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金匮要略重点归纳1、原著前22篇,计原文398条,共载方剂205首,用药155味。P2 2、未至而至:第一个“至”指时令,第二个“至”指气候。P16 3、治未病:P23 (1)定义:治未病的脏腑。未病先防,既病防变。 (2)“上工”怎样“治未病”,并举例: 人是一个有机整体,一脏有病,可影响他脏,故上工除治已病之脏外,亦注意调治未病之脏腑,以防止疾病传变; 上工知晓肝病实证易传脾的规律,故在治肝的同时,即注意调补未病之脾,以防肝病及脾,即“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 酸入肝,肝虚当补之以本味,故补用酸;助用入心之焦苦,益用入脾之甘味; 治未病应以整体观为指导,从
2、联系、运动的观点出发,除治已病之脏外,并调未病之脏,防止疾病发展与蔓延。 治病当辨清虚实,虚则补之,实则泻之,并通过整体调节以防他脏乘侮。4、湿病的治法:(1)利小便; (2)发汗(“微微似欲汗出”)。P34 水气病的治法:(1)利小便(“腰以下肿,当利小便”); (2)发汗(“腰以上肿,当发汗”); (3)攻下逐水。P194 痰饮(1)治则:“当以温药和之”; (2)治法:温化;发汗;利小便;逐水。P1755、日晡所:即申时,指下午35时,也有认为是指傍晚左右。P366、百合病(1)定义:以精神恍惚不定,口苦,脉微数为特征的一种心肺阴虚内热的疾病。 (2)病机:“百脉一宗,悉致其病”(心肺阴
3、虚内热)。P457、缓中补虚:因大黄?虫丸润以滋干,攻中寓补,峻剂丸服,意在缓攻,达到扶正不留瘀,祛瘀不伤正的作用。“缓中补虚”是张仲景治疗虚劳干血的重要治法,虚劳伴瘀,理应祛瘀,因祛瘀方能生新,然虚劳干血已属久病,故只能缓攻瘀血,并扶助正气,这样才能达到扶正祛邪之目的。P888、虚劳的治疗特点:P90五脏气血阴阳虚损成劳,在治疗上重视补益脾肾二脏;对阴阳两虚的错综复杂病证,治疗的重点是补脾肾,建中气,以达到平衡阴阳的目的;虚劳病虚实夹杂,虚多邪少者,宜扶正以祛邪,邪重而致虚者,宜以祛邪为主;治法上侧重甘温扶阳。9、肺痈(1)分型:邪实壅滞葶苈大枣泻肺汤P95 瘀热蕴肺千金苇茎汤 血腐脓溃桔梗
4、汤 (2)分期:表证期银翘散+鱼腥草、黄芩P97 酿脓期苇茎汤+鱼腥草、黄芩、黄连 溃脓期苇茎汤合桔梗汤10、水鸡声:形容喉间痰鸣声连绵不断,好像田鸡的叫声。P9811、目如脱状:形容两目胀突,如将脱出的样子,是呼吸困难患者常见的症状。P10012、咳嗽上气:小青龙加石膏汤、厚朴麻黄汤、射干麻黄汤、越婢加半夏汤鉴别表 P10313、胸痹心痛的病机:“阳微阴弦”(上焦阳虚,阴邪上乘,邪正相搏)。 胸痹心痛短气病的病机:正虚邪实。14、虚寒与实热性腹满的鉴别要点P11815、雷鸣切痛:形容肠鸣重,如同雷鸣;腹痛剧,如刀切状。P124 16、肝着(1)定义:由肝脏受邪而疏泄失常,其经脉气血郁滞,着而
