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建筑工程质量实测实量标准化操作手册(修订版)_第1页
2020建筑工程质量实测实量标准化操作手册(修订版)_第2页
2020建筑工程质量实测实量标准化操作手册(修订版)_第3页
2020建筑工程质量实测实量标准化操作手册(修订版)_第4页
2020建筑工程质量实测实量标准化操作手册(修订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某某公司工程质量实测实量标准化操作手册(修订版)目 录1总 则32基本规定33混凝土结构53.1 结构实体混凝土回弹强度53.2 结构实体钢筋保护层厚度73.3 纵向受力钢筋间距93.4 现浇混凝土结构截面尺寸103.5 墙面平整度113.6 墙柱垂直度123.7 轴线位置133.8 顶板水平度143.9 板厚153.10 层高153.11 外观质量缺陷164砌体结构164.1 墙面平整度174.2 墙面垂直度184.3 轴线位移194.4 门窗洞口高宽(后塞口)204.5 后锚固件抗拔承载力205抹灰工程215.1 墙面平整度225.2 墙面垂直度235.3 阴阳角方正245.4 净高245

2、.5 门窗洞口高宽255.6 开间进深尺寸265.7 地面平整度275.8 空鼓裂缝275.9 外墙饰面砖粘结强度285.10 外墙外保温板粘结强度296编写说明301 总 则1.0.1为了加强分公司工程质量管理,统一工程实体质量实测实量检验方法,规范数据记录,制定本手册。1.0.2 承包工程涵盖本手册检测指标的各项目部应统一执行本手册的标准。手册规定了现阶段需检测的主要指标,其余实测实量指标日后将不断修订完善。2 基本规定2.0.1分公司应每季度集中检测一到两次,覆盖所有在施项目部。项目部应按照文件要求自行开展实测实量工作。2.0.2 检测区应覆盖所有涉及相关检测指标的参施劳务或分包单位的施

3、工范围。2.0.3有业主方施行实测实量的工程,检测指标的检验方法和允许偏差应按业主方要求与分公司要求中较严格的一方执行。2.0.4本手册给出的是针对实测实量指标的单个构件的取样检验方法,一个工程若判断某个实测实量指标的合格率,项目部抽取的构件总数应尽量全面,分公司抽取的构件总数应具有代表性。2.0.5 实测实量检测区应跟随现场施工进度选取,每次检测的检测区不应重复,相邻两次检测应具有一定的连续性。2.0.6 现场实测实量的部位需进行明显标识,标明检测部位、检测指标、检测数据、检测人员、检测日期等。2.0.6 检测顺序与取样原则:1 结构实体混凝土回弹强度单独检测,取样按地下结构、地上结构划分,

4、选取有代表性的部位;2 结构实体钢筋保护层厚度、纵向受力钢筋间距两个检测项目可同时检测,其他现浇混凝土结构工程各检测项目可的同时检测,砌筑结构工程各检测项目可同时检测,抹灰工程各检测项目可同时检测,以上各检测指标取样原则为:公建:按楼层、区段划分,选取有代表性的部位;住宅:按楼层、户数划分,选取有代表性的部位;3 外墙面砖粘结强度单独检测,取样按楼栋、外立面划分,选取有代表性的部位。4 后锚固件拉拔承载力单独检测,取样按后锚固件的类型和所在区域划分,选取有代表性的部位。2.0.8 合格率=合格点数(构件数)/ 检测点数(构件数)×100% 超差率=偏差大于1.5倍允许偏差的点数 /

5、检测点数×100% 检测指标中,结构实体钢筋保护层厚度、砌体结构各项指标、抹灰工程各项指标,需统计超差率。2.0.9 数据记录按各检测指标对应表格记录,并分别汇总到分公司、项目部的汇总表,三种汇总表分别为:1- 分公司实测实量合格率汇总表2- 分公司 项目部实测实量合格率汇总表2.0.10 实测实量主要指标一览表序号分部分项工程检测指标允许偏差(mm)检测工具1混凝土结构3.1回弹强度回弹仪、碳化深度测量仪23.2保护层厚度梁、柱:+10,-7板、墙:+8,-5钢筋探测仪33.3钢筋间距±10钢筋探测仪43.4截面尺寸+10,-5钢卷尺53.5墙面平整度82m靠尺和楔形塞尺

