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原病的防治_第1页
高原病的防治_第2页
高原病的防治_第3页
高原病的防治_第4页
高原病的防治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高原病,您知多少?中国第10批援厄特医疗队 刘辉什么是高原?什么是高原病?什么是急性高原病?什么是慢性高原病?怎样预防高原病?高原病是否有后遗症?内容1.什么是高原? 海拔的划分海拔高度与大气压氧含量的关系p又称高山病(Mountain sickness)p由平原进入高原,或由低海拔地区进入海拔更高的地区时,由于对低氧环境的适应能力不全或失调而发生的综合征p病因:高原低氧环境引起机体缺氧p诱因:上感、疲劳、寒冷、精神紧张、妊娠等2.什么是高原病(Altitude sickness)?)?p海拔高度p进入方式p区域和季节p个体素质:性别、年龄、体重、身体健康状况、居住地及精神状态有关 高原病的影

2、响因素欺男不欺女 欺胖不欺瘦欺高不欺矮 欺动不欺静p血液系统:RBC产生增多,血液粘滞度增高p呼吸系统:过度换气、通气,呼吸急促p循环系统:HR增快、心律失常、血压异常、心肌缺血p神经系统:头痛、头晕、失眠、健忘、精神抑郁、反应迟钝、注意力不集中、工作效率低p消化系统:食欲不振、腹胀、腹泻或便秘、上腹痛等p免疫系统:体内T淋巴细胞受损,机体抵抗力下降p生殖系统:4300m高原环境对人体的影响p急性高原病:人体进入高原后由于对环境的习服适应机制尚未建立而发生的一系列急性低氧应激反应。初上高原13天,甚至数小时后就可能出现缺氧症状p慢性高原病:到达高原后3个月以上方发病或原有急性高原反应症状持续3

3、个月以上者。少数高原世居者也可发病高原病的分类p急性高原反应p高原肺水肿p高原脑水肿p高原视网膜出血3.急性高原病p发生时间:612h内出现,12w消失p发生高度:2400m以上p临床表现:头痛、头晕,眼花、耳鸣、全身无力,失眠、多梦,恶心、呕吐、腹胀、食欲不振,心慌、胸闷、口唇紫绀、面部水肿等p治疗:轻者可自愈。重者给予对症治疗(镇痛、吸氧或利尿等)急性高原反应(急性轻症高原病)p发生时间:3-48h3-10d,多于夜间p发 生 率:3%左右p发生高度:4000m以上p常见诱因:劳累、寒冷、感冒、呼吸道感染、饮酒等p主要表现:急性高原反应+明显呼吸道症状(咳嗽渐加重、紫绀、心慌、端坐呼吸、咳

4、白/粉色泡沫痰、双肺湿啰音)p治疗:半卧位、限液、高流量吸氧、利尿、氨茶碱、激素,必要时强心、抗感染、机械通气,病情稳定后,转低海拔地区继续治疗高原肺水肿p发生时间:1-10d内发病,多于夜间p发生高度:4000m以上p主要表现:高原反应+颅高压症状(头痛、呕吐)+精神和意识改变(神志恍惚、抑郁或兴奋,个别可出现抽搐,以后嗜睡、昏睡以至昏迷)p治疗:侧卧位、吸氧、脱水降颅压、保护脑细胞及维持水电解质平衡,必要时抗感染及中枢兴奋剂。病情稳定后,转低海拔地区继续治疗高原脑水肿p相关报道及研究较少p国外报道39人登山至3700m处,有36%出现视网膜出血。p另一报道约有60%的脑水肿患者引致视网膜出