5、不行所致之病症。P138 (2)表现:胸胁痞闷不舒,甚或胀痛,刺痛。(“其人常欲蹈其胸上,先未苦时,但欲饮热。”) 肾着(1)定义:由寒湿痹着腰部所致,因腰为肾之外府,故名肾着。P140 (2)表现:腰中冷,如坐水中,形如水状,腰以下冷痛,腰重如带五千钱。17、 脉双弦:左右两手脉象皆弦。P146 脉偏弦:左手或右手脉象见弦。18、素盛今瘦:谓痰饮患者在未病之前身体很丰满,既病之后身体很消瘦。P14719、痰饮、悬饮、溢饮、支饮鉴别表P14820、湿热发黄(1)病机:“脾色必黄,瘀热以行”。P209 (2)四方证比较表P21921、远血:先见大便,后见便血,出血部位离肛门较远。P232 近血:
6、便血在先,大便在后,出血部位离肛门较近。22、 肠痈分期:未成脓期大黄牡丹汤; 成脓期薏苡附子败酱散。P26423、衃:色紫而暗的瘀血。P28024、少腹如扇:形容少腹恶寒,犹如风吹状。P28525、祛邪(去病)安胎:白术散证和当归散证比较表P29226、炙脔:烤肉块。脔:肉切成块。P30827、经一月再见:月经一月两潮。P31228、条文分析(1)虚劳里急,悸,衄,腹中痛,梦失精,四肢酸疼,手足烦热,咽干口燥,小建中汤主之。P83分析:本条论述脾胃阴阳两虚虚劳里急的证治。阴阳本来是互相维系的,由于虚劳病的发展,不仅阴虚可损及阳,阳虚可损及阴,而由于阴阳两虚,可出现寒热错杂之证。究其原因,关键
7、在于脾胃。一是脾胃为气血生化之源,如脾胃病久,则营养之源不继,气血并亏;二是脾胃为阴阳升降之枢,中虚失运,则阴阳升降失序。如偏于热,则为衄,为手足烦热,为咽干口燥;偏于寒,则为里急,为腹痛。所有这些,皆是气血亏虚,阴阳失调的虚象。根据“治病求本”的原则,不应简单地以热治寒,以寒治热,而应和其阴阳。金匮要略心典说:“欲求阴阳之和者,必于中气,求中气之立者,必以建中也。”由此可见,在阴阳两虚的情况下,唯有用甘温之剂恢复脾胃的健运功能,使气血自生,升降自调,偏寒偏热的症状才能消失。 小建中汤由桂枝汤倍用芍药加饴糖组成。虽以甘温补脾为主,但酸甘可以化阴,甘温可以化阳,故能调和阴阳。方中饴糖、甘草、大枣
8、、以建中缓急,桂枝、生姜辛以通阳调卫,芍药酸以和营止痛。小建中汤偏于甘温,故辨证当以阳虚为主。如阴虚内热明显,见舌红、脉数者,不宜使用。(2)师曰:夫脉当取太过不及,阳微阴弦,即胸痹而痛,所以然者,责其极虚也。今阳虚知在上焦,所以胸痹、心痛者,以其阴弦故也。P109分析:“阳微阴弦”的含义是什么?应如何治疗?(栝楼薤白白酒汤) 本条通过脉象论述胸痹、心痛的病因病机(病机:阳微阴弦)。诊脉首先应当辨别其太过与不及,因为一切疾病的发生都离不开邪盛与正虚两个方面。下文举出胸痹、心痛之“阳微阴弦”脉象,是太过与不及的具体表现。“阳微”是上焦阳气不足、胸阳不振之象,“阴弦”是阴寒邪盛、痰饮内停之征,“阳
9、微”与“阴弦”并见,说明胸痹、心痛的病机是上焦阳虚,阴邪上乘,邪正相搏。正虚之处,即是容邪之所,故曰“所以然者,责其极虚也”。原文所谓“今阳虚知在上焦,所以胸痹、心痛者,以其阴弦故也”,进一步指出“阳微”与“阴弦”是胸痹、心痛病因病机不可缺少的两个方面。 关于阳微阴弦之“阴阳”的认识,注家意见不一,归纳起来约有三种:一种认为是脉浮为阳,脉沉为阴;另一种认为是右脉为阳,左脉为阴;还有一种认为是寸脉为阳,尺脉为阴。根据本篇第3条分为寸口、关上,似以第三种意见为妥。(3)肾着之病,其人身体重,腰中冷,如坐水中,形如水状,反不渴,小便自利,饮食如故,病属下焦,身劳汗出,衣里冷湿,久久得之,腰以下冷痛,