6、63.6墙柱垂直度层高6m为10层高6m为122m垂直检测尺73.7轴线位置8经纬仪、钢卷尺83.8顶板水平度15激光扫平仪、钢卷尺93.9板厚+10,-5楼板厚度检测仪103.10层高±10激光测距仪113.11外观质量缺陷观察12砌体结构4.1墙面平整度清水墙5mm,混水墙8mm2m靠尺和楔形塞尺134.2墙面垂直度5mm(填充墙层高3m时为10mm)2m垂直检测尺144.3轴线位移10mm钢卷尺154.4门窗洞口高宽±10mm钢卷尺或激光测距仪164.5后锚固件抗拔拉拔仪17抹灰工程5.1墙面平整度4mm2m靠尺和楔形塞尺185.2墙面垂直度4mm2m垂直检测尺195

7、.3阴阳角方正4mm直角检测尺205.4净高±20mm钢卷尺、激光测距仪215.5门窗洞口高宽±10mm钢卷尺或激光测距仪225.6开间进深4mm钢卷尺、激光测距仪235.7地面平整度基层5mm;地砖2mm;石材1mm;木地板2mm2m靠尺、楔形塞尺245.8空鼓裂缝观察及空鼓锤255.9外墙砖粘结强度饰面砖粘结强度检测仪265.10外保温粘结强度饰面砖粘结强度检测仪3 混凝土结构3.0.1 本章节执行规范: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15混凝土结构现场检测技术标准GB/T50784-2013回弹法检测混凝土抗压强度技术规程JGJ/T23-2011混凝

8、土中钢筋检测技术规程JGJ/T152-20083.0.2 本章节对应记录表格:A1-结构-钢筋丝头检测记录表A2-结构-回弹强度记录表A3-结构-保护层间距记录表A4-结构-混凝土结构实测实量记录表3.1 结构实体混凝土回弹强度3.1.1合格标准:混凝土强度推定值(最小的测区混凝土强度换算值)不小于设计值。3.1.2 检验工具:回弹仪、碳化深度测量仪3.1.3 检验方法1 墙:混凝土龄期达到100%设计强度的一道墙作为一个检测构件,在墙的两个面共选5个测区,每个测区按规范要求测16个回弹值,再测量碳化深度,共80个回弹值。2 柱:混凝土龄期达到100%设计强度的一根柱作为一个检测构件,在柱的四

9、个面共选5个测区,每个测区按规范要求测16个回弹值,再测量碳化深度,共80个回弹值。3 梁:混凝土龄期达到100%设计强度的一道梁作为一个检测构件,在梁的两个侧面共选5个测区,每个测区按规范要求测16个回弹值,再测量碳化深度,共80个回弹值。4 板:混凝土龄期达到100%设计强度的一块板作为一个检测构件,在板的底面选5个测区,每个测区按规范要求测16个回弹值,再测量碳化深度,共80个回弹值。5 相邻两测区的间距不应大于2m,测区离构件端部或施工缝边缘的距离不宜大于0.5m,且不宜小于0.2m。6 不宜抽取截面高度小于300mm的梁和边长小于300mm的柱。7 每次检测应覆盖有代表性的梁、板、柱

10、、墙,每种构件检测总数不应少于10个;如果某个区域出现不合格,则应按规范进行混凝土强度专项检测。3.1.4记录方法:每个测区的回弹值记入记录表,计算出每个构件的混凝土强度推定值,评价每个构件强度是否合格,按检测构件合格的数量统计合格率。3.1.5 合格标准:合格率为100%,可判定为合格。3.1.6 示意图: 墙回弹检测 柱回弹检测 梁回弹检测 板回弹检测 回弹点布置3.2 结构实体钢筋保护层厚度3.2.1允许偏差:梁、柱:+10mm,-7mm;板、墙+8mm,-5mm。3.2.2检验工具:钢筋探测仪3.2.3检验方法:1 墙:同一面墙的一个墙面作为1个检测区,每个检测区在墙中心位置,垂直方向

