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急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监测分析_第1页
安徽省急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监测分析_第2页
安徽省急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监测分析_第3页
安徽省急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监测分析_第4页
安徽省急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监测分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安徽省急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监测分析   本文关键词:    本文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安徽省急性乙型病毒性肝炎(乙肝)报告发病率的现况。方法从传染病报告信息管理系统中获取安徽省2009-2016年乙肝病例数据;通过检测乙肝核心抗原IgM(IgMagainsthepatitisBcoreantigen,HBc-IgM)对2013-2016年6个监测点乙肝病例分类进行订正,    本文内容:   摘要:目的 研究安徽省急性乙型病毒性肝炎(乙肝)报告发病率的现况。方法 从传染病报告信息管理系统中获取安徽省2009-2016年

2、乙肝病例数据;通过检测乙肝核心抗原IgM(IgM against hepatitis B core antigen,HBc-IgM)对2013-2016年6个监测点乙肝病例分类进行订正,比较全省和监测点急性乙肝报告发病率。结果 2013-2016年6个监测点报告急性、慢性和未分类乙肝分别为115例(2.09%)、5 273例(95.73%)、120例(2.18%);订正后分别为88例(1.60%)、5 406例(98.33%)、4例(0.07%)。6个监测点急性乙肝报告发病率从2009年的2.45/10万下降到2016年的0.36/10万;同期全省从4.53/10万下降到2.41/10万。20

3、13-2016年6个监测点2000年后出生人群(     关键词:急性乙型病毒性肝炎; 监测;      乙型病毒性肝炎(乙肝)是由乙肝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引起的一种以肝脏炎性病变为主的传染病。乙肝分为急性和慢性两种;急性乙肝是指新近发生的由HBV感染引起的肝组织发炎的病变,慢性乙肝是指由HBV持续感染引起的慢性肝脏炎症性疾病乙肝表面抗原(Hepatitis B surface antigen,HBsAg)和/或HBV-DNA阳性6个月以上1.全球大约有2.57亿人为HBsAg携带者。

4、2015年因乙肝死亡87.8万人,主要死因为肝硬化和肝癌等并发症2.      1992年中国把乙肝疫苗(Hepatitis B vaccine, HepB)纳入            2009-2016年全省及乙肝监测点乙肝报告数据均来源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CDC)传染病报告信息管理系统(按发病日期统计),人口数据来自安徽统计年鉴和传染病报告信息管理系统。      2.1 研究地区     

5、0;选择淮北市相山区、安庆市大观区、合肥市巢湖市、滁州市明光市、亳州市蒙城县、宣城市泾县6个县区作为乙肝监测点。      2.2 监测内容及方法      将6个监测点2013-2016年通过传染病网络直报系统上报的所有乙肝病例作为监测对象,对未能明确诊断为慢性乙肝的病例采集静脉血3ml,开展HBc-IgM检测,再使用检测结果对病例分类进行订正。      2.3 病例订正      按乙型病毒性肝炎诊断标准(WS299-2008)进

6、行急性乙肝和慢性乙肝诊断。未能明确诊断的慢性乙肝病例在附卡信息中HBsAg阳性时间>6个月,订正为慢性乙肝;其余病例按照HBc-IgM检测结果进行订正,HBc-IgM阴性者为慢性乙肝,阳性者则为急性乙肝,未采样检测HBc-IgM者维持原有分类。      2.4 HBc-IgM检测      血标本首先在县级CDC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进行检测,省级CDC复检。试剂购自万泰生物药业股份有限公司,血清样品作1:1000稀释,严格按说明书操作。对ELISA检测为阳性的标本送中国CDC,使用美国Abbo

7、tt试剂进行复核,最终以复核结果为准。         使用Excel 2003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对急性乙肝报告发病率及人口学特征采用描述性分析。不同出生年份人群急性乙肝报告发病率(/10万)=不同出生年份人群急性乙肝报告发病数/对应年份不同出生年份人群的人口数之和×10万。            2009-2016年全省共报告乙肝294 615例,乙肝报告发病率从2009年的58.58/10万到2016年的70.24/10万,年均报告发病率为

8、60.82/10万;6个监测点共报告乙肝12 052例,乙肝报告发病率从2009年的44.82/10万到2016年的42.69/10万,年均报告发病率为43.85/10万(图1)。      2.1 监测点病例分类订正      2013-2016年6个监测点共报告乙肝5 498例,其中急性、慢性和未分类乙肝分别为115例(2.09%)、5 273例(95.73%)、120例(2.18%)。对急性乙肝和未分类乙肝病例共采集血标本205例,其中HBc-IgM阳性62例,订正为急性乙肝;阴性143例,订正为慢性乙肝。4

9、例未分类乙肝和26例急性乙肝病例未采样检测,维持原有分类。修订后,急性、慢性和未分类乙肝分别为88例(1.60%)、5 406例(98.33%)、4例(0.07%)。      2.2 全省和监测点病例分类构成      在全省2009-2016年乙肝病例中,急性、慢性和未分类乙肝分别占5.50%(3.43%-7.74%)、70.86%(56.54%-89.82%)、23.64%(6.76%-36.44%);在监测点2009-2016年乙肝病例中,急性、慢性和未分类乙肝分别占3.18%(0.85%-5.84%)、6

10、7.86%(30.44%-99.15%)、28.96%(0.00%-64.10%)(图2)。         3.1 年份分布      2009-2016年全省急性乙肝报告发病率从2009年的4.53/10万下降到2016年的 2.41/10万;6个监测点从2009年的2.45/10万下降到2016年的0.36/10万(图3)。      3.2 出生年份分布      2013-2016年6个监测点2000年后出