10、腹重如带五千钱,甘姜苓术汤主之。P140分析:为何叫肾着方,治脾而不是肾? 本条论述肾着的成因和证治。神农着由寒湿痹着腰部所致,因腰为肾之外府,故名肾着。其成因为劳动汗出,湿衣贴身,致使寒湿侵袭,阳气痹阻。症见腰中冷,如坐水中,形如水状,腰以下冷痛,腰重如带五千钱。因病属下焦,但未及内脏,故口不渴,小便自利,饮食如故。治疗时只需将经络肌肉的寒湿祛除,则肾着可愈。方中干姜配甘草温中散寒,茯苓配白术健脾祛湿。四药合用,共奏温中健脾、散寒除湿之功。本方又名肾着汤。(4)寸口脉浮而缓,浮则为风,缓则为痹,痹非中风,四肢苦烦,脾色必黄,瘀热以行。P209分析:如何理解“脾色必黄,瘀热以行”? 本条论述湿
11、热黄疸的发病机理(病机:“脾色必黄,瘀热以行”)。脉浮而缓,在伤寒是太阳表虚的脉象,在杂病浮则为风,“风”可作“热”理解,而缓为湿之征。“痹”有闭之意,是指脾家蕴有湿热,并非风寒湿杂至之证。仲景恐人误认脉浮为外感,故插入“痹非中风”一句以示区别。 脾主四肢、肌肉,脾有湿热,四肢必感重滞不舒;如脾脏所蕴积的湿热溢入血分,行于体表,必然发生黄疸,故云“脾色必黄,瘀热以行”。(5)阳明病,脉迟者,食难用饱,饱则发烦头眩,小便必难,此欲作谷疸。虽下之,腹满如故,所以然者,脉迟故也。P210分析:本条论述谷疸寒化的病机。阳明病腹满,证属阳明实热者,下之必满除病解。今腹满下之如故,脉迟者,显为太阴(脾)寒
12、湿证。脾为寒湿所困,不能消化谷物,所以食难用饱;饱食之后则气滞不化,发生烦闷症状;湿浊上逆,阻遏清阳,又可见头眩;湿浊下流膀胱,影响下焦气化功能,故小便难。“此欲作谷疸”,乃将作未作之势。“所以然者,脉迟故也”,说明下后腹满如故之因,从脉迟可知病属太阴寒湿。29、病案(1)风湿兼气虚:风湿,脉浮,身重,汗出,恶风者,防己黄芪汤主之。P37 病:湿病。 证:风湿兼气虚。 症:风湿脉浮身重,汗出恶风,伴关节酸痛,下肢微肿,口不渴,苔白。 理:表气不固,外受风邪,水湿郁于经络。 法:益气固表,祛风化湿。 方:防己黄芪汤。 药:防己(一两)、甘草(炒,半两)、白术(七钱半)、黄芪(去芦,一两一分)(2
13、)风水兼表虚:风水,脉浮身重,汗出恶风者,防己黄芪汤主之。腹痛加芍药。P195 病:水气病。 证:风水兼表虚。 症:脉浮,身重,汗出,恶风。 理:风水兼表虚。 法:益气固表,利水除湿。 方:防己黄芪汤。 药:防己(一两)、甘草(炒,半两)、白术(七钱半)、黄芪(去芦,一两一分)(3)风湿历节:诸肢节疼痛,身体魁羸,脚肿如脱,头眩短气,温温欲吐,桂枝芍药知母汤主之。P70 病:历节病。 证:风湿历节。 症:关节肿大疼痛,局部可见发红发热,形体消瘦,脚肿麻木,头眩短气,心烦欲呕。 理:风湿留注筋脉、关节,化热伤阴。 法:祛风除湿,温经散寒,佐以滋阴清热。 方:桂枝芍药知母汤。 药:桂枝(四两)、芍
14、药(三两)、甘草(二两)、麻黄(二两)、生姜(五两)、白术(五两)、知母(四两)、防风(四两)、附子(炮,二枚)(4)寒湿历节:病历节不可屈伸,疼痛,乌头汤主之。P72 病:历节病。 证:寒湿历节。 症:关节疼痛剧烈,不可屈伸,关节不红肿,遇寒痛增,舌质淡,脉沉紧或迟缓。 理:寒湿凝着于关节,损伤阳气。 法:温经散寒,除湿宣痹。 方:乌头汤。 药:麻黄、芍药、黄芪(各三两)、甘草(炙,三两)、川乌(五枚,?咀,以蜜二升,煎取一升,即出乌头)(5)虚寒便血:下血,先便后血,此远血也,黄土汤主之。P232 病:下血病。 证:虚寒便血。 症:下血,先便后血,血色黯淡,面色萎黄或苍白,大便溏薄,便时腹