11、检测6根水平钢筋,共计6个检测点。(如果墙竖向筋在外侧,则应沿水平方向检测竖向钢筋)2 柱:同一根柱的一个柱面作为1个检测区,每个检测区在柱中沿柱高方向连续检测6道箍筋的保护层厚度,共计6个检测点。3 梁:同一道梁底面作为1个检测区,每个检测区在梁底跨中,沿梁长方向连续检测6道箍筋的保护层厚度,共计6个检测点;悬挑梁在梁上部距支座300mm位置,沿梁长方向连续检测6道箍筋的保护层厚度,共计6个检测点。4 板:同一块板底面作为1个检测区,每个检测区在板底中心位置,沿下层板筋的垂直方向检测6根钢筋,共计6个检测点;悬挑板在板上部距支座300mm位置,沿上层板筋的垂直方向检测6根钢筋,共计6个检测点

12、。5 检验范围应包括但不限于:悬挑梁、悬挑板、楼梯踏步板、楼梯休息平台板。3.2.4 记录方法:每个检测点的实测值记入记录表,统计合格率;偏差大于允许偏差1.5倍的检测点统计超差率。3.2.5 合格标准:1 合格率为90%及以上时,可判为合格。2 当合格率小于90%但不小于80%时,可再抽取相同数量的构件进行检验;当按两次抽样总和计算的合格率为90%及以上时,仍可判为合格。3 不合格点的最大偏差不应大于允许偏差的1.5倍。3.2.6 示意图 墙保护层 柱保护层 梁保护层 悬挑梁保护层板保护层 悬挑板保护层3.3 纵向受力钢筋间距3.3.1 允许偏差:±10mm3.3.2 检验工具:钢

13、筋探测仪3.3.3 检验方法:1 墙:同一面墙的一个墙面作为1个检测区,每个检测区在墙中心位置,取墙筋所在的两个方向各连续检测6根钢筋的间距,共10个检测点。2 柱:同一根柱的一个柱面共同作为1个检测区,每个检测区在距地1500mm位置取垂直柱高方向的一个截面,对柱外侧主筋全部检测,柱外侧主筋根数即为检测点数。3 梁:同一道梁底面作为1个检测区,每个检测区在梁底跨中取垂直梁长方向的一个截面,对梁下部最底层纵向钢筋全部检测,梁下部最底层纵向钢筋间距数即为检测点数。4 板:同一块板底面作为1个检测区,每个检测区在板底中心位置,取板筋所在的两个方向各连续检测6根钢筋的间距,共10个检测点。5 检验范

14、围应包括但不限于:悬挑梁、悬挑板、楼梯踏步板、楼梯休息平台板。3.3.4 记录方法:每个检测点的实测值记入记录表,统计合格率。3.3.5 合格标准:1 合格率为80%及以上时,可判为合格。2 当合格率小于80%但不小于70%时,可再抽取相同数量的构件进行检验。当按两次抽样总和计算的合格率为80%及以上时,仍可判定为合格。3.3.6 示意图 墙钢筋间距 柱钢筋间距梁钢筋间距顶板钢筋间距3.4 现浇混凝土结构截面尺寸3.4.1 允许偏差:墙、柱、梁:+10mm,-5mm3.4.2 检验工具:钢卷尺3.4.3 检验方法:1 墙厚:同一面墙作为1个检测区,每个检测区取墙身中部(通过门洞口或螺杆孔)量测

15、3点,测点间距不小于1m,共3个检测点。2 柱宽:同一柱面作为1个检测区,每个检测区从地面向上300mm、900mm和1500mm各测量截面尺寸1次,共3个检测点。3 梁高:同一道梁作为一个检测区,每个检测区量测一个侧面的跨中及两个距离支座0.1m处,量测值取腹板高度加上此处楼板的实测厚度,共3个检测点。3.4.4 记录方法:每个检测点的实测值记入记录表,统计合格率。3.4.5 合格标准:1 合格率为80%及以上时,可判为合格。2 当合格率小于80%但不小于70%时,可再抽取相同数量的构件进行检验。当按两次抽样总和计算的合格率为80%及以上时,仍可判定为合格。3.4.6 示意图: 墙截面尺寸

