尺寸后,磁化率也会发生明显变化。纳米磁性金属的磁化率是宏观状态下的 20 倍,而饱和磁矩是宏观状态下的1/2。 磁性超微颗粒生物磁罗盘 高矫顽力制作高贮存密度的磁记录磁粉 超顺磁性制作磁性液体。Chapter10 Nanomate

23、rials45铁磁流体Chapter10 Nanomaterials46超顺磁状态的原因 由于在小尺寸下,当各向异性能减小到 与热运动能可相比拟时,磁化方向就不再固定在个易磁化方向,磁化方向将呈现超起伏,结果导致超顺磁性的出现。 不同种类的纳米磁性微粒显现超顺磁的临界尺寸是不相同的。Chapter10 Nanomaterials47(5)力学性质 主要表现为强度、硬度、韧性的变化。 由于纳米材料具有很大的界面,而界面的原子序列是相当混乱的,这就导致了原子在外力作用下容易迁移,从而使其表现出很强的韧性及延展性。 在Al2O3陶瓷材料中加入少量的纳米SiC,性能有显著的提高,抗弯强度由原来的(30

24、0 400)MPa提高到(1.0 1.5)GPa,断裂韧性也提高了40%。 晶粒大小为6nm 的 铜其硬度比粗晶铜高5倍。 呈纳米晶粒的金属要比传统的粗晶粒金属硬35倍。Chapter10 Nanomaterials48纳米金属铜的超延展性49Chapter10 Nanomaterials(6)化学特性 随着粒径减小,表面原子数迅速增加,表面能增高。由于表面原子增多,原子配位不足及高的表面能,使表面原子有很高的化学活性,极不稳定,很容易与其他原子结合。 主要表现在催化性能的提高 粒径为 30nm 的催化剂可把一般催化剂作用下的有机化学加氢和脱氢反应速度提高15倍。 利用纳米镍粉作为火箭固体燃料

25、的反应催化剂燃烧效率提高100倍。 化学惰性的Pt制成纳米微粒Pt后成为活性极好的催化剂。 TiO2光催化剂。Chapter10 Nanomaterials5010.3 纳米材料的制备 Preparation of Nano-materialsChapter10 Nanomaterials51自上而下自下而上10.3.1 物理方法 物理粉碎法 高能球磨法、电火花爆炸法、高能气流粉碎法 PVD法 惰性气体蒸发凝聚法 旋转油面真空沉积法 溅射源法Chapter10 Nanomaterials5210.3.2 化学方法 CVD法 关键是在远高于热力学临界反应温度条件下反应,反应产物迅速生成,形成很高

26、的过饱和蒸气压,从而自动凝聚形成大量的晶核。这些晶核在加热区不断长大,聚集成颗粒。 由于气相中的粒子成核及生长的空间增大,制得的产物微粒细小,形貌均一,具有良好的分散性。 反应常常在封闭容器中进行,保证了粒子具有更高的纯度,有利于合成高熔点无机化合物微粒。Chapter10 Nanomaterials5354Chapter10 Nanomaterials电阻加热法55Chapter10 Nanomaterials激光加热法56Chapter10 Nanomaterials气相法的一些化学反应Chapter10 Nanomaterials57 34323Si NHSi Ns2NHg 42422

27、SiCl g C H g2 SiC s6Hg 6001000 C42CHC+H600800 C42SiHSi+H 750 C433423SiH4NHSi N +12H 140240 C4Ni(CO)Ni+CO 液相沉淀法 沉淀的生成要经历成核、生长两个阶段。这两个阶段的相对速率决定了生成粒子的大小和形状。当晶核的形成速率高,而晶核的生长速率低时,可以得到纳米分散系。Chapter10 Nanomaterials58液相沉淀法直接沉淀法均匀沉淀法共沉淀法成核速率晶核生长速率ssckrN)(scdDkrG( s为溶解度,c-s为过饱和度)(D为粒子的扩散系数,d为粒子的表面积,为粒子的扩散层厚度)

28、假定开始时 (c-s)/s值很大,形成的晶核很多,因而(c-s)值就会迅速减小,使晶核生长速率变慢,这就有利于胶体的形成;当(c-s)/s值较小时,晶核形成得较少,(c-s)值也相应地降低较慢,但相对来说,晶核生长就快了,有利于大粒晶体的生成;如果(c-s)/s值极小,晶核的形成数目虽少,但晶核生长速率也非常慢,此时有利于纳米微粒的形成。 59Chapter10 Nanomaterials沉淀法制备纳米材料技巧 采用低温沉淀方法采用低温沉淀方法提高反应物过饱和度;增加了介质的粘度(影响粒子提高反应物过饱和度;增加了介质的粘度(影响粒子在介质中的扩散速率)在介质中的扩散速率) 在极低浓度下完成沉