15、不痛,体倦气短,舌淡苔白,脉沉细无力。 理:脾阳不足,脾气虚,不能统血摄血。 法:温脾摄血。 方:黄土汤。 药:甘草、干地黄、白术、附子(炮)、黄芩(反佐)、阿胶(各三两)、灶中黄土(半斤)(6)胞阻:师曰:妇人有漏下者,有半产后因续下血都不绝者,有妊娠下血者。假令妊娠腹中痛,为胞阻,胶艾汤主之。P287 病:妊娠病。 证:胞阻。 症:妇女下血,所下之血,色多浅淡,或黯淡,质清稀,常伴头晕目眩、神疲体倦、舌淡、脉细等。 理:冲任脉虚,阴血不能内守。 法:调补冲任,固经安胎。 方:胶艾汤。 药:川芎、阿胶、甘草(各二两)、艾叶、当归(各三两)、芍药、干地黄(各四两)30、条文(1)问曰:上工治未
16、病,何也?师曰:夫治未病者,问曰:上工治未病,何也?师曰:夫治未病者,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四季脾王不受邪,即勿补之。中工不晓相传,见肝之病,不解实脾,惟治肝也。P22(2)师曰:病人语声寂然,喜惊呼者,骨节间病;语声喑喑然不彻者,心膈间病;语声啾啾然,细而长者,头中病。P20(3)夫病痼疾,加以卒病,当先治其卒病,后乃治其痼疾也。P25(4)寒湿在表:湿家身烦疼,可与麻黄加术汤发其汗为宜,慎不可以火攻之。P35(5)风湿在表:病者一身尽疼,发热,日晡所剧者,名风湿。此病伤于汗出当风,或久伤取冷所致也,可与麻黄杏仁薏苡甘草汤。P36(6)百合病不经吐、下、发汗,病形如初者,百合地黄汤主
17、之。P47(7)邪在于络,肌肤不仁;邪在于经,即重不胜;邪入于腑,即不识人;邪入于脏,舌即难言,口吐涎。P65(8)血痹阴阳俱微,寸口关上微,尺中小紧,外证身体不仁,如风痹状,黄芪桂枝五物汤主之。P77(9)虚劳病脉象总纲:夫男子平人,脉大为劳,极虚亦为劳。P78(10)虚劳诸不足,风气百疾,薯蓣丸主之。P86(11)虚劳虚烦不得眠,酸枣仁汤主之。P87(12)虚热肺痿:大逆上气,咽喉不利,止逆下气者,麦门冬汤主之。P92 麦门冬汤:麦门冬7(七升)、半夏1(一升)、人参(二两)、甘草(二两)、粳米(三合)、大枣(十二枚) (13)寒饮郁肺:咳而上气,喉中水鸡声,射干麻黄汤主之。P98 (14
18、)痰浊壅肺:咳逆上气,时时吐唾浊,但坐不得眠,皂荚丸主之。P99 (15)寒饮夹热:咳而脉浮者,厚朴麻黄汤主之。P101 (16)饮热迫肺:咳而上气,此为肺胀,其人喘,目如脱状,脉浮大者,越婢加半夏汤主之。P100(17)心痛彻背,背痛彻心,乌头赤石脂丸主之。P114(18)腹中寒气,雷鸣切痛,胸胁逆满,呕吐,附子粳米汤主之。P124(19)问曰:夫饮有四,何谓也?师曰:有痰饮,有悬饮,有溢饮,有支饮。P147(20)问曰:四饮何以为异?师曰:其人素盛今瘦,水走肠间,沥沥有声,谓之痰饮;饮后水流在胁下,咳唾引痛,谓之悬饮;饮水流行,归于四肢,当汗出而不汗出,身体疼重,谓之溢饮;咳逆倚息,短气不