16、柱截面尺寸梁截面尺寸3.5 墙面平整度3.5.1 允许偏差:8mm3.5.2 检验工具:2m靠尺和楔形塞尺3.5.3 检验方法:1 同一墙面作为一个检测区,在墙4个角(顶部及根部)中取2个角,按45度角斜放靠尺各测量一次,在墙长度中间水平放靠尺测量一次。共计3个检测点。2 当墙长度小于3m时,可取消中间尺。3 墙面跨洞口部位必测。4 当取消抹灰层时,执行抹灰墙面平整度相关要求(第5.1节)。3.5.4 记录方法:每个检测点的实测值记入记录表,统计合格率。3.5.5 合格标准:合格率达到80%及以上且不得有严重缺陷,可判为合格。3.5.6 示意图:墙面平整度3.6 墙柱垂直度3.6.1 允许偏差

17、:层高6m为10mm;层高6m为12mm。3.6.2 检验工具:2m垂直检测尺3.6.3 检验方法:1 墙:同一墙面作为一个检测区,距两端竖向阴阳角约300mm位置,靠尺顶端接触到上部混凝土顶板和下部地面位置时各测1次垂直度。在墙长度中间位置靠尺基本在高度方向居中时测1 次,共3个检测点。2 当墙长度小于3m时可取消中间尺。3 混凝土墙体洞口一侧为垂直度必测部位。4 柱:同一根柱的任意两面共同作为1个检测区,分别将靠尺顶端接触到上部混凝土顶板和下部地面位置时各测1次垂直度。共2个检测点。5 当取消抹灰层时,执行抹灰墙面垂直度相关要求(第5.2节)。3.6.4 记录方法:每个检测点的实测值换算成

18、层高偏差记入记录表,统计合格率。3.6.5 合格标准:1 合格率为80%及以上时,可判为合格;2 当合格率小于80%但不小于70%时,可再抽取相同数量的构件进行检验。当按两次抽样总和计算的合格率为80%及以上时,仍可判定为合格;3.6.6 示意图: 墙垂直度 柱垂直度3.7 轴线位置3.7.1 允许偏差:8mm3.7.2 检验工具:经纬仪、钢卷尺3.7.3 检验方法:1 墙:同一墙面作为一个检测区,墙根位置距墙端部300mm和墙中部各取一点,量取墙边至施工控制线的距离,共2个检测点。2 柱:同一根柱相互垂直的两个柱面作为一个检测区,在柱宽中部柱根位置取一点,量取柱边至施工控制线的距离,共2个检

19、测点。3 梁:同一道梁的一个侧面作为一个检测区,距梁端部300mm和梁中部各取一点,量取梁侧边至施工控制线的距离,共2个检测点。3.7.4 记录方法:每个检测点的实测值记入记录表,统计合格率。3.7.5 合格标准:合格率达到80%及以上,可判为合格。3.7.6 示意图: 墙轴线位置 柱轴线位置梁轴线位置3.8 顶板水平度3.8.1 允许偏差:15mm3.8.2 检验工具:激光扫平仪、钢卷尺3.8.3 检验方法:同一块混凝土顶板下表面作为1个检测区,使用激光扫平仪,在实测板跨内打出一条水平基准线。同一实测区距顶板天花线约300mm处选取4个角点,以及板跨几何中心位置(若板单侧跨度较大可在中心部位

20、增加1个测点),分别测量混凝土顶板与水平基准线之间的5个垂直距离,共5个检测点。3.8.4 记录方法:以最低点为基准点,计算另外4点与最低点之间的偏差。偏差值20mm时,5个偏差值(基准点偏差值以0计)的实测值记入记录表来统计合格率。偏差值20mm时,5个点均按不合格记入记录表来统计合格率。3.8.5 合格标准:合格率达到80%及以上且不得有严重缺陷,可判为合格。3.8.6 示意图:顶板水平度3.9 板厚3.9.1 允许偏差:+10mm,-5mm3.9.2 检验工具:楼板厚度检测仪3.9.3检验方法:同一块板作为1个检测区,每个检测区中,悬挑板取距离支座0.1m处,沿宽度方向取包括中心位置在内