5、血高原视网膜出血p慢性高原反应p高原红细胞增多症p高原心脏病p高原高血压症p高原低血压症p慢性高原病混合型4.慢性高原病p指在高原居住一定时间后高原反应症状始终存在p类似神经衰弱综合征,症状多种多样,可以以一个系统的症状为主要表现,也可以同时出现几个系统的症状;症状时隐时现p诊断时应特别注意排除其它疾病p治疗:加强体质锻炼,增强适应能力 维生素B6口服可缓解部分症状慢性高原反应高原红细胞增多症p久居高原,机体生理性代偿反应,随海拔增高或居住时间延长而更为明显p临床表现:慢性高原反应的症状、 “高原红”、杵状指、栓塞等p诊断标准:血红蛋白170gL,红细胞71012L及红细胞比容0.80p治疗:

6、吸氧、低右,必要时静脉放血300-400ml唯一最有效的是去平原或低海拔地区休养或生活p多见于移居者及在高原生长的婴幼儿。成年移居者在进入高原6-12个月发病p发病机制:由于个体对缺氧的代偿能力较差,缺氧引起肺动脉痉挛、硬化,使肺动脉压力增高。右心室因持续负荷过重而增大,导致右心衰。此外,血压增高及血液粘稠度增加等对左心室也有影响,会造成整个心脏肥大和全心衰高原心脏病p起病隐袭,症状逐渐加重p症状:心悸、胸闷、咳嗽、劳动耐力 下降及右心衰的症状p体征:紫绀、浮肿、颈静脉怒张、肝 脾肿大、腹水等高原心脏病-临床表现p休息、氧疗p纠正心衰、降低肺动脉压、控制肺部感染p抗凝治疗:对合并红细胞增多症和

7、肺血栓栓塞患者,可使用抗凝和抗血小板聚集药物p肾上腺皮质激素:对严重缺氧、顽固性心衰、并发肺水肿者均宜使用 p必要时转回平原地区进一步治疗 高原心脏病-治疗p定义:在平原地区血压正常,进入高原后血压高于140/90mmHg,并可有相应症状,返回平原后恢复正常者p发病机制:缺氧激活交感-肾上腺系统,儿茶酚胺增多,小动脉收缩、痉挛,外周循环阻力增高,同时肾素分泌增加,均可致血压增高高原高血压症p临床特点:绝大多数以DBP增高为主,单纯SBP增高少见多属于轻度高血压,合并靶器官损害少见症状除头痛、头晕、失眠等,也多胸闷、心悸、乏力、恶心、呕吐等高原病症状心率多增快,可伴心脏轻度增大预后良好,转回平原

8、2月内,多数人血压正常,症状消失p 治疗:按一般高血压治疗,病情重者转回平原地区治疗高原高血压症-临床特点p定义:在平原地区血压正常,进入高原后血压低于90/60mmHg ,持续2周以上者p特点:一般初到高原者,易产生高血压,1年左右为波动期,久居或世居者,易产生高原低血压p发病机制:长期低氧所致组胺含量增多及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p临床表现:主要为神经衰弱综合征p治疗:一般不需治疗。有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者,糖皮激素替代疗法 高原低血压症p定义:高原红细胞增多症 高原高血压 高原心脏病 有两型同时存在者 p最常见类型:红细胞增多症+心脏病 红细胞增多症+高血压慢性高原病混合型p严格的健康检查:明显心、肝、肺、肾、脑等疾病者,高血压2级以上者、严重贫血和神经衰弱、消化性溃疡活动期不宜入高原p正确认识高原反应和高原病p适应性锻炼p防止感冒、避免劳累p药物预防:乙酰唑胺、呋塞米(1-2d) 糖皮质激素(紧急情况下登山) 红景天、人参、党参、丹参等中药(前后1w)5.高原病的预防-进入高原前p保持乐观心态,避免紧张、恐惧p逐渐增加劳动量,避免剧烈运动p多休息,保证睡眠时间和质量p注意保暖,严防感冒p多喝水,多吃高碳水化合物、富含维生素、易消化食物,避免饱食p一周内禁酒、限烟高原病的预防-进入高原后p一般不会出现后遗症p重症高原心脏病p高原红细胞增多症p个别高原脑水肿昏迷者6.高原病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