29、淀反应在极低浓度下完成沉淀反应过饱和度足以引起大量晶核形成,但晶核的生长却受过饱和度足以引起大量晶核形成,但晶核的生长却受到溶液中反应物浓度的限制到溶液中反应物浓度的限制 在醇介质中完成沉淀反应在醇介质中完成沉淀反应沉淀剂在醇介质中溶解度更小,过饱和度将更大;沉淀剂在醇介质中溶解度更小,过饱和度将更大;反应物电离度较水中要小得多,金属离子的移动速度反应物电离度较水中要小得多,金属离子的移动速度也可能也可能小得多,因而晶核的生长也可能缓慢得多;小得多,因而晶核的生长也可能缓慢得多;醇的表面张力比水小得多,有利于干燥过程中减弱粒醇的表面张力比水小得多,有利于干燥过程中减弱粒子团聚子团聚Chapte

30、r10 Nanomaterials60直接沉淀法可溶性金属盐沉淀剂(酸碱盐、气体等)沉淀分离洗涤干燥或煅烧直接沉淀反应具有非平衡特点,得到的纳米粒子粒径分布宽,容易团聚,粒子的分散性也较差。61Chapter10 Nanomaterials均匀沉淀法可溶性金属盐沉淀剂(六次甲基四胺、尿素、硫代乙酰胺、硫尿等)沉淀分离洗涤干燥或煅烧CO(NH2)2 + 2H2O = CO2 + 2NH3H2OMg2+ + 2NH3H2O = Mg(OH)2 + 2NH4+Zn2+ + 2NH3H2O + CO2 + H2O ZnCO32Zn(OH)2 + 2NH4+ 均匀沉淀反应具有非平衡或接近平衡的特点,得到

31、的纳米粒子密实、粒径小、分布宽,团聚较少。62Chapter10 Nanomaterials共沉淀法沉淀剂混合金属盐溶液沉淀剂溶液混合金属盐溶液混合金属盐溶液沉淀剂顺序共沉淀 反序共沉淀 并流共沉淀 常用于制复合纳米微粒,但因沉淀有先有后而使产物粒度不均匀。 混合盐中任意金属离子来说,因沉淀剂过量,其浓度已超过溶度积Ksp,因而产物中各组分分散均匀 沉淀制备的整个过程中各离子的浓度相同,生成的粒子在组成、性质、大小、分布上差异较小。63Chapter10 Nanomaterials溶胶凝胶(Sol-gel)法 溶胶溶胶- -凝胶技术是指金属有机或无机化合物凝胶技术是指金属有机或无机化合物经过溶

32、液、溶胶、凝胶而固化,再经相应的热经过溶液、溶胶、凝胶而固化,再经相应的热处理而形成氧化物或其它化合物的方法。由于处理而形成氧化物或其它化合物的方法。由于这种方法在材料制备初期就进行控制,其均匀这种方法在材料制备初期就进行控制,其均匀性可达到亚微米级、纳米级甚至分子水平。目性可达到亚微米级、纳米级甚至分子水平。目前,溶胶前,溶胶- -凝胶法应用范围十分广泛,可用于凝胶法应用范围十分广泛,可用于光电材料、磁性材料、催化剂及其载体、生物光电材料、磁性材料、催化剂及其载体、生物医学陶瓷及高机械强度陶瓷材料的制备。医学陶瓷及高机械强度陶瓷材料的制备。 64Chapter10 Nanomaterials

33、溶胶凝胶(Sol-gel)法Sol-gel前驱体易热分解无机金属易热分解无机金属盐盐( (硝酸盐、醋酸硝酸盐、醋酸盐、氯化物等盐、氯化物等) )金属醇盐金属醇盐M(OR)M(OR)n nM-OR + H2O MOH + ROH M-OR + M-OH M-O-M + ROH 或M-OH + M-OH M-O-M + H2O 前驱体水解形前驱体水解形成羟基化合物成羟基化合物羟基化合物发生羟基化合物发生缩聚反应成溶胶缩聚反应成溶胶水解缩合大分子网状物重排凝 胶纳米粉体真空干燥非晶态纳米陶瓷薄膜 涂膜涂膜 热处理热处理晶态纳米陶瓷薄膜热处理热处理 65Chapter10 Nanomaterials水