21、的任意3个点,其他楼板在同一对角线上取中间及距离两端各0.1m处3个点,共3个检测点。3.9.4 记录方法:每个检测点的实测值记入记录表,统计合格率。3.9.5 合格标准:1 合格率为80%及以上时,可判为合格。2 当合格率小于80%但不小于70%时,可再抽取相同数量的构件进行检验。当按两次抽样总和计算的合格率为80%及以上时,仍可判定为合格。3.9.6 示意图: 板厚 悬挑板厚3.10 层高3.10.1 允许偏差:±10mm3.10.2 检验工具:激光测距仪3.10.3 检验方法:同一块板作为一个检测区,与板厚测点相同,量测板顶至上层楼板板底净高,净高与板厚之和为层高量测值,共3个

22、检测点。3.10.4 记录方法:每个检测点的实测值记入记录表,统计合格率。3.10.5 合格标准:1 合格率为80%及以上时,可判为合格;2 当合格率小于80%但不小于70%时,可再抽取相同数量的构件进行检验。当按两次抽样总和计算的合格率为80%及以上时,仍可判定为合格。3.10.6 示意图: 层高 悬挑板处层高3.11 外观质量缺陷3.11.1 检验工具:观察3.11.2 检验方法:按墙、柱、梁、板等形式分别选取多个构件,观察是否有露筋、蜂窝、孔洞、夹渣、疏松、裂缝等外观质量缺陷。1 严重缺陷:纵向受力钢筋有露筋,或构件主要受力部位有外观质量缺陷。2 一般缺陷:非纵向受力钢筋有露筋,或构件非

23、主要受力部位有外观质量缺陷。3.11.3 记录方法:合格构件和有严重缺陷或一般缺陷的构件记入记录表,统计严重缺陷率和一般缺陷率。3.11.4 合格标准:严重缺陷率和一般缺陷率为0,可判为合格。4 砌体结构4.0.1 本章节执行规范:砌体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3-2011混凝土结构后锚固技术规程JGJ145-20134.0.2 本章节对应记录表格:B1-砌体结构实测实量记录表B2-后锚固件抗拔承载力实测实量记录表4.1 墙面平整度4.1.1 允许偏差:清水墙5mm,混水墙8mm4.1.2 检验工具:2m靠尺和楔形塞尺4.1.3 检验方法:1 同一墙面作为一个检测区,在墙4个角(顶部

24、及根部)中取2个角,按45度角斜放靠尺各测量一次,在墙长度中间水平放靠尺测量一次。共计3个检测点。2 当墙长度小于3m时,可取消中间尺。3 墙面跨洞口部位必测。4 当取消抹灰层时,执行抹灰墙面平整度相关要求(第5.1节)。4.1.4 记录方法:每个检测点的实测值记入记录表,统计合格率;偏差大于允许偏差1.5倍的检测点统计超差率。4.1.5 合格标准:1 合格率达到80%及以上,可判为合格。2 最大偏差值不应大于允许偏差的1.5倍。4.1.6 示意图: 墙面平整度4.2 墙面垂直度4.2.1 允许偏差:5mm(填充墙层高3m时为10mm)4.2.2 检验工具:2m垂直检测尺4.2.3 检验方法:

25、1 墙:同一个墙面作为1个检测区,距两端竖向阴阳角约300mm位置,靠尺顶端接触到上部混凝土顶板和下部地面位置时各测1次垂直度。在墙长度中间位置靠尺基本在高度方向居中时测1 次,共3个检测点。2 当墙长度小于3m时可取消中间尺。3 墙体洞口一侧为垂直度必测部位。4 当取消抹灰层时,执行抹灰墙面平整度相关要求(第5.2节)。4.2.4 记录方法:每个检测点的实测值记入记录表,统计合格率;偏差大于允许偏差1.5倍的检测点统计超差率。4.2.5 合格标准:1 合格率达到80%及以上,可判为合格。2 最大偏差值不应大于允许偏差的1.5倍。4.2.6 示意图: 墙面垂直度4.3 轴线位移4.3.1 允许

26、偏差:10mm4.3.2 检验工具:钢卷尺4.3.3 检验方法:同一墙面作为一个检测区,墙根位置距墙端部300mm和墙中部各取一点,量取墙边至施工控制线的距离,共2个检测点。4.3.4 记录方法:每个检测点的实测值记入记录表,统计合格率;偏差大于允许偏差1.5倍的检测点统计超差率。4.3.5 合格标准:1 合格率达到80%及以上,可判为合格。2 最大偏差值不应大于允许偏差的1.5倍。4.3.6 示意图:墙轴线位移4.4 门窗洞口高宽(后塞口)4.4.1 允许偏差:±10mm4.4.2 检验工具:钢卷尺或激光测距仪4.4.3 检验方法:同一门洞口或窗洞口作为1检测区,测量时不包括抹灰收