11、生人群 (     3.3 职业分布      全省2013-2016年急性乙肝报告病例中,职业分布前3位分别是农民(76.92%,5 253/6 829)、家务待业(7.44%,508/6 829)和工人(3.02%,206/6 829)。同期6个监测点订正后的职业分布前3位分别是农民(67.05%,59/88)、家务待业(6.82%,6/88)和工人(5.68%,5/88)。2009-2012年全省和监测点急性乙肝职业分布前3位也是农民、家务待业和工人,其中全省和监测点农民分别占75.62%(7 096/9 3

12、84)、60.68%(179/295)。         安徽省2005年实现了新生儿HepB免费接种,2011年以来HepB报告接种率均在95%以上5.比较2006年和2014年调查的HBsAg、抗HBsAg抗体(HBsAb )2个指标,2006年安徽省HBsAg阳性率为1.49%、HBsAb阳性率为64.48%(1-14岁)3.2014年HBsAg阳性率为0.00%,HBsAb阳性率为65.92%(1-14岁)5 ),可见HBsAg阳性率一直处于下降趋势,且低于全国同期 HBsAg 阳性率1,同时保护性抗体HBsAb的阳性率是升高

13、的。但是单从乙肝报告发病率来看,全省和6个监测点没有呈下降趋势,这与上述数据不符。而急性乙肝报告发病率一直在下降,尤其是订正后6个监测点的急性乙肝报告发病率下降更为显着:2016年监测点仅为0.36/10万,全省为2.41/10万。因此急性乙肝报告发病率更符合乙肝的真实发病情况。      通过对非慢性乙肝的病例进行HBc-IgM检测发现,订正后的乙肝病例中急性乙肝只占很小的比例,且未分类病例都可以进行分类,其余大多是慢性乙肝病例。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升、健康意识的增强和医疗资源的提升,慢性乙肝病患者愿意去医院接受诊断和治疗。再加上慢性乙肝易反复发病,导

14、致传染病报告信息管理系统里大量的病例为慢性乙肝患者,这也是导致乙肝报告发病率和实际新发的急性乙肝报告发病率不符的原因。由于监测工作的开展和HBc-IgM指标的使用,疾病监测人员对乙肝分类有了更清楚的认识,能通过流行病调查、临床诊断信息对不易分类的病例进行进一步分类,既有利于病人的诊断和治疗,也便于乙肝监测分析。      1992年国家把HepB纳入计划免疫管理,所以2009-2012年和2013-2016年全省和监测点的数据中急性乙肝的报告发病率的最高峰是1986-1990年出生人群,1990年之后出生人群的急性乙肝报告发病率快速下降。2000年之后出

15、生人群 (     2013-2016年6个监测点各出生年份急性乙肝报告发病率均低于全省同期数据,因此按照监测点数据推算全省的急性乙肝发病率应该比报告发病率更低。且1986-1990年出生人群的发病高峰已不明显,这可能与青幼年病人更易于被误诊成急性乙肝有关,且部分医生诊断时仅根据临床表现与经验,未能结合流行病学和检测指标严格按诊断标准进行诊断9.使用HBc-IgM结果订正后,这个发病高峰明显减少。所以随着时间的推移,更多的出生人群处在疫苗接种的保护之下,急性乙肝病例将会越来越少。      从职业分布来看,急性乙肝

16、发病以农民为主,与1992年、2006年和2010年安徽省开展的乙肝血清学调查中的农村HBV感染率较高的结果一致3.这可能与他们健康意识差、医疗卫生水平落后于城市有关,且HepB接种率也低于城市(2006年安徽省城市1-14岁儿童HepB接种率为92.04%、农村为87.14%3)。提示乙肝的防治重点和难点在农村,政策和资源的扶持应多向农村倾斜。      HBcAg作为存在于肝细胞核内的一种靶抗原,当肝细胞被破坏时才得以释放,刺激机体免疫系统产生HBc-IgM.HBc-IgM通常出现于HBV感染早期,临床上常用于急性乙肝的诊断和预后的判断。但是有些慢性

17、乙肝患者在急性发作期IgM也呈阳性10-11.这与本研究的结果(HBsAg阳性时间>6个月的病例中,有部分病例HBc-IgM为阳性)一致。这也是本研究不对HBsAg阳性时间>6个月的病例开展HBc-IgM检测而统一判定为慢性乙肝的原因。      由于本研究选取的是6个监测点的数据,用其推断全省HBV感染总体情况可能存在局限性。但是6个监测点包括安徽省的南、北和中部地区,其结果基本能反映安徽省1992年HepB纳入计划免疫以来取得的成果,对安徽省乙肝的预防控制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18、; 1 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 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 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S. 2015.   2 WHO. Hepatitis B fact sheet R. 2017.   3 唐继海, 罗献伟, 刘丹青, 等。 安徽省儿童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状况及影响因素研究J. 中国疫苗和免疫, 2011, 17(5): 404-407.   4 罗献伟, 刘丹青, 柴瑜, 等。 安徽省2011年06岁儿童乙型病毒性肝炎免疫水平调查 J. 安徽预防医学杂志, 2013, 19(5): 336-338.   5 苏颖, 唐继海, 柴瑜。 2014年安徽省1-29岁人群乙型病毒性肝炎血清流行病学调查 J. 现代预防医学, 2017, 44(9): 1553-1556, 1560.   6 LAI MW, LIN TY, TSAO KC, et al. Increased seroprevalence of HBV DNA with mutations in the S gene among inpiduals greater than 18 years old after complete vaccination J. Gastroenterology, 20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