34、热法 水热氧化法(Hydrothermal Oxidation) 将金属、金属间氧化物或合金,和高温高压的纯水、水溶液、有机介质反应生成新的化合物Chapter10 Nanomaterials6622M + H OM O + Hmnmnn 23423Fe4H OFe O4H 222Zr2H OZrO2H 222Hf2H OHfO2H 通式实例 水热沉淀法(Hydrothermal Precipitation) 在水热条件下进行沉淀反应生成新的化合物 水热合成法(Hydrothermal Synthesis): 在水热条件下使两种以上原料反应生成化合物。Chapter10 Nanomateria

35、ls67233KFMnClKMnF2KCl 233KFCoClKCoF2KCl 23345142Nd O + 10H PO2NdP O + 15H O 3454325CaO+3H PO Ca (PO ) OH + 4H O 233442Al O +2H PO 2AlPO + 3H O 水热分解法(Hydrothermal Decomposition) 在水热条件下分解化合物生成有用的化合物。 水热还原法(Hydrothermal Reduction) 在水热条件下还原氧化物生成金属。Chapter10 Nanomaterials6832FeTiOTiO 铁氧化物22Me O + HMe + H

36、 O MeCuAgxyyxy 其中可为、等微乳液法 Microemulsions/micelles Method 微乳液通常是由表面活性剂、助表面活性剂(通常为醇类)、油类(通常为碳氢化合物)组成的透明的、各向同性的热力学稳定体系。微乳液中,微小的“水池”为表面活性剂和助表面活性剂所构成的单分子层包围成的微乳颗粒,其大小在几至几十个nm间,这些微小“水池”彼此分离,就是“微反应器”69Chapter10 Nanomaterials+ +混合混合破乳破乳固液分离固液分离洗涤干燥洗涤干燥纳米纳米粒子粒子反应物反应物1 1微乳液微乳液 反应物反应物2 2微乳液微乳液反应反应模板合成法 templat

37、e-based synthesis 利用基质材料结构中的空隙作为模板进行合成,产物的大小及形状被模板所限制。 硬模板 分子筛、多孔氧化铝、以及经过特殊处理的多孔高分子薄膜等 软模板 由表面活性剂分子聚集而成的胶团、反胶团、囊泡等Chapter10 Nanomaterials70Place membrane in aqueous solution of metal saltSputter copper on bottomM+e - e -M(s)M+(aq) + e-Apply potentialRemove copper with CuCl/HCl solutionDissolve alumi

38、na in warm .5 M KOHNanoporous alumina membrane硬模板实例71Chapter10 Nanomaterials1.Formation of 4 nm “seed” by reduction of HAuCl42.Seed-mediated growth in the presence of cetyltrimethylammonium bromide (CTAB) produces rod-like Au spheroids and nanorods+ ascorbic acid+ ascorbic acid3.Seed-mediated growth

39、 in the presence of cetyltrimethyammonium bromide (CTAB) of rod-like Au nanoparticles leads to Au nanorods Sodium citrate+NaBH4HAuCl4 solutionHAuCl4 Solution in CTABHAuCl4 Solution in CTABCTAB = cetyltrimethylammonium bromide (a surfactant)Synthesis of Au Nanorods软模板实例72Chapter10 Nanomaterials10.3.3

40、 纳米体的分散及稳定化Dispersion/Stabilization of nanoparticles 纳米体易于团聚的原因 表面效应 布朗运动 范德华力和氢键 克服团聚的途径:对纳米粒子进行表面改性 物理改性 化学改性Chapter10 Nanomaterials731. Electrostatic stabilizationAdsorption of ions to the surface. Creates an electrical double layer which results in a Coulombic repulsion force between individual

41、particles2. Steric StabilizationSurrounding the metal center by layers of material that are sterically bulky, Examples: polymers, surfactants, etc+-+74Chapter10 Nanomaterials硅烷偶联剂对纳米TiO2的表面改性Chapter10 Nanomaterials75钛酸酯偶联剂对纳米TiO2的表面改性Chapter10 Nanomaterials7610.4 纳米材料的应用Application of Nanomaterials

42、力学方面的应用 光学方面的 磁学方面的应用应用 电学方面的应用 催化方面的应用Chapter10 Nanomaterials77Chapter10 Nanomaterials78FUTURE AUTOMOBILECarbon nanotubes in windshields & frames to make them strong & lightweightNano-powders in paints for high gloss & durabilityNano polymer composites for lightweight high resistance bumpersFuel cells with nano-catalysts and membrane technologiesNano-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