27、口厚度,以砌体边对边,洞口宽度及高度净尺寸各测量2次,共4个检测点。4.4.4 记录方法:每个检测点的实测值记入记录表,统计合格率;偏差大于允许偏差1.5倍的检测点统计超差率。4.4.5 合格标准:1 合格率达到80%及以上,可判为合格。2 最大偏差值不应大于允许偏差的1.5倍。4.4.6 示意图:门窗洞口高宽4.5 后锚固件抗拔承载力4.5.1 检验工具:拉拔仪4.5.2 检验方法:1 锚栓锚固质量的非破损检验1)对重要结构构件及生命线工程的非结构构件,应按下表规定的抽样数量进行检验; 检验批的锚栓总数100500100025005000按检验批锚栓总数计算的最小抽样量20%且不少于5件10

28、%7%4%3%2)对一般结构构件,应取重要结构构件抽样量的50%且不少于5件进行检验;3)对非生命线工程的非结构构件,应取每一检验批锚固件总数的0.1%且不少于5件进行检验。2 植筋锚固质量的非破损检验1)对重要结构构件及生命线工程的非结构构件,应取每一检验批植筋总数的3%且不少于5件进行检验;2)对一般结构构件,应取每一检验批植筋总数的1%且不少于3件进行检验;3)对非生命线工程的非结构构件,应取每一检验批锚固件总数的0.1%且不少于3件进行检验。4.5.3 记录方法:每个检测点检测是否合格记入记录表,评价每个检验批是否合格,统计检验批合格率。4.5.4 合格标准:1 试样在持荷期间,锚固件

29、无滑移、基材混凝土无裂纹或其他局部损坏迹象出现,且加载装置的荷载示值在2min内无下降或下降幅度不超过5%的检验荷载时,应评为合格。2 一个检验批所抽取的试样全部合格时,该检验批应评定为合格。3 一个检验批中不合格的试样不超过5%时,应另抽3根试样进行破坏性检验,若检验结果全部合格,该检验批仍可评定为合格检验批。4 一个检验批中不合格的试样超过5%时,该检验批应评定为不合格,且不应重做检验。5 抹灰工程5.0.1 本章节执行规范:建筑装饰装修工程质量验收规范GB50210-2001建筑地面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9-2010建筑工程饰面砖粘结强度检验标准JGJ110-2008外墙外保温

30、工程技术规程JGJ144-20045.0.2 本章节对应记录表格:C1-抹灰工程实测实量记录表C2-外墙饰面砖外保温粘结强度实测实量记录表C3-饰面砖实测实量记录表C4-厨卫间防水实测实量记录表C5-外墙保温实测实量记录表5.1 墙面平整度5.1.1 允许偏差:4mm5.1.2 检验工具:2m靠尺和楔形塞尺5.1.3 检验方法:1 同一墙面作为一个检测区,在墙4个角(顶部及根部)中取2个角,按45度角斜放靠尺各测量一次,在墙长度中间水平放靠尺测量一次。共计3个检测点。2 当墙长度小于3m时,可取消中间尺。3 墙面跨洞口部位必测。5.1.4 记录方法:每个检测点的实测值记入记录表,统计合格率;偏

31、差大于允许偏差1.5倍的检测点统计超差率。5.1.5 合格标准:1 合格率达到80%及以上,可判为合格。2 最大偏差值不应大于允许偏差的1.5倍。5.1.6 示意图: 墙面平整度5.2 墙面垂直度5.2.1 允许偏差:4mm5.2.2 检验工具:2m垂直检测尺5.2.3 检验方法:1 墙:同一个墙面作为1个检测区,距两端竖向阴阳角约300mm位置,靠尺顶端接触到上部混凝土顶板和下部地面位置时各测1次垂直度。在墙长度中间位置靠尺基本在高度方向居中时测1次,共3个检测点。2 当墙长度小于3m时可取消中间尺。3 墙体洞口一侧为垂直度必测部位。5.2.4 记录方法:每个检测点的实测值记入记录表,统计合