19、得卧,其形如肿,谓之支饮。P147(21)脉双弦者,寒也,皆大下后善虚;脉偏弦者,饮也。P146(22)病痰饮者,当以温药和之。P151(23)心下有痰饮,胸胁支满,目眩,苓桂术甘汤主之。P151(24)心下有支饮,其人苦冒眩,泽泻汤主之。P163(25)支饮不得息,葶苈大枣泻肺汤主之。P165(26)男子消渴,小便反多,以饮一斗,小便一斗,肾气丸主之。P178(27)上燥下寒水停:小便不利者,有水气,其人苦渴,栝楼瞿麦丸主之。P181(28)师曰:病有风水、有皮水、有正水、有石水、有黄汗。风水,其脉自浮,外证骨节疼痛,恶风;皮水,其脉亦浮,外证胕肿,按之没指,不恶风,其腹如鼓,不渴,当发其汗
20、;正水,其脉沉迟,外证自喘;石水,其脉自沉,外证腹满不喘;黄汗,其脉沉迟,身发热,胸满,四肢头面肿,久不愈,必致痈脓。P186(29)师曰:诸有水者,腰以下肿,当利小便;腰以上肿,当发汗乃愈。P194(30)问曰:病有血分水分,何也?师曰:经水前断,后病水,名曰血分,此病难治;先病水,后经水断,名曰水分,此病易治。何以故?去水,其经自下。P190(31)风水恶风,一身悉肿,脉浮不渴,续自汗出,无大热,越婢汤主之。P195(32)师曰:病黄疸,发热烦喘,胸满口燥者,以病发时,火劫其汗,两热所得。然黄家所得,从湿得之。一身尽发热而黄,肚热,热在里,当下之。P209(33)妇人怀妊,腹中?痛,当归芍药散主之。P285(34)问曰:新产妇人有三病,一者病痉,二者病郁冒,三者大便难,何谓也?师曰:新产血虚,多出汗,喜中风,故令病痉;亡血复汗,寒多,故令郁冒;亡津液,胃燥,故大便难。P295(35)妇人乳中虚,烦乱呕逆,安中益气,竹皮大丸主之。P302(36)妇人咽中如有炙脔,半夏厚朴汤主之。P308(37)妇人脏躁,喜悲伤欲哭喜,象如神灵所作,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五指山市八所镇社区工作者考试真题
- 青光眼急性发作期的护理
- 高中生文明礼仪教育:内外兼修优雅成长
- 铁路班组设备培训课件
- 浙江省四校2024-2025学年高二下学期3月联考生物试卷
- 初中生物鸟类和哺乳动物教案-2024-2025学年人教版生物七年级上册
- 环艺毕业设计灵感元素提取指南
- 2025项目管理人员安全培训考试试题【有一套】
- 题型01 读图理解-2025年中考《生物》二轮复习测试卷
- 2025年岗前安全培训考试试题及答案【典优】
- 2025-2030年中国小麦加工产业运行动态及发展可行性分析报告
- 乾坤未定皆有可能-2025届高三百日誓师班会课件
- 台达DELTA变频器VFD-EL系列使用说明书和手册(完整中文版)VFD007EL23A
- 2025年山西汾西矿业集团公司招聘笔试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2024年度英语课件容貌焦虑
- 神经外科质量与安全管理工作计划
- 城市违建拆除施工方案
- 复色激光光谱分析研究
- 农药代销协议书模板
- 《电力中长期交易合同示范文本(2022年修订版)》
- 小学班会 世界知识产权日知识产权宣传周主题班会 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