32、格率。偏差大于允许偏差1.5倍的检测点统计超差率。5.2.5 合格标准:1 合格率达到80%及以上,可判为合格。2 最大偏差值不应大于允许偏差的1.5倍。5.2.6 示意图: 墙面垂直度5.3 阴阳角方正5.3.1 允许偏差:4mm5.3.2 检验工具:直角检测尺5.3.3 检验方法:每面墙的任意一个阴角或阳角均可以作为1个检测区,从地面向上300MM和1500MM位置分别测量1次。共2个检测点。5.3.4 记录方法:每个检测点的实测值记入记录表,统计合格率。5.3.5 合格标准:1 合格率达到80%及以上,可判为合格。2 最大偏差值不应大于允许偏差的1.5倍。5.3.6 示意图:阴阳角方正5

33、.4 净高5.4.1 允许偏差:±20mm5.4.2 检验工具:钢卷尺、激光测距仪5.4.3 检验方法:1 每一个功能房间作为1个检测区,施测前,所选房间必须完成地面找平层施工,了解所选房间结构楼板的设计厚度和建筑构造做法厚度等。2 各房间地面的4个角部区域,距墙根边线30cm附近各选取1点(避开吊顶位置),在地面几何中心位选取1点,测量出地面与顶板间的5个垂直距离,共5个检测点。5.4.4 记录方法:每个检测点的实测值记入记录表,统计合格率。5.4.5 合格标准:1 合格率达到80%及以上,可判为合格。2 最大偏差值不应大于允许偏差的1.5倍。净高5.5 门窗洞口高宽5.5.1 允

34、许偏差:±10mm5.5.2 检验工具:钢卷尺或激光测距仪5.5.3 检验方法:同一门洞口或窗洞口作为1检测区,测量时门窗洞口抹灰收口应已完成,洞口宽度及高度净尺寸各测量2次,共4个检测点。5.5.4 记录方法:每个检测点的实测值记入记录表,统计合格率。5.5.5 合格标准:1 合格率达到80%及以上,可判为合格。2 最大偏差值不应大于允许偏差的1.5倍。5.5.6 示意图门窗洞口高宽5.6 开间进深尺寸5.6.1 允许偏差:4mm5.6.2 检验工具:钢卷尺、激光测距仪5.6.3 检验方法:每一个功能房间作为1个检测区,分别按开间和进深方向各测量两次墙体净距,共4个检测点。5.6.

35、4 记录方法:每个检测点的实测值记入记录表,统计合格率。5.6.5 合格标准:1 合格率达到80%及以上,可判为合格。2 最大偏差值不应大于允许偏差的1.5倍。5.6.6 示意图:开间进深尺寸5.7 地面平整度5.7.1 允许偏差:基层5mm;地砖2mm;石材1mm;木地板2mm5.7.2 检验工具:2m靠尺、楔形塞尺5.7.3 检验方法:任选同一功能房间地面的2个对角区域,按与墙面夹角45度平放靠尺测量2次,加上房间中部区域测量1次,共测量3次。较大房间地面的中部区域需加测1次。5.7.4 记录方法:每个检测点的实测值记入记录表,统计合格率。5.7.5 合格标准:1 合格率达到80%及以上,可判为合格。2 最大偏差值不应大于允许偏差的1.5倍。5.7.6 示意图:地面基层平整度5.8 空鼓裂缝5.8.1 检验工具:观察及空鼓锤5.8.2 检验方法:选取多道墙面,每道墙作为一个检测区,墙的两个面作为2个检测点,通过目测检查所有墙体抹灰层有无裂缝,通过空鼓锤敲击检查所有墙体抹灰层有无空鼓。抹灰层应无脱层、空鼓,面层应无爆灰和裂缝。5.8.3 记录方法:每个墙面有无空鼓裂缝,记入记录表,统计合格率。5.8.4 合格标准:合格率为100%,可判为合格。5.9 外墙饰面砖粘结强度5.9.1 检验工具:饰面砖粘结强度检测仪5.9.2 检验方法:1 同类墙体饰面砖每1000m2作